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复习过程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复习过程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复习过程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复习过程

1伤寒论方歌

二画

1.十枣汤F70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水留胸胁痛,水肿胀满实证佳

三画

2.大青龙汤F33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发表清里此方良

3.大承气汤 F61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4.大柴胡汤F143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明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5.大陷胸汤F62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未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6.大陷胸丸 L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7.大黄黄连泻心汤S119 大黄+黄连+黄芩

8.三物白散 W 三物白散贝桔巴,涌吐痰实寒积下

9.土瓜根(方阙)

10.干姜附子汤 S91

1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S275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

12.小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3.小建中汤F129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14.小青龙汤F80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

15.小柴胡汤F80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11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16.小陷胸汤 F329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

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四画

17.五苓散 F304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8.文蛤散 W 文蛤散文蛤五两

19.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五画

20.甘草汤 S262

21.甘草泻心汤方88 甘草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

22.甘草干姜汤 S95

23.甘草附子汤L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

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24.四逆散方84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25.四逆汤 S241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26.四逆加人参汤 S309 四逆汤+人参

27.白虎汤 F92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苔燥退

28.白虎加人参汤 F92 白虎汤+人参

29.白头翁汤 F111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30.白通汤W 白通汤为干姜附,加葱四茎分再服

31.白通加猪胆汁汤 W 白通加胆汁一合,尿五合同白通汤

32.生姜泻心汤 S125

生姜+半夏泻心汤

33.瓜蒂散方354 瓜蒂散中赤小豆,豆鼓汁调酸苦凑

逐邪涌吐功最捷,胸脘痰食服之瘳

34.半夏泻心汤方88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

35.半夏散及汤W 半夏散及夏桂草,等分合寸匕日三

六画

36.芍药甘草汤S95

37.芍药甘草附子汤S97

38.当归四逆汤F136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寒厥手足冷,煎服此方乐陶陶

39.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S280 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

40.竹叶石膏汤F93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珍

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

七画

41.赤石脂禹余粮汤S131 赤石脂+太一禹余粮

42.吴茱萸汤F130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43.附子汤C 附子汤生附二枚,术宜四两主斯方

芍苓三两人参二,背冷脉沉身痛详

44.附子泻心汤S121 附子+大黄黄连泻心汤

45.牡蛎泽泻散

牡泽散漆栝楼根,葶苈商陆海藻均

八画

46.抵当汤 C 大黄三两抵当汤,里指冲任不指胱

虻蛭桃仁各三十,攻其血下定其狂

47.抵当丸 C 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48.苦酒汤总结+C 苦酒汤鸡子一枚,夏十四枚加苦酒

刀环棒壳煎三沸,咽痛频呑绝妙哉

49.炙甘草汤 F163 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与麻仁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九画

5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S87

51.枳实栀子豉汤S315

52.栀子豉汤 S68

53.栀子甘草豉汤 S68

54.栀子生姜豉汤S68

55.栀子厚朴汤S70 栀子+厚朴+枳实

56.栀子干姜汤 S72

57.栀子柏皮汤F295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58.茯苓四逆汤 S92 茯苓+四逆汤+人参

59.茯苓甘草汤 Z 茯苓甘草汤桂姜

60.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S83

6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S85

62.茵陈蒿汤F295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十画

63.桂枝汤 F36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64.桂枝人参汤 C 人参汤即理中汤,

桂枝+理中汤(参姜术草)干姜

65.桂枝加芍药汤 S231 同桂枝汤,芍药由三两改为六两

66.桂枝加大黄汤S231 桂枝汤+大黄

67.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汤+人参 S37 68.桂枝加附子汤S33 桂枝汤+附子

6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S31

桂枝汤+厚朴+杏仁

70.桂枝加桂汤S82同桂枝汤,桂枝由三两改为五两

71.桂枝加葛根汤 S35 桂枝汤+葛根

72.桂枝甘草汤 S78

73.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S79

74.桂枝去芍药汤 S35 桂枝汤去芍药

7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S36 桂枝汤去芍药+附子

76.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S81 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77.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S142 桂枝汤去桂枝+茯苓+白术

78.桂枝附子汤P36 桂枝去芍药+附子

79.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S146 桂枝附子汤去桂枝+白术

80.桂枝麻黄各半汤 S54 麻黄汤+桂枝汤

71.桂枝二麻黄一汤 S56麻黄汤+桂枝汤

82.桂枝二越婢一汤S58 桂枝汤+越婢汤

越婢麻石姜草枣 Z 83.桃花汤 Z 桃花汤米赤石姜(无桃花)

84.桃核承气汤 F243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

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

85.桔梗汤 S262 桔梗+甘草

86.真武汤 F311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

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水肿保安康

8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Z 柴胡龙骨牡蛎汤,半夏柴芩合大黄

桂苓参枣并生姜,再加龙牡与铅丹

88.柴胡加芒硝汤 S216 小柴胡汤+芒硝

89.柴胡桂枝汤S210小柴胡汤+桂枝汤

90.柴胡桂枝干姜汤L 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芩草牡蛎襄

小便不利胸胁痛,寒热心烦服之康

91.调胃承气汤 F61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92.通脉四逆汤S242炙甘草二两,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93.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S307 四逆汤+猪胆汁

94.烧裈散kūn S313 妇人中裈,近隐处,取烧作灰。

十一画

95.理中丸/理中汤F127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参姜术草(干姜)

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96.黄芩汤Z 黄芩汤用芍草枣

97.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S222 黄芩汤+半夏+生姜

98.黄连汤 L 黄连汤内参连草,姜桂半夏和大枣

胃中有寒心胸热,呕吐腹痛此方宝

99.黄连阿胶汤 F208 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白芍合成方

水亏火炽烦不卧,滋阴降火自然康

100.猪肤汤 C 猪肤斤许斗水煎,水煎减半滓须捐

再投粉蜜熬香服,烦利咽痛胸满痊

101.猪苓汤 F306 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

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

102.猪胆汁方 C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

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

103.麻子仁丸 F67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104.麻黄汤 F32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105.麻黄升麻汤 W 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106.麻黄附子甘草汤 S255 107.麻黄细辛附子汤S254 108.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W 麻黄连轺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后

梓白皮可用桑白皮

10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S73 110.旋覆代赭汤 F237 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

重以镇逆咸软痞,痞鞭噫气力能禁

十二画

111.葛根汤C+改葛根四两麻三两,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

112.葛根加半夏汤 C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113.葛根黄芩黄连汤 F140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

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十四画

114.蜜煎导方 C 蜜煎熟后样如饴,温纳肛门法本奇

更有醋调胆汁灌,外通两法审谁宜

1.注:

F 方剂书

L刘渡舟方歌

C 长沙方歌括

S伤寒论书

Z自造

W 网上搜

2.补充:

潠sùn口中喷出水或液状物;喷

文蛤散

水潠原逾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

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3.烧裈散:裈【拼音】:[kūn]【字义】:1.古代称裤子

刘渡舟伤寒论方剂歌诀

此编歌括是老一生研究《伤寒论》之精华"他把《伤寒论》方用歌括形式,分门别类!综合归纳,融为一冶,启迪后学"为我们研究!学习!背诵《伤寒论》经典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80年代跟随老学习《伤寒论》时,亲耳聆听恩师教诲,深受其传,现将此编献与诸同道,若能对今天研《伤寒论》有一点帮助,使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泽被后世,足矣"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根汤: 桂加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完整word版)伤寒论整理总结,推荐文档

经方《伤寒论》17方整理总结(转载) 经方之一,许多名医成名方---乌梅丸。 乌梅丸 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肢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毕诊后问难于老师,他说,凡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诸证都可以随证施用。 记得有一位名医说的话,《伤寒论》你要弄懂一字一方,即可受用一生,看来说的一点也不假,上面的刘有余可谓是持一方乌梅丸即可蜚声一时。 一、从木土理论看待理肝重剂乌梅丸 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而土得林而达之,木能疏土脾滞以行,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见木一动必乘脾胃。 厥阴提纲之症多属肝风内扰乘克脾胃之象,即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消渴,饥而不欲食乃是肝风内扰中消脾胃之症,食则吐蛔乃是肝风内扰,上逆胃口之症,下之利不止,乃是肝风内扰下揎脾土之症,提纲六症属肝风乘土则四。 厥阴主方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法,其中君药乌梅酸敛肝泻风,佐苦辛之黄连,干姜之类。辛开苦降相伍,可以升降胃气,调和中焦。以参归补虚安中,总体构成泄风木之有余,安中土之不足。使风木得静,中土得安,脾胃得和。则扶土抑木,达到源流并治,治已防变之效果,确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此乃泄肝安胃一大法也。

乌梅丸的应用木土不和是治验的主要类型,以肝脾不和,肝胃不和为主。辨证要紧扣肝风同夹寒热,乘虚内扰脾胃,治疗勿忘重用酸收和调理寒热比例,此乃临证取效的关键。 二、从调理阴阳说乌梅丸 乌梅丸本来是治疗蛔虫症药物,既有酸甘化阴配伍,又有辛甘温阳、酸苦泄热、苦辛顺其升降等方法。这可谓寒热并用,刚柔共济,气血兼顾,扶正祛邪集于一身。 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时,如果病程绵长,有形体消瘦、精神郁闷、体倦乏力、四肢发凉、心烦口苦、食欲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以抓住其阴阳错杂的病机,用乌梅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橘络等来治疗,来针对病症的寒热虚实俱存、上下内外均病等具体情况。治疗高血压病,对一些老年病人,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多愁善感,除了常见的头晕耳鸣症状外,还出现颜面潮红、口干、舌红的上热症状,以及四肢发凉、畏寒、脉沉迟等下寒症状,两者互相交错,此时可用乌梅丸,去掉干姜、川椒、而加用吴茱萸、生姜,取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之意,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手足逆冷。如果失眠多梦,则取肉桂代替桂枝,用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之意,交通心肾,治疗失眠。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心率缓慢症状时,如果病程长,有精神忧郁、头晕、胸闷、头面烘热、出汗口苦等上热症状,又有四肢厥冷、畏寒等心阳虚的症状,此时可用乌梅丸,加生地、白芍、琥珀、茯神等药物,以清心安神,活血化瘀。

刘渡舟: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及参考书

刘渡舟:伤寒论的学习方法及参考书 学习《伤寒论》应先打好一定基础,其中包括学好《内经》中的阴阳辨证思想和方法,以及学好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知识。同时把《医宗金鉴·寒心法要诀》、和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学懂吃透,并要背诵如流,牢记不忘。这是第一步。 必备熟读《黄帝内经》并背诵经典条文段落 背诵:《医宗金鉴·寒心法要诀》、《长沙方歌括》 第二步、直接看伤寒论原文(白话古文)整体把握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再看白文(指不带注解的原文)。《伤寒论》原文,是以条文形式写成。据赵开美复刻的宋本 《伤寒论》有398条之多。《伤寒论》既然用条文表达辨证论冶的思想方法,因此,学习《伤寒论》就有一个理解条文和条文之间相互关系的意义而为基本要求。 应该看到,《伤寒论》398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条文之间,无论或显或隐,或前或后,彼此之间部是有机的联系着。作者在写法上,充分运甩了虚实反正、含蓄吐纳、参证互明,宾主假借的文法和布局,从而把辨证论治的方法表达无余。

由此可见,学习《伤寒论》先要领会条文和条文排列组合的意义,要在每一内容中,看出作者组文布局的精神, 要从条文之中悟出条文以外的东西,要与作者的思想相共鸣。这样,才能体会出书中的真实意义。 白文伤寒论原文最少看它四五遍,并对其中的六经提纲和一百一十三方的适应证都熟背牢记方有妙用。在这一阶段,可能感到枯燥无味,那也无关紧要,只要坚恃下来就是胜利,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看历代伤寒注家的注解,成无己、徐大椿、柯韵伯、尤在泾 在熟读白文的基础上,然后就可以看注了。《伤寒论》的注家不下数百之多,看哪一家为好呢?在认识上也不一样。 我以先看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好。因为成注的优点是在学术上不偏不倚,以经解论,最为详明,说理比较中肯。成氏写的还有《伤寒明理论》和《方解》两种书,同《注解伤寒论》鼎足而立,缺一不可。所以,在看成注之前,这两种著作也应认真地看一看,才能对它选写的五十个症侯,在定体、分形、析证、辨非等环节上有所认识,以加强辨证论治的方法和运用。 成氏三书读完后,可以看看徐大椿的《伤寒论类方》、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1、桂枝汤:桂枝用勺炒枣姜。发热汗出桂枝汤,桂枝芍药草干姜。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2、桂枝葛根汤:桂枝用勺炒枣姜,葛麻黄。汗出恶风项背强,桂枝汤中葛麻黄。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用勺炒枣姜,附子来帮忙。发汗不止人恶风,桂枝汤中附子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炒枣姜。下后脉促胸又满,桂枝去芍是良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附无芍炒枣姜。恶寒去芍加附子,桂附无勺草枣姜。 桂枝甘草生姜附子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面热身痒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中杏麻黄,关键在用量。汗出脉洪形似虐,桂二麻一莫彷徨。桂枝汤中杏麻黄,取名桂二麻一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迷人。汗后烦渴脉洪大,就用人参白虎汤。 知母石膏粳米人参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炒芍、姜枣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石膏 10、四逆汤: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甘草干姜 1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 大黄甘草芒硝 12、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半葛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半夏葛根麻黄 13、干姜甘草汤 干姜甘草

14、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 15、麻黄汤:麻桂炒杏仁。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16、小柴胡汤:人炒芩柴半枣姜。 人参柴胡黄芩甘草半夏大枣生姜17、大青龙汤:麻桂炒杏、姜枣膏。 桂枝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18、小青龙汤:好细辛、麻桂勺炒姜夏味。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半夏五味子生姜细辛1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朴杏仁。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2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新加汤,人参放进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人参

伤寒论方歌括

伤寒论方歌括 1、桂枝汤 头项强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需藉粥之功。2、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入汗濡,只需桂枝汤一料,加来此味妙相须。3、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身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弞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一枚安。 4、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5、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一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姜。6、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烦渴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熟成。7、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里需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8、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误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9、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 10、四逆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11、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12、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不利旋看呕逆差,须取原方照分量,半升半夏洗来加。13、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14、桂枝加厚朴仁汤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四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 15、干姜附子汤 一枚生附一两姜,日间烦躁夜安当,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16、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汗后身痛脉沉迟,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 17、麻黄杏甘草石膏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18、桂枝甘草汤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19、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使。20、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半升夏最除虚满,汗后调和法出群。 2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方歌刘渡舟总结-带书签

《伤寒论》方歌 刘渡舟先生总结 1.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伤寒论浅注全本

伤寒论浅注全本 【目次】 原序 凡例 读法 卷一 辨太阳病脉证篇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篇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篇 卷四 辨阳明病脉证篇 卷五 辨少阳病脉证篇 辨太阴病脉证篇 辨少阴病脉证篇 卷六 辨厥阴病脉证篇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 辨痉湿暍脉证 【原序】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

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仲景撰 【凡例】 一、仲景书本于《内经》,法于伊尹,汉《艺文志》及黄甫谧之言可据。 盖《内经》详于针灸,汤液治病始自伊尹,扁鹊、仓公因之。至仲景专以方药为治,而集群圣之大成。医门之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 但其文义高古,往往意在文字之外,注家不得其解,疑为王叔和之变乱。而不知叔和生于晋代,与仲景相去未远,何至原书无存耶?若仲景另有原书,叔和何能尽没,以致今日之所存者,仅有叔和之编次耶?要知“平脉”、“辨脉”、“伤寒例”、诸“可与不可与”等篇,为王叔和所增,增之欲补其未详,非有意变乱也。然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为叔和者,亦游、夏①不能赞一辞耳。兹故于其所增者削之。 一、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增入诸篇,不书其名,王安道惜之。然自“辨太阳病脉证”至“劳复”止,皆仲景原文。其章节起止照应,王肯堂谓如神龙出没,首尾相顾,鳞甲森然。兹刻不敢增减一字,移换一节。 一、成无己注后,诸家皆有移易,若陶节庵、张景岳、程山龄②辈无论矣。而方中行、喻嘉言、程郊倩、程扶生、魏念庭、柯韵伯皆有学问、有识见之人,而敢擅改圣经.皆由前人谓《伤寒论》非仲景原文,先入为主。遂于深奥不能解之处,不自咎其学问之浅,竟归咎于叔和编次之非。遂割章分句,挪前换后,以成一篇畅达文字。如诗家之集李集杜,虽皆李、杜句,究竟非李、杜诗也。余愿学者从仲景原文细心体认,方知诸家之互相低驳者.终无一当也。 一、宣圣云:信而好古。成无己注《伤寒论》,不敢稍参意见而增删移易,盖好

(完整版)方剂学完整整理

方剂:是在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方剂学: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先秦时期复方的产生和发展 《五十二病方》:记载五十二种病的症状与治疗方剂(外科、皮肤科为主)、283首方,用药242种、记载丸、汤、饮、散等内服剂型,敷、浴、蒸、熨等外用剂型。标志方剂临床应用已初具规模。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较丰富:汤、饮、膏、丸、丹、酒、醴、提出方剂分类:“七方”说、提出治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提出制方理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两汉时期方剂学的形成和奠基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辨证论治,方中寓法,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配伍严密,药变方殊载方323首,使用药物270多味;剂型丰富,煎服有法;疗效卓著,流传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肘后备急方》(简、便、廉、效):单方510首、复方494首;多用于治疗突发急症;论述简要,载录之药方“皆已试而后录。 隋唐时期大部头方书的出现 《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孙思邈):载方7500多首;病症类方,首列妇儿;专辑“食治”卷;收录保健、美容方。 《外台秘要》:载方6800多首;保存许多散失方;按科、病分类方剂。 宋(金)元时期方剂学的全面发展 1.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载方确有效验而实用;详列主治、组成外,尚详述药物的炮制和制剂;用药辛温香燥 2.专科方书问世:《小儿药证直诀》(钱乙),最早的儿科专科方书 3.方论专着产生:《伤寒明理论》(成无已)--第一部专门用君臣佐使理论剖析方剂的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善用寒凉,为寒凉派,著《宣明论方》;张从正主张攻下,为攻下派,著《濡门事亲》;李东垣专补脾胃,为补土派,著《脾胃论》;朱震亨力倡滋阴,为滋阴派,著《丹溪心法》 明清时期方药共荣、由博返约 1.载方之巨,历史之最:《普济方》载方61739首--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2.方论专着,层出不穷:《医方考》、《医方集解》 3.专病专方,病证结合 《医林改错》(王清任)--主要针对瘀血病证 《温病条辨》(吴瑭)--针对温热病证 4、方剂分类,已具模型(1)功效分类方剂《医方集解》 (2)治法分类方剂《景岳全书》(张景岳) 《医学心悟》(程钟龄) 近现代时期继承整理与现代化研究 1、大量古代方书之校刊出版 2、方剂工具书的大量涌现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杰出代表 3、教材建设的不断更新 4、实验方剂学的雏形出现 5、中药新药的研究和生产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法则。 治疗大法:针对某一类证候(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

伤寒论方歌整理(完整版)(优质严制)

1伤寒论方歌 二画 1.十枣汤F70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水留胸胁痛,水肿胀满实证佳 三画 2.大青龙汤F33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发表清里此方良 3.大承气汤 F61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4.大柴胡汤F143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明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5.大陷胸汤F62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未共成方 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6.大陷胸丸 L 大陷胸丸法最超,半升葶苈杏硝调 项强如痉君须记,大黄甘遂下之消 7.大黄黄连泻心汤S119 大黄+黄连+黄芩 8.三物白散 W 三物白散贝桔巴,涌吐痰实寒积下 9.土瓜根(方阙) 10.干姜附子汤 S91 11.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S275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 12.小承气汤F61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3.小建中汤F129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14.小青龙汤F80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五味同 15.小柴胡汤F80 11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16.小陷胸汤 F329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散结涤痰优 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四画 17.五苓散 F304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8.文蛤散 W 文蛤散文蛤五两 19.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 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五画 20.甘草汤 S262 21.甘草泻心汤方88 甘草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辛开苦降效如神 22.甘草干姜汤 S95 23.甘草附子汤L 甘草附子汤四味,桂枝白术药方备 骨节掣痛不可近,恶风短气阳虚最 24.四逆散方84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25.四逆汤 S241 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 26.四逆加人参汤 S309 四逆汤+人参 27.白虎汤 F92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 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苔燥退 28.白虎加人参汤 F92 白虎汤+人参 29.白头翁汤 F111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30.白通汤W 白通汤为干姜附,加葱四茎分再服 31.白通加猪胆汁汤 W

中药方歌

二画 七厘散(《良方集腋》):血竭冰片红花麝香乳香没药儿茶朱砂 人参紫金丹(《医宗金鉴》):人参丁香当归血竭骨碎补五味子甘草五加皮没药茯苓 九一丹(《药蔹启秘》):熟石膏红升丹两药比例为9:1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三画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草麻黄杏仁生姜 三黄凉膈散(《喉症全科紫珍集》):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赤芍薄荷陈皮天花粉射干甘草川芎青皮金银花当归玄参灯心竹叶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干地黄生白芍麦冬生牡蛎阿胶麻仁生鳖甲生龟板炙甘草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白芍干地黄麦冬阿胶生龟板生牡蛎炙甘草生鳖甲麻仁五味子生鸡子黄 四画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 六味汤(《喉科秘旨》):荆芥防风桔梗僵蚕薄荷甘草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山萸肉怀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熟地黄 六神丸(《雷氏方》):中成药,处方略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月华丸(《医学心悟》):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山药百部沙参贝母茯苓三七獭肝菊花桑叶 丹栀逍遥散(《校注妇人良方》):柴胡白芍茯苓当归白术甘草生姜薄荷牡丹皮栀子 贝母瓜蒌散(《医学心悟》):贝母瓜蒌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云南白药(中成药):略 五画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 龙虎二仙汤(《时疫白喉捷要》):龙胆草生地黄生石膏犀角牛蒡子板蓝根知母玄参马勃木通黄连焦栀子黄芩僵蚕大青叶粳米甘草 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炒白术炒黄芪茯苓龙眼肉当归远志炒酸枣仁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 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川牛膝制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制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制附子肉桂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四物汤(《和剂局方》):当归熟地白术川芎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圣愈汤(《正体类要》):熟地生地人参川芎当归黄芩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穿山甲天花粉甘草乳香白芷赤芍浙贝母防风没药炒皂刺当

伤寒论方歌诀

伤寒论方歌诀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十五、桂枝加桂汤:代-伐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伐肾立奇功。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十八、去桂加白术汤:阴-服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慢性菌痢久不已,脉沉弦缓是指针。二十、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大黄治腹痛,太阴阳明表里病。调和气血泻结滞,胃弱之人宜慎用。二十一、桂枝人参汤: 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 一、麻黄汤: 麻黄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用麻黄,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炙草同剂量,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四味施,汗出而喘肺热居。身热脉数证方是,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连轺赤豆汤,湿热兼表身发黄。麻翘姜辛梓皮枣,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中药方歌

二画 xx散(《良方集腋》): 血竭冰片红花麝香乳香没药儿茶xx 人参xxxx(《医宗金鉴》): 人参丁香当归血竭骨碎补五味子甘草五加皮没药茯苓 九一丹(《药蔹启秘》): 熟石膏xx两药比例为9:1 xx(《xxxx和剂局方》): 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三画 三拗汤(《xxxx和剂局方》: 甘草xx杏仁生姜 三黄凉膈散(《喉症全科xx集》):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赤芍薄荷陈皮天花粉射干甘草川芎青皮金银花当归玄参灯心竹叶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 干地黄生白芍麦冬生牡蛎阿胶麻仁生鳖甲生龟板炙甘草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白芍干地黄麦冬阿胶生龟板生牡蛎炙甘草生鳖甲麻仁五味子生鸡子黄 四画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生姜大枣六味汤(《喉科秘旨》):xx防风桔梗僵蚕薄荷甘草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 山萸肉怀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熟地黄 六神丸(《xx方》): 中成药,处方略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xx野菊花xx紫花地丁xx 月华丸(《医学心悟》): 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山药百部沙参贝母茯苓三七獭肝菊花桑叶xx逍遥散(《校注妇人良方》): 柴胡白芍茯苓当归白术甘草生姜薄荷牡丹皮栀子 xx瓜蒌散(《医学心悟》): xx瓜蒌天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云南白药(中成药):略五画 xx泻肝汤(《医方集解》): 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 xx二仙汤(《时疫白喉捷要》):

龙胆草生地黄生石膏犀角牛蒡子板蓝根知母玄参马勃木通黄连焦栀子黄芩僵蚕大青叶粳米甘草 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人参炒白术炒黄芪茯苓龙眼肉当归远志炒酸枣仁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 xx(《xx》): 熟地黄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川牛膝制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右归丸(《景岳全书》): 熟地黄炒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制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制附子肉桂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xx 四物汤(《和剂局方》): 当归熟地白术川芎 四君子汤(《xxxx和剂局方》):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圣愈汤(《正体类要》): 熟地生地人参川芎当归xx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穿山甲天花粉甘草乳香白芷赤芍浙贝母防风没药炒皂刺当 归尾xxxx 正容汤(《审视瑶函》):

伤寒论方剂汇总

伤寒论方剂汇总 计量考:1斤=250克两=15.625克升=200毫升合=20毫升撮=2克 1铢=0.7克梧桐子大=黄豆大 1分=4克蜀椒1升=50克葶苈子1升=60克吴茱萸1升=50克五味子1升=50克半夏1升=130克附子大者1枚=20-30克中者=15克乌头小者=3克大者6克杏仁大者10枚=4克 1.四逆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用。 2.通脉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三两,炙甘草二两。 3.通脉四逆猪胆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一合。 4.四逆人参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5.茯苓四逆汤:四逆人参汤加茯苓六两。 6.吴萸四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五钱,炙甘草二两,吴萸一两。 7.干姜附子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8.白通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 9.百通加人尿猪胆汤: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葱白四茎,人尿(即童便)五合,猪胆汁一合。 10.甘草干姜汤:炮干姜二两,炙甘草四两。 (附子,先煮二小时左右,到不麻口为止)如果附片未煮透服,被麻醉不安者,即以好肉桂三到五钱泡水服之,轻者立解,重者渐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 附方: 潜阳封髓丹:附子二两,西砂三钱,龟板四钱,黄柏二钱,甘草二钱。 大回阳饮:附片二两,干姜一两,肉桂四钱,炙甘草三钱。 麻黄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枚。 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枚,石膏半斤,炙甘草二两。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桂枝二两,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石膏二两(如鸡子大)。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五味半升,半夏三两,生姜二两,细辛三两。

伤寒论中妇中内方歌

《伤寒论》 赤石脂禹余粮汤附子汤 瓜蒂散 抵当丸 芍药甘草附子汤 下焦滑脱利难禁,少阴阳弱湿寒侵瓜蒂散中赤小豆抵当丸中蛭虫桃一枚附子胜灵丹 赤石余粮汤可寻真武去姜再益参豆豉汁调酸苦凑大黄泻热逐瘀妙甘芍平行三两看 温理中焦泄不止证见背寒身体痛逐邪涌吐功最捷下焦蓄血病势缓汗后恶寒虚故也 须知固下义精深脉沉肢厥此方钦胸脘痰食服之疗峻药缓图功效好经方秘旨孰能攒 白通汤 白通汤加猪胆汁抵当汤 芍药甘草汤 四逆加人参汤 少阴下利白通汤白通汤加猪胆汁重用水蛭抵挡汤芍药甘草功效良四逆汤用附草姜 面赤脉微四末凉

葱白干姜与附子桃仁虻虫及大黄阴液不足筋失养回阳救逆功效良 葱白附姜三味药阳脱阴竭拒热药少腹硬满人如狂酸甘化阴兼柔筋恶寒脉微气血弱 通阳回厥是奇方破阴回阳功效奇蓄血重症效立当方中药物各四两再加人参共为方 半夏散及汤 牡蛎泽泻散 附子泻心汤 白虎汤 白头翁汤 半夏散及用桂枝牡蛎泽泻散七味附子泻心用三黄白虎膏知甘草粳白头翁汤治热痢 缓急止痛加甘草漆泽葶苈陆楼根减量加附不煎汤气分大热此方清黄连黄柏与秦皮 通阳散寒治咽痛水泛多见虚类证阳明太阴合成病热渴汗出脉洪大味苦性寒能凉血 除痰开结功效佳肾虚引起多适用解痞可要细端详

加入人参气津生 解毒坚阴功效奇 半夏泻心汤 当归四逆汤 竹叶石膏汤 吴茱萸汤 生姜泻心汤 半夏泻心黄连芩 当归四逆桂芍枣 竹叶石膏汤人参 吴茱萸汤人参枣 生姜泻心黄连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 细辛甘草与通草 麦冬半夏甘草临 重用生姜温胃好 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合之治虚痞 血虚肝寒手足冷 再加粳米同煎服 阳明寒呕少阴利 再加半夏与大枣 法在降阳而和阴 煎服此方乐陶陶 清热益气养阴津 厥阴头痛皆能保 水热互结证可去 白虎加人参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阳明热炽用白虎 膏知粳甘共为汤 当归四逆桂枝芍 细辛甘草木通着 清热保津有奇效

长沙方歌括_整理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枝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只取桂枝汤—料,加来此味妙相须。桂枝加附子汤 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要急除,若见恶寒阳不振,更加附子—枚俱。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两十六铢,甘芍姜麻一两符,杏廿四枚枣四粒,面呈热色痒均驱。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铢芍与姜,麻铢十六杏同行,桂枝—两铢十七.草两二铢五枣匡。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液亡肌腠涸阳明,膏斤知六参三两,二草六粳米热成。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俱,膏铢廿四四枚枣,要识无阳旨各殊。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术芍苓姜三两均,枣须十二效堪珍,炙甘二两中输化,水利邪除立法新。甘草干姜汤 心烦脚急理须明,攻表误行厥便成,二两炮姜甘草四,热因寒用奏功宏。芍药甘草汤 芍甘四两各相均,两脚拘挛病在筋,阳旦误投热气灼,苦甘相济即时伸。调胃承气汤 调和胃气炙甘功,硝用半升地道通,草二大黄四两足,法中之法妙无穷。四逆汤 生附—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加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葛根汤 四两葛根三两麻,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三两,无汗憎风下利夸。葛根加半夏汤 二阳下利葛根夸,下利旋看呕逆嗟,须取原方照分两,半升半夏洗来加。葛根黄芩黄连汤 二两连芩二两甘,葛根八两论中谈,喘而汗出脉兼促,误下风邪利不堪。麻黄汤 七十杏仁三两麻,一甘二桂效堪夸,喘而无汗头身痛,温服休叫粥到牙。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膏如鸡子六麻黄,枣枚十二五十杏,无汗烦而且躁方。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若渴去夏取萎根,三两来加功亦壮;微利去麻加荛花,熬赤取如鸡子样;若噎去麻炮附加,只用—枚功莫上;麻去再加四两苓,能除尿短小腹胀;若喘除麻加杏仁,须去皮尖半升量。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下后喘生及喘家,桂枝汤外更须加,朴加二两五十杏,此法微茫未有涯。干姜附子汤 生附一枚一两姜,昼间烦躁夜安常,脉微无表身无热,幸藉残阳未尽亡。 桂枝新加汤 汗后身痛脉反沉,新加方法轶医林,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略汗全凭热势操。桂枝甘草汤 桂枝炙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不烦,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多亡液究根源。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八两茯苓四桂枝,炙甘四两悸堪治,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亦须分,半升夏最除虚满,汗后调和法出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伤寒论全部药方分类录

傷寒論全部藥方分類錄 姜佐景編製五十一年(1962)國醫節 王全民重新打製2009年12月17日方名上端首排加()數字,係今新編號數,次排數字係示原有次序,方名字多者簡之。 ○ (子) 桂枝湯類(計14方) (1)001 桂枝湯: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2)045桂枝加桂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桂枝二兩 (或說應加肉桂) (3)083桂枝加芍湯 (原名: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芍藥三兩 (4)084桂枝加黃湯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加芍藥湯六味原量大黃二兩 (5)003桂枝加樸杏湯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厚朴三兩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6)004桂枝加附湯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7)006桂枝去芍湯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8)007桂枝去芍加附湯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湯四味原量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9)044桂枝救逆湯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蜀漆三兩洗去腥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 (10)046桂甘龍牡湯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桂枝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龍骨二兩牡蠣二兩熬 (11)064桂枝人參湯: 桂枝四兩人參三兩白朮三兩甘草四兩炙乾薑三兩 (12)069桂枝附子湯: 桂枝四兩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 切大棗十二枚擘 (與(6)方同味異量)

(13)005白朮附子湯 (桂枝去桂加白朮湯): 白朮四兩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方名出金匱) (14)012桂枝去桂加苓朮湯 (桂枝去桂君茯苓白朮湯): 白朮四兩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茯苓三兩白朮三兩 附●桂枝新加湯: 桂枝湯五味原量芍藥加一兩生薑加一兩人參三兩 ○ (丑) 麻黃湯類 (計9方) (15)020麻黃湯: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甘草一兩炙 (16)021大青龍湯: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石膏如雞子 大碎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枚擘 (17)022小青龍湯: 麻黃去節桂枝去皮芍藥細辛乾薑甘草炙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斤洗 (附加減法) (18)008桂麻各半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麻黃去節甘草炙生薑切各一兩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湯浸去皮尖 (19)009桂二麻一湯 (桂枝二麻黃一湯):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芍藥一兩六銖麻黃十六銖去節杏仁十六枚去皮尖甘草一兩二銖炙生薑一兩六銖切大棗五枚擘 (20)011桂二越一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十八銖芍藥十八銖甘草十八銖 炙麻黃十八銖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生薑一兩大棗四枚擘 (21)085麻黃附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二兩去節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細辛二兩 (22)086麻黃附甘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 麻黃二兩去節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 片甘草二兩炙 (23)024麻杏甘石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 (寅) 葛根湯類 (計4方)

中医医院血液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中医医院血液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1.八珍汤(《正体类要》)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白虎汤(《伤寒论》) 4.白头翁汤(《伤寒论》) 5.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7.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8.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9.保和丸(《丹溪心法》) 10.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11.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 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14.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5.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16.大承气汤(《伤寒论》) 17.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18.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19.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20.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21.丁香柿蒂散(《症因脉治》) 2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二妙散(《丹溪心法》) 24.二至丸(《医方集解》) 25.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26.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27.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28.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 29.归脾汤(《正体类要》) 30.桂枝汤(《伤寒论》) 31.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32.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3.理中丸(《伤寒论》) 34.连朴饮(《霍乱论》) 35.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36.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 38.六一散(《伤寒直格》) 39.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40.麻黄汤(《伤寒论》) 41.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42.麻子仁丸(《伤寒论》)43.麦门冬汤(《伤寒论》) 44.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5.平胃散(《简要济众方》) 46.千金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47.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4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49.清胃散(《脾胃论》) 50.清营汤(《温病条辨》) 51.人参养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2.三仁汤(《温病条辨》) 53.桑菊饮(《温病条辨》) 54.桑杏汤(《温病条辨》) 55.肾气丸(《金匮要略》) 56.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 57.生脉散(《医学启源》) 58.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9.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综合 《伤寒论》方药方歌

《伤寒论》方歌 1.桂枝汤证 桂枝汤 项强头痛汗憎风, 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 解肌还藉粥之功。 2.桂枝汤兼证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走经输, 项背几几反汗濡, 只取桂枝汤一料, 加来此味妙相须。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下后喘生及喘家, 桂枝汤外更须加, 朴加二两五十杏, 此法微茫未有涯。 桂枝加附子汤 汗出过发漏漫漫, 肢急常愁伸屈难, 尚有尿难风又恶, 桂枝加附一枚安。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义何居? 胸满阴觅要急除。 若见恶寒阳不振, 更加附子一枚具。 桂枝新加汤 汗后身疼脉反沉, 新加方法轶医林, 方中姜芍还增一, 三两人参义蕴深。 3.麻黄汤证 麻黄汤 七十杏仁二两麻, 一甘二桂效堪夸, 喘而无汗头身痛,温覆休教粥到牙。 4.麻黄汤证兼证 葛根汤证 两葛根三两麻, 枣枚十二效堪嘉, 桂甘芍二姜四两, 无汗憎风下利夸。 葛根加半夏汤证 二阳下利葛根夸, 不利旋看呕逆嗟, 须取原方照分两, 半夏半升洗来加。 大青龙汤 二两桂甘三两姜, 膏如鸡子六麻黄, 枣枚十二五十杏, 无汗烦而且躁方。 小青龙汤 桂麻姜芍草辛三, 夏味半升记要谙, 表不解兮心下水, 咳而发热句中探。 加减歌: 若渴去夏取萎根, 三两加来功亦壮, 微利去麻加荛花, 熬赤取如鸡子样。 若噎去麻炮附加, 只用一枚功莫上, 麻去再加四两苓, 能除尿短小腹胀; 若喘除麻加杏仁, 须去皮尖半升量。 5.表郁轻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株, 甘芍姜麻一两符, 杏甘四枚枣四粒, 面呈热色氧均驱。 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两六株芍与姜, 麻株十六杏同行, 桂枝一两株十七, 草两二株五枣匡。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芍麻甘十八株, 生姜一两二株具, 膏株甘四四枚枣, 要识无阳旨各殊。 6.太阳病变证之热证 栀子豉汤证 山栀香豉治何为, 烦恼难眠胸窒宜, 十四枚栀四合豉, 先栀后豉法煎奇。 栀子甘草(生姜)豉汤 栀豉原方效可夸, 气羸二两炙甘加, 若加五两生姜入, 专取生姜治呕家。 栀子厚朴汤 朴须四两枳四枚, 十四山栀亦妙哉, 下后心烦还腹满, 止烦泄满效兼该。 栀子干姜汤 十四山栀二两姜, 以丸误下效偏方, 微烦身热君须记, 辛苦相须尽所长。 麻杏甘石汤 四两麻黄八两膏, 二甘五十杏同熬, 须知禁桂为阳盛。 喘汗全凭热势操。 白虎加人参汤 服桂渴烦大汗倾, 液亡肌腠涸阳明, 膏斤知六参三两, 二草六粳米熟成。 葛根芩连汤 三两黄芩二两甘, 葛根八两论中谈, 喘而汗出脉兼促, 误下风邪利不堪。 7.太阳病变证之心阳虚 证 桂枝甘草汤 桂枝炙草取甘温, 四桂二甘药不烦, 叉手冒心虚已极, 汗多亡液究根源。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二甘一桂不需同, 龙牡均行二两通, 火逆下之烦躁起, 交通上下取诸中。 桂枝去芍药加蜀 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已名汤, 蜀漆还加龙牡藏, 五牡四龙三两膝, 能疗火劫病惊狂。 桂枝加桂汤 气从脐逆号奔豚, 汗为烧针启病原, 只去桂枝汤本味, 再加二两桂枝论。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八两茯苓四桂枝, 炙甘四两悸堪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