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作文之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创新作文之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创新作文之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创新作文之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篇一: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管理办法】

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公共科技平台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增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根据《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绍兴市公共科技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指通过有效优化和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提供开放共享的平台,是为企业、

高校、科研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提供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人才培养等各类公共科技服

务的载体。

第三条平台建设旨在整合绍兴区域科技资源,搭建和提升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全市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

效服务和有力支持。

第四条平台主要依托在绍具备丰富优质的科技基础条件、较强的科

研开发与服务优势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

重点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通过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软硬

件共享、产品检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

多方面服务,构建直接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的开放性技术平台。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建设单位的职责

第五条绍兴市科技局会同绍兴市财政局根据全市科技、经济、社会

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组建和

管理工作。绍兴市科技局负责制定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平台

建设的年度计划与经费预算;组织平台建设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考

核评估和验收;综合协调并处理平台建设运行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平台绩效评估。

绍兴市财政局会同市科技局审批平台建设的年度经费预算,审查平

台年度经费汇总决算;检查、监督平台建设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平台绩效评估。

各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的平台建设中长期规划的编制,负责新建平台的组织和推荐工作;参与组织实施平台建设,指

导平台的运行和管理;落实平台建设的配套经费;协调平台牵头建

设单位与参加单位的关系。

第六条平台建设单位是我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具体实施主体,负

责承担平台的具体实施和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平

台建设方案和行业科技发展规划,按照平台建设计划完成规定任务;为平台建设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和自筹经费;明确运行管

理机构,完善平台运行体制;定期报告平台建设进展情况和经费使

用情况等,接受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的管理、检查监督和考核评估。第三章申报与立项

申报建设的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平台具备良好的组织运行机制。平台建设和管理班子健全,结构

合理,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主管部门配套政策落实。能够提

供平台建设顺利实施的自筹资金、技术支撑和日常运行管理及后勤

保障等。

2.平台建设单位在本行业或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龙头作用明显。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基础资源和技术装备,能充分利用原有科

技资源,整合本行业相关重点科技机构资源,为本领域中小企业、

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场地。

3.平台拥有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提供技术服务的创新团队。创新团

队领军人物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合

作单位间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和业绩,能团结协作、共建共享。

4.已制定符合行业(产业)发展规划的平台建设规划。平台布局合理,并具有明确的专业服务方向、量大面广的服务对象,服务企业

一般应超过15家;具备集聚创新资源、组织科技攻关、提供技术服务、实施成果转化、开展人才培养等基本功能。

5.平台需组织实施至少一项以上的有影响的重大科技项目。项目必

须符合行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技术水平高,辐射应用面广,并有望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奖励等科技成果。

第八条平台建设项目组织申报与审批立项程序:

1、平台建设项目申报实行常年申报、网上受理、分批审理。申报单

位应根据平台组织申报要求在网上申报系统进行申报。同时,向市

财政局、市科技局提交项目申报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纸质材料各二份。

2、市科技局按规定程序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论证),

并对有关结果进行公示。市财政局对申报项目审批过程中有关经费

预算合理性评价进行监督。

3、市科技局下达平台建设项目计划,并与项目平台建设单位签订计划合同书。

4、平台建设项目科技经费补助的审批、拨付方式与程序按照《绍兴市本级科技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四章建设期管理

第九条平台建设实行分步实施、动态调整方式,边建设、边运行、边服务。平台建设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其中建设

期1-2年,试运行期2年。

第十条平台建设单位须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明确各方职责,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平台工作台帐;在平台建设

项目执行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注重把资源整合、制度规范以及专业

化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保障相关科技条件资源持续增加和对社会

开放服务,使平台真正成为服务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第十一条平台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应定期(每年12月底前)向市

科技局、市财政局报送当年建设进展情况。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将

不定期地对平台建设项目进展及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按年度

对平台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二条验收未通过的平台,在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做出相应改进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再次验收未通过者,取消平台资格,并退回已拨付的财政经费。

第五章经费补助

第十三条平台建设所需资金由建设单位自筹和市财政补助经费等组成。专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平台建设单位自筹为主,同时鼓励多

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平台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财政补助经费主要用于为提升平台创新和服务能力而产生与创新服务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必要的科研仪器设备费、技术

合作费、能源材料费、设计试验费等。项目建设用房及水、电、气

等配套条件,主要通过自筹解决。

第十五条平台建设补助经费管理和使用必须遵守财务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单独立帐,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第十六条对撤消、终止或验收未通过的平台建设项目,平台建设单位应及时清理账目,编制并上报终止项目的决算,并如数退还已拨

补助经费。

第六章运行与发展

第十七条平台建设单位应遵循“整合、完善、提高”的建设思路,建

立健全保障平台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机构,逐步实现依靠自身发展,

保障平台正常运行的目标。探索平台在相关科技专项组织、项目评

审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和指导服务功能。

第十八条鼓励支持平台承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项目,进

一步完善其服务功能,提高其服务能力。优先推荐运行绩效好、具

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平台列入省、国家平台建设计划。

第十九条平台运行过程中,建设单位须于每年向市科技局上报年度

工作计划、上年度工作总结等;市科技局每年组织考核评估,评估

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对

评估结果为优秀、具有发展前景的平台,给予适当的滚动支持。

【篇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借鉴】

依托科技智力优势,发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是提升首都自

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今年

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建设首都科技创新平台工作的专项报告。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笔者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概念、国内外在科技

创新平台建设中的经验等进行了梳理,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科技创新平台?

平台(platform),原意是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

置的工作台,有的能移动和升降,也指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

后来逐渐地从这种实物的平台扩展到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

境或条件。20世纪初,汽车工业实现大批量、流水线作业时,平台

作为一个工程概念开始出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平台”越来越多地

被其他领域所使用,已成为具有通用色彩的术语。关于科技创新平

台的概念,国内学界尚有争议。在实践中,我国从2004年开始启动

建设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定义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性支撑体系”,主要由包括大型科学仪

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等在内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共享为核

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涉及大型科技基

础设施及基地、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数据和文献资源、科技成果转

化基地、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相关的共享制度

和专业化队伍等内容。

国外对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定义也有差异。

1999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在题为《走向全球:美国创新新形式》

的研究报告中首先提出了创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on)的概念,

意指创新基础设施以及创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才和前沿研

究成果的可获得性;促进理念向创造财富的产品和服务转化的法规、财务和资本条件;使创新者能够收回其投资的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

保护等。欧盟委员会在2003年提出了欧洲技术平台的概念,即在有

着重大经济影响和社会意义的战略领域,自下而上将创新过程中的

利益相关者(产业界、学术界、政府部门、立法机构、消费者等)

聚集在一起,共同确定这些战略领域的研发重点、期限和行动计划(即战略研究议程),进而建立面向全欧洲的重要创新计划,通过

法律、组织、经济、社会、技术工具的创新来实施这些战略领域的

重要创新计划,以实现未来欧洲经济增长、工业竞争力增强及社会

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从学理和实践的情况看,所谓科技创新平台,就是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的系统,它具有公共和共

用性质,由技术装备与物理空间等硬件和制度政策机制等软件有机

集成,能够在科技创新的某个环节或某个阶段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平台的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从科技创新的环节

划分,可以有服务于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实验室等基础条件平台,服

务于科技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借鉴果商用化的工程中心、中

试基地等,服务于科技产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等;从创

新平台建设的主体划分,有政府主办、企业主办、社会机构主办以

及多方联合设立运营的平台;从科技创新的要素划分,可以有技术

转移平台、人才平台、资本平台等;从平台所处的地域划分,可以

有国际层级、国家层级、区域层级等。一般说来,科技创新平台应

该有如下功能。一是资源整合功能。平台既是对创新主体自身创新

资源的整合,也是对公共创新资源的整合。既要使各创新主体利用

好自己的创新资源,又要坚持互利的原则,保证能将优势资源相互

提供给同一平台上的其它创新主体,实现不同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

之间的协同效应。二是协调功能。平台可以有效的协调和解决合作

创新过程中“市场失灵”和“系统失效”等问题。三是支撑与推动功能。科技创新平台通过运用创新资源、政策和制度,营造创新氛围,有

效激励持续创新、获取竞争力。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能

相互帮助找出市场中的需求与自身资源最匹配的点,将内部资源

优势发挥到最大,不仅支撑创新者沿着较优的技术创新轨道进行创新,而且还能促进知识创新,发现新的创新路径,产生显著的知识

创新与知识溢出效应。四是降低风险功能。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

高投入性,使得创新过程存在很高的风险性。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开

展合作可以降低创新风险,平台主体相互协调的制度安排,能够维

护主体间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消除因合作关系的不确定性而带来

的风险,维护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合作动力。

国外如何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许多国家包括美国、欧洲一些国家、日本、韩国等都对科技创新平

台予以高度重视,政府、市场、社会相结合,创新平台发挥了重要

作用。以下对欧盟以及英国、荷兰的情况作简要介绍。欧盟委员会

组织的创新平台可以分为五类:可使一个部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新

技术类平台,如氢燃料电池、纳米电子学、纳米医学、气冷反应堆

等技术创新平台;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技术平台,如植

物基因组和生物技术、供水与卫生、光伏等;基于新技术的公共产

品或服务技术类平台,如移动和无线通信、对欧洲有益的创新药物、卫星通信技术等创新平台;为确保欧洲高新技术部门处于前沿而进

行开发的突破性技术类平台,如内置系统、航空技术;更新、振兴

或重组传统工业部门的技术平台,如钢铁、纺织和服装、未来制造

技术、建筑等技术创新平台。欧洲创新平台的发展过程是自下而上的,即在大企业领导下,中小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公共机构、

金融机构等积极参与下建立,欧盟委员会在各平台构建过程中仅起

着推动和指导作用。欧洲创新平台已成为欧盟第七科研框架计划的

重要支撑,其重点领域覆盖了该框架计划的九大领域。英国的创新

平台是由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technology strategy board,tsb)于2005年11月推出的一项重要科技计划,旨在将各部门、企业和学

术界的资源集成到一起,以共同应对主要的经济和社会挑战,并开

拓新的市场机遇,推动企业对研发和创新的投资。到2008年底,

tsb总共启动了6个创新平台,具体包括:智能交通系统与服务创新

平台,网络安全创新平台,低碳车辆创新平台,辅助生活创新平台,低环境冲击创新平台,感染药检测和鉴定创新平台。创新平台领导

小组由技术战略委员会、原英国贸工部(2007年英国科技体系改革后

由商业、企业和制度改革部继承贸工部的大部分管理职能)、各研究

理事会、知识转让网及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组成。平台领导小组在

征求利益相关者意见的基础上,公布白皮书,启动示范项目、合作

研发项目,出台支持性法规,举办研讨会,开展可行性研究、案例

研究等。历史上的荷兰曾是具有雄厚科技实力的创新型国家之一。

进入21世纪后,荷兰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停滞和衰退。为了提升荷兰

的国际竞争力,使其重返世界知识经济大国前五的行列,荷兰政府

于2003年9月成立了荷兰创新平台(dutch innovation platform),

初期运行时间为三年半。平台成员包括政府、工商界和知识界的知

名人士,由荷兰首相亲自担任平台主席。2007年荷兰创新平台(第二期)启动,继续发挥上述功能。创新平台在帮助荷兰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推出科技支撑项目以及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一方面,绝大部分平台成员来自工商界和学术界,并且在

各自领域内具备丰富的经验。他们通过创新平台聚集在一起,有助

于共同协商出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科技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平

台成员还包括首相以及与创新政策制定密切相关的两个政府部门(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和经济事务部)的部长,从而确保了这些意见和建

议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荷兰政府的最高层,最大程度地影响科技政策。创新平台并非直接向合适的研发项目提供资助,而是通过确定

关键领域、制定战略议程以及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来引导政府资金

分配到合适的项目和领域。

国内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2004年后,以国家平台建设为引导,各地陆续启动了形式各异和功

能多样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笔者主要分析广东、江苏、浙江、上海、重庆五省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以为借鉴。(一)平台定位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重庆五省市科技创新

平台建设的情况看,地方平台建设已基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

设纲要的要求作了有益的拓展和延伸,不仅注重整合科技资源建设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同时也对平台进行了较为宽泛的理解,更偏重

对研究开发、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紧密结合地方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形成平台建设不同的定位、目标和

方向。(二)建设思路各地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具有特色的科技创

新平台建设模式。1、直接面向产业服务的多方共建模式。如广东省

科技厅组织和支持建立的各类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包括5种组建形式:一是省市两级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共建,如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

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二是省科技厅、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研

究所联合共建,如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三是省科技厅、市区政

府支持,由相关科研机构、大学等联合共建,如华南家电研究院、

华南精密制造研究院等;四是由各地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共建,如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院等;五是由省科技厅支持,相关科研机构或大学联合共建,如广

东省材料检测与评价科技创新平台。2、“实体组织”和“虚拟组织”相

结合。实体组织如“现代纺织技术及装备创新服务平台”,以绍兴轻

纺科技中心为牵头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共同参加,成立

了“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其中轻纺科技中心占50%的股份,浙江理工大学占30%的股份,浙江大学占20%的股份。虚拟组织如

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现有的四家创建单位以科研项目和科技服

务为纽带形成产学研联盟,每个创建单位,通过虚拟的联合,使新

药创新链上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信息高度畅通、既独立又

联合的技术联盟关系,为制药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四家创建单位各

自承担药学、药效学、毒理学、天然药物等四个子平台的建设和运行。3、多纽带链接的建设模式。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具

有多样化的特征,即应用了链式、分布式、市区联动模式、孵化器

模式、公共服务模式以及“加盟”模式等多模式建设。链式以上海生

物医药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是链式建设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平台直接

出口是上海生物医药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门户,不单独设立统一的实

体平台,而由分布在生物医药研发产业链上、具有不同分工的16家

研究中心共同组成。在针对不同科研项目时,由具有不同职能的中

心自由组合、联合申请。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具有明显的分布式特点,平台整合了上海地区各类离散的科学数据资源,建立了多个数据中

心和众多的数据库,而这些数据库是分布在不同的单位来提供数据

共享服务的。市区联动模式是,结合上海市政府培育“一区一新”特

色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上海市科委统筹专业孵化器、园区和公共

服务平台布局,由市、区联合推动,建立具有行政区经济特色的平台。4、“产学研”合作的共建模式。江苏省引导优势科技资源向企业

聚集,全面部署高校、院所在企业中建设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重

点实验室建到高校校园,将高校、院所的智力资源优势与龙头企业

的产业优势紧密结合,以产业引导应用基础研究;重庆市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科技资源,共建产业(中试)基地,以成果

共享、利益分享的方式,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形成较为

完善的产学研联盟和成果转化机制;浙江省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

践中得出的结论是:与高校科研院所关系越紧密的平台,就办得越好。5、中小企业专业镇的建设模式。广东省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

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明确为本地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

创新支撑,政府对经济实力雄厚、产业集群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镇,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组建创新平台,市场化运作,开展共性

关键技术创新服务,或通过组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企业提供检

测服务,在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和带动产

业发展。目前,省级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累计达128家,各类技术

创新平台已经分布全省,覆盖了机械、五金、陶瓷、电子、建材、

家具、花卉、针织服装等30多个产业、产品类别,成为广东省技术

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三)组织保障科技创新平台的良性持

续运行是

保障其作用发挥的根本,因此,在建设平台的同时,需聚合各种支

撑手段,形成持续的运行保障体系。1、组织统筹。统筹规划是先决

条件,五省市全面规划和部署了创新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深入推

进科技计划的集成实施和科技平台建设的同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

文件和政策制度,为规范平台建设、管理运行和推进平台应用提供

制度保障。2、组织实施。组织实施方式起着重要作用。江苏省和重

庆市平台的组织实施方式主要是通过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采取定向

组织、申报评审和公开招标等方式,启动平台实施。而上海市平台

建设以上海市科委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计划作为主要的实施

方式,依据总体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共建共享、协作服务。3、

组织协调。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强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平台指导协调机制。江苏省成立了由省有关部门参与的产

学研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及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省市合作会商制度。上海市政府有关领导和相关委、办、局主要负责同志组成上海

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指导协调小组,统筹规划平台建设,协调跨委办

局的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平台建设工作,

办公室挂靠在市科委,成员由各委办局主要职能处室相关人员组成。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建设首都科技创新平

台专项报告,将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促进中关村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1+6”政策中,“1”个跨层级行政资源整

合平台即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建设的情况,切实促进首都特色科技创

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篇三: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案】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案

一、背景

1. 政策支持

国家和党历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尤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职

业教育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

十八届中央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

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把未就纳入就

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中“。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

了《关于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通过引导、支持社

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等措施激发职业教育办学

活力。

早在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中小

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创业辅导

等方法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颁布了招商投资、税收、人才引进、软件服务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光谷地区软件技

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地缘优势

基地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即“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占地规模大,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基础

设施较为完备,周边遍布高新技术企业园区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具

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3. 产业集中

基地处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腹地,该地区累计注册企业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7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5家,上市公司3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9个,在孵企业2800家;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光

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

务等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基地的校企合作项目提供

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二、意义

1. 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

创新创业基地始终以育人作为根本性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职

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基地通过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学习就业一

体化等方式,将充分利用校企联合搭建的实践教育环境,打破原有

工厂实习缺乏教育性、学校学习缺乏实践性的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瓶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出

一条具备武软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2. 构建校企合作新形式

校企合作是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原有的校企合

作项目的基础上,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涵,以基地为平

台,构建校企合作新形式。通过合作办学、合作办厂等方式,共担

投资风险、共享校企发展资源,以学科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融入

市场,充分激发我校的办学活力。

3. 推动区域经济新发展

创新创业基地立紧扣汉经济发展热点,立足开发区现有产业格局,

面向全国计算机软件、电子、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自身的发

展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库的优势,整合相关产业资源,形成具

有较高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对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经济结构调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地功能说明

为促进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好的完成我校建设骨干高

职院校的任务,依据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利地理位置以及政策条件,坚持综合性、系统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发挥学

校优势与地区优势,高起点、多角度的对创新创业基地进行功能定位。

1. 商务贸易功能

充分发挥学校优质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学校优势专业,着

眼武汉市经济发展热点,在学校自我生产及校际合作的基础上,以

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以高质量、高效益、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和广

泛的销售渠道,形成生产制造、展示展销、物流运输、技术支持等

环节俱全的商务贸易功能。

2. 科技研发功能

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科研资源,引进优秀企业的研发团队以及研发

成果,推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通过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的入,逐步培育具有我校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加我校创新

成果,强化我校校办工厂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基地的科技研发功能,以新技术研发、推广为基点,逐步形成合理、高效的、辐射力强的

创新创业校企合作机制。

3. 孵化功能

依托创新创业基地的商贸功能、科技研发功能,立足学校校企合作

项目,孵化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和利用创新创业基地的场地、设备、人力等资源优势以及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优惠,支持中小企业

的创立和发展。

4. 教育培训功能

依托创新创业基地的商贸功能、科技研发功能及孵化功能,对内开

展本校学生创业教育,对外开展职后培训。充分利用基地已有的生产、研发设备,建成一流的职业学校实习实践基地,利用大量的实

创业平台开展高效的创业创新教育。引进优秀职后培训专业企业,

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为武汉经济的长远

发展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四、基地建设内容

创新创业基地总占地20亩,毗邻我校主校区及东湖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为实现商贸、科研、孵化、教育培训等功能,基地将建设展示区、生产区、科技区、服务综合区等四大园区。

1. 展示区

展示区主要功能有两项,一是为展示学校自产与合作企业的产品和

服务,二是承接校企业及社会团体举办的产销推介会。展示区占地8亩,主建筑物为2层楼,一层为主展示区,二层为辅展示区与产品

展示管理办公室。

2. 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2部分,即生产车间、仓库,共占地10亩左右,其中生产车间6亩、仓库4亩。主要功能有3项,一是承担校工厂生产任

务和校企合作企业的部分生产任务;二是作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承担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三是,贮藏基地生产原料、产品以

及日常运行、管理的用品。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 (实用完整版)

XX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方案 (2019-202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协同推进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制度保障为支撑,以大赛为抓手和导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二)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查找自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剖析薄弱环节。打破常规,突破障碍,补齐短板,着力于制度创新、载体创新、方法创新和服务创新,探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帮扶指导机制,提升学生创业数量和质量,提高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坚持协同推进,培育学校创新创业文化。 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营造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局面,造就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育人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和深化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工作目标 2019年起全面启动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体制机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打造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 到2020年,打造适宜学生创新产品和创业项目孵化的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目的,通过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为我市十大产业培植壮大,提供一个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过程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平台中心任务,面向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十大产业提升,针对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资源共享与集成等提供服务;二是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提供综合服务;三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提供服务。 二、建设重点 (一)信息服务 1、技术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在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提供定向信息服务。 2、创新源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研究领域、优势专业、研究动态信息。 3、人才信息。建立我市专家数据库(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对接国内外创新团队、咨询顾问、专家数据库等。

4、产业技术发展信息。围绕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产业调查,产业信息推送服务。 (二)技术交易 依托科技综合服务大厅,开展技术交易线下服务;依托互联网络对接国内外技术交易市场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易线上服务; 1、线下服务 围绕我市十大产业体系,全方位集聚与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服务资源,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划分为如下功能区:1)综合服务区:设置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质认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中介代理九个服务窗口。 2)科技创新展示区:设有科技产业、科技载体、科技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市情、科技工作发展、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区域科技创新等。 3)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区:通过展示、推介、转化、交易服务功能,打造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转移服务平台。进行技术经纪人活动、项目交流与对接、线下成果交易。常年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对接会、专项定题座谈会、信息发布会、项目路演、科技培训等。 2、线上服务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参考

山西省创新创业“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建设(建议)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最近召开的两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战略,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着力解决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实现我市十三五“激活存量、扩大增量、调优结构、培养龙头、做精产品、延长链条、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的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建设如下方案,请领导审核。 一、建设众创空间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围绕“三三”发展战略、“六大发展”发展重点,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迅速加快,经济发展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一批企业家主体(包括企业中层管理、营销、科技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等等,设立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的各项要素已经完全具备。但是创业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用地难、融资难、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为解决创业主体创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措施,建立我市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储备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创新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对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创客空间建设方案

创客空间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及意义 (一)建设背景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这个新名词也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2日,科技部“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电视电话会议”中进一步强调,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新时期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共计提出8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条就是加快构建众创空间。 创客是创新创业重要的助推者之一,我国国内目前创客的规模仍较小,进一步推进国内的创客运动,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新型创客人才。着眼于新工业革命的兴起,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下,培养具有“创新、创造、创业、分享”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打破专业界限,基于多学科、跨专业,“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创新型高校创客空间是高等院校适应新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意义 高校在开展“创客空间”的建设方面尚没有规律可循,都是在探索阶段。在我院建设高水平院校的形势下,结合我院“培养态度好、知识新、技能强的实用人才”的办学理念,建立具有“我院特色”的“创客空间”。这不仅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也是深化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以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我院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的重要措施。同时,我院创客空间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学院知名度,为建设全国高水平院校及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示范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方案 (一)整体方案介绍 本方案基于线上“创新创意”互联网资源分享平台,通过创客教学体验区、创客开发制作区、创客交流区、创客作品展示区,采用STEAM创新教学方法,以线下产品制作与线上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桌面操作工具等建立一个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创客空间。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大学生“创客”们可以协作、共享,实现从创意到产品的转变,再通过社会资源的对接、孵化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 同时也为创业者和投资人牵线搭桥,为在江北大学城创业孵化中心创业企业、创业小团队搭建完美的金融服务平台,并为无办公地点团队提供办公场所和交流平台,是所有创业追梦人寻找项目和灵感青睐的归属地。 (二)具体方案及主要功能 1、创新创意平台 旨在为有创新创意的学生、众多制造商、天使投资者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提出好的创意,整合学生资源参与创意设计,为好的创意产品找到合适的生产者和投资者,为制造商寻找好的产品和投资机会。通过该平台,能够让有创新创意思想的学生零成本地更快实现创业梦想。

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方案

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对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拟组建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以下简称“青年平台”),组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立足现有创新资源,遴选出一批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为其搭建拓展视野、交流思想、互促合作的学术交流平台,名师带培、项目支持、重点培养的创新支持平台,人才、项目、技术、产业融合的创业服务平台,信息集成与资源共享平台,培养造就一批我省新一代学术、技术和产业带头人,为创新型湖南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二、平台建设内容 重点围绕学术交流、创新支持、创业服务、信息共享四个方面建设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一)学术交流 1、举办沙龙。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重点学科或科技前沿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精选主题,以学术报告、专家论坛、产学研对接等形式举办沙龙活动。邀请相关院士、知名学者、企业家等参加,省科技厅相关厅领导、处室主要

负责人参加。同时,利用高新园区与高校院所的创新创业基地、人才活动场所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对接洽谈等活动。 2、研修培训。积极支持培养对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或知名企业访问交流或进修深造。同时,为培养对象开展科技发展战略、科技政策、科研管理、创新创业方法、项目申报、团队建设等专题培训与研讨活动。 (二)创新支持 1、导师带培。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培养对象所在单位为培养对象选聘院士、知名专家等担任带培导师,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通过参与项目研究、课题指导、顶岗锻炼等形式,提升培养对象的创新能力。培养对象所在单位与带陪导师签订带培协议,明确带培目标与任务,导师聘期为3年,导师聘请费用由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解决。 2、项目支持。建立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专项经费,给予每位培养对象9万元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培养对象所在单位按不少于1∶1的比例配套培养经费,并在科研岗位、科研项目、实验设备、工作场所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建立培养对象项目库,对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省科技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优先推荐培养对象申报科技奖励。 3、产学研结合创新。对接企业科技特派专家行动计划,积极选派培养对象到企业兼职、挂职,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组织青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将广东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根据《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以及《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地区,加快智能制造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链整合、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利用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将智能制造从点、线延伸到面,全面推动广东省制造业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突出地区发展重点与特色,规划建设各地市

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市场主导,省市联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省市(区)各方优势,省市联手在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应用为先,示范带动。通过推广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和产品,发挥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推动作用,首先充分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树立各类、各层次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充分带动智能制造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培育建设50个左右各类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做大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规模,力争形成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地市、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同时逐步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联盟。 ——各类服务平台累计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的次数达到每年500次以上;每年累计开展各类智能制造技术培训或讲座200次以上,每年累计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10000人次。 ——服务平台实施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应用,运用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产品和

科技创新平台精选版

科技创新平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54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网络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在孵企业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XXXX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规划方案 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 1.1建设目标 (1) 1.2建设必要性 (1) 1.3建设思路和主要任务 (2) 1.4建设意义 (3) 第2部分需求分析 (6) 2.1业务需求分析 (6) 2.2基础资源需求 (8) 第3部分总体规划 (10) 3.1指导思想 (10) 3.2基本原则 (10) 3.3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 (10) 3.4总体架构 (11) 第4部分建设内容 (15) 4.1基础设施 (15) 4.2数据资源库 (16) 4.3应用支撑 (18) 4.4业务应用 (18) 4.5安全保障 (28) 4.6运维服务 (29) 4.7统一门户网站 (29) 第5部分实施计划 (31) 第6部分投资估算 (32) 第7部分效益分析 (33)

7.1社会效益 (33) 7.2经济效益 (33)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1建设目标 按照XXXX委、市政府《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的文件精神,结合XXXX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响应市委十届八次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宝鸡科技资源中心,建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会议精神,认真落实XXXX科技局于2011年3月5日召开的“XXXX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汇报会”的会议要求,通过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为XXXX九大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对相关行业和各 部门科技创新业务进行整合并提供相对完整的支撑,即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紧紧围绕XXXX优势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链,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金融等各类资源的结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创新人才数量和水平明显提升,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实现宝鸡的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建设必要性 第一,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XXXX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XXXX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建 设了科技文献服务平台、专利服务平台和金属交易服务平台等,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 合利用,提高宝鸡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XXXX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 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 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政府、企业、大 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案

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方案 一、背景 1.政策支持 国家和党历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尤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把未就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中“。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通过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等措施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早在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创业辅导等方法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近年来,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颁布了招商投资、税收、人才引进、软件服务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光谷地区软件技术相关产业的发展。 2.地缘优势 基地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

即“武汉?中国光谷”腹地,占地规模大,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周边遍布高新技术企业园区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具有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3.产业集中 基地处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腹地,该地区累计注册企业2.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72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65家,上市公司33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9个,在孵企业2800家;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集群,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基地的校企合作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二、意义 1.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 创新创业基地始终以育人作为根本性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基地通过项目驱动、工学结合、学习就业一体化等方式,将充分利用校企联合搭建的实践教育环境,打破原有工厂实习缺乏教育性、学校学习缺乏实践性的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瓶颈,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业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出一条具备武软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方案 提纲

XXXX学院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方案(提纲) 一、师范专业发展状况及为免费教育师范生所做的工作概况 二、专项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二)可行性 三、专项建设项目已有工作基础 (一)学院在教师教育方面已有的积淀 (二)学院为教师教育创造的基本条件 (三)学院承接的主要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四、创新平台队伍状况和人才培养情况 (一)创新平台队伍状况 (二)创新平台人才招聘计划 (三)创新平台骨干教师培训和深造计划 (四)创新平台引进青年人才的具体措施 五、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建设目标 六、建设内容、建设步骤和经费预算(经费预算格式见附件2) 七、项目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八、项目的预期成效分析

附件:1.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2.××××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 附件1: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全面贯彻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各项政策精神,将师范生培养成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学校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投入和重点建设: 1.教师教育教学团队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若干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成一支素质精良、爱岗敬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1)教育理论教学团队建设(含教育、心理、教育技术、学科教学论等); (2)学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3)教学见习、实习指导团队建设; (4)教学技能训练团队建设; (5)师范生导师团队建设; (6)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团队; (7)实验区学校教学团队建设; (8)其他。 2.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与示范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积极构建学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实习基地互助共赢的协作机制,重点在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以及广西等5省市选择30个县,200个左右的基地学校进行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优质师资培养的培养体系,建成一批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实验区,200个左右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1)重庆黔江实验区与示范实习基地建设; (2)重庆万州实验区与示范实习基地建设;

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

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本公司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制定实施本方案。 一、实施目的 更灵活高效满足公司对产品开发、企业成长和个人成长,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公司集聚,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使每一个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都可以参与创新,促进创新创业人才数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要求 本公司将遵循企业、员工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发挥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内部交流,碰撞出新兴的发展理念,集合每一位员工智慧和社会创意,推动稳定、专业化的管理和技术支撑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公司的相关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发研究新产品新技术,使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三、实施措施 以公司一直秉承的“专注品质、百年设计、百年安居、诚实厚道、回报自然、回馈社会”的理念,结合现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原则和不断整合优化的公司各个平台建设方针,营造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文化。 建设公司内部电子网络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讨论平台,包括资源共享、文献服务、仪器设备共享、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科技管理信息、专利与标准、整除法规、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检验检测、协同设计实体、产品配套信息等。

四、支持措施 第一、公司将为实验提供一定的资金人力支持。 第二、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对的成果进行评定,对于评定优秀的成果,征得研发人员的同意后,公司可组织投入生产销售渠道。 五、参与流程 提交创意方案→办公室→提出实验方案,平台准备实验研究条件→成立项目组→平台提供开放实验室条件,进入实验阶段→实验研究成功。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运营方案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方案说明:本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

技术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目的,通过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为我市十大产业培植壮大,提供一个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过程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平台中心任务,面向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十大产业提升,针对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资源共享与集成等提供服务;二是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提供综合服务;三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提供服务。 二、建设重点 (一)信息服务 1、技术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在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提供定向信息服务。 2、创新源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研究领域、优势专业、研究动态信息。 3、人才信息。建立我市专家数据库(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对接国内外创新团队、咨询顾问、专家数据库等。 4、产业技术发展信息。围绕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产业调查,产业信息推送服务。 (二)技术交易

依托科技综合服务大厅,开展技术交易线下服务;依托互联网络对接国内外技术交易市场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易线上服务; 1、线下服务 围绕我市十大产业体系,全方位集聚与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服务资源,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划分为如下功能区: 1)综合服务区:设置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质认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中介代理九个服务窗口。 2)科技创新展示区:设有科技产业、科技载体、科技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市情、科技工作发展、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区域科技创新等。 3)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区:通过展示、推介、转化、交易服务功能,打造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转移服务平台。进行技术经纪人活动、项目交流与对接、线下成果交易。常年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对接会、专项定题座谈会、信息发布会、项目路演、科技培训等。 2、线上服务 1)与北方技术交易市场、中国技术交易网、上海技术交易网、科易网、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浙江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等对接,掌握项目供需、技术交易、区域创新、国际合作等信息。 2)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库端口连接,获取、分析、推送文献资源元数据,形成大数据云租用或者建设本地镜像。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完整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 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XX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XX市技术创新中心 建设方案 申请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目录 XX市技术创新中心(新建类)建设方案 (2) 一、牵头建设单位现有基础和条件 (3)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 (二)科研队伍情况 (4) (三)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 (11) (四)科研经费投入情况 (11) (五)开展研发活动情况 (12) 二、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市内发展需求 (16) (一)国际技术发展水平 (17) (二)国内发展趋势 (18) (三)市内发展需求 (18) 三、组建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19) (一)组建中心的必要性 (20) (二)组建中心的可行性 (22) 四、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 (25) (一)指导思想 (25) (二)战略定位 (25) (三)建设原则 (25) 五、建设内容 (26) (一)总体目标 (26) (二)主要任务 (26) (三)近三年的目标和任务 (26) 六、管理运行机制 (28) (一)组织架构 (28) (二)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 (29) (三)规章制度建立 (30) 七、中心未来三年的经费预算情况 (32) 八、附件材料 (33) (一)营业执照 (34) (二) XX年审计报告 (34) (三)主要研发人员名单 (52) (四)中高级职称证书 (53) (五)外部专家职称及聘用证书 (58) (六)专利证书 (61) (七) XX年软件著作权证书 (69) (八) XX年重点项目及研发费用 (82) (九)近三年研发设备采购发票 (142) (十)产学研合作协议 (159) (十一)资质荣誉 (165) (十二)其他证明材料 (180)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方案

山西省创新创业 “众创空间”众创空间建设(建议)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最近召开的两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战略,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着力解决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实现我市十三五“激活存量、扩大增量、调优结构、培养龙头、做精产品、延长链条、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的奋斗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建设如下方案,请领导审核。 一、建设众创空间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围绕“三三”发展战略、“六大发展”发展重点,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迅速加快,经济发展主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加,一批企业家主体(包括企业中层管理、营销、科技人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等等,设立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的各项要素已经完全具备。但是创业初始阶段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布局分散、产业层次低、用地难、融资难、应对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为解决创业主体创业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等措施,建立我市综合创业孵化与实训基地,为广大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储备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创新企业,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对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组织机构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案.docx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案 为促进科技成果在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兰州自创区”)转移转化,提高技术源头供给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依据《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设立兰州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树立“四棒接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思维,着力打通“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及功能验证——工业化生产”四个接力环节,重点解决第三棒缺位或接力不足的问题,全力推动一批短中期见效、带动力强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兰州自创区落地转化。到2022年,培育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0个,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40家,培养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至少100名,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建成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二、建设内容 (一)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转化平台 1.科技成果征集。开发“兰州自创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系统”,链接科易网、兰州科技大市场等省内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企业需求、科技项目、科技专家等数据库,积极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征集科技成果,鼓励各类用户在网络系统实名注册,登记科技成果,逐步将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科技资源纳入系统。

2.科技成果筛选。建设兰州自创区科技创新专家智库,建立科技成果筛选机制,对已征集的科技成果进行分类、评价、筛选,遴选出成熟度高、适于转化、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定期发布优秀科技成果和技术推广目录,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创业者等在区内进行投资转化。 3.科技成果交易。广泛开展创新论坛、科博会、科交会、项目路演等交流对接活动,为成果“提供方”和“需求方”实地对接提供沟通平台。建立科技成果专业化、市场化定价机制,指导科技成果所有方以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协议出让、股权投资等方式进行技术成果交易。 4.科技成果落地。将完成交易的科技成果列入跟踪培育对象,对完成实验室研究阶段的项目,引导投资转化方进入兰州自创区孵化器;对完成中试熟化阶段的项目,引导其进入企业加速器或直接落地产业园,培育和扶持科技成果在区内就地转化。 (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5.建设小试平台。对高校、院所、企业现有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进行资源统筹,按功能定位分类,构建开放共享的小试服务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方提供数据积累、工艺优化、二次研发等服务,提出适合中试生产和投放市场的产品路线。 6.建设中试基地。围绕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领域,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介机构等,通过升级、自建、协同合作等方式,建设一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