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

新“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

新“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
新“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

新“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

导语: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将成为我们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增加投资特别是优化投资结构的动力所在,把长期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的模式变成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

经济观察报记者康怡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眼下各方热议话题,如何理解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基调”?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宏观政策取向如何?就此,本报专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尹中卿,就上述政策可能的方向进行探讨。

经济观察报: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的信号既有政策延续性的一面,也有寻找新的突破点的意味。在谈及增长方面,强调的是未来需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上述增长的动力来自何处?

尹中卿:现在有一种说法,拉动经济增长传统“三驾马车”的动力正在逐渐减弱。具体而言,投资方面,未来我们不可能再像过去三十年那样,依靠较高的投资增长率来支撑经济增长;出口方面也面临着欧洲、美国和日本市场的不景气以及世界整体经济的长期低迷,因此不可能再指望未来出口会有较高增长;消费方面,其实过去连续四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后,并不是逐年增加,而是逐年下降的,这也说明居民的消费需求在短期内也难以有效地提高。

同时我们注意到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稍微有起色,但是这个起色的维持要求我们继续扩大出口,在当前这个国际环境下,这一点很难做到。

所以在传统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动力逐渐减弱后,需要提出的是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什么地方。有人提出未来新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城镇化、信息化以及民生建设。

为什么把城镇化作为我们“三驾马车”的重中之重呢?李克强同志最近反复提出,城镇化是我们未来最大的需求来源,以及未来经济平稳发展的动力所在。所以我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未来的经济部署中都将强调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及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将成为我们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增加投资特别是优化投资结构的动力所在,把长期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的模式变成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拉动内需与以往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是不一样的。家电下乡等做法提供的空间必然有限,例如农民已经有了电视、冰箱、空调等,再增加消费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目前所提的城镇化道路与传统的扩大内需的办法相比将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强调城镇化将是未来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一个最主要的抓手。

经济观察报:在基调清晰后,市场又开始新一轮的猜测:2013年,强调质量与效益下的GDP会是多少?尹中卿:确定明年经济发展指标有两个基本的依据:一个是“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是规划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十二五”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是7.5%,这个目标的提出是仔细研究了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成就,也仔细研究了未来相当长时期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可能性确定的。我认为“十二五”提出的7.5%目标是很实际的,而且如果未来能保持国民经济增长7.5%左右,也才能完成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也就是八年之后我们的GDP要翻一番,国民收入要翻一番的目标。所以说“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对我们制定2013年的增长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这一点来看,2013年的经济增长应该不会在7.5%以下。

第二个依据是今年的经济增长和明年的增长可能,现在看来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已经出来,第四季度,特别是进入到11月份之后,目前各方统计的数据,特别是先导性的统计数据,例如PMI、用电量、经济增长景气指数、工厂的订单等数据表明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已经比较稳定的建立了筑底的过程,并且有所反弹。所以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有人预计是在7.8%,也有人预计还会更高,肯定不会低于7.5%。

今年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特别是第二季度,是在很多企业订单下降、效益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仍然超过了7.5%,所以我认为根据明年的经济环境以及我们内部经济的发展趋势,情况肯定会比今年好,也应该高于今年。

所以我个人认为明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应该高于今年,基于“十二五”规划,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双倍增要求,考虑今年经济增长的基础以及明年经济增长的可能,我认为不会是7%,也不应该是7%,很大的可能还是维持今年的目标7.5%,如果更加积极点,将会在7.5%以上。

经济观察报:2013年宏观政策走向?

尹中卿:未来的宏观政策方向将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谨慎的货币政策组合。扩张的、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将在收入方面,也就是通过结构性减税来增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力,从而增加居民的收入以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

另外还需要扩大支出,当然这会增加赤字,去年中央财政是5500亿元的赤字,加上地方发行的2000亿债券,一共7500亿的赤字。明年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结构性减税减少收入,另外一方面要扩大支出,由此可能带来资金缺口,就需要通过适当的增加财政赤字以保证我们财政政策的持续性。

支出方面还要更多的改善支出结构,更多的向民生倾斜;另外虽然说要增加投资规模,但是不能再向生产投资增加,因为目前很多领域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包括传统产业、新型产业方面都已经过剩。所以增加投资不能再增加工业投资,要改变投资结构。优化投资结构,未来应该增加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这个过程中的投资空间是无限的。货币政策方面未来最重要的还是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经济观察报:2013年可能存在的风险会来自于哪些方面?

尹中卿:风险依然是不改过去传统的两条,一是地方债务风险,因为今年很多专家预估新增地方债务为一万多亿。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是在国家审计署审计完10.7万亿地方债务以后,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严格调节余量、控制增量的情况下又新增的部分,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所以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仍然是首选。

第二,地方债务肯定会影响到金融,因为我们很多地方债务都是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向银行借贷,所以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是不可小觑的。现在讲到操作性风险、金融性风险目前最担心的就是“影子银行”,这种赤字之外的赤字,体制之外的金融,特别是信托形式的贷款,已经超出了我们传统的金融监管手段之外。还有一个风险就是现在的产业过剩,特别是传统的产业过剩的同时,新兴的战略产业也在过剩。这些产业的过剩就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和经营困难。

经济观察报:未来我们需要推行的城镇化改革最需要在哪些领域破土?

尹中卿:长期以来,各地都把推动城镇化简单的等同于城镇建设,过分注重建成规模扩张而忽视人口规模集聚,把农民工仅仅当做生产者而不愿接受其成为市民,结果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两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工作居住却无法真正融入城镇生活。这些问题如处理不好,就会阻滞城镇化进程,甚至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需要创新农业人口的有序转移机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全覆盖;例如在推进户籍和人口迁移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建议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居住证制度,以举家迁徙的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以就业年限或居住年限或社保参与年限为基准,加快放开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限制,引导和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定居。此外,还需要同时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体系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其次,要创新农业转移人口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流转机制,积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城镇内部二元结构。

再次,需要创新资金多元筹措机制,尽量满足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资金需求。目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资金缺口大,需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个人努力共同筹措资金。例如首先需要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预算编制和管理,将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列入政府一般预算安排,尽快开征房地产税、资源税、环境税,构建地方税体系,增加土地出让金的支出比例,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合理界定不同层级政府的公共支出责任,调整以户籍人口为基础的资源分配关系。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专项补助资金,形成地区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减轻流入地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财政负担,此外还要拓宽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渠道。

2017用经济学智慧解读中国考试答案满分尔雅

得分:99.3 已完成 一.单选题(100题,75.0分) 1、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引发因素很多,其中更多的来源于()。 A.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制度的改变 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 C.经济社会结构变动中观念的差异 D.现代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基本民生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公共服务 B.基本公共设施 C.居民奢侈品消费 D.基本消费品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关于“产品市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低层次市场 B.进入市场的关卡很低 C.无购买力的需求 D.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或现实表现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关于权利有效界定的重要性,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B.有助于改善人和物的关系 C.对组织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D.能够促使产品的改进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自由是一种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关系。 A.利用 B.交换 C.转嫁 D.契约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经济学上定义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际,取决于()。 A.两层次市场

C.配置的差异 D.以上均是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70年代中国省里的粮票可视为全国通用型粮票 B.传统机制下价格的提高会增加供给 C.经济学是没办法解释一个人的快乐与否 D.中国的改革前后,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 0.7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劳动力具有多样的流动性,其中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A.心的流动 B.身体的流动 C.地域流动 D.职业流动 0.7 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用经济学解读中国的维度不包括()。 A.总量 B.结构 C.制度 D.宏观行为 0.0 分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10、“欧洲中世纪城堡是被价值规律所摧毁”出自()。 A.恩格斯 B.马克思 C.亚当·斯密 D.威廉·佩蒂 0.7 分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1、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试行于()年。 A.1990 B.1988 C.1987 D.1986 0.7 分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_共5页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兴大国的崛起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正在起引导作用。然而,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究竟面临着什么挑战?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经济治理低效率运作?“中国方案”如何回应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关切?上述问题的分析对于理解或者促进未来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失衡治理合作共赢 一、全球治理的背景与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受关注,但对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问题仍然缺乏统一的观点,全球经济治理尚没有一致的概念。重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简单地进行定义。然而,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全球经济治理大致包含三层要素,即全球经济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及如何治理。尽管世界各国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但大国巨大的体量及较强的实力注定了全球经济运行通常由大国主导。这套国际规则与制度并非总是最优的,它是某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通过自身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博弈形成的,更多体现强国的意志。 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去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反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去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2016 年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酵突出了一体化过程中各国的权责分配矛盾问题,欧盟一体化虽然推动了欧盟经济的发展。虽然欧盟与全球化并不一致,但欧盟代表着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发展,客观上也揭示了开放合作的问题所在。 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如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以遏制去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业界关心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了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希望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希望其他经济体能够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借此保障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失衡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充满较高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外部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近年来正在加速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通过自贸园区战略探索国内高标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自贸园区战略将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通过自贸区战略深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双向或者多边开放,推动区域经贸规则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合作共赢治理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伴随着相关战略的稳步推进,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日益清晰,全球失衡的问题理论上有望从“中国方案”中逐步得到解决。

全球经济治理之构思

全球经济治理之构思 一、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有无区别的边界? 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是对应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两个概念和术语。毋庸置疑的是,就像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是不可分割的,全球经济治理是全球治理的主体和核心内容,但又不是全球治理的全部,全球治理除了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协调外,还要共同处理、解决诸如环境、能源、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各个领域的全球问题。但是,由于经济现象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各领域,要严格而又清晰地划出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相区别的边界是困难的。正因为如此,一些政治精英和学者在各种场合,比如国际论坛或者学术刊物上,很少对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概念作严格区分,甚至在同一场合同一语境交替使用。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经济治理本来就是一个缺乏定义的概念。(P16-18)比较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基本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球经济治理在提法上要晚于全球治理,二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是全球经济合作机制开始运行的标志,但是直到冷战结束前,超主权经济合作主要局限于发达国家,如典型合作平台G7,其范围并不具有全球性特征。冷战结束后,随着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性经济合作的意愿、能力以及相应的责任明显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立的G20非正式部长级会议机制,意味着真正的全球经济治理开始起步。20XX年下半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G20首脑峰会的召开,标志着具有全球意义的全球经济治理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中国正式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至此,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和术语在多种场合被广泛运用,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与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被提到空前的高度。第二,从治理目标和主体来看,全球经济治理的子目标服从全球治理以人类安全、和平、发展、福利、平等和人权为宗旨的总目标,维护经济安全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收入公平从而共同塑造全球经济秩序是全球经济治理致力的目标。从一定意义来说,全球经济治理是对全球化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管理,是对市场经济失灵的一种调节以及经济运行结果不公平的一种合理纠正,是政府干预、调节和规制国内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所以在“没有政府的治理”条件下,全球经济治理的执行主体更强调各国政府的共治,特别是带有超越主权意义的正式国际组织(IMF、WTO、WB)以及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的合作平台(如G20,金砖国家峰会等)。全球公民社会发挥作用的领域还仅集中在那些主权国家

关于经济的论文之三驾马车

出口 依靠外国,欧美经济阴晴不定,日本乏善可陈,中东宣告失手。能否回归到金融海啸前的水平,“保八”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消费 保障的缺失,税收的沉重,让民众的钱,大部分都躺在银行里,总是要支付房贷、学贷、车贷、医贷、孩贷,所以,房子产业化了,教育产业化了,医疗产业化了,把包袱都甩给民众了,民众除了要纳税养公仆,还要养家糊口。这样怎能提高消费在经济中的比例? 此版块中,李驰看好百丽国际,A股对应的是星期六。 资源股看好江西铜业,铜和黄金有相同的属性,下跌的空间较小。 投资 这是凯恩斯学派的主张,在中国特色的国情中,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无形的手,指向哪里,钱涌向哪里。于是,铁公基、房产风生水起,房产商知道ZF投鼠忌器,更是把楼市炒上了天。

“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成就不凡,但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来看,投资规模偏大、消费相对不足、贸易顺差扩大的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速度由此开始调整。 调投资:合理控制投资增长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中国投资增长一直处于高位。今年上半年投资骤然加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冲高到三年来未有的31.3%。投资增长过快,使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国家出台的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我国城镇投资增长率从6月份的33.7%回落到10月份的16.8%。不过,在建项目规模偏大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投资冲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投资过快增长,不仅使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调,而且容易导致经济高增长的支撑基础难以持续,出现经济大起大落的风险。为此,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就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 “投资调控任务还很艰巨,反弹的压力依然存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国家将继续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稳固投资调控的基础,并适当提高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上项目的市场准入关。 2007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更加注重提高投资效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专项规划、产业政策与财政、信贷、土地、环保、社会发展等政策的协调配合。 促消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内需不振,是这几年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发突出,当前必须首先启动消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

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试题及答案(下)

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下)试卷 1、世界银行的目标是使世行集团各个机构的工作以可持续的方式消除极端贫困和推动共同繁荣。 正确 错误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定位基本相同。 正确 错误 3、关于亚投行的创立,美国、日本等众多国家都表示支持,并承诺愿意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正确 错误 4、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 正确 错误 5、丝路基金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满足股权投资需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 错误 6、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金份额和投票权的分配渐趋合理,明显改变了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正确 错误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能力不足,面对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难以提出解决方案。 正确 错误 8、作为联合国的经济治理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往往都是无条件的。 正确 错误 9、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电文标准格式,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 正确 错误 10、中国应该正视TPP,并采取客观、包容的态度看待TPP。 正确 错误

11、()将于2015年11月就人民币是否进入SDR 作出决定。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 12、亚投行的法定股本()美元,分为实缴股本和代缴股本。 1000亿 1500亿 2000亿 2500亿 13、()的卡洛特水电站是中国丝路基金支持的第一个项目。 印度 缅甸 巴基斯坦 哈萨克斯坦 14、特别提款权,亦称“纸黄金”,最早发行于()。 1968年 1970年 1971年

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

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 世贸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世界银行集团(WBG,World Bank Group),被人们誉为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世贸组织(WTO)是其中最大的一驾马车,因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倡导和实现全球自由贸易最强有力的组织。 1、世贸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2011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宣布批准俄罗斯成员身份。2012年8月22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56个成员。 世贸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贸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我们常听到的“特别提款权”就是该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 该组织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通过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把促进和保持成员国的就业、生产资源的发展、实际收入的高水平,作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基金组织向成员国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缩短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3、世界银行集团 世界银行集团是联合国系统下的多边发展机构,它包括五个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中国是世界银行创始会

世贸组织和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孙振宇一.世贸组织

世贸组织和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孙振宇 一.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 贸易谈判,金融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知识产权保护,自贸区建设等等都是热门话题。世贸组织的地位和影响有其独特之处。世贸组织的三大功能:监督各个成员履行有关贸易自由化措施的承诺; 处理贸易摩擦与争端解决;谈判制定国际贸易领域的新规则。 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经济上反全球化的呼声高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贸组织的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突出表现在制度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工作严重滞后。 多哈回合谈判是有一个典型的例子。经过10年的艰苦谈判,80%的内容大体确定了。是不是努力争取完成这一轮谈判是各国是否致力于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的试金石。多哈回合停止不前的直接后果是世贸组织被边缘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自贸区谈判越来越活跃,对多边贸易体制是最大挑战。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基本原则受到挑战。拉米感到失落。 美国认为他们在多哈回合谈判中让步太多,没有拿到他们需要的市场准入,在农业,非农与服务贸易中没有满足他们的市场开放要求。甚至称多哈回合结果只相当美国一天的出口额。他们这样说不符合实际情况。桌面案文表面上看,发达国家让步是多了一些,比如农业补贴大幅消减,OTDs欧盟从每年1100亿美元减80%,到220亿美元,美国从460亿美元消减70% 到145亿美元。农产品关税用分层公式,发达国家最少消减54%,发展中国家最多消减36%,美国平均11.3%减到4.6%,欧盟从22.8%消减到8.9%,实际上发展中国家让步也不小:印度从112.5%消减到60.8%。巴西从35.7%降到21.8%,中国从15.1消减到11.8%。而且发达国家可以享有一定灵活性,有4%的敏感产品,可以少减,用扩大TRQ 做补偿,发展中国家可以有12%的特殊产品,平均消减10%,有5%可以免检。 ●非农谈判发展中国家让步更多一些。采用瑞士公式消减关税,系数8与20,(灵活6.5%,7.5%免减)22,(灵活5%,5%免减)26(无灵活性)不等。按这一公式消减结果:美国从3.95%减到1.9%,欧盟从4%减到2.1%,实际上对贸易影响并不大,而发展中国家消减幅度大得多:印度从43.9%减到15%,巴西从29.8%降到13%,中国从9%减到6%。但美国人坚持认为还不够,要求参加部门减让,美国要求化工,电子,机械等等部门实行0关税,中国,印度,巴西都必须参加。香港部长授权是自愿参加。美国人实际上是得寸进尺,漫天要价。最后在SSM上破裂,部门协议美方后来反悔。最后大家都表示如果所有都能接受,也可以吞下结果,只有美国坚持不同意。这与美国国内政治有关,美国大使称多哈结果只相当美国一天的出口额,我问他:你们要几天的出口额?两天雄心水平增加一倍。他以后再也不提此事。 ●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作用十分明显,吴仪指示:不当领头羊,不当绊脚石。当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代价,巴西在2008年7月是个教训。参加部长会,大家看到的是大会发言,其实主要的成员部长主要精力在小范围磋商,大会发言排1-2个人去听一听,小范围会谈往往到深夜,真刀真枪。所谓绿屋会。有20-30个有代表性的成员参加。此外成员之间私下沟通非常重要。成员们有许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新三驾马车:如何升级中国经济 市场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微弱的经济波动、捉摸不定的热钱和憧憬中的货币刺激方面了,当然市场历来只关注短期也很正常,但目前不可忽视的是中期的逻辑。研究显示在中国重大的换届年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有一些固定的政策步骤,差不多就是三板斧——反腐倡廉、治理整顿和规划设计。今年可以找到类似的模式,仍然都是些规定动作,当然其中也不乏新意。 在反腐方面,从改进政府作风反对浪费开始,也可能升级到后续的官员财产公示和抽查;而这次金融体系治理整顿的核心则是针对影子银行,目的是使得金融创新重新回到可以测度和监管的可控范围内,以免重蹈中国版次贷危机的覆辙,因为所有金融灾难的根源都是相同的——把钱借给了没有偿还能力的个人、企业或者政府;第三,这次的改革规划有了一个时髦的词汇表达——顶层设计。上一轮的关键设计要回溯到1992-1994年了,十四届三中全会给出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奠定了接下来20年繁荣的基础。这次情况则更复杂,利益也更多元和顽固,不过我们仍然预期今年秋天大概率可以拿出一个具有最小公约数性质的整体改革方案。尽管上述三个步骤都十分重要,但都还不过是些热身动作。然后呢? 然后是继续推动增长,中共十八大给出的国民收入倍增目标仍然是中国未来10年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大型新兴经济体,没有可持续的增长,一切都是白扯。因此从GDP构成的需求端来看,升级三驾马车并重新启动增长引擎,

就是我们理解的所谓“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如何升级投资引擎呢?关键在于提升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深度城市化将替代原来的半城市化成为新一轮增长的抓手,老版本GDP锦标赛有一个重大缺陷,它是县竞争制度,参赛队员太多,必须升级为城市群之间的竞赛。 第一线的城市群是沿海的三个大三角洲,三个超级城市群可以筹划在原来泛三角洲城市联席工作会议基础上成立城市群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辖区内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类似标准的公共服务。产业方面,主要布局先进制造、研发与创新以及生产型服务业,例如长三角是围绕着上海的大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虹桥枢纽及生产型服务业中心,世博园及创新创意基地,迪士尼及生活型服务业片区展开。而相应的新兴产业制造中心、配套产业园区、转口物流区以及居住、休闲、养老区则分布在一小时生活圈内的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以及周边大量的卫星城镇中,由于更集约和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这三个超级城市群未来可能会容纳接近6亿人口,这给包括光网、排水及水处理、环境保护等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智能交通、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信息化产业都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机会。 第二线是中西部的五大城市群,即沿京广线和长江水道展开的产业转移黄金十字架区域,这是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各地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产业定位,并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例如武汉有光通讯集群,长沙有重型装备集群,成渝有电子产业集群等,这些区域的经济增速维持在12%左右,是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热核,并提供了大量的就地就业机会。同步启动的城乡一体化使得城市化和工业化有望一同完成,这会对区域内的钢铁、有色、水泥等原材料工业以及区域的商贸、物流流通等行业形成利好。第三线则是地缘和能源的敏感带,它们是稳定中国周边的关键棋子,其中有的提供能源基地以及能源线路布局,有的则是沿边地区贸易和交通中心,中国在整个亚洲伸展筋骨正是通过这些地缘敏感带实现的。例如北部湾地区正在筹划修建通往新加坡的高速铁路;新疆的口岸城市则是对中亚贸易和能源的主要通道,它们会成

全球经济治理_新挑战与中国路径_陈东晓

先领域和节奏步骤,以G20和地区机制建设同步推进为抓手,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包容、有效。 〔关 键 词〕全球经济治理、G20、中国外交战略 〔作者简介〕陈东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7)1 全球经济治理是全球治理网络的核心部分,也是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领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全球经济治理遭遇前所未有的复杂而严峻的局面。与此同时,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作用的期待也不断上升。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落下帷幕,为世界经济如何走出低迷、走向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也为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确立了新的历史方向。面对当前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中国只有进一步顺势而为,统筹兼顾,才能突破各种制约,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国际问题研究》2017年第1期 一、全球经济“四难”与治理的“四化”挑战 世界经济运转状况可以用四个指标衡量,一是经济增速与效率,二是经济系统安全与稳定,三是社会分配公平,四是环境可持续。当前,全球经济“四难”并存,且呈现相互关联和叠加的局面。 一是经济增长总体乏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态势疲弱,总体在年增幅3%的区间徘徊,全球投资与贸易活动趋缓,危机前全球贸易数倍于GDP增长的态势不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源于供需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求方面,由于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衡、全球人口增速下降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增强等,全球有效需求不足。供给方面,技术创新缺乏突破性进展,全球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脱实向虚,抑制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从国别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结构性改革瓶颈,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1] 二是经济体系脆弱不稳定。经济自由化、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到全新阶段,国家间相互依赖不断上升,科技创新在为人们带来更多财富、知识和机会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第一,全球金融市场自由化进程波动性加大,但金融监管措施仍主要针对事后危机管理,难以有效避免金融危机。[2]美国整体实力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凭借其美元绝对优势地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货币政策,增加了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外溢影响。第二,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扩大以及互联网等社交媒体的普及,促使个人权利意识普遍觉醒,加之社交媒体舆论场的偏激和无序易引发社会舆论的极化,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社会动荡。[3]第三,国际地缘政治矛盾和冲突风险上升,各种宗教极端思潮泛滥,自然灾害、传染病等频发,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1] The World Bank,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Spillovers amid Weak Growth,” January 2016. [2] James M. Boughton, “Stabilizing International Finance: Can the System be Saved?,” International Finance, Vol.2, September 2014, pp.5-7. [3] 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散,推动人类社会加速步入所谓“后真相社会”。信息的碎片化、偏激化、虚假化加速蔓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如何管理社交媒体对社会舆论、社会稳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Art of the Lie,” The Economist, September 10, 2016;王文:“Web 2.0时代的社交媒体与世界政治”,《外交评论》2011年第6期。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为何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审时度势) 赵晋平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经济格局演变、全球化动力转换和规则重构是其中的三 大突出表现。总体来看,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原有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国别分化 反而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为突出,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 深刻。 “南北失衡”的突出表现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3年世界经济总量达到75.5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为46.1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为29.4万亿美元。照此计算,二者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分别为61.1%和38.9%。从过去20多年 的演变来看,由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之比已由1990年的3.9倍下降到目前的1.6倍。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但是,经济总量差距缩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2013年,发达国家人均GDP 达到40186美元,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8.2倍,远高于总量差距。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 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印尼和马来西亚(以下简称“新兴7国”)1990—2013年人均GDP由627美元提高到4555美元。尽管如此,新兴7国人均GDP目前尚不及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以下简称“发达7国”)平均水平的1/10。从国别来看,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更为显著。2010年美国的人均GDP相当于印度的34.1倍,2013年进一步上升到35.4倍。总体看, “南北失衡”是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环境仍然是 一项长期任务,发达国家应为此作出更多努力。 日渐分化的贸易投资增长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30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下的全球贸易自 由化为通过对外开放寻求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制度保障,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以新兴7国为例,1990年平均出口依存度仅为9.8%,2000年提高到21.7%,2010年进一步上升到22.6%; 同期,外资净流入占全球的比重也由4.1%提高到5.9%和27.8%。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新变化,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严重受阻,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以及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JEPA)等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区域大型经济一体化谈判加快推进。由于其实行高度自由化标准,绝大多数发展

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试题及答案上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正确 错误 2、区域经济治理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 错误 3、自1999年起,我国积极参与所有G20峰会,广泛开展经济、外交活动,并在国际金融建设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改革上作出了应有贡献。 正确 错误 4、目前,机制化的G20可以完全破解全球经济治理的困局。 正确 错误 5、二十国集团(G20)成立于1999年9月25日,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 正确 错误 6、虽然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内部差距悬殊,但是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仍像统计数据显示的那样超群。 正确 错误 7、现有国际经济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是G20面临的困境之一。 正确

错误 8、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 正确 错误 9、联合国千年目标所说的普及小学教育是指,确保不论男童或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 正确 错误 10、G20在成立以来就成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核心机制。 正确 错误 11、下面国际组织中,哪一个不属于全球金融治理组织?()。 世界银行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2、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 15% 20% 25% 30% 13、1992年,在()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155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巴黎 日内瓦 哥本哈根 里约热内卢 14、中国凭借自身(),在G20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 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 日益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不断增加的贸易总额 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和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 15、自()起,G20每年举行两次峰会,这也标志着G20的机制化。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6、二十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该集团的GDP占全球经济的()。 70% 80% 85% 90% 17、二十国集团成员的贸易额占全球的()。 70% 8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趋势及新特征(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趋势及新特征(一) 摘要:改革开放“而立”之年,中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第四个经济波动期。中央防止我国经济增长过热的方针正在实施过程中,世界经济在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的影响下呈现停滞甚至衰退迹象。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周期性经济波动,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中国经济逐渐呈现出增长速度加快,波动幅度减小等趋势,市场调节作用日益明显,经济体制革新和法治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经济连续、稳定地增长……这些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新特征。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波动;趋势;新特征 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的特征,即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经历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这种现象被称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九次经济波动,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基本原因,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相比较于改革开放前的五次经济波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四次经济波动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波动幅度(周期内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的离差)逐渐减小; 第二波动高度(周期内波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 第三波动深度(周期内波谷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逐渐上升; 第四波动的平均位势(周期内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明显提高; 第五波动扩张长度(周期内扩张期的长度)明显延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的四次经济波动,也逐步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波动现象中总结规律,笔者总结经济波动的特点和阶段性趋势如下。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经济波动及其特点 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的雏形,从体制结构的变革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建设之路,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开放市场与引进先进生产力相结合,从宏观上增加了国民经济的总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从微观上促进了市场化理念深入人心,并形成了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导向的内需供给体系。 在市场化进程中,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也经历了逐渐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我国的经济波动在这个过程中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0年间,供求关系体现为供不应求。经济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过快,社会总需求扩张速度快于总供给的增长能力,出现了投资和消费的双缺口,物价水平全面上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仍遵循计划体制的模式,宏观调控的水平相对不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经济运行内在规律认识不够充分;宏观调控措施相对滞后,调控措施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市场调节能力。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出现较大规模的下降,引起了比较大的经济波动。 第二阶段,1991-1997年间,供求关系体现为严重失衡,需求过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调节作用得到加强,微观经济体逐渐活跃,中国市场经济开始快速升温。但是,由于新的规则未能及时建立,一些微观经济体在利益驱使下出现无序扩张和膨胀,致使经济活动处于非市场化状态,从而推动区域化产能过快升温,投资产业失调,导致局部通胀压力加大,进而破坏了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和产业链条的合理性。但此时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对市场机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变行政手段为市场调节机制,变全面紧缩为有针对性地调控,还特别注意依靠和运用财政杠杆为经济活动注入稳定因素,从而使该周期内的经济波动幅度趋于理性,周期持续时间延长,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良好态势。 第三阶段,1998-2000年间,供求关系体现为供过于求,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在全面引入市

(完整word版)你如何看待中国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主张。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顺之则昌盛,逆之则衰亡。 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贸组织规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方愿同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世贸成员落实协定谈判成果,支持最不发达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大幅提升。 在贸易方面,中国积极参与与做大全球经济贸易“蛋糕”,与贸易伙伴各得其利。 在关税方面。2018年,中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新的开放举措,包括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营商环境,大幅降低商品进口关税。 ·大幅降低1449种日用消费品、1585种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 ·将汽车 ·实现进口抗癌药全部零关税。 ·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7.5%。 在规则方面,中国支持完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面对根本不顾别国的利益,关起门来搞贸享的根本逻辑。对此重大问题,中国交出的答案是协商、共同推进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升级换代,谋性、开放性的新型全球治理机制体系。 2、中国经济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引擎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驱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意义重大。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将黯淡无光。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我们主张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我们积极推动构建更好的国际发展合作格局,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国际社会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努力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 3、中国方案引领全球化发展新方向 (一)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支持贸易自由化。 世界各国“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规则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战略要求”,让贸易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动力。中国不仅要成为现行多边贸易体制的支持者,维护者,还要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全球制度建设中作出贡献。 (二)提出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经济

中国经济当前最怕“滞涨”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在于消费

投资拉动“谁来拉”?现在的投资来源主要是财政和信贷。下一步除财政、信贷外,依据不同收益状况应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包括民间投资、外资、社会机构投资等等。前面说到的农村投资,许多银行其实也是非不贷也,实是有些贷后难以收回也。这实际是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矛盾。加大农村投入是最大的政策性问题,银行是最典型的商业性机构,怎么办?我去年曾提出“建立市场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体系”的观点。这个问题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银行贷款、财政补贴、确保回收、倍数拉动”。假设银行投入100亿元,若干年后应收回本息110亿元,而实际只能收回90亿元,则财政补贴20亿元即可。如果财政直接投200亿元,只有200亿元;如果财政补贴200亿元,则可拉动投资1000亿元,将产生一个“倍数拉动效应”。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谁都明白目前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不平衡,谁都明白消费拉动非一日之功,谁都明白出口拉动非一愿,谁都明白从国力计、从信心计、从就业与社会稳定计,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主要靠投资拉动。其他拉动非不为也,实不能立即见效也。 下一步投资拉动“拉什么”? 我认为有六个重点:一是继续投向适度比例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公路交通、农田水利、文教卫生、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将目前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逐步转变为“农村像亚洲”直到未来农村也“像欧洲”;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三是继续补民生之课,特别是大补快补环境保护、国民教育、文体旅游、医疗卫生及重大基础配套设施等领域;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海洋、极地、外空、国防、生物医学、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国家创新战略前沿方面的研发投入; 五是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原材料与海外投资; 六是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生态建设投入,如防沙治沙、植被建设、江湖治理等等。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农村投资问题。中国经济的最大特征是“二元经济”,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

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

22. 我们常比喻说,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 先来看出口。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量和进口量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甚至在今年上半年曾首次出现过短暂的贸易逆差,而据有关专家估计,今年的贸易顺差也只有100亿元左右,到了2005年,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贸易顺差可能会更小。显然,净出口将不会再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再来看投资。在近几年的投资中,由于一直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政府投资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据有关媒体报道,2005年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后,发行的国债将会比今年减少300亿元。直接减少的国债投资是300亿元,但由于国债投资都有很强的带动效应,由这减少的300亿元国债连带而减少的其他相关的银行投资、民间投资数量也不可小视。虽然有统计局官员称,民间投资已有启动迹象,但是启动了的民间投资能不能持续下去,民间投资是否是在地方政府的催生下发出的,是不是一种自发的力量,还是一个未知的变数。 最后看消费。刺激消费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我国目前的消费率已经下滑到了25年来的最低点55.4%。看来,如何刺激消费已成为我国政府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We often say that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rely mainly on the troika: investment, exports, consumption. First, let’s look at the export. With our country joining the W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olumes of export and import is gradually narrowing, it even occurred a first temporary trade defici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related experts, this year the trade surplus is only 10 billion RMB. At the year of 2005, the trade surplus will be much smaller as the result of WTO accession. Apparently, net export will no longer be the main driving power of economic growth. Than the invest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implement of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and great amount of bond issued made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2013.0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球治理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是中国官方对于全球治理问题的最新理论概括和战略判断。其中至少透出几个最关键的要点:其一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在最高文件中以“全球治理”取代了“全球经济治理”,表明中国不再把全球治理限定在经济事务领域,它涵盖着经济、政治、安全、社会和其他新领域的全球治理内容;其二是中国官方文件也是首次使用“全球治理机制”的概念,这表明全球治理不只是一种外交事务和世界现象,而且是一种机制和制度,它是世界秩序的另一种表述;其三是这种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也可以说“全球治理”正在从“西方治理”转型为“西方和非西方的共同治理”,这种变革不仅关系到国际体系的发展趋势,而且影响到各国的国内治理理念和制度安排。仅仅从这些初步理解来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重要推 动者,这个转变的战略内涵和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大国既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又是国际体系权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符合世界大势的客观进程。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难以提供全球治理公共品的背景下,新兴大国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治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同时,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全球经济治理走向深入,全球安全治理陷入僵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具体化阶段。中国需要与其他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发挥各自特长,协同作战,互为补充。 为了抓住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历史机遇,这里对新阶段的特点稍作分析: 一、西方主要经济体仍处于低迷状态,国际宏观经济协调机制明显削弱 全球经济已经连续四年增长减速,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强。本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发达经济体内部、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援助国与低收入国家之间政策目标充满矛盾:确保增长优先,还是以财政整顿为重点;通缩风险大,还是通胀对未来经济更有害;是接受或增加外来援助以渡难关还是抵制或减少财政援助以图自保?这些宏观政策 目标分歧,严重削弱各国内部宏观调控机制的有效性。2012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