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课件1-绪论

变态心理学课件1-绪论

变态心理学———绪论与第一章、第二章的只是要点

第一章绪论 本章将回答的问题 1、变态心理的基本元素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元素在判定变态心理中的作用? 2、什么是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在判定心理障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人类认识变态心理的历史可以分为几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有关变态心理的观点有何特点? 4、变态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何?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如何判断心理障碍?——基本元素 1.痛苦:自己家人 2.适应不良:健康:3.不合理:无法理解、荒谬怪异 4.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冲动是魔鬼安嘉和5.少见的和非传统性6.旁观者不适:让人不舒服7.违背标准 心理咨询师考试标准:一、常识性区分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区分1、偏离统计常模 2、对某一习俗偏离 3、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无缘无故杀人)4、古怪无效的观念行为5、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三、标准化区分 1、医学标准生理变化为基础 2、统计学标准:测量偏离正常 3、内省标准:病人内省观察者内省4、社会适应标准 病与非病三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2、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心理障碍及其相关概念 心理障碍的定义心里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判定心理障碍的几点建议 1.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 2.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 3.注意判断者的不同 4.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2、它致力于研究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智力、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行为异常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3、变态心理学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任务:理论任务(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实践任务(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一、史前社会代表人物巫师和祭司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人类的身体和心灵都是外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战场,如果邪恶的灵魂获得了胜利,它就会像寄生虫一样占据了人的身体,并控制着人的行为,使患者常常表现出疯狂的行为。 解决方法驱魔术——采取一些仪式劝诱邪灵离开受害人的身体。环钻术——在颅骨上挖洞、取出颅骨碎片或血块。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盖伦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体液说:脑部的病变是异常行为的根源。人脑的正常运转与四种体液有关——黄胆汁、黑胆汁、血液和黏液。环境说:环境压力和社会压力对心理障碍的作用。 解决方法 1、改变潜在的生理病态现象。2、可将患者与家人隔离或让他搬离原来的住所。 三、中世纪代表人物教会、教士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 1、鬼神论:善与恶或神与魔之间的冲突。凡是异常的行为,都被看做是魔鬼附体的结果。 2、科学家和医生坚持从医学上去解释和治疗心理障碍,但影响微弱。 解决方法驱魔术——吟诵、恳求或祈祷使邪灵离开受害者,或饮下圣水和苦水驱赶邪灵,甚至采用挨饿、鞭打和浸入沸水等极端方式来驱魔。 四、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代表人物约翰·韦尔,德国医生和天文学家,心理病理学现代研究创始者菲 利普·皮里尔,筹建大型精神病院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病而已,心灵像身体一样,也会患病。 解决方法1.道德治疗运动的:神庙致力于用人道和爱来治疗有精神病的人。2.医院和修道院变成精神病医院。 五、20世纪早期代表人物埃米尔·克雷佩林安东·梅斯梅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心理障碍产生原因1、体因性观点,认为心理障碍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2、心因性观点,认为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心理的。解决方法生物医学:药物的作用。催眠术。 六、目前的趋势 新型精神药物药物通过影响脑部,从而减轻心理障碍的症状,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门诊诊断严重行为问题患者的主要形式,这些患者即使需要住院,也只是短期的。 私人心理治疗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出现,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人本—存在以及社会文化的观点 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的变态心理学思想 1、重视致病的心理因素,认为在强烈、持久的情绪波动下可以引起躯体疾病。 2、《黄帝内经》:根据阴阳归类的法则,

变态心理学试题

三、智力障碍 名词解释 1. 智力 2. 智力障碍 3. 智力迟滞 4. 痴呆 5. 唐氏综合症 单选题 1. 现在一般认为治理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其中( )是智力 的核心。 A 观察力 B 想象力 C 记忆力 D 思维能力 2. ( )是当今一个世界性的、最严重的社会、医学、教育和心理问题。 A 认知障碍 B 智力迟滞 C 性行为障碍 D人格障碍 3.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损伤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则称为( )。 A 痴呆 B 智力迟滞 C 白痴 D 智力障碍 4. ( )衡量智力的重要标志。记忆力 抽象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观察力 5. 智商在35—49之间者,大致相当于“能训练者”,是属于( )智力迟滞。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6.智商在20—34之间者,人数约占智力迟滞者的7%,是属于() A 轻度 B 中度 C 重度 D 极重度 7. 现在已知的遗传性疾病就有三千多种,其中凡是与( )有关的遗传性疾病都会严重损害儿童的智力发展。 A 运动系统 B 中枢神经系统 C 内分泌系统 D 周围神经系统 8. 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智力迟滞最具代表性的是( ) A 唐氏综合症 B 呆小症 C 先天性畸形 D 苯丙酮酸尿症 9. ( )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以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A 智力障碍 B白痴 C 痴呆 D 智力迟滞 10.智商分数在50—69之间者,是智力迟滞众人苏最多的一类,约占智力迟滞总数的80%,大致相当于“能教育者”,是属于()智力迟滞。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09)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刺激泛化:在一些情景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自知力: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焦虑: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强迫观念: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到冲动。 强迫行为: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抹擦)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09)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病人角色:只要指社会公认的病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 医源性影响:是指医生的不恰当言语、态度和行为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解离症状: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回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 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发生不不快心情,以转换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 癔症性躯体障碍: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包括3种类型:癔症性运动障碍、癔症性抽搐发作、癔症性感觉障碍。 (10)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障碍又称解离症状,,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在DSM-IV又称为分离障碍,之所以叫分离是因为这种障碍的症状是由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包括4种类型: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遗忘:也称分离性遗忘症, 癔症性漫游:也称分离性漫游,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又称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人们在日常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有三种只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1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

变态心理学总结

变态心理学总结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刘新民) 第一章、绪论 1、变态心理亦称异常心理或病理心理,它是指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情感、行为、态度、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产生变态或接近变态,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异常。 2、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和分类,探讨其原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防治实践。 3、变态心理学的任务 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 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 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 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省心健康的维护 4、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 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 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 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 5、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脑结构,躯体疾病,神经生化,化学物质,性别和年龄。 心理因素,个性特点,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社会因素,生活事件,日常困扰,工作应激,环境应激,文化应激,社会剥夺。 6、精神症状的识别方法 纵向比较,即与过去的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症状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对比,即与周围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 具体情况分析,即要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具体分析和判断。 7、精神症状的特点 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8、怎么做? 首先确定是否存在精神症状; 其次,应了解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严重程度。 第三,应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 第四,应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 第五,应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发生的可能诱因或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

钱铭怡版《变态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简答)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对这些是异常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简单地说,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名词)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联系与区别: 变态心理学偏重于对异常心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一种有益的促进。而精神病学侧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心理学的基础之一,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 (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 严重心理异常与轻度心理异常的区别 严重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重轻 社会适应丧失(严重适应不良)部分丧失

变态心理学试卷

2009年变态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标准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和( A )P3 A.非典型性反应 B.躯体化反应C.兴奋反应D.自由联想2.幻觉的定义是( C ) P17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3.解释强迫症的可能原因主要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神经科学理论和( A )P36 A.认知行为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 C.体液理论 D.刺激一反应理论 4.在疑病症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亲或母亲具有人格障碍或( D )P39 A.恐惧症 B.癔症 C.强迫症 D.神经症 5.CCMD-3将人格障碍的类别分为( C )P61 A.6种B.7种C.8种D.9种 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约是( A ) P64 A.2-3% B.3-4% C.4-5% D.5-6% 7.一位女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到上帝对她说,她是一个卑鄙可憎的人,这个人可能患上了(B )P88 A.癔症B.精神分裂症C.疑病症D.恐惧症8.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是(D )P90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淡漠 9.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思维联想散漫 B.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C.行为幼稚愚蠢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关于神经性厌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103 A.多数患者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胖 B.神经性厌食者

因食欲减退而不愿进食C.神经性厌食者多知道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常主动就医D.神经性厌食患者多同时并发抑郁症 11.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B )P111 A.每周失眠2次,持续1月以上B.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 C.每周失眠2次,持续2月以上 D.每周失眠3次,持续2月以上12.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D ) P159 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3.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 )P165 A.教育和训练 B.认知心理治疗 C.药物治疗 D.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14.谵妄的关键性精神病理改变是( D )P178 A.感知觉障碍 B.思维不连贯 C.记忆力下降 D.意识清晰程度的下降15.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 C )P179 A.谵妄B.器质性遗忘 C.血管性痴呆 D.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P7 17.临床访谈形式包括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和(精神状况检查)。P10 18.神经衰弱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内脏功能障碍等。P37 19.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P39 20.癔症性精神障碍在CCMD一3中被称为(解离症状),是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080001_061034) >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变态心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一门学科,又称异常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本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形式进行。在讲授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适当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掌握变态心理学的常见表现形式,了解其心理学成因和生物学基础,能初步诊治常见的心理障碍,掌握心理治疗技术,了解药物及物理治疗技术。 为方便学生掌握系统的、牢固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和实践知识,我们依据卫生部推荐的教材编写本大纲。 本课程计划在第6学期开设,理论课64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概述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发展史、相关学科及研究方法。 2.概述变态心理形成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病因的相互作用。 3.概述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及变态心理的分类诊断。 4.简述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 5.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心境障碍、自杀与自伤、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与性功能障碍、分裂症与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障碍、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6.掌握各种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 7.了解心理健康行业与道德问题、患者的权利、心理障碍与法律相关问题。(二)基本技能 1.熟练掌握各种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2.熟练掌握对异常心理进行认识和处理的技能。 (三)基本素质 1.培养自学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重点引导学生自学。 2.培养综合分析、思考、表达能力,达到能独立解决常见问题的水平;同时培养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单元学时 第一章绪论2 第二章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4 第三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4 第四章变态心理的分类诊断4 第五章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 第六章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4 第七章应激相关障碍4 第八章神经症与躯体形式障碍4 第九章心境障碍4 第十章自杀与自伤4 第十一章进食障碍4 第十二章睡眠障碍4 第十三章人格障碍4 第十四章性心理与性功能障碍4 第十五章物质滥用与物质依赖4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障碍与病理心理学 1、心理障碍 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心理障碍的基本元素: ?痛苦(suffering) ?适应不良(maladaptiveness) ?不合理(irrationality) ?不可预知性和失去控制感(unpredictability and loss of control)?少见的和非传统性(rareness and unconditionality) ?观察者不适(observer discomfort) ?违背标准(violation of standards) 3、心理状态: 主要包括两大类: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 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划分为: ①心理健康(健康心理); ②心理不健康(不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部分可疑神经症 ③心理不正常(异常心理):变态人格、神经症、其他精神障碍

4、判定建议 注意判定标准的社会性,注意判定标准的主观性,注意判断这的不同角度,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它不仅要对行为异常的各种表现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尽量阐明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其研究的理论任务是帮助揭示正常心理活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实践任务是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三、变态心理的定义 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第二章变态心理学的理论 一、生物学理论 1、生物理论学家认为异常行为是脑和身体其他系统的功能失调的结果。他们主要从遗传基因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行为异常的现象。 2、生物理论学家认为脑的功能失常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①脑部结构与心理障碍-海马控制情绪和记忆,杏仁核与恐惧有关等;亨廷顿氏病是一种典型脑部退化的疾病,表现为情绪爆发性、记忆力丧失、认知困难、自杀想法、不随意动作、以及怪异的想法。 ②神经递质与心理障碍

变态心理学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3.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精神科医生运用心理异常的症状知识,是为了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心理咨询师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 精神障碍,以便在必要时将精神障碍患者转诊给精神科医生;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条件:1.必须是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

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才能进行;2.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

象性的知觉;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6.内感性不适和内脏性幻觉:内感性不适是感觉障碍,而内脏性幻觉是知觉障碍。内感性不适的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而内脏性幻 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内脏性幻觉更严重,因为内脏的痛觉本身就具有性质不明确和放射性的特点,所以内感性不适更接近于内脏的生理感受,也更接近于正常。

8.关系妄想和其他妄想:其他类型的妄想也都含有关系妄想的成分,比如被害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的实质也是关系 妄想,但是如果符合典型的被害妄想的表现就不再诊断为关系妄想,而是诊断为被害妄想; 9.注意障碍、记忆障碍和智能障碍的分类: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思维、记忆、智能活动等之所以能够正常进行,均 需要注意的参与,因此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注意对判断是否有记忆障碍、意识障碍(特指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有重 10.智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等等,总之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精神 活动; 11.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的人,智力从未达到过正常成人的水平,而痴呆患者则是曾经有过正常的智力水平后又衰退的结 果,比如老年性痴呆 12.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主 动要求治疗,称之为自知力完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丧失了对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称之为自制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自知力是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05626 变态心理学 课本简答题

B040110教育心理学教材版本

05626变态心理学课本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将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简述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自知力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如何? (1)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的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1)精神症状的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 第三章神经症 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所击溃 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接触;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特定恐惧症的主要类型: (1)动物恐惧症 (2)自然环境恐惧症 (3)情景恐惧症 (4)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 (5)其他:包括疾病和死亡 请阐述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或)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2)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虚慌) (3)个体可能经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床上,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加氯(条件化作用)。创伤性社会经历可以追溯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的学者是( B ) 1. A 盖伦 B 希波克拉底 C 克雷佩林 D 高尔登 2.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墨西哥 C 日本 D 匈牙利 3.在金赛等人提出的同性恋-异性恋比例表中,单一的异性恋和单一的同性恋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 A 35%,1% B 35%,4% C 80%,4% D 80%,10% 4.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所指的智商(IQ)分数为( C ) A 70----84 B 75----84 C 70---79 D 65---79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 5. A 自我惩罚 B 习得的无助感 C 高度的成就感 D 难以处理的独立状态 6.具有神经症行为风格的人在人际关系中通常带有明显的( A ) A 依赖倾向 B 暴力倾向 C 合作倾向 D 隐瞒倾向 7.心理防御机制中,不包括( C ) A 否认 B 合理化 C 学习 D 升华作用 8.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B ) A 行为疗法 B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 精神分析 D 认知治疗 9.若某患者经过长期训练可学会基本卫生习惯,但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需要他人照顾,基本丧失学习能力,情感幼稚,情绪反应容易过头,那么该患者属于( B ) A 极度智力迟滞 B 重度智力迟滞 C 中度智力迟滞 D 智力迟滞的边缘状态 10.先天愚型的智力迟滞又叫 ( B )

A 猫叫综合症 B 唐氏综合症 C 特纳综合症 D 弗伶综合症二.多选(每小题1分,共5分) 1.吸毒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 A 超剂量中毒 B 戒断反应 C 自杀 D 多种物质混杂滥用中毒 2.变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A 相关研究方法 B 实验方法 C 病史与临床方法 D 跨文化研究法 3.致依赖性物质包括( ) A 中枢神经抑制剂 B 中枢神经兴奋剂 C 致幻剂 D 挥发性溶剂 在自杀的治疗和预防中,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有( ) 4. A 社区调查 B 心理治疗 C 学校教育 D 热线电话 5.可以用来治疗单项抑郁症的药物包括( ) A 阿密替林 B 氟哌啶醇 C 氯丙嗪 D 丙咪嗪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从心身医学的观点出发,心身疾病的发病过程为:紧张刺激--情绪反应--( )--细胞疾病--( ). 2.在比内-西蒙智力量表中,智商=( ). 3.有代表性的认知疗法包括:艾利斯创造的( ),贝克发展起来的( ). 4.引起应激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 ),无论是愉快的还是厌恶的,产生的应激反应都是一样的,所以叫做( ). 5.新生儿核黄疸绝大多数是由于( )引起新生儿溶血造成的. 6.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观点中,( )是组织心理活动的中心,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 7.系统脱敏法也叫( );理性情绪治疗简称( ). 8.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目前影响最大的四种理论模型是( )( )(

医学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医学心理学》精品课程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绪论 一、定义、学科性质、任务 (一)定义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广义来说,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与疾病关系,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从狭义来说,医学心理学侧重研究心理因素在躯体障碍中的作用和用心理学技术来诊断疾病和促进健康。 从学科定义上来说,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促进病人康复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医学心理学研究的是介于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课题,因此它既是心理学的分支,也是医学的分支。归纳起来,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研究心理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②研究心身相互作用机制;③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④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⑤研究如何将心理行为知识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保持和疾病防治。 (二)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不仅有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基础,所以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同时还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还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1.边缘学科:前面已经提到医学心理学不仅有自然科学还有社会科学基础,所以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2.交叉学科:医学心理学是医学与心理行为科学的交叉学科。就医学来说,医学心理学涉及基础医学(如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临床医学(含神经精神和临床各科)、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等许多医学课程中的有关基础知识。就心理行为科学来说,医学心理学涉及普通、实验、发展、教育、社会心理学以及人类学、行为学等广泛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 所以医学心理学的学科内容,既包括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也包括心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知识,还有各种心身疾病的医学基础知识,以及语言、交际、习俗、婚姻、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人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知识。 3.基础学科:医学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寻求人类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基本心理途径,为整个医学事业提出心身相关的辨证观点和科学方法。因而是医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就像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一样。因此掌握医学心理学知识,将能扩大知识面,能从心理学和生物学两个角度全面地认识健康和疾病,认识病人,在今后各项医学工作中自觉地遵循心理行为科学规律,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或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 4.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的知识、理论与技术,可以结合应用于医学的各个工作领域。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各种技能,不论将来从事何种医学专业工作,都将会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成为生物医学防治手段的补充,就像我们掌握生物医学课程中的放射学、病理学、临床药理学、急救医学等临床应用课程知识和技能一样。另外,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与技术,可以独立应用于社会人群,以帮助人们解决那些与

课程分析《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课程分析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一)课程性质 心理学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师范类专业,课程设置由通识课程、学科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四个模块的必修课、选修课构成。本课程是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它还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开设于第7学期,共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开设本课程前先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学等。 (二)课程作用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或异常行为的学科,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态心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变态心理的基本研究技术,能对心理异常人群开展一定的心理诊断、矫治及咨询活动,掌握心理变态的内容、原则,咨询与治疗及诊断的方法与途径。同时,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发现并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学习本课程,直接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实践实操活动作铺垫。 二、教学内容 (一)课程的设计背景、理念和依据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所提出的对中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严格本着从中学教育一线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出发,树立以就业为指导,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科学思维、科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基本素养;能胜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在行政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组织安排、表现形式 1.教材选择与参考资料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本课程选用教材是钱铭怡主编的《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编写力求贯彻知识基础、能力本位原则,学生主体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在内容和体例上力求做到科学、系统、实用、新颖。本教材编排特色: (1)在内容选取上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教材的内容首先是科学的,准确地阐述变态心理学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模型,并科学地阐述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诊断标准和原因分析等内容。其次思想性是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并寓于科学性中的,使学生能从科学的内容中习得正确的思想观点。 (2)在组织安排上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每章既注重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使科学知识的表达能以最恰当的方式作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 (3)在表现形式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教材紧扣心理障碍相关内容组织学习,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运用案例剖析启发,引导学生学习,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参考资料: [1]张伯源.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6. [2]苏珊·诺伦-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07.

变态心理学试题(一)

变态心理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标准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和() A.非典型性反应B.躯体化反应C.兴奋反应D.自由联想 2.幻觉的定义是( )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3.解释强迫症的可能原因主要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神经科学理论和() A.认知行为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C.体液理论D.刺激一反应理论 4.在疑病症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亲或母亲具有人格障碍或() A.恐惧症B.癔症C.强迫症D.神经症 5.CCMD-3将人格障碍的类别分为() A.6种B.7种C.8种D.9种 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约是() A.2-3% B.3-4% C.4-5% D.5-6% 7.一位女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到上帝对她说,她是一个卑鄙可憎的人,这个人可能患上了()A.癔症B.精神分裂症C.疑病症D.恐惧症 8.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是() A.情绪低落B.情绪不稳C.情绪高涨D.情感淡漠 9.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思维联想散漫B.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C.行为幼稚愚蠢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关于神经性厌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数患者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胖 B.神经性厌食者因食欲减退而不愿进食 C.神经性厌食者多知道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常主动就医 D.神经性厌食患者多同时并发抑郁症 11.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A.每周失眠2次,持续1月以上B.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 C.每周失眠2次,持续2月以上D.每周失眠3次,持续2月以上 12.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A.智力发育低下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3.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部分 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 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 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 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 6 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 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 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 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 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15幻觉:即不真实的知觉,常常伴发于妄想。 16 习得得无助感:指完全无望的感觉和谁也无法改变正在发生的一切的意识。 17 任务分级法:把目标或活动分解成小目标或更小的行为定式,减少对病人的压力,其目的是使任务更简单些,以便病人能完全完成这些任务,从而获得成功的强化,随着治疗的进展任务要逐渐加大,并且要难一些。

变态心理学 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概念 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 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 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 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 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 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 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 12、癔症性漫游:在觉醒状态下做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发生在成年期,开始和结 束都突然。 二、辨析 1、原发性:与病因直接有关具有诊断价值的症状,往往突然出现。 继发性:与原发症状存在因果关系。 2、原发性获益:由于疾病本身使它的本我从此得到满足。 继发性获益:通过疾病得到更多的照顾免于承担责任。 3、器质性:由已知器官状况所引起的障碍能够找到生理解剖上的证据。 功能性:找不到生理解剖方面的问题但表现为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4、真性幻觉: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系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 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患者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如听到肚子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虽然幻觉的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 但是患者却往往非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了或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 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的区别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1)有知觉实体性无知觉实体性(模象) (2)存在于客观空间存在于主观空间 (3)由外部感官感受由“内部感官”感受 (4)病人对幻觉有生动逼真的行为反应病人大多意识到是主观的东西 (5)知觉过程障碍表象过程障碍 5、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感觉障碍)。 内脏性幻觉:患者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知觉(知觉障碍)。

变态心理学

第一章变态心理学:绪论 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 变态心理学又称异常心理学(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异常行为与其心理;对这些异常表现进行分类和解释,阐明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转变的原因和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二、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1、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大多是社会性弱势群体 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 2、在国际上,社会工作是一个专门帮助社会弱者的专业和职业。社会弱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形成的基本要素。 3、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乃至社区工作的开展提供病理依据。 4、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看待变态心理(接纳)。 三、主要研究内容 1.统计学上的稀有情况(Statistical Infrequency )心理健康常态分布曲线 非典型的(Atypical) 和常模与平均值不同 强迫症(obsession ):恋物癖 2.违反规范(Violation of Norms ) 使别人感到不舒服、或造成他人困扰 丧心病狂者(psychopath)的反社会行为 3.个人的哀伤(Personal Distress ) 情感上的伤痛(pain)与受苦(suffer) 忧郁症患者的绝望感(hopelessness) 4.丧失行为功能(Behavioral Dysfunction )

行为功能受到损害(impairment)或失去行为能力(disability) 过量且长期使用酒精导致失业。 5.超乎预期的情况(Unexpectedness ) 受到压力时反应过大,超乎一般人的表现,或是与实际威胁不符。 因为对狗有恐惧症(phobia)而拒绝出门。 思考题 下面的几种现象,你是否经历过?是否见到有人曾经经历过?是否听说过?初步这些是不是变态心理? 课程介绍 指定教材:王玲主编:《变态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内容 变态心理学的领域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变态行为的评价 压力和顺应障碍 焦虑性心理障碍 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与自杀 人格障碍 性机能障碍和性变态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 器质性精神障碍 智力障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