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书目《行政管理学》笔记

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书目《行政管理学》笔记

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书目《行政管理学》笔记
湘潭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书目《行政管理学》笔记

第二章行政环境

第一节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

(一)行政系统的界线

行政系统的界线是把行政系统从外部环境中分离出来,又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之既相区别,又彼此关联的中介环节。

行政系统的界线有两种功能:一是抵抗外界环境的干扰,以保持行政系统的独立性;二是过滤来自外部环境的投入和行政系统自身的产出,以维持行政系统的生存与运转。

行政系统的界线具有开放性和可渗透性。

(二)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某种因素或条件之所以成为行政系统的外部环境,首先,必须处于行政系统界线之外,其次,必须与行政系统相关联。

二、行政环境的构成

行政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指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社会环境可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

三、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一)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这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互依性的首要表现。

行政系统只有不断地与其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才能生存和发挥其功能作用,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服务于社会。

(二)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反过来又改变了外部环境。行政系统首先从其社会环境中吸取物质、信息与能量,接受社会环境的要求或支持。然后,又经过自身的加工,将其转换为路线、方针、政策与具体的行政行为,输出给社会环境,以满足社会环境需要,并推动社会发展。

(三)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宏观环境是指广泛影响整个行政系统的环境。

微观环境是指影响个别行政系统的特定环境。

第二节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的领域。经济环境是行政系统外部环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它是有重要影响的各经济要素的综合。这些要素,又可高度概括为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与生产关系(包括经济体制)两大方面。(一)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2. 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3. 生产力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4. 人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

(二)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 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2. 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

行政系统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有以下特征:直接而广泛;命令强制;企业被动适应。

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国体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基本性质

(二)整体规定了行政系统的具体形式和地位

(三)政党制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稳定性和完善制度

(四)政治生活的民主、平等程度制约行政系统决策与执行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五)政治形势的稳定程度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运行状态

(六)法律制度规定与保障着行政系统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的地位

(七)法律的完善化、科学化程度制约行政系统运转的协调、规范水平

第三节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文化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部分。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行政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人们关于行政系统的价值观念,以及该观念所相应要求的行政系统的行为模式。

(一)关于行政系统一般行为的期望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 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管理范围有不同的期望

2. 不同的国家对行政系统的输入、输出有不同的期望

3. 对行政系统的认同程度决定群众参与行政输入方式的差异

(二)关于行政系统首脑权力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 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的权力来自世袭。

2. 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权力来自超人意志。

3. 法治论的行政文化认为,行政首脑权力来自人民委托,并通过体现民意的法律形式予以确认。

(三)关于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 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人治观念认为,行政系统内外治理的好坏,关键在人,而不在制度。

2. 行政系统运行方式的法治观念,又分专制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法治观念。

(四)关于行政系统内部人际关系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 特殊的人际关系观念

2. 普遍的人际关系观念

(五)关于行政道德的观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行政道德是行政系统成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行政系统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1. 行政道德知道这行政系统成员的政治方向。

2. 行政道德制约着行政系统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

3. 行政道德影响行政系统成员的社会地位。

二、民族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民族环境影响政府的民族政策及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二)民族环境影响着行政系统的体制

(三)民族环境制约行政系统权力的行使

(四)民族环境关系着行政系统的凝聚力大小

(五)中国的民族环境对政府行政系统的影响

三、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宗教制约行政系统的机构设置和职权行使

(二)宗教推动或妨碍行政系统的管理活动

第四节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地球环境影响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制约行政系统的发展模式

(二)自然资源与国土面积影响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从而制约其行政系统的财力基础与功能发挥

(三)自然资源环境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结构,从而制约着其行政系统的部门设置与功能体系

(四)地理形状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与行政系统稳定状况

(五)地理环境制约着政府的国际战略及其相应的功能组织

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国际社会环境是指一国在与外国或各种国际组织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影响该国行政系统及其功能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1. 国家间的密切交往,影响各国行政系统的职能、政策及机构。

2. 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促使各国设立处理这些事件的临时机构。

3. 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使各国相应设置了解决问题的职能及机构。

4. 国际组织的出现,使各国政府产生了与之对应的职能及机构。

5. 国家行政系统的活动还要受到国际社会所公认的行为准则的约束和调整,受到规范国家

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所制约。

第五节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一)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

(二)建立、健全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

(三)充分调动一切人才物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 充分、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

2. 合理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

3. 建立科学的微观控制机制

4. 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

二、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系统民主化、科学化与法治化

(二)自觉地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让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自觉地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发挥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作用,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四)大力推动法治建设

三、创建良好的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

(一)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1. 树立民主意识

2. 树立法律意识

3. 树立双向沟通意识

4. 树立政绩意识

5. 树立新的行政道德意识

(二)创建良好的民族环境

1. 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语言文字风俗习惯。

2. 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民族意识。

3. 在多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方式是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4. 积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缩小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三)创建良好的宗教环境

1. 实行政教分离。

2. 保护宗教活动的正当场所。

3. 加强行政系统与宗教界的双向沟通。

4. 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民主权利一样受法律的约束。

四、创建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

(一)培养行政系统成员的国际意识

(二)反对侵略,反对霸权主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全方位交流

第三章行政职能

第一节行政职能概述

一、行政职能的含义和特点

行政职能是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它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其行使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反之,它发挥的程度又制约和影响其他国家职能的实现程度。行政职能有如下特点:执行性;多样性;动态性。

二、行政职能体系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1. 政治职能

这是维护国家统治的基本职能,核心在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包括专政和民主两个职能方面。

2. 经济职能

是指政府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主要有两类: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3. 文化职能

4. 社会职能

(二)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

1. 决策职能

2. 组织职能

3. 协调职能

4. 控制职能(具体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三、行政职能研究的意义

1. 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是改革行政组织系统的依据和关键。

3. 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特点:一是政治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二是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微弱,这是由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自然经济及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的管理方法。奉行“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信条,主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和引导社会经济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充分运用和强化政府政治统治职能,行政权力扩大。在经济领域,强调政府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行政职能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 行政职能扩大。

2. 政治职能中的暴力职能相对减弱,保持社会稳定的调节职能趋于加强。

3. 政府宏观调控、综合协调职能强化与行政职能社会化同步进行

第三节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一、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必要性

(一)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政府职能转变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三)政府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内容

(一)职能重心的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职能关系的理顺

职能关系指不同管理职能该由谁来行使和管理主体间职责权限的划分。

1. 理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间的职能关系。

2. 理顺政企关系(基本原则是权力下放,政企分开)。

3. 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解决的,让市场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

4.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5. 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

(三)职能方式的转变

职能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

1. 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积极手段为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

结合。

2. 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

第四章行政组织

第一节行政组织概述

一、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

行政组织是形态组织结构和动态组织活动过程的统一。

我国行政组织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二)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

1. 组织目标

2. 机构设置

3. 人员构成

4. 权责体系

5. 法规制度

6. 物质因素

(三)行政组织的特性

第一,政治性与社会性。第二,法制性与权威性。第三,系统性与动态性。

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有联系又有区别。

1. 行政组织与共产党组织的区别。

2. 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

3. 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区别。

4. 行政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区别。

5. 行政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

二、行政组织的类型

以上下级的权限关系为标准,可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以各组织机构的职权性质和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层级制与职能制;

以组织内部行使最高决策的人数划分,可分为首长制、委员会制和混合制;

以组织的不同功能和作用来区分,可分为领导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咨询机构、辅助机构、派出机构。

三、行政组织结构

(一)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纵向结构即直线式结构,是纵向分工形成的行政组织的层级制。

特点是上级直接领导下级,行政指挥和命令按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传达和贯彻。具有事权集中、权责明确、指挥统一、便于控制等优点。缺点是组织内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分工,各级行政首长管理过多,责重事繁,容易顾此失彼。

1.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幅度与层次是影响行政机构形态的决定性因素,两者必须兼顾,做到幅度适当,层次少而精。

2. 层次管理的原则:

一是层次节制原则,下层必须服从上层的领导。二是只管一个层次原则,即上层只管下一层。(二)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横向结构即职能式结构,是横向分工的行政组织职能制,也是同级机关和每级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组合方式。

从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和业务性质看,可分为一般权限和专门权限部门。

横向结构的特点是各级领导人设有由其直接管理的职能部门,分工精细,能减轻首长的负担,有利于专业化。缺点是事权分散,容易有扯皮和推诿的现象。

(三)行政组织纵向、横向结构的统一

单纯纵向、横向型结构各有优缺点,一般把两者结合,形成网络型直线职能式结构。

特点是领导者的统一指挥同职能专业部门结合,吸收直线式和职能式结构的优点,扬弃部分缺点,使其相互补充、制约,是前两种结构的发展。

第二节行政组织理论

一、西方行政组织理论的演变

这种演变大致分三个时期,形成三种理论。

(一)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共同特点是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了一些具有规范性的组织建设原则。但仅侧重对组织内部的静态研究,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的动态变化及组织成员的社会需求等。

(二)新古典组织理论

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只注重社会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忽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

(三)现代组织理论

主要有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和权变组织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

(二)列宁的组织理论

(三)毛泽东、邓小平的组织理论

第三节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一、编制管理的含义及其意义

(一)编制管理的含义

广义的编制是指法定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隶属关系、规格级别、人员数额、人员结构及职位的配置。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就是按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对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进行的管理。包括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编制管理三个方面。

(二)编制管理的意义

1. 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

2. 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

3. 有助于节省财政开支。

二、编制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编制管理的原则 1. 精简原则 2. 统一原则 3. 编制立法原则

(二)编制管理的基本方法 1. 行政方法 2. 经济方法 3. 法律方法

第五章行政领导

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

一、领导及其特点

(一)领导的概念

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

按权力基础进行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按行为发生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

按行为发生的领域分类,有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具体业务领导。

(二)领导的特点

1. 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此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

2. 领导是动态的行为过程

领导的三要素构成两对基本矛盾:一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矛盾;二是领导活动参与主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与领导活动客体的矛盾。

3. 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

4. 领导是体现高度权威的管理活动

(三)“领导”与“管理”:概念的异同辨析

1. 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

2. 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差异性。

3. 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

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

(一)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

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领导、管理专业化的意义

1. 在领导、管理工作实际方面,准确认识专业化的意义在于

第一,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第二,纠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是科学选才用人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提升领导、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2. 在理论方面,准确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三)领导、管理专业化的途径

关键是各级干部要树立起实现第二个专业化的转型意识,抓紧自学,接受各种培训和进修,自觉掌握领导、管理理论与方法,主义总结提高,较快、较好地实现由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硬专家”领导、管理,向具有战略决策、组织指挥、教育与激励及协调控制能力等的“软专家”领导、管理的转变。

三、行政领导的含义和作用

(一)行政领导的概念

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拥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权力,为实现行

政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决策、指挥、控制等活动的总称。

(二)行政领导的特点

1. 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2. 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征

3. 从行政领导活动的社会属性来看,行政领导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三)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 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

2 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过程的战略核心

3. 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

第二节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

一、行政领导者的职位

(一)行政领导者职位的含义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国家人事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按规范化程序选择或任命行政领导者担任的职务并赋予其应履行的责任的统一体。

(二)行政领导者职位的特点

1. 职位是以“事”为中心确定的

2. 职位设置有数量的规定性

3. 职位本身有相对稳定性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权

(一)行政领导者职权的含义

由法律规定与职位相当的行政权力是行政领导者的职权。

职权是行政领导者发挥支配性影响力的实质条件。

(二)职权与职位的关系

1. 从职权的特点来看

(1)职权与职位联系在一起。

(2)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

(3)职权是法定权力

2. 从职权的范围来看

行政领导的权限范围包括人事权、物权、财权、组织权。

三、行政领导者的责任

(一)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含义

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行政领导者责任的内容

主要由政治、工作、法律三个方面构成。

四、行政领导权威

(一)行政领导权威的含义

行政领导的权威是指建立在法律、正当程序或领导者人格魅力基础之上的可以对领导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指引效果的影响力。

(二)行政领导权威的意义

坚强有力的行政领导权威是我们整合多元化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捍卫全体人民长远和根本利益、实现四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维护行政领导权威的原则

1. 首先取决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权威。

2. 必须加强组织纪律建设,形成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及地方政府服从中央的高效领导机制。

3. 必须在各层领导集体内加强团结、密切配合并形成坚强领导核心。

4. 必须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统一。

5. 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权力分配体系,做到合理放权。

第三节行政领导制度

一、民主集中制

(一)民主集中制的含义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相结合的制度。

(二)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

民主集中制是我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

(1)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贯穿于各级行政领导的全部实践活动中,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直接体现,它决定和影响其他行政领导制度。

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

(一)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含义

(1)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实行集体领导,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2)个人分工负责制是领导集团内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是保证集体领导实现的重要措施。

(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的统一,不可偏废或分割。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

(三)行政首长负责制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具体形式——行政首长负责制。它是相对于委员会制而言的,是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相结合制度的具体形式。它是指重大事务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定夺,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由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首长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

三、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

(一)行政领导者与行政活动参与者的关系制度

这种是行政领导的民主原则最直接的要求和体现。

(二)上下级行政领导者之间的联系制度

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果的上下级联系制度的原则是统一意志、统一指挥、统一步调、统一行

动。统一的前提条件是:一是对行政领导的共同使命——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合作意识、提高社会效率、提高社会效益、实现行政目地有共同的认识。二是对对方都抱着尊重的态度。(三)协调行政领导班子内部关系的制度

(1)行政领导班子要有搞好工作的共识。

(2)行政领导班子应主要依靠公开、合理的制度安排协调内部关系。

(3)行政领导班子应以工作实绩和领导效果评估自身的工作绩效,并以此作为协调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关系的客观准则。

第四节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

一、行政领导方法的含义

行政领导方法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为实现行政领导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行政领导方法可分为两类:

(1)领导制度要求的有广泛制约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方法。

(2)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可变的方法,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即行政领导方式和艺术。

二、根本的行政领导方法

(一)实事求是的方法

1. 实事求是方法的含义

实事求是既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国行政领导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2. 实事求是方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三,坚持用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群众路线的方法

1. 群众路线方法的含义

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2. 群众路线方法的内容

第一,虚心向群众学习。

第二,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第三,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三)矛盾分析方法

1. 矛盾分析方法的含义

矛盾分析方法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原则去分析事物。

2. 矛盾分析方法的内容

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全面看问题,学会“弹钢琴”和抓关键。

第三,创造条件,做好矛盾的转化工作。

三、行政领导方式

(一)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

行政领导方式,是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形式。

(二)几种主要的领导方式

从工作侧重点角度划分,可分为重人式、重事式、人事并重式。

从作用于行政人员的方式角度划分,可分为强制式、说服式、激励式、示范式。

四、行政领导艺术

(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含义与分类

行政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体现,是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形成的,它属于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

领导艺术的类型,从范围影响上区分,可划分为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

从事务的类别上区分,可分为授权艺术、用人艺术、运时艺术、处事艺术。

(二)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领导艺术

1. 总体性的领导艺术

善于洞察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利用良好机遇,是领导有效工作的基本要求。

2. 专业性领导艺术

这一领导艺术是各级各类领导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加以把握和运用的。

(三)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

1. 授权艺术

2. 用人艺术

3. 处事艺术

4. 运时艺术

第五节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一、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一)行政领导者素质的含义

领导者素质具有双重含义:首先是指内在素质,即领导者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而形成的本质性能力,亦即领导能力。它们是领导者任职的内在根据和条件,统称为领导者素质。其次,指这些要素和能力的发展程度或实际水平。(二)行政领导者素质的重要性

公共行政运作和发展的活力归根结底取决于从业人员,特别是领导者的素质。

(三)行政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领导者素质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的突出特点。

二、行政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

(一)政治素质

1. 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 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

3. 要有廉洁奉公的政治道德

(二)知识素质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环节。

(三)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1. 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

具体内容: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

2. 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

具体内容: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四)心理素质

1. 敢于决断的气质

2. 竞争开放型的性格

3. 坚忍不拔的意志

三、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一)合理的静态结构

1. 年龄结构是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由老年、中年和青年干部按合理的比例构成的综合体。

2. 知识结构是指指导班子应有较高文化知识水平,强调各类人才的合理搭配。

3. 智能结构是指领导班子成员不同智能的合理构成。

4. 气质结构是指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在不同气质类型方面的合理构成。

(二)合理的动态结构

灵丹班子的动态结构指在动态领导过程中,行政领导班子所形成的合力,包括:

1. 合力关系

第一,经验、阅历的互补关系;第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互补关系;第三,品德互动关系。

2. 合力状态

在领导活动中,衡量领导集团素质高低,主要看:

第一,团结合作能力;第二,科学决策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第三,社会动员与社会统御的能力;第四,清除积弊和开拓进取的能力。

第六节公共领导:行政领导的发展趋向

一、公共领导是具有“公共”精神的领导

二、公共领导是政治或政策型领导

三、公共领导是战略型领导

四、公共领导更关注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第六章人事行政

第一节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是指组织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把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人事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

招聘;调配;培训;考核;薪酬;劳动关系管理。

二、人事行政

人事管理是对社会各类组织的人事职能实施管理的统称。分为公共部门人事管理和企业人事管理两类。而政府行政机关的人事管理,一般称人事行政。具有如下特点:

管理对象不同;管理权来源不同;权威性不同;性质不同(公益性和自利性);

复杂性不同;法律规范程度不同。

三、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等活动的总和。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区别:

1. 工作性质和地位不同

2. 内容不同

3. 任务不同

4. 职责分担不同

5. 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

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

在西方国家,政府人事管理领域的典型制度是公务员制度。

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二)强调政治中立

(三)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四)实行功绩制原则

(五)强调官风官纪和职能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

(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改革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和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经验基础上,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1. 不搞政治中立

党管干部是中国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组织路线的体现。

2. 分类管理与统一领导相结合

公务员分为领导成员与非领导成员两部分,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三个类别,分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三种不同的任用方式。

3. 公务员法的适用范围

我国《公务员法》第2条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4. 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1. 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公务员的义务指法律关于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的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公务员的权利指法律关于公务员可以享受某种利益或可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它与公务员的义务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2. 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制度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划分职位类别,二是职位设置。

职位类别按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类。我国公务员的职位设置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序列。

3. 公务员录用

公务员录用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4. 考核、奖励、纪律与惩戒

公务员考核的内容是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5. 职务任免与升降

公务员职务试行选任制和委任制。

选任制是指按有关法律、章程的规定,通过民主选举方式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

委任制指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内,直接委派特定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6.培训、交流与回避

公务员培训的原则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和注重能力建设等。公务员交流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7. 工资、保险与福利

公务员的工资,指公务员以知识和技能为国家服务后所得的货币报酬。

8. 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与申诉控告

9. 职位聘任

职位聘任是公务员及关于所聘公务员按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任职方式。

第三节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

一、当代西方国家人事行政的变革

(一)政治中立原则的动摇(二)弹性化的任用制度

(三)谈判工资制(四)绩效管理和绩效工资出现

(五)放松规制(六)注重人力资源开发

二、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

(一)政府雇员制

目前,我国政府雇员制的使用范围主要在专业技术领域。

政府雇员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别于公务员:

(1)使用法律规范不同。(2)用人方式不同(3)管理方式不同

(4)薪酬待遇不同(5)法律地位不同

(二)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

竞争上岗一般是单位内部的人员选拔方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则突破单位局限,在更广大范围内选拔。

(三)绩效考核创新

(四)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第七章公共预算

第一节公共预算概述

一、公共预算的含义

公共预算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公共管理的关键。现代公共预算必须经法律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它不仅是财政数据记录、汇集、估算和回报,而且是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由政府首脑准备,提交立法机构审查批准。经立法机构批准与授权后方可实施,并公之于众。

二、公共预算的功能

公共预算包括三种基本功能:控制、计划、管理。

三、公共预算的目标

公共预算主要有三个层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加强对财政总额的控制、按战略意义上的优先顺序分配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或运作效率。公共预算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一些列制度确保财政资金的吸收和使用履行对公民的责任,实现财政问责。

公共预算这四大目标就是衡量国家治理水平的最好指标。

(一)总额控制

总额控制指对收支总额的控制,确保日常财政能平稳运行、财政在长期中有可持续性和财政健康。

(二)配置效率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有两大基本资源配置机制:市场机制和公共预算。

(三)运作效率

运作效率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有效率地组织和管理财政交易,防止资金被贪污、挪用和浪费,确保立法机构通过的预算能严格而有效地执行,提高收入和支出管理的效率。

改进运作效率要考虑四个问题:控制、灵活性、协调与激励。

(四)财政问责

公共预算的最终目标是财政问责。它是公共预算应承担的受托责任,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应履行其对公民和社会的承诺,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二节我国的预算改革

一、预算改革前我国的预算体制

这一时期的收支管理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 预算资金分配权分散,预算编制模式简单,导致政府内部缺乏集中的行政控制。

2. 财政管理体制比较分散,导致在预算执行中缺乏集中的行政控制。

我国长期实行分散的财政管理体制,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现金余额分散;(2)采购分散,付款分散;(3)财政交易监管和会计控制分散。

3. 由于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人大无法有效地行使宪法和预算法赋予的预算审查与监督职能。

二、1999年以来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共预算

(1)采取综合预算方法编制部门预算,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中反映。(2)规范预算编制方法,改进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细化部门预算,建立规范、科学预算分配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为进一步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革。

1999年预算改革标志现代公共预算开始在我国建立。其主要目标是建立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

第三节我国预算过程中预算的参与者、职能与预算周期

一、预算参与者及其职能

二、预算周期

我国的预算周期包括四个阶段:预算编制、批准、执行、决算编制及审批。

我国的财政年度为12个月,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童年的12月31日止。

第四节预算编制与审批

预算编制是预算过程的第一步,是指各部门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收入和支出测算,编制本部门预算,再由财政部门汇总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过程。

一、我国预算的编制、审批程序

我国预算编制审批程序主要是被称为“两上两下”预算程序。

二、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2. 真实性原则

3. 完整性原则

4. 科学性原则

5. 稳妥性原则

6. 重点性原则

7. 透明性原则

8. 绩效性原则

三、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过程即资金分配过程。

部门预算支出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每部分支出采用不同的方法编制。

1. 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定额管理

目前地方政府确定定额标准的依据主要包括:

(1)部门职能和工作量(2)财力(3)往年支出标准(4)其他地区标准

2. 项目支出

项目支出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用于年度支出计划。

中央部门的项目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分为国务院已研究确定项目、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跨年度支出项目和其他项目四类。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包括如下基本原则:综合预算的原则;科学论证、合理排序的原则;追踪问效的原则。

项目的申报、审核和批复是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环节,也是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绩效评价

绩效考评的目的,是通过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

四、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

我国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的基本框架如下:

(1)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开展预算审查监督,而非以预算支出功能来审批。

(2)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立法,各地出台各自的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依法审查监督。

(3)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夯实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人员编制,并加强其专业技术力量。

(4)确立人大审查政府预算的基本程序,包括初审和大会审两个主要阶段。

我国人大审批政府预算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

(1)人大初审权力与责任定位不明确。

(2)预算修证权尚未落实。

第五节预算执行

一、控制与灵活性的权衡

在控制和灵活性之间进行适度平衡时,必须以履行财政责任作为底线。

从这一原则出发,预算体制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坚持以下两大原则:

第一,尽量减少预算变更的需要和成都。

第二,在制度上明确规定,哪些预算变更必须事先报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哪些则不用。

在我国,为了确保预算执行顺利进行,使各项事业有效地得以实现。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执行预算。(2)严格执行预算(3)执行进度合理。

(4)遵守各种规章制度(5)严格依程序进行预算变更

二、财政管理周期

预算执行包括一系列循环的周期。这一周期也成为财政管理周期。这一周期包括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主要财政管理活动。这个财政管理周期对实行资金说哦全和支出控制有重要影响。其他的周期控制过程也会对资金授权的实行和支出控制产生影响:

(1)政府授权周期。

(2)与现金管理相联系的控制过程。

(3)现金和债务管理之间的配合。

三、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行进度偏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

(二)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行为

(三)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

涉及到预算变更的情形包括预算调剂、预算调整、预算追加、预算超收收入使用、动用

预备费和预算划转。

读书笔记《行政学研究》(威尔逊)doc资料

《行政学研究》(威尔逊)读书笔记 初作为跨专业的学生,理论上的不足是制约我对此专业进行研究学习的一大因素。读研选择行政管理专业,是出于我对国家和其他社会团体管理社会事务的好奇。究竟行政管理是什么,行政管理的对象又是哪些人,行政管理有哪些内容,这门学科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作用,都是我在今后希望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威尔逊在此文中,并没有解答出我全部的困惑,而且由于知识的专业性和翻译问题,有很多生涩难解的部分需要我反复阅读体会他们的含义,但威尔逊这篇行政学开山之作确实打开了我对行政管理学认知的大门,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助益。经过阅读文章、查阅资料,我学习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一、行政学研究的历史背景 威尔逊在文中提到“行政科学是已在两千两百年前开始出现的政治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在本世纪,几乎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产物。”行政机关是政府中最明显、最显露的部分,它的历程也和政府一样悠久。威尔逊说“我们正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行政科学”,原因在于垄断资本急剧扩张,政府难以驾驭;政治和社会其他各方面工作中的困难不断增多,行政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正在积累到顶点;1883年,美国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把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权力归结为政党或政务类公务员的行为和活动,而把执行法律和政治决策作为文官的职责。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将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问题推向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威尔逊认为,行政学并不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当时的行政学的博士几乎都产自欧洲,它是由法国和德国的教授们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在美国本土应用这门科学,必须要使它美国化,以适应美国政府行政科学化的需要。文中列举了法国、德国、英国行政实践方面的成果,并与美国之间做了比照。

行政管理学习总结300字

行政管理学习总结300字 我是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学生,在中央电视大学学习已有一年多的 时间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修的,每天 除了上班工作的时间外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这样我们就必 须制定一项个人学习计划。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安排一个 学习单元,周末安排两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的时间为1—4小时,虽然安排很多于20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不过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也 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参加小组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形式,我们一般由3—5人组成。都是同专业的、住得比较近的,学习进度较一致的学生,经常在一起 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信息 和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个别化学习带 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升。我们还通过电脑网络、电话等 通讯方式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系,即时解决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 各种难题。 还有一些学习技巧值得我们互相学习。在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资 源学习的时候,做自学笔记是协助理解记忆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的有效方式。阅读教材时直接在材料上做笔记,有助于你理解和记忆 教材内容,听课时做好听课笔记,要为听课做好准备,保证精力集中 和情绪稳定状态良好,课后应该尽快整理听课笔记,检查笔记中的每 一个细节,确保其完整并且精确无误,对任何有缺失的和有疑点的地方,应该即时找老师或同学核对并补充完整,读听课笔记,用颜色笔 或荧光笔标出重点和重要的概念、结论等。 以上是我在一年多时间里总结,并得很好的验证,希望所有的同 学都有一个很好的成绩,也希望我的体会大家能认可。

《行政管理》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级2013级1班 学号201311510131 姓名周子煜

我叫周子煜,就读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3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上学期,学校开设了《行政管理学》选修课,对我们以后尤其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老师每周上课为我们讲解外,我在课后又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管理思想的演变》来学习,这使我对“行政管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受益匪浅。 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管理思想的演变史是一部人类对管理哲学的探索史。过去的实践为未来提供了历史的教训,为未来将要留下的足迹留下了基础和指导。 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对我们今天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其转折点是1973年的世界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危机以后世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萌芽。80年代末由于苏东巨变,经过几年新的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定,从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国为轴心国,变为多个政治经济强国并立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世界由两极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微观上,各国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由于新的国际形势由原来的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实力竞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发展尤

行政管理学习笔记教学内容

行政管理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时代背景下的行政学研究 《行政学研究》读书笔记 引言: 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学研究》的论文,第一次将行政管理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问来研究。毫无疑问,这篇文章是公共行政这门学科产生的标志性文献,也是当时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思想之所以会产生,跟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至于在整个20世纪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行政学研究》一文提出的基本思想都是离不开的主题。作为工业社会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政治文明,虽然在后期的社会发展中会逐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但它开辟的从行政学的角度研究政府管理的思想,以及在公共行政学科创建和理论奠基方面的贡献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接下来,我将主要从伍德罗威尔逊简单的个人经历和大的历史背景方向阐释行政学研究产生的历史必要性,并简单介绍全书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最后我想结合当代行政管理的研究,在威尔逊的基础上,提出两个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从传统视角切换到更为全面,开阔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视角中去看问题。 背景介绍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的第28任总统,连任31和32届(1913-1921),曾获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博士学位,是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出生于牧师家庭的他对和平更加向往,这也对他担任总统之后的外交政策有所影响。威尔逊的父母在1851年移居南方,并认同南部联邦。威尔逊的整个童年算是在教会中度过,后来甚至担任过美国长老会的首任常任秘书,并在1879年担任过一年的会议主席。整体来说威尔逊10岁之后才开始奋发图强,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和大部份行政管理领域的名人一样,他并没有拿到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反而是依靠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演讲才能,再加之勤奋刻苦和博览群书才最终取得成功。由此可见,对于行政管理领域而言,往往实践出真知,不能够纸上谈兵。只有经历过真正的管理过程并深入其中细致观察才能够体会其弊病与可取之处。当然,以上有点题外话的意味,如果要谈及《行政学研究》的产生背景,我想先要从美国的内战讲起才行。 由于南方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矛盾,大部分的黑人奴隶被押送到美国的南方,受尽了剥削和压迫。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内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拓宽疆土掀起了西进运动,这期间在位的林肯总统修了大量的铁路,为之后的移民涌入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大量涌入的移民也改变了美国城市人口的构成,使得穷人更加贫穷,富人更加奢靡,财富分配的两极化日趋严重。官商勾结的腐败行径层出不穷,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与商人进行权钱交易。上至国会下至市政府,都成了贪污腐败分子聚会的场所。城市脏乱差的治理、治安的维持,工人工作效率的提高、资本

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教授-第五版笔记

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 1、行政管理: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问答 1、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管理不上轨道和管理不善,必将产生的两种严重不良影响:一是严重影响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声誉和形象,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二是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和形象,大大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始终体现民主法治的原则精神。 2、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先创立于美国的原因。 (1)与欧洲各国相比,美国立国较晚,历史还不太长,因而较少受旧传统的约束和影响,不那么保守,容易发挥在发展资本主义条件下优越于封建社会的创新、进取精神; (2)科学技术和工商业都很发达; (3)美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但在实际运作中,强总统制较为突出,行政权力和行政作用不可低估,人们通常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于行政方面,并在行政方面多下功夫,包括对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 (4)美国政治学和法学领域,有一批重量级学者,在酝酿和创立行政管理学的

早期,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3、我们把研究行政管理学的视野放宽一些,需注意的是: (1)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吸收临近、边缘、相关、交叉、渗透学科的知识,这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2)在同类即管理类学科中,尤其是管理科学和企业管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颇有可以相通之处,应对他们的发展动态密切留意,从而受到启发;(3)学科的国际化使我们眼界大开,看到各国学者的意见和经验,大可参考借鉴; (4)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弄清国情的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这门学科。 4、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对象:我们要研究的是行政组织的构成、运作、执行过程和效果,以及内部管理等的规律。①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②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③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④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重要根据。 (2)内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日趋完善,基于对行政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②行政管理学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上层建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5000手抄

浅读《改革政府》 吴昀 (管理学院公管专业,学号:L16301144) 有幸拜读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著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改革政府》一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 百度搜索上对两位学者的介绍是:戴维·奥斯本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要咨询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成员,写过著名的《民主的实验室》一书,长期致力于有效政府的建设与宣传。特德·盖布勒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既是他参与改革实践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对政府改革的一种理性探索与总结。 特德·盖布勒曾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并且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这些经验与戴维·奥斯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终于产生了一个新的理论突破点——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政府改革,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顾客驱动型政府组织模式,强调运用企业化的管理主义模式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最终建成“企业化政府”。克林顿上台后的美国“重塑政府”运动更进一步反映出该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更好的指导实践,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

行政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文档3篇

行政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文档3篇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learning experience docum 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行政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文档3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读书学习群体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行政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行政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行政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一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需要。只有把握和运用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才可能提高效率,实现政府管理目标。下面是学习行政管理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章1:行政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我是20XX春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学生,在中央电视大学学 习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修的,每天除了上班工作的时间外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这样我们就必须制定一项个人学习计划。将学习分散在一周的每一天中,安排一个学习单元,周末安排两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的时间为1—4小时,虽然安排不少 于20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一周的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只 不过时间安排得更紧凑了,而且这样分散安排也不至于太辛苦,也有利于保持学习效率。 参加小组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一种形式,我们一般由3—5人组成。都是同专业的、住得比较近的,学习进度较一致的 学生,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信息和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我们还通过电脑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系,及时解决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 还有一些学习技巧值得我们互相学习。在我们利用多媒 体教学资源学习的时候,做自学笔记是帮助理解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阅读教材时直接在材料上做笔记,有助于你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听课时做好听课笔记,要为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必看笔记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

育明教育 2014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6名学员成功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北大人大教授+阅卷名师+精准的押题 2015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管考研专业课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 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贸大行管专业课考研参考书 781行政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 《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版;881行政学综合 《公共行政学》,张国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三版);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考研解析》,团结出版社,2013年版;(最权威的复习资料)

《行政学与行政诉讼法》,孙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 《领导科学概论》,彭向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考研状元笔记 一、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而“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①“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②“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知识办事以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 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 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受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词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 (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篇一: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后感 一、选择这本书的理由 第五章以行政法律责任命名,在本书的第十五章以国家赔偿制度命名。这两章是比较突出从行政过程中行政主体的责任、以及行政主 体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伤害后需要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入手,对理解整 个行政法的初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在通过学习行政法这门课程、阅读这本书籍之后结合个人工作经验的一点感触和理解,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予以批评和纠正。 二、感受之一:法的本质的精神包括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 约乃至法制。 第一次重大的启发在于我对什么是法以及为什么要创制法这一问题 的思考。法的探源绝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关于法也有很多令 人神往和崇尚的故事。苏格拉底临刑前有朋友曾想劝说和帮助他越 狱出走,苏格拉底认为这是违反公民对城邦和法律的责任和义务的。出于对法的尊重选择了对最后的牺牲。也有人讲法的缘由归结为博弈,认为是公民与国家权力的一种博弈,在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中,想必必是凝结了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约乃至法制等思想在 里面。①譬如,对于平等,民主为其提供保证。只有在一个民主的 法治体制内,才能为全体公民提供一个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的权力机制,保证公民在立法上和司法上一律平等的法律地位,实 现平等权利。②对于自愿,民主可以为公民提供自愿字表达自己的 志愿和意志的机会,自愿地从事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作为和 不作为的事项,免受外力的强迫以逼使公民自己去干所不愿干的事情。③对于自主,一个体现民主化原则的法律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 发现公民以及法人的自主性,充分行使其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 主发展等自主权,使公民和法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一点对于 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各类企业事业等市场主体尤其显 得格外重要,充分实现的自主性也是市场经济的要义之一。④对于 自由,民主机制本身便意味着将公民行使自由权利提供保证。没有 民主,便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机制的确认和保障,一切自由权利便 要落空。与民主相对应的专制,只能扼杀和窒息自由。⑤对于契约,它天然地就是民主、平等、自主、自愿等的产物。契约是意志自由

课程代码0277 自考《行政管理学》重点笔记

1、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核心的概念。 2、行政管理的特点: (1)行政管理学的主题是政府行政管理机关。 (2)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 3、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一书中,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行政执法、行政法规四大部分。并对四大部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 4、20世纪40年代以后这一时期代表的理论学派主要有:行为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系统理论学派。 5、20世纪40年代西蒙出版了《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一书。 6、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学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在公共行政理论等。 7、后现在行政理论核心概念是它所说的“公共量场”这个“场”是一个“具体”的场合,是一种办公的场所。 8、经验方法其特点是:强调事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事实的描述,而回避事实背后的规律,即注重对“是什么”的研究,而不关心“为什么”; 9、案例方法则主要注重个别事例的特殊性的研究。 10、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 (1)复杂性、(2)、相关性与综合性、(3)层次性、(4)动态性。 11、人造环境或者说是社会环境事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管理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别。 12、首先提出行政环境问题并以研究的事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翰·M·高斯(J.MGaus) 13、过渡型社会,雷格斯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其社会结构上表现出来的三种主要特征:1.形式主义特征2.异质性3.重叠性。 14、《行政生态模式》雷格斯逐渐提出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理论模型,也就事著名的“融合-棱柱-衍射 农业《融合》工业《衍射》过渡《棱柱》 15、行政系统的经济环境基本构成要素应该包括:1.经济力量2.社会经济结构3.经济体制4.科技发展水平。 16、经济力量因素从根本上制约着行政系统的规模、体制结构与运行方式等基本结构因素、

《行政管理学》导论读后感

《行政管理学》导论读后感 在第一学年,很多人都在想我们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怎么学得课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都在学几乎同样的课本,而且我们学管理的怎么不该分到经济与管理学院吗?给我最大的疑问是怎么当时只学管理,不学行政管理。由此可知当初,行政管理对我而言可谓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概念,只知是政府、学校、企业行政部门管的事。 读导论给我一大益处为纠正过去片面的观念。正如课本所言行政一词,在汉语中应用较广,并不限于政府工作,如非国家机关的企、事业单位亦常有“行政总裁”、“行政主管”、“行政副职”和“行政处、科”等职称或机构设置。但书本所讲的行政管理,则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在我们身边,我们可感受到行政管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联系导论的知识,可知在我们学校,可看到学校涵盖院长办公室、星湖校区管理委员会、发展规划处/教学评价与督导处、人事处(计生办)、监察处、审计处、财务处、教务处、科研处/社科处、学生处、招生办等一些行政机构,这些行政机构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可形容为息息相关。通过学习行政管理学不仅有利于我们掌握行政管理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以后毕业的实践应用。 人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都涉及行政管理。从大的方面说,特别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知识科技高度发达,人才科技竞争日渐激烈的趋势下,单了解皮毛行政管理知识是远不足够的,学习行政管理学更重要的目的不言而喻,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产生新的理论。从小的方面来说,掌握雄厚的知识,包括行政管理知识,对我们毕业顺利就业有功不可的作用,也是为我们拥有一份好工作,过上好日子提供莫大的帮助。 老师在课堂上授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起“导演”作用。其一因为双向传递信息,精通案例材料,通过能够旁征博引来说明问题。其二因为案例思考题的设计有讨论空间,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营造多视角的思考路径,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毫无疑问学生的参与意识越强课堂讨论的效果越好,但是因为我们很多人在

行政管理专业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汤林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题目:行政管理专业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学号: 姓名:汤林 分校:株洲分校 教学点:攸县电大工作站 指导教师:彭祖德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行政管理专业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汤林 我是2009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学生,在湖南攸县电大工作站学习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修的,每天除了上班工作的时间外留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在学习行政管理科体系中学到了行政管理职能﹑行政管理发展趋势 ﹑行政管理协调功能﹑工作流程等等。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

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行政职能的特点有执行性﹑多样性﹑动态性。行政组织基本要素有组织目标﹑机构设置﹑人员构成﹑权贡体系﹑法规制度﹑物质要素。 行政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1﹑合理的静态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气质结构) 2﹑合理的动态结构(合力关系 ﹑合力状态) 学习进度较一致的学生,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学习信息和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激发学习动机,消除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我们还通过电脑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保持联系,及时解决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难题。 还有一些学习技巧值得我们互相学习。在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学习的时候,做自学笔记是帮助理解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阅读教材时直接在材料上做笔记,有助于你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听课时做好听课笔记,要为听课做好准备,保证精力集中和情绪稳定状态良好,课后应该尽快整理听课笔记,检查笔记中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其完整并且精确无误,对任何有缺失的和有疑点的地方,应该及时找老师或同学核对并补充完整,读听课笔记,用颜色笔或荧光笔标出重点和重要的概念、结论等。

西方行政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构成西方行政思想史建构的基本要素,对西方历史中形成的各种行政管理理论进行梳理,搞清楚这些行政管理理论的形成、它们和行政管理实践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和地位,是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基础。 通过系统的学习西方行政管理思想史,我对以下几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政府失败及其根源。政府失败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是政府政策与政府工作的低效率。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从内部原因来说,由于每个政府部门或公用事业部门所遵循的政策通常是由该部门领导人根据自己对共同利益的理解来决定的。外部原因是制约政府行为方式约束机制的缺乏。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的根源1缺乏竞争机制。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3政府机构自我膨胀。4监督信息不完备。5政府的寻租行为。2.威尔逊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思想的基本内容。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思想:第一,行政与政治的关系。一方面,行政不同于政治,行政管理的并不属于政治问题。另一方面,行政与政治又密切相关,行政管理是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第二,行政管理从本质上不同于宪政制度。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思想。第一,政治与行政是所有政府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第二,政府之间的分工具有不明确性。第三,政治与行政的协调首先,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其次,行政的适度集权化。 巴纳德对组织本质的认识。巴纳德将组织界定为“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或力量的一个系统”。第一,组织是由人的活动或效力即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即所探讨的不是组织的形式而是组织的实质—人的行为。第二,组织是一个系统,即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的人的活动和行为的相互关系。第三,组织是动态和发展的,即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同其他部分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作为整体的系统也要发生变化。第四,组织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织部分,是一个子系统,但起着核心作用,把物质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复合的整体;物质子系统是机械设备、材料等物质手段的系统;人员子系统指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组织的集团;而社会子系统则是指一个协作系统同其他协作系统交换效用的系统。第五,组织工作决不仅仅限于通常所谓“组织内部”,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其“内部”协作关系和“外部”协作关系同等重要。在巴纳德看来,组织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组织不单以人、财、物为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将组织视为由人群间互动关系所组成的系统的组织概念,适用于政府的、军事的、学术的、宗教的以及工商业的和种形式的组织,各种组织之间的差异仅在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人员的数量和构成的不同等等。德罗尔应付逆境的对策。逆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政策制定本身固有的无能与克服逆境所需要的高质量政策制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政策质量赤字。应付逆境的对策必须从消除政策制定的无能入手,它应当是一种包括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在内的复杂结构。(一)改进应付逆境的基础条件。具体地说要做到:第一,对包括各种政策原则、价值观、政策制定的程序和要素在内的政策范式进行不断的反思,创造新的政策范式,为摆脱逆境创造条件。第二,发展具有学科知识和群体智慧的新型政策研究组织,培养高素质的政策研究人才,为应付逆境奠定坚实的科学和智力基础。第三,对公众进行启蒙教育,为逆境的消除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第四,完善元政策的制定,变革统治方式,为确保应付逆境的各项具体政策得以顺利贯彻执行提供前提条件。第五,建立政策案例库,提高政策制定系统的自学习能力,为改进政策分析、提高政策制定系统本身的政策制定水平提供必要的手段。(二)改进政策制定过程。具体包括:第一,提高政策制定系统分析问题和作出判断的准确性,减少因分析判断的不足而造成的失误。第二,完善议程安排,确保政策问题得到恰当的处理。第三健全民主决策体制,大胆稳妥地进行政策方案的创新。第四,规范政策执行,保证既定政策目标

西方行政学说史读后感

《西方行政学说史》 我所读的是丁煌在2004年重新修订的《西方行政学说史》,颇有所感,故将一些想法记下与大家分享。丁煌从西方行政学的提出开始,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将西方行政学分为“提出与创立时期”、“正统时期”、“批评与转变时期”、“应用与发展时期”、“挑战与创新时期”和“总结与探索时期”,也就是从1887年提出至今的114年的发展历程。 正如丁煌所言,“行政管理和行政思想古已有之”。近代行政学包含于政治学之中。1865—1968年,德国学者斯坦因首次提出了“行政学”一词。1887年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首次将“行政”与“政治”分离,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那么,一个明显的问题——为何要将政治与行政分离? 按照西方传统对于权力划分的体系,国家权力被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其实也就是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按照法律的制订、执行、监督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系统进行权力划分。也就说,大前提就是国家权力的运行需要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规则是个人意志,也就是君主权力。那么权力独揽的君主制下也就不可能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方面的权力的制衡。这种行政生态之下,也就不可能衍生出西方的政治抑或行政思想。在任何时候如果社会的组织规则不是建立在法律之上,那么也就不会存在权力的制衡。之所以在文章开始提出这一观点,就是想首先请读者明晰为何西方的理论在中国社会现实中南辕北辙、变形走样的根本原因。也请诸位读者在阅读本书中理论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其中差异,切勿生硬套入中国现实。 行政学的肇始便是将这三分转变为“政治—行政”二分。依威尔逊之言,“政治是‘在重在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也就是说,政治是在处理国家权力及主体间的关系,而行政则是在执行这种关系意志(国家意志)的结果。那么在这种分割方法之下,政体的核心构建就是围绕行政权力而构建。所谓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实际上就是行政一权的分割。这样的假设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中社会舆论掌握行政权力者重视有加而对其他的部门视而不见的根本回应。无论是“委托立法”还是“司法权力的先天不足”都是这个根源的表象而已。那么也就回应了,无论人们如何费尽心机的进行权力分割,权力总是向行政权集中的现象。 因此,行政就是对国家的管理。此处的国家包含政府也包括其他的正式组织。“管理” 就是为了提高效率。因此“管理”更多的是出现在存在竞争的经济领域。因此,最初行政学所引入的“科学管理”“一般管理”等都是最先从经济领域发端的。由此可见,布坎南并不是首次将经济学视角带入行政学的人。但是二者的根本却别在于,最初的行政学更多的是将视角放在了提高政府效率上,并不是完整的在审视行政学。而布坎南以及今天从经济学角度观察行政学的学者却是从政府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行政。否定了政府的完全公利性,承认政府也有自己的利益。突破了原有人们的认知,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行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与泰勒和法约尔不同,韦伯所提出的科层制是基于其在德国军队中服役后的经验。众所周知,军队是必须有着极高效率的组织。因此,在韦伯创立科层制之后,行政方法也就逐渐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考研真题602统计学A卷

第 1 页 共 3 页姓名 :               报 考 专 业 :         准 考证号 码: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写 题2017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科目名称:统计学基础(A 卷□B 卷)科目代码:602□√考试时间:3小时 满分 150 分可使用的常用工具:无 □计算器 □直尺 □圆规(请在使用工具前打√)□√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一、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面几种抽样方式中,哪种不是概率抽样( )A 、简单随机抽样 B 、方便抽样 C 、分层抽样 D 、系统抽样2、为了描述展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适合采用的图形是( )A 、散点图 B 、气泡图 C 、雷达图 D 、箱线图 3、如果峰态系数小于0,则该组数据是( )A 、左偏分布 B 、右偏分布 C 、扁平分布 D 、尖峰分布4、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10,则标准差为( )A 、8 B 、0.02 C 、4 D 、80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B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 、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下列分布中可用来描述某一段时间内某一事件出现次数的是( )A 、两点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尖峰分布7、设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抽取容量为的简单随机样本,则样本均值的2(,)N μσn 抽样分布( )A 、服从正态分布 B 、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C 、不服从正态分布 D 、不确定8、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 ) A 、中位数 B 、均值 C 、四分位数 D 、极差 9、关于置信水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置信水平越大,估计的可靠性越大 B 、置信水平越小,估计的可靠性越大 刘A学长1104405515,致力于考研真题、答案、笔记、考研信息咨询辅导

行政管理学笔记

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1、最广义的行政管理: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广义的行政管理: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社会组织领域内特定组织的指挥活动及其机关内部的总务后勤工作等。 狭义的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3、行政管理学: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包括以下要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 2)行政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是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有效实现国家意志,依靠特定的手段和宪法原则,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的权力。 特点:1))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 2))行政权力具有合法性。 3))相对于政治权力来讲,行政权力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执行权力,其运用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特点。 4))行政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 5))行政权力具有“一元性”。 4)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5)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 第二节行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1、西方行政管理学产生的原因: 1)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结束后,随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职能发展的结果。 2)当时各国的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着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官僚主义盛行等弊端,这是政府改革的契机,也是行政管理学随之产生的契机。 2、威尔逊对行政学的贡献: 1)提出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理。 2)威尔逊研究了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和区别,指出行政学的主要内容是文官制度,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并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力图找出存在于任何国家的行政管理规律。 3、古德诺和怀特对行政学的贡献: 1)古德诺1900年出版《政治与行政》一书,创立了政治、行政两分法,为行政管理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2)怀特1926年出版了《行政学导论》,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 1)行为科学开发了行政管理学的新增长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政管理学发展的新特点:

行政管理读书笔记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读书笔记 书名:《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作者:张立荣 第一部分:关于本书 本书立足于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为了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而撰写,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指导,把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制度研究与比较研究结合起来,对当代中古和外国(主要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中外政治制度的形成历史和文化背景、结构内容和基本特点、功能作用和运作机制、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等,揭示人类社会共同的政治发展规律,以期启发人们的思考,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服务,为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服务。 第二部分: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张立荣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党政干部华中师范大学培训部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湖北省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中外政治制度)“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方向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 主要主持的科研项目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研究,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政府治理范式变革与创新研究,中国山区乡政村治研究,中国转型期社会风险及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改革事业整体推进背景下政府组织治理制度创新研究等,并编撰了)《新视野与大思路:中国山区乡镇政权建设研究》,)《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中外行政制度比较》等专着。 第三部分:行政制度的类型及其特征 1、内阁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内阁制政府制度起源于英国,也称作议会制政府制度责任内阁制政府制度,它是西方一些国家由内阁总揽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一般而言,以英国为代表的内阁制政府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强调议会至上,在这种制度下,议会处于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组织内阁和监督内阁的权力。(2)内阁组成独特,实行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国家,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构成多数席位的数党联盟组成,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数党联盟即为执政党。(3)内阁总揽行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