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赏析《风雨天一阁》

散文赏析《风雨天一阁》

散文赏析《风雨天一阁》
散文赏析《风雨天一阁》

风雨如磐书如侣

——余秋雨《风雨天一阁》赏析

散文《风雨天一阁》是余秋雨1991年出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该书并非传统的游记散文,而是以游记的形式,从山水景致所承载的文化视角切入,通过层层递进的短章手法组织布局,对中国的漫长历史与悠久文化进行探寻、思考与推广。《风雨天一阁》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意蕴和作者匠心独具的思想光芒。

一、短章结构:脉络整体感知

全文共六节。开篇设定了特殊的天气——“台风袭来,暴雨如驻”,作者在这样冷飕飕的氛围下登临天一阁,为文章奠定了沉厚凝重的基调。

第二节开头,以“极端艰难、极端悲怆”两词总起,这两词不仅是对范氏家族几百年的藏书事业,更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之路的概括和形容。继而抛出成为一名藏书家的五个苛刻条件,一笔略过历史上藏书事业的昙花一现和转瞬凋敝,由面及点,将目光聚焦在了范钦和天一阁。

第三节叙议结合地详写范钦倾其一生建立起天一阁藏书基业,由事及理,抛出“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这一深刻命题,并通过范钦为官轶事以及与其他藏书家的对比进行阐释,佐证范钦“超越意气、超越嗜好、超越才情、超越时间的意志力”的人格魅力与天一阁延续的关系。

第四节叙述了天一阁的传承,通过藏书遗产继承、钱绣云悲剧、黄宗羲登楼、为编《四库全书》献书这几个故事,引发了作者对珍贵典籍是“藏”还是“传”的思考。

如果说第四节浓墨重写“艰难”,那么第五节则轻描淡写“悲怆”,近代纷至沓来的失窃、大火和战争,使天一阁风雨飘摇,千疮百孔。

尾节通过议论,以小见大,将文章主题由天一阁藏书升华到中国历史文化产业的高度,一连串的问句收束全篇,文化传承任重道远,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什么、实践什么?

六节既独立成章又气势贯通第二部分

围绕天一阁以时间线索追溯其建立、传承、破坏和重建,而全文又以现在—过去—现在的潜在线索,把情、景、事、理贯通融合,由天一阁兴衰推及对历史文化的赞叹和忧思。

二、文化视角:由文题到主题

(一)文题《风雨天一阁》这一标题可拆为“风雨”和“天一阁”两部分。

“风雨”作为全文的触发点,首先指天气,继而象征着沧桑、动荡和艰难。具体表现为登楼的风雨、藏书阁乃至历史文化延续的风雨。一方面,作者在风雨如驻的天气中登阁,将

其视为“登楼的屏障”和“狞厉的仪式”,引出从古至今登阁之艰难。第四节中通过钱绣云悲剧,黄宗羲等大学者登楼的严苛,充分体现登楼经历的风雨。另一方面,历代藏书不过几代便湮没在波诡云谲的历史变幻中,而岿然独存的天一阁自建成以来也饱受偷窃、火灾、战争的磨难;在近代的飘摇浩劫里,那些历经艰辛保存下来的中国文化也都难逃动荡和艰难。

“天一阁”,指范氏藏书阁,全文围绕这一阁楼的建立和维护挥毫泼墨,而在尾声部分,作者赋予它象征意义(“它的主要意义已不是以书籍的实际内容给社会以知识,而是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以小见大,天一阁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影射出中国历史的壮丽恢弘与跌宕起伏。它们有同样的呼吸和命运,我们都应对其生存、延续和传扬承担责任,倾注思考和行动。

(二)主题由文章标题和行文脉络,即可深入理解散文的主题。

《文化苦旅》中,“文化”为视角和核心,记录一个学者的人文情思。何为文化?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风雨天一阁》使我们的目光聚焦到藏书这一从前没有特别关注的文化领域;思维回溯到经济重心南移后的明清时期,江浙这一书香气息浓厚的地带;认知上升到“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这一高度。

接下来我将论述我所理解的本篇的四个主题和由此引发的思考。

1.赞叹以范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良知和人格品位。通过现场说故事的演绎方式,赞扬了范钦刚正不阿的品格、冷峻的理性、超越时间的深入谋划。由现象到本质,范钦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纵观《文化苦旅》,处处触及中国文人的文化灵魂——《都江堰》歌颂李冰这样“达则兼济天下”、勇担历史使命的仁人志士;《白发苏州》中卓尔不群、安贫乐道、孤傲超然的唐伯虎……中国文人因有了儒家文化的绵延血脉而自觉地忍受磨难、砥砺人格。

2.回顾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感叹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渴求的悲怆和神圣。联想《道士塔》、《莫高窟》等篇目,其主旨是一脉相承的。这部作品从始至终不局限于地域空间,而是穿越了千百年的历史,透析中国文化的内核,史诗性地再现一个“极端艰难、极端悲壮”的文化苦旅。

3.呼吁保护、传播天一阁乃至整个中国的优秀文化。作者在对范家的世代坚守表示感佩的同时,也提出了善意的质疑——“藏”不是终极目的,藏书的关键在于将其广泛传播。在多元文化竞争的社会转型期,挖掘范氏家族的灵魂史,将其袒示世界,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同时我们又面临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文化到底该用何种方式健康地传承?不禁联系到对待韩国泡菜申遗事件,与其计较泡菜的原产地在不在中国、四川泡菜的味道有没有韩国的好,不如将目光着眼于挖掘、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采取封闭的态度,更不能不问目的,简单、愚忠式的传递责任,而是要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将其艺术魅力弘扬于现代世界。

4.倡导宁心静气地阅读,从中体会乐趣、汲取文化的养分。这篇写于上世纪末的散文对当今生活充满借鉴意义。正是中国这个历史上满腹经纶的国家,近年来统计数据中人均读书量远远低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物质世界斑斓炫目的今天,行色匆匆的快节奏生活、高科技时代快捷化的信息获取,蔓延了浮躁,也使我们和书卷疏离。天一阁的存在,提醒我们自己最

基础、最本真的精神需要——阅读的泥土,让生命有厚度。正如梁晓声散文《用阅读抵抗寂寞》的意旨,唯有宁心静气的阅读才能填充生命的苍白,无论是步履如飞还是百无聊赖,记得给自己留些空白与书独处。阳光正好,微风不躁,于这样的一个午后把心灵叫醒,让墨香流连于指尖,静听思维的奏鸣。

《风雨天一阁》读罢,思考与惊叹并存。无论藏书者所采用的极端方式是否受到世俗大众的理解认同,我们都没有理由去否认藏书者莫大功勋。他们让中国传统文化在颠沛流离中有了个歇脚的地方,而这种不遗余力的文化忠贞,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于乱世中余脉延存的支柱力量。但小小的天一阁,承载不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厚重。当一个民族的文化靠一座藏书楼来寄托追思的时候,这个民族的文化,就陷入相当危险的境地了。也许余秋雨推崇天一阁,就是因为它孤独地显现出藏书者极强的文化韧性和它对文化传承者们巨大的示范意义。

三、情趣与理趣:余秋雨式散文风格赏析

(一)多种表达方式错落有致

语言优美,描写、议论、抒情、叙事多种表达方式并用。余秋雨式散文是融学术性、思想性、文化性于一炉的大散文。大散文在取材上不受时空限制,既不拘泥于抒情的滥觞,也不停留于论据的堆砌。散文富有一定哲理性,散发着知识分子的理性意识。同时,语言的清丽典雅,结构的工巧精致,使文章意境深邃充满诗意。如《阳关雪》中,“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原。”余秋雨式大散文的魅力之一,就在于用这种抒情的笔法进行理性思考和议论。(二)联想和想象

历史现象还原似的虚拟,如《风雨天一阁》中“一天公务,也许是审理了一宗大案,也许是弹劾了一名贪官,也许是调停了几处官场恩怨……这一切的重量比不上收集来的旧书”作者通过对范钦日常公务的合理想象,虚实结合,增强散文的文学性。又如此文由作者到访天一阁时遇到台风暴雨,联想到历史上学者的登楼之难,想象成天地主持的狞厉的仪式。(三)将历史、文化话题通俗化

他的语言具有理性思辨和审美感悟相融合的风格,不像文学语言那么浪漫,也没有理论语言那样空泛。同时还综合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入浅出,在大众与文化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四)独特的视角

他的大多数散文投入了对历史文化的哲学思辨、判断和审视。如在《山居笔记》中的《一个王朝的背影》一篇指出,“无数的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批判虽然堂皇地传之久远,却包含极大的不公正”;再如评价沈括、秦桧等历史人物,给予客观的审美意识和恢弘气度。

附:我看余秋雨——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初闻余秋雨是在央视青歌赛,从小学到高中,每届青歌赛综合素质考察环节余秋雨的点评我都必看。初中读过《山居笔记》,大学重温之前已不记得内容,但这个人对我产生的不小影响,并不来自他某本书某一段里的具体内容。他独特的历史大散文式的笔法,打开了我的视界,使我看到了教科书之外的另一种历史,牵引我把目光投向中华传统文化领域,并对该领域产生了敬仰和热爱。相信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而单就这一点,就足以称得上是功绩了。

看过不少余秋雨的负面评论,包括质疑其人品和学术深度、批判其文笔过于煽情做作、苛责其青歌赛中的某次口误并归结他为不懂中国文化……而我认为这些负面看法的角度,都偏离了最主要、最核心的聚焦点——余秋雨“中华文化传承者”这一定位。

正是因为他本身文化内涵的丰富,使他尤其擅长历史文化散文。他的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开创了20世纪末中国散文创作的新风。文中表现出的历史反思与社会批判,文人忧患意识与精神品格,充满了文化意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我认为余秋雨的作用是启蒙性的引路人,他成功地把中国精深甚至有些“高冷”的传统文化带入了各年龄段国人的视野,像一串银铃,以理性却不乏温情的口吻轻敲在国人耳畔,提醒我们关注中华文化,并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基于文化传承者这一定位,我觉得他的语言表达方式恰到好处。将中华文化这一很抽象、很正统的内容融入个人情感,用新颖、通俗的表达方式娓娓道来,一定程度上对枯燥的史料和现代人快餐式的阅读习惯做了折衷,既引起读者的兴奋点,也深入浅出地传递了文本背后厚重的文化内涵。也正是他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拓宽了阅读群体的广度,使更多人深入文化领域,关注和思考文化、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实践中。

我并不关心余秋雨的学术是否有史学家精深,写作风格是不是有固定的煽情套路,比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他引领了社会思想的思考和聚焦方向。总之,中国需要余秋雨,因为他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最新散文阅读典型句子赏析

学员编号:XXXXXX 年级:八年级课时数:3 学员姓名:李睿科目:语文学科教师:XXXXX 授课类型内容基础知识巩固散文阅读(赏析句子)巩固提升(议论文练习)星级★★★★★★★★★★ 教学目的与目标 1.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巩固基础知识。 2.初步了解散文阅读的考查题型。 3.学会赏析散文中的典型句子并掌握句子赏析题的答题思路。 4.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考查范围及考点。 教学内容 (谈天说地) 课堂导入 基础知识巩固

( 相关链接)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楣.(m éi ) 招徕.(l ái ) 荸荠(q í) 即物起兴. (x ìng ) B .眷.念(juàn) 彷.徨(páng) 稽.首(q ǐ) 根深蒂. 固(dì) C .缥.碧(pi ǎo ) 加冠.(guān) 霏.霏(fēi) 吹毛求疵. (cī) D .突兀.(w ù) 庇.护(p ì) 瀚.海(h àn) 泠. 泠作响(l í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苋菜 藉贯 城隍庙 囊萤映雪 B .博识 美艳 脂粉奁 屏气凝神 C .睥睨 迸射 秫秸秆 拖泥带水 D .鄙夷 谨记 璀璨 千里迢迢 3.(2014莱芜卷)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B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 ,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少年要志存高远.... ,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D .韩文佳同学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 ,进入全国35强。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B.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字音字形 1.蹲(d ūn)踞(j ù):蹲或坐。 2.酬和(h è):用诗词应答。 3.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基础练习 知识整理

散文阅读典型句子赏析

学员编号:XXXXXX 年 级:八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李睿 科 目:语 文 学科教师:XXXXX 授课类型内容 基础知识巩固 散文阅读(赏析句子) 巩固提升(议论文练习) 星 级 ★★ ★★★★ ★★★★ 教学目的与目标 1. 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巩固基础知识。 2. 初步了解散文阅读的考查题型。 3. 学会赏析散文中的典型句子并掌握句子赏析题的答题思路。 4.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考查范围及考点。 教学内容 ( 谈天说地 ) ( 相关链接)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楣.(m éi ) 招徕.(l ái ) 荸荠(q í) 即物起兴. (x ìng ) B .眷.念(juàn) 彷.徨(páng) 稽.首(qǐ) 根深蒂. 固(dì) C .缥.碧(pi ǎo ) 加冠.(guān) 霏.霏(fēi) 吹毛求疵. (cī) D .突兀.(w ù) 庇.护(p ì) 瀚.海(h àn) 泠. 泠作响(l í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苋菜 藉贯 城隍庙 囊萤映雪 B .博识 美艳 脂粉奁 屏气凝神 C .睥睨 迸射 秫秸秆 拖泥带水 D .鄙夷 谨记 璀璨 千里迢迢 3.(2014莱芜卷)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基础练习 课堂导入 基础知识巩固

B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 ,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少年要志存高远.... ,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D .韩文佳同学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 ,进入全国35强。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B.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字音字形 1.蹲(d ūn)踞(jù):蹲或坐。 2.酬和(hè):用诗词应答。 3.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4.淳(chún)朴:诚实朴素。 5.熹(x ī)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6.龙吟凤哕(huì):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哕,鸟鸣声。 7.譬(pì)喻:打比方。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8.即物起兴(xìng):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枸杞(g ǒu q ǐ) 薏仁米(yì) 橄榄(g ǎn l ǎn ) 斟(zh ēn ) 挑剔(t ī) 家醅(p ēi ) 炮制(páo) 气氛(f ēn ) 过瘾(y ǐn ) 酬谢(chóu) 煨炖(w ēi dùn) 脸颊(jiá) 分量(fèn) 酿酒(niàng) 荤(h ūn ) 蔫(ni ān ) 褒贬(b āo ) 绰号(chuó) 抠(k ōu ) 蘸(zhàn) 发怔(zhèng) 撂(liào) 怵(chù) 戳(chu ō) 擅(shàn)长 刷浆(ji āng ) 难堪(k ān ) 一瞅(ch ǒu ) ( 吾日三省吾身) 一、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 二、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散文阅读(一) 回顾小结 知识整理

赏析散文的语言

赏析散文的语言 赏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文体知识 一、散文概念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真) 形式上(行散): (1)表达方式多样: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2、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

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常见题型 根据语境,写出某某词的含义。 某某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某某词具体指(代指)什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导学案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现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例句和练习,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和规范答题模式。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结合具体语境,学会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句子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作答句子赏析类型题目的信心。 【知识回顾】 ☆赏析句子的三步法: ①回归原位: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 ②选角度、明效果、析情感 ③组织语言,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鉴赏角度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比喻:具体明白,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赋予事物以人的某些特征。排比:层层深入,增强语势。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 反复:强调反问:加重语气。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 对偶:工整的句式,增强文章节奏感。 2、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描写,正面与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 1.交代了……背景; 2.渲染了……氛围; 3.烘托了人物……心情。 3、抓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A.动词、形容词、叠词、量词 (方法:词语本意+语境义) B.词语的情感色彩:贬义褒用、褒义贬用 4、景物描写的角度(感官角度、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空间角度)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5、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象征、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 6、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回顾课堂,学海拾贝】 例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例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例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提示:抓关键字词) 例4、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归纳答题格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井 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两口井的井沿是一样的,用一块青石凿 穿而成,呈正六角形,下部略大,其中一面刻有几行阴文,记载某年某月所掘。井台呈方形,条石 铺成,向一边微微倾斜,这低的一面,人不常走的边上,便生起一片片绿黑色的厚苔藓。 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井壁是用一个个卵石杂乱而紧密地 砌成的,卵石上长满厚厚的翠绿的苔藓,苔藓下挂着一滴滴水珠,亮晶晶地闪。清暗的水面上映着 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 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 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有一次我把手按在井沿上,俯身看井里,只觉森森的 气息袭上来,身边升起凉飕飕的寒气……突然觉得手心传来一丝钝痛疼,我要挣开手,手心仿佛被 井沿吸住一样,好不容易才脱开,合手搓揉多次,才回暖起来。 平地的古井水面高,大人俯身井沿伸手便能用勺子舀起水来。 在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两个井口总是氤氲着若有若无的轻烟。大冷天妇女们在井台 上洗衣,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孩子们都喜欢拿了小吊桶,结 伴去井台上,吊起水来一桶桶往头脸上冲下来,那样冲凉嬉戏。 高地的古井井台上有个石盆,盆壁是那么粗糙,而盆里面光光滑滑的。有时有妇女弯腰俯身井 沿吊起水,擎起吊桶,后退一步,高高远远地把吊桶里的水向石盆倾去,水泻成一弯弧线,几吊桶 后,石盆里水渐满并溅起水花。然后她就站在石盆边洗衣。下午,还有比我们更小的稚童,脱得光 溜溜的,挤坐在石盆里,叫母亲吊起井水冲到他们身上,个个快活地拍打着水花,高兴得大喊大叫。 后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把村子周围的树林砍光了,改成了庄稼地。有一年夏天大旱,村里 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又人吃又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老辈人说, 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

散文阅读: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散文阅读: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 散文阅读(一) 【考点知识】 一.字词含义: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二.词语妙用: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三.理解句子或文段在文章中的含义及作用: 1.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①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②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手法,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2.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①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②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探究】 品味重要词句的内涵

考向1 理解词语的含义。 [答题技巧]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义。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文章主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这类词语的理解还要和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2)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解题时要有整体观念,联系词语所处的句段,把握上下文的意思,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通过某种修辞手法赋予一些“重要词语”以特殊含义。因此,理解“重要词语”,就要弄清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 (4)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即该词表达了人物的什么感情,刻画了什么心理,突出了人物什么形象等。 [答题步骤] (1)看清题干要求,锁定词语; (2)回到文中,还原词语位置; (3)划定语言环境,前后勾连,综合信息; (4)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考向2 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例题】 那些未曾感谢过的人 那天晚上,有语文自习。 我去看自习。高考前的教室里静极了。我蹑手蹑脚,从后门进入教室,同学们都埋着头。还没有人注意到我。班长贺琼看到了我,她一惊,猛地蹬了一下她前面一桌女生梁夏的板凳。梁夏心领神会,迅捷地从一摞书的上面拽下一本语文书来,盖在了刚才看的东西上面。

散文阅读典型句子赏析上课讲义

散文阅读典型句子赏 析

学员编号:XXXXXX 年 级:八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李睿 科 目:语 文 学科教师: XXXXX 授课类型内容 基础知识巩固 散文阅读(赏析句子) 巩固提升(议论文练习) 星 级 ★★ ★★★★ ★★★★ 教学目的与目标 1. 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巩固基础知识。 2. 初步了解散文阅读的考查题型。 3. 学会赏析散文中的典型句子并掌握句子赏析题的答题思路。 4.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考查范围及考点。 教学内容 ( 谈天说地 ) 课堂导入 基础知识巩固

( 相关链接)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楣.(m éi ) 招徕.(l ái ) 荸荠(q í) 即物起兴. (x ìng ) B .眷.念(juàn ) 彷.徨(páng) 稽.首(qǐ) 根深蒂. 固(dì) C .缥.碧(pi ǎo ) 加冠.(guān) 霏.霏(fēi) 吹毛求疵. (cī) D .突兀.(w ù) 庇.护(p ì) 瀚.海(h àn) 泠. 泠作响(l í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苋菜 藉贯 城隍庙 囊萤映雪 B .博识 美艳 脂粉奁 屏气凝神 C .睥睨 迸射 秫秸秆 拖泥带水 D .鄙夷 谨记 璀璨 千里迢迢 3.(2014莱芜卷)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中非友好关系是双方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B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 ,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少年要志存高远.... ,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D .韩文佳同学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 ,进入全国35强。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对,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 B.通过看地图上等高线的分布和疏密情况,可以知晓大致的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这一带的地势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这一带的坡度越缓。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字音字形 1.蹲(d ūn)踞(j ù):蹲或坐。 2.酬和(h è):用诗词应答。 3.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4.淳(ch ún)朴:诚实朴素。 5.熹(x ī)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基础练习 知识整理

散文阅读之赏析题.docx

题型一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赏析题 题目表述 1.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 等)? 2.作者是如何写“ ,, ”? 3. “,, ”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或好处、妙处)? 3.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 达效果。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考点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 明。 2、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类比、象征、衬托、 对比、渲染、抑扬、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 等 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 排比、反复、反问、设问。 4、结构技法(谋( 1)开头:开门见山总领 篇布局)悬念铺垫引出伏笔

(2)中间:过渡(承上启下) ( 3)结尾:卒章显志照应 呼应升华主旨总结全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 ( 4)整体:线索首尾圆合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形散 神聚层层递进总分 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答题要求1、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现手法; 2、结合手法针对的对象(内容)具体分析; 3、归纳这种手法的作用(不同手法的相对固定的作 用,对结构、内容、主旨的作用)。 答题模式手法+内容+效果 表述:用× ×手法,写× ×内容,产生了× ×效 果,内容上突出了× ×情感(性格,意境, 思想等),表达了或深化了× ×主旨。结构上有× ×作用。 题型二语言鉴赏品味题 表述方式1、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艺术效果。

2、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表达效果 3、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 考点1、从遣造句的角度去,包括用、句式,如 叠字叠、形容量的用、整句散句、 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如:比、人、夸、排 比、引用、偶、借代等,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 典型的作用。如比的作用是化此彼,形象生,想象力 丰富;人的作用是化物人,人格化等,切自然。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如言抒情性,言富有哲理 4、从言格的角度,如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如朱 自清);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 笔写情(如周作人);雄健,如迅,健 之中哲思;,如徐志摩,用意写情; 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 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幽默??5、从 体的角度,如:面与口、普通用与 等

散文阅读之句子赏析(修辞篇)配套练习

温暖心窝的话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

现代文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

现代文散文阅读赏析句子的方法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揣摩品味、评价文本的语言,继续做好重点词句段的批注圈点,来准确理解文本的主旨内涵,做好语言赏析类的题目,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圈点勾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来品析散文语言,准确理解文本主旨内涵,做好语言赏析类的题目。 一.导入,纵观中考试题 2011年江西中考《方寸田园》 20.琦君的散文语文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4分) (1)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2)山水使人明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 (2010江西)《黄蜂筑巢》 19.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4分)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和峻厉,无限与短暂。 (2009江西)《闲读梧桐》 19.大量运用短句、修辞是这篇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突出特点,试选取其一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08江西)《年的召唤》 16.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4分) (1)匆匆的脚步像一支支箭簇,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 (2)一直以来,我都把故乡当作自己的圣母,当作灵魂的佛门。 2007年《看山老爹》 16.结合语境,品味语言。(4分) ⑴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风如烟,落叶飞天。 ⑵黎明的起点就是看山老爹的家,落日的尽头就是看山老爹的家。 二、新授 精彩语句的赏析。 如:对《春》中以下句子作简要赏析。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讲义-含标准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讲义-含答案)

————————————————————————————————作者:————————————————————————————————日期: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课前一开心 考试的十种“死法”: 1、老师不打招呼就考试,居然考得不错,意外死。 2、考试前怀着隐隐期待,兴奋死。 3、一考完就想知道自己成绩,好奇死。 4、期末考试后放长假,憧憬死。 5、因为考试,音体美全部被语数外代替,遗憾死。 6、明天又要考试,还没复习好,焦虑死。 7、一次考场失利,使我领悟到我只是未成功,并未失败,哲理死。 8、一次成功的考试,使我领悟到上帝只会保佑成功的孩子,明白死。 9、忽然发现,考试是通往世界的尽头和冷酷仙境的通关密语,解开它们,自豪死。 10、遇到不会做的题,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全身通泰死。 知识梳理 阅读思路: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是所有阅读要点的综合运用 思路整理——规范的表达 赏析——①选词/修辞

②对象的特征(先外后内) ③作者情感/读者共鸣 金题精讲 题一: 冬日香山 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感觉到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他们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依然尽情地展现着盎然的绿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

谈谈散文阅读中的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

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赏析3: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例句4:“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赏析4: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赏析5: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分析

散文阅读——句段作用分析编辑人:葛秀娟 【回顾一】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 19.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回顾二】2014山东卷《浣花草堂》 19.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 【边练边悟一】2015山东卷《四堡雕版》

【边练边悟二】 2.“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这句话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4 在风中长大 朱以撒 ①说风,可以从我小时候居住的环境追溯过来。这个滨海小城,走几步就可以看到逐排推动的雪浪花;而城市的另一面,则是终年绿意披拂的高山。这个小城的古典气味,就在海风和山风的冲兑下回旋,漾来漾去。 ②小城人家安然地度着夏日,每人一把蒲扇,指掌轻轻收住扇把,左右摇动。一个没有任何降温设备的居家生活,从夏日里探到了它的朴素和简单,同时充满了对于气候轮转的乐于接受,还有婉约的调整,调整到稍稍适应即可,用一把充满草香的蒲扇。这与如今终日在写字楼内,空调的制动使整座大楼冷飕飕不同,白领可以在夏日穿着笔挺的西服,却不知,一个人不感受夏日之炎热,是辜负了这个时节固有的赏赐。 ③总是在晚饭的时候,借助夕阳的余晖品尝,每一口饭和菜,都充满芳香。一盏忽忽悠悠的煤油灯摆上了桌,火舌温柔、委婉,昏黄暗淡,却可以照见一家老小。在摇曳的火舌下,厨房里是母亲熟练运动着的双手,碗碟正在被涮洗,暗中反射着寒光。没有电灯通明的老宅,简陋中透着温馨,是一种干稻草堆那般的温暖。

④有一些人注定要离乡背井,到更广阔的空间接受风雨的扑打。我从风中的山野来到这个省会城市,已经二十六岁,又高又瘦如风中之丝。城市是乡村的怪胎,许多的空旷越来越紧密地被高层建筑挤占,似乎不占尽空间就不足以称城市。一座高大的建筑就是一面挡风的盾牌,盾牌多了,激荡的风难以穿越。城市闷热起来,蒲扇已经消失,电器降温设备在炎炎夏日的居室里制造着非自然的情调。有时也能巧遇故旧,当我放弃大路钻入小巷,风突然旋转而至,皮肤准确地判断它来自高空或者原野。即使城市生活久了,皮肤的感觉依旧,像一小节细微的芒刺拂动,有一点幸福的异样。 ⑤台风是这个城市最大的威胁。当我们看到台风时,已经是这股力量穿行过后留下的破坏痕迹了——楼房倒塌,桥梁倾圮,林木拔起,船只颠覆。装点城市的无数大型广告,妖冶的美女花容失色,断成几节,只余一只煽情的眼。每一次台风过去,城市惊魂未定。对于大自然而言,只不过是它一次急促的呼吸罢了。 ⑥曾经有一出戏代表了一个时代对于风的强硬态度,它的名字叫《战台风》。当几百万知青躬耕于大野,对于自然的力量不寒而栗时,这出戏的出现,增添了人们不自量力的胆魄,面对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以血肉之躯去抵挡的人不在少数。 ⑦然而,自然界永远是一幅广阔高迥的相貌,深含超人的力量。人类无法拒绝风,无法改变风的走向,人的自尊自信受到了风的挑战。人在长大,除了肉身的伸张之外,更重要的标志是人的思维摆脱了愚昧,走上了正常的轨迹。我注意到,面对破坏力强大的风,人们已经从迎战转为躲避,避其锋芒、尖锐,不再侈谈人定胜天这类空话。渔船靠港、学校放假,举村迁移,这些都是认识上的觉醒和进步——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加紧要,人在大自然面前低头,并不是人类的羞耻。 ⑧在风中,我们长大。

语句精炼优美的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语句精炼优美的散文 篇一:颁奖词----精练而优美的散文诗 颁奖词----精练而优美的散文诗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年度十大新闻人物”??一次次颁奖典礼揭开帷幕,一个个故事震撼着我们。这些故事之所以能让我们热泪盈眶,与主持人精美的致辞是分不开的。文采斐然,情辞恳切,使得颁奖辞像一首首散文诗,让人的心灵在文学的河流中得到洗礼。是什么让颁奖辞有了如此动人的魅力呢?让我们从实例中去欣赏,去学习。一、 内容简明扼要,构思匠心独运 颁奖辞,即授奖典礼上介绍并评价人或物的致辞,是为了彰显受奖对象的人格或价值并激起观众的崇敬或喜爱之情。但人的一生何其漫长,事物特点何其繁多,所以致辞不能面面俱到,而应“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化大为小,化繁为简,选择最感人的事迹或最鲜明的特点来以小见大。 人物颁奖辞多由两部分构成:简要概括生平事迹,高度

评价其人生价值和人格魅力。如20XX年感动中国给日本律 师团团长尾山宏的颁奖辞,“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撷取了为受害中国人而呐喊的事迹 来代表老人漫长而伟大的一生,简要而典型;“在他身上, 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是对其崇高精神的评价和赞扬,中肯而满怀激情。 事物颁奖辞常简介事物特征并揭示其价值,如20XX 年“中国魅力城市”组委会给襄樊的颁奖辞,“这才是 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依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盛”从地理优势、自然风光和人文特点三方面介绍襄樊,“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这里 已经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 由古及今评价其重要地位。 二、 叙述描写精要,抒情议论精当 颁奖辞一般篇幅短小,要调动观众或听众的感情,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20XX感动中国给任长霞的颁 奖辞,“她是中原大地上又一个女英雄”起句议论,给予人

淡与深的交融——龙应台散文《目送》赏析

淡与深的交融 ——龙应台散文《目送》赏析 斌霖选 喜欢看龙应台的散文,特别喜欢看她的《目送》,淡淡的文字,淡淡的忧伤,深深的情感,深深的认识。 作者的笔下,淡淡的文字里诠释的是母亲目送着孩子、与女儿目送着父亲的深深的情感,在这些一个个与自己距离得越来越远的背影,我们看到的不是别离时难分难舍的忧伤,有的只是淡淡的失落,淡淡的无奈,这些淡淡的失落与淡淡无奈里寄托着的不仅是她对儿子与父亲的骨肉之情,更是她对这人生必经一幕的理性思考。文章中的骨肉之情很深很深,深到足以让每一个母亲,每一个女儿热泪满流,但最让我心底一震的是,《目送》里,她注视着儿子和父亲那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的背影,而对于那内心世界里距离越来越深的背影,作者有着的却是深深的理解与欣然接受的旷达情怀,她用淡淡的文字告诉我们,爱是自然的,别离也是自然的,欣然的理解,欣然的接受,让他飞,让他走,不必执着的不放手。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作者一开始似乎预示着这样的结局:孩子总有一天是会长大,会成熟的,那个时候,孩子的人身到他的内心,已完全不再属于母亲了,总有那么一刻,他会因为自己的成长而越出母亲的“树篱”,走向属于自己的世界。也许这对无数的母亲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打击,深深的付出,换来的结局居然是离自己越来越远的背影。或许,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永远无法忘怀孩子小时候几乎完全依附着自己关爱的时刻,这一时刻,孩子的人身,孩子的内心,几乎都是属于母亲的,他受母亲的支配,他心底里紧紧藏着的是母亲。文章中,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时候,是孩子与妈妈之间的第一次离别,孩子“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经历了这人生的第一次离别,孩子已渐渐适应了没有了依靠的日子,他一步步的走向成长,一步步的远离母亲的怀抱,一步步的走向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时候,母亲已不再是他心里的依靠,甚至成了与他再没有了共同语言的代沟,于是,十几年前的分别一幕是孩子依恋着母亲高大的身躯,委屈的不愿意离开他这把生命的保护伞,十几年后,却成了“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而儿子,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母亲还是那样痴情的目送着儿子的背影,她“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母亲看到的,是儿子“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儿子与母亲的心灵距离已走得远远的,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如果说,母亲曾经深深的植根在孩子的心底,那么,在儿子长大的瞬间,孩子已经把母亲从他的内心世界里不自觉的赶出来了,并且加上了一堵厚厚的墙,一堵有门而母亲却打不开的墙。那仍然还是母亲的孩子,可是,孩子更是孩子自己。母亲再也无法猜透孩子的心,再也无法走进孩子的心了。 母亲与儿子的送别,女儿与父亲的送别,这两者似是截然相反的,对比于儿子的“残忍”,女儿似乎是时时刻刻的爱着父亲,对比于正为儿子疏离而无奈的母亲,父亲似乎旷达的接受着,甚至,父亲还刻意的提醒着自己与女儿之间的距离。“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附参考答案解析

( 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散文考点七:赏析文中词句 常见问法: ①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②请问文中画线句好在什么地方? ③请问文中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 完成此类题目,可从修辞、写作手法、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动词的运用等角度进行分 析。 1、修辞手法 ①比喻,可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 ……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回答。 ②拟人,可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感情(把……写活了,或把…… 人格话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态”的句式回答。 ③夸张,可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 讽刺/喜爱之情,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的句式回答。 ④排比,可用“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读上去朗朗上口,增 强文章语势。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条理分明”的句式回答。 ⑤反复,可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强烈表达了…… 之情”的句式回答。 ⑥对偶,可用“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了……的内容,使句式整齐,节奏鲜 明。读上去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的句式回答。 ⑦设问,可用“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的句式回答。 ⑧反问,可用“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为陈述句),强烈 表达……之情。”的句式回答。 ⑨反语,可用“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的本义是……,这样写增强了讽刺意味, 使表|达更有力度”的句式回答。 2、写作手法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语段句子赏析练习

语段、句子的赏析 【知识精讲】 散文赏析语段、句子的思考层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其效果。就修辞手法看,“积极修辞”即运用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反衬、对比、反复、排比、象征等;“消极修辞”即在字词、词序、句式、句序、语体的选择方面下工夫,以达到准确、简洁、连贯、得体的效果。就表达方式看,指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就表现手法看,包括象征、烘托、映衬、抑扬、渲染、对比、铺陈、虚实、含蓄等。 1.常见题型 ①这篇文章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③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 ④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某某段落分析。 2.赏析语段、句子语言的方法 ①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常见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散文语言的优美除了体现在词语选用美(叠词、修饰性的形容词、拟人化的动词……)、人称变换美(第二人称的换用)、情感渗透美(融情于写景中,情贯串叙事中),还体现在句式多样美(对仗工整的对偶句,流畅匀称的长句,简练精美的短句,回环复沓的句子……)上。赏析这类句式,首先分清句式类型,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对偶、排比等,其次应分清每一种句式的效果。 3.修辞手法的赏析 (1)常见修辞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2)赏析修辞的解题思路 ①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题干已点明的除外)。 ②明确常见修辞方法的作用。 ③确认修辞方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4.表现手法的赏析

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

散文阅读之赏析句子及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散文阅读中赏析句子题的做题方法; 2、规范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模式。 【考纲解读】鉴赏评价D级 要求: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知识储备】 ①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 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③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④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⑤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⑥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⑦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⑧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 【温故知新】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选自《荷塘月色》题目:赏析文段中划线 ..的句子。 我的答案 2、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