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13 乙醇 新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13 乙醇 新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13 乙醇 新人教版第二册
高中化学 课时作业13 乙醇 新人教版第二册

课时作业13 乙醇

[学业达标]

1.有机物Ⅰ和Ⅱ的结构式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Ⅰ和Ⅱ是同分异构体

B.Ⅰ和Ⅱ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C.Ⅰ和Ⅱ化学性质相同

D.Ⅰ和Ⅱ含12C的质量分数相同

解析:Ⅰ和Ⅱ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不仅物理性质有差异,化学性质也有差异。Ⅰ和Ⅱ含C的质量分数相同,12C是C的稳定同位素,所以Ⅰ和Ⅱ含12C的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在水中能电离出少量的H+,所以乙醇是电解质

B.乙醇与O2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乙醛

C.乙醇分子中所有的氢原子都可被钠置换出来

D.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多种物质

解析:乙醇在水中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乙醇与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乙醛,但发生的不是燃烧反应;乙醇能与Na发生反应,但钠只能置换羟基上的氢原子;乙醇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答案:D

3.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则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使紫色石蕊变红B.与钠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 D.发生氧化反应

解析:根据该有机物的比例模型判断该有机物为乙醇,A项,乙醇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符合题意;B项,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不符合题意;C项,乙醇能

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不符合题意;D项,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下列化合物和乙醇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

解析:决定乙醇化学性质的为—OH,则由化学式可知C中含有—OH,故选C。

答案: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含有羟基的化合物都是醇

B.可以通过加成反应制得乙醇

C.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更剧烈

D.乙醇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此现象说明乙醇具有酸性

答案: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检测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的无水硫酸铜,如变蓝则含水②除去乙醇中微量水可加入金属钠,使其完全反应

③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是直接加热蒸馏④获得无水乙醇的方法通常采用先用生石灰吸水,然后再加热蒸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用无水CuSO4可检验是否有水存在,因为无水CuSO4遇水变蓝,故①正确;乙醇和水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气体,故②错误;含水的酒精直接加热蒸馏,水也会挥发,酒精不纯,③错误;④正确。

答案:C

7.结合乙烯和乙醇的结构与性质,推测丙烯醇(CH2===CH—CH2OH)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加成反应

B.氧化反应

C.与Na反应

D.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解析:丙烯醇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应具有烯烃的性质,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

有醇羟基,具有醇的性质,与钠反应,但不具有酸性,不能与Na 2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

答案:D

8.按照下图装置持续通入X 气体或蒸气,可以看到a 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 处变蓝,c 处得到液体,则X 气体或蒸气可能是(假设每个反应均完全)(

)

A .CH 3CH 2OH

B .CO 或H 2

C .NH 3

D .H 2

解析:选项中气体均可还原CuO ,但本题的关键点是所得产物冷凝后得到液体,该液体不可能是水(干燥管中盛有足量CuSO 4),所以一定是乙醛,X 气体为乙醇。

答案:A [等级突破]

9.已知C 4H 10

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 3

CH 2

CH 2

CH 3

、33

3

CH CH CH CH ?? |,则C 4H 9

OH

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解析:在所给两种同分异构体中各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

3223 1 2

CH CH CH CH ???、333

1 2

CH CH CH CH ?? |

所以羟基取代这些氢原子,

共得到4种同分异构体。

答案:D

10.已知分子中含有羟基的物质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醇、乙二醇

(22CH OH CH OH ? |?)、丙三醇(22CH OH

CH OH CH OH

? |? |

?)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氢气。则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6:3:2

B .1:2:3

C .3:2:1

D .4:3:2

解析:羟基个数与被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三种醇与钠反应放出等量的氢气,

则三种醇提供的羟基数相同,因此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

3

=6:3:2。

答案:A

11.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A .硝酸 B .稀盐酸 C .Ca(OH)2溶液 D .乙醇

解析: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生化学反应:2Cu +O 2=====△

2CuO ,使质量增加。当遇到硝酸和稀盐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O +2HNO 3===Cu(NO 3)2+H 2O 、CuO +2HCl===CuCl 2+H 2O ,反而使铜片质量减少;当遇到乙醇时发生化学反应:CuO +CH 3CH 2OH ――→△

CH 3CHO +H 2O +Cu ,CuO 被还原为Cu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当遇到Ca(OH)2溶液时,CuO 不与它反应,故加热后的铜片比原铜片质量增加。

答案:C

12.如图是A 分子的球棍模型和B 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A 和B 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 分子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 分子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 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和HBr 发生反应生成溴乙烷,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成键原则,可以判断A 和B 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 3OH(甲醇)和CH 3CH 2OH ,它们结构相似,互称为同系物;它们都含—OH ,甲醇和乙醇性质相似,能被氧化成相应的醛,能够与金属钠反应,根据B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HBr 发生反应生成溴乙烷的特点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答案: (1)同系物

(2)2CH 3OH +O 2――→催化剂

△2HCHO +2H 2O (3)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4)取代反应

13.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能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多种反应,A 、C 都是有机物。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②CH 3CH 2OH +3O 2――→点燃2CO 2+3H 2O ③2CH 3CH 2OH +O 2――→Cu △

2CH 3CHO +2H 2O 14.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实验操作为预先使棉花团浸透乙醇,并照图安装好装置;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后开始(间歇性)鼓入空气,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加热的铜丝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A 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认识到在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还可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还能否继续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受热部分的铜丝有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乙醇在Cu 作催化剂时发生氧化反应的机理为2Cu +O 2=====△

2CuO(铜丝变黑);CH 3CH 2OH +CuO ――→△

CH 3CHO +Cu +H 2O(铜丝由黑变红)。

答案:

(1)2CH 3CH 2OH +O 2――→Cu

2CH 3CHO +2H 2O (2)受热部分的铜丝随间歇性地鼓入空气而交替出现变黑、变红 温度

(3)能 仍可看到原受热部分的铜丝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 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15.乙醇在能源、生产及日常生活等许多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请计算: (1)将足量乙醇与9.2 g 金属钠充分反应,则标准状况下生成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L 。 (2)若一定量的乙醇和O 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 2、CO 和H 2O(g)。产物依次经过浓硫酸和碱石灰使其被充分吸收,浓硫酸增重10.8 g ,碱石灰增重13.2 g 。则氧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燃烧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g·mol -1

解析:

(1)由题意:2Na ~ H 2↑ 46 g 22.4 L 9.2 g V (H 2)

V (H 2)=

22.4 L×9.2 g

46 g

=4.48 L 。

(2)根据氢原子守恒,可得: C 2H 5OH ~ 3H 2O 1 mol 54 g n (C 2H 5OH) 10.8 g

n (C 2H 5OH)=

1 mol×10.8 g

54 g

=0.2 mol 。

碱石灰增重的质量即为生成CO 2的质量,故n (CO 2)=13.2 g

44 g·mol -1=0.3 mol 。

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碳原子守恒可得:n (CO)=2×0.2 mol-0.3 mol =0.1 mol 。根据氧原子守恒:

n (O 2)=

0.6 mol +0.1 mol +0.3 mol×2-0.2 mol

2

=0.55 mol 。

产物的总物质的量n =(0.6+0.3+0.1)mol =1 mol ; 产物的总质量m =(10.8+13.2+2.8)g =26.8 g ; 产物平均摩尔质量M =26.8 g·mol -1

。 答案:(1)4.48 (2)0.55 26.8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 教学设计 《甲烷》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人教版《化学2》第60至62页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 对于《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甲烷的组成、结构、主要性质。通过对甲烷分子结构的认识,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将其进行了细化,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可燃性、取代反应等性质及主要用途。 人教版《化学2》让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认识到有机化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甲烷立体结构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重点认识取代反应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初步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析 学生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已经学习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甲烷能燃烧的化学性质,在学习这一章有机化合物之前,又较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合物,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初步建立物质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为学习有机化合物奠定了一定基础。有机化合物学习和无机化合物学习的不同点是:有机化合物更强调从结构角度认识机化合物的性质,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教学内容起点低,强调知识与应用的融合,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同学动手搭建甲烷结构模型,进一步深化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另一方面从科学探究甲烷和氯气的化学反应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从结构角度提升学生对取代反应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1.(2012·枣庄市高一期末考试)某有机物叫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 上述标识的含义是( ) A.自燃物品、氧化剂B.腐蚀品、有毒

C.爆炸品、腐蚀品D.氧化剂、有毒 【解析】苯酚有关的标识分别为腐蚀品和有毒物质。 【答案】 B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酒精的挥发而使下次使用时不能点燃的情况。 【答案】 A 3.为了列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NH 4NO 3 ②(NH 4 ) 2 SO 4 ③KCl ④油漆⑤汽油⑥过磷酸钙⑦MgO,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列车的是( ) A.③④⑤⑥⑦B.①②⑦ C.①④⑤D.①④⑦ 【解析】本题涉及的一些物质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从化学安全常识角度来说应该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本题也有巧解,MgO是不易燃物质,由此排除A项、B项、D项。 【答案】 C 4.(高考组合题)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①②③ A.(2010·江苏高考改编)洗涤沉淀时(如图①),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B.(2012·北京高考)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2009·广东高考)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2012·北京高考)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解析】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让水 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A错;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取不和水相溶的萃取剂,装置为③,B对;粗盐提纯,首先将粗盐溶于水加合适试剂后过滤,再将食盐溶液蒸干即可,装置为①和②,D对。 【答案】 A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 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 【解析】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液体时,量少可用胶头滴管,量多时可倾倒;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液体的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技巧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技巧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要有新的学科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知识点得到检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作业设计;多样化;适度拓展;小结形;对比型;人文化 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一直被教师所重视,但是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 却被大家所忽视。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作业的有效设置实现课堂内的教学和课外 练习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课后作业具有多样化;适度拓展;小结形;对比型;人文化的特征。 一、目前教师布置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反馈效果不明显,作业批改下发,很少反馈订正。 2.学情把握不准,不是课堂相应的作业。 3.设计作业没有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态度 1.兴趣不高,不认真做应付了事。 2.对化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技巧 1.作业多样化 根据不同化学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形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1)表述形的作业 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表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具有相同分子量 的物质等。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强记和巧记。 例: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广东高考题) ①在进行沉淀的实验时,如何认定沉淀已经完全? ②中学化学实验中,在过滤器上洗涤沉淀的操作是? 答案:①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如果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②向漏斗里注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2)化学书面作业 如化学常考点的简答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题等。教师要及时批发和反馈, 使学生得到查漏补缺。 例:请写出乙酸乙酯制备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答案:①除去随乙酸乙酯挥发出来的乙酸和部分乙醇; ②增大溶液的密度,以利于乙酸乙酯分层 ③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3)家庭探究型实验作业。 通过选择有趣的化学家庭小实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快乐,可以调动 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例:①家庭中厨房里有两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精盐和碱面中的一种,可以用什么方法把 他们区分开来?;②在配制蔗糖溶液时,若只是将蔗糖置于水中,蔗糖溶解得比较慢,请思 考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蔗糖加快溶解? (4)总结型作业 如:学习了乙烯的性质后,可设计如下作业:①请写出乙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②请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反应原理;③如何区分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5)开放性作业 让机会给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 如:举行兴趣学习小组、开展化学竞赛活动、参与社会调查、组织到工厂参观学习等。 2.作业适度拓展 新课上完,学生会留下一些疑问,该怎么办?因此,我在布置化学作业中给学生相关知 识的网站或参考书,让学生自己去深化和拓展的化学知识领域。 例:“原电池化学电源”单元教学后,向学生布置了如下作业:

202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大赛

2020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大赛 4年一届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暨教学改革研讨会,由中国教 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发起,是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展示风采的最高 舞台. 14年的大会于2014年10月22-24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本次会议 的主要内容有: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例现场展示、说课现场展示、微 课评比和总结表彰等.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31个,参与现场观摩的来自全国 各地老师共有2000多人,参赛人数与观摩人数为历届之最. 研讨会分为三个会场,分别在湖北省重点中学武汉二中、武汉六 中和武汉育才高中举行,选手分别分配到相关会场,本次现场展示改 变了以往小班化教学场景方式,由会场学校提供完整的班级学生作为 教学对象,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更能体现参赛选手对课堂的实际掌 控水平和现场应变能力,也给观摩教师提供原汁原味的教学盛宴.现 场教学选手丰富的课程资源、精巧的构思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 优雅的课堂语言、新颖的实验改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活跃的课堂 氛围、融洽的师生互动、和谐的生生合作、优美的课堂板书、精美 的教学课件和精准的课堂小结,让听课老师受益非浅.教师课堂教学 形式多样化: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采用实验创新改进和实验探究设计;整合先进的手持技术、多媒体展示技术、电子白板、在线测试 和知识网站等网络技术;融入化学史教育;精心创设自然和谐的情境;引入概念图、思维导图和维恩图等;问题引导,思维前行.学生 课堂学习方式多样化:模型动手联接、分组实验、交流讨论、合作共享、角色扮演、视频观看、实物展示等.说课比赛也体现了选手扎实 的教育教学功底.既有精妙的教学设计,也有强有力的教育理论支撑, 它是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教学实际中的有效应用,充分展示了选手 深厚的教育涵养.

黑大继续教育、改职有机化学作业

有机化学作业 1、给下列化合物命名。 (1):4-氧代-2戊烯酸或4-戊酮-2烯酸(2):对-羟基苯甲酸 (3):苯甲酸环己酯 (4):甲酸环己基甲酯 (5) :乙酸丙烯酸酐 (6):2-氯-2-戊烯酰氯 (7):丁交酯 (8):γ-甲基-δ-庚内酯 2、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 2,4-二硝基苯甲酸: (2)反-1,2-环己二甲酸 :

(3) ?-萘甲酰溴 : (4)环己基乙酸苄酯 : 3、写出下列反应式 (1)对硝基苯甲酸和PCl5 : (2)丙烯酸和P 2O 5共热 : (3)丙酸在红磷存在下与过量 Cl2 (4)邻苯二甲酸强热

(5) 丙烯酸和LiAlH4 (6)苯甲酰氯与苯酚共热 (7)环己基甲酰氯与?-萘酚 (说明“?”不知道是α还是β,我就按α处理了,如果是β羟基的位置应该再挪一个位置。下同) (8)丁二酸酐与异丙醇 (9) ?-羟基丙酸在酸性条件下加热 (10) 3-苯-2-丙酮酸加热

4、将下列各组物质,按指定性质的活泼程度从大到小排列其顺序。 (1) 酸性:二氯乙酸,氯乙酸,乙酸,甲酸。 答: 二氯乙酸>氯乙酸>甲酸>乙酸 (2) 水解活性:乙酸酐,乙酰氯,乙酸乙酯,乙酰胺。 答:乙酰氯>乙酸酐>乙酸乙酯>乙酰胺 (3) 脱羧:乙酸,苯甲酸,乙二酸 答:乙二酸>苯甲酸>乙酸 (4) 醇解:苯甲酰氯,丙烯酰氯,乙酰氯 答:乙酰氯>丙烯酰氯>苯甲酰氯 (5) 与苯酚反应:乙酸,乙酰氯,乙酸酐 答:乙酰氯>乙酸酐>乙酸 5、有机合成中常用一些试剂,如H2/Ni,LiAlH4,NaBH4等作还原剂进行加氢,试举例讨论它们的用途与差别。(此题答案是从网上找的,有机物的结构式不太清楚,可参考) NaBH4是选择性很强的还原剂,只还原羰基成醇,不还原其他的官能团,如: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离子反应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上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之后离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⑵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⑶能够分辨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物质是弱电解质; ⑷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⑵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⑵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 2、教学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判断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哪些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二、说教法 本节在全书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难懂,为避免枯燥,从实验入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微观粒子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了解有关概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知识的巩固、升华均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未知到已知、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目的。 四、说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

高中化学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研究与尝试 发表时间:2016-10-25T10:22:32.547Z 来源:《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4期作者:李洋[导读] 作业的功能一般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回民中学751100 摘要:文章针对化学作业中的现状——“单一的作业形式、枯燥的作业内容、大比例的作业容量、单调的作业评价方式”,结合实践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作业观,并研讨了如何量体裁衣地为学生设计化学作业。 关键词: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评价 课后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方式,其目的:一是通过作业练习,促使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记忆学过的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此,作业的功能一般定位于“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强化”和“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课后作业却成了学生的包袱、负担。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应付作业,普遍存在着作业抄袭的现象。有答案的抄答案,没有答案的出现“代表作(做),团体操(抄)”的现象,即一个人做好,其他同学一起抄的现象。学生抄作业的现象令老师很伤脑筋,针对不能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老师常使用的办法就是批评教育,比如要求计算要有过程,不能只有答案,比如选择题要有分析的痕迹,而不是只有一个选项。由此造成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更为隐蔽、更为严重。作业抄袭使教师不能真实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补救,造成教与学的分离。怎样布置课后作业最有效果呢? 一、课后作业要层次分明 泰戈尔说过:“生活并不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教师布置作业也要尊重个性差异,要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作业有的是助记型的,有的是整理型的,有的是分析型的,有的是拓展型的。无论哪种作业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清层次,因人设题。课后作业可以分为基本知识型、综合训练型、能力拓展型。基本型作业满足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训练,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基础题中重视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保证基本的化学思维方法的培养;综合型作业满足中等水平学生,侧重综合运用;拓展型作业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发展智力,每天一道拓展题,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满足,既能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分层次布置作业能够保证不同层次的每个同学都能够在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抄作业的现象、不交作业的现象明显减少。 二、丰富作业形式,凸显学生主体 新课程倡导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因此,在作业中也应该体现自主、实践、探究、开放等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教师要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必须改变以“双基”训练为目的的作业观。作业可以恰当地采用口头练习、实际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而不只是简单采用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作业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或全班合作性的;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性的;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此外,增加课题作业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将需要长期完成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安排在课外,而将教科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的常规性习题安排在口头解答或当堂练习。如在学习“物质的量”后,教师可将课后“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理解与应用”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当堂练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提供了时机。 三、适度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一份有效的作业题量和难度都应该是适量的。否则,学生为了完成大量的高难度的作业,就会挤占休息、娱乐的时间,长此以往,不仅他们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而且作业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出现抄袭或不交作业的情况,成绩一落千丈,最终对学习丧失信心。 四、实践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优良传统,切不能抛开实验谈化学。在学生的化学作业设计中应穿插化学实验(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家庭实验等等),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既提高了理解、动手、观察、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 五、改变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 1.教师采取“面对面”批改作业的方式。以往教师都是习惯自己在办公室把一摞作业改完,然后统计下作业呈现情况,在班级中统一点评。这种方式可以节省时间,但是师生缺乏沟通,作业成了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形式。采取面批,为师生创设了交流学习、生活等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2.改善作业评价机制。教师习惯看结果的对错,而不注意答题过程。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试卷批改的程序对过程、结果进行分步打分,即把作业当成考卷进行评分。这种做法有利于将学生平时解题的思路、方法等进行细节更正,使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为以后的考试做好规范准备。 作业的存在价值在于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及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对高中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准绳,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对作业的设计,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构建各种各样新的作业形式。当然,不是说每次作业设计都要完全满足上述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参考文献 [1]吴继新高中化学作业批改方式的教学实验研究[J].才智,2012,31:102。 [2]付乐涛如何巧妙布置高中化学课后作业[J].赤子:中旬,2014,(1):155。 [3]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体会

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体会 很荣幸让我参加了全国化学优质课评比观摩评比活动。我感受了全国各省优秀教师上课时,他们幽默的语言,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上课思路的严谨环环相扣,实验探究设计的完美。让我受益匪浅。现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要具备幽默的言语,调动学生关注你。 教学幽默是爱心和智慧的完善结合。一堂生动幽默富于磁力的好课,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充分准备,甚而需要教师花一辈子的心血。 1、反常 “反常”就是一种幽默,这种“反常”,表面看来,它违反了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而实质上,它又遵从常性,受一定的生活情境的制约,因而说,它是“反常”的,但不是荒唐的。幽默大师卓别林在很多影片中的精彩表演就是如此。 2. 含蓄 适度地含蓄也是一种幽默,也能产生出幽默的奇效,令人回味无穷。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学习那种“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虑,寄正于馀”(刘勰《文心雕龙》)的含蓄而又幽默的方法,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应用照本宣科,平庸呆板令学生乏味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去寻找一种含蓄而又幽默,妙趣横生而又余味无穷的教学方法。 3. 曲折 “曲折”也算是一种幽默。一般指在写文章时,注意婉转有致,变化多姿,让文章别开生面,异峰突起,达到动人风趣,开人视野的效果。 二、教师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跟着你的引导走。 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5、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6、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1、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 2、课堂教学要做到朴实 3、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 三、教师在上课时,教学的设计要严谨环环相扣,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一)、烘托渲染——情景设置 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情景设置”环节是从情景教学法演变过来的。(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材的立意,设置具体可感的情景,提出相应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其具体的教学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设置,揭示课题;情景展开,分析评价;情景反馈,巩固提高。这一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情景所营造的清新的氛围下进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情景的分析和评价。) (二)、环环相扣——问题探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问题教学法是最佳选择。(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人,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探究”这个环节,正是将问题教学法付诸实践的表现。

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 无机化学 答案P02A作业4-2

1、用H3PO4(pKa1= 2.16,pKa2= 7.21,pKa3= 12.32)和NaOH所配成的pH = 7.35的缓冲溶液中,抗碱成分是()(4 分)A.H3PO4 B.H2PO4- C.HPO42- D.PO43- 我的答案:B 得分:4分 2、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4 分)

A.越负,反应速率越大 B.越负,反应速率越大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我的答案:D 得分:4分 3、蛋白质发生盐析的主要原因是()(4 分)A.电解质离子强烈的水化作用使大分子去水化 B.蛋白质所带的电荷发生了变化

C.由于电解质的加入,使大分子溶液处于等电点 D.蛋白质上基团的解离情况发生了变化我的答案:A 得分:4分 4、已知某蛋白的pI = 5.6,欲使该蛋白移向正极,则电泳液的pH应()(4 分)A.<5.6 B.=5.6 C.>5.6 D.无法确定

我的答案:C 得分:4分 5、聚沉As2S3负溶胶,下列电解质中聚沉能力最强的是()(4 分) A.Ca(NO3)2 B.K2SO4 C.Na3PO4 D.AlCl3 我的答案:D 得分:4分

6、溶胶在一定时间内能稳定存在而不聚沉,主要原因是()(4 分) A.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很小 B.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很大,扩散速度慢C.溶胶的胶粒呈均匀分布,是均相系统D.胶粒带电,相互排斥;胶粒带有水化膜保护,阻止彼此碰撞时聚结沉淀 我的答案:D 得分:4分 7、溶胶的丁铎尔(Tyndall)现象的本质是胶粒对光的()(4 分) A.透射作用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关于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四点注重” 一、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让化学教学内容与身边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离不开化学,且天天都在用化学,那么,他们一定会兴趣盎然。所以我们在化学作业设计中,也要注重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比如,教学《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①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炊具。②用盐酸除去水垢或者茶垢。③漂白剂的使用的安全性……教学《化学2》中“社会调查”时,教师可安排实践活动:①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及名称;②它们的危害性;③回收废电池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化学学习跟生活就紧密联系在一起。此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果设计的化学作业也能够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与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在自己熟悉的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就一定能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设计化学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的作业难度也应有所不同。尽管化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各个单元的作业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从尺度上讲是一致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将全体学生机械地“一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尽相同,学习能力各异,如果给他们布置同样的作业,对他们来说产生的负荷肯定不同。所以统一的作业要求跟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之间是矛盾的。这样的作业对不同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阻碍。因此,我们在化学作业布置中,应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即设计的作业要有梯度、有区分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的题目可分基本题、提高题、思考题等,可以让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做基本题和提高题,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些思考性相对较强的题,以保证他们能更上一层楼;要求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多做基本题,先要将基础打牢;而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以保证他们能在学好基础的前提下有所提高。这样的作业设计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各有所获。 三、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高中化学作业中的习题应具有探究性,从本质上来说,探究性习题常常以科学探究为问题的切入点和载体,是科学探究过程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在做

如何艺术性地布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

如何艺术性地布置高中化学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它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科是高中 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 很强的学科,如果我们想要学好这门学科,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外,最重要的就是 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有一些课堂 练习环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这些课堂作业量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就需要布置一些课 外作业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而说到课外作业,很多学生往往抱怨课外作业太多, 课业压力过大,而教师也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作业的批改工作上,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付出辛 苦努力以后,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是很理想,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 候不仅仅要讲求作业量的大小,而关键在于讲求作业的质量。 很多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往往容易陷入几个误区:第一,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很多教 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并且书面作业也都是一些填空题、选择题、 计算题等传统的题型,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作业缺乏新鲜感,从而对做作业感到兴趣乏然; 第二,作业缺乏实践性。我们做作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一定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实践 经验,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 而我们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却没有注意让作业发挥这样的功能,使得作业缺乏实践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做作业的意义;第三,作业的针对性不强。一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 构成、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倘若教师用一套习题来面对所有的学生, 就会使得作业缺乏针对性,例如,倘若教师布置的作业难度过大,就会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 生跟不上,而作业太过于容易,又会让很多学生觉得“吃不饱”,没有挑战性,这样,就使得 作业的针对性存在欠缺,无法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并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以上这些误区,都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作业的质量,更重要 的会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多花心思,努力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得课外作业能够发挥其应用的功能。 一、作业形式要多种多样 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形式的作业,也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除了一些常规的作业形式,还可以增加一 些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作业内容,又 或者,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不要把作业形式只是局限在书面形式上,我们还可以给学 生布置一些需要动手的作业,像是一些简单的化学家庭实验,教师就可以用作业的形式来让 学生完成这些实验,这种边动手、边动脑的课外作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总之,多种多样的作业,不但是我们提供作 业质量的必然选择,它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推动力。 二、作业内容要贴近现实生活 化学学科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到充斥着化学知识, 像是我们的食品、医药等无一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也要努力发挥化学学科的这一学科特征,努力使得作业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近,这样不但可 以增加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看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培养 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 三、作业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而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则相对于初中而言显得 更加的抽象难懂,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尤其 是在做化学作业的时候,更是感到兴趣索然,有些学生甚至是抄袭它人作业了事。因此,教

药物化学作业及答案

药物化学作业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 A )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2.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镇静催眠作用属于超短时效的药物是( E ) A.巴比妥B.苯巴比妥C.异戊巴比妥 D.环己巴比妥E.硫喷妥钠 3. 有关氯丙嗪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发现其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其具有抗组胺作用,故成为三环类抗组胺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B.大剂量可应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 C.2位引入供电基,有利于优势构象的形成 D.与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为受体拮抗剂 E.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 4. 苯并氮卓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C ) A. 中枢兴奋 B. 抗癫痫 C. 抗焦虑 D. 抗病毒 E. 消炎镇痛 5. 氯苯那敏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 C ) A.乙二胺类 B. 哌嗪类 C. 丙胺类 D. 三环类 E. 氨基醚类 6. 卡托普利分子结构中具有下列哪一个基团( A ) A.巯基B.酯基C.甲基D.呋喃环E.丝氨酸

7. 解热镇痛药按结构分类可分成( D ) A.水杨酸类、苯胺类、芳酸类B.芳酸类、水杨酸类、吡唑酮类C.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芳酸类D.水杨酸类、吡唑酮类、苯胺类 8. 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 D ) A. 左旋体 B. 右旋体 C. 内消旋体 D. 外消旋体 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9. 环磷酰胺的作用位点是( C ) A. 干扰DNA的合成B.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 C. 直接作用于DNA D.均不是 10. 那一个药物是前药( B ) A. 西咪替丁 B. 环磷酰胺 C. 赛庚啶 D. 昂丹司琼 E. 利多卡因 11. 有关阿莫西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临床使用左旋体B.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C.不易产生耐药性D.容易引起聚合反应E.不能口服 12.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 ) A.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B.抑制粘肽转肽酶 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膜渗透性 13. 关于雌激素的结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3-羰基 B. A环芳香化 C. 13-角甲基 D. 17-β-羟基 14. 一老年人口服维生素D后,效果并不明显,医生建议其使用相类似的药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

高中化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重庆市丰都中学校徐春明 摘要:作业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在新课程理念环境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有效设计新的作业形式,以达实现新课程中的各项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作业设计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如何使化学教学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化学作业在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得以巩固和消化,能促进科学品质的形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作业的检验和批改,教师能够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和改进。传统的化学作业对巩固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技能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1)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2)条件明确,结论唯一,缺乏开放性;(3)命题缺乏背景知识与情境性;(4)解题模式化,巩固性,模仿性强;(5)内容狭窄,紧扣教材重难点知识,紧扣考纲,考点,缺乏拓展性。如此存在“书面的变,探探究的少;动笔的多,实践的少;标准化的多,开放性的少”的几多几少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只能帮助学生会用笔在纸上完成

作用。通过“题海”帮助学生提高应试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多大的帮助和提高。因,作业作为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好和用好化学作业。有效地发挥作业的功效,以达到促进学生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 教师要以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指导,根据自己所处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要求,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出可以从中获取较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增进与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这样便会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学生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提高,这些都无疑会对化学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2.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2.1科学性原则:化学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内容,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凡有悖于此的作业设计都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2针对性原则: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每一具体的知识内

2021年继续教育作业

1、什么是句法?小学各学段句法练习的基本形式与要求是怎样的? 欧阳光明(2021.03.07) 句法是研究句子的个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句法研究的对象是句子。 小学各学段句法练习的基本形式与要求如下: 第一学段:学习运用词语(含简单的关联词语)写话;学习把话写完整、通顺、具体;学写几句连贯的话。 第二学段:学习修改“用词不当”的病句,练习正确运用词语来表达个人的意思;学习修改“用词重复”“成分残破(缺少主语或宾语)”“词语搭配不当”“词序倒置”的病句,理解表达时要句子完整、词语搭配恰当、意思不重复;学习修改“主语重复”的语段,练习运用清晰、简练的语段来表达情意;学习修改“意思重复”“分类不当”“不合逻辑”的病句,练习准确地表达句意。 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修改“主语重复”的段落,练习简练、清楚地表达;学习修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的病句,练习准确地表达句意;学习修改存在用词不当、词序倒置、意思重复、词语不搭配、错字别字、行款不正确、标点毛病等综合问题的一段话,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能力。 2、什么是异读词?异读词与多音字(词)有何区别?

在普通话里,一个词有不合的读法,这个词就是异读词。异读词年夜多是双音节词里有一个音节异读,如“琴弦”的“弦”。又如,“教室”的“室”shì和shǐ异读,“处理”的“处”chú和chù异读。异读词与多音字不合,多音字是一个汉字在不合的词里有不合读音,如“重”在“重复”里读chónɡ,在“重量”里读zhònɡ,不合的读音有不合的意义。异读词在同一个词里、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读音不合,是不需要的。中国政府1956年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专门审订异读词的读音问题。1985年12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目前规范异读词的法定标准。这个表内容丰富,很有查阅价值。看《现代汉语词典》可知“教室”该读jiàoshì,其他带“室”的词该怎么读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告诉我们:“室shì(统读)。”审音表作了很好的分类和归纳。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包含哪些?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包含哪些?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成长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共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该完全以教师的阐发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避免用集体讨论取代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阐扬。

(完整版)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建议

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建议 新课程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注重学生个性、主 体性的发挥.新课程教学理念决定了高中化学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 业等传统的作业形式,教师应设计阅读作业、实践作业等多元化的作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意义.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依托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本着多样性、层次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相 统一的原则设计化学作业. 一、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1.遵循激发学习动机的规律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 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题,学生都愿意 去尝试.传统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死板,内容缺乏创意,加上教师缺 乏创造性的使用,学生感到作业面目可憎,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作 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设计灵活新颖、富有趣 味的作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作业设计兴趣化,既要符合学生的心 理特点,又要符合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2.遵循记忆的规律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在刚学完的第一个小时内,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为了增强 记忆、巩固知识,就要及时复习,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排除各 种干扰.如果根据记忆的规律来设计作业,作业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 提高.记忆的规律还告诉我们,适当过度学习对增强记忆是有益的, 这个度应维持在50%左右,当超过50%时,过度学习就会引起疲劳、注 意力分散等负面影响,从而产生厌倦情绪.任何学习,都是有一个过 程的,不是一步到位的,都要经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 在校的学习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所以作业设计应理论联系实际,使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强记忆的效果,提高作业的时效性. 二、依据多维目标,精选、精编化学习题

2018年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应用作业及部分答案

ID号姓名考室座号成绩 说明:①请将本作业题目用A4纸打印出来,并用手工书写完成(答案用打印、复印的,作业成绩以0分计); ②请在现场集中考试结束后,将本作业随同考卷一并提交; ③课程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均要取得60分以上,该课程的综合成绩方能取得合格。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幕布素材最适合多人观看?(A) A、白塑 2.多功能一体机的功能有哪些(D) D、打印,扫描,传真 3.网络教育资源中,(B )是核心。 B、 4.MOOC对“理想课程”的重现,没有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D) D、课堂免费 5.移动学习的本质特征是:(D) D、是 6.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A ) A、双向交流 7.下面那个不是制作网页的技巧?(D ) D、页面字数要少 8.Dreamweaver中,插入直接打开邮箱的超链接的代码为(D)。 D、Mailto 9.教育设备采购应该注意的内容,不包括下面那个选项(C )。 C、尽量买好的 10.一名中学生物老师在上课时想要直观的给学生展示一个青蛙标本,请问他需要用到哪种教育技术设备(C )。

C视频展台 11.在使用Dreamweaver时,在浏览器中调试或预览的快捷键是:(D ) D、F12 12.网络教育的一个特征表现在师生处于(C )状态 C、分离 13.在Dreamweaver中,下面关于拆分单元格说法错误的是:(D ) D、拆分单元格只能是把一个单元格拆分成两个 14.MOOC的特点不包括((略)C) C、高通过率 15.一张幻灯片文字一般应该为几行?((略)C ) C、5-7行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网络教育 1、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为介质,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2.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2、数字化学习是一个将数字化传递的内容同(学习)支持和服务结合在一起而创建的有效学习过程,也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 3.MOOC 3、MOOC 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首字母缩写,字面意思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称为“慕课”。 4.移动学习 4、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5.网络教育的优势 ①教学时空的立体化 ②学习资源共享化 ③学习方式个性化 ④学习活动合作化 ⑤教学管理自动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