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流媒体的移动通信

基于流媒体的移动通信

基于流媒体的移动通信
基于流媒体的移动通信

基于流媒体的移动通信

一、流媒体的出现和发展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网络上传输的媒体格式。流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在计算机中对数据包进行缓存并使媒体数据正确地输出。流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近几年来,基于宽带有线网络的流媒体技术应用获得了长足发展,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流媒体技术也日益走向成熟。

根据内容的播放方式和内容来源,移动流媒体业务可分为流媒体点播式(vod)、流媒体直接和下载播放3中业务类型。开展流媒体业务至少需要一台内容服务器和一台流媒体客服端,此外还可能设计到门户,档案服务器、缓存服务器和代理等其他组件,以及附加业务或改善整体业务质量。

当前,一些移动流媒体业务已经能够在2.5G网络上实现,3G网络将为移动流媒体业务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撑。由于3G网络拥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业务支撑能力,3G 运营商不仅可以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语音业务,而且还能够提供高速率的流媒体业务。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加快,日本和韩国以及欧美地区的一些移动运营商已相继推出了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视频业务,移动流媒体业务已成为3G网络的核心业务和热点业务。从实际应用的情况来看,移动流媒体可提供点播、直播、下载播放三种业务形式。其中,点播应用主要包括电影片花、精彩片断、MTV等;直播包括电视节目、视频监控、重大赛事、音乐现场会等;下载播放比较适合于那些非在线、对音视频质量要求较高的多媒体节目。面向未来,人们对移动流媒体业务充满了美好的期待。目前移动流媒体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看好。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流媒体业务必将成为移动增值业务发展的主流。

二、移动流媒体业务发展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虽然移动流媒体业务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应当看到,国内手机电视等移动流媒体业务尚处于概念宣传期和业务导入期,离规模化商用还有较大的距离。业界人士认为,当前移动流媒体业务发展尚面临网络技术、标准化、终端和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障碍,而这些障碍需要随着网络的演进,由产业链各方共同来解决。

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手机电视等移动流媒体业务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移动运营商虽然已经能够提供基于现有2.5G网络的手机电视等移动流媒体业务,但受网络带宽所限,图像、声音效果尚不尽如人意,用户能够使用的移动流媒体业务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因此,网络带宽无疑是制约移动流媒体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终端的角度来看,支持流媒体服务的手机终端不仅需要语音芯片,而且需要有处理视频的芯片,使得手机价格不菲,成为手机视频普及的一大瓶颈。

三、移动流媒体的QoS保障

移动流媒体是移动运营商通过移动网络和移动流媒体像终端用户提供音频,视频多媒体内容服务,设计到流媒体的数据采集、压缩、储存以及网络通信等多项技术

1、在传输过程中的问题

流媒体播放有严格的实时性要求,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讲特定数据单元解码显示。而目前3g流媒体业务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媒体播放文件中的暂停,马赛克等现象,大量用户突发访问一个热门内容时服务器处理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流媒体的QoS保证。

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影响流媒体服务的几个最主要的因素是带宽,误码率以及延时抖动。

随着流媒体业务的发展和用户的不断增长,带宽问题日益凸显,运营商无法为所有的用户提供足够的带宽。这种矛盾对于无线频段资源有限的移动通信来说尤为突出。带宽的问题对流媒体业务开展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会影响到用户收看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流媒体应用耗费大量带宽,会对网络造成影响。

误码率:相对于有限心道,移动通信所要使用的无线传输信道的环境要恶劣的多,因信道质量。流量控制机制导致的数据丢失,误码率要高的多。而压缩视频对误码率非常敏感,即使收到数据包的误码率很低,也会对解码吼得图像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延时抖动:数据分组存储转发的性质决定了岩石抖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对于流媒体传输而言,端到端的延迟应该控制在一定得范围之内。

终端能力:

终端的影响因素包括缓冲区的设置、接入带宽和编解码的处理能力等。缓冲设置得不合适则可能导致溢出和丢包,从而影响用户观看质量,接入带宽应大于流媒体的码率,否则会出现停顿。跳帧现象,解码处理能力与CPU、内存、显卡、显示器驱动能力程序密切相关。另外流媒体业务系统应提供终端类型识别和终端设备能力适配等功能。

其他影响流媒体QoS的还有包括媒体服务器、移动通信核心网络、ip网络的影响。

2、QoS的一些解决方案

解决QoS可采用编码技术提高视频数据的压缩率,尽可能消除视频中的冗余信息,使得信元编码输出的数据量尽可能少,从而适应网络最低传输带宽的情况,同时可以提供灵活的视频质量分级来最大限度适应网络的动态特性,尽可能为用户提供好的视频质量。

拥塞和差错控制也是解决Qos的保障之一。拥塞控制采用某种机制应对和避免网络拥塞,降低时延和丢包率。对于流媒体业务,拥塞的主要方法是速率控制。控制的机制可以同时使用网络拥塞和丢包率达到最小。

缓存技术也一定程度上解决QoS。流媒体以包传输为基础,由于网络时延、抖动等因素,包到达客户端的顺序和时延可能不一样,可能出现先发后到,后法先到的情况,因此需要系统缓存来弥补网络时延和抖动的影响,以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以及不会因为网络的暂时拥塞而出现播放停顿的现象。

四、展望

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3G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不断完善,移动通信网不仅能够提供传统的语音业务,还能提供高速率的宽带视频业务,支持高质量的语音、分组数据业务以及实时视频传输。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运营商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移动流媒体技术的丰富应用。可以随时随地在移动终端上点播和下载高质量的音乐和MTV,收看收听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和交通路况查询以及开展各行各业的专项应用。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移动流媒体业务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开拓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途径。无线数据增值业务将为我们带来一个无限美好的未来,手机电视等移动流媒体业务将成为未来移动运营商新的市场增长点

中国第一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中国第一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详细透析 导读:多年以来,卫星通信以其覆盖范围广、组网灵活、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势,在野外勘探、边境巡逻、抗争救灾等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小型终端数量不足、设备种类多、无法互连互通等原因,依然未能满足救援队伍快速机动的通讯需求。因此,天通一号卫星移动系统开始应运而生。那么,天通一号卫星移动系统从诞生到发射,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 一、什么是卫星移动系统 移动通信卫星就是可以为移动和便携式终端提供通信的卫星。优势是可以为车辆、飞机、船舶和个人等移动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等通信服务,并可以实现用户终端的小型化、手机化。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受到地面基站覆盖区域的限制,一般在边远山区、沙漠戈戈壁、森林、边境等地区不能实现通信的全覆盖。而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就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可以自上而下实现区域的全覆盖,不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有人统计全国地面移动通信覆盖率不足国土陆地面积的10%,即使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地面移动通信覆盖率也不足20%,像中国南海这样广阔的区域地面移动通信就更难以实现全覆盖。而我工作在的频段信号传输损耗小,雨衰小,可以实现地面终端设备的小型化,便于携带,同时保证通信质量。 二、天通一号开通运行背景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地面通信网络全面瘫痪,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只能租用国外的卫星电话抗震救灾。 而国际上的移动卫星系统已经形成了多个覆盖全球或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铱星系统(Iridium)、欧星系统(Thuraya)和国际移动通信卫星系统(Inmarsat,international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发展分析

摘要:移动通信系统参与高速铁路的运营对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结合移动通信系统在高速铁路中的发展现状,分析高铁中移动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要点,为移动通信系统更好地服务高速铁路提出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发展 一、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是以高速列车计算机系统为主要载体,通过无线设备以及有线的接入,从而形成列车内部信息有效接收与发送的网络。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本身既可以用于对列车的控制,又可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服务于大众。就实际应用来说,针对目前的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行现况,加强高铁移动通信是改善高铁通信系统的主要内容。 二、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国内外现状对比 1、国外高铁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现状 相比国内高铁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国际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相对较成熟。比如,国际高速铁路除了能实现移动通信系统控制列车运营之外,还具备了面向提供旅客的无线网络服务,实现列车内部无线网的全面覆盖。不少国家已经可以运用周围环境中的无线网络来支持运营与服务。在实际中,许多国家利用一些先进技术,降低列车运行环境对无线信号的磨损,完善列车的网络服务。当列车内部缺乏良好的网络支持环境时,往往还可以利用卫星技术达到网络覆盖,弥补列车网络运行的不足。当卫星技术可以协助无线网络覆盖之后,就可以充分地满足列车运行和旅客的需求,保证数据传递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还有一些在高铁行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例如日本,为了完善列车的网络服务,还使用了泄露电缆实现网络传递,可以使无线网络进行良好的覆盖,充分做到列车运营的交流工作。总的来看,国际高速铁路的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因为起步早,相关科技也较为先进,因此在高铁运行过程中实现了良好的网络服务,为旅客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现代化服务。 2、国内高铁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现状 新型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国内高铁行业正处于不断研发的阶段。为了更好满足高铁旅客的现代化需求,提升高铁的整体服务水平,积极更新移动通信技术在高铁运营中的使用水平已经成为高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趋势。 三、高铁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为了满足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需求,专业移动通信系统(简称gsm-r)程序应运而生。作为专业的应用程序,gsm-r系统可以有效地为高速铁路提供较为稳定的移动通信技术。gsm-r在经历了长期检验和试用之后,已经投入实际使用,有效地降低了高铁移动通信系统的成本投入,同时成功地提升了旅客服务水平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随着高铁移动通信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络服务已经难以满足高铁发展的要求,gsm-r已经落后于当下的发展环境。无线网络技术支持成为高铁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的新理念。拓展无线网络技术支持,实现对现代科技的改革。这样才能够成功的解决历史遗留的数据狭隘问题,将原本低效率的数据传导工作升级,达成网络传递操作的目标。随着现代化生活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高速列车在运营过程中的业务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网络服务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新型的网络移动通信服务,终将取代传统的gsm-r系统以供高速铁路长久使用。 当前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网络需求,为了使新的移动通信系统得到更好的应用,在实际中,需要加强对该系统技术的要点控制,主要技术要点包括: (1)完善无线网络支持平台。为了满足通信系统的需求,无线平台必须拥有良好的信息传递通道,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环境的无差别传递和对待,降低环境对网络信号的影响。因为高速铁路可能经过的道路环境非常复杂,充斥着各种导致信号网络中断的因素,保证信号的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和发展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起步虽晚,但是发展极其迅速。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对移动通信的需求量经历了指数级的增长,我国也不例外,而且这种需求量还将持续下去。如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的快速推进,现有的移动网络已经很难满足移动业务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发展,对现有的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改进就越来越迫切,一方面要求尽可能丰富的移动业务满足移动用户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要求通过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系统的容量,以支持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数量,移动通信技术正是在这两种需求的驱动下不断发展的。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新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 前言: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移动通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指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特征是蜂窝网络结构克服了大区制容量低、活动范围受限的问题。第二代移动通信是蜂窝数字移动通信,使蜂窝系统具有数字传输所能提供的综合业务等种种优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要特征是除了能提供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所拥有的各种优点,克服了其缺点外,还能够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能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并能实现全球漫游。本文主要讨论第一代到第三代移动通信概念的提出及其演进发展。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AT&T公司研制了第一套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一大成就就在于它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第一次能够在移动的状态下拨打电话。第一代移动通信的各种蜂窝网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大差异,它们只能提供基本的语音会话业务,不能提供非语音业务,并且保密性差,容易并机盗打,它们之间还互不兼容,显然移动用户无法在

科技服务工作的管理及创收分配办法

科技服务工作的管理及创收分配办法 为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技术优势,提高全院教职员工参与科技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我院科技服务工作的发展,改善学院的办学、科研条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特制定如下管理与创收分配办法。 一、管理办法: ⒈科技服务的主要内容为:横向科技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含非学历证书的技术培训)等符合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可从事的科技服务活动。 ⒉学院所有科技服务合同一律到学院科技工作主管部门登记立项、编号,财务部门据此编号进行建帐,实行统一归口管理(见附件1)。 ⒊各种科技服务项目均应签订有关合同,该合同院内保留三份,任务接受部门(包括系、信息中心、处室等),科技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各执一份。 ⒋科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和合同执行情况,协助解决项目进程中的有关问题。 5.项目的完成以院财务部门结算工作结束为准,项目完成后才可进行创收分配。此前只能预支必要的项目支出。 二、创收分配方法: ⒈创收金额的核定: 科技服务的创收金额(毛收入)=项目合同金额-项目专用设备购置费和主材购置费-学院资源占用显性成本-以合同形式出现的外单位协作费和鉴定费-税金 ⒉创收金额的分配: ⑴非培训类科技服务:创收金额扣除3%的中介费和5%的管理费(交学院),余下部分学院与部门按2:8分成(即学院提成20%,部门留80%)。 ⑵技术培训类:创收金额扣除3%的中介费,5%的管理费,余下部分学院与部门按4:6分成。 ⒊各部门在所得费用中包干使用。部门应留出包干费中的10%作为部门科技发展基金,该基金使用权归各部门。 ⒋上述创收金中转入校基金部分的数额,60%转作奖励福利基金,30%作校发展基金,10%作科技主管部门开发基金。 5.科技主管部门开发基金的用途与管理: ⑴用作科技主管部门日常办公费、业务费及其它必需的开支。 ⑵用作对外业务往来活动费。 ⑶上述费用开支每年由科技主管部门提出预算,经分管院长审批后,报院财务部门备案,由科技主管部门掌握使用。 6.创收分配的支付程序:先由承接项目负责人(或部门)经科技主管部门核定分配比例,再由院财务部门进行结算,然后再到科技主管部门核准、清项,经主管院长批准后由财务部门支付清帐。 三、本院各部门及所有专职教师或工作人员从事的科技服务项目必须按上述有关规定归口管理,对于未归口管理的项目,学校将不承认项目成果的一切待遇。 为了推动我校科技服务工作的顺利起步,经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凡2005年12月31日前在本校科技主管部门登记立项的所有科技服务项目,实行“学校免提成”的优惠政策(显性成本除外)。

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探讨

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23T10:42:26.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丁群清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即是挑战,更是机遇。 广东和新科技有限公司 51064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即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主要是对于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保证其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移动通信铁塔;基站设计;共址建设;天线设计 一、引言 对于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来说,国内外对其相关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是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之中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管理部门层面并没有对其进行十分高度的重视力度,导致相关的科研资金并没有到位,使得相应的情况没有能够得到更好的进行。而且这个方面的科研工作者的数量对于我国现有的科技力量来说并不是十分的充分,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职业工作者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之中认真负责,不断地将自我的创新意识以及管理意识所进行提升,所以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应该这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及角度所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绝大一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对于分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的越来越准确,充分地保证对其的研究能够更好更快的进行下去。在新理论研究建立之后,应当立即对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的普及以及技术上的讲解,让员工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如何进行日后的研究工作,同时还要进行人员的扩充,对人才进行储备工作,可以进行岗位培训,选择最适合的人来进行任职,并且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激励,使员工在工作当中增加动力,应当将优化人员配置提上日程,使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进行开展。 可像其他的成熟企业进行学习,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职位选拔以及岗位合理分配的原则等,成熟的企业一般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多次的尝试实施,总结了多种经验,而经验正是我们目前所缺少的,所以我们可以向他人进行借鉴,然后在应用当中慢慢总结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人们对于事情通常会以小处着手,但是很多时候也需要放眼于高处,在同一个平台和不同的平台能带来的资源和知识是不同的,所以企业也应当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定位,不要局限于此,不要将目标全部放在技术人员的身上,对于自身也要进行提高,给自己制定提升计划,这样才会带给工作人员更多的理论支持。 二、关于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的工程项目背景的简述 以某新建设铁塔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项目为例,为切实确保此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任务所要求的路段的高铁覆盖,依照无线通信技术专业关于天线挂高的相关具体目标要求,确定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塔高为二十米起步以及十米进阶。经过开展工程项目现场的实地勘查调研工作,此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任务所要求的路段附近都是周边农户种植作物的农田,缺少可以直接使用的现成方便的建筑物,而若是自行开工建设杆塔的话,就会直接引发当地周边村民的反对,并且还会迎来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征地补偿非常高、外电进行引入以及冲积土质自然环境中的下桩基工作环节工程施工作业难度大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当然也正是由于当地的附近村民对移动通信基站工程建设的不支持甚至对抗,所以导致对此处移动通信基站站点的工程项目选址工作长时间处于停滞的状态。如果不能够尽快地解决存在其中的问题,就会延误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此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用铁塔是跨线式铁塔,直线距离为四百七十米,肉眼目视所及的高压线的最低参考点高度大约是六十米。经过开展模拟检验测试评估分析工作,得出若是可以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高压输电铁塔四十五米高处安装天线的话,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输电铁塔的位置就能够达到新建铁塔工程项目的建站任务目标。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站任务目标的时候保证合理的参考点高度以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工作,保障其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 三、关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相关探讨 在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项目施工的共址建设模式下,对于通常的场景来说,移动通信基站需要进行安装的相关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移动基站所用的天线部分、馈线以及光缆部分、一体化机柜部分、射频拉远单元部分以及基带处理单元部分。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共址电力铁塔的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场景来说,必须要考虑到工程整体的组网,移动通信基站选用拉远模式进行基站的建设,BBU被安装在移动通信基站的近端中心机房内部。移动通信工程铁塔一侧一定要安装的关键设备主要有电线部分、RRU部分、馈线以及光缆部分。经过移动以及电力双方之间的协调沟通,移动通信基站相关设备的具体安装准则有以下内容: (1)最大程度地减低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上相关设备的数量以及重量,减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上的负荷以及上塔的任务量。 (2)强电相关设备不可以上塔,塔上不可以进行电源线的布设。否则将会在建设过程之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延误整体进度。 (3)塔上所有设备以及线缆都必须选取安全稳定的固定方式,进而确保在岭南地区的特殊气候侵蚀环境下,三年内不需要对相关固定件进行更换。在上述这些基本准则的约束下,移动通信基站工程输电铁塔相关设备安装方案有以下内容: (1)为达到高铁覆盖的2G网络或3G网络任务目标,移动通信基站选取GSM900,LTE-F以及LTE-D三系统方案。 (2)每个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基站运用一台华为的RRU以及两台中兴的ZTE8984 F/D射频单元,运用两副通宇8802690 M全频段天线,其中天线一定要安装在移动通信铁塔上,华为的RRU一定要安装在移动通信工程铁塔下,RRU以及天线使用馈线必须进行连接。并且要注意2G网络信号必须在RRU侧进行功分,4G网络信号必须在RRU侧进行合路,为切实保护好RRU设备,在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下的位置必须安装一套一千八百毫米乘以九百毫米再乘以两千一百毫米尺寸的落地机柜来加强保护。 (3)每座移动通信铁塔上安装的两副天线之间的连线要和住宅小区的方向实现平行,每副所用天线必须通过四根馈线和移动通信铁塔下的RRU设备相连接,每根馈线的长度尺寸大约为五十五米。考虑到RRU设备和所用天线之间的馈线距离比较的长,所以在载荷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要优先选取7/8规格的馈线。 (4)在移动通信铁塔支架上进行天线的安装,安装高度要距离地面四十米的距离,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所运用的杆塔都一定要选用GD02,安装的位置要大约在变坡的位置周边。选取这样的安装位置关键是考虑到能够更高质量地面对住宅小区方向产生比较好的信号辐射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及应用

第50卷 第6期2017年6月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Vol.50 No.6 Jun.2017 ·1093· doi:10.3969/j.issn.1002-0802.2017.06.00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及应用* 肖龙龙1,梁晓娟2,李 信1 (1.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航天指挥系,北京 怀柔 101406;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8) 摘 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兼具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的特点,使其优于其他通信手段,保证了实时、灵活、高效的通信质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领域。分析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根据移动通信卫星的轨道类型,分别介绍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并详细阐述卫星移动通信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归纳卫星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卫星通信;通信领域;移动通信;轨道 中图分类号:TN92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7)-06-1093-08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XIAO Long-long1, LIANG Xiao-juan2, LI Xin1 (1.Department of Space Command, PLA Academ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2.Qinghai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Xining Qinghai 810008, China) Abstract: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this makes it superior to other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b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communi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are analyzed firstly, then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orbi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L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s described. Secondly, the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civil and military fields are discussed, an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fi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orbit 0 引 言 卫星移动通信在通信业务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它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费用与距离无关、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能够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近乎无缝的覆盖,可满足各类用户对移动通信覆盖性的需求。卫星移动通信依靠卫星通信的特点,在移动载体上集成了卫星通信系统或者卫星通信终端,从而实现载体在移动中的不间断通信。移动载体既可以是飞行器和地面移动装备,也可以是海上移动载体和移动单兵,大大扩展了移动卫星通信的使用范围和环境适应性,使其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本文从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出发,介绍国内外主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卫星移动通信在军民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收稿日期:2017-02-22;修回日期:2017-05-20 Received date:2017-02-22;Revised date:2017-05-20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为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km,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W。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

技术服务业务提成方案.docx

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2005年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 一级操作试题——D卷 一、Windows基本操作(共10分) ⑴在Winkt文件夹下面建立Exam_D文件夹。 ⑵在同学考号文件夹范围查找“calc.exe”文件,并在Exam_D文件夹建立它的快捷方式,名称为“计算器”。 ⑶将Winkt文件夹中所有以H开头的文件移动到Exam_D文件夹。 ⑷在同学考号文件夹范围查找“Computer.bmp”文件,并将其改名为“计算机.bmp”。 ⑸在同学考号文件夹范围查找Test文件夹,将其移动到Exam_D文件夹。 二、字、表、图混排操作(共20分) ⑴编辑、排版操作 打开Wordkt文件夹下的Wordd.doc文件,按如下要求进行操作: A. 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厘米,页眉、页脚均为1厘米,16开纸。 B. 页眉文字:“MPEG-7描述接口”,楷体,五号,居中。 C. 排版 将文章标题“MPEG-7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设置为首行无缩进,居中,黑体,三号字,段前距0.5行,段后距0.5行。

D. 文章的正文部分(除文章标题之外的全部内容)左、右都缩进2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两端对章,宋 体,五号字。 E. 在文章的最后绘制如图1所示的图形(不包括 图 注),要求: ·椭圆的高2厘米,宽5厘米,填充黄色,线条为红色, 1.5磅。 ·矩形框的高0.8 厘米, 宽3厘米,字体为宋体、5号,居中。 ·将图形组合,并相对于页面居中。排版样文如图2所示。 将编辑后的文档以原文件名存盘。 ⑵表格操作 建立一新文档,制作一个4行6列的表格,并按如下要求调整表格: ·第1列列宽3厘米,其余列宽为1.5厘米。 ·所有行高为固定值1厘米。 ·按右表样式合并单元格。 特征提取 检索工具 标准描述 图D-1 MPEG-7的处理 图D-2 排版

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概述 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基站及其配套机房、电源等将成为铁塔公司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从基站设备安装、线缆布放、电源配置、天馈线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了铁塔类型、施工工艺、标签规范等方面,是4G基站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经验总结。 一、设备基站主要设备安装、各类线缆布放示意图基站内部设备安装示意图; 1、基站设备安装场景展示; 图-1 图-2 图-3 1.1基站场景电缆走线槽道安装简析(图-2); 1.1.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 >50mm。 1.1.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

得>3mm。 1.1.3电缆走道安装牢固稳定,具备防震功能。 1.1.4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 1.2基站内部走线槽道布线安装(图-3) 1.2.1.1信号线的布放 1.2.1.2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 符合设计要求。 1.2.1.3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 1.2.1.4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 1.2.1.5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 1.2.1.6信号线、高频馈线、电源线应分开布放。 1.3电源线和地线的安装(图-3); 1.3.1电源线和地线安装方法: 根据电源线和地线的实际走线路径量得所用电源线和地线的长度,分别裁剪-48 伏电源线和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用 裁纸刀剥开电源线和地线的绝缘外皮,其长度与铜鼻子的耳柄 等长。用压线钳将铜鼻子压紧,用热缩管将铜鼻子的耳柄和裸 漏的铜导线热封;不得将裸线漏出.将电源线的一端与BTS 机柜 的电源接线柱固定,电源线沿走线架整齐布放,并用扎带绑扎,另一端和电源柜的接线排连接。 1.3.2电源线的区分:

移动通信实训总结

实训总结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移动通信这门课程,为了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和了解,为此在陈培英老师和袁晶晶老师的带领下,同步开设了,移动通信实训课。经过四周的实训课学习,加深了我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移动通信网络是我们在现在社会中关注的焦点。在以后社会工作中都是有一定的前沿和指导作用,这些结合实际的课程使我们大开眼界,但也感到了一些对未来的紧张,一是对这些实际结合知识的不理解,二是对先进机器设备的不熟悉,我们被种种的新奇所打动着。这些问题也反映出我对这移动通信方面知识的实质研究的匮乏。这次为期四周的实训课,是我的知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宽广,同时也提升了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在陈培英老师和袁晶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课程按照原定计划一步步进行着,随着课程的进行,对实际应用知识的认识逐步加深,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同时里面的实际原理和技巧也让我为之着迷。 通过实训课的学习我们对移动通信这门课有了更深的研究。对一些高新设备软件在基于华为公司的设备下有了一些简单的接触。以下为此次实训课程简单总结: 我们学习了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方法,对SDH光传输设备的光口、电口各种最常见的参数,从而对SDH的性能指标有个大体的了解。重点学习了光接口功率测量。测试前一定要保证光纤连接头清洁,连接良好,包括光板拉手条上法兰盘的连接、清洁;事先测试尾纤的衰耗;单模和多模光接口应使用不同的尾纤。首先,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波长上。选择连接本站光接口输出端的尾纤。将此尾纤的另一端连接光功率计的测试输入口,待接收光功率稳定后,读出光功率值,即为该光接口板的发送光功率。测试时用跳纤从设备到DDF架上的的发光口(最上面一排奇数口)跳至连接学生终端的光口,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学电脑桌前直接测试光功率。量光功率时应该将光功率计连接到光输出端口的光纤上。测量光功率时波长应该选择“1310nm”。通过光功率计测量光接口功率结果为-30.75db。 Soft Co9500局内POTS用户配置,让我们实现了语音电话机之间的相互通话。这让我们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平时我们很频繁的用电话,但对其原理却不了解。配置步骤是、1、进入配置模式2、增加主机下的POTS用户Soft Co9500介绍,通过老师对Soft Co9500讲解,我们了解Scoft Co的基本知识,了解概

技术服务工程师薪资结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技术服务工程师薪资结构 篇一:技术服务工程师职位说明书 篇二:腾迅集团技术服务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腾迅集团技术服务人员工资分配办法 1.目的 为了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建立技术服务人员有效的职业晋升通道,更好地调动技术服务人员在产品推广和技术服务过程中的 工作积极性,激发技术服务人员的创造力,稳定技术服务人员队伍,推动公司整体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2.范围 本办法对技术服务人员的内部职称等级、收入构成、考核办法等内容进行了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技术服务人员(包括技术服务主管)。3.定义 技术服务人员指为客户提供产品应用技术服务指导、系统性地与客户一起分析和解决存在的生产技术问题、解决产品在应用方面的投诉、配合公司内部进行应用试验和提出改

进方向、为业务员开拓市场提供产品应用技术支持和新产品试用报告、为技术服务人员研发及改进产品提供市场技术信息和提出新产品性能技术要求的技术人员。4.职责 4.1总经理:批准技术服务人员激励体系暂行办法,审批内部职称评定结果。4.2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内部职称评定结果提出意见或建议,并进行会签。4.3人力资源部:负责内部职称证书发放、工资调整及核算。4.4财务部:监督技术服务人员激励体系暂行办法的实施。 4.5客户服务部:核算技术服务人员首单提成,提供相关服务和咨询。 4.6营销部:分别拟订技术服务人员激励体系暂行办法中涉及其部门的具体规定。4.7内部职称评定小组:由事业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和产品经理组成,负责技术服务人员内部职称的评定。涉及被评定者本人时,应采取回避。 5.持证上岗规定 5.1为了保证对外技术服务的质量,从事技术服务岗位的人员最低必须取得公司内部技术服务人员技术员职称,方可单独对外从事技术服务工作。 5.2新进技术服务人员经过实习、跟班,在试用期满一周前必须经过内部职称评定小组评定,最低取得公司内部技术服务人员技术员职称方可转正,否则不得转正。 5.3新进熟练技术服务人员可不设实习期,直接由内部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分析解析

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分析 从2010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了解到,中国将不断加大对高速铁路的投入建设力度,今年计划投入7000亿元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度。据铁道部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介绍,目前中国在建的高速铁路有1万公里,包括京哈、哈大、合福、京武、沪宁等多条线路。今年准备投入7000亿元到高速铁路的建设中来,计划新线投产4613公里。目前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经达到6552公里,高铁技术已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建设了一批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高铁项目。中国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并完善铁路网布局,扩大西部路网规模,完善中东部路网结构,规划新建1万公里铁路。 中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铁路旅客乘车时信息传输的畅通与否,关系到移动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及铁路旅客乘车环境的好坏,因此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在铁路范围内的无线覆盖更加突出。根据《关于印发〈铁道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通知》文件,在铁路建设尤其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高等级铁路建设中,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需实现对铁路沿线的无线覆盖,为铁路旅客提供移动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的移动通信,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水平,构建和谐铁路。 目前高速铁路专网GSM-R移动通信系统为了保证列车行车安全已进行了无缝隙的全线无线信号覆盖,在空阔地带采用基站、天线覆

盖,而在隧道环境下全部采用了漏泄同轴电缆进行覆盖。对于公网移动通信系统(移动、联通、电信)的无线信号,由于牵涉到不同部门、不同的移动运营商及铁路建设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案来实现公网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缝隙覆盖。但不久的将来,高速铁路公众移动通信也将覆盖整个铁路,为旅客的出行时进行信息沟通带来方便。 面对中国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美国Commscope公司,德国RFS公司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第一时间抢占了中国的高铁通信市场。目前,350公里以上高速铁路的移动通信专网用漏缆仍有两公司独占市场,而250公里以下的高速铁路专网移动通信用漏缆,两公司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逐步由国内企业生产制造。目前进入高速铁路的国内企业仅有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后续企业有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3研究所等国内一批企业将蜂拥而来投入设备生产漏泄同轴电缆。而铁路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用漏缆将主要由上述国内企业生产制造。 通过上述对我国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几年,高速铁路用漏泄同轴电缆的需求量将会急剧增加,而国内生产漏缆的厂家也会蜂拥而来,对于漏缆产品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对铁道部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带来了价格的降低,国内企业的蜂拥而来也无疑对产品技术、质量缺少安全保证,应加大对产品的抽检检验力度,保证我国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的平稳运行。

对通信专业的认识

对中国移动通信的认识与展望 说到通信,就要从通信的基本定义和认识开始,从古到今,人类的社会活动总离不开消息的传递和交换,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就知道了古代的消息树,烽火台和驿马站传令,古代就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道路现代社会就有了文字、书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遥控等。这些都是通信手段和方式,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通信“也就是传递信息的意思。 通信技术是从最初的语言通信经历过了文字通信、印刷术、电报和电话移动通信及现在的互联网的通信。可见通信方式经历很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信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通信的方式变化的越来越多样,通信的通信技术也是在突飞猛进,不断地革新,通信也变得越来越迅速、准确、可靠、不受时间和地点距离的影响,人类的通信业进入了电通信的时代。 在朱红丽及其他老师讲到中国的通信事业的发展时,老师讲的很是激昂,我也对中国的通信有了更新的认识。其中讲到的关于3G的内容,让我对中国的移动通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关注。 移动通信可以说在无线电发明之际就产生了,从此人类开始了无线电的通信时代,现代的通信技术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到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通信的技术却得到了飞速发展。 中国的通信技术开始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起步比西方晚,中国的通信技术在当时可以说是落后于西方很远,但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的通信技术发展很快,已迎头赶上。 按照时间划分我国通信技术标准化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

主要以计划经济为主,通信技术是模拟技术、传输媒介是明线、通信业务是电话、(明码)电报。标准的种类寥寥无几,主要是模拟电话网的技术体制和标准。 第二阶段是1979-1997年: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通信技术开始由模拟向数字、步进制、纵横制、准电子交换机向程控交换、固定向移动、窄带向宽带、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过渡。 第三阶段是1997年以后: 我国加入WTO以后,电信改革重组,引入竞争,出现六个电信运营商。我国光缆建设已呈现高潮,截止到2006年9月底,固定、移动电话已达8.3亿部。 随着2002年12月18日“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在这个协会的努力和国家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这么多年来,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主持和推动下,制定了各种技术标准约有1100项。 而在说及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标准等情况,我国的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又可分为以下若干阶段 一阶段: 2G时代 在2G时代,蜂窝移动通信领域有两大标准,一个是欧洲通信主推的GSM标准,另外一个是美国高通主推的CDMA标准。但是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基本没有企业有能力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更别说将自有的技术纳入到标准中去。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国通信企业一直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 二阶段: 3G时代,中国努力扭转被动局面 在3G时代,中国通信企业的研发实力与2G时代企业自身相比,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国外先导性企业的实力相比依然相差甚远。因此,尽管类似于华为、中兴这样已经跻身国际市场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参与了由美国高通公司主导的CDMA2000标准及欧洲通信巨头主导的WCDMA标准制定过程,但基于当时中国企业的技术地位和专利积累,想把相关专利技术推入到国外巨头主导的标准中实非易事。在我国通信企业的积极投入和努力下,我国通信企业开始有些专利纳入到CDMA2000及WCDMA标准中。近几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我国通信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通信技术研发能力不断增强,研发水平不日益提高,与国际通信巨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部分技术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并将一些关键技术推入到国际标准中。其中,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推入国际标准成为三大3G主流技术之一,就是各方面共

技术服务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目录 1、总则 (3) 1.1目的 (3) 1.2绩效管理循环 (3) 1.3绩效管理原则 (4) 2、绩效考核组织 (4) 2.1领导小组 (4) 2.2执行部门 (4) 2.3考核周期 (4) 3、绩效管理环节 (4) 4、考核标准、考核者 (5) 4.1考核标准 (5) 4.2考核者 (5) 5、部门考核 (6) 5.1指标确定 (6) 5.2考核评定 (7) 6、部门经营班子人员薪酬与考核 (7) 6.1部门经营班子人员薪酬方案 (7) 6.2部门经营班子人员考核方法 (8)

6.3技术骨干考核方法 (9) 6.4业务人员考核方法 (9) 7、绩效计算 (10) 8、考核结果应用 (11) 9、附则 (11)

1、总则 1.1 目的 本制度旨在有效、规范的推行某公司各业绩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本制度以某公司经营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为指导,以各业绩部门经营管理为基础,通过对业绩、态度等的评价,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某公司业绩的持续改进,并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留用、晋升、加薪、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 1.2 绩效管理循环 某公司绩效管理循环如下图所示。

1.3 绩效管理原则 (1)契约化的目标设定原则; (2)评判标准事前约定原则; (3)谁负责谁评价、谁执行评价谁的原则; (4)业绩考核只关注“结果”,不考虑“原因”原则。 2、绩效考核组织 2.1 领导小组 某公司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部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经理组成,负责考核政策的制定、异议的仲裁及 考核过程的监督等。 2.2 执行部门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为绩效管理的执行部门,负责绩效管理的组织、培训、资料准备、数据汇总、政策解释、沟通协调、总结等。 2.3 考核周期 某公司绩效考核周期原则上为季度;每个月进行绩效数据反馈并做经营分析汇报,年终进行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评定和执行。 3、绩效管理环节 某公司绩效管理的主要管理环节,如表所示。

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

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应用 铁路运输是国家的经济大动脉,铁路通信系统是直接保证铁路运输的重要工具,它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效率以及运输速度和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各种高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铁路通信系统中,使得铁路通信系统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并提高了铁路运输的运输速度、效率以及安全可靠性,本文主要讨论移动通信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应用。 一、通信的作用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铁路通信就是指利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将铁路运输生产和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传输和处理交换。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行,对铁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铁路通信系统,才能为现代化铁路的建设与运行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 二、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通信与微处理机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由于它具有群呼、组呼、强插、强拆等功能,特别适合于调度指挥以及应急、抢险等场合,并较好地解决了通信频率合理分配的问题,因而倍受专业运营管理部门的青睐,被确定为现行铁路移动通信方式的首选类型。但是这一系统还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采用动态的频率分配,没有考虑与周围公用网的有效融合问题,没有先进的路由合理选择功能,并且在建立通路和自动过网时存在信息丢失现象,保密性不强,容易受干扰等,这些缺点对于话音通信的影响不大,但是会对列车与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造成较大的误码。因而对于要求较高数据通信误码率的场合并不适合。 三、GSM-R技术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17T10:42:34.8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蒋秀明娄冬阳 [导读] 随着现代的不如今的通讯范畴中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门技能是移动通讯。首先对天线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天线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天线在移动系统中的应用。 蒋秀明娄冬阳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如今的通讯范畴中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门技能是移动通讯。首先对天线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天线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天线在移动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移动通信;天线;技术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其应用范围已扩大至各个领域。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持,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各大移动通信企业在不断扩增通信基站的数量,这也为通信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1 天线基本原理 目前的天线技术均是利用了自适应天线阵列的原理。其过程为:天线阵列接收到信号以后,经过反馈控制系统。这一反馈控制系统是由处理器和权值调整算法组成的。经过反馈控制系统之后,通常会利用特殊的算法对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信号的判断以及判断出信号干扰达到的方位角度。分析完之后,分析得出的信号会作为天线振元的激励信号。以此为基础,我们会调整与天线阵列相关的辐射方向图、其他参数以及频率响应等。通过对天线阵列的利用,我们可以将波束进行有效合成,并对波束进行明确的指向,进而生成相对独立的波束。这—过程结束之后,其方向图会得到一定的调整,调整方式是自适应调整。除此之外,还要对信号变化进行跟踪,并将干扰的方向调整为零值,极大地消除干扰。最理想的状态是使干扰为零,以此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从而达到无线信号质量和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以上的过程基本为天线的整个工作原理[2]。此外,天线引入空分多址(SDMA)方式,根据信号的空间传播方向不同,区分用户。因此,天线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有点,基于天线的优势和特点,天线技术成为了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辅助技术,为移动通信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保障了移动通信整体品质的提升。 2 天线的特点及作用分析 2.1 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 在移动通信中,干扰信号的产生原因较多。如果不能有效屏蔽并抑制干扰信号,将会影响移动通信的整体质量,使移动通信的信号受到严重影响。天线的研发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干扰信号产生了有效抑制,不但提高了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质量,还满足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要求,达到了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目标。 2.2 抗衰落性较好 在移动通信中,高频信号衰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信号衰落之后不但会影响通信质量,也会影响移动通信设备的通话效果。而天线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天线通过控制信号接收方向,采用分级技术,抑制了高频信号的衰落,提高了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满足了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抗衰落性。 2.3 能够有效实行移动定位 相对于传统天线,天线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有效的移动定位,对移动通信设备的具体位置进行跟踪记录,保证信号传输的畅通。目前,这一功能依靠2 个以上的信号传输基站即可实现。天线提供的移动定位功能对提高移动通信的功能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选择方法 移动通信企业在建造移动通信基站,选择基站天线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例如地形条件、覆盖面积、服务要求等等,这些因素都关系着移动基站的服务质量。应避免这些因素对网络服务造成的不必要影响。在人口密集程度较高的高话务量地区,所选取的基站天线一般为双极化天线和电调天线。同时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应考虑基站建设的区域性,以提高基站区域的适宜性[1]。在高话务区域,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一般存在较高的呼损,其区域的基站天线倾斜角度相比于其他地区较大,干扰程度也非常大,甚至导致天线的方向图出现变形、失真等现象。基站天线的倾角度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移动通信企业必须解决基站天线倾斜角略大的问题。为此,缩短基站距离,加大天线下倾角是解决倾角度过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将天线的倾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防止天线方向图变形。机械天线、电调天线和双极化天线的使用,应根据话务量的疏密程度来确定,以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扩建通信基站、选择基站天线时,移动通信企业应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使所建造的移动基站既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服务要求,同时又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基站的天线安装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移动通信基站的服务质量,但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实际的工作要求。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应全面地、多角度地考虑控制措施,在提高天线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为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更多的还是安抚附近居民的抵触情绪。针对基站天线的安装,移动通信企业所制定的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天线的裸露部分,为了消除附近居民的抵触情绪,应美化天线。天线美化不仅能够为附近居民提供生理与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号的干扰,提高了通信基站的信号质量。另外,基站天线裸露部分的美化,为天线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天线不受环境侵蚀,提高天线的使用寿命,间接提高基站天线的经济价值。其次,针对低层建筑类的通信基站,需要优化天线的安装技术方案。这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例如基站覆盖的区域面积等,通过这些,合理、规范地调整天线的高度和倾斜角,从而提升天线安装的科学性。基站的覆盖面积是通过基站的无线倾斜角控制的。这种天线的安装设定,不仅是因为它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因为其安装工序简单、周期短,覆盖面积广,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基站信号强度及服务质量[3]。但在设计操作过程中,天线的倾角度并不是越大越好。随着天线倾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