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及其应对策略

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及其应对策略

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及其应对策略
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及其应对策略

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最新版】

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 1 目的:为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新发传染病大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新发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新发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是指以前没有发现、近30年来新确定的病原体引起的,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传染病。也称其为新出现的传染病或新出现的感染病。 2 各组工作职责 名称 职务 负责人

职责 指挥 中心 指挥官 院长 领导、组织、协调、部署和指挥传染病救治及防控工作。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新闻发言人 应急办公室主任 负责对院内和院外的信息发布 联络员

分管副院长 负责指挥中心与外部部门的联系沟通 统筹 协调 通讯联络组 应急办公室 负责及时传达指挥部的各种指令,呼叫有关人员到岗,保障应急人员的通讯联络通畅 车辆调度组 综合办公室 合理调度车辆,保障专家、救援人员、病人转运,以及特殊用途的用车

媒体应对组 综合办公室 负责媒体应对等工作应急物资管理组 应急办公室 管理及配送应急物资应急药品管理组 药剂科 管理及配送应急药品资源监控组 应急办公室

1.监控参与员工、设施、物资、药品及主要设备的供应情况及位置,建立资源使用清单 2.收集和分析灾害情况,预测情况发展趋势 文件保存组 应急办公室 1.保存灾害应急工作接收外部文件 2.保存灾害应急工作产生内部文件 3.督导并保存相关部门灾害分析文件 医疗 救援 预检分诊组 门诊办主任

负责对患者的预检、检伤分级、分诊工作 医疗组 医务科科长 负责对全院疑似病例和重症病例的会诊和抢救,对传染病的临床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 护理组 护理部主任 负责病人的护理工作 医学检验组 医学检验科主任 负责管理医学检验工作,协助提供高效率医疗救治

新发传染病与公共安全

新发传染病与公共安全(慕课网)课堂测试答案 课堂测试1 1.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是鼠疫和(霍乱) 2.艾滋病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3.流行性感冒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分别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乙)类传染病。 4.2010-2017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流行较高的是(乙)类传染病。 5.莱姆病是新认知的新发传染病。√ 6.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传染病的流行。√ 7.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8.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感染后免疫。 9.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10.新发生的传染病是指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 课堂测试2 1.下列不属于原核微生物的是(霉菌) 2.典型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不属于病毒增殖步骤的是(变异) 4.产生抗体的是(B淋巴细胞) 5.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致病包括(杀细胞效应、细胞凋亡、包涵体形成、基因整合和细胞转化) 6.非特异免疫中的细胞有(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 7.产生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包括(Th、Ts、Tc) 8.不属于特异免疫的是(先天不感受性、物理屏障) 9.病毒的自限性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从而使其不至于在自然界消亡。√ 10.机体抗病毒免疫主要包括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 课堂测试3 1.腐生性病原菌的致病因素是(细胞代谢产物) 2.细菌致病机制与下面哪个因素无关(侵入时间) 3.能独立生存的最小生命体是(支原体) 4.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的是(人虱) 5.细菌内毒素的特点包括(不能被甲醛脱毒成类毒素、耐热) 6.寄生虫感染的特点为(多组织多器官损害、重复感染或多重感染、慢性感染多见) 7.非消除性获得免疫为(特异性免疫、非持久性免疫) 8.芽孢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9.菌血症是细菌进入血液,且大量增殖。× 10.后天梅毒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性接触传播。√

传染病防控及健康教育制度最新版本

传染病防控及健康教育制度 一、宣传教育 1、学校卫生工作要按照依法治教,依法治卫依法办事的原则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学校主要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学生流行病、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形成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师生员工一齐抓的良好氛围。 2、切实开展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必需保质保量,上足课时,了解流行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增强防患知识。同时要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讲座、广播、班队活动,升降旗仪式,校会等各种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卫生防病知识和防护技术。 3、学校卫生人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相关情况对学生加强流行病、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4、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纠正购零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传染病防控 1、学校人群集中、最容易暴发传染病和流行病,应高度关注。随时掌握当地流行性疾病、食源性疾病和饮水污染的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流行性疾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2、学校要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配合卫生部门搞好流脑、乙脑、

甲肝、痢疾(春季、夏秋季)预防疫苗注射工作。 3、要讲究个人卫生,不共用生活用品。保持教室通风透气,定期消毒。配合区卫生保健机构,每学年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体格检查工作。 4、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开展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报告检查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流行病、传染病消除在萌发之中。对校外人员进校要严格监视控制,防止流行病传入校园。 5、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设施,努力管理好厕所,定期对公共场所消毒,特别是卫生死角。学校必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对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应根据医师对其患传染病的种类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在治愈前不得到校上学。凡患有各类传染病的师生员工和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不得承担教学任务。 6、把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列入学校的形象工程,加强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监督,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7、坚持卫生工作报告制度,学校一旦发生流行病、传染病等事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坚持逐级负责、逐级报告制度,教师立即报告卫生室(保健室),保健员立即报告校长或分管校长,如有知情不报或隐瞒事情真相,将按照有关法规严肃处理。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 王金华1 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甘肃兰州730000 近30年许多新出现的传染病(emergen disease )病原的出现及旧有传染病(Re-emergen disease )在全球范围内复活,使得传染病重新成为极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995年全球死亡的5 200万人中有1 700万人死于各类传染病,占死亡总人数的32·7%[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道》中惊呼:“全球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WHO呼吁国际社会增加资金投入,对新出现的传染病应首先采取下列措施:加强国家和国际对传染病的监督;制定针对新出现和再度出现的传染病的预防战略;对突发的严重疾病迅速做出反应。强调,人类在同传染病作斗争中的首要任务应是减少贫困,促进发展。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1]。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1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

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3]。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白血病等。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目前全球表现为新传染病和传统传染病交替并存的格局,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目前流行于中国的新发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O139霍乱、军团菌病、空肠弯曲菌腹泻、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隐孢子虫感染腹泻、汉赛巴通体感染的猫抓病、禽流感、SARS、甲型H1N1流感等。国外有报道,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有人类克雅病、埃博拉出血热、立克病毒脑炎、拉沙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等。目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如全球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变、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人口流动、不良的行为方式等促进了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扩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发传染病及病原体的认识和识别能力提高[4],使新发传染病在全球的不断爆发流行成为可能。

新发传染病的处理与控制

新发传染病的处理与控制 一、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是今后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1、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朊毒体,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感染性疾病其中有传染性的才称为传染病新发现感染性疾病是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新发现的传染病. 新发传染病:在一国家或地区新出现并识别的或不明原因的传染性疾病. 2、近十余年全球新发传染病威胁 最近十余年来,全球范围内几乎年年都有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冲击了发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美国汉滩病毒肺综合征(1993)、印度鼠疫(1994)、扎伊尔埃博拉出血热(1995)、英国人类疯牛病(1996)、中国香港禽流感(1997)、马来西亚、新加坡尼巴病毒性脑炎(1998)、俄罗斯、美国西尼罗病毒性脑炎(1999)、肯尼亚、沙特、也门烈谷热(2000)、乌干达埃博拉出血热(2000)、美国炭疽病(2001)英国口蹄疫(2001)、中国等非典(2003)、中国、越南等禽流感(2004)。 3如欧洲疯牛病暴发持续7个月,杀死了1000万头动物,直接经济损失40亿美元,旅游损失达75亿美元。美国每年的食源性疾病约有7600万病例发生,5000多人死亡。我国的SARWS流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 中国新发传染病的现状陆续报道了一些新发传染病 如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新发传染病,但没有病原学的证据. 一部分新发传染病在中国还没有开展检测.。 4、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不确定性,道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何种新发传染病,无法准备。在疫情发生初期,不能充分认识,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 恐慌心理严重, 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医务人员容易造成直接伤害。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在所有的新发传染病中,75%为动物源性的新的病原性微生物带来的传染是世界性的,而非局部的独立的事件。 5、新传染病不断涌现的生物学因素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与微生物的可受性与选择性有关 由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物种,为了自己种族的延续,也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5种新的微生物出现。对人类来说,有的微生物已经引发了人类新的疾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等。 6、新传染病发生及传播的社会因素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新开农田. 便捷的交通有利于传染病播散. 世界的都市化. 气候的变暖. 再造森林. 人类的变化人类本身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如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居住环境,饮食,意识等. 自然状况改变:环境,流动,密度增高,暴露机会增多等. 新的危害增强城市拥挤环境污染难以控制的城区扩大-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环境不良。 二、新发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处理与控制 (一)传染病爆发疫情调查处理原则

最新传染病防控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传染病防控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

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 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 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佘长建 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90年代的近30多年间,新出现和复出的传染病至少有40种,许多传染病威胁着世界1/2的人口。因防治措施未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已经绝迹或正在消除的传染病,如霍乱、疟疾和肺结核病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死灰复燃。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易传染疾病的出现对人类构成新威胁。与此同时,由于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许多防治传染病的抗生素在失去疗效,几种常用的治疗肺炎的药品因疗效锐减而被淘汰。这种局面之所以令人担忧,还因为新药很少,无法填补失效药物留下的空白。 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进入2l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第一节、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自血病、手足口病等。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

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 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目前流行于中国的新发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感染、0139霍乱、军团菌病、空肠弯曲菌腹泻、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隐孢子虫感染腹泻、汉赛巴通体感染的猫抓病、禽流感、SARS、甲型HlNl流感等。国外有报道,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有人类克雅病、埃博拉出血热、立克病毒脑炎、拉沙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等。 目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如全球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变、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人口流动、不良的行为方式等促进了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扩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发传染病及病原体的认识和识别能力提高,使新发传染病在全球的不断爆发流行成为可能。 第二节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不同新发传染病来源不同,影响其发生及出现的原因众多,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促成其发生或流行。新发传染病出现的内在原因是源于出现新的致病微生物、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改变等。 一、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

新发传染病培训试题

新发传染病培训试卷 科室:姓名: 一、填空题 1、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按诊断时间时间至网络录入时间计算。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 3、手足口病病毒检测结果一般分为EV71 、CoxA16 和其它肠道病毒三种,手足口病的隔离期为症状消失后7天。 4、传播乙脑的主要蚊媒是三带喙库蚊,中间宿主是猪;传播疟疾的主要蚊种是中华按蚊;传播登革热的主要蚊种是白蚊伊蚊。 6.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7.埃博拉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8、埃博拉出血热临床表现主要是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9、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肌肉酸痛。 10、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感染。 11、医务人员在诊疗MERS工作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手卫生、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等措施,接触所有患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患者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

口罩后应当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12、根据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传播途径,医务人员应当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 13、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症状病变进展迅速,很快发展为呼吸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特别是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14、中东呼吸综合征主要与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等其他病毒和细菌等所致的肺炎进行鉴别。 二、选择题 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 A 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A 发热、皮疹 B 发热、头痛 C 皮疹、乏力 D 发热、乏力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主要是通过 B 传播。 A. 蚊 B.蜱 C.接触 D. 垂直 3、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D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D.以上全对 4、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 。 A.5岁以下儿童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5、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 A 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新发传染病的特征和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的特征和防治策略 (东南大学,南京) [摘要]近几年发生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伤害。新发传染病所具有的人兽共患性、传播性强、传播方式复杂等特点给新发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就新发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不断出现的原因作出一些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基本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人兽共患病;对策 新发传染病的概念 1995年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词汇,即“新发现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新发传染病是指近三十年在人群中新认识到的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根据新发传染病存在的历史及被发现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其相对应的已基本上得到控制而又重新流行的古老传染病,如结核病,西尼罗病毒病等,称“再肆虐的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EID);第二类是过去可能根本不存在,现在才出现的传染病,像艾滋病、莱姆病、O139型霍乱、O157:H7出血性肠炎、汉坦热、还有最近暴发的猪流感(甲型H1N1)等就可能属于此类情况。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人兽共患性新发传染病中有超过四分之三是人兽共患病。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世界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兽医局(OIE)给新发人兽共患病的定义是“一种新发现的,或新变异的,或虽然以前存在,但目前其发病率增加或地域、宿主或媒介体扩大的人兽共患病。”国外科学家分析了1940~2004年全球335例新发感染性疾病,发现60.3%的新发感染性疾病是由人兽共患病病原造成,其中71.8%的病原来自野生动物。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先仅存在于动物体内,但在与人接触后,发生基因变异,导致人被感染。如SARS在中国的出现,尽管尚未查明其源头及发生原因,但已有的调查表明与人无节制接触食用野生动物果子狸有着密切联系;猪流感是一种发生在猪身上的高度传染性急性呼吸道疾病,由猪流感病毒引起,有时会跨越物种障碍,使人感染发病。艾滋病病原是非洲灵长类动物的疾病;疯牛病和禽流感则分别是奶牛和家禽的疾病。 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2003 年12月17 日,一名病人因输血感染疯牛病而致死,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的疯牛病。在此之前疯牛病的传播都是经食物链感染,也就是食用了感染病毒动物的肉、脑及内脏等引起,因而,这个全球首例疑似血液感染疯牛病人,打破了人类的常规认识,使人们更加重视新发传染病的传播特点。预防和诊治困难由于缺乏基线资料,对新发传染病进一步流行的趋势很难预测的。新发传染病的病原涉及到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但大部分都是被病毒感染所致,而病毒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传染性。如1981 年发现的艾滋病,其病原体可能早在60年前就传染给人类了。又如病毒来源仍不能确定但具有较强传染性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其感染性极强,叫人防不胜防。 传播速度惊人,危害严重。艾滋病被人类形容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自

话说新发传染病

话说新发传染病 近30年来,新发传染病原体近30多种,几乎每年都有一种或数种新发传染病出现。近年已经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有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T、O139霍乱、军团菌、空肠埃希菌、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汉坦病毒、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小隐孢子虫、汉赛巴通体等。其中造成巨大损失和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有SARS、艾滋病、禽流感、甲型H1N1。在突如其来的新发传染病面前,人群没有免疫力,一时也往往找不到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控制的办法,因而新发传染病较已知的传染病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新发传染病为何频频发生? 1.微生物进化是导致新病原体出现的内在因素 微生物的进化或变异是微生物种群的特征,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新的传染病的发生与微生物的进化及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其中微生物的进化是导致新病原体出现的内在因素。过去认为缓慢进化是发生新病原体的主要力量,而今发现病原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片段基因的获得或缺失的“飞跃”式突变。也就是说,基因的获得或丢失可以在短时期内产生许多新的突变株,其中一部分可以是致病原。病原体通过上述机制可以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毒素的能力等,还可以通过“扔掉”(缺失)一部分基因或“拿来”(获得)一部分基因增强生命力,由弱毒株变为强毒株。微生物“拿来”和“扔掉”基因的机制,对于人类则意味着不得不面对新的传染病的攻击。 2.环境改变对新发传染病的出现起了促进作用 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对于新发传染病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①如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使得原有的生态屏障被破坏,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了它们的栖息地,而与人类的地理距离缩小了。一些动物身上的致病微生物传到了人群中。 ②过去在许多没有马流感疫情、猪流感疫情和鸡流感疫情的地方,伴随着“优良品种”的引进也引进了新的传染病。其中有的病原体可以冲破种属屏障而传染给人类,如禽流感,极易致人死亡;染有羊瘙痒症致病因子的饲料,使得多国家地区的牛场出现了疯牛病的灾难,进而又危害到人类。 ③流动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无疑也增大了新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几率。 ④环境的适宜,利于病原体的生存。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亚热带流行的传染病的北移,使得原本没有亚热带传染病的地区出现了新疫情。个别日用电器环境,利于某些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军团病的发生和蔓延,就和空调有关。病原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在冰箱环境生长增生易引发食物中毒。

新发传染病防治进展一

新发传染病防治进展(一)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病原教研室郭恒彬周婷婷王越李冰艳 一、传染病概念 (一)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其病原体有: 1.朊毒体(prion) 2.病毒(virus) 3.衣原体(chlamydia) 4.支原体(microplasma) 5.立克次体(rickettsia) 6.细菌(bacteria) 7.真菌(fungus) 8.螺旋体(spirochete) 9.寄生虫,如原虫(protozoa)、蠕虫(helminth)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清除。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脊灰、乙脑)。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麻疹、天花、流感多为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潜伏期携带、恢复期携带、健康携带)。 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其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其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二、新发传染病 (一)概况 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1999年美CDC发行了“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刊登新发(Emerging)和再现(Reemerging)传染病学术论文。

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新发传染病 邵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佘长建 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90年代的近30多年间,新出现和复出的传染病至少有40种,许多传染病威胁着世界1/2的人口。因防治措施未得到有效实施,一些已经绝迹或正在消除的传染病,如霍乱、疟疾和肺结核病等在世界许多地方死灰复燃。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等易传染疾病的出现对人类构成新威胁。与此同时,由于病菌逐渐产生抗药性,许多防治传染病的抗生素在失去疗效,几种常用的治疗肺炎的药品因疗效锐减而被淘汰。这种局面之所以令人担忧,还因为新药很少,无法填补失效药物留下的空白。 传染病不再仅仅是一个健康问题,而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世界所产生的后果难以估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人都不能再对这一威胁熟视无睹。进入2l世纪以来,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严重威胁,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并以每年新发1种的态势发展,其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影响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第一节、新发传染病的概念及流行态势 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是相对于过去所认知的旧传染病而言的,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传染病。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按照其历史认识过程可以分为三类:①已存在的被认定为非传染病而又被重新定义为传染病,如消化性溃疡、T细胞自血病、手足口病等。②已存在的近代才被认知的传染病,如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HC、HE)、军团菌病、莱姆病等。③以往不存在,新发生的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我国又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AIDS)等。 近30年来新发40多种传染病,中国新发20多种。中国目前传染病的流行形势严峻,表现为一些基本控制的传染病重燃、新传染病不断流入及已存在流行的新传染病未被认知等。目前流行于中国的新发传染病包括: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感染、0139霍乱、军团菌病、空肠弯曲菌腹泻、莱姆病、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新型肝炎、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隐孢子虫感染腹泻、汉赛巴通体感染的猫抓病、禽流感、SARS、甲型HlNl流感等。国外有报道,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的新发传染病有人类克雅病、埃博拉出血热、立克病毒脑炎、拉沙热、裂谷热、埃立克体感染等。 目前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巨大变化如全球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变、人口增长、城市化及人口流动、不良的行为方式等促进了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和扩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新发传染病及病原体的认识和识别能力提高,使新发传染病在全球的不断爆发流行成为可能。 第二节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不同新发传染病来源不同,影响其发生及出现的原因众多,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且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促成其发生或流行。新发传染病出现的内在原因是源于出现新的致病微生物、发现新的病原微生物、来自动物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致病性改变等。 一、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机制 1、新的疾病产生的可能机制 病原体发生了变异,由以前未知的病原体、先前与人类疾病无关的病原体或病原体自身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