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四、平面镜

知识点1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使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要找到

镜前的棋子A的像的位置,应当把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放到,然后移动棋子B,直到与棋子A的像.

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玻璃板厚度不计.

(1)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此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是.

(2)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

a.移去棋子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

棋子A的像

b.将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面,将同样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B直至与

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棋子A和棋子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棋子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

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3.如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某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

①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水平放置的直尺上面;

②取两支长短、粗细均相同的蜡烛,点燃其中的一支放在玻璃板前的直尺上,可以看

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

③把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至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④在直尺上记录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和未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多次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做上面的实验.其中根据步骤③可得到的结论是( )

A.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B.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

D.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知识点2 平面镜成像特点

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填“倒

立”或“正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填“实”或“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虚像(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因为(填“有”或“没有”)实际光线照射到光屏上.

5.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 )

A.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

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C.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D.平面镜是否竖直放置有关

6.在照镜子时,我们看到了如下现象:

(1)镜中的人和实际的人形状(填“相同”或“不同”);

(2)举起自己的左手,看到镜中的人举起的是(填“左”或“右”)手;

(3)当人远离镜子时,镜中的人(填“靠近”“远离”或“不动”)镜子;

(4)在镜子的背面靠近镜子的地方放一张不透明的白纸,此时人(填“能”或“不

能”)看到镜中的“自己”.

7.井口到井底的距离为10 m,井内水深7m,井口上方3m处有一个物体,该物体由井内

水面所映出的像在水面方m处,是(填“虚”或“实”)像.

8.某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8m处垂直平面镜向远离镜面的方向走了2 m.

下列关于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到人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像与人大小相等,像到人的距离变为20 m

B.像与人大小相等,像到人的距离变为15 m

C.像比人大,像到人的距离变为20 m

D.像比人小,像到人的距离变为15m

9.如图所示是两个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实际的时间分别是甲: ;乙: .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平面镜与桌面成α角,有一个小球正向镜前滚去,若镜

中小球的像恰好沿竖直方向下落,则∠α为;若小球的像刚好也在桌面上滚,则∠α为.

知识点3 平面镜成像作图

1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12.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试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知识点4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3.现代生活中经常使用平面镜,归纳起来其主要作用是、;但使用不当会

造成,请举一例: .

14.牙医借助可以看清病人牙齿的背面.汽车夜间行驶时,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

上成的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

15.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的墙上多挂几面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

( )

A.平面镜能成放大的像

B.平面镜能改变光路

C.平面镜能使进入商店内的光线更多一些

D.平面镜能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课时精选】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能在比它小的平面镜内成完整的像

B.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都能呈现在屏上

C.只有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D.物体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是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

中的( )

3.两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前放置着一个物体,从这两块平面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有(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4.如图所示,十字路口东北角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

行驶到十字路口并向南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 )

A.向东行驶向北转弯

B.向南行驶向西转弯

C.向北行驶向东转弯

D.向南行驶向东转弯

5.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 cm处,以5

cm/s的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 cm

C.铅笔的像向平面镜靠近的速度为10 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则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6.小光站在游泳池边上,举着一块写有“上”字的牌子,如图所示.当水面平静时,在小光

正对面的游泳池边上的小钟看到水中的牌子上的字是( )

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湖面4 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m.如果小鸟向湖面俯冲下来,那它的像将(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8.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

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立、等大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 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3 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m.

9.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潜望镜是利

用的原理制作而成的.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填“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平面镜1的正上方”“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或“平面镜2的正下方”).

10.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为了使实验中看到的像较清晰,应选择在较(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实验.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

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

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4)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

原因是.

(5)小明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为了检验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应采取的具体

操作步骤是.

(6)小华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跳

棋的像: .

11.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

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的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2)记录.

(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

用的仪器是.

(4)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

是.

参考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的另一侧完全重合

2.(1)固定玻璃板使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2) bcad

3. A

4. 正立等大虚相等垂直不能没有

5. A

6. (1)相同(2)右(3)远离(4)能

7. 下 6 虚

8. A

9. 10:51 7:30

10. 45° 90°

11. 如图所示.

12. 如图所示.

13. 成像改变光路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

14. 平面镜虚像

15. D

【课时精选】

1. D

2. C

3. C

4. D

5. D

6. C

7. 虚8 不变

8. 正0.4

9. 平面镜成像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

10. (1)暗

(2)完全相同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3)A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玻璃板有厚度,且两个面都有成像

(5)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王上,观察光屏上有没有A的像

(6)用手电筒把跳棋照亮

11. (1)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

(2)自己站立的位置

(3)自己站立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米尺

(4)平面镜成像时,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Jxt001 年级:初二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的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熟练作图。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 教学难点:作图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9年月日上课进度第次课 教学内容 一、入门测(包含作业处理) 1、在探究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 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2、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 是。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 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1.为什么三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2.你为什么在有光时看到物体,没光时,就看不到。 (二)大数据分析( 14 - 18 年,共 5 年) (三)本节考点讲解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 一)例题解析 例1:(17,四中第二次月考,8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应该选择厚度较薄的玻璃板,这是因为 。 (2)所有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判断的依据是 。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 造成的。 (7)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 ,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4)玻璃板的作用: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要求:足够薄 (5)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光沿直线 传播例子 红外线 光的反射 和漫反射 平面镜 成像 凸透镜成像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防治 光的折射 分值 2014 8 16 7 6 2015 6 18 6 2016 14 18 14 16 8 2017 8 3 14 8 7 2018 13 15 1 8 5 次数 3 1 4 1 4 2 2 32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 1. (2019随州,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 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 (2019绍兴,7)科学研究中,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而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以下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3. (2019 攀枝花,4)攀枝花市二滩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在水面上的黑影是光的反射 B.青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色散 C.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是光的折射 D .小鸟掠过水面,它在水中的虚像越来越大 A. 甲: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 素 C. 丙: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 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 素 D. 丁: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4. (2019山西,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 D .形影不离 5. (2019鸡西,20)小丽站在舞蹈室内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m ,当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 大” 、 “变小”或“不变“)。 6. (2019扬州,1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找来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 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______ 来代替平面镜; 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应准备的器材是__________ 。 (2019淮安,12)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选填“虚” 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造成光污染。 7. (2019年郴州,19)小明身高 1.65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 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镜中像的高度为m。 8. (2019襄阳,2)在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阳光照射下高楼大厦产生影子 B. 襄阳护城河河面上倒映着古城墙的影像 C. 池里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教案.doc

4.3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在家里照镜子的情形,猜想: 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一块、两根相同的、、。 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 (1)平面镜如何放置? (2)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怎样测定像的位置? (4)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 白纸,纸上能否出现蜡烛的像?做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实验步骤: (1)如上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 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6)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选填“实”或“虚”)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思考: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是因为: 3、刻度尺的作用是: 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6、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的,你会选择哪个?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一)成像原理: 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 ..用光屏接收,都是正立 ..的。(正立、等大、虚像)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中考习题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中考 习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八年级物理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 2.一人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_m,若他沿着与平面镜平行的方向以1m/s的速度运动了3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m. 3.铅笔尖垂直接触玻璃镜面,笔尖的像到笔尖间的距离为4毫米,由此可估算出镜子玻璃的厚度约为__毫米. 4.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如果要使铅笔与它的像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___度,当铅笔跟平面镜成α角,笔和像之间的夹角应为____度. 5.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6.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 7.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8.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某点的光线可以有______条,以某一角度入射到镜面上某点的一条光线,有______条反射光线. 9.一束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反射角是______. 10.入射光线与镜面成15°角,则反射角是______,如果将光线绕入射点向法线方向转过1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______. 二、选择题 1.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A.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B.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 C.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 D.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2019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 .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且平分 例1: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选D. 【解答】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A错误; B、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D准确. 例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A.变大 4m B.变大 5m C.不变 4m D.变大 6m 答案:C 例3: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个对称 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例4: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 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 完成光路.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 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SO. 【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 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例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的玻璃板做实验; (2)同时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3)如果将蜡烛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德育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平面镜成像___知识点、经典例题、习题

课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了解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梳理复习 1、光的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光、刺眼) 、漫反射(粗糙表面、各个方向) 注: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如下图。 2、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像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两支大小形状相同的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直尺、一张纸和火柴. 实验步骤:参照如图2-3-1所示的步骤完成实验: (1)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面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后面的蜡烛的像; (2)将另一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上去这支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此时后面的蜡烛就代替等同于前面蜡烛的像,此时对比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3)用直尺量出此时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

(4)改变燃着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连做两次,分别观察蜡烛与像的大小关系,量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记录下来; (5)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6)将玻璃板稍微倾斜一下,不再与桌面垂直,看一看像的变化,还能重合吗? (7)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镑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一句话概括: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距离相等、大小相等),成虚像. 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及测定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不利于实验. (3)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让没有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这只蜡烛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4)无论怎样移动物像都无法重合 实验中使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否则,会出现玻璃板后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的现象(玻璃板倾斜时,像成在玻璃板的斜上方).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5)、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5、虚像和实像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 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3、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光路图的画法。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光 路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光路图 一.作图题(共12小题) 1.(2016?天水)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2016?上海)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3.(2016?自贡)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2016?河南)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为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5.(2016?烟台)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6.(2016?营口二模)一束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要使阳光照亮某一竖直井底部,则平面镜应放置在与水平面成多少度角的位置?试完成光路图. 7.(2016?上城区二模)A为一点光源,站在B处的某同学面向平面镜,看到了A点的像,如图. (1)请在答卷上画出由A点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通过B点的光路图. (2)证明(1)中所得的光路是A点发出到达B点的最短路径.

8.(2016?蚌埠二模)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A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9.(2016?中山市模拟)如图所示,是小白兔通过潜望镜观看海面船只的情况,请画出小白兔看到船的光路走向图,要求标出光线方向. 10.(2016?武威校级一模)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置于O处,恰能使光线AO被平面镜反射后照亮墙壁上的B 点,请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11.(2015秋?曲江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12题图) 12.(2015春?株洲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一细束光线照射到平面镜甲上,根据反射定律画出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时的法线和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 的像,如图所示。 【例题2】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 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②眼睛在A的一侧观察。 ③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④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 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例题3】小明身高1.6m,站在距平面镜3m处,能够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他的像高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m。 答案:1.6;3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1.6m的小明同学她在镜中的像高仍然为1.6m;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当人到镜面的距离3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 【例题4】如图,A、B两地相距4km,MN是与AB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AB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3km,小军要从A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处,他先沿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点取水,再沿直线DB到B处。若小军的速度大小恒为5km/h,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需的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的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MN看成一个平面镜,从A点作出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请你证明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案:(1)总路程 s=AD+DB=(3+5)km=8km 总时间 t=s/t=8/5h=1.6h (2)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点关于MN所成的虚像A′连接A′D和A′O,AO=A′O,且A′、O、B在一条直线上,故取水点为O时的路线长度s=AO+OB=A′O+OB= A′B,在O点以外的河岸上任取一点P,路线的长度s′=AP+PB= A′P+PB 由三角形知识得A′B<A′P+PB,即s<s′ 故入射点O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人教版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能力目标 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三、德育目标 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 喜悦。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演示实验用:平面镜、玻璃板(含底座)、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8 K 白纸一 张、小纸片一张。 2. 分组实验一组用:平面镜、玻璃板(含底座)、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8 K 白 纸一张、小纸片一张、刻度尺一把、三角板一套。共分12 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脑后有眼,这是真的吗?”学生回答:“假的。”教师继续问:“能不能实现这样的效果呢?”学生回答:“能。”教师继续问:“如何实现?”学生回答:“借助平面镜。”从而引出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选择的实验器材,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在此渗透了一种重要的物理科学方法“等效替代”)。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 开的白纸铺在在水平桌面上,将带底座的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2. 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随着新课标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其中,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