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论文: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论文: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论文: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63656 电视电影论文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日本作为经济和科技都十分发达的国家,其国民自杀率却居于亚洲首位。经济的富足并没有将日本民族生死观中的根性死亡意识掩盖掉,日本的怪异传统自杀文化将死亡渲染成了一种毫无恐惧感的高尚之举,因此日本的文学和艺术也将死亡意识作为永恒的主题。日本电影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视听艺术,对死亡主题也进行了多维度地呈现,它通过将死亡元素融入电影视角中使电影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日本电影中,导演将死亡意识诠释得无比风雅和美好,让人抛弃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并充分地欣赏死亡之美,通过死亡的逆向体验找到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价值。日本电影中对死亡意象风格化的镜头表现方式成为日本电影民族根性文化的一道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

一、“死亡”在电影中的表意功能

死亡是一种超越生命的边界趋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讨的最高本体,它能够凸显出生命的意义,衍生出正义、崇高、诗意的美感,体现出无限的精神价值。作为世界一

切艺术形式需要表现的母题,它也是电影这门模拟生命经验的视听艺术所要呈现的永恒主题之一。在电影里,导演通过镜头和演员的表演来表现死亡的意象,运用有意识的叙事剪辑体现出死亡的美学价值。“死亡”在电影中的表意功能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功能、符号的表意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在叙事结构功能上,死亡镜头是推动电影叙事发展的关键点,它能够实现不同时空的相互衔接,使整个故事的叙事结构逻辑更严谨、更具有运动性。死亡作为一定时空维度中的一种特殊符号也拉长了电影叙事时间,让电影叙事充满节奏感,给观众留下想象的时空。在符号的表意功能上,死亡镜头在电影中通过直接符号、指示符号、蒙太奇三个等级的符号陈述和再现表象世界。直接符号陈述了死亡的事实,指示符号影射了死亡的象征意义,蒙太奇则通过聚焦和视角的变化,将故事隐喻性的表意完全表达出来,建构了死亡虚拟实在的价值。在审美功能上,电影中导演往往通过将死亡意识形式化的创作手法使死亡超脱现实的状态升华成为美的意象,用美的形式将消逝的生命形态和完美人格进行最后的演绎,体现出独特的艺术化的审美价值。

二、日本电影中的“死亡”文化原型

日本国民的死亡观源于对樱花的崇拜,樱花常用来比拟高尚的人的生命,樱花刹那芳华间消逝,使日本民族形成了悲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存在一种追寻自我毁灭、自我升华的传统,这使得日本人普遍形成了一种物哀的情绪,而死亡是平息这种压抑情绪的最终解决办法。如同落樱在最美丽的时刻随风而逝,人的死亡也因独特的哀伤而变得唯美动人,这使日本文化形成了一种怪异的死亡美学。在日本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死亡”主题具有重要地位,电影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视听艺术,对死亡主题也进行了多维度的呈现,它通过将死亡元素融入电影视角中,使电影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日本电影中,死亡情节是表达生命形态完整的一种形式,也是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的原动力,它将日本民族对死亡崇拜的文化观念融入电影叙事艺术中,影片中死亡元素的出现在表现外在的死亡形式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物内心精神层面的意识,死亡在影片中已经超脱了现实中的形式而升华成为一种美,这种富有美感的死亡实现了导演的创作目的和对美的终极艺术追求。

在日本电影中导演对死亡意图的设置包含外在性和内在性两方面,外在性是指以主人公的死亡来实现某种目的,表现为自然死亡和非自然死亡两种形式。电影中人物的自然死亡的情节设置有效延长了电影时间轴的功能,设

置了悲伤的情绪点,却没有表现出主人公的死亡目的性。影片中的非自然死亡不同于意外死亡,而是指主人公自我意愿的死亡,这种死亡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它是一种通过主人公死亡意识的自我建构来达到某种精神追求目的的手段。这种死亡设置源于日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日本民族超宗教的信仰对象是天皇,对天皇君主的效忠情结形成了日本的“耻文化”和“武士道精神”,这种忠孝系统也使日本民族产生了自杀与复仇制度,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殉死习俗和死亡观。日本人认为死亡是一种对美的最终诉求,是一种高尚的行为艺术,只有死亡才能使耻辱获得真正的救赎,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来换取成功的殉难行为是在“净化”耻辱。这种残酷美学思想使日本民族将死亡升华为一种极致的美,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日本的文化当中。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日本的文艺作品也将死亡之美深深地融入创作中,让死亡所带来的气氛和情感成为文学字眼中不可或缺的创作灵感源泉。同样在电影艺术中,导演也通过人物自我牺牲的死亡形式实现了创作的所有欲望,激发了观众或怜悯,或惋惜,或悲痛,或哀伤的丰富的悲伤情绪。电影在完成死亡设置的外在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死亡设置的内在性描述,导演要以日本传统的生死观创作死亡原型,并用艺术感官形式化处理各种不同种类的死亡,通过影片中死亡意象的创造和人

物死亡的情节设置来实现更高层次的艺术目的。在电影叙事中,导演还要有意识地将道德审判和人为的人格完善融入影片故事情节中,用美或丑的表达方式来描绘残酷的死亡实现,把握好情绪节奏,将死亡上升到残酷的美学高度,让死亡体现出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

三、日本电影的死亡美学表达

(一)对死亡对象和死亡过程的镜头表现

肉体和灵魂的共同消亡构成了死亡的现实现象,而艺术的死亡意象则是超载现实死亡现象的一种具有目的性的审美虚构,它是一种灵与肉分割的心理表象,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电影中呈现的死亡是多样化的,不同的死亡对象能够产生不同的审美意义,在电影创作中,导演通过对死亡的不同描述展现出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在日本电影中,导演主要通过物的死亡和人的死亡两种形式来构建死亡的审美意义。物的死亡是日本电影中一种唯美的死亡意象符号,它凸显了生命的周期和四季的变换。导演环绕叙事结构,将自身对死亡的氛围、时间、审美的理解融入电影创作中,通过运用空镜头或背景镜头以唯美的形式来表现物的死亡,在有效拉长电影时间轴、丰富电影的时间层次的同时也使电影叙事形成了具有节奏感的运动性张力,从而引发了人对生

命无常的物哀情绪和对死亡之美的遐想。物的死亡在电影剧情中起到了一种死亡氛围的预示或延伸效应,它隐喻了一种人的死亡心理,烘托了某种死亡氛围和人物心理上的变化。导演将物的死亡的镜头穿插在整个电影叙事中,能够通过人物物哀的感官情绪变化引发观众对死亡的沉思和审美,使电影达到写意抒情的目的。如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体现了日本独特的观世审美,曾多次被拍成电影,它充分展示了人的“物哀”情绪。在电影《千年之恋之源氏物语》中,导演对原著做了较大改动,将光源氏定位成女性角色,通过以物拟人的手法对故事情节展开委婉的描述,用一种黄昏盛开翌朝凋谢、花期非常短暂的野花“夕颜”来隐喻女子红颜薄命的悲惨命运。通过“夕颜”的盛开和凋零赋予女主人公死亡哀婉感伤的色彩和写意抒情的艺术审美,表达出一种浮生若梦的感叹。再如电影《春之雪》,导演通过狗和蝴蝶的死亡状态充分表现了物哀之感。黑狗死于樱花飘落的溪流边,蝴蝶死在紫色的花丛中,两种动物的死亡环境之美象征了人类自然死亡的独特审美,导演通过将动物的死亡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电影背景,暗示了自然生命死亡的物哀感,为下一段故事情节中女主人公在梦境中的死亡背景进行了审美上的铺垫。影片还多次用镜头呈现了樱花的场景,通过盛开的樱花和随风飘浮的樱花花瓣,结合背景音

乐构成了一幅美丽又写意的画面,导演运用同样的景别和构图隐喻了人物对时间流逝的感伤情绪。

人的死亡是日本电影中最具代表性和价值性的死亡,通过不同人物的死亡可以体现出人物伦理道德上的审美,展示出死亡在感官层面上的美与丑和在道德层面的正价值与负价值。在特殊死亡主题的日本电影中,导演对人的死亡刻画主要从男性和女性两个方面表现了死亡意义和艺术审美价值。男性的死亡在日本电影中常用武士的死亡来表现,日本民族对武士精神的向往和膜拜使武士成为日本男性美的象征,对武士的死亡设置可以丰富电影的叙事时间层次和精神层次,体现出导演的道德审判观。如在电影《罗生门》中,导演黑泽明以武艺超群、拥有武士头衔的人物的死亡揭露了伪武士的丑陋面,讽刺了日本的武士精神。镜头中的武士是一个胆小虚荣的小人形象,导演通过武士死前冷漠鄙视的眼神塑造出了人物的懦弱性格,演绎出了人性冷漠的沉痛与悲哀。影片将武士的死亡作为叙事层次的分割线,揭露了人性的晦暗和丑陋面,通过谎言和现实的对比,完成了对完美武士形象的想象和一个伪武士的审丑,伪武士以卑劣的行为践踏了武士精神,导演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丑陋刻画,以他的死亡来试图唤起人们对真正武士精神的回望和对现实的反抗。相较于男性,作为生命母体的女性的生存与死亡更能够凸显自然生命的循

环,女性在日本社会地位卑微,在日本电影中通常以女性的社会角色变化来突出女性的牺牲精神,表现女性命运的悲哀。

(二)日本电影对“死亡”的风格化表现

日本电影对“死亡”的风格化表现主要通过极具日本大和民族特色的艺术――能剧,樱花、风、雪等自然景观,以不规则的对称景深镜头和特写镜头来进行呈现。如在电影《最后的忠臣藏》中,导演将集合民乐、演歌、狂言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超现实主义题材的能剧融入电影题材创作中,形成双套层的电影叙事结构,为影片增添了艺术氛围。能剧艺术在内容上彰显了对“死亡意象”的独特表达,电影将能剧融入叙事中也意味着将能剧的忧伤、死亡、恐惧的意象贯穿于电影始末,为影片定下了悲剧基调,暗示了主人公命运的悲惨。日本电影中樱花、风、雪等自然景观也成为电影表现“死亡”的重要元素,樱花作为日本大和民族的象征是电影中具有唯美化的特殊死亡意象符号,它可以隐喻人物的死亡、时间的逝去以及爱情的流逝。如电影《山樱》中导演用全景镜头多次呈现山樱盛开的景象,以此来展现大自然周而复始的神奇变化,感叹时间的流逝。又如电影《春之雪》中导演通过樱花花瓣飘落的场景,暗示了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流逝;风牵动着人们

的触感,狂风的嘶吼会使人联想到可怕的死亡意象。在电影《?ι浇诳肌泛汀镀呶涫俊返扔捌?中,导演就通过对不同程度的风声的捕捉和对风制造出的事物的形的变化,暗示了影片的死亡意象功能。雪也是日本电影中具有死亡意象功能的自然景观,它象征着恶劣的气候环境和来自死亡的吞噬。导演常常利用雪的唯美景象来表现电影的死亡主题。如电影《?ι浇诳肌分械佳菀远窳踊肪持械难┚熬低罚?暗示了?ι饺嗣裆?存环境之恶劣,寂静与死亡就像雪一样白茫茫一片,遍地可见。

四、结语

日本电影中呈现出的具有高度艺术审美价值的死亡画面,充分表达了导演对美的最高级形态的艺术追求和对完美死亡的向往情怀,体现了日本独特的死亡美学。影片对死亡主题有意识的创造给观众带来了艺术审美体验,引发人们对死亡之美的鉴赏和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导演用对死亡之美的完美演绎和诠释烘托了影片的主题,让人体会到死亡审美的最高体验。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 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 导演:黑泽明 原作:芥川龙之介 编剧:黑泽明桥本忍 摄影:宫川一夫 作曲:早坂文雄 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 京町子(饰真砂) 森雅之(饰金泽武弘) 志村乔(饰樵夫) 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的崛起,是由于他的代表作<<罗生门>>,这部影片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言片奖,连获两项大奖使得他在国际影坛上声誉鹊起。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教师家庭。在当时社会对艺术完全漠视的风气下,黑泽明所在的黑田小学的导师立川先生却是一个倡导美育的先觉者,对班上学生施行天才教育。这种启蒙教育在黑泽明脑海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绘画、映像方面敏锐、精确的素养亦由此而来。从京华中学毕业后,黑泽明进入一所美术研习班——同舟社。除绘画之外,他在文学方面亦有着精湛的造诣。所有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电影上的突出成就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黑泽明考入PCL(东宝公司前身),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在做副导演阶段,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如《航空兵的凯歌》、《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等。这些剧本使得黑泽明以剧作家的身份闻名于日本,,但其部分却很遗憾的未被拍摄。1943年,在黑泽明从影七年之后,他终于发表了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一时间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电影创作态度严谨到一丝不苟的程度,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理念使得他的电影绝大多数不仅在日本电影史上,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均堪称不朽的经典作品。例如,1948年摄制的《泥醉天使》,1950年摄制的《罗生门》,1951年摄制的《白痴》,1954年摄制的《七武士》,1957年摄制的《蜘蛛巢城》,1962年摄制的《椿三十郎》,1965年摄制的《红胡须》,以及1985年摄制的《乱》等影片。 1990年,这位“黑泽天王”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黑泽明在日本电影史上的地位,正如同英格玛·伯格曼之于瑞典,阿巴斯之于伊朗,萨泰耶特·雷之于印度一样。在日本电影界,黑泽明的风格近乎家喻户晓。他不仅以其强烈之风一改日本电影的柔弱寒酸,更是将日本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在日本影坛的不朽地位至今仍无人可企及。 1998年,这位世界级导演巨匠病逝于日本,享年88岁。黑泽明的逝世标志着大制片厂的传统电影正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向现代化电影观念靠拢,从此

20世纪世界经典电影100部

20世纪世界经典电影100部 1、《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8.9 分 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8.9 分 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影片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3、《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3年8.8 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4、《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年8.8 无需多言的电影里程碑,神童奥逊·威尔斯可一不可再的惊世之作。 5、《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1942年8.7 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6、《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年8.7 《教父续集》中科里昂尼家族兴起的历史与麦克血腥的奋斗形成了完美的对仗,这种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深得评论界的赏识,此片的成功也巩固了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意裔影帝的地位。 7、《七武士》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年8.7 这可能不是大师黑泽明最出色的作品,但确实是他最好看的作品,它对世界电影的影响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东方武侠故事。 8、《星球大战》Star Wars 1977年8.7 对每个出生于50到70年代的美国人而言,他们几乎都喜欢被人被称作“Star Wars Generation”(《星球大战》的一代),星战系列应该是拥有影迷人数最多的系列电影了,还记得99年推出《星战前传》时掀起的狂潮么? 9、《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年8.6 这部电影能入选到TOP10有点叫人惊讶,美国特有的中产阶级影片。 10、《飞跃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8.6 米洛斯·福尔曼和杰克·尼克尔森两人共同的颠峰,一堂影视表演的必修课。 11、《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1964年8.6 库布里克讽刺冷战的黑色幽默经典,“未来三部曲”的首部,对一个没有那段历史经历的中国观众而言,此片未必会得到这样的高分。 12、《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 2000年8.6 李安真的拍了部了不起的电影。 13、《后窗》Rear Window 1954年8.6 希区柯克的经典,詹姆斯·斯图尔特和格蕾丝·凯莉的搭配就如同现今布拉德·彼特和朱丽娅·罗伯茨合作一样抢眼。 14、《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年8.6

我眼中的日本影视文化

我眼中的日本影视文化 谈到文化,很多人认为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日本又是在很早的时侯传入了中国的文化思想,日本文化中可能没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我认为虽然日本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却是与中国文化相区别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同样也大大影响了日本民族。他们在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通过吸收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首先,从地理角度讲,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中日两国是搬不开的邻居。这些中日很多电影中都有提到。同样,日本影视文化中也不乏这样的因素。凭借如此优越的地理优势,不断发展了两国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日本的国家电视台NHK就与中央电视台合拍了《话说长江》、《敦煌》、《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与《布达拉宫》的多部纪录片。NHK 的节目内容十分重视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纪录片的制作而且制作水平是很高的。经济和文化的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的改善。 然后,从历史角度来说,中日交流在汉朝开始。公元1世纪时在班固所著的书《汉书》中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矮人,分为百余国”,即指生活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岛上的居民。为了加速吸收中国文化,圣德太子(574年至622年)于公元7世纪也就是隋王朝时期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节及留学生、学问僧等,从此两国使节往来络绎不绝,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日本影视发展于1896年,迄今为止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因为日本也有一段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所以日本影视中以三国为题材的影视有很多。由于佛教的传入日本影视中以西游记为题材的电影也是不在少数。这些和佛教与神幻有关。在日本可以随处见到与中国风格类似的建筑物和风俗习惯。总的来说,日本受中国影响很深,方方面面都有中国文化的印记。 其次,日本影视中非常注重人性的描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看出的东西在日本人眼中却能将人性的善恶美丑描写地那么淋漓尽致。他们总是能将人性的描写刻画地入木三分。比如说《杀手啊一》、《情书》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关于日本影视中人们的忧患意识是由于日本地质条件复杂,多火山和地震。日本远远无法和中国相比较,所以日本民族骨子里就有一种忧患意识。可能一次小小的地震、火山喷发就足以灭绝一个或者几个村落。这肯定会让日本民族产生忧患意识,所以影视中不乏这样的精神。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日本文化中应该具有很高的地位。樱花很美,但是樱花往往是凋零的一瞬间才能将美展现到极致。这就在某些方面表明了日本人对美的观点。一方面,日本影视文化崇尚美,但是另一方面,日本影视文化又非常喜欢灭绝美。日本影视文化的双重性格使无数的叹息,血液,死亡成为电影中的主要内容。这让日本的电影生长出一种病态的美,充满了忧郁与凄厉。但是日本的动漫却是童真与善良。 借助日本的影视文化,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反思一下中国的文化。中国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发源地,日本文化就是从中国文化中传承的。但是,目前中国文化不只是在物质方面没有良好地保留下来,特别是精神方面更是严重缺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日本影视文化保留着自己特色文化的同时成功地借鉴了西方的发展经验。同样对于中国来说,既应该发展自己民族的特色为文化,又应该吸收西方成功的发展经验,而不是全盘西化。中国应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路! 2012年8月4日 日语班张乐乐

三岛由纪夫的死亡美学

三岛由纪夫的死亡美学 三十五年前一个初冬的凌晨,准确地说,是1970年11月25日深夜零点,一位日本作家在他的书房中,为集其文学观、美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大成的超长篇巨著《丰饶之海》(全四卷)的最后一卷《天人五衰》落下了最后一笔。大约十二个小时后,还是这位作家,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东京都市谷基地里,用关孙六军刀切开自己的肚皮,写完了生涯的最后一笔。这位作家,就是无论在生前或是死后都引起很大争议的三岛由纪夫。在日本文坛上,恐怕没有比隐藏在假面之后的三岛由纪夫更为复杂、更为怪异和更难以评价的作家了。与其老师川端康成在作品中自然流露出的少女崇拜和阴柔之美不同,在三岛的作品中,人们经常会感受到一种人工营造出来的阳刚之美,一种借助男性强健的肌肉及其象征之物——浩瀚的大海和剖腹自杀等载体表现出来的令人战栗的阳刚之美。尤其在自戕的前几年,不再满足于借助作品来表现这种美感的三岛开始在现实生活中用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激烈行为来表白本人的美学观念——“不愿像个文人”而希望是一个“武人”,及至最终用军刀切开了自己的肚皮。那么,三岛由纪夫这种怪异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指向又是如何形成和变异的呢? 三岛由纪夫原名叫平冈公威,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三岛的祖父平冈定太郎原本出身于农村,属于失去土地的最下层。日后祖父老哥儿俩相继考上了东京帝国大学(战后改名为东京大学),毕业后祖父走上政坛,先后出任福岛县知事和桦太厅长官,这才耀祖光宗,得以为自己娶上一位贵族出身的妻子——三岛的祖母永井夏。永井夏出身于比较显赫的武士之家,后被送入皇室抚养,在皇宫内度过了少女时代。祖母的这段经历,日后便成了三岛终生追求的那种贵族情绪的源泉。 三岛的祖父因卷入政坛斗争而受到打击,后改行搞实业、做生意也是屡屡失败,“家境几乎以哼歌的轻快速度衰败下去”。三岛的父亲平冈梓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也出任了官僚,任农林省官吏,却也只是一个难有大成的平庸小吏。于是,个性极强的祖母便将复兴家道的希望放在刚刚出世的长孙身上,借口“在二楼养育婴儿比较危险”而把出生刚满四十九天的三岛强行抱到自己的病室里,每隔四个小时便摇铃让三岛的母亲下楼来喂上十分钟奶水。三岛稍大一些后,即便随母亲外出散步,也必须得到祖母的许可。在重病缠身的祖母的心目中,三岛不啻为维系自己与生界之间平衡的一个介质,即便在病情加重需要服用药物时,也要让小小年岁的三岛来喂服。而三岛与这位“六十岁的深情的恋人”之间的关系,使得他过早地意识到了死与性,进而将死亡与性爱连接到了一起。也是在这一时期,三岛本人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大约从五岁时起,这个纤弱和敏感的孩子患上了一种叫作“自我中毒”的疾病,每逢发病时便呈现出假死状态。通过祖母和自己的身体,

罗生门 电影鉴赏

《罗生门》是日本大师级导演黑泽明由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作的,情节并不复杂,出场人物也仅有八个。故事就是樵夫与和尚向同在破庙躲雨的穷人讲述一件离奇的案件:一个强盗在山路上拦截欺骗了一个武士,并占有了武士的妻子,最后武士死了,尸体被樵夫发现。看起来并不奇怪,离奇的是三个当事人讲述的案情与身为旁观者的樵夫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因此电影在樵夫喃喃自语“不懂”中开始。 这部电影使黑泽明的光芒得到了充分的绽放,同时也使电影业比较发达的西方电影人大为惊艳,黑泽明的这部成名作可以说突破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代沟,将东方文化带进了西方电影圈,并使西方人能以西方思维读懂。 贯穿电影始终的都是带有明显东方色彩的日本民乐,而音乐中尤为出彩的是鼓声,鼓声几乎在整部电影中没有停止过,可以说是把握影片节奏的关键,例如樵夫开始向穷人讲述故事开始时,从他上山时鼓声便响起了,“咚咚咚”的鼓声沉闷而响亮,仿佛敲在了观众的心上,观众自然的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樵夫身上,并因为预感前方有事发生而产生好奇。鼓声到樵夫发现帽子时戛然而止,静止中出现樵夫的面部特写,而后就出现了挂在枝上的仕女帽,稍后鼓声才继续响起,并且敲击加速,以此步步推进展开整个案情。黑泽明巧妙的运用鼓声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声来调节电影节奏,是影片中糅杂东西方文化手法的一个代表。鼓声和情节相映成趣相互暗示,是人更易深入浅出的了解两者。其他还有类似以人物对白表现日本当时社会现状,以及巫婆替死人说话的风俗、日本妇女妆容、武士文化等本身就完美的嵌入在电影中,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了解。 电影的出彩之处当是其拍摄剪辑技巧,电影开篇十多个镜头剪接勾勒出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的独特手法,强盗制服武士后狂奔下山那组流畅剪辑等都是值得载入教科书的经典。 抛开以上两点,我想着重分析的是樵夫上山那段。先是一组客观镜头,采取远景镜头,横向跟随樵夫移动,构造出一幅完整的山林图,而后镜头转换,纵向自上而下特写拍摄一棵树,并由此描绘樵夫全身的全景镜头,此处的拍摄角度也极为巧妙,以仰拍的角度近写樵夫。紧接着是一个空镜头,以此表示樵夫过了桥又顺势过渡到樵夫的上山路程。稍后是樵夫的背部特写,镜头不断跟随前进。突然樵夫止步,镜头切换至樵夫的脸部特写,音乐随之停止,由此客观镜头滑至主观镜头,借樵夫之眼发现帽子,随后迅速转化为客观全景纵深镜头,观众不只看到了帽子还看到了樵夫惊诧的脸。整组镜头综合运用了各种拍摄手法,各镜头转换平滑,观众时时能感觉到摄像机的存在,却感觉是自己托着摄像机跟随樵夫拍摄纪录片一般,跟随他的脚步目睹一切,自然而然的切入电影中而不自觉。可以说这组镜头单独拿出来都可以作为黑泽明特色性流速镜头的代表,而另外一个镜头运用特色就是长镜头,例如一个镜头拍完武士与妻子由路的这头走到那头,以及跟随樵夫上山等,都是一个镜头,单靠摇镜头与移动镜头完成,在当时可以说相当具有难度,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使整个镜头报废。而在差人讲述抓住强盗的过程时,镜头始终对着差人,慢慢拉近之特写并由此进入差人的回忆,这个手法至今仍是广为运用。 而本片的蒙太奇手法虽然掩在精彩的镜头剪辑之下,但是其运用也为整部影片增色不少,虽然黑泽明的影片多突出日本文化的粗犷阳刚,但这些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也凸显了日本东方文化中的含蓄细腻。 强盗对武士的妻子起意后,一野兽捕猎的姿势目送他们离开,而后又若有所思的木然的将长刀拖到手中暗示了其已其攻击之心;而强盗欺骗武士时左脸由于光线作用显得阴暗,强烈的色差造成的阴阳脸暗示了其内心的阴暗计划;女子的仕女帽在奔跑中掉落,仕女帽原本是女子用来遮挡面容的,象征贞洁,此处掉落暗示稍后女子将失去贞洁;包括强盗发动攻击时隐于阴处的身体以及武士见妻子被侮辱时阴暗的面部都运用了隐于蒙太奇手法,内蕴深厚。最精彩的当时一组由平行蒙太奇与隐喻蒙太奇综合运用的镜头:强盗将武士骗入丛林后,那边强盗和武士上山途中荆棘丛生,道路明暗交错越走越深,音乐紧张;而等待的妻子这边

100部经典怀旧动画片,绝对有你看过的!

1 变形金刚变形金刚的第一代,无论制作还是剧情都是最完美的一代. 2 变形金刚--2010 变形金刚系列就是从这里开始走的下坡路,以后由日本改编的越来越不象话了. 3 变形金刚--头领战士还算不错的改编品,还能看出来变形金刚的老面孔. 4 变形金刚--隐者战士就是这里开始,日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扼杀了变形金刚... 5 变形金刚--胜利斗争合体的机甲,庞大的身躯,现在回忆起来,还有些高达的影子呢. 6 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完全3D CG效果,时间上的设定让人模糊不清,根据我的研究,好象是一代结束后,他们进入了时间隧道,回到一代故事发展以前的地球. 7 百变雄师相当抄袭变形金刚的动画片,不过感觉还不错. 8 绝对无敌--雷神王学校里面隐藏的巨大合体机器人,同一个又一个敌人战斗,真羡慕阿仁他们..可以明目张胆的翘课^_^ 9 六神合体呃...主角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反正是他为了抵抗外星同胞进攻地球而战斗,本来是攻打地球的武器机器人,被他用来当作正义使者.... 10 战神金刚(百兽王) 六个野兽合体的机器人,对抗着外星侵略者,唉...地球还真是多灾多难啊.. 11 星球大战又是....外星人...机器合体.......贫......... 12 灌蓝高手问题儿的球队,夸张的灌蓝,日本人啊,只有在动画中找回自信啊!? 13 机器猫小叮当我真的羡慕死野比....喂...你把机器猫送给我好不好?? 14 魔神英雄坛ワタル这是差生扬眉吐气的动画片啊!谁说的差生就一无是处?瓦塔诺就是最好的反证啊!"我是小救星!" (看不出来啊!这个居然是广井王子的作品啊!和樱花大战差太多啊!) 15 魔神坛斗士仁,义,礼,信,智传统美德也可以这样演义啊!日本人的想象力...真是了不得!...(如果让他们拍摄三字经,会不会也出现铠甲斗士呢?) 16 赛车手SPEED 很速度的动画片啊...就是让人有一种偷工减料制作的感觉. 17 四驱小子玩具四驱车,热血少年,"冲啊!天皇巨星!!!" 18 蒙面斗士可以变成战斗形态的交通工具,还有正义的战士们,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邪恶的组织啊?! 19 猫怪迈克轻快搞笑的动物动画片,没有战争,没有敌人,完全是宠物和主人之间的故事啊!! 20 猫人--沃尔特猫咪变身啊!...沃尔特经常幻想着...要是猫人在的话...... 21 非凡的公主--希瑞"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22 希曼阿多拉公主的皇兄(亚当).希瑞的哥哥------希曼 23 布雷斯塔警长鹰的眼睛,狼的耳朵,豹的速度,熊的力量!随便把哪个能力给我,我都知足了.

日本影视文化鉴赏

日本影视文化鉴赏 ——宫崎骏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不得不说,宫崎骏每次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用精致的画工和唯美的剧情安排,更多的是以一次次惊喜和一次次的感动充盈着人们的心扉。 宫崎骏的作品很多,而我最喜欢的是一部既具有代表性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是《千与千寻》或是《幽灵公主》?的确,《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名声并不比其他同为宫崎骏所作动画电影高,但是其中的一番情趣的设计却让我对其情有独钟。可以说,这是宫崎骏的集大成之作。 之所以说这是宫崎骏的集大成之做,是因为我们能从《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看到宫崎骏几乎所有的风格化元素,从惯用的符号,到令人熟知的故事套路,甚至是宫崎骏某些理念和隐含在电影中的深思,我们都能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找到,而且宫崎骏还将这些元素全面升了级。 这部剧场版动画以战争前夜为背景,描述住在小镇的三姐妹,其中的大姐苏菲是位制作帽子的手艺人,但她却因此得罪了女巫,从18岁的少女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她惊恐地逃出家里,但又进入了一座带有魔法的移动城堡,她和不能与人相恋但懂魔法的哈尔,谱出了一段战地恋曲,并且和城堡里的其他人一起想办法解开身上的魔咒。 小女孩是宫式电影当仁不让的主角,虽然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这一传统稍稍做了点改动,但这种欲盖弥彰的手法,还是瞒不过观众雪亮的双眼。我们的女主角苏菲生长在欧洲一般的城市中,穿着打扮上也是十九世纪的西欧风格,但很不巧,吉卜利的工作人员偏偏喜欢在人物的面部和发型上“偷懒”,所以我们的苏菲在一派欧陆风情中不合时宜地长了一张东方人的脸孔,怎么看怎么和《魔女宅急便》里Kiki、《风之谷》中的纳西卡有那么几分血缘关系。此外,苏菲的发型也保留着浓重的东方痕迹——即便是变成了老太太,还依旧是一头的麻花卷。当然,这么“宫崎骏”式的外表,没过多久就老化成了一个小号的《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但是小女孩还是小女孩,尤其是在心理和遭遇上和千寻没什么两样,甚至连误入奇幻境地后的工作也如出一辙——都干的是清洁工的行当。不用在此多费唇舌,只要观众完整地将影片看完,自然能从苏菲身上,找到宫崎骏之前电影各个女主角的影子。

100部经典电影推荐

全球电影史上100部经典电影推荐 1、《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科波拉黑帮经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稳IMDB头把交椅应属众望所归。虽然评论界一致对《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数影迷似乎还是对《教父》情有独钟,这可能与马龙·白兰度极具个人魅力的表演有关,直到今天他那种含糊沙哑的声音与神秘莫测的表情都依然叫人着迷。 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这部被称为《刺激1995》的影片在中国影迷间也有极好的口碑,可见电影超越国界的神奇之处。 3、《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3年斯皮尔伯格在《大白鲨》、《夺宝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与奥斯卡失之交臂后,终于在辛德勒和无数犹太难民的帮助下捧得金像。 4、《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年无需多言的电影里程碑,神童奥逊·威尔斯可一不可再的惊世之作。 5、《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 1942年永远的《北非谍影》,永远的英格丽·褒曼 6、《教父续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年《教父续集》中科里昂尼家族兴起的历史与麦克血腥的奋斗形成了完美的对仗,这种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深得评论界的赏识,此片的成功也巩固了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两位意裔影帝的地位。 7、《七武士》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年这可能不是大师黑泽明最出色的作品,但确实是他最好看的作品,它对世界电影的影响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东方武侠故事。 8、《星球大战》Star Wars 1977年对每个出生于50到70年代的美国人而言,他们几乎都喜欢被人被称作"Star Wars Generation"(《星球大战》的一代),星战系列应该是拥有影迷人数最多的系列电影了,还记得99年推出《星战前传》时掀起的狂潮么? 9、《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年这部电影能入选到TOP10有点叫人惊讶,美国特有的中产阶级影片。 10、《飞跃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米洛斯·福尔曼和杰克·尼克尔森两人共同的颠峰,一堂影视表演的必修课。 11、《奇爱博士》r.Strangelove 1964年库布里克讽刺冷战的黑色幽默经典,"未来三部曲"的首部,对一个没有那段历史经历的中国观众而言,此片未必会得到这样的高分。 12、《卧虎藏龙》Wo hu zang long 2000年李安真的拍了部了不起的电影。 13、《后窗》Rear Window 1954年8.6 希区柯克的经典,詹姆斯·斯图尔特和格蕾丝·凯莉的搭配就如同现今布拉德·彼特和朱丽娅·罗伯茨合作一样抢眼。

笑声与泪水交织的死亡美学

笑声与泪水交织的死亡美学──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 中国有句话说:「死生事大」,也有句话说:「事死如事生」,出生和死亡是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两件事。一个婴儿的出生,全家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接新的生命;家人过往,亲属则怀着悲凄庄严的心情为往生者做最后的送行。碰触生死问题的电影不少,像之前我们介绍过的《点燃生命之海》和《回光报告》就是,而今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用笑声与泪水交织出一场庄严的死亡美学,以日本传统丧礼中的纳棺师为叙述主轴,清楚地呈现出生命的神圣与庄严。 这部日产的片子,除了夺得今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殊荣外,也横扫今年日本国内几个重要影展的最大奖项,另外在蒙特娄影展、亚洲电影节等也都获得大奖,票房方面早就在日本国内突破五十亿日币,可以说是日本近几十年来拍得最成功的一部影片。 故事大纲是原本在东京交响乐团担任大提琴手的大悟(本木雅弘饰),因乐团突然解散而放弃演奏家之路。失业的大悟于是和妻子美香(广末凉子饰)回故乡山形县,大悟重新谋职,有一天吃晚餐时在报纸上看到「旅途协助工作」的征职广告,本以为是导游一类的工作而前往应征,意外当场获得录用并领了当天的薪水。详问之下,才知道对方征的是帮死人入殓的礼仪师(或叫「纳棺师」),大悟本来想打退堂鼓,但NK代办处社长佐佐木(山崎努饰)半强迫半利诱说服大悟,他只好无奈地开始这份工作。刚开始大悟十分恐惧与排斥,不敢对妻子明说,一方面还要应付亲友的误解、邻居朋友的鄙夷,甚至妻子美香后来也要求他离职,让他不得不兴起辞职念头。但在社长一席话及大悟亲身经历一场场送行仪式后,他渐渐了解到礼仪师妆扮往生者「走上来生旅途」的重要意义,也体会到「死」是自然定理,是很平常的事,而终能自信地投入工作。在一次替儿时朋友山下的母亲纳棺后,终于获得妻子和朋友的谅解与尊敬。这时传来他幼时就抛妻弃子、音讯全无的父亲的死讯,大悟在同事及妻子的鼓励下,决定面对失落已久的亲情,亲自为父亲送行到未来人生,也终于化解多年来内心无法释怀的阴影。 这部片子是以第一人称的自述法拍摄,题材特殊,内容庄严深刻,可以说是日本礼仪师的写真或全记录,但是如果把它拍得像日本文化简介或纳棺师工作介绍,必定索然无味。因此,导演泷田洋二郎用轻松和严肃双管齐下的手法,不但表现出礼仪师的实况,且又不失趣味。全片一气呵成,成功地表达人类面对死亡的态度,唤起我们对生死的省思,藉由男主角大悟的身世与遭遇,也让简单的剧情有十足的张力,故事的铺陈呼应、景物的隐喻、人物的对话,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整部片子深刻而具艺术性。 其实这部片子会诞生,要追溯到十多年前男主角本木雅弘参加了一场告别式,突然对纳棺师这个行业感到兴趣,告诉制作人中泽可不可能就这个职业拍成一部电影,经过十多年的酝酿,终于出产。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山形县,所以外景大多就在纯朴的山形县酒田市取景,这里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大悟的老家及「NK代办处」的外观,是因应电影所需,改造废弃屋搭建而成,室内场

数学电影与文化赏析

数学电影与文化赏析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数学电影与文化赏析期末论文题目:日本动漫对当代青年价值文化的影响 院系:工商管理系 班级:12国贸1班 姓名:许青阳 学号:

题目:日本动漫对当代青年价值文化的影响 摘要: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日本动漫,拥有其独特的魅力,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另一方面,青少年本身的精神需求以及对动漫的强烈认同感,使得青少年在渐渐模仿动漫角色的语言、行为、穿着等方面的同时,其思想和价值观也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当代青年文化影响日本动漫目录: 一、日本动漫如何影响当代青年的文化 二、日本动漫对当代青年的那些领域有影响 三、日本动漫对当代青年文化影响的利弊 四、当代青年的文化价值观和日本动漫的未来发展

引言:动漫已经成为一种亚文化,这种文化是动画本身以及观看者所共同创造和拥有的。而动漫文化在当代青年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当代青年的文化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日本动漫对当代青年影响的利弊 2. 研究的背景:动漫文化在当今青年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用生动的画面、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影响着青年的文化价值观。 一、日本动漫如何影响当代青年的文化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知识能力比一般社会人士强,是青年中最富于理性思维的群体。从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部日本动漫《铁臂阿童木》来到中国以来,日本动漫俘获了一批又一批青少年的心。在充分感受到动漫带给人们的乐趣的同时,青少年的价值观在无形中也受到了影响。许多青少年在看完一部动漫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或下定拯救世界的决心,或感慨生活之美好,或以作品中的主人公为榜样激励自己,甚至有的人从此爱上画漫画以至于将其成就为终身的事业。动漫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了青少年,产生这种影响的机制有哪些 ①日本动漫,中体现的日本文化特点迎合了青少年心理,影响青少年的生活价值观。日本文化是“杂交文化”。这样的文化具有天生的接收、融合能力,能在保护自身文化的同时,吸收

日本100部最佳电影

日本100部最佳电影 1、《七侠四义》(黑泽明,54) 2、《浮雪》(成濑已喜男,55) 3、《饥饿海峡》(内田吐萝,64) 3、《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53) 5、《幕末太阳传》(川岛雄三,57) 5、《罗生门》(黑泽明,50) 7、《赤色杀意》(今村昌平,64) 8、《无仁义的战争》系列(深作欣二,73-74) 8、《二十四之瞳》(木下惠介,54) 10、《雨月物语》(沟口健二,53) 11、《留芳颂》(黑泽明,52) 11、《西鹤一代女》(沟口健二,53) 13、《真空地带》(山本萨夫,52) 13、《切腹》(小林正树,62) 13、《盗日者》(长谷川和彦,79) 13、《龙猫》(宫崎峻,88) 13、《泥河》(小栗康平,81) 18、《人情纸风船》(山中贞雄,37) 19、《手车夫之恋》(稻垣浩,43) 19、《用心棒》(黑泽明,61) 21、《情义两心知》(深作欣二,82) 《少年》(大岛渚,69) 《月向那方圆》(崔洋一,93) 《麦秋》(小津安二郎,51) 《我要复仇》(今林昌平,79) 26、《家族游戏》(森田芳光,83) 《曲终魂断》(野村芳太郎,74) 《青春残酷物语》(大岛渚,60) 《人间之条件全6集》(小林正树,59-61) 《来日再相逢》(今井正,50) 31、《湿濡的情欲》(神代辰已,72) 《有熔炉的村子》(浦山桐郎,62) 《喧哗哀歌》(铃木清顺,66) 《幸福黄手绢》(山田洋次,77) 《谈谈情,跳跳舞》(周防正行,96) 《日本昆虫记》(今村昌平,63) 《夫妇善哉》(丰田四郎,55) 38、《求爱之人》(平山秀幸,98) 《红发女》(神代辰已,79)《远雷》(根岸吉太郎,80)《仁义之墓场》(深作欣二,75) 《小奏鸣曲》(北野武,93) 《天国与地狱》(黑泽明,63)

浅析电影《罗生门》的叙事模式及哲学内涵

浅析电影《罗生门》的叙事模式及哲学内涵 汉语言文学3班顾圣哲于1950年由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拍摄的电影《罗生门》,这样一部电影却呈现给了观众太多的迷惑与不解。 整部电影的叙事并未采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最普遍的封闭结构,而是巧妙安排了在罗生门下避雨的三个人:樵夫、和尚与路人。通过三人的对话直指戏剧的矛盾冲突——让和尚“不再对人类的灵魂抱有信念”的杀人案,由于探求隐私心理的趋势使得路人对这一案件不断追问,就在这追问与回答之间故事情节渐渐展现在观众眼前:在竹林中发生一起凶杀案,有个年轻武士被杀,美貌的妻子遭到大盗的凌辱。可是三个案件当事人对案件的陈述却大相径庭—— 作为案件报案人的樵夫的供词很简单,他是第一个发现尸体的人,发现了一些散落的帽子和杂物,根本没有看见剑或者匕首。捕快是在一条河边抓住了倒地呻吟的多襄丸,发现了武士的马、散落的弓箭和长剑,也并没有缴获那把镶嵌珍珠的匕首。 大盗多襄丸毫不犹豫地将罪责大包大揽,甚至带有主观意愿饶有兴致地向他人炫耀自己的战利品、讲述自己的杀人细节,他不仅不否认杀死了武士,甚至还带有嘲讽性地夸赞武士竟然能与自己决斗了23个回合,同时她也对少妇在被强奸后的不守节操嗤之以鼻;被问及那把贵重匕首时,他表示把它忘了是最大的错误。 而少妇则满腹幽怨地控诉了多襄丸在生理上对自己所施的暴行,在她祈求丈夫原谅时,丈夫却还以一副冷漠的表情,心理上也受到巨大打击。她拿着匕首希望丈夫赐己一死,丈夫依然置之不理,使其伤心欲绝昏死过去,而醒来时匕首却已经插进了丈夫的胸口。失魂落魄的她自杀未遂,也不知道匕首的去向。 死去的武士则借巫婆还魂口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在目睹被多襄丸强奸之后,随即却见妻子转而随强盗左右,并要求强盗杀了自己。他遂感愤怒万分。此时强盗一把推倒女人并表示不齿,并问武士如何处置她。武士心下原谅了强盗,却无法容忍妻子的恶毒。带着对她的诅咒和怨恨,武士悲愤地拔出匕首自己剖腹而死。 影片通过建立“此时此刻”大雨滂沱罗生门下三人间关于整个案件的回忆、探讨和议论以及“那时那刻”三位当事人关于整个案件的公堂陈词这两个故事框架有机地将整个故事叙述得井井有条、扣人心弦。 “此时此刻”在回顾完整起案件,和尚和路人为此大惑不解的时刻,关于同一案件,樵夫却大呼:“那不是真的!”风雨交加如同樵夫内心思潮的激烈碰撞。他终于开口,诉说出他亲眼所见的事实的真相。强盗在强暴了女人以后百般抚慰

从宫崎骏电影看日本文化

从宫崎骏电影看日本文化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人们较为关注的话题,它不仅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日本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动漫产业是其核心内容。日本动漫文化的核心人物是宫崎骏,其动漫作品蕴含较为丰富的日本文化和深刻的主题,人们在感受鲜明民族特色的同时可以获得心灵教育。近年来,随着动漫制作技术的进步,其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电影中,实现了动漫、电影文化的高度融合。本文立足于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日本文化和电影融合研究,以《千与千寻》为中心看日本文化。 纵观世界动画电影,日本动画电影早已成为世界动画电影发展的前沿阵地,深受世界各国观众的喜爱。日本文化产业在最近几十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动漫文化和电影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高度融合,通过产业融合,日本的动漫极具日本特色,为推动世界动漫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电影的代名词,他是一个责任感和使命感很强的制作人,他让动画电影具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与风格,将动画电影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改变了人们对动画电影的认识以及以儿童为主要观众的固有动画理念。其作品

在展现他对生命、对人生、对环境和梦想的“哲学深思”和“诗意表达”的同时,向世人展示了独具一格的日本文化,促使人们对日本文化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日本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一)生产主体 日本文化产业开发主体主要是由销售、出版发行、播放等进行流通业务的传媒企业,以及进行内容创意制作的公司和创作者共同组成的。这些主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权利。例如,流通商享受权利,也是权利的窗口;制片者1享有权利;制片者2享受部分权利,或者只能接受委托,不能享受权利;个体创作者同制片者2一样,享受部分权利,或者只能接受委托,不能享受权利。这样就将生产主体的权利进行划分,促使文化产业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有效推进文化产业融合。 (二)销售形态 日本在发展产业文化时,十分重视海外推广,以便产业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并融入其他文化。在对海外进行文化产业推广时,销售形态对最终的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关键影响,人们要重视对销售形态的科学创建和管理。就目前日本开展文化产业的推广情况来看,文化产业海外交易以打包产品形态为主,如CD、DVD形式以及游戏软件。同时,更多使用授权形式在当地进行生产和销售,这种销售形式被称为授权

罗生门的影评

电影《罗生门》影评 一、《罗生门》的电影叙事 1、从电影技术角度来讲(前期拍摄、后期剪辑等),影片没什么东西是新鲜的。倒是早早地为后来的影视人出不了成绩一味强调精品要“高投入、大制作、长周期”立了一个镜。遗憾的是,能看懂《罗生门》的没几个在从事影视工作。 2、龙之介的原著我也没看过,汗。虽然知道日本文学界奖励青年人的最高奖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不过,我相信,黑泽明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既能用文字语言思维,也能用画面语言思维。他的伟大在于:展示人的内心。 3、三处场景、九个人物构成的电影,要说“简”,那是极至。在没看过电影的人来说,一般不会相信这么“简单”的电影可以拿多个大奖。要说“繁”,同样也是极至。这是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一个事件,可以引申出那么多“自说自话的谜题”,而且没有答案。 二、精确叙事所带来的事件不确定性 “描述越详细,就越远离事物本身。”这句话,我也是看了很多遍这部电影才慢慢参悟明白。 叙事的第一个层面:武士被害。在“审讯庭”,除开三个证人(樵夫、捉住强盗的人、行脚僧),当事人是三个:强盗,武士妻子,附身于巫师的武士。叙事的魅力在于:人人都承认自己是凶手,却留下不一样的呈堂证供。 叙事的第二个层面:旁观者清?? 在“罗生门”,当事人是三个:樵夫、行脚僧、樵夫2。叙事的魅力在于:人人都是“武士被害”的局外人,仍然没有对事件的始末达成共识。 我们经常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安慰别人。如此看来,其实,旁观者未必能清。 关于这两个层面叙事,蓝水都分析得很透彻。 三、放置“婴儿”的歧义理解 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结尾处的婴儿是黑泽明留给观众的安慰,因为行脚僧好象说了一句“看到人们善良之处”的话。(大概意思,原话记不得了。)我的看法有些不一样。樵夫说:“我养了六个孩子,还怕多养一个吗?”我的疑问是:樵夫能为了值钱的匕首隐瞒他所看见的“真相”。以后的他会不会仍然会为了一些其它的原因又对孩子怎么样呢?再或者,婴儿能够永远都长不大吗?谁能保证他能与樵夫的六个孩子、与樵夫2、与行脚僧、与强盗、与武士等等人不一样,不会为一己私利、浮世虚名所左右呢? 所以,非常赞成蓝水的看法,电影中最后一个定格镜头“罗生门”才是黑泽明的真正意图。虽然他尽全力展示,但是不做判断。因为他相信:我们当中,没有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电影《罗生门》对于象我们曾经长期接受一个声音教育的人来说,意义非同一般。想想,所谓“客观、公正、真实、全面”不过也只是美丽的托词而已。那个夏天,阳光格外灿烂,那些有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屈指可数,历历在目。 观《罗生门》有感 日本影片看的不多,《罗生门》是其中一部,不错的电影,给人很多启发。 电影大师黑泽明的代表作《罗生门》无疑在电影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对这部电影的各种层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在此,笔者也想提出一些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影片所讲述故事的年代是江户年间,正是日本受到西方巨大影响的时期,作为强势文化哲学西方观点已逐渐取得主流的地位,基督教独有的“原罪”观念以及由其而来的各种文化现象深入日本艺术家的心灵深处,《罗生门》可以作为这一潮流的突出例证。西方现代哲学中对传

中外100部经典电影-必看

99.《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 极致震撼的一部电影,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之一。这部电影没拿到奥斯卡奖已不是它的遗憾,而是奥斯卡奖的遗憾。 98.《美丽人生》Life Is Beautiful 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因为年代久远,开头的前10分钟有些沉闷,而作为坚持过这十分钟的奖励,接下来是一部十分伟大的作品 97.《哈维最后的机会》Last Chance Harvey 平凡人生,没有灾难或者救世主,然而我们用爱彼此温暖。年老的达斯汀·霍夫曼依然具有让人感动的力量 96.《入殓师》 20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生命是一条河。 95.《情人》The Lover 关于爱情的无望感,拍的最好的一部。 94.《燕尾蝶》Swallowtail Butterfly 岩井俊二的青春残酷物语。关于成长和青春最残酷的童话。后劲很大的电影,没有要连着沉思三天心里准备的人慎看。 93.《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 0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个名字翻译的真没营养),德国电影的自我反思精神与历史厚重感大概是其他任何国家的电影都无法比拟的。对于这部电影,说“感动”未免都嫌亵渎,未有以内心沉郁的翻涌以及言语的沉默向其致敬! 92.《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居然只是提名!!)这个不用多介绍了 91.《雨人》Rain Man 198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跨越语言的兄弟之情。达斯汀霍夫曼是为表演而生的。汤姆克鲁斯最好的一部电影。 90.《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 蒂姆·波顿的经典之作,一个美丽而悲伤的童话。 89.《大智若鱼》Big Fish 蒂姆·波顿的经典之作。相较之真相,原有远为美丽和重要的东西。 88.《西西里的美丽传说》Malèna 一个孩子的爱情,以及其目睹的真实人生。相较于《海上钢琴师》和《天堂电影院》,这是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87.《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 199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最佳男主角。两个男人的彼此拯救。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86.《霸王别姬》 9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9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无可争辩中国最好的一部电影85.《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 200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感觉2000年以后的奥斯卡都很水,这是近11年来获奥斯卡奖的影片中最好的一部。一场关于生命之重的严肃探讨。没心理准备不要看,看的我几天都缓不过来 84.《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巨大的心灵震撼 83.《情书》love letter 岩井俊二最唯美的爱情电影。情节结构的精巧十分令人赞叹

论文: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63656 电视电影论文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学探析 日本作为经济和科技都十分发达的国家,其国民自杀率却居于亚洲首位。经济的富足并没有将日本民族生死观中的根性死亡意识掩盖掉,日本的怪异传统自杀文化将死亡渲染成了一种毫无恐惧感的高尚之举,因此日本的文学和艺术也将死亡意识作为永恒的主题。日本电影作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视听艺术,对死亡主题也进行了多维度地呈现,它通过将死亡元素融入电影视角中使电影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日本电影中,导演将死亡意识诠释得无比风雅和美好,让人抛弃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并充分地欣赏死亡之美,通过死亡的逆向体验找到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价值。日本电影中对死亡意象风格化的镜头表现方式成为日本电影民族根性文化的一道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 一、“死亡”在电影中的表意功能 死亡是一种超越生命的边界趋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讨的最高本体,它能够凸显出生命的意义,衍生出正义、崇高、诗意的美感,体现出无限的精神价值。作为世界一

切艺术形式需要表现的母题,它也是电影这门模拟生命经验的视听艺术所要呈现的永恒主题之一。在电影里,导演通过镜头和演员的表演来表现死亡的意象,运用有意识的叙事剪辑体现出死亡的美学价值。“死亡”在电影中的表意功能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功能、符号的表意功能和审美功能三个方面。在叙事结构功能上,死亡镜头是推动电影叙事发展的关键点,它能够实现不同时空的相互衔接,使整个故事的叙事结构逻辑更严谨、更具有运动性。死亡作为一定时空维度中的一种特殊符号也拉长了电影叙事时间,让电影叙事充满节奏感,给观众留下想象的时空。在符号的表意功能上,死亡镜头在电影中通过直接符号、指示符号、蒙太奇三个等级的符号陈述和再现表象世界。直接符号陈述了死亡的事实,指示符号影射了死亡的象征意义,蒙太奇则通过聚焦和视角的变化,将故事隐喻性的表意完全表达出来,建构了死亡虚拟实在的价值。在审美功能上,电影中导演往往通过将死亡意识形式化的创作手法使死亡超脱现实的状态升华成为美的意象,用美的形式将消逝的生命形态和完美人格进行最后的演绎,体现出独特的艺术化的审美价值。 二、日本电影中的“死亡”文化原型

【读后感】《罗生门》电影赏析_169113

《罗生门》电影赏析 看完电影《罗生门》之后,我对日本电影早期的发展感到震撼,这部电影其中娴熟的电影技巧,展现出的流动紧凑的画面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都让我加深了对这部影片的理解。从以前只会以电影的画质和电影的表达方式是否浅显易懂作为评判一部电影的标准到现在会静下心来去欣赏、琢磨电影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背景环境,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变化。 《罗生门》中那些反复出现的斑驳的树影,樵夫、强盗在强烈的阳光下快步穿梭在树林里的流动的画面以及在影片的开头就出现的闪电雷鸣和磅礴大雨都留给我很深的印象,细细品味,才发现这是积极映衬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或者是为接下去影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对于樵夫来说,反映的是樵夫在穿梭于树林中的焦急心态,而对于强盗来说,这种环境的描写与强盗内心的心理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强盗成功把武弘骗离他妻子身边的情景还是强盗在向妻子施暴过程中表现的激动与狂喜,都与背景环境中强烈的阳光有着密切的呼应。我觉得在我看来《罗生门》就是一部较好的艺术电影,对于艺术电影的概念如何,我想不能仅仅通过投资一部电影所花成本的高低以及观众对整部影片的理解程度来简单界定,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陈晓云认为艺术电影有时变成了无边的概念,艺术电影不等于小成本和粗制滥造;艺术电影里也有投资比较大的,但投资少也不能成为粗制滥造的理由;艺术电影不等于边缘生活加灰色人生;艺术电影不等于沉闷。 电影不仅是一种商业活动,而且也是一种艺术活动,这就是艺术电影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一部好的影片肯定是能引起绝大多数观众的共鸣,也能够彰显出一个时代的主题,艺术电影恰恰是集体感知的对象,最有生命的艺术电影其实是为大众存在的,让大众做终极的思考。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相对立的一种电影类型。艺术电影的倡导者们大多认同电影的艺术性,力图通过电影活动展示电影作为艺术的魅力,以及表达电影创作者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与所谓的商业电影活动真正区别开来。从叙事策略上看,艺术电影大多极力突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反对程式化的情节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刻画,并力图运用独创性的电影语言。但是个性化不过是艺术电影的起点,它的终点一定是永远的精神痛苦,或者是一个时代共同的焦虑。 《罗生门》是一部令人难忘而影象丰富的绝好影片。比如,多襄丸骗了武弘把他绑在树上之后,为了把真砂骗来,他在透过树木的繁枝密叶洒下闪闪阳光的灌木丛中高兴得大喊大叫地奔跑这场戏,也是用十四个镜头节奏明快地组接起来的。可能这是过去日本电影中所表现的流动美的最光辉的范例。但是,在日本电影中,这种有节奏的而且速度快的流动美,只是在传统的古装片中表现被害者的悲壮美的场面中才应用。黑泽明把一跃而起扑向猎物的加害者的狂喜,升华为流动美,无可怀疑地使日本电影美的意识一部分发生了变化。把这样的狂喜所带来的罪恶及其狂暴,用不亚于这种狂暴,似乎要把这种罪恶冲洗得一千二净似的暴雨猛击罗生门的情景,在各人陈述供词的每一段落的间歇中穿插切入。 《罗生门》展现给观众的无疑是想揭露人性当中那些丑陋与不堪的一面,三个人就有三种不同的说辞,每个人都在撒谎,尽力“彰显”自己善良美好的一面,甚至连樵夫也在审理这桩案件时,隐瞒了自己私藏一把镶有钻石的匕首,还有一个流浪汉在临走时还把一个婴儿身上穿的衣服占为己有,其中的一个僧人感到失落,他还能相信周围的谁呢?影片在前面展现的所有都不禁让每一个观众感慨自己身处的社会,因为这恰恰也反映了一种丑陋的现状,人性中的丑恶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我想这就是艺术电影里想要表达的一个时代共同的焦虑,但在影片的结尾,樵夫还是收养那个婴儿,这一故事情节就像是一只抚慰伤痛的手,在最后抚慰着观众在前面受伤的心灵,给人们带去希望的曙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