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学前教育管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前教育管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前教育管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前教育管理学概述

第一章学前教育管理学概述

第一节管理与学前教育管理

一、管理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是管理者遵照一定的原则,使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计划、组织、指挥、领导和控制各个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活动,创造出一种远比个人活动力量总和要大的集体力量或社会力量,从而高效率地达到一个组织的预定目标所进行的活动。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职能

●含义:管理者为组织的未来确立目标和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步骤的管理活动。

●计划工作要解决两个问题:做什么?怎么做?

●计划是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管理活动最重要的职能,也是管理的第一要素。

2、组织职能

●含义:指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各成员的职责,并协调相互关系,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结成

一个有机整体,使组织成员协调统一行动去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特点:整体性、纪律性、目的性、放大性

3、控制职能

●含义:指用一定的标准检查实际工作情况,以保证执行过程和工作结果符合计划要求的过程。

●包含的要素:为实际工作确立标准、用标准来对照和衡量实际工作、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三)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指挥劳动、协作劳动)的职能。这一职能或属性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表现为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监督劳动)与上层建筑的管理职能。

3、管理的双重属性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二、教育管理和学前教育管理

(一)教育管理的产生是现代学校和教育发展之必需

教育管理是指教育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遵照一定的教育方针,利用各种管理手段,通过组织、指挥、协调各方面教育人员的活动,来优质高效地完成国家下达的教育任务,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从而达到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各种一般职能活动。

1、现代教育已经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规模庞大而又耗费资源的事业,必需进行有效的领导和管理。

2、必需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资源,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

3、教育事业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4、教育管理活动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二)学前教育管理及其特点

1、概念:学前教育管理是指有关幼教行政人员和管理者按照教养工作的客观规律,根据一定的指导原则,采用科学的工作方式,将人、财、物等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良好地幼儿教育质量效果,包括办园质量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的活动过程。

●宏观方面: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管理,即学前教育行政。

●微观方面:各类具体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如托儿所、幼儿园或学前班的管理。

1、学前社会教育的历史回顾

(1)幼儿教育的孕育和萌芽阶段

(2)幼儿教育的发展期

(3)幼儿教育的普及期

(4)中国幼儿教育的诞生和发展

2、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功能

(1)学前教育的机构类型及服务形式

●活动时间:全日制、半日制、寄宿制

●办学主体、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公立、私立;公益性、营利性

●地区:城市、农村(乡镇)

●正规、非正规

●托儿所、幼儿园

(2)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功能的探讨

●学前教育是教育性和保育性二者合一

●学前教育的福利性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与服务性

●学前教育的社会性

●学前教育的补偿性

●学前教育的衔接性

(3)学前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保教合一、教养儿童与服务家长兼顾是学前教育不同于其它阶段教育的特殊性,也是学前教育管

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最大区别。

●在学前教育管理过程总要特别注重综合协调,强调管理的社会化。

●学前教育管理要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协调多方教育资源,发挥管理效能,即以最小的力做最大

的功,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学前教育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一、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及其标志

1、施太因及其教育管理思想

2、美国的杜顿和斯奈登的教育管理思想

(二)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原因

1、教育实践的需求

2、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

3、现代科技进步的推动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发展的简要回顾

1、学科的初步产生:清朝末期至新中国成立

2、学科停滞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

3、学科兴旺发展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二、学前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

(一)孕育与萌芽期: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为孕育与萌芽期,表现为学前教育专家在实践基础上的初步理论探索。

(二)丰富的实践与零星探索期:自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之前为丰富的实践与零星探索期,这个阶段实践的深入催生了学前教育管理的简明培训资料。

(三)学科建立发展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为学科建立发展时期,表现为注重总结已有经验,出现了系统的学前教育管理专著。

1、出现了学前教育管理学的专著

2、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与丰富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管理学

(一)科学理性地总结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经验、教训,指导实践活动。

(二)针对学前教育管理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理论上的解释说明。

(三)学前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要打开思路,“采众家之长”,加快学科建设。

(四)幼教工作者是学前教育管理学的建设者。

第三节管理思想的演进

管理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然而,真正开始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只是19世纪末的事情。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创时期、成长时期和现代管理科学时期。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

一、管理理论的初创时期

(一)泰罗的管理思想

●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主要观点——“泰罗制”:任务管理、规定标准化的任务,提供标准的工作条件,又以标准化的方法

来培训职工,提供高奖励的工资,实行职能化的组织系统保证任务的完成。

被后人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二)法约尔的管理思想

●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主要观点:对高层和基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应有不同;管理过程不同于生产过程;管理活动有五项基本

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时应遵循14条原则。

第一个明确提出并阐述“一般管理”理论

幻灯片29

(三)韦伯的管理思想

●著作:《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主要观点:

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

任何组织都有层次,各层有若干工作部门,各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

组织中的全部活动可以划分为各种基本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成员。

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完全以理性原则为指导,而不是个人情感。

二、管理理论的成长阶段

(一)人际关系理论

●代表人物:梅奥《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霍桑实验”(“面谈实验”)

人=社会人+经济人

组织=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领导应具有与职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XY理论(麦克雷戈)

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时期

(一)社会系统论和系统管理理论

(二)决策管理理论

(三)权变理论

(四)Z理论

(五)管理文化研究

第四节学前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学前教育管理学及其研究对象、范围

(一)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概念

学前教育管理学是研究如何实现对幼教事业和幼教机构的高效优质管理的一门科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学前教育管理的要素与内容

1、要素:

●有形:人、财、物

●无形:时间、信息

2、内容:

●托幼机构的管理基本状态

●托幼机构的实务管理或工作管理

●人员管理

●托幼机构的公共关系

二、研究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意义

(一)研究学前教育管理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研究学前教育管理是改革幼儿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三)研究学前教育管理是要探索规律为学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学前教育管理是提高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要。

三、学前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指对学前教育管理中的某个方面的问题或是对某项工作,进行情况的了解,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方式:观察、个别访谈、开座谈会、经验介绍、问卷或查阅记录等

例如:某市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水平的调查研究

(二)文献法:研究已有的文献资料,来了解和研究有关学前教育管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

方式:历史文献研究(纵向),横向研究(国际间、地区间、校际间)

例如:中日两国幼儿教育制度的比较研究

(三)实验法:根据一定的理论设想或思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实践,以实验和检验某种管理方案,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方法。

方式:单因素实验、综合性实验

例如:范例在绘画中对幼儿想象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四)行动研究法:在社会情境中进行的旨在改善社会情境中的行动质量的研究。

方式: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螺旋上升的过程

例如:在幼儿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的行动研究

(五)案例法:将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矛盾或典型经验编写成案例,供学习研究者进行分析和讨论,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研究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选择和编写好案例。重点不在于得出正确结论,而在于促进思考的过程。

例如:幼儿园校车管理案例的研究

遗传毒性试验-动物中心

致突变试验:根据受试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对遗传物质作用终点(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不同。要求新药必须做下列三项试验。(1)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 菌株: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四株(TA97、TA98、TA100、TA102),亦可采用大肠杆菌(E.Coli)WP2若干株(大肠杆菌试验)。 剂量:决定受试物最高剂量的标准是细菌毒性和溶解度。一般最大剂量可达5mg/皿。受试物至少应有五种不同剂量否则应说明选定剂量的理由。 代谢活化:应用诱导剂处理后的哺乳动物肝脏微粒体酶(S9)进行体外代谢活化试验,即在加S9混合物和不加S9混合物平行的条件下测试。 对照组:用溶媒作阴性对照,用已知突变原作阳性对照。 结果判定:受试物的回复突变菌落数的增加与剂量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或至少某一测试点呈现可重复的并有统计学意义的阳性反应时记为阳性。 (2)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细胞:哺乳动物原代或传代培养细胞。 剂量:至少应用三种不同剂量,高剂量以50%细胞生长抑制浓度为基准,否则应说明选定剂量的理由。

标本制作时间:药物与细胞接触后应有适当时间最好包括整个细胞周期,通常在药物处理后24和48小时制作染色体标本。 代谢活化:应用适当的代谢活化法。 对照组:用溶媒作阴性对照,已知突变原作阳性对照。 镜检:每种浓度至少观察1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的染色体结构的异常及多倍体的出现率。 结果判定:受试物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的出现率较阴性对照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并有剂量反应关系时记为阳性,同时标明异常细胞出现的频度和种类。 (3)体内试验 一般选用微核试验,但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进行显性致死试验等。a.啮齿类动物微核试验 动物:一般用小鼠,每组10只性成熟动物(雌雄各半)或至少6只性成熟雄性动物。 给药剂量及途径:至少采用三种剂量,最高剂量从1/2LD50为基准,腹腔和/或口服一次给药,必要时可连续给药。否则应说明选定剂量的理由。 对照组:用溶媒作阴性对照,已知能诱发微核阳性的物质作阳性对照。标本制作:给药后18—30小时或12—72小时处死动物,取骨髓,离心、涂片,Giemsa染色或吖啶橙染色。 镜检:每只动物至少观察计数1000个多染红细胞,观察其微核出

毒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绪论 1、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 2、现代毒理学:它已发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 二.毒理学基本概念 1、易感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应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2、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3、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指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4、暴露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暴露于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5、效应生物学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的生物效应、结构和(或)功能改变、及疾病的三类标志物,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谢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效应的信息。 6、阈值(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02029 7、致死剂量或浓度: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来表示。02028 8、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ictive dose)/ 靶剂量(target dose):是指送达剂量中到达毒作用部位的部分。 9、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02028 10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11、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LD01或MLC,LC01):指一组试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02028 12、最大非致死量或浓度(LD0或LC0):指在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02029 13、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物质引起机体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02029 14、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一种外源化学物不引起机体可检测到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02029 15、观察到作用的最低水平(LO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与适当对照机体比较,一种物质引起机体某种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02029 16、未观察作用水平(NOEL):在规定暴露条件下,通过实验和观察,与适当的对照体比较,一种物质不引起机体任何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02029 17、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02014 18、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根据病变发生的快慢,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02014 19、毒物(poison)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 20、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s):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取决于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可引起多种变化。(非课本摘录) 21、效应(effect):是量反应,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02022 22、反应(response)是质反应,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23、应用剂量(applied dose):是指直接与机体的吸收屏障接触可供吸收的量。02020 24、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内剂量(internal dose):指已被吸收进入体内的量。02020 25、给予剂量(diministered dose)/潜在剂量(potential dose)是指机体试剂摄入、吸入或应用于皮肤的外援化学物的量。02020 26、送达剂量(delivered dose):是指内剂量中可达到所关注的器官组织的部分。02020 27、选择性毒性(selective toxicity):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用。 28、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阀剂量的比值。02031 29、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阀剂量与慢性阀剂量的比值。02031 30、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02018 31、内源性化学物: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02014 32、机体负荷:是指在体内化学物和(或)其代谢物的量及分布。33、适应:是机体对一种通常能引起有害作用的化学物显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02017 34、受体:是能与配体或激活剂高度选择性结合,并随之发生特异性效应的生物大分子或生物大分子复合物。02023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例题集Word版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例题集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 A ) A.国家B.企业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B )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3.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一层面?( B ) A.全体社会成员 B.部分社会成员C.全体劳动者 D.部分劳动者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A ) A.社会立法 B.企业和个人的自觉性C.思想教育 5.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按规定需要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保险有几种?(C) A.一种B.二种C.三种 D.四种 6.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哪一个?(C)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7.下述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D A. 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财政补贴 D.社会捐赠 8.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保障是什么项目?C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9. 现阶段我国法定的社会保险有几种?(D) A.二种B.三种C.四种D.五种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10.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主要保障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的基本生活不 受影响?A.年老、失业、下岗、工伤、生育 B.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 C.年老、失业、下岗、疾病、工伤 11.我国建国早期所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哪种社会保障模式?D A.储蓄保障型 B.福利国家型 C.传统保障型 D.国家保障型 12.以下哪个国家是储蓄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代表?D 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 13.最高颁布《社会保障法》的是哪一个国家?A A.美国B.英国C.德国D.新加坡 14. 按照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职工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A.本人当月工资 B.本单位职工当月平均工资 C.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D.本单位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参考答案:1A,2B,3B,4A,5C,6C,7D,8C,9D,10B,11D,12D,13A,14C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基本功能?BCD A. 实现共同富裕 B.维护稳定社会 C.保持社会公平 D. 促进经济发展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B

遗传毒性试验指导原则

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第二稿) 二○○六年十月

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3) 二、基本原则 (4) (一)实验管理 (4)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三)随机、对照、重复 (4) 三、基本内容 (4) (一)受试物 (4) 1、中药与天然药物 (3) 2、化学药物 (3) (二)试验设计的总体考虑 (5) 1、体外试验基本要求 (6) 2、体内试验基本要求 (9) (三)标准试验组合 (10) 1、标准组合试验应具备的特征 (11) 2、推荐的标准试验组合 (8) 3、标准试验组合的调整 (12) (四)与致癌试验相关的附加遗传毒性试验 (9)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 (14) (一)体外试验结果的评价 (15) 1、体外试验阳性结果 (15) 2、体外试验阴性结果 (15)

(二)体内试验结果的评价 (16) 1、体内试验结果阴性时,确定靶组织暴露水平的原则 (16) 2、生殖细胞诱变剂的检测 (18)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 (18) 五、遗传毒性研究进行的时间 (12) 六、参考文献 (19) 七、著者 (20) 八、相关注释 (21) 九、附录 (26)

一、概述 遗传毒性研究(Genotoxicity Study)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它与其他毒理学研究尤其是致癌性研究、生殖毒性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及上市的重要环节。拟用于人体的药物,应根据受试物拟用适应症和作用特点等因素考虑进行遗传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是指用于检测通过不同机制直接或间接诱导遗传学损伤的化合物的体外和体内试验,这些试验能检出DNA损伤及其损伤的固定。以基因突变、较大范围染色体损伤、重组和染色体数目改变形式出现的DNA损伤的固定,一般认为是可遗传效应的基础,且是恶性肿瘤发展过程的环节之一(这种遗传学改变仅在复杂的恶性肿瘤发展变化过程中起了部分作用)。在检测此类损伤的试验中呈阳性的化合物为潜在致癌剂和/或致突变剂,即可诱导癌和/或遗传性疾病。由于在人体中已建立了特殊化合物的暴露和致癌性之间的关系,而对于遗传性疾病尚难以证明有类似的关系,故遗传毒性试验主要用于致癌性预测。但是,因为已经确定生殖系统细胞突变与人类疾病有关,所以对可能引起可遗传效应的化合物与可能引起癌症的化合物应引起同样的关注;此外,这些试验的结果可能还有助于解释致癌性试验的结果。因此,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遗传毒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试验来预测受试物是否有遗传毒性,在降低临床试验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遗传毒性试验体内外试验的基本原则,并介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毒理-人卫版第五版毒理学名解和知识点

毒理学基础 名词解释: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小时内接触多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生的毒作用及死亡。 蓄积: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超过代谢与排泄的速度,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 致突变性(mutagenicity):指引起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能力,在一个试验群体中突变率可以定量检测。 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广义概念是外来因素,特别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能力,而且此种改变可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突变是致突变作用的后果,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即引起的变异称为突变。突变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自发突变是在未知因素作用下、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发生率低、发生过程长,与物种进化有关;诱发突变是指认为的造成突变。 遗传毒性(genetic toxicity):指对基因组的损害能力,包括对基因组的毒作用引起的致突变性及其他各种不同效应。 遗传毒理学(genetic toxicology)研究化学性和放射性物质的致突变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 基因库(gene pool):指某一物种在特定时期中能够将遗传信息传至下一代的处于生育年龄的群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 遗传负荷(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以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 化学致癌作用(chemical carcinogensis):是指化学物质引起或诱导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发展成肿瘤的过程,具有这类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 发育毒理学(developmental toxicology):研究出生前暴露于环境有害因子导致的异常发育结局及有关的作用机制、发病原理、影响因素和毒物动力学等。 胚胎毒性:分为胚体毒性和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胚体毒性(embryotoxicity):外源性理化因子对孕体着床前后直到器官形成期结束时的有害影响叫~。?胎体毒性或胎儿毒性(fetoxicity):对孕体器官形成期结束以后的有害影响叫~。 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 母体毒性(maternal toxicity):是指化学毒物对妊娠母体的有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慢、功能异常、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在发育毒性试验中常用母体增重减缓和死亡率来表示。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是现代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毒理学包括收集,处理和评价流行病学和实验毒理学数据,以及基于毒理学针对化学物有害效应保护健康和环境的决策。 参考剂量(RfD)和参考浓度(RfC):为日平均暴露剂量或浓度的估计值,人群终生暴露于该水平,预期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的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可以忽略。 基准剂量(BMD):是依据动物试验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用统一的统计学模式求得的引起一定比例(通常定量资料为10%,定性资料为5%)动物出现阳性反应剂量的95%可信限区间的下限值。 第五章毒作用影响因素 ★毒作用影响因素有:1)毒物因素,包括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不纯物和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 2)机体因素,包括物种间遗传学的差异,个体间遗传学的差异,机体其 他因素对毒性作用敏感性的影响。 3)暴露因素,包括暴露剂量与内剂量,暴露途径,暴露持续时间,暴露频率等。 4)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季节或昼夜节律,动物笼养。 5)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如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4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

刑诉法章练习题

刑诉法1-3章练习题

————————————————————————————————作者:————————————————————————————————日期: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一、判断题 1.刑事诉讼法与宪法是子法与母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2.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及时、准确地查明犯罪。() 二、选择题 1.狭义的刑事诉讼法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宪法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宪法、法院和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对如何具体应用刑事诉讼法所作的规定 2.刑事诉讼法是()。 A.根本法 B.基本法 C.实体法 D.程序法 3.我国刑事诉讼的核心目的是() A.惩罚犯罪 B.保护人民 C.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D.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三、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 2.刑事诉讼法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刑事诉讼法?广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有哪些? 2.如何理解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关系? 3.怎样理解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五、论述题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六、填空题 1、调解的基础是争议各方的,种菜通常以为前提,诉讼是强制性、权威性手段实施的“”。 2、诉讼法的功能,是为国家_______中的刑事、民事或行政司法系统设立法定的系统结构框架和法定的系统运行机制。 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是:。 4、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 5、刑诉讼法任务与作用的关系是“”与“”的关系

遗传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能检出DNA损伤及其损伤的固定。 根据检测的遗传学终点分为4种类型: 1检测基因突变(比如:Ames试验); 2检测染色体畸变(比如:微核试验); 3检测染色体组畸变(比如: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4检测DNA原始损伤(比如:单细胞凝胶电泳分析(singlecellgeleletrophoresis,SCGE))。以上检测结果为呈阳性(除外假阳性)的化合物,为潜在人类致癌剂和/或致突变的物质。 FDA于2006年制定了遗传毒性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法指导原则(Guidanceforindustyandreviewstaff:Recommendedapproachestointegrationofgenetict oxicologystudyresults) 对遗传毒性试验的阳性结果评价和处理: ICHS2(R1)中的遗传毒性结果评价和追加试验策略。 目前已建立的遗传毒性短期检测法已超过200种。 1 现行组合试验方案,用一组试验配套进行试验。200多种检测方法中,真正经过验证有合适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大概不到10种。目前多数国家规定,如体内诱变试验显示1个或以上试验呈阳性结果,则需要进行生殖细胞遗传毒性测试。 2 各类遗传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2.1 检测基因突变 2.1.1 Ames试验Ames试验是检测化学物质基因突变的常用方法。常规的Ames试验选用四个测试菌株(TA97、TA98、TA100、TA102),最近有人提出增加TA1535测试菌株,该菌株特别适用于检测混合物的致突变性。目前出现的新生菌株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 YG7014、TG7108,缺乏编码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化转移酶的ogtST基因,专用于对烷化剂引起的DNA损伤检测;引入乙酰转移酶基因的YG1024、YG1029菌株,对硝基芳烃和芳香胺的敏感性比原菌株高100倍以上[4]。测试代谢活化系统一般采用由Aro-clor1254(PCB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酶的S9;国外也有用人肝S9的报道,试验证明其代谢活性明显高于鼠S9[5,6]。为了克服S9制备上的困难和不稳定性,Josephy等将沙门氏菌的芳香胺N-乙酰转移酶基因和人类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1A2引入细胞,构建了在无外源S9时也可检出芳香胺诱变性的Ames测试菌株如DJ4501A2[7]。 2.1.2 TK基因突变试验TK基因突变试验是一种哺乳动物体细胞基因正向突变试验,近年来其应用价值有明显的提高。TK基因编码胸苷激酶,该酶催化胸苷的磷酸化反应,生成胸苷单磷酸(TMP)。如果存在三氟苷(TFT)等嘧啶类似物,则产生异常的TMP,掺入DNA中导致细胞死亡。如受检物能引起TK基因突变,胸苷激酶则不能合成,而在核苷类似物的存在下能够存活。TK基因突变试验可检出包括点突变、大的缺失、重组、染色体异倍性和其他较大范围基因组改变在内的多种遗传改变。试验采用的靶细胞系主要有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以及

毒理学

毒理学飞升神卷 一.名词解释 1.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2.毒性 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3.接触生物学标志物 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 4.LD0 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二.填空题 1.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合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此现象称

为代谢排毒,经生物转化其毒性增强的显现称为活化。 2.实验动物染毒方法主要包括经口染毒,经呼吸道染毒,经皮肤涂抹染毒和注射染毒四种。 3.毒理学主要分为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三个研究领域。 4.有些有机溶剂的LD50值相似,即其绝对毒性相当,但由于其各自的挥发度不同,所以实际毒性可以相差很大,将物质的挥发度考虑在内的毒性称为相对毒性。该毒性指数对有机溶剂来说,更能反映化合物经呼吸道途径吸收的危害程度。 5.非整倍体指细胞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时称为单倍体,增加一条染色体时称为三倍体。 6.外源化合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7.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称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8.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9.I 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10.毒作用带是表示化学物质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与慢性毒作用带。 11.经呼吸道染毒包括人工染毒和自行吸入染毒,其中自行吸入染毒又分为静式吸入和动式吸入两种形式。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总论 一、社会保障概述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2 )社会保障的责任 主体主要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 )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O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O 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G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 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 (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社 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 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O 1社会保险;C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C2社会补贴;C3社会服务;G4社会救助;C5医疗保健。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02社会救助;Q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02社会补贴;0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O 1社会保险;02社会救助;03公共福利;04医疗保健。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0 1社会保险;02国家救济;03社会福利;04医疗保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1、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2)资金筹措的多源性;(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自然灾害救助;(2 )失业破产救助;(3 )孤寡病残救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1)强调国家和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2)国家立法和政 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3)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 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1)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2)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3)混合制。与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相适应,按收入保障计划提供现金补助时采用的方法有:0就业关联制度;②普通保障或“按人头”的补助制度;0 3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2、按照资金来源分类:(1)政府统包型,又称“国家社会保障型” ;(2)投保资助型;(3)强制储蓄型。由

遗传毒理习题

一.名词解释 环境诱变剂 生物迁移 转化 光化学烟雾 生物转运 生物转化 二.填空题 1.环境诱变剂的分类物理性环境诱变剂,化学性环境诱变剂,生物性环境诱变剂 2.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三种基本形式 3.根据表现形式,可将生物迁移分为生物富集,生物积累,生物放大三种类型不。 4.元素汞或无机汞盐会被细菌转化为会被细菌转化为甲基汞,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 要方式是甲基化作用和还原作用 5.吸收,分布和排泄,使外来化合物在体内发生位移,统称为生物转运 6.生物转化分为I相和II相反应两种主要类型 7.急性毒性常用指标LD50 8.突变是指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突变实际上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可遗传 的变异 9.慢性毒性作用带比值越大表明越易发生慢性毒害 10.胎儿出生时即具有整个身体或某一部分的外形或器官的解剖学上的形态结构异常称为 先天畸形 11.同一种动物的不同品系可对同一致畸物呈现不同敏感性 12.基因突变的细胞可以使生殖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 13.与环境相关的外来化学物质,统称为异生物质 三.选择题 1.在大气中,污染物转化为( C )反应为主 A.光化学氧化 B.催化氧化C.光化学氧化和催化氧化 D.以上皆不是 2.大多数有机磷农药具有( A ),可通过完整皮肤引起中毒或死亡 A.高度脂溶性B高度水溶性C.都溶D.都不溶 3. 亚慢性中毒指机体相当于( B )左右生命期间,少量反复接触某种化学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的损害作用 A. 1/10 B.1/20 C.1/30 D.1/40 4.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 )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5.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急性毒性试验时最好用两种动物是(B ) A.大鼠与家兔 B.大鼠与小鼠 C.大鼠与狗 D.狗与家兔 6.诱发突变的原因,以下哪种属于生物因素( D ) A.X射线 B.抗生素 C.烷化剂 D.黄曲霉素 7.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致畸物所致的发育毒性表现为以下哪种形式(D ) A.不孕 B.胚胎重吸收 C.发育迟缓 D.以上都是 8.环境遗传毒理学在环境诱变检测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包括下面哪一个?(D)

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总课时51 理论实践25 26 课程类别□职业通识通用课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实习实训课课程□课外素质教育课程 所选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李章琼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第4次印刷。 参考资料《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韩文瑛、肖胜强,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霍习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学前儿童游戏》,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05月出版;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么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01月出版。 教材分析 本专业所选择李章琼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书,涵盖了学前儿 童游戏概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其他 游戏、游戏治疗八个部分。 本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是本书的起始章节,包括对学前游戏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等几个部分的重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学期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基础作用。本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 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基本问题,辨析游戏和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游戏是 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同时了解本学期知识要点的大概框架,因此在 本门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教案 课程 名称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专业班级任课教师课题 名称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行课日期2017/9/11——教研室审核签字学习目标: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 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门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学前院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进入大学二 年级,已经系统学习过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每个章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都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实践。 同时,其他的专业实践课也陆续展开,进入二年级会学习《幼儿园活动 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文学》、《环境创设》以及其他艺术类等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的游戏设计和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鉴于本专业培养的都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 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和考核都应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破冰游戏导入,帮助教师增强对新班级的了解,也让学生体验 到游戏的乐趣和作用。然后通过分享、讨论师生儿童时期与现在所玩的游戏,归纳总结游戏的概念,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性质和特点。接着通过活动图片 展示,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带领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以及 不同游戏发生的年龄阶段。最后帮助学生重点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理解“游戏是幼儿园最进本的活动”这一原则。 学时分配3课时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替代法又称“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毒效应谱: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毒作用的类型:①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②局部或全身作用;③可逆或不可逆作用;④超敏反应⑤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选择性毒性:水平: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三个水平。原因:①物种和细胞学差异;②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③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④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ADME过程:吸收: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代谢。排泄:外源性化学物及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①流行病学研究:优: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缺:耗资、耗时多;无健康保护;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②受控的临床研究:优: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缺:耗资多;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的暴露;限于较少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逆的效应;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③体内试验:优: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作用;能评价机制。缺: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④体外试验:优: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教案

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国际贸易常用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国际贸易概念及相关统计指标,分析我国、我省外贸地位及发展趋势。知识目标:掌握各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互相区别,掌握国际贸易常用统计分析指标并对有些指标会计算 教学重点:各种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互相区别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常用统计分析指标: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国际贸易地理、对外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差额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举例法、 本节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步:说明课程安排,介绍授课目标和考核要求;(因为第一次课,所以第一步安排说明课程计划,授课目标和考核要求及自我介绍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步:新课导入: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和我省的对外贸易形势简要介绍 《国际贸易贸易概论》这门课是我们同学间接涉及到专业的课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国对外贸易的形势,以便使同学们在一开始接触专业前对我们对外贸易的有一个初步了解。我国对外贸易,随着改革开放,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几年都有二位数的增长。但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外贸的潜能,外贸能力的释放已到高限,今后的外贸将是下滑。但有学者(如陈思危、尤龙图、张汉林等)更多的认为,我国在近阶段(指未来15年)外贸还是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理由一是未来十五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理由二是国际市场空间仍然较大;理由三市场多元化空间非常广阔。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对外贸易不断跃上新台阶,20XX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浙江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出口呈高开低走态势。20XX年,全省进出口3093.97亿美元,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规模也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63.60亿美元,增长19.9%;进口930.37亿美元,增长27.3%,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7.4个百分点。同全国及沿海主要省市相比,我省出口规模列广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三位,增速在沿海主要省市中位列第三(列福建、山东之后),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我们省的外贸形势好不好? 好,下面我们开始讲课,第一讲的主题是国际贸易概念与特点: 第三步:讲新课 (一)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提问:你去商场买东西,在中国各省和国内的企业做生意叫什么贸易?国内贸易。跟老外做生意这叫什么?是在做国际贸易。我们有时候讲国际贸易,有时讲对外贸易,二者相同

【最新】遗传毒理学毕业研究生自我鉴定范文

【最新】[自我鉴定]遗传毒理学毕业研究生自我鉴定范文我是一名__大学毕业研究生,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我人生阶段的一个里程碑,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收获很多,成长很快,以下就是这段时间的自我鉴定. 作为学生我从不放松学习,在上研第一年,我修完了导师指定的各门研究生课程,总学分达到了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成绩优秀.另外我还参加了教学实习,带本专业本科生的遗传毒理学实验课,以及协助本科班的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我从年初开始进入实验室工作,广泛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准备实验材料.摸索实验方法到完成实验设计都投入了大量的劳动.最后认真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并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 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之余,我还热心社会工作,积极为同学服务.上研究生后我主动承担起临时班长的职务,在新生入学的一系列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老生的优势,热情周到地为同学服务.尽管学业和科研任务繁重,但为了配合院学生工作组老师做好学生工作,我服从组织安排,在团学联中担任学生工作助理.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我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坚决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并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我在政治上.思想上一直积极要求进步.进入__大学后,通过参加业余党校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学习,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于___年__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党组织1年预备期的考察,如期转为正式党员.我决心要做一名合格的.模范的共产党员,在学习.工作.思想上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政治上起先锋模范作用.自入党以来,我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履行党员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在群众中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收获和今后要继续发扬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积极改正,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创造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刑诉法1-3章练习题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 一、判断题 1.刑事诉讼法与宪法是子法与母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与刑法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2.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及时、准确地查明犯罪。() 二、选择题 1.狭义的刑事诉讼法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宪法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及宪法、法院和检察院组织法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对如何具体应用刑事诉讼法所作的规定 2.刑事诉讼法是()。 A.根本法 B.基本法 C.实体法 D.程序法 3.我国刑事诉讼的核心目的是() A.惩罚犯罪 B.保护人民 C.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D.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三、名词解释 1.刑事诉讼 2.刑事诉讼法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刑事诉讼法?广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有哪些? 2.如何理解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的关系? 3.怎样理解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五、论述题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六、填空题 1、调解的基础是争议各方的,种菜通常以为前提,诉讼是强制性、权威性手段实施的“”。 2、诉讼法的功能,是为国家_______中的刑事、民事或行政司法系统设立法定的系统结构框架和法定的系统运行机制。 3、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是:。 4、刑事诉讼法的根本任务。 5、刑诉讼法任务与作用的关系是“”与“”的关系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奴隶社会的弹劾式诉讼模式中,原被告双方的诉讼地位形式上是平等的。() 2.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有奴隶社会的纠问式、封建社会的弹劾式和资本主义的混合式三种。()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从结构形式的角度对刑事诉讼所作的归类()。 A.弹劾式诉讼 B.纠问式诉讼 C.混合式诉讼 D.职权主义诉讼 2.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诉讼形式是()。 A.弹劾式诉讼 B.纠问式诉讼 C.职权主义式诉讼 D.当事人主义诉讼 3.下列哪些是资产阶级倡导的原则()。 A.自由心证原则 B.实事求是原则 C.无罪推定原则 D.客观真实原则 4.纠问式诉讼的特征是()。 A.控审分离 B.被告主体 C.神明裁判 D.形式平等 三、名词解释 1.五听 2.自由心证 2.法定证据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弹劾式刑事诉讼模式的特点。 2.中国封建社会的刑事诉讼具有哪些特点? 3.近代社会刑事诉讼在形式上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 1、试述论式诉讼的特点。 2、试评价弹劾式诉讼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