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分析
中药处方分析

【主治】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者。

【功能】清暑受热,养阴生津。

【处方】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18g 黄连6g 竹叶6g 荷梗15g 知母12g 炙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

翠衣30g

【分析】这张处方是错误的:①黄连为苦寒之品,其用量过大应减半;②麦冬与知母为滋腻阴柔之品,用

量过大需减量;③炙甘草应写为甘草。根据上述

三点错误,调剂人员可对处方拒绝调配。本方治

证乃暑热耗伤气津所致。治发宜清暑益气,养阴

生津。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

瘴疟等。

【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处方】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去皮(各30g)半夏曲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桔梗(各60g)藿香去土

90g 甘草75g

【分析】这是一张为藿香正气散处方。处方中厚朴没有标明是姜汁炙,桔梗应写为苦桔梗,甘草没有标明

为炙甘草。调剂人员如能熟悉药物的性能,就会认识到这种相反是作用会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后果,应及时与医师联系更正。藿香配以苏叶,白芷辛香发散,助藿香外解风寒,兼可芳化湿浊;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宣肺利膈,既利于解表,又益于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且和药性。诸药相伍,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清升浊降,气机通畅,诸证自愈。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和管理规范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和管理规范 一、处方书写 1、中草药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2、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3、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4、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5、对饮片的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6、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7、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8、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9、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慢服、顿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0、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二、中药饮片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

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三、特殊药品的使用评价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贵重药品管理办法》对毒性药品和贵重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四、处方合理用药评价 根据处方中患者基本信息、中医诊断和证型,初步评价处方中药饮片使用的合理性。 信你自己罢!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也只有你能够创造你自己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 仙鹤草12g 阿胶10g 血余炭10g 白芨12g 党参15g 三七粉5g 炒蒲黄10g 茜草12g 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 芡实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10g 乌药10g 元胡10g 刘寄奴10g 王不留行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 山萸肉15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海螵蛸25g 白芍25g 生牡蛎25g (另) 怀牛膝12g 地榆炭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中药处方点评资料

主要内容 1、处方点评实施办法 2、处方点评中一些常见问题 3、处方质量改进的思考 背景 ?2007年5月1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实施,要求各级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2010年3月5日卫生部文件下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2010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处方点评定义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 1、用药适应证 2、药物选择 3、给药途径 4、用法用量 5、药物相互作用 6、配伍禁忌 处方点评的目的 ?通过点评临床处方是否合理,发现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持续改进,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处方点评内容 1、是否有用药指征 2、药物选用是否恰当 3、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4、联合用药是否恰当 5、是否重复用药 6、出现不良反应而未及时处理 7、中西药的联用是否合理 8、是否经济(首选国家基本药物)9、与用药相关检查是否完善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处方点评工作组成员 ?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负责制定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专项处方点评及技术讨论评定等。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由药剂科负责处方点评日常工作 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方点评的实施 ?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门诊抽样率:≥总处方量1‰;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100张; 三甲医院门诊抽样率:≥总处方量5% 检查要求:处方合格率≥95%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数量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 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 (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2、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药品用法用量 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

谈谈对中药处方的认识

1 中药临证处方原则 中药处方的含义:中药处方是理法方药的结合,是临床辨证论治的终末程序。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辨清证候,申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方法。治法确立之后,成为遣药组方的原则。方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所以常说“方以药成”,“方随法出,法随证立”。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理 法 方 药”的整个过程,无理则无法,无法则无方,无方则无药,缺少任何环节均不成一体。从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相当医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的,是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但是,当治法已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遣药组方和运用组方的指导原则。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处方思路,要求“理明,法合,方对,药当”,每一张处方的组成,必须根据病情,在辨证辨病立法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在配伍组成方面,还需遵循严格的原则。方剂的组成原则,最早见于《内经》,“君臣佐使”原则亦称为“主辅佐使”原则。君药,即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处方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主药。臣药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症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佐治药,即用以清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在谴药组方时并没有一定的格式,全视病症大小与治疗要求的不同以及所选药物的功用来决定。 2 中药处方的安全性 处方的目的就是防病、治病,减轻患者的痛苦,恢复身体健康。安全有效是中医处方中两个重要方面。因此,中医对其处方的安全性早有明训。临症处方应遵守对症不伤人,蠲疾不损正,以保证处方的安全性。为此中医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观察,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规定。现代药物学研究表现,十八反中所列药物配伍却又相互影响药效的作用。但对于特殊情况下所用十八反配伍亦可达到治疗目的(海藻玉壶汤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中药十八反虽然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但在临床应用中仍要谨慎用之。 慎用或不用《药典》中及重要文献中有毒性的药物。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药能治病,亦能致病,更能致命”。尤其是近年来,诸多重要中毒事件的曝光,更加引起人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与关注。中药处方中的安全性便成为第一要义。 3 中药调配剂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的“量”与疗效有重要关系,医界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之说。中药方剂依“君臣佐使”配伍组方,各药剂量变化会导致处方功能,主治发生变化。张仲景的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因各药用量不同,其所治病症方剂名称都不相同。还有黄连,吴芋汤等等。同一味药的剂量不同,作用各异。以肉桂,黄芪为例,肉桂小剂量有引火归原的作用;大剂量则有补肾之功效。黄茋15 g以上有降压作用,15 g以下有升压作用。有些药物剂量不一,还可导致作用相反,如红花,少量养血,大量破血所以药物剂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就看怎样去把握去使用了。 4 中医处方的新颖性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与标准研究,体现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特点以及加强标准化工作,实现中药配方颗粒整体质量控制和有效监管,根据《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制定本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中药配方颗粒需要建立的标准主要包括作为初始原料的中药材标准、作为提取用原料的饮片标准、作为制剂用原料的中间体标准和作为终产品的成品标准。 (一)具备汤剂的基本属性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除成型工艺外,其余应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即以水为溶媒提取,以物理方法固液分离、浓缩、干燥、颗粒成型等工艺生产。中药配方颗粒药效物质应与中药饮片水煎汤剂保持基本一致。 (二)符合颗粒剂通则有关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中药配方颗粒应符合《中国药典》现行版制剂通则颗粒剂项下的有关规定。根据各品种的性质,可使用颗粒成型必要的辅料,辅料用量以最少化为原则。除另有规定外,辅料与中间体(以干燥品计)之比一般不超过1:1。 (三)符合质量一致性原则 应按照质量一致性原则,建立从原料、生产到使用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以标准汤剂为基准进行批与批之间质量一致性

的合理评价,并建立生产工艺标准规程和相应控制方法。 作为原料的药材和饮片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相关要求,为保证批间质量基本一致及可追溯,应在工艺规程中建立投料方案,规定原料混批调配投料方法。原料、中间体、成品三者药效物质的指纹或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的成分均应以标准汤剂为基准进行合理评价,并应有确定的量值传递相关性和转移率范围。 (四)符合品种适用性原则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对于不适宜制成中药配方颗粒的品种,原则上不应制备成中药配方颗粒。 二、研究用样品及对照物质的要求 (一)研究用样品 研究用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应覆盖品种上市拟采用药材的道地产地或主产区,每个药材产地不少于3批,并对样品批次数量从产地环境条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代表性进行合理评价,至少应收集15批以上药材样品,依法制成饮片和标准汤剂。其中至少有3批应达到生产规模的量,以满足备案用样品的要求。样品保存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贮藏要求 (二)对照物质 标准制定应使用国家法定部门认可的对照物质(包括对照品、对照提取物和对照药材)。若使用的对照物质是自行研制的,应按照相关要求报送相应的对照物质研究资料和对照物质实物样品。 三、原辅料要求 (一)中药材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来源于一位老中医的经验之谈,分享,仅作参考病例介绍,肺心病 XXX,男67岁, 1989年2月27日入院。患者反复咳喘10余年,每冬春季发作频繁。 症见: 咳嗽痰多粘稠,气喘,动则加剧,不能平卧,胸闷胀,头胀痛。纳差,双下肢浮肿。 尿少,大便干结。诊时呼吸困难,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西医诊断为慢支伴感染,肺心病。 舌紫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热阻肺份阴,治宜益气健脾,清肺化痰,佐以活血养阴。处方: 党参20g,黄芪30g,白术、半夏、陈皮、贝母、黄岑各12g,茯苓、鱼腥草、丹参、沙参各15g,甘草3g,配合西药消炎,服药四剂后,咳痰大减,续以益气活血养阴为主。治疗处方: 党参,北芪各30g,淮山、丹参、元参各15g,赤芍,桃仁,麦冬、吐丝子、陈皮各10g,半夏6,甘草3,8剂后诸症显著好转。 扁虚者: 咳痰多,心悸等可用。夏花元参半夏杏仁丹参甘草党参白术鱼腥草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中医心痹) 治宜益气活血,清肺化痰处方: 炙北芪15当归尾12川芎、地龙、杏仁、桃仁、泽兰、泽泻、川贝、元参、白术各10蒌皮18桂枝6甘草4

2剂后,咳喘心悸减轻,浮肿亦消纳谷增进,上方炙北芪用至60。一月后病有转机。 (xx茯苓白术有xx利水作用) 六味地黄汤在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正直诀》,为宋代钱仲阳所创。方由熟地、淮山、山萸玉、丹皮、泽泻、茯苓组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髓。淮山健脾补肺,兼能涩精。山萸玉益肾滋肝涩精气,为方中“三补”之药。丹皮凉血泻肝肾之火,泽泻、元参利水渗湿,为方中这“三泻”之药,合方合成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调阴阳。配伍合理,为滋补肝肾的代表方剂。其适应主证为: 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脉弦细或细数者。笔者在临床实践 中遇脏腑阴阳失调,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诸多阴虚阳癔之症。每用此方加减化裁,屡获卓效。现就临床治理之例择举如下: 1、滋阴清热治复发性口疮,即中医称“口疳”。此因思虑太过,睡眠不好,以致心肾不变,虚火上炎,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心脾实火上攻而致。卢XX,男,3岁,小儿。 1993年8月6日初诊。母述,几天来患者身微热,啼哭,口水增多,不肯饮食。在某医院治疗两天未效,转来我院治疗。症见,患儿无精打采,啼哭,口水增多,口腔检查发现,口腔及唇粘膜普遍红,舌边及舌心有黄豆大溃疡,舌红,脉细数脉证合参。辨为口疮,证属肾阴不足,虚热内生,治宜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熟地10茯苓10淮山10丹皮6泽泻6麦冬8石斛8白芍10水煎服,连服3剂,诸证减轻。 2、唯胃纳欠佳,知药中病所,上方加白术,连服8剂,诸证消失而愈。 3、慢性荨麻疹(瘖?),瘾疹,风疹等相似。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山萸玉、淮山、熟地、丹皮、泽泻、乌梅、首乌、七厘各15,五味子10,甘草9水煎服。

谈谈中药处方存在的几个问题

谈谈中药处方存在的几个问题 谢军 (湖北省黄石市五医院435005) 关键词:中药处方;中药制备;脚注;剂量单位;服用方法 医生处方是指导药剂人员调配药物的书面文件,其作用是向医务工作者、患者介绍药品的重要信息,它具有技术和法律责任。但是有部分临床医生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开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在开具中药饮片处方时,较普遍存在用药名称不严谨、省略脚注、处方药名交待不清,处方药味偏多,计量单位书 写不规范以及服用方法交待不清等。试述如下。 1使用中药别名,而非《中国药典》的一药一名别名的出现由来以久,不但给药剂人员审方增加难度,同时也容易引起医患、药患和药医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主要表现在:①随意或沿用俗名、异写、缩写,例如把紫苏叶写成家苏叶;把金银花写成双花、二花;把郁李仁写成李仁;把土鳖虫写成土元等等;②处方中谐音字、错别字及简体字较常见,例如半夏写成半“下”;牛膝写成牛“夕”;鳖甲写成“别”甲;藤类中药中“藤”字都写成“屯”,如鸡血“屯”、钩“屯”、忍冬“屯”、蚤休写成“早”休、玄参写成“元”参等。以上现象较普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2省略脚注 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药物调配、煎煮的特殊要求应注明在药品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但有些医师开方时不注明脚注,而由药师据药性决定先煎后下,但药师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例如,大黄后下具有泻下功能,而久煎或其他药物同煎,则可降低泻下作用,如果脚注不清,其后果一是影响疗效,二是患者在这家 医院抓药有后下的药包,在另家医院却没有,会误认为医院少抓或漏抓药味,而造成医患纠纷。还有布包的旋伏花,先煎的石膏、龟版、鳖甲等都应在脚注中注明。 3处方药名交待不清 3.1入药部位交待不清例如唇形科植物紫苏其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其子能降气消痰、平喘、润肠;其梗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因其作用不同,《中国药典》以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的名称,作为三种药分别收载。可见紫苏是植物名非处方药名。医生应在处方时交待清楚。 3.2名物不相符中药多数存在“同名异物,异物同名”“异科同名,同名异科”的混乱现象。如沙参有南沙参和北沙参,处方只写沙参;豆根有山豆根和北豆根,处方只写豆根;贯众有紫萁贯众和绵马贯众,处方只写贯 众等等。医生在开方时应规范化,必须按《中国药典》要求写全名(法定名称),做到名称药物相符。 3.3滥用并开药并开药除了常用的生熟地、二冬等,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如全荆芥(荆芥和荆芥穗)、白蒺藜(沙苑子和白蒺藜)等,还有医生自创并开药,如丹参皮(丹参和牡丹皮)等。 4药味偏多 离经典方差之甚远,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本院处方抽查发现,我院门诊处方中药味偏多现象普遍 存在。而中医经典《伤寒论》113方,内佚一方,余112方用药536味次,平均每方只4.81味药,药味最多的14味,少的才1味。以4味药的最多,有23方,3味者居二有20方,5味与7味者均18方,并列第三。上述四者共79方,占总方数的70%以上。象这些经方大多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著。所以,药味的多少并不与疗效成正比。药味过多,不仅会使药物互相牵制,削弱疗效,还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造成过大药量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导至身体伤害。 5计量单位不规范 部分医药人员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至今仍沿用“枚”“片”“条”“个”等作计量单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特别是一些毒性中药,由于计量不准确,容易造成患者身体伤害,例如:蜈蚣虫体有大小,条与条之间重量差 异1g左右。所以应该按《中国药典》要求,以克作计量单位。 6服用方法交待不清 有些传统中成药的服用方法要向病人详细交待清楚,如某些贵重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药丸上镶着一层真金金箔,该金箔是药丸中一种重要成分,有镇静安神、化痰作用,但医生未能向病人交待清楚,给病人带来服用

中药药剂学处方分析小抄

阿拉伯胶(乳化剂)白凡士林(调节稠度)淀粉(填充剂崩解剂)淀粉浆(粘合剂)糊精(填充剂粘合剂)滑石粉(助流剂)酒石酸(络合剂稳定剂)尼泊金乙(防腐剂)轻质液体石蜡(润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十六十八醇混合物(油相)糖精钠(矫味剂)碳酸氢钠(ph调节剂)吐温80(乳化剂)西黄薯胶(增稠剂)硬脂酸甘油酯(辅助剂乳化剂)乙醇(润湿剂)硬脂酸镁(润滑剂)亚硫酸氢钠(抗氧剂)依地酸二钠(金属离子络合剂)注射用水(溶媒) 散剂 痱子粉 【处方】薄荷脑;樟脑;氧化锌;硼酸(药物);滑石粉(稀释剂) 【制法】取樟脑、薄荷脑研磨至液化,加适量滑石粉研匀,依次加氧化锌、硼酸研磨。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剩余的滑石粉研匀,过七号 筛即得。 益元散 【处方】滑石(稀释剂); 甘草(药物);朱砂(药 物)g 【制法】朱砂水飞成极细 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 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 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 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将 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 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 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 量递增法加入上述粉末,研 匀,即得。 硫酸阿托品散 用途:用于胃肠痉挛疼痛。 【处方】硫酸阿托品(药 物);乳糖(稀释剂);胭 脂红乳糖(着色剂) 【制法】研磨乳糖使研钵饱 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 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 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 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 后,分装,每包0.1g。 浸出制剂 渗漉法制取流浸膏剂的工艺 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 装筒→排气→浸渍→渗漉→ 浓缩→调整含量。 远志流浸膏 【处方】远志(药物); 60%乙醇(溶剂);浓氨试 液(PH调节剂) 【制法】取远志粉碎为中 粉,按渗漉法,用60%乙醇 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 以每分钟1mL~3mL的速度 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 35mL,另器保存,继续收集 续漉液120mL,在60℃以下 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 液,混匀后滴加浓氨试液适 量使微显碱性,并有氨臭, 用60%乙醇调整体积使成 40mL,静置,待澄清,滤过 远志酊(性状:棕色液 体)

处方点评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第三条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 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文件,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第四条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第二章实施细则 一、组织领导 处方点评工作在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

医疗治疗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务部和药学部共同组织实施。 (一)成立处方点评专家组 在业务科组织下,成立由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院感染、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见附件),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与指导。 (二)成立处方点评工作组 处方点评工作组(见附件)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和合理用药知识; 2、具有获得新药和临床正确、适宜使用药物新知识的 能力; 3、熟悉相关的药事法律法规。 二、处方点评方法、内容及标准 (一)点评处方的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1、抽样方法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抽取10份在院病历,在处方点评专家组的指导下进行点评。 2、抽样率 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病房医嘱单的抽样率不少于在院病人总数的1%,且每月点评在院病历绝对数不少于10份。 (二)点评内容 1、门急诊处方

中药药剂学_处方分析范文

中药药剂学 阿拉伯胶(乳化剂)白凡士林(调节稠度)淀粉(填充剂崩解剂)淀粉浆(粘合剂)糊精(填充剂粘合剂)滑石粉(助流剂)酒石酸(络合剂稳定剂)尼泊金乙(防腐剂)轻质液体石蜡(润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十六十八醇混合物(油相)糖精钠(矫味剂)碳酸氢钠(pH 调节剂)吐温80(乳化剂)西黄薯胶(增稠剂)硬脂酸甘油酯(辅助剂乳化剂)乙醇(润湿剂)硬脂酸镁(润滑剂)亚硫酸氢钠(抗氧剂)依地酸二钠(金属离子络合剂)注射用水(溶媒) 散剂 痱子粉 【处方】薄荷脑;樟脑;氧化锌;硼酸(药物);滑石粉(稀释剂) 【制法】取樟脑、薄荷脑研磨至液化,加适量滑石粉研匀,依次加氧化锌、硼酸研磨。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剩余的滑石粉研匀,过七号筛即得。 益元散 【处方】滑石(稀释剂);甘草(药物);朱砂(药物)g 【制法】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粉末,研匀,即得。 硫酸阿托品散 用途:用于胃肠痉挛疼痛。 【处方】硫酸阿托品(药物);乳糖(稀释剂);胭脂红乳糖(着色剂) 【制法】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分装,每包0.1g。 浸出制剂 渗漉法制取流浸膏剂的工艺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浓缩→调整含量。 远志流浸膏 【处方】远志(药物);60%乙醇(溶剂);浓氨试液(PH调节剂) 【制法】取远志粉碎为中粉,按渗漉法,用6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mL~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35mL,另器保存,继续收集续漉液120mL,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液,混匀后滴加浓氨试液适量使微显碱性,并有氨臭,用60%乙醇调整体积使成40mL,静置,待澄清,滤过 远志酊(性状:棕色液体) 功治:祛痰,用于咳痰不爽。 【处方】远志流浸膏(药物);60%乙醇(溶剂) 【制法】取远志流浸膏,加60%乙醇使成25mL,混匀后,静置,滤过,即得。 远志糖浆 【处方】远志流浸膏(药物);浓氨溶液(PH调节剂);苯甲酸钠(防腐剂);单糖浆(矫味剂) 【制法】将浓氨溶液稀释成10%稀氨水,与远志流浸膏混合均匀,静置1天~2天备用,再将单糖浆在60℃以下加入远志流浸膏中至规定体积,混合均匀。 益母草膏 性状:棕黑色稠厚的半流体,气微,味苦、甜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用于经闭、痛经及产后淤血腹痛。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 主要内容 1、处方点评实施办法 2、处方点评中一些常见问题 3、处方质量改进的思考 背景 ?2007年5月1日新的《处方管理办法》实施,要求各级医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2010年3月5日卫生部文件下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2010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处方点评定义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 1、用药适应证 2、药物选择 3、给药途径 4、用法用量 5、药物相互作用 6、 配伍禁忌 处方点评的目的 ?通过点评临床处方是否合理,发现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持续改进,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处方点评内容 1、是否有用药指征 2、药物选用是否恰当 3、用法用量是否正确 4、联合用药 是否恰当 5、是否重复用药 6、出现不良反应而未及时处理 7、中西药的联用是否合理 8、是否经济(首选国家基本药物)9、与用药相关检查是否完善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处方点评工作组成员 ?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负责制定不合理处方点评指南、专项处方点评及技术讨论评定等。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由药剂科负责处方点评日常工作 四查十对” ?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 ?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 ?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处方点评的实施 ?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中药处方格式标准格式

来自华西医院 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要求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规范中药处方管理,提高中药处方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中药处方包括中药饮片处方、中成药(含院内中药制剂,下同)处方,饮片与中成药应分别单独开具处方。 医师开具中药处方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并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三条中药处方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床位号等; 2、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候; 3、药品名称、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标明剂型、规格; 4、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5、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第四条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遵循以下要求: 1、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 2、名称应按药典规定准确使用,应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

3、剂量使用公制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一般应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4、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 5、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6、处方中可根据整张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每行排列的药味数相同,并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7、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再次签名。 8、中药饮片剂数应以“剂”为单位。 9、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是否用水煎煮(或用酒泡用、打粉用、制蜜丸用、装胶囊用、熏蒸用等)、每剂药煎煮几次、煎液是否合并、合并后分几次用、内服还是外用、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两次,合并煎液,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0、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五条中成药处方的书写,应遵循以下要求: 1、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候)明确,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成药。 2、中成药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名称应当使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药品监

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及细则

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医院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参加中药饮片处方的专项点评工作,每月开展一次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中药饮片处方应由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 二、处方的点评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数量 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查率应不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不足10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应不少于30份,不足30份的全部点评。 (二)处方书写 1、开具中药饮片处方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和方剂配伍原则。中药饮片处方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各地区有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要求,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进行开具和书写。 2、按照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用适宜的中药饮片。

3、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应书写完整,处方书写应规范、字迹清晰,医师签名、签章应与留样一致。 3、中药饮片处方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4、名称应当按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5、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6、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7、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8、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9、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10、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12、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三)药品用法用量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更加明确了药师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审方人员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慎重地审核处方,审方时除看清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临床诊断等内容外,还必须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除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抗菌药与某些特殊管理药品及超常处方等少数不适应外,处方点评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适应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关键需要高水平的中药主管药师参与。 1、审核药名的适宜性 主要是审核药名是否规范,是否有笔误,相近似的药名是否清楚正确,有无重味等问题。曾遇到一张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处方,其中用了一味“黄芩”,用量为60 g/剂,根据经验判断应是“黄芪”之误,将患者病历一看果真是“黄芪”,是西医生抄方有误。中药品种繁多,有些药名十分相近,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容易搞错,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如天麻与升麻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药

物,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为治头痛眩晕之良药,而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如果肝阳上亢的患者误用了升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它容易搞错的药名还有桂枝与桔梗,杞子与栀子,茺蔚子与菟丝子,山茱萸与吴茱萸等等,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决不能想当然,随意配给。 2、审核用量、用法的适宜性 中药的剂量大小与疗效和毒性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中药师在审查处方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大小,小儿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差,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约为常用量的1/4至1/3,老年人约为常用量的1/2至2/3) 。同时要注意每味中药剂量有无误用或误笔,发现有疑问之处,要与处方医师联系。曾遇到一张处方蜈蚣用13条/剂,而蜈蚣的常用量为1~3条,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才知道是抄方笔误所致,实际上是3条/剂.正确的煎服法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必须注意的问题。附子、乌头经久煎后使有毒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次碱,而回阳祛寒止痛之效犹存。但审方时经常发现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等中药的脚注是空白的,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方知是疏忽所致。又如朱砂不宜入汤剂,因为高温下可使朱砂中硫化汞分解,使毒性增加,但在审核时曾经发现有朱砂的处方用法是煎服,即与处方医师解释后改为朱砂单独冲服。 3、审核“辨证"用药的适宜性 中医药治病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治"。不同的病证,选用

中药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点评 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中医 药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我院药剂科对每个月的中药处方随机抽取100份门诊处方, 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实施点评。旨在规范处方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我院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中药处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一般项目,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 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二)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应填写清晰、完整,并与 病历记载相一致。 (三)药品名称、数量、用量、用法,中成药还应当标明剂型、规格。 (四)医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处方日期。 (五)药品金额,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和/或加盖专用签章。 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一)应当体现“君、臣、佐、使”的特点要求; (二)名称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没有规 定的,应当按照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书写; (三)剂量使用法定剂量单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单位名称)紧随数值后; (四)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打碎、先煎、后下等; (五)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六)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七)中药饮片用法用量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 和超剂量使用时,应当在药品上方再次签名; (八)中药饮片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九)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制丸、装胶囊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 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 腹温服”; (十)按毒麻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使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我院自实施处方点评制度以来,处方质量不断上升,从近几个月处方点评的结果来看,每月 处方合格率为93%,以上,不合格处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处方不完整(手写处方) 第二、格式不规范(电子处方) 第三、证型不符 中医治病,必须辩证明确,用药要准确,如果,虚症用泻药,实证反而用补药,寒症反而用 清法,热症反而用温法,虚虚实实损不足以奉有余。 处方点评制度 ——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将进一步促进医院药学管理水平和药物治疗水平的提高。

中药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

中药处方审核与处方点评 中药审方,是指中药师在配方操作之前对中药处方所写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认真审阅核准的过程。它是中药调剂工作的首要环节,是提高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处方点评的思路与处方审核基本相同,只有事前与事后的区别,可能点评人员职称还存在差别。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更加明确了药师的职责和义务。因此,审方人员必须认真仔细、严格慎重地审核处方,审方时除看清处方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否、临床诊断等内容外,还必须对药名、用量用法、辨证用药、因人用药、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有毒中药等内容的适宜性进行审核。《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除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抗菌药与某些特殊管理药品及超常处方等少数不适应外,处方点评的结果大部分内容适应对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关键需要高水平的中药主管药师参与。 1审核药名的适宜性 主要是审核药名是否规范,是否有笔误,相近似的药名是否清楚正确,有无重味等问题。曾遇到一张补阳还五汤加减的处方,其中用了一味“黄芩”,用量为60 g/剂,根据经验判断应是“黄芪”之误,将患者病历一看果真是“黄芪”,是西医生抄方有误。中药品种繁多,有些药名十分相近,一字之差,稍有不慎,容易搞错,轻则影响疗效,重

则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如天麻与升麻是两种功能完全不同的药物,天麻具有平肝息风止痉的功效,为治头痛眩晕之良药,而升麻为升阳举陷之要药。如果肝阳上亢的患者误用了升麻,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它容易搞错的药名还有桂枝与桔梗,杞子与栀子,茺蔚子与菟丝子,山茱萸与吴茱萸等等,这要求中药师在审方时要认真仔细辨认,发现有疑问的药名一定要与医生联系,决不能想当然,随意配给。 2审核用量、用法的适宜性 中药的剂量大小与疗效和毒性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中药师在审查处方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大小,小儿发育尚未健全,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均较差,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小儿约为常用量的1/4至1/3,老年人约为常用量的1/2至2/3) 。同时要注意每味中药剂量有无误用或误笔,发现有疑问之处,要与处方医师联系。曾遇到一张处方蜈蚣用13条/剂,而蜈蚣的常用量为1~3条,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才知道是抄方笔误所致,实际上是3条/剂。正确的煎服法是保证中药用药安全有效必须注意的问题。附子、乌头经久煎后使有毒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次碱,而回阳祛寒止痛之效犹存。但审方时经常发现处方中制川乌、制草乌等中药的脚注是空白的,与处方医师联系后方知是疏忽所致。又如朱砂不宜入汤剂,因为高温下可使朱砂中硫化汞分解,使毒性增加,但在审核时曾经发现有朱砂的处方用法是煎服,即与处方医师解释后改为朱砂单独冲服。 3审核“辨证”用药的适宜性

浅谈如何做好中药处方的调配

浅谈如何做好中药处方的调配 发表时间:2016-02-26T13:59:40.3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作者:梁敏马全坤范莉 [导读]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调剂工作包括处方使用的药名、调配人员资质、调配程序等都有具体的严格要求。 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调剂工作有严格要求。中药房的药学人员要做好中药处方的调配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争取职称;2.认真学习,牢固专业知识;3.严格审方,确认处方的合法性与适宜性;4.认真审核,准确计价;5.严格把关,准确调配药品;6.增强责任,把好复核发药关。药学人员只有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执行,按照处方的调配程序操作.准确调配药品,才能把好药品流通的关卡,才能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调配工作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调剂工作包括处方使用的药名、调配人员资质、调配程序等都有具体的严格要求。这里的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是药学技术人员为患者调剂配发药品的凭据,是处方开具者与处方调配者之间的书面依据,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因此药房工作者应认真对待,切实按要求调配好处方,把好安全用药的环节。本人在医院中药房工作多年,对如何做好中药处方的调配工作有以下体会。 1有职称,取得合格资质 根据规定。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工作。同时为了上夜班,药房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力争取得药师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无论白班或者夜班,都适应处方调配的工作。 2认真学习,牢固专业知识 取得职称的药房工作人员还应不断学习,不仅要对中药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还要具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因为中药处方既有处方原则,又有灵活性,一个处方是在辩证的基础上,医师运用自已的实践经验,结合具体症状加减而组成。其次,中药的处方用名有的只有一字之差,比如山茱萸与吴茱萸,桑螵蛸与海螵蛸,制首乌与制川乌,赤芍与白芍,胡黄连与黄连等等,这一字之差的药材却有着明显不同的功效,调剂人员若缺乏中药调剂理论知识,或一时疏忽未辨清医师处方字迹,就会发生错配、误配药品的事故。再者,中药的配伍用药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用药禁忌、处方应付、处方脚注等等知识,所以中药调剂人员只有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3严格审方 根据规定处方经药师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药师收方后首先必须对处方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的认真审查,如处方的科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婚否、住址、处方药味、剂量、用法、剂数、医师签字、日期等,检查处方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二查处方用药的适宜性,如: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的现象;是否有配伍禁忌的存在;如果发现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方。患者若系孕妇应审查处方药味中有无妊娠禁忌药品,若有妊娠禁忌药则不予调配。三是注意审查药味是否有一字之差、并开药名和别名等情况。四是有临时缺药或处方日期超过3日等情况.应请处方医师修改并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调剂人员不得擅自涂改医师处方不得擅自替代药品。 4认真审核 准确计价经药师审核后确认合格的处方方能进行计价,计价要按国家所规定的价格计价。不得随意估价和改价,计价时候要认真不能多算少算漏算或者错算,要做到计价准确无误。现今药房多采用电脑计价,或采用电子处方电脑系统自动划价,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发现金额不足应提示患者补交足金额。收费后方可进行处方的调配。 5 严格把关 调剂人员接到已计价的处方后,应再次做好四查十对的审方工作。经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按处方药味所列的顺序调配,间隔平放,不可混放一堆以便核对。对体积松泡而量大的饮片如通草、灯心草、夏枯草、淫羊藿、茵陈等药应先称,以免覆盖前药。对黏度大的饮片如瓜萎、熟地黄、龙眼肉等应后称,放于其他饮片之上,以免粘染包装用纸。严格按医师处方要求进行调配,调配处方时要做到集中精力。不准生炙不分,以生代炙,比如麻黄与蜜麻黄,前者发汗后者平喘,生地与熟地,前者凉血后者补血,生品炙品各有不同的功效,因此不可随意代替。如遇处方中有需要特殊处理的药品,如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另煎等要单包成小包并注明用法。再放入药包;有鲜药时,应分剂量单包成小包并注明用法后再另包成大包,不与群药同包。矿物类、动物贝壳类、果实种子类等质地坚硬的药品,需要用单包后先煎。调配完毕经自查确认无误签字后。再交由复核人员进行复核。 6增强责任,把好复核发药关 一复核调配好的药品是否与处方所开药味及剂数相符,有无错味、漏味、多味和掺杂异物。二检查称好的药品剂量是否与处方用量有差距。处方中各味药的剂量应准确,必要时要复称。三审核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药物,毒麻药有无超量。毒性中药、贵细药品的调配是否得当。四看需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冲服等需特殊处理的药品是否有单独包装并注明用法。五查药品质量,保证无假冒伪劣饮片,审查有无虫蛀、发霉变质,有无生炙不分或以生代炙,检查整药、籽药类是否应捣而未捣,调配处方有无乱代乱用等现象,复核人员检查无误并签字后,方可包装。六是准确发药,并对患者做好发药交待工作。发药人员首先核对取药凭证,应问清患者姓名、药剂帖数,注意区分姓名相同相似者,防止错发事故。同时耐心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方药的用法、用量、禁忌、煎煮方法、以及需要特殊处理的中药的用法、自备药引的用法,并解答患者提出的一切问题。 中药处方的调剂工作专业性强、技术性强,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更具有法律的责任。在中药房工作的药剂人员只有通过学习取得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