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模板

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模板

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模板
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模板

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本文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重点从合理安排组员,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外以及合作学习中呼唤教师角色转换五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课堂的空间形式合作氛围教师角色转换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目前,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就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合作。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或提问质量不高等等问题,使整个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是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学习”,“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

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大量的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三、策略研究

美国教育家华物·B·科勤斯涅克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一个很引入注目的话也就应运而生了,把社会引进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的大语文教学更需要引进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观。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语文教学中的合作策略是在合作的气氛中和富有合作精神的教师有意创导下营造的,主要表现在师生切磋,教学相长的互相,互相促进之中。

(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增强学生合作信心

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6人。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态度习惯、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设组长、记录长、噪音控制员等。组长一般先让组织能力强、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分组后,让每组通过讨论,取出自己喜欢的组名——“雄鹰组”、“奋进组”等等。在小组活动开展初期,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交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我们在分组时也可在比较固定的小组基础上,根据需要设立临时学习小组。

A、可按地域划分,同村人为一组,专门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例如调查某村的经济生活水平等;

B、可按兴趣特长分,专门完成一项共同的学习任务,然后全班共享;

C、也可按学习任务的需要分,将一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例如,在教学《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组合小组,喜欢研究曹操的同学研究曹操,喜欢研究周瑜的研究周瑜,喜欢研究黄盖的研究黄盖,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总之,这样才能使小组学习的方式多样,生生交往的面更广,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果更佳。

(二)、改变课堂的空间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合作欲望

过去我们课堂教学的常见的形式是秧田型的,为了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

我们可以把课堂空间组织形式改换成“马蹄型”组合,“半圆型”组合或圆桌会议型组合,学生面对而坐,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相互提携,共同进步。这种形式的学习是平辈之间的水平交往,即使教师来到面前,也是以同伴的顾问的双重身份参与。教师再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就会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

(3)、努力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合作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促学的动力,是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要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其次,提供学生合作材料,为学生创造合作机会。第三、给学生宽裕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尽情合作。4、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学习在学生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中的评价。比如,可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5、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外

课堂是学生学习最有组织的学习阶段,但小组合作学习不只是对于课堂而言,应大量地运用课外时间进行合作。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思想,目标首先从阅读的数量入手。其次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在教学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以及背诵,教师就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堂中搬到课外去。可让学生组成临时小组,去阅读共同感兴趣的文章;也可让学生在小组的监督下,完成一些背诵上的要求;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堂未完成的一些任务带到课外去完成。比如,课堂中的生字识字,就可以让小组对识字情况进行检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适当的加入一些竞争机制,提高各个小组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五)、合作学习呼唤教师角色转换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1、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

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当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当旁观者,应走下讲台,参与合作。首先要引导点拨,如有时学生可能对表面问题争论不休,忽视实质性的,有时可能游离于学习任务以外,

教师应加以指导,指点迷津。其次是了解学习情况,学生已经完成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疑惑和困难,通过了解反馈,教师心中有数。第三,师生共同教学,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懂了,而且,理解得比较透彻,这时教师可坐到学生的座位上,学生站到教师的讲台上,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打破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第四,师生共同评价。对学生的理解,教师的讲解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评价,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2、教师是一个指导者和激励者

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和激励者。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每个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思维火花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到引导、沟通的工作,善于捕捉语言文字的语感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思维和感受,通过读读说说、议议、演演等多种形式学习语言文字。要注意以读为本,让学生潜心读书,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

3、教师是一个“穿针引线者”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

在观察、诊断以及“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必备的素质。

四、体会与反思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的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语文课

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面对各式各样的小组合作形式的实践,如何科学地制订合作性学习评价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积极推进小组合作作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学习,引导中小学生研究、创新、发展,尚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 轴山小学李言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作的尝试。 一、营造和谐课堂,送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天地。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双向交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摈弃所谓“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平等、互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而不应是教师强制学生被动学习。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观能动地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2、用爱心召唤、感染学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催化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奉献一片爱心,生活中关心,学习上鼓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这样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激发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钻研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 1、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课堂面目不断推陈出新,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过许多方法,比如存疑激思法,即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者当学生回答某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 2、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促使主体作用的发挥。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讲解,这就要求语言上有吸引力,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教师要善于运用设问、悬念、铺垫等手法,使课堂呈现出起伏、急缓、张驰等变化。在设计教学时,要预留出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引导学生达到思维力的高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就会增加,课堂就会是一汪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通过精湛的课堂教学技艺、激情及教师自身的魅力来造就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情境充满生机活力,使学生思维灵敏,注意力集中,达到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发挥。 课堂教学不应是学生复制书本知识的过程,学生大脑不能成为装知识的“口袋” 。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扶持下学会自己学习。同时注意学生个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会学,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协助。”这里所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水平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升和应用,就不能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水平,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注重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并实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心理素质等对学生实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遵照自愿的原则,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水平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确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要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动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实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点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对应的发展。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1.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高坎中学邱玲刁妍 一、课题研究背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虽然我们都在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团体合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以下情况:有的小组热闹谈论很热闹,常常却解决不了讨论的问题;有的小组成员互相埋怨,渐渐地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冷漠;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合作过程中往往被优秀学生“垄断”;有些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时间当作是一段休息、聊天的时间,出现课堂过于喧哗的现象。 针对上面的现象,更深入思考、探究,还会发现许多问题: (1)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探究; (2)合作探究的目标不明确,合作探究时学生各自的任务不明白; (3)教师的角色把握,有些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穿流各组,做做样子。 因此,合作探究学习处于低效的学习程度。为了进一步优化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提出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使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使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使教师成为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课题的提出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合作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多的 知识。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两年多了,通过对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讲解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个人与小组的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的物理课堂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极大帮助的。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知识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个性强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学生们充分挖掘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完整版)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

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 摘要:实施高效课堂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致成为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形式的突破和补充,也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效交流教师引导注意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多方面的功效已经越来越被喜爱并在课堂上广泛应用。下面,针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 1.小组人数要合理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我在一班是六人一组,而二班就是四人一组。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并且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集体进步;再就是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成员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2、小组操作要规范 (1)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同学,一种是检查学习的同学,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2)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要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从而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 (3)“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学生在回答时应该是“我们小组认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也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交流结果的评价。 (4)要给予足够的小组交流时间,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充分交流和表现。如问题提出后,如果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的时间,4—6名学生一定不能都得到交流的机会。 只有对合作学习规范操作了,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真正体现高效课堂的作用。 3、任务分工要民主 小组任务分为共同任务和个人任务,小组成员必须明确小组的共同任务和独自承担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标背景下每位物 理教师都应该探索的教学模式。因为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以笔者也毫不例外地积 极地投入到探究之列。在此,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一、合理分组,有效分工 要形成学生之间的合作,并使这种合作积极有效,就要使同学之间建立起积极互动的关系,每个人都要明确并积极地承担在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中的责任。实施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 策略是合作学习能否有效的前提,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成绩、个人爱好、个性特征和家庭情况,在此基础上 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工。一般说来,合作学习的分组以互补性为原则。互补能增进对不同人的 了解,从而增强合作的兴趣和共享性,使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增多。互补的分组就是要 男女生搭配,学习基础好、中、差学生搭配,能力不同的学生搭配,不同特长的学生搭配, 不同家庭环境的学习搭配……(我们学校每小组一般是6-8人分成一组。我们学校班额很大, 每组成员人比较多。)每组中一定要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并且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相当,这样才能在各个小组展开公平的竞争。小组建立后,首先选出小组长,然后共同讨论确定本 组的口号和目标,并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到后边的黑板上,最后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进 行合理、有效的分工。 小组内没有组织者,学生的讨论过于随意,爱说的学生就多说,不爱说的学生就少说, 甚至有的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言不发。在小组内,每个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个人责任。这样,不仅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 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案例】:笔者在上一节“电阻”这一课时,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把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改 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它的 横截面积S及导体的材料的关系。教师将实验器材发到每个小组,每个小组按照课本电路图连 好电路后开始做实验。但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教师没有做好前期的组内分工指导,每 个小组进行合作时都比较混乱。另一个是组间又没有分工,而实验需要测量的量较多,学生 又不熟练。由于组内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又要独自完成整个实验,结果一节 课的大半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小组完成所有实验,眼看要下课,上课的教师只得让所 有学生停止实验,匆忙将结论告知学生,探究式合作学习的目标根本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 有完成。如果改变一下方式,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9个小组,其中1~3小组研究导线的电 阻R与它的长度L的关系,4~6小组研究导线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S的关系,7~9小组 研究导体的电阻R与不同材料的关系。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明确分工、明确具体的小组目标,就不会出现前面的匆匆收场的尴尬局面。 二、精心设计,组织好合作学习中的讨论与交流 “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内容,以“观察员”的身份出现,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积极参与的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中获得新知,拓展思维,发展能力。“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它直 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效。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好讨论 过程,让学习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的情景,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 在讨论中自己纠正、解答做错的问题或练习,这样才学得牢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留给学 习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索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设计 实验探究方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差生人云亦云,不知所措。使讨论流于形式,达 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积 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三、把握时间,精心选取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多次出现,并且往往和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邕宁区新江镇团阳小学黎朝亮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岀来的可观察和测量到的外显的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的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的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的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他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他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的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的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的一种方式, 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的归 因分析,客观地揭示教学现象的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和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定量的量表与定性的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北师大心理系教育心理专业博士凯说:“个性化教学”是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企求,同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信息、实现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这一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策略、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即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策略、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针对此要求我把“个性化教学”融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使其充分为学生服务。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民主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特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整的要加以补充,那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提不同的想法,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体现,学生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我在讲授“24-8”时,学生说了许多方法,其中一个学生说用8-4=4,差4个不够减,从20里再减4等于16。他说出想法后,全班同学给他鼓掌。 (二)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 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力强项,努力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开发潜能的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强项发挥最大,铸造属于他个人的模型。

浅谈如何有效组织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有效组织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 洞庭湖学校刘芹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但在运用这种形式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上只要是小组讨论,学生个个嘴巴都在动,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但仔细观察,有的学生趁机还做其它的事,根本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有时教师让每一组选一个学生代表发言,他站起来所说得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有的小组总是个别学生在唱独角戏,只要这个学生一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就跟着说,根本不用讨论。那么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尤其是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应该如何组织实施,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它最大的优势,为学生的最有效发展服务?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存在问题,谈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s版教材一、二年级安排认识常用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难认、难记,平均每课要学习14个左右的汉字。识字教学初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识字方法的逐步掌握,每课的14个生字,要教师一个一个地教,学生要一个一个地说字音、字形、字义,十分浪费时间,也没有十分必要了。那么如何在节约时间的前提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呢?我决定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为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我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做法,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基本上四人一组,小组内一个优生,一个中上生,一个中下生,一个学习有困难生,优生与困难生同桌,并担任组长。小组建成后,我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要相互友爱,互帮互助,你荣我荣,体现出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二、选拔并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的关系。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是学习骨干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较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习了新课改之后我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我运用最多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我把学生就近原则分成一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形势练习对话,做游戏,尤其在单词的检查这一环节中,分小组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组组长检查督促小组成员,以小组比赛的形势看谁背的又快又正确,既涉及个体又与集体有关,效果很好。但在我觉得在运用中应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在目前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更有助于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率,人数较多的班级,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根据所教的内容,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地合理分配。 2、教师应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刚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在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因不清楚要干什么而乱作一团的局面,这会令教师措手不及。因此,每次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教师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要随着学生合作技能的熟练,逐渐增加要求。 3、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性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于组内成员来说,是他们之间的合作,但对于组与组之间来说,还必须有竞争。只有建立“组内是合作,组间有竞争”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4、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合作学习被引进英语课堂教学,究其原因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适应英语这门语言学习的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合作技巧,除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之外,还可以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机会,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空间是非常广泛的,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会随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而不断发展完善。

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

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 从佐藤学的理论合作学习到牟平二实小的实看合作学习,再到自己的实践 合作学习,我们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 发现,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在佐藤学看来,小组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 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在学生 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 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那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集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 现的乐趣。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 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 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组内成员的 完成情况。在小组学习中,他们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互相提问、会话、复述课文、讲故事、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 或自我测试等等。 二、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合作性的内容要难易 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 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问题要靠近学 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 复的劳动。 三、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我在教学中经常性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一)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阶段 我们通过几年来的探索,认为在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包括以下五个重要的阶段: 知识准备阶段:教师给全班同学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通常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作前置小研究,不仅包括合作研究的内容(把要学习的内容先抛给学生),而且要使学习者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充分的准备,才能为同伴带来自己的知识,这也是进一步进行合作学习的必经阶段。 知识探讨阶段:强调学生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加工、收集资料、整理分类等。教师首先决定给学生多少问题和要求,而将哪些结论、规律、方法留给学生去发现、总结并鼓励学生通过联系旧知(我已经知道的知识)——我想学到的新知识——我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得到研究的结论(如:提供信息、与他人分享、并相互比较)——我学到了什么知识,如何评价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以及将怎样运用——分享(我怎样把自己的知识与其他成员分享或者我将怎样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知识转化阶段: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通过组织、解释、阐述、倾听、加工和综合分析来重新组合知识。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全组学生齐心合力的参与,教师应该避免完全由小组

教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每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最有特色的方法(因时间关系,只能这样处理)其他的小组可以对这个小组进行适当的评价和补充。 在小组形成阶段,小组汇报也是有一定的约定和要求的,比如: (1)汇报的同学注意组织性的语言。如:“请注意听”;“请听题”;“请看我出色的表现”;“请听我流利的表达”;“请看我的做法”;“请听我的想法”;“看看我的做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看谁最会尊重我”等等,引起同学注意听。 (2)汇报的同学要先分好工,按照顺序进行。 (3)汇报完了还要问问“谁对我们小组的汇报有补充?” 师:看看哪些小组最勇敢,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和同学们共同分享一下? 组1:“因为25个苹果比15个苹果多,(苹果还可以换成牛、花、鸡蛋、饼干,小超人,衣服,铅笔,玩具、小鸟……)我家的菊花(高25厘米)比郁金香(高15厘米)高,所以25大于15。” 师:这个组的同学是举生活中的例子(数学小故事)来说明他的研究结果。大家认为可以给他们小组的汇报打几分?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程美华临沂实验中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新课标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只偏重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本文从实际的物理教学需要,适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科学的分组,并建立了合理的评价标准,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功效。 关键词: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实效性、能力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它的外显形式经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我们意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具体应用时往往偏重于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 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诸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这一现实,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必须要十分注重实效性。对此,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适时分组,有效学习。 1.物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寻找实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物理教学中仅以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学生觉得太理论化、很枯燥,获取知识的面有限,针对具体生活应用问题还是一知半解。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拓展知识面和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前,教师让学生带着设计好的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由于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任务多,时间紧,学生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很快捷。 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对小组而言,尽可能“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这里的“事”就是学习任务。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 记录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8:35:51|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开发者】 王临光毛卫彩张娜公联梅 【观察点】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观察和测量到的外显的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 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的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9:34:22|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开发者】

王仕香黄慧慧 【观察点】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通过观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 优化课堂教学。 【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的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的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他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他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的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的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的一种方式,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的归因 分析,客观地揭示教学现象的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定量的量表与定性的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教学反思 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张慧芳 我认为一节失败的课堂教学在于授课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一味地按照自己备课时准备的教学思路去上,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在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接受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做到: 教学中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思考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这一环节是不可替代的,也是马虎不得的。所以,当我们提出问题之后,必须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来体会、揣摩、感悟,以便于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 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同样一个问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也许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他们在交流中可以充分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取长补短。如果是个别的问题,同学之间的讨论就可以解决了,通过讨论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我们教学中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利用这些时间我们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这才是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克服厌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要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必然带来课堂气氛的活跃,这是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的标志。许多教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一旦活跃起来,将会导致课堂混乱,自己难以驾驭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设法提高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与之相关的市级研究课题在我校已经开始实施了。课题研究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尤其适合于我校大班额的实际。因此,它受到了我校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班级学生数过多,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鉴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诸多好处,愈来愈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自觉采用,甚至把它当成上公开课的点缀。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我经常会发现学生的合作小组未能如开始所设想的那样开展合作学习,经常是组内较优秀的学生包揽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将原来由老师所主导的“满堂灌”变成由优秀学生所主持的“一言堂”,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 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因老师要上公开课而临时凑合,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的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有的小组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合作,是教师没有真正地教给学生合作的办法。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建立“四人转向”合作小组。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集体,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案例 学校:八一希望小学姓名:胡吉兰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在第一次与新教材接触的过程中,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曾经迷茫过、徘徊过,也曾经步入了误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我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1.探究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展开讨论。 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有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负责小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学习情况。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

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 反思: 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2.作文评改过程中的小组合作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作文,这与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单一不无关系。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因为教师面对几十或近百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的承认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评改中开展了小组合作。 反思: 在批改和讲评这一关键环节上,我充分相信同学。分小组轮流批改作文。我要做的是:活动前,将作文互批的宏观要求告诉给学生。活动中,精批三分之一的作文,找出有代表性的习作为讲评作准备,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面批。在作文评讲课上,教师担任主持人角色,学生为主评人开展评讲活动。教师在中间对讲评人进行鼓励性评价,对被评作品进行适时、适量的二次评价,沟通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这种课型不仅改变了教师在评价作文时的单一模式和定势心理,而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把修改讲评的过程变为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和批改作文的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建议

浅析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析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广汉市松林学校尹晓芳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许多要求,不能再一味的“满堂灌”“一言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虽然物理课堂形式多样,除了有效利用实验探究,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帮助学生理解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外,我们也必须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必要且必须的了。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探究教学活动,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论证、交流合作,从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科学、人文等方面能力的教学活动,同时也包括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及师生合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培养,应该从学生开始学习物理时就实施,并且不能让它成为一种形式,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要如何才能将物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好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有序的规则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忙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 对以上情况,要作好以下几点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尽可能“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这里的“事”就是学习任务。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汇报员。各班的小组长都具有较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