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血液》学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血液——流动的组织 1.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 (2)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含铁)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

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数量 细胞核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小,两面凹的圆盘状 最多 成熟后无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过少:贫血 白细胞 个体最大,可变形 最少 有 吞噬病菌, 防御和保护作用 过多:发炎 血小板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较多

止血和加速凝血

过多:血栓; 过少:异常出血

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值是否低于正常值而判断患者是否贫血

第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注意:①抽血、献血、输血、打点滴都是扎静脉,“把脉”“切脉”指动脉,四肢的“青筋”是静脉,肌肉注射是注入毛细血管。

②血液的流动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毛细血管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①管壁极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②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③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遍布全身各处组织。

2.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的比较

3.不同类型血管出血情况及处理方法

4.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①注意:

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的原因: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只有活小鱼血管内的血液才流动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的目的: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观察过程中,应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的目的: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②实验结论:看到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②毛细血管,这种血管是由①动脉分

支而来的,汇入到③静脉中(如图4-4-6)。

第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

一、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有本人拳头大小

二、心脏的结构

1.心脏由肌肉组织构成,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腔之间左右相隔,上下相通。左心房与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

2.心房、心室及其相连的血管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房——上腔静脉、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室——肺动脉

总结: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3.心房、心室的厚薄比较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室壁比心房壁厚

左心室壁厚度 > 右心室壁厚度 > 心房壁厚度

4.瓣膜:

①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

②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注意:动脉内没有瓣膜结构。

点拨:①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心房→心室→动脉。

②口诀: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不倒流

三、心脏的功能: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心房——接收血液

心室——把血液泵到各器官

右心房接收整个身体(肺除外)的血液

右心室把血液泵到肺

左心房接收肺部的血液

左心室把血液泵到全身各个器官

四、血液的流向

血液都是从心室流出,最后流进心房

第四、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

二、血液循环

1.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肺循环

起点左心室右心室

终点右心房左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

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第五、输血与血型

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400毫升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从而恢复正常

800毫升~1000毫升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出冷汗等症状

1200毫升~1500毫升会有生命危险,需要及时输血

4.血型的发现者卡尔?兰德斯坦纳。

5.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6.安全输血的原则

(1)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可缓慢、少量按如下原则输血(2)输血关系表:

万能输血者:O型血

万能受血者:AB型血

7.成分输血(原则:缺什么补什么)

(1)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浆

(2)严重贫血的患者:输红细胞

(3)血流不止者:输血小板

8.无偿献血

(1)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2)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2—3周可得到补充而恢复。

(3)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