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常态下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研究

新常态下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研究

2016年第12期(下半月)

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

You

财经◎农业经济

新常态下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研究

周建花

(中共五寨县委党校,山西忻州036200)

[摘要]新常态是我国政治、经济等社会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特殊状态,新常态命题的提出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在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我国扶贫工作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对扶贫工作进行有机调整迫在眉睫。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入手,提出了我县精准扶贫机制的建设措施,希望能够在党政府的领导下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质量,促进精准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新常态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12-0058-01

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并针对我国当前各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现状颁发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指导意见,希望能够有效促进精准扶贫工作从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方面得到全方位推进,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呈现出发展新常态,对精准扶贫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国家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精准扶贫工作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建立科学的精准扶贫机制。山西省五寨县在加强精准扶贫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就注意将远程教育和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借助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促使扶贫对象的自身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地提升,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增强了五寨县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习近平总书记在精准扶贫方面提出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思想,其指导思想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应该消除贫困问题[1]。逐步消除社会上的贫困问题,改善民生情况,促进我国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表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二,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战略规划,逐步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状况和社会建设情况,所以应该从战略性和政治性角度认识精准扶贫工作,保证精准扶贫工作质量;其三,扶贫工作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无法借助精准扶贫实现农村地区的小康,就必然无法保证小康社会的建设效果,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精准扶贫的重视;其四,在开展扶贫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将教育扶贫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促进农村地区社会大众逐步转变思想认识,从思想文化方面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相应的辅助;其五,产业扶贫思想,即指出要想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应该加强贫困地区产业建设,为贫困地区提供一定的内生动力,将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其六,树立系统扶贫思想,在扶贫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提供基本公共保障,增强扶贫工作的战略性;其七,应重视对共同扶贫社会价值观的培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扶贫工作的开展,切实提升精准扶贫效果。

2在新常态背景下加强精准扶贫机制建设的措施

对精准扶贫机制进行合理建设和创新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内部机制的构建和外部机制的构建,从内部机制的构建和创新角度看,应该逐步推进资源合作性共享、切实加强经济组织建设、构建多样化的分配机制。在进行内部机制创新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加强对扶贫对象的组织和管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挖掘扶贫对象潜力,在充分发挥扶贫对象优势和特长的基础上设置更为有效的经济活动,实现贫困地区群众的自助扶贫[2]。从外部机制建设和创新角度看,应该在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尽量争取多方支持,加强技术合作,并制定与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工作政策,在外部支持下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优化开展。换言之,在外部机制建设和创新过程中应该将如何获得外部扶持作为重点内容,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能够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进而真正融入到社会建设系统中,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质量。

2.1加强市场机制的建设和创新

在经济新常态下,市场关系受到影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广泛性和规范性更强,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逐渐得到一定的凸显。这一社会背景的存在客观上促使国家所开设的竞争性扶贫和脱贫工作成为社会必然发展趋势。新时期,国家在开展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设定了明确的经济、社会和价值目标,即要求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扶贫工作效果,还应该促进扶贫对象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3]。同时,扶贫工作的开展应该注意与改革性扶贫以及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契合。通常情况下,贫困地区的经济市场化程度往往相对较低,市场运行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市场内生动力的获取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加强精准扶贫机制建设和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贫困地区市场意识,构建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契合的市场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外部市场,在扶贫对象和市场之间构建有机的联系,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2建设和创新扶贫资源整合机制

在对扶贫系统中各个相关要素进行充分分析后,需要明确系统中各个环节的重要作用,进而探索出突破贫困困境的着力点,并制定与之相契合的工作方式,逐步增强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在扶贫资源配置方面,应该注意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进而在不断探索中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调整,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4]。而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证扶贫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在实践工作中就应该构建扶贫资源整合机制,保证扶贫资源能够实现动态、精准化配置。这样,在扶贫资源整合机制的调整下,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有限的扶贫资源进行系统规划,为各地区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促使贫困地区的贫困现状得到良好的改善。

2.3对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进行合理创新

现阶段,在我国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脱贫后再次返贫的现象相对较多,虽然不排除这一现象的存在是受到个别对象对被扶贫存在错误的“合算”认识影响,但是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工作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因此在新常态下全面探索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可持续发展工作机制的构建和创新,进而借助这一机制的调整和应用,有效提升扶贫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自我发展和自助扶贫的能力,增强贫困地区市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5]。这样,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能够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发展,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促使贫困地区社会大众的

(下转第075页)

58

2016年第12期(下半月)

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

生产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真正摆脱贫困的束缚,

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常态背景下,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

求,加强精准扶贫建设工作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只有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效果、解决农村地区贫困问题,

才能够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一定的力量。因此新常态下应该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效果得

到充分发挥,进而切实改善当前农村贫困现状,

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君,陈维新,毛姝等.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选择困境与支持对策--以安徽省太湖县为例[J].地方治理研究,2016(2):34-38.

[2]王忆南,汪恭礼.精准扶贫的实践、

困局与路径选择--以安徽为例[J].地方财政研究,2016(8):33-39.

[3]潘子堂.新常态下抓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4,18.

[4]蓝捷.凝聚全社会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新常态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J].老区建设,2015(9):24-27.

[5]严小玉,杨胜.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2739.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涛潘廷建

(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黑龙江双鸭山

155630)

[摘要]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玉米产量较高的省份,

黑龙江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生产的玉米除了满足全国人民对玉米产品的需求外,还以商品的形式供销海内外。然而,因为玉米是C4植物,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

其较高的含糖量极易引发病虫害,对产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浅析玉米常见病虫害,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关键词]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2-0075-01

科研◎农业科学

1玉米螟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玉米虫害中最为主要的一种,

能够对玉米生长的各阶段造成危害,玉米螟在一年中出现的代数从一

代至七代都有可能,严重损坏玉米的茎和叶,

影响其水分和养分运输,对玉米生长的危害程度较大,

导致玉米品质明显下降,使其产量受到严重降低。

防治玉米螟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和生物技术防治。

在实施农业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土壤环境等引进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实施种植,

并且在完成玉米收获后,应当对剩余的秸秆实施粉碎处理,

将粉碎后的秸秆渣埋入农田中,有效控制玉米螟越冬的数量。除此之外,

还应当尽量避免连作,降低虫害的规律性和抗药性。在生物防治技术实施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培育玉米螟天敌赤眼蜂,

让其消灭玉米螟的虫卵,从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1]

。生物防治技术对实施流程具有较高的要

求,应当注意赤眼蜂品种的选择、

放蜂的数量、放蜂的时间等。这些较为繁琐、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实

施。现阶段,生物防治技术在地势较为平坦、

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得到了一定推广。

2大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大斑病俗称枯叶病、叶斑病,

是玉米病害中较为主要的一种,与气候条件、种植条件、土质条件等具有直接的关系,

尤其是在低洼地区发病率较高。同时,

密植、连作等也会引发大斑病。防治大斑病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农业技术防治和化学防治。

在实施农业技术防治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土壤环境等引进抗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外,

还需要适时的早播,确保水肥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

还应当加强田间管理,彻底除草,避免田间温度过高,抑制大斑病的发生。另外,

在完成收获后还应当加强对田间的清理,对秸秆实施高温处理,

并保证彻底翻地。在实施化学防治的过程中,

通过喷施农药对大斑病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应当规范、科学的控制农药喷施量、

喷施时间以及喷施次数,现阶段,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喷施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等药剂。

3玉米锈病及其防治措施

玉米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玉米病害,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时

有发生。对玉米的叶片造成一定危害,

抑制其光合作用,导致作物产量、品质明显下降。

防治锈病的有效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在实施农业防治的过程中,可以与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品种搭配种植,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常常与抗病性较强的马齿苋进行搭

配,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水肥管理,

在作物收获后,及时对其秸秆实施清除处理,并利用农药对种植过的土地进行喷施,

避免来年发生此类病害[2]

。在实施化学防治的过程中,

主要依赖农药对病害进行防治,在锈病初发期,就应当喷施农药,

然后再连续阶段性的喷施两到三次。

结束语

病虫害的发生对玉米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为严重的消

极影响,针对种类过多的病虫害,

必须要加强防治工作的开展,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

为了促使玉米种植可持续科学发展,可以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结合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策略,对玉米种植生产数据库进行构建,促使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段进明,郭宗虎.玉米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

(上半月),2014(10):46-46.

[2]沙爱红.玉米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探析[J].农家顾问,2015(6):63.

(上接第058页)

7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