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全册)

第一组拥抱大自然

单元导读大自然真美啊!在作者笔下,鸟儿可以和我们交换眼神,

山雨可以弹奏优美的乐曲,草虫的村落充满了情意,美丽

的山水让我们个个?野?了起来。

学习本组课文,要认真揣摩作者有序观察的方法,感

受作者大胆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1 山中访友

第1课时

学校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一、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蕴含、津津乐道、德高望重”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预习导航】

可以查字典,问同学,问爸妈一、读课文,弄准下面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吠()汩()嗅()津()

二、找出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血冠扎

()()()

三、读读课文,把下面的词组补充完整。

()的山泉()的溪流()的瀑布()的悬崖()的峡谷()的白云()的云雀()的回声四、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补充完整。

德高()重()()乐道别有()意依然如()五、根据课文内容摘抄句子。

作者到山中拜访他的老朋友,他的老朋友分别是谁?摘抄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他的朋友的特点。

(古桥)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树林)

( ) ( ) ( ) 【课堂探究】

一、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波光明灭:

二、读读重点的句子,完成题目,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表达的方法。

1.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句话把“老桥”比喻成 ,不但写出了 ,而且也突出了它 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 。

2.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 的手法,形象的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 。

3.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树合一。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那种 。

4.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组句子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既运用了 又运用了 ,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那种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三、把你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下来。

四、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五、摘抄“我”和“山里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句子。

可以查词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来理解。

《山中访友》(第2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评价

【达标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Y āo q ǐng d ǒu qi ào p ù b ù y ùn h án sh ēn q ū

二、读一读,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树冠(gu ān gu àn ) 旋转(zhu ǎn zhu àn )唱和(h a h ?) 屏住(b ǐng p íng )

三、照样子写词语。

ABAC: 、 、 。

AABB: 、 、 。

ABCC: 、 、 。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陡峭( ) 精致( ) 挺拔( ) 恩泽( )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并打上“√”。

1.德高望.

重 a 希望 b 名望 c 朝着 d 探望 2.津津乐道.

a 道理

b 道路

c 技艺

d 说 3.别.

有深意 a 另外 b 分离 c 区分 d 差别 六、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个说法,使其意思不变。)

2.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论着看到的好风景。(仿写)

3.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仿写)

4.《山中访友》的作者是李汉荣写的。(修改病句)

七、你是否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你是否和文中的作者一样有过类似的体验,

可以从课文中找,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写。

仿照课文中的某一部分,写一写。

八、课内阅读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给下面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梳妆(shū fū)唱和(h? ha)湛蓝(zhàn shan )吟诵(yīn yǐn)3.摘抄把景物当人写的词语。

山泉:溪流: 瀑布:

悬崖:白云:云雀: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梳妆()吟诵()雄浑()宁静()

5.给文中的第一句话换个说法,使其意思不变。

6.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写、、

、、等景物,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7.仿写画横线的句子。

8.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2 山雨

学校 班级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一、正确读记“优雅、清新、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预习导航】

一、读课文,把下面这些词语在文中圈出来,多读几遍。

歌谣 清晰 柔软 优雅 啼啭 幽静 凝聚 轻盈 余韵 奇妙无比

二、通过预习你能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山雨”三个时段的特点吗?

雨来: 雨中: 雨后:

【课堂探究】

一、把课文读熟,填空。

作者按 、 、 的顺序,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

的想象和联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 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 之情。

二、读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后面的题目。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相对应,写出了雨来时 的特点,作者将雨声比作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之情。

2.雨声中,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这句话描写的是雨到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 奇特的想象:将 联想成“琴键”,

将 想象成“手指”,

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

联想是建立在对现实事物的仔细观察之上,往往借事物之间的形似、神像等特点,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生动、形象、具体。

【达标训练】

一、写出下列词语中读“yu”的字。

()丝()韵沐()欢()()意

二、写出带点的字在文中的的读音。

一缕缕

..()弹.奏()屏.住()调.出来()仿佛.()三、读课文,按要求从文中摘抄词语,并读熟。

描写颜色的词语:

描写声音的词语:

叠词:

四、读课文,填写准确的量词。

一()山风一()云雾一()岩石一()树叶一()绿草一()音符一()小曲一()鸟儿五、读课文,按要求摘抄句子。

1.比喻句:

2.拟人句:

3.联想句:

六、读了《山雨》一文,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风景画。你能画出这幅画吗?

3 草虫的村落

第1课时

学校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一、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静谧、俏丽、勤勉、意味深长、庞然大物”等词语。

二、用心朗读课文,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用观察、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预习导航】

一、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下面的词语,把带点的字注上音。

静谧.()亲戚.()寒暄.()烘.烤()僻.静()熙熙

..攘攘()庞.然大物()大街.小巷()

二、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圈出来。

1.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2.匆忙赶路的神态。()3.色彩艳丽,灿烂夺目。()4.指停下脚步痴痴地看着。()5.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6.本文有形容神志恍惚的意思。()三、多读几遍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按要求摘抄句子。

(1)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2)“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3)比喻句:

(4)拟人句:

(5)想像句:

2.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课堂探究】

一、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里的“村落”指的是

“村落”在,“村落”中的演奏者指的是

“村落”中的“村民们”是指:。

二、读悟重点段落,学习幻化想象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1.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

意味深长:

(2)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它们”指的是,从“对视良久”一词中你体会到

。这句话采用了的写法,这一写法的好处是

(3)查资料,它们为什么把“村落”建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从这你能看出这些小虫们的什么?

2.读读第四自然段,完成问题。

想象让小动物们变得有情有意。(1)把词语补充完整。

大街小()花色斑()驻足()望()然大悟

(2)这段话分别写了、、三种动物,作者分别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把“小圆虫”想象成,把“一群黑甲虫围拢着蜥蜴”想象成它们,把“蜥蜴背着几个小黑甲虫”想象成,这种想象的好处是

。(3)展开你的想象,想想蜥蜴和小甲虫在交流什么?攀谈什么?

3.读第六、七自然段,完成问题。

(1)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村民们”的劳动场面,在文中画出来。

(2)你认为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3)查资料,文中说的“气象观察员”“工程师”是指的什么?

三、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草虫的村落》(第2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评价

【达标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J ìng m ì q ín mi ǎn ji ē xi àng h ōng k ǎo p áng d à

二、查字典填表。 要查的字 音序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 第8笔

名称

组词 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先查部首 再查笔画 巷 谧 三、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 ) ( ) ( )

肖 龙 力

( ) ( ) ( )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静谧( )( ) 娇小( )( ) 勤勉( )( ) 僻静( )( )

五、句子加工厂。

1.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缩句)

2.目光追随小虫。(扩句)

3.我发现了草虫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很得意。(改为感叹句)

4.小虫子的身体很单薄。小虫子的力量很大。(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蜥蜴忘记了旅途的劳倦,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方亲戚的住宅。 (仿写)

六、课外阅读。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cān shēn)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拾起头()能看到它的树冠(guān guàn),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笼)。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绽)粉的西米树。

西双版纳的植物( )姿态万千,(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躁)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留下一段树桩,很快()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将恰当的关联词填入第二、三自然段的圆括号内。

2.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词或读音

3.用“______”画出文中过渡句,并写出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1)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 ___ ___ ____。

(2)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黑心树的特点,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所以人们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自然段用了那些说明方法?(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___

6、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 __ ___》

4 索溪峪的“野”

学校 班级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一、 正确读记“随心所欲、不拘一格、返璞归真”等词语。

二、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的野性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 领悟作者抓特点、先概括后具体、想象和联想等写作方法。

【预习导航】

一、读读下面的词语,并给带点的字注意。

绵亘.蜿蜒( ) 窈窕.淑女( ) 返璞.归真( ) 旁逸.

斜出( ) 二、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

1.描写山野的句子:

2.描写水野的句子:

3.描写动物野的句子:

4.描写游人野的句子:

【课堂探究】

一、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先用一个字概括了索溪峪 的特点,然后分别从 、 、 、 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 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 二、分段读课文,了解索溪峪的“野”,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1.读第二自然段做题。

(1)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索溪峪的山的野性美?

(2)本段中总写的句子是: , 联想的句子是

2.读句子填空。

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 )着山奔跑,一会儿( )着屁股,( )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作者把索溪想象成 ,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 。表面看是写

总分这种写作结构,先是一个简洁的开头,对下文要分述内容总说,接下去就是分说,大多采用并列式的方式。

索溪的调皮、可爱,实则是写游人的。【达标训练】

一、用横线画出正确的读音。

胆颤.(zhàn chàn)绵亘.(gang gan)返璞.(pǔ pú)嚼.玉米(jiáo ju?)二、比一比,组词。

俊()蜒()掘()淌()

峻()挺()嚼()蹚()

骏()诞()撅()趟()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选填词语。

()地而起随心所()年过花()返()归真窈窕()女(1)随着自己的心思,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2)年龄超过六十岁。()

(3)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四、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索溪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

2.索溪峪这么美的风光,怎能不叫人留连呢?()

3.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五、课内阅读。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蹚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

攀.缘老叟.年过花甲.返璞.归真

2.这样的山是指的哪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指的哪样的水?

3.在这样的山水间,除了“城里的姑娘”“年过花甲的老叟”,还有哪些人,展开想象,接写一段。

快乐双休:第一单元

学校 班级 姓名 评价

一、看拼音,写词语。

d ǒu qi ào t í zhu àn q ín mi ǎn j ìng m ì mi án g an

二、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树冠.(gu àn gu ān ) 调.皮(ti áo di ào ) 僻.静(p ì b ì) 散.

聚(s ǎn s àn ) 三、给下面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1.犬吠.( ) 嗅.到( ) 吟.咏( ) 啼.

啭( ) 2.掠.过( ) 屏.住( ) 伫.立( ) 蹚.

过(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德高( )重 津津乐( ) ( )地而起 随心所( ) 不( )一格 返( )归真

四、照样子,写词语。

1.津津乐道: 、 、 。

2.叽叽喳喳: 、 、 。

3.千峰万仞: 、 、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桥横跨在河上。(扩句)

2.索溪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仿写)

3.我能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里是街道,哪里是小巷。(改为反问句)

4.学习了《索溪峪的“野”》,被那里的美景陶醉了。(修改病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落红不是无情物,。2.,何人不起故园情。3.本组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领略了大自然的无限风姿:《山中访友》让我们认识了的古桥,的树林,的清泉;“山雨”像一曲,弹奏出;《草虫的村落》让我们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认识了、、等村民们。

七、阅读题。

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

珍珠泉在泉城路北。泉池约一亩见方,清澈见底。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在五龙潭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组成了五龙潭泉群。

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里不断地喷吐出来。水声喧腾,昼夜不息。

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一个开阔的方形泉池,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的意思。

声音低细,秋雨潇潇,闻.()声而望,原来是天下闻.()名的趵突泉。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1.描写泉水形状的词语:、、。2.描写泉水声音的词语:、、。

三、短文先总写;接着从2至5自然段依次写了七十二泉中的、、、四个名泉;最后写了。

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

单元导读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

黄子孙豪情满怀。看我中华优秀儿女: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

佑;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季羡林;扎根

海岛、建设海岛的边防战士;心系祖国,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

懈努力的中华少年。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学习本组课文,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 詹天佑

第1课时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写“修筑、阻挠、毅然、勉励、悬崖峭壁、惹人讥笑”等词语。2.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

【预习导航】

【注意】帝国主义争夺铁路修筑权是因为: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他们在铁路附近,竞相办厂开矿,掠夺我国的资源。

一、读一读,写一写。

阻挠.要挟.嘲笑居庸关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竣工杰出藐.视岔.道口狂风怒号.赞叹不已.

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比较重要的(或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词语,写在下面:

二、课文题目是《詹天佑》,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了詹天佑的哪些事迹?

三、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抄写在下面。

要读准带点字

的字音哟!

【课堂探究】

一、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抓住社会背景、自然环境的重点句子,体会人物品质。

1.勾画社会背景、自然环境方面困难的句子,写写自己读后真实的感受。

2.你认为詹天佑是个____ 的人。

二、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用心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几件事情?

1.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勾画詹天佑想、说、做的句子。

(2)你从中体会到詹天佑是个____ 的人。

2.自学第五自然段,交流思考:

(1)詹天佑开凿隧道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用图画出来。

(2)这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有什么好处?

(3)你认为詹天佑是个___ 的人。

3.合作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詹天佑设计线路有何特点?

(2)用图画出来,与同桌演示。

(3)你认为詹天佑是个____ 的人。

三、回顾学习全过程,你认为詹天佑是个____ 的人。

四、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在下面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5 詹天佑(第2课时)

学校班级姓名

【达标训练】

一、读准字音,写漂亮词语。

zǔ náo cháo xiào yì rán k?ng zhì jùn gō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挟()绕()施()浆()银()

狭()挠()拖()桨()垠()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要挟()阻挠()藐视()竣工()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陂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的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⒈给文中的横线处加上标点符号。⒉在文中的括号内加上合适的词语。

⒊抄写文中体现条件恶劣的词语:

4.文中划横线的地方说明詹天佑:()

⑴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⑵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严格要求。

5.写出本段中的中心句。

五、拓展阅读。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在轮船的甲板上,他陷入沉思……

那是在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上,黑板上垂挂着屏幕,放着幻灯,詹天佑正在听课。

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幻灯片换了,出现的是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他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哄笑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帝英国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1.文中詹天佑回忆了那件事?

2.读了这篇短文和课文《詹天佑》,是什么原因使詹天佑依然回国,并接受修筑铁路的任务?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自评:师评:时间

6 怀念母亲

第1课时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预习导航】

一、走近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09),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字希逋,又字

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

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温家宝曾五次看望季羡林。他称:“您一生坎坷,敢说真话,直抒己

见,这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在下面。

如:挚、寝、频、朦胧

三、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婉辞,指父母死亡。( )

2. 灰心失望。( )

3.无法安然入睡。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 )

4.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失去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

5.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

四、本文以 的方式,介绍了作者对 和 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表达了作者 。

五、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画下来并读读。

提示:“频”的左下部分不要写成“少”

【课堂探究】

一、精读课文,同位交流填写。

1.勾画作者在国内读书时怀念母亲的重点语句,抓住重点词句思考批注:

作者对生养母亲的怀念是一种()的怀念。

2.勾画作者在国外求学时怀念生养母亲的重点语句:

作者对生养母亲的怀念是一种()的怀念。

3.勾画作者在国外求学时怀念祖国母亲的重点语句:

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是一种()的怀念。

二、重点句断赏析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是: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吗?

2.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是指

(2)“终天之恨”的意思是。(3)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

3.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2)感情朗读

三、自读课文开头、结尾两自然段,思考:

1.作者季老对两位母亲有的深情。

2.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作用:使结构严谨,

突出中心。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怀念都在作者的心头。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反思 一、在思想上: 主要结合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对知识的追求都是孜孜不倦的,都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成长也是需要锻造、需要磨练的;也明白了知识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在学习上: 在学习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教学)并提高应试技巧。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让语文课代表和一部分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抄写有关美文,名言警句,古诗词及学生优秀作文。并写在班上《学习天地》的学习园地中,这样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且在抄写的基础上基本上做到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词更是全不放过,达到全员背诵、全员默写。

2、注重课堂教学,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并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差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思维。在德育上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作文积累。以口头作文、小练笔、大作文等形式增加作文的训练量。并及时批改、及时点评,尤其是对学困生的作文更是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收效良好。 4、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组织安排了五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全员参与,全员组织,全员编排,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意识,即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也为他们搭建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收效良好。 5、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在讲解中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让学生经常接触中考题型,使学生心中有数。

四年级语文上1-10课学案(DOC)

1、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拓展延伸: 1、浙江省杭洲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钱塘江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终生难忘。 预习案: 1、熟读课文,并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四字词语、多音字、不懂的词语。 2、在预习本上将生字组词写两个,写出多音字并用多音组词,写出生词释义,抄写四字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课文的意思,并用段落相加法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并写在预习本上。 4、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反馈案: 我来查一查 1、检查生词书写、生词释义、日积月累 小组说一说 (一)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二)交流搜集的资料 (三)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交流案: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检测案: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ēng()薄: bō()号: háo() méng() bāo()hào()měng() bò()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合集

目录 1白杨礼赞 4 2囚绿记 2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2 4草莓 2 单元小测验(一) 4 5孔乙己 4 6一厘米 2 7差半车麦秸 2 8清兵卫与葫芦 2 单元小测验(二) 4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 10吴汉何尝杀妻 2 11大小猫洞 2 12世上没有傻问题 2 单元小测验(三) 4 13致蒋经国先生信 2 14给儿子的信 2 15给女儿的信 2 16给巴特勒的信 2 单元小测验(四) 4 17茶馆 2 18陈毅市长 2 19开国大典 2 单元小测验(五) 4 20秋水 2 21愚公移山 2 22扁鹊见蔡桓公 2 23捕蛇者说 4 24诗词五首 2 单元小测验(六) 4 25《论语十则》 2 26鱼我所欲也 4 27订鬼 2 28马说 2 29诗词五首 2 单元小测试(七) 4 参考答案约20 全书大约114页 1.《白杨礼赞》(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驿站 1. 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折.磨(zhé)折.本(zhé)折.腾(zhē)

B.参.天(cān)参.差(chēn)参.考(cān) C.纵横(héng)横行(héng)蛮横.(hèng) D.倔强(jiàng)强壮(qián)强迫(qiǎng) 2.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倦怠.()地壳.()恹恹.() 晕.圈()婆suō()qiú()枝秀qí() 3.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4.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短篇小说《》《》《》《》等。本文体裁是,选自。“礼赞”含有之意。 5.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奔腾),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结果),是麦田。() (3)我那时是(惊奇、惊讶)地叫了一声的。() 二、综合园地 6.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7.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 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高原,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 ①请运用白杨树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②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为什么有人要赞美它呢?请根据材 料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一、课文检阅 1.下边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A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制订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回忆学过哪些诗歌?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3.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 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 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诗海拾贝阅读材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集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使用说明 一、学案的编写意图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此,我们编写了集教与学于一体的学习资料。 小学语文“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融入了我旗“小语整改”、“自主探究式教学”等科研成果,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强化了读书训练,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得法。整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层次、有梯度,导学案的设计真正落实了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法提示 学习准备 课时 六年级上册学案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学后疑问) 我来盘点 自我挑战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学习 作业布置 达标训练 拓展延伸 相关链接 三、板块使用说明 学生在学习每课前首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提示、学习准备”,在此基础上学生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看这些要求,切实做到心中有教材、有目标、有重点、有学法,一句话心中有数,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于“课前预习”。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课前预习课文的能力,因此,我们设计了此环节。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认真的预习课文。它包括三个小版块,即: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学后疑惑。基础知识:主要是本课的字和词认识、理解和书写,是依据中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读书的能力而设计的。内容了解:是为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而设计的题目,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学后疑惑:学生在自学课文后还有哪些主要疑问记录下来,以供课上学习探究中共同解决,以此培养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 关于“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它涉及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和教师点拨指导,是教与学于一体的集中体现,这个环节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它包括六个环节:自

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

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 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无疑是当今教学设计研究的基本问题。知识管理是成功应用于企业中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或个人的生产力,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增强核心竞争力。下面是整理的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定义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 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 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帕顿(Patten,J.V .)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 problems) 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赖格卢特(Charles M. Reigeluth) 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基本上同对教学科学的定义是一致的。因为在他看来,教学设计也可以被

称为教 学科学。他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 ,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梅里尔(Merrill) 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 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 。”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特征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 知识连接: 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 日在海宁县所见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令人难忘。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的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那些时段的景象? 蒙薄号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2)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朝来之前,江面上----------,潮来之时,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 ----------------------,潮过之后,江面上------------------------------------,看看堤下---------------------------------------------,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我们为之----------------------,为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最新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答案语文九年级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集(156页) 一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

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3.的影响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为体裁创作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边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白雪覆盖大地的辽阔景象,一边是旭日东升,红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课《山中访友》导学案 班级:小组名称: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提纲】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析精彩语句,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 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主学习】1.标注生字:(栀、嗅、邀、俯、瀑、蕴等,多音字:和、冠)、 标释词语; (德高望重、汩汩、树冠、唱和、犬吠、波光明灭、津津乐道等) 2.在书上标出句子的修辞手法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合作探究】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你弓着腰,()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③喂,()的云雀,()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④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

对语文学案教学效率的思考

对语文学案教学效率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5-09-22T09:20:11.93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作者:唐晓波 [导读] 四川省绵竹中学绵竹 618200 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学案教学对促进课堂教学深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省绵竹中学绵竹 618200) 近来,各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推进,人们对学案教学的观点逐渐趋于一致。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学案教学对促进课堂教学深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方面,学案教学也具有传统语文教学难以比拟的效果。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纷纷认识到语文学案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加以引导和推进,学案教学逐步成为部分地区语文教学的主流。 诚然,学案教学确实能够简化课堂结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笔者在近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思考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在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使课堂本身的效率受到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个体化发展。 一、学案的同质化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语文学案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班级层面上,全班不同层次的同学使用同样一份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严格的区分,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完全一样,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区别对待; 2、在年级层面上,很多教师没有分析各自班级的特点和自身教学风格的特点,使用相同的语文学案,一位教师设计出学案,全年级教师使用,甚至若干届反复使用; 3、不同课文的学案结构相似,每堂语文课学生都在从事几乎完全相同的工作,语文学习兴趣降低。 学案的同质化影响了教师的个体性发挥姑且不论,只看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就已经让人担忧。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否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本应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案教学,竟然采取了如此“一刀切”的方式,又怎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流程趋于形式,课堂结构僵化 不少教师的语文学案结构单一,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学案内容一般是字音字形、作者背景和结构分析,课中一般是疑难探究、中心探究和小组协作,课后一般是作业和所谓的拓展。这样的结构本身不是问题,但是篇篇一律,课课一样,甚至连课前导入的形式都一成不变,这样的流程和结构就不能不说是僵化了。虽然说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都很明确,但是对语文教学失去了新鲜感和神秘感。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期待,自然也就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案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三、重文本结构分析,轻文本阅读 由于不少语文学案都是在课前生成,因而问题相对固定。在效率优先的考虑下,不少教师设计学案问题时尽量简单直接,避免学生的不同意见影响课堂进度。所以,很多学案重文本结构。因为这个最容易完成,也最容易取得一致,让教师和学生都产生虚假的成就感。其实,没有争论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没有真实意见表达的课堂更是失败的课堂。这样所谓的效率不过是在纸上画了一个圈,规定了学生在圈里的活动而已。相反,某些教师为追求课堂进度,却放松甚至放弃了对语文的文本阅读,一味分析中心词、中心句、中心段或者疑难句,用预设的问题取代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用固定的答案取代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表面上,学案教学扎实热烈,进展神速,实际上,单调重复的环节已经使学生大败胃口。更严重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案教学中,并没有培养起真正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兴趣。 四、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忽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语文学案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倡“学生懂的不讲,学生不懂的重点讲”,有的学校甚至创新为“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讲,高考不考的不讲,高考要考的必须讲”。这本是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好意。但是在部分教师眼里,这就成为了自己偷懒的最佳借口,从而变相地放弃了语文教学的多数内容和教师对课堂的引领作用。一上课就发下学案,学生谈论完成,教师评讲答案,一节课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简单重复的文字梳理,教师放弃了自身的教学技能。更有甚者,为追求所谓的自主性,仍由学生胡乱发挥,教师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无所得,教师在课堂上无所为。表面上的效率成为了语文教学长久的隐患。 五、在强调教学创新的同时放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些语文学案教学以“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为旗帜,处处标新立异,用华而不实的手段吸引学生。一节课下来,PPT和音乐充斥课堂,学生发言和课堂辩论随处可见,时而唱歌,时而表演,空洞无用的内容掩盖了教学实质。而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良好效果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却常常被弃置不用。反复诵读,涵咏感悟在许多课堂上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意义不大的活动,文以载道的传统成为了支离破碎的字词分析,而以识字为先的传统又被认为枯燥无趣被全然扔到了课下…… 前人千百年来总结出的优秀语文教学传统得不到延续,所谓创新又起不到真正的作用。语文学案教学真正的效率也就无从体现。 语文学案能否真正体现出它的效率和意义?学生如何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种种问题困扰着我们的教学。事实上,问题的本身不在于语文学案。如果学案教学没有其科学性,也不可能得到多数教师的推崇。在长期实践中,语文学案教学也确实起到了促进教学,提升素质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这首先是与教师的观念有关,教师的思想准备不足。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改革的内涵,“旧瓶装新酒”,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还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指导工作。第二,教师能力上准备不足。自身不具备学案教学的能力,又不愿主动学习和提高。在推进学案教学的大潮中,被动地接受时代要求,被潮流席卷,只好运用别人现成的语文学案,既脱离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第三,得过且过的因循心态。有些教师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把学案教学当作了自己偷懒的借口,放任课堂陷入僵化枯燥,不肯真正在语文学案上备教材,备学生,让本该具有强大活力和良好效率的语文学案教学死气沉沉。 所以,要真正让语文学案教学发挥其作用,促进语文课堂的效率,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思想上、技能上的准备,用积极进取的精神投身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修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溜索》优秀导学案

《溜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二.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9):“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6):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四.细读感悟 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领队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明确:驮队的领队 2.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①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④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表现出领队非凡的身手、粗犷的为人、领袖的气质。 小结:领队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写作特色】

2019-2020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25 好的故事 —【精选】.docx

好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会读写13个生字词,反复读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学习重难点】 1.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学习过程】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鲁迅先生的梦境是什么样子的? 2.注意一些生字的书写。如“漾”的部首为“氵”,右边上半部分“羊”的竖不出头,下边是“永”不是“水”;“焰”的右下边是“臼”不是“白”;“瞬”指一眨眼的时间,所以部首是“目”不是“日”;“骤”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忆。 3.读过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现实是否像鲁迅先生的梦境一样美好? 5.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 6.这个梦有什么含义? 【学习小结】 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1

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 【精练反馈】 1.“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一说。 2.梦境是很难描述的,但是作者将梦的发生、展开、消散写得非常生动,读读下列句子,说说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的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红锦)带织入狗种,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 (3)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2

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泉水》教案严惠彬 教材分析:这是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读课文时,声音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教学本课,重在强调自读自悟。在朗读时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 设计意图:1、联系生活的目的是调遣学生知识库存中已有相关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运用课件直观介绍泉水是为下文想象说话铺路。2、识字正音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又是低段的重点。本环节的预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真正体现主导与主体的关系。3、教师不放过每一位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帮助、指导,引领学生把书读通,读好。关注读通课文这一环节等于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与理解的错位,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4、整体感知是重点品味的基础。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彩而蓄积力量。其二是搭建语言实践平台,理解简单与具体的语言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5、“来到”与文中的“流进、流过、流到”的区别,用视频形象地展示了“流进水池”、“穿过山

谷”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由此领悟作者用词准确。从预设一中学生学会细心,明白用词严谨,讲究方法;从预设二中学生学会欣赏,领悟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图,文章就更加生动。6、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于是在读中感悟词语,在品赏中积累词语,在想象中激活思维,在理解中积淀情感,丰满了泉水乐于奉献的美丽形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7、写字教学是2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此环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元激励评价。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愉悦地学会了3个漂亮的字,又欣赏了同伴的字。在评价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鉴赏美。8、师生共同对着板书总结课堂学习,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总结方法,明确任务。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习兴趣 1.激趣谈话:小朋友,生活中谁见过泉?(学生自由说话。) 2.简介“泉水”:老师这里有几组“泉水”的生活照(播放《泉水丁冬》音乐)。教师随滚动的课件介绍泉水的照片。学生边听边思考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泉水。 3.揭题并读好课题。 4.学习“泉”字。 二、在整体感知中积累语感 (一)初读(大声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学案.

新建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1、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⑴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特点:高傲。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⑵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⑴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强占地盘。 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③公然吞食鱼肉饵。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⑴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⑵写法:拟人、夸张。 ⑶具体的句子(见书)。 ⑷语言:幽默风趣。 二、自主学习,感悟特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想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 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划出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词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这只白公鹅有什么特点,使得作者称之为海军上将呢? 研读句子一: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脚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它总是高傲地、一动不动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A、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动作缓慢,考虑周全,像海军上将在检阅部队) B、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有办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细翎都不沾上一点污泥。[海军上将一身雪白的军装,就给人一种威风、神气的感觉,任何的艰难险阻在他的面前总显得那么渺小] C、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举步奔跑。[和海军上将一样,即使

六年级语文预学案

六年级语文预学案 一、词语注音 息壤大发雷霆汗流浃背大禹汪洋滚烫 鲧禹搞头伯利恒长途跋涉铠甲赋税 胸脯吓唬机轴渭河邓林冶炼惩罚鹫鹰篝火茴香淮河枯藤女娲莽莽榛榛 西安堤岸皮袄饥饿酷爱仓颉 二、看拼音写词语。 xī rǎng gǔn tàng yí piàn wāng yáng dà fā l?i tíng ( )( ) ( ) ( ) hàn liú jiā bai gǔn tàng zāo yù jì ch?ng ( ) ( ) ( ) ( ) H?ng xīn jī zh?u kǎi jiǎ fù shuì xiōng pǔ ()()()()()xià hu cháng tú bā sha qì shì xiōng xiōng ()()()sa sa fā dǒu wǔ yì chāo qún wàn fū bù dāng zhī yǒng ()()()yě liàn chéng fáhuíxiāng ()()()

gōu huǒhuái héjiù yīng ()()() Xī’ān dī’àn pí’ǎo jī’akù’ ài()()()()() 三、比一比再组词 漆()挎()瞄()跋() 膝()跨()锚()拔() 禹()旺()壤()汤()陕() 寓()汪()嚷()烫()浃() 四、补充词语 大发()()()()成灾天()地() 汗流()()山()海()欢()雀() 五、多音字 m? ch?ng nàn 淹没.重新灾难 m?i zh?ng nán pāo xīng záo 血泡兴奋开凿 pào xìng zu? 背:背.包()背.影()背.水一战()背.负()喷:喷.香()喷.射()喷.薄而出()喷.泉()脏: 心脏.()脏.话()脏.兮兮()肾脏.()悄:静悄悄 ..()悄.然无声()悄.然落泪()省:省城()反省()省吃俭用()省悟()不省人事()和:和谐()随声附和()和面()和泥()和牌()模:模型()模样()楷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

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九年级语文12《词四首》导学案新人教版

《词四首》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渔家傲·秋思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主持“庆历新政”,有《范文正公集》。 二.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三.细读感悟 1.反复诵读。 2.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3. 赏析下列词句。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开头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是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 (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 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在“落日”中,边地

语文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考试(答案)

《新课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能力一般分为如下五个层级:认读能力、解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欣赏评价能力。 3、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语文意识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并逐渐增强语文能力。 4、当代语文教学设计依据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论,把语文教学过程分为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两部分,对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和语文的行为技能改变起到支持和推动作用。 5、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与体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目标具体化?指把教学目的、范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即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份。 2、简要回答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宏观程序:认识与经验准备——写作需要与冲动——起草。微观程序:构思——起草——修改。 3、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语文意识指什么?指在平时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 4、教学程序设计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教学环节清晰、简洁、集中。这是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提出的,清晰便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习,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简洁集中则是便于学生把握和积累,便于重点和难点的解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