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

篆刻艺术

第一章印章的起源1、印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个方面:一是刻画之源,二是玺印之源。前者可追溯到陶纹,后者可追溯到商玺。2、目前见到的最早的刻画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出土的符号刻画。3、1994 年在书法报上陆续发表了关于《远古陶器符号摹记》的文章,作者是王蕴智。这些符号共分三大类,分别属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刻画符号;(安徽)蚌埠双墩新石器时代刻画符号;(浙江、上海、江苏吴县)良渚刻画符号。4、安阳出土的三枚铜质古玺实物,是现在已知的最古的印章。5、印章产生的社会原因,一般学者研究认为是国家的出现,百官的产生,就有印章作为权利的象征物。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商品交换的频繁,商品的存放和转移,都需要一个象征信用的凭证,这都说明玺印和经济的密切关系。6、印章是以文字为标志的,我国的文字具有形式美的特色,加上制作人有一定的审美观,因此在印章中就蕴含着美的因素,印章作为一种凭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明行为的体现,所以印章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第二章古代的玺印1、战国时期的玺都写成鈢,有官鈢有私鈢,有白文有朱文,有朱白相间,有字上配画,还有的纯属图画印,官鈢和私鈢没有严格

规定,形式多样,朱文都出于铸造,白文有铸有凿。官鈢多用鼻钮,钮上有小孔,便于佩戴,私鈢的形式多样,有人形钮、柱钮、辟邪钮、亭钮等。2、战国官玺的特征是:白文:玺的面积大约 2.5 厘米左右,正方形,偶有不正方的,或圆形的。印文外多加边栏,或中间加一直线隔,或十字线隔。朱文:玺的面积大约 1.5 厘米左右见方,也有长方形的,有阔边有细边。3、战国私玺白文印多有边栏,少数是田字格,有的在姓氏下加动物或鸟类图案,形式甚多;朱文私玺线条很细,多数用铜,间有用银铸造。4、战国私玺的五大类:白文,朱文,朱白文,画印,成语玺。5、摹印:因为印章是方的,小篆字体是比较回转的,用到印章上就要以圆适方,使曲的地方变直,斜的地方变正,圆的地方变方,参差的地方变匀整,这种特殊的用途变化称为摹印。6、秦印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称为玺,一般人只称为印。7、秦印的特点:1 从印形上看,方印都有边栏,或加直隔线,或田字格,长方形多用日字格,圆形印也多用边栏或隔线。2 从文字上看,多半与秦始皇诏版、权量文字风格相同。3 与战国玺相比,秦印容易认识,秦印渐趋方整。4 与汉印比较,汉印文字趋严整,印文排列较紧,秦印印文书写自然,有自己的风貌。5有些私印还带有战国玺印的余风。6根据现有资料还没有见到朱文印。

8、汉代的印制,汉初官私印基本上沿袭秦代的旧制,到了西汉中世以后,基本上取消了边栏、界格,自成面目。在汉武帝时定出等级体系,诸侯王叫玺,列侯叫印,大将军叫章,御史大夫匈奴单于二千石叫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叫印。9、西汉的官印的特点:多数铸造,将军印多出于凿,一般 2.5 厘米见方,多雕蛇钮,半通印雕鱼钮,后来多制龟钮、瓦钮/10、西汉私印的形式有三大类:缪篆印,鸟虫书印,图画印。11、西汉私印的特征是:多白文,多数为凿成,大小约 1 厘米见方,或略大,印文多加边界,中期铸印渐多,大到2 到3 厘米,印文渐不用界格,形式渐变,除铜质外有玉质、银质,印钮有鼻钮、坛钮、桥钮、龟钮。12、缪篆印多用于私印,官印不用。是摹印篆的发展,为了适应印面文字的布局的需要,把文字的线条加以曲折地延伸,以填满印面,又有迂回婉转之美,这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在王莽时期定名为缪篆。13、新莽官印:王莽时印制尺度复古,因而官印略小于西汉,多数为 2.3 厘米见方,印文多数为5字或6字。钮制有龟钮、瓦钮,雕作更

加精美。14、新莽私印与官印大小一样,比西汉私印要大,用五个字,姓名之后加“之印信”/“之信印”。

15、东汉官印,在文字上放宽了严谨性,但颇有写意性,凿印渐多,质地有金、银、铜、玉、钮有瓦钮、龟钮,半通印都是鼻钮、瓦钮。16、东汉私印形式多样,有方、长方、柿蒂形,有白文、朱文、朱白相间、有姓名外加四灵装饰的,有姓名下加吉语、籍贯、表字。钮制有鼻钮、坛钮、龟钮、虎钮。还有两面印、套印。质地有金银铜玉牙琥珀玛瑙。17、曹魏官印继承东汉印制,文字颇有新意,钮有龟、骆驼、鼻钮。18、曹魏私印颇有艺术特色,显示书法意味,有的书体近似《三体石经》中的篆书,有的来自《天发神谶》,有套印和六面印。钮有龟、瓦、辟邪钮。19、刘宋官印,文字凿款,篆体多不合六书。20、南齐官印加大,用朱文。21、隋唐官印均5.6 厘米见方。用朱文印。22、五代梁官印,朱文,印面较大。23、北宋官印,印文曲折布满,印背有年款,朱文,印面较大。24、北宋私印,朱文,印面较小。25、南宋官印,印文;印面较大,5厘米以上,朱文。26、元代官印有两种,一是汉篆书,二是八思巴文,背都用汉文刻年款。边框较宽,印文线条方折。

27、印宗秦汉:秦,是指先秦,代表战国古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玺都用古文,只有秦用大籀文,秦统一六国后,文字的改革导致了印章划时代的变化。汉初承秦制,后来加以创造发展,平正方直的体制,树立了官私印庄重堂皇的雄伟规模,直到南北朝七百多年来基本上延承汉制。28、南齐朱文官印开始放大,影响到隋唐,导致了官印与私印的分离,篆法衰微,隋唐官印的文字婉转尚存自然之趣,到宋以后,官印渐趋僵化,失去了艺术价值。

29、秦代印章多用于封泥,所以印面不能大,都用阴文。南北朝绢与纸的普遍使用,使印章脱离了封泥,印纯用阳文且印面放大,以显耀目。30、南北朝篆法衰微的原因:由于实用文字总是向简化方向发展,以利于提高书写效率,魏晋以后,真行草书盛行,篆书脱离了实用,印篆渗进了隶楷,随意变改笔画,这是必然现象。第三章古代玺印的用途古代玺印的制作,一般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艺术性只是一种副产品只有少数的私印中的图画印才是观赏的以下是玺印的11 种用途:,。1、官印是一种统治权力的凭信;私印是代表个人信用的凭据。2、用于赠送兄弟民族,这是古代团结少数民族的凭信。3、用于赠送邻国,这是中外友好的凭信。

4、用于封泥。古运货物,用绳子捆扎,在绳子的打结处粘上特制的泥块,捺上印,用来防止别人拆开,叫做封泥。后来用到文书的传递上。

5、用于殉葬。官私印都有,有许多官印是专为殉葬而刻的,内容和形式上各有不同,有的刻生前官职的;有的刻官名加姓名,有的官名前加“故”字,有的只刻姓名,有的只刻祝辞。

6、用于制造器物记名。

7、用于器物名称图记。

8、用于金币、纸币。

9、用于佩戴消除不祥。10、用于烙马。11、用于烙木。古代的玺印为什么能达到这么高的工艺境界?答:客观上:我国的文字具有形美的特色,特别是古代的篆字,人们乐于欣赏,战国的文字更是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秦汉文字虽有了改革,趋于方正,但在印中经过加工处理艺术性更大。主观上:篆玺的人具有高度的文字处理水平,凿铸的工匠具有高超的技艺。第四章玺印从实用转向欣赏1、唐、宋、元阶段的篆刻为明代的篆刻艺术的兴盛做了哪些准备?

答:1 由于书画的收藏与鉴赏,导致了印章由实用向欣赏的转化。一些收藏家和鉴赏家都要在书画上盖上自己的印章。 2 印谱的编辑问世,引出了欣赏的兴趣。篆刻艺术来源于古印,而古印的广泛流传,得力于印谱。3 书法理论启导了印论的发展。4 篆书书法对篆刻

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印章用上书画以后,内容与形式有了哪些发展?答:斋馆印兴起,唐代李泌开斋馆印的先河。词名印的发展。词句印来自古代的吉语印。字号印兴起,唐宋时期文人喜用表字别写刻印。在形式上有葫芦炉鼎八角等,宋元又有花押印。3、汉代印章与明代的篆刻这两座高峰,有什么区别?答: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汉代的印章主要是实用的目的,明代的印章主要是为了欣赏的。前者是工人制作的,后者是文人刻制的。这种性质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渐变。第五章吾丘衍的《学古编篆刻艺术的发轫三十五举》

1、由古代的印章发展为篆刻艺术,以元代大德年间为历史的转折点。

2、吾丘衍和赵孟頫是篆刻艺术理论的奠基人。

3、吾丘衍的《学古编的启蒙纲领。三十五举》是我国第一个印学基础理论

4、《学古编》的产生具有哪些主观与客观的因素?答:1 古代的玺印的不断出土,金石考证的兴起,集古印与印谱的刊行,书画家对于印章的使用提供了鉴赏的条件。2 印泥的使用,使印章进入了书画。3 文人的摹印,探索了印章创作的实践。

5、《学古编三十五举》前十七举,除第十三外,说的是如何写好篆书,从第十八举起,讲篆刻的知识,前后的关系,说明了识篆写篆是摹印的基础。三十五举以条举的方式,论述了印制、文字、篆法等多个方面,牵涉到金石学、文学、史学、美学等范畴,是一篇印学理论的基础性纲领。当然吾丘衍的理论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他没有看到古代的玺印。吾丘衍的印学理论虽有缺点,但仍是难能可贵的。明清以来的篆刻家都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创造前进。吾丘衍对于篆印的宗旨有二:一是要确立汉印的优秀传统,正确地写摹印篆,二是批判了唐篆的曲屈盘回。

6、赵孟頫的《印史序》与回朱文印到了赵孟頫才第一次以篆刻艺术为目的,摹辑了《印史》这本谱,他的印史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篇序可以看作是篆刻史上第一篇篆刻艺术的宣言,提出了以汉魏的质朴为典型,向流俗挑战。他首先批判了唐宋元士大夫的印章,以新奇相矜之风,深感于这种印风竟达到了异于流俗,树立汉魏印意的典型质朴,这篇序是篆刻史的开端,可与吾丘衍的三十五举等量齐观。赵孟頫一面提供汉魏质朴的印风,一面却至力于圆朱文印,他篆的圆朱文印用玉箸篆,流利有神。确立了圆朱文印的典型。

7、王冕在篆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王冕开始用花药石刻印,他刻的印是汉印传统,水平很高。王冕用石刻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为文人刻印开拓了以石质为印材的新路,这是前所未有的。二是他检验了用花药石,为篆刻艺术表现的可塑性开辟了无限的前景,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为以后的文人篆刻以石材为表现对象的石上之趣奠定了物质基础。8、在元代,吾丘衍在印学基础上提出了开宗明义的纲领,赵孟頫进一步在理论上高举汉魏典型质朴的旗帜,并把圆朱文印定型。而王冕却为文人篆刻开拓了以石材为表现形式,并在创作上为继承汉印优秀传统作出创造性的贡献。第六章明代篆刻艺术在文人中的普及与发展1、篆刻创作的三个时期,一是兴起时期,二是开拓时期,三是创新时期。2、文人篆刻的兴起时期,以文彭为代表的篆刻家,从1522 到1572 年为第一时期。3、明代的篆刻的兴起需要一些条件:篆刻的物质基础:一是大量的易于受刀的石材的供应,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印学的知识,而且自己能篆刻,对印章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有志于篆刻艺术的人,才能坚持篆刻创作。4、文彭所在的时代,一方面篆刻艺术还在萌芽状态,但是书画家要求在自己的作品上加盖印章,就为篆刻艺术的发展得到了条件。

5、文彭对我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1 针对宋元明初那种芜杂靡弱的印风,

予以拔乱反正,逐步纳入以汉印为规范的轨道。2 推广了以石质为篆刻艺术创作的材料,便于文人创作。 3 以私人传授的形式,培养后进,五十多年,逐步在文人阶层普及篆刻,启导了流派的形成。6、文人篆刻的开拓时期:以《集古印谱》的问世为标志,从1572 年到1597 年。7、《集古印谱》由武陵人顾从德派罗常玉精选古印一百五十余方历数年之功用原印钤出,于1752 年问世,准确地再现了秦汉印的本来面目。8、篆刻艺术的开拓时期,有两种趋向,一是更新派,二是复古派。9、何震,字主臣,号雪渔,与文彭为师友关系。他从多方面进行探索,创造出多种新的式样,各体无不备,风格各不同,刀笔中寓有韵味,刚健挺拔,锋芒毕露,可以在铁笔运行中想见当时的激情,并且由姓名印逐渐发展为词句印。10、何震在中国篆刻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 开拓了明代文人篆刻艺术的创作道路,启发了人们的继承创新;2 古代印章以姓名印为主,现代篆刻艺术以词句印为主,何震是一位积极的开拓者,3 他为了抒情,锋芒毕露,后为评为猛利,导致

了后来篆刻在刀法上表现情趣,边款首创用单刀法,启迪了刀法的研究。4 他在游历中为大将军刻印取得了报酬,开篆刻艺术的商品意识,为文人打破了清高的旧观念。5 流派的形成,为篆刻艺术在文人群中普及起到了作用。11、明代更新派的另一位人物是苏宣。字尔宣,号泗水。在万历年间,人称文彭、何震、苏宣为鼎足而三。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程邃、邓石如很有影响。12、明代篆刻艺术的另一个派别是复古派。代表人物有程远、金光先、甘蜴。复古派当时的思想动态的特征上表现为:研究古与俗的关系问题,研究摹形和摹神。

13、程远,字彦明,江苏无锡人。有《古今印则》于世。即是印的规范准则,对于纠正当时的摹拟的毛病起到了作用。14、金光先,字一甫,安徽休宁人。他长于摹汉印,他针对当时的摹印提出了必先明笔法,而后论刀法的观点。有《复古印选》15、甘旸,字旭,号寅东,南京人。精于篆刻,用铜、玉摹刻,经七年时间,刻成《集古印正》,并附《印章集说》说明篆源,印制、印法、印材等各方面知识。程远: 《古今印则》印正》《印章集说》16、明代的篆刻艺术,到了这个阶段,已逐渐地推到高潮,由何震为代表的积极开拓者是一股主流力量。更新是一种驱古为今的探索,复古是一种以古涵今的探索,他们虽取径不同,其目的是一致的,金光先: 《复古印选》甘旸: 《集古

都是为着篆刻艺术的发展与深入,已把普及与提高互相结合进来,推动互进。这是符合当时的客观条件与篆刻艺术的内部规律的。17、文人篆刻艺术的创新时期。以朱简的《印品》为标志,直到明灭亡。18、朱简,字修能,号畸臣,安徽休宁人。1)《印品》作者手摹周秦到元明玺印,加以评说,涉及到玺印的考证、篆法、章法的研究,辩别印章的真假,印作的优劣,并对当时名家的败作,进行批评。2)《印品》编写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继承传统、进行创新。3)反映了篆刻艺术的审美趋向。有趣有法。4)提出了品评篆刻的标准。刀法浑融,无迹可寻,神品。有笔无刀,妙品。有刀无笔,能品。刀笔之外别有情趣,逸品。他把刀法放在第一位。5)对篆刻的技法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从使刀、使笔、章法阐述。他的印品被陈继儒称为周秦以后的一部散易,他的篆刻批评也被评为六书董狐。19、汪关,字尹子,原名东阳,因得铜印而得名。(二)所擅者七则:归纳老手的篆刻家,他们能在作品中表现出刀笔气味,绝少古笔,绝少古怪的古趣。他们使刀,一刀便中,非常坚挺,气势一笔千钓,而又划然爽目,分寸之间,自有一泻千里之势,

有画龙点睛之妙,字字转顾,笔笔转股,有情有味,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美。(三)合于法者有伶俐、明净、娇艳、松称。(四)以厚重合于法者三则:整齐、浓重,端庄。(五)善于变化形成自己的面貌。(六)死肥单促苟(七)俗眼所好者三则(八)世俗不敢议者三则(九)无大悖而不敢为者三则(十)总论提出五个方面的修养:虚心、广缆、篆文、

刀法、养机。杨士修《印母》中形式到内容具有如下的特点:每一个说论述的条目,都用一个字为标题,具有一字穷理的作用。他所揭示的概念,借助形象的比喻,启发人去想象感受审美的观点。他把篆刻的创作始终纳入一个情字。强调神情。他把篆刻家分为大家、老手、伶俐者、厚重者。提出了格调和许多条目的审美观,实际上揭示篆刻作品的艺术境界,而要创造这种艺术境界,归根结底是人的修养问题。二、篆刻家的修养

从事篆刻艺术,必须要由各个方面文学艺术美学的修养,这是在篆刻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从实践中逐步得到的认识。沈野的《印谈》是一篇随笔式的散文,归纳他的内容,分析如下:一、以诗论印:印中有诗,以诗的创作规律来谈篆刻创作,把诗律比喻印,以诗的语言比喻印章的用字。用诗歌的形式评论印章。二、以书画论印。三、以禅理论印。

篆刻的技法与理论从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在明代万历年间,篆刻的技法与理论已经相当完备。甘旸的《印章集说》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既收集了别人的经验成果,又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审美观念。二、条理分明循序渐进,每个条目都有解释,简单明了,基本上完备了技法的提要。三、反映了当时已经确立的篆法、字法、章法和刀法为技法的四个要素,也反映了当时因印坛边款还没有研究注意。徐上达的《印法参同》全书共分42 卷,除了谈一些古代的印章的知识以外,还充分的论述了篆刻技法,分别由章法、字法、笔法和刀法四个方面。1、辩要于精微。撮要类是对篆刻艺术的总的要求。谈章法、势态、情意、字法、笔法。

2、阐理与辩证。在阐明事理的过程中,常常运用辩证的观点,所以论述虽简,却比较周全。方与圆疏与密主与客巧与拙奇与正肥与瘦工与写我与笔有法与无法

3、由技进乎道。在文中既有篆刻的技法,但每一种技法往往具有具体的叙述,也有抽象的理论。他强调艺与道的统一,要深究细微,以达到精。篆刻史论与批评一、印史论有《印章要论》,1 写朝代印史的概貌;2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印章进行分别。3 第一次划分出古代印章与现代篆刻的区别。4 先秦印重字法,晋后印重章法。二、文字论1 关于序字即是刻印章所使用的字体的顺序。2 关于说文《说文》的历史地位不容怀疑,但不能拘泥于《说文》。

3 关于其他文字,研究其他各类文字,灵活选用到篆刻当中。三、批评对当代的篆刻家进行批评,朱简开风气之先。明代的篆刻理论是先进的,如果那篆刻的创作与之比较,却显得后者是相形见绰,根不上理论的要求。主要原因有:理论对创作知道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慢慢渗透的,因而有些人误以为这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形成了重实践而轻视理论的倾向。其次是搞好理论工作是艰苦的,它不像刻印那样便当轻松,因而放弃了搞理论。第三搞理论工作,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第五节文字与印章的不同流向

一、我国文字的演变和印章中用字的发展有着各自的不同的流向。1、文字的演变是沿着使用的途径发展的,简单地说,它是由篆书~隶属、再到楷书行草,到目前的简化字。这种由繁到简是为了书写方便,提高工作效率。2、印章中的用字是由实用沿着艺术的途径而发展的。具体地说,战国时代的古玺,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摹印篆专门用于印章。汉代发展成为缪篆,魏私印有《正始石经》,汉印体制一直流传到六朝。元朝明朝文人发展的篆刻艺术,印章中使用的文字除了古玺文字以外,广泛吸取其他文字。这两条流向泾渭分明,前者是使用系列,后者是艺术系列。它说明了:一、篆刻印章的用字,不适用于以实用文字演变的规律,而只能以篆书为主体。篆刻是欣赏的艺术,要求文字形式的多样化,篆书的可塑性最大,他可方可圆,可长可短,可伸可缩,极为灵活,他是

篆刻的丰富的材料。二、篆刻印章中用字,不适用于以实用文字的统一、规范的标准来检定它的正确与否。二、我国印章发展有两条流向。一是古代玺印类,二是汉印类。官印沿着放大的趋向发展,篆刻的兴起,它继承了古代印章的传统,加以发展。成为一条篆刻艺术的流向。篆刻艺术的发展,是原来的印章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 古代印章中的篆书,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篆书。篆刻综合利用,还汲取的各种书体。

2、古代的印章以人名官名为主体,篆刻以词句为主体。

3、古代的印章以铜玉为印材,篆刻用石材,表现石趣。

4、古代的印章原始完整的,由于风化而破损,现在印章讲究的是追求残损。

5、由于词句印的发展,篆刻家往往通过创作来抒发情形。这些变化,说明了继承不是单纯的复古,艺术是创造的。明代在整个印学史上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他继承了汉代的印章艺术成分,开拓了文人篆刻艺术。它确立了篆刻艺术是古文字在石材上表现得形式,并加以普及,开创了印章流派。明代的篆刻家可以说是我国文篆刻的开拓者,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代的篆刻理论,不但总结了古代印章的体制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把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引进篆刻艺术。明代的篆刻家和收藏家,在艰苦的条件下印治了大量的印谱,对篆刻艺术的普及发展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七章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和深入

清代的篆刻艺术三名大的基础上,取得了大踏步的发展,不但在艺术形式上超越钱袋,而且在艺术内涵上更为深入。清代的篆刻艺术发展与深入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篆刻艺术的萌芽(复苏)

时期,二篆刻艺术的普及(全盛)时期,三篆刻艺术的鼎盛(高潮)时期。第一节篆刻艺术的复苏时期

在清代的印坛上,最有影响的篆刻家程邃。他的篆刻的创作比较成功,在清初的印坛上树立了一面旗帜,10 清代篆刻艺术继往开来的重要标志,他的篆刻对后来的邓石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程邃,字穆青安徽歙县人。沈世和,字石民,江苏常熟人。丁元公,安原躬,浙江嘉兴人。林皋,字鹤田,福建莆田人。吴先声,字实存,湖北江陵人。许容,字实夫,江苏如皋人。《印人传》的诞生周亮工,字元亮。《赖古堂别集印人传》,简称《印人传》。这本书的特点是:一、勾画了印坛的侧影,把当时所见所闻所感说了记述;二、加入了印人的群像,有的写他们的学术成就,有的写他们的遭遇,有的写与他们的交往,多方面多角度地记述了印人的情况;三、对印人作不同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发表了许多印学上的见解。这部《印人传》是研究易学的重要文献。从另一个角度来谈,周亮工这些活动实际上是对当时的篆刻家做了大量的联络工作,对当时篆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传播篆刻在日本清初始,由浙江的两位和尚传篆刻到日本。他们是独立和心越。第二节篆刻艺术的全盛时期

篆刻艺术的发展,除了它自身的规律以外,还与外部的一些条件关系密切,如社会的安宁、商业的发展、书画艺术的繁荣、地域文化的源渊、故在文物的出土、金石考证的兴起等等。

一、书画艺术促进了篆刻。书画的用印与鉴赏的用印,促进了篆刻的发展。二、丁敬和浙派丁敬,字敬身,号砚林。浙江钱塘人。丁敬对于篆刻艺术的观察理解和探索可以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分析。一在深度上(一)他辩证地看待六朝唐宋的印学历史,吸取其妙处。(二)它对于汉代的印章进行了深入的观察,汲取众人的优点加以创造,只有自己

的鲜明的个性刀法。(三)他明确地将〈说文〉跟篆刻区别开来二在广度上(一)他的篆刻式样多,几乎把过去所有的式样都进行了探索。

(二)他的篆刻中的文字,常从金石考证中得来,有的还采取佛经。(三)他还注重研究书法绘画,把词句用在边款上。西冷四家:丁敬、黄易、蒋仁奚冈六家:加上二陈八家,加赵之琛陈豫钟陈鸿寿钱松。

黄易,字大易,号小松。刻印重创作感情。蒋仁,字阶平,号山堂,强调神韵意兴。

奚冈,字纯章,号蒙泉外史。他的边款书体多样。陈豫钟,字俊仪号秋堂。书法求印法。

陈洪寿,字子恭,号曼生,喜以剥蚀为意趣,从神理中表现雄健。赵之琛,字次闲,号献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钱松,本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铁庐。浙派篆刻艺术的特点:一、刀法是浙派篆刻艺术最突出的特点,以短刀切涩进显新时代。

示刀趣。浙派的刀法开创了刀笔合一的

二、篆刻用字具有独创性。篆书趋于简化,这种简化又与刀法结合起来,胜于汉印的篆书。

三、浙派的边款独具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诗文并茂,刀笔共茂,特别是以论印为内容,长篇挥洒,呈微观之妙。丁敬的思离群的创作思想一直是浙派的指导思想,即是创作,它的艺术思想所蕴含的创造力是浙派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徽派: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漋,称为徽派。云间派上海奉贤云间派。王睿章、王玉如、鞠履厚,他们的作品别有构思,追求创新,可创新都没有成功。邓石如派邓石如,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山人。] 刚健与阿娜,实际上方与圆的统一,是美学上的和谐美。铁勾锁,三字作为邓石如篆刻的方法论,概括得比较全面,铁是指刀法,铁笔就是以刀代笔,要使刀法刚健,避免纤弱的毛病。钩,即笔法,字要圆转遒劲,避免板滞断硬的毛病。锁是指章法,字与字的配合要紧凑,浑如一体,避免松散的毛病。吴熙载,号让之,别号方竹丈人。他虽学邓石如,有自己的创造,刀法圆转熟练,气象骏迈。吴咨,字圣俞,号哂予,师法邓石如,多有创意,常以金文作古玺印,有古致。别树一帜的徐三庚

徐三庚,字辛彀,学逐家而成自已面目,他的成功主要从篆法上找突破口,借取文学上的夸张的手法,把篆书的结体,紧俞紧,松俞松,显示出虚实对比,呈现飘动的气势。他的篆刻对日本有很大的影响。第三节篆刻艺术的高熟时期

说了晚清,篆刻艺术以高度成书,名家辈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赵之谦、黄牧甫和吴昌硕。赵之谦,字益甫,他对篆刻艺术的贡献,归纳如下:1、开辟了新的摹汉印道路。强调虚实关系,字与字的对比,结构,都十分讲究虚实。刚柔相济,字形基本上是方的,但大方当中有小圆。转折处外方内圆,甚至有些直笔画也带有弧形。藏露互用,刀与笔紧密结合。

2、开拓了印章文字的名广阔的前景。的文字的取材上广泛使用各种字体。

3、大的人地探索了边栏的艺术。有些白文印的边栏并不靠边,而是有意地留出四边红底,类似边栏,有的印章用多重直线相隔。朱文印的边栏形式多样,除了一般的破残以外,又得使用弯曲,有的似有似无。

4、开创了印章边款艺术的新纪元

5、把刀法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赵之谦的篆刻对当代和后世的影响很大。使当时的人们认识到博学的重要,使后来的人越来越明显地看到印外求印的重要,他影响在日本也很大。黄士陵,字牧甫,他的印从光洁中求古朴,各种文字集于一印,和谐统一,他善于疏密穿插,错综参伍,灵巧变化,他的篆刻总的特点,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既无板滞之嫌,也无狂怪之失,他的刀法取于汉印,寓刀锋于笔,于笔中见刀,有朱文印却用单刀,后期的篆刻开创自己特有的一派,人称黟山派。吴昌硕,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曾受邓石如吴让之、钱松、赵之谦等人影响,他在理论上提出:诗文书画有真意,贵在深造求其通。这个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大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理论的宝库,开辟了篆刻艺术的新境界,在中国篆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吴昌硕的诗书画对于篆刻艺术的影响:1 诗融于印2 画融于印 3 书融于印印中有诗诗中有印大起大落,善于留白。他的篆书极具个性,印中的字,饶有于笔。总之

诗书画印融于一炉,难分难舍,才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1 他的印风格是雄健的,而又是委媚的。雄即粗壮。在篆字的处理上,处理得左高右低,在章法布局上处理得有高有低,造成了雄的气势。以回锋的圆转来表现妩媚之趣。

2 拙而朴,以封泥之趣来造拙,要求于刀也是拙。

3 不惜用刻凿、刮、钉、敲、击、磨等法造成残碑断简之状。

4 古而今,他学古与一般人不同,学古直到虞唐,他的篆刻却有崭新的时代感。

5 变而正把求古作为手段,创新才是他的目的。吴昌硕的篆刻在近代的中国是一个新的硕果。对日本的篆刻也产生重大的影响。胡钁,字菊邻,晚号翠亭长。晚清四大家:吴熙载、赵之谦、胡钁、吴昌硕。胡钁的粗白印受赵之谦的影响,但他倾全力于汉玉印,匠心独运,突出了自己的面目,一是浑朴,二是妍雅。第四节清代的主要印论一、印论的一般概况这一时期的印论从务实的基础上趋向于具体而微。清初秦爨公《印指》陈〈练〉《印说》董洵《多野斋印说》冯承辉《印学管见》姚晏《再续三十五举》汪维堂《摹印秘论》

黄子高《续三十五举》浙派印人对汉印的审美观点有:尔雅、浑朴、严整、强屈、隶意。在创作中得到经验体会是清代印论的一个特色。二、简明的篆刻指导书陈克恕,择明清篆刻家的印论与技法相结合,合成一书《篆刻针度》,对推动篆刻艺术的普及、有很大的作用。陈克恕,字体行,号目耕。《篆刻针度》一书成于乾隆五十一年,本书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是为初学而设的。在理论上选取了元代吾丘衍的三十五举,明代周公瑾甘易徐上达朱简清代袁三俊等的有关印论,便于阅读,实用方面采用了明清印家的经验,参以已意,比较全面。全书分八卷。卷一考篆、审名、辩印、论材;卷二分式、制度、定见;卷三参考、摹古、撮要;卷四章法、字法;卷五笔法、刀法;卷六总论、用印法;卷七杂记、制印色、收藏;卷八选石。本书的优点:理论选择精要。在论述各种技法中,章法选取了各家之长,论字法、刀法等均精讲甚微。本书的缺点:局限于作者本人的所见,未加考究。书中的引文多不加出处,姓名有误。但作为指导用书,虽有缺点,功劳亦是很大。篆刻批评家魏锡曾

魏锡曾,字稼孙,他的论印诗二十四首,颇为珍贵,广泛地评论各个流派。这些评论,虽然是一家之言,却很有深度,道人所未道。其中当然有些局限,或个人的审美情趣的不同,带有偏见,用诗的形式评价,僻典较多,语言冷奥,不能使人一看就懂,总的说来,是一份珍贵的资料,他的评论打破了印坛沉闷的气氛,触动了印人的思考,对篆刻艺术的向前发

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五节玺印、封泥考证的成就

玺印的考证不是为了篆刻艺术,但是从事篆刻艺术必须知道不同时期的玺印。朱简在《印经》中说三代无印;清代程瑶《看篆楼印谱》把战国古玺称为“私钅木”,张廷济称之为“古文印”,陈介祺首列古玺。宋书升对古玺文字的识别费尽心机。第六节清代的印谱比较著名的印谱有《赖古堂印谱》周亮工嘱子周在浚、周在延编辑,收明末清初篆刻家的创作,是研究这一时期篆刻家的重要资料。《十钟山印举》陈介祺辑/共辑印10284 方。《飞鸿堂印谱》汪启淑辑。四十卷,集乾隆年间篆刻家的作品4000 多方。第七节西泠印社

印社于1913 年宣布成立。因地临西泠桥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大搜存保护文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印社的社址是经过不断的建设的。现为省级保护单位。清代的篆刻艺术,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明代的篆刻总体上:1 着重于笔法,到了清初,重点向刀法上转移,浙派的刀法体现了刀笔合一的突破,边款到了这一个阶段就更丰富多彩了。2 清代的篆刻流派超过了明代,浙派成为庞大的体系。3 篆刻创作到了晚清,吴昌硕全面总结了明清两代的成果,为后人继承与创新留下了宝贵的经验。4 篆刻理论在形式上转向短小散文,简洁而切实际,与创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5 古印的出土,考证工作的兴起,印谱的大量出版,印人传的续写,大大地推动了篆刻艺术的发展与深入,并将篆刻艺术传到了日本。扩大了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 6 西泠印社的成立,标志着篆刻艺术开始向群体发展。第八章民国时期的篆刻艺术的繁荣

民国时期印坛两条路:遵大路觅新径;起异军举新旗。1、沿黄牧甫之路,师承黄牧甫,取其神,不肖其形,各人面目各有不同,将古玺艺术发扬于当代。

李尹桑,江苏吴县人。现代岭南印苑三大名家之一。《李尹桑印存》邓万岁,字季雨,号尔雅。广东东莞人。对岭南篆刻艺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文字源流》罗叔重,名瑛,字保泰,广东人。长于核桃上治印。冯康候,名强,号糖斋,广东人。陈语山,名汉谱,广东新会人。乔曾劬,字大壮,四川华阳人。巴社:乔曾劬、曾绍杰、高月秋、谢梅奴组建。2、吴昌硕之路吴昌硕1918 年篆刻的创作的总结归纳为20 字:字体之纯一,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圆之互异。为篆刻最难过到的所在。徐新周,江苏吴县人。师吴昌硕。赵石,字古泥。江苏常熟人。为虞山一派。陈师曾,号槐堂。著有《摹印浅说》李苦李,名桢,字筱湖,号苦李。陈年,字半丁。浙江绍兴人。钱瘦铁,字叔涯。沙孟海,原名文若,号石荒,浙江鄞县人。有《印学概论》王个移,名贤,字启之。

邓散木,原名铁,字钝生,著有《篆刻学》3 浙派之路王福厂,原名寿祺,后更名为王褆,号维季,浙江杭州人。著有《说文部首检异》《糜研斋印存》唐醉石,字李候,韩登安,原名竟,一字仲铮。《明清印篆选录》 4 赵时棡之路赵时棡,浙江鄞县人。具弟子有陈巨来、方介堪、陶寿伯、叶路渊、张鲁庵、沙孟海、方节庵。方介堪,名岩,浙江永嘉人。《古玉印汇》陈巨来,浙江平湖人。《安持精舍印话》《安持精舍印存》圆朱文印为其时第一。陶寿伯,名知奋,江苏无锡人。张鲁庵,名咀英,浙江慈溪人。叶路渊,名丰,字露园,江苏吴县人。 5 多师与无师之路。王大炘,字冠山,号冰铁,江苏吴县人。《王冰铁印存》丁尚庚,字二仲,江苏南通人,《宾园藏印》二册经亨颐,字子渊,号石禅。浙江上虞人。《七松堂集爨联》易大厂,字季复,号大厂,广东鹤山人。是一位全才。

杨仲子,音乐学院的院长,工篆刻。简琴斋,名经纶,广东番禺人。童大年,原名皓,字

醒庵,上海崇明人。《童子雕篆》李叔同,一生坎坷,师范教师、乐石社、南社、剧团、和尚。谈月色,广东顺德人。马一浮,原名福田,浙江绍兴人。寿石工,名玺,以字行,《蝶芜斋》印谱。闻一多,名骅,号一多。宁斧成,号老斧,宁二,辽宁沈阳人。卢鼎公,名燮坤,广东东莞人。马万里,原名瑞图,字万里,张大千,名援,字大千。起异军举大旗的齐白石,名璜,字白石,湖南湘潭人。其印有方无圆,略显单调。民国时代的篆刻艺术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特点: 1 由于古代玺印的不断出土,篆刻的形式取古玺式已渐多,以大篆文字入印的水平也超过了清代。2 由于甲骨文的出土,开始以甲骨文入印。

3 由于许多高层次的知识分子的加入使篆刻的队伍在素质上不,断的提高,

4 师承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老师不再从形式上临摹,而是追求精神上沈汲取。

5 篆刻创作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开辟了现代篆刻艺术的新境。第二节篆刻理论趋向于学科化

沙孟海的《印学概论》,是较好的篆刻理论趋向学科化的代表。这本书的优点:把印学科学地分为两个时期,宋元以前的印章为创制时期,宋元以后的为印章的游艺时期。评论篆刻流派具有鲜明的作者观点。三是初步理顺了印史条理。黄质[宾虹]《古印概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古印的源渊一篆刻艺术的关系。邓散木《篆刻学》孔云白《篆刻入门》第三节玺印封泥考证的继续

罗福颐《古玺印概论》徐文镜《古籀汇编》封泥即有学术价值,亦有篆刻艺术价值,高古雄浑。貌古而神虚。罗振玉《殷虚书契考》罗福颐《古玺文字征》《汉印文字征》《印章概述》第四节民国时期的主要印谱

第五节

印人传记的继续

汪启叔续写《续印人传》,杭州叶为铭增编《广印人传》共收1800 余人。1915 年乐石社出《乐石社社友小传》1921 年容庚、容肇祖《东莞印人传》1934 年张俊勋《闽中印人传》第六节印社的发展

乐石社杭州师范学校学生丘志贞发起,李叔同参与,1914 年成立。存三年。濠上印学社成立于1918 年,于广东清水濠盛鹏运家中豪上草堂。1920 年因社友北上南迁而停止。冰社龙渊印社易大厂。浙江的爱国印社。

民国时期的篆刻艺术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时代赋予篆刻艺术以一路新的创作思想,爱国成为一大主题。二、涵盖古今,两方面总结明清篆刻艺术成果,厚积宏发,各种文物的出土,丰富了篆刻创作的内容与形式。三、篆刻创作走向群体。印社的成立,素质的提高是空前的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2014新版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简介:《书法与篆刻》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其中包括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篆刻的基础理论,作品欣赏以及工具运用等。使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直观的了解。能够把握书法与篆刻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技能与基础临摹训练。 2、课程编号:452033 3、英文名称: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4、开课学期:第3学期 5、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其中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22学时, 6、课程性质:必修课 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及楷书的基本笔法、结字特点与章法特征等书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篆刻艺术的印稿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篆刻作品创作;本课程针对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努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基础教育中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达到师范生“三笔字”中毛笔字训练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书法与篆刻 2 书法篆刻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概念,理解书法篆刻艺术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质。 【阅读参考资料】(提供帮助学生理解、拓展知识的学习参考材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二)第二章、基础技法(4学时) 【教学内容】 1文房用具 2执笔方法与姿势 3用笔 4临摹的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技法,包括文房四宝、用笔与临摹的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三)第三章、篆书与篆刻(4学时) 【教学内容】 1篆书概论2篆书的流派与书家3篆书的临习4篆刻工具的使用5篆刻基础常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篆书书体的基本常识,包括字体的发展和书体的演变,并掌握篆刻的临习方法及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 1、《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2、《明清篆刻》系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6月 (四)第四章、隶书(4学时) 【教学内容】1隶书概论2隶书的风格与流派3隶书经典作品举要4楷书勤礼碑临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隶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了解临习方法,熟悉隶书经典作品,了解《勤礼碑》的用笔特点,掌握基本笔画的笔法特征。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八年级语文上册简洁之美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上册笫一单元作文简浩之美(1课吋” 预习要求:3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仔细品味各篇文章的语言,研谏课文的构思以及行文思路& 相关课程标准」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语)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简洁之美,了解简洁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地位 2、学习在语言表达中如何追束简洁之美 评价任务: 1、通过名家作品,体会简洁之美 2、互批文章,相互评价,在班级交流 3、成功学生说说自己在写作中的心得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语言的简洁之美 1、回顾本单元中,刘白羽所展现的语言魅力 范例: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开头,作者用很简洁的语言点岀了文章的主题:登高山看日出。他说,这是从幼时就对他富有魅力的一件事。对咱们读者呢,何尝不是“富有魅力”?因为多数人只有在平地上看日出的体验,登髙看到的日出是怎样一种瑰丽的景象,很想知道,这就会怀着极大的兴致读下去。即使曾在高处目睹过日出景象的读者,也巴不得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曾有过的体验,那更得读下去了。你看,开头这简短的一小节,就抓住了读者的心理,使这篇文章也“富有魅力” 了。 2、明■确“簡洁”的含义: 简洁就是指文章简练、洁净,能用极少的话表现较多的内《^容,没有多余的东四,更没有语言的垃圾。外国作家高尔基说:''简洁的语言中有着最伟大的哲理。”我国作家老舍说:』一个作家的本领就在于能用很精炼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语言的简洁正是衡量语言优劣的标准,也是写东四的人追求的一种令人羡慕的境界。 二、简洁之美的魅力 1、展示欧阳修的“逸马杀犬于道”的范例 欧阳修在翰林院时,常常与同院他人出游。一次,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 '‘你们说一下这事。”一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另一人说:“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欧阳修笑说:“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二人说:“那你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仅仅六个字就概括。 2、关于海明威的故事 当代著爼的美国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海明威就是苴中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如《老人与海》等,就以简洁著称。一次,有位记者问他,说:“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简洁呢?”他幽默地说:“我的体会很简单。我是站着写。而且只用一只脚站着。”这种姿势去写作,自然很累,也就逼着自己少罗嗦,写得简洁了。 用心爱心专心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了解重要的书法家和流派,了解中国文字的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表现形式;对书法作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3、情感目标:对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了解中国文字形成的源流和发展的历史,领略文字书写的艺术美,认识书法艺术与一般文字书写的区别。 教学难点: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造型美。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教材。 学生用具: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1、直接板书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板书)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 2、提问: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书法。什么是书法?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书法:“书”中国文字;“法”是书写者内涵、性格、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即书写方法。(板书)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写字是艺术,可是,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这是人类艺术产生的极源。同样人们在书写活动中,也有美的追求,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前是处于本能,后上升到自觉的一种行为,所以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本课主要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分析、评述一件书法作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书法的艺术欣赏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以欣赏、分析、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对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展开研究、分析、讨论、评述,增加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锻炼学生用语言和文字评述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的能力。对习惯于欣赏纯具象美术作品的学生而言,书法与篆刻的艺术完全是具象与抽象合二为一的统一体,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对其的学习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书法与篆刻的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画、结构(结体、章法)、墨色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汉字的艺术样式。 书法与篆刻是视觉造型艺术,是以汉字形体为审美意味表现的媒介、载体,它不直接模拟客观物象,不再现、反映具体的自然、生活场景,具有抽象性的造型特点。 书法与篆刻不同于具象绘画,不模拟、再现客观物象,它又不同于纯抽象绘画,脱离文字结构形式。 书法与篆刻艺术形象是“形”、“势”、“义”统一的文字造型形象。其“形”是以汉字形体为基础的抽象形象。汉字形体具有丰富多样的造型审美条件,书法文字形象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体。其“势”决定了书法形象的时序性定向连续空间。书法的空间形式具有时间性、运动性,书法造型结果凝结着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过程性特征。其“义”使书法形象成为形、义兼备的综合审美形态,字义因素对书法造型形式和审美情感内容产生极大的影响,书意与文义的和谐统一是书法美的理想状态。 书法与篆刻以汉字为表现载体。汉字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字体不断演变,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 课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法艺术作品欣赏。书法作品展示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八种有代表性的字体的精品供学生欣赏,并对八种字体的演变及艺术形式、艺术特点等作了概括的介绍。第二部分为篆刻艺术作品欣赏。课文对篆刻的意义、篆刻艺术的沿革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展示了各朝代的、各种风格的、不同形式的篆刻艺术作品供学生欣赏。 本课学习内容表现形式为学生常用的文字书写,学生最为熟悉。但作为一门艺术,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欣赏评述,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帮助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孤立地形成和演变,而是历史文化的凝缩和表现,是中

简洁美

简洁美 简洁不是简单,是成熟后的返璞归真,是自信从容与优雅。 如果能够时光倒流,我真希望两年前的我,能有这样的理念。 两年前的我,刚步入大学有能力自己买衣服,急切地想把青春期灰头土脸穿校服的时光补偿回来,不遗余力地尝试各种各样的颜色和风格的衣服、鞋子,于是在淘宝上购买了一大堆的东西。廉价衣服买了一件又一件,箱包里塞得满当当;各种鞋子买了好几双,鞋架上塞也塞不下。到头来发现大多数衣服、鞋子穿了一次之后再也不想碰,最终不但占用了大量空间,浪费了不少钱,而且衣品依就糟糕。 两年前的我,也怀着雄心壮志,要博览群书。网购图书很方便,轻轻松松鼠标一点就快递送货上门,结果就是很多书都来不及看,却总想着会不会错过了哪本更好的书,打开当当之类的APP一选就是半小时。买书容易,看书难,两年下来,攒了二十几本书,课本本来就多,我的书架完全放不下,有时我还引以为豪地给同学吹嘘:我买的书连书架都放不下了。完全没意识到,这些书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看。 两年前的我,还立志成为身怀绝技的高手。两年来,我先后加入了乒乓球俱乐部、定向越野俱乐部、地图制图班、搏击俱乐部、校体训队;学英语,练字帖,参加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建模竞赛、PS比赛。大一时的我豪情万丈,现在才发现兴趣不光会给我带来精彩,同样也会带来责任。面对培养我一年多的学长、教员,每个项目我都不想轻易放弃,两年来哪怕是周末我都很少自由活动。 近来,看了《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猛然发觉我已在大学度过两年,我逐渐意识到时间过得比我想象中要快得多,我的精力比我想象中要弱得多,而我最终需要的东西也比我想象中少得多。 正如伽利略所言:“懂得忽略什么与懂得重视什么同样重要。” 面对各种名利与攀比,放下不甘,我们需要的是成熟与优雅。 简洁就是这样一种美。

简约之美——我的好课设计观

简约之美——我的好课设计观 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甚至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反璞归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从教师的视角看,一堂好课应该这样设计: 教学目标简明: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教学内容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 教学环节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勤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用语简要: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的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 其实,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中国书法与篆刻》教学设计

中国书法与篆刻 ●课程意义:书法和篆刻是中华名族悠久的文化艺术,艺术价值非常高,生活气息也很浓厚。其学习主要有实用和欣赏两方面的意义,同时还融入立德树人,陶冶情操,强健身体,启发智慧等多方面的意义,而对其的学习不尽是继承先辈的丰富遗产,且是对中华千年艺术文化深厚底蕴积淀的感知体会,是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学生的对书法及篆刻的认知面比较窄,知识不丰富,知识概念化,但他们还有自己的,不是很成熟的审美认知。只要善加引导, 得当,得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见解,敢于实践、多学实练,在交流中培养起自信的书写能力,主动的求知欲望,科学的学习能力,让其浅显的认识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渐渐加深与完善。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性学习方式:“自觉创情境,始终含情意,体验为红线,实践为实战,思维为主攻”。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书法篆刻学科特点,设计诱思:用眼睛欣赏书刻美——用心感受书刻美——用语言表述书刻美——用双手实践书刻美——用心创造书刻美。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手段,制作声情并茂的情境课件,运用动感画面,情景音乐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以实践演示、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轻松且具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实践探究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取知识,从而突出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观。 ●备课资料:教科书、教参、书法篆刻相关书籍材料、演示材料、作品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课时:4课时(自我调整) ●授课类型:新授课鉴赏课实践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双向目标: (一)、书法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国书法的艺术形式特征。 2.认识书法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3、学习书法的执笔法、基础运笔方法。 4、学写书法的姿势,书法的运腕。 5、书法学习如何选帖临帖。 6、书法的演变过程、五大书体、重点讲析篆书。 7、经典大师及作品赏析,实践演练。教师指导。 (二)、篆刻教学目标 1.了解篆刻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国篆刻的艺术形式特征。 2.认识篆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3、学习篆刻的刀法技法、篆刻基本步骤。 4、学写篆刻的姿势,篆刻注意要点。 5、篆刻学习如何选帖临帖。 6、经典大师及作品赏析。 7、实践演练。教师指导。 ○能力双向目标:了解书法篆刻教学是以传授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为内容,学习其表达形式及笔墨意境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感染力。了解其在世界艺术领域里所具有的特有魅力。从而热爱、继承发展中华文化。在掌握书法、篆刻的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寻找适合于抒发自己情感的表现手法。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艺术风格的中国书法作品的感受,分析、理解,引导、培养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感悟与理解。 ○情感双向目标:通过学习从审美的角度提高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以及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手法:因书法、篆刻的学科专业性较强,学生接触的较少,教学时教师应结合书法、篆刻作品作深入分析,结合多媒体,通过直观演示进行教学,运用启发引导、讨论交流、概括提炼、激发兴趣,正面讲

八年级语文上册简洁之美教案北师大版

综合实践:简洁之美 课前预习: 对本单元所学课文进行在阅读,了解和学习各作品中有代表性的简洁语言,记叙中的生动的描写。相关课程标准: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简洁之美,在言说中追求语言的简洁。 2.初步了解叙述与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差别。 3.有兴趣的同学得以领略古代汉语词语和口头词语的区别 评价任务: 1、两组句子比较,感受简洁之美。 2、互相阅读,相互评价,推荐参加班级交流。 教学过程: 一、感受简洁之美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句子,看看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A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徐志摩《泰山日出》) B东西南北都是评铺着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数厚毳长绒的绵羊,在交劲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依稀辨认的出。(徐志摩《泰山日出》) 学生朗读、比较、交流。 教师小结前者简约属于记叙的表达方式,后者细腻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三言两语的交代是记叙;停下来对某些情景、场面、行为进行细致的刻画是描写。叙述的特点就是简洁。他是语言运用的一般要求。 学生实践:《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属于记叙或描写的句子,加以体会。 二、表现简洁之美。 简洁是我们说话写文章的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它要求在表达中去掉拖泥带水的词句,用简捷明了的话来陈述自己的思想,让我们从以下一组句子中来寻找如何在表达中做到简洁之美。

(导入情景)当年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于是有人做了以下的几种表达: A“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 B:“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C:“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D:“‘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 E “逸马道杀犬” F“逸马毙卧犬”, “G马逸杀犬” H“马杀犬”,等等。 同样一个奔马踩死的故事说说哪一种表达好,为什么? 同学们比较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E句表达最好,可谓言简意赅,是不是越简越好越好呢? 但是,不是越简越好,因为,简洁,往往是以意思的损耗为代价的,相对于“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和“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而言,欧阳修的“逸马杀犬于道”,固然简洁,但是,没有说出“卧”的意义;比欧阳修更简洁的“逸马毙卧犬”,有了“卧”的意义,却也遗失了“道”的意义,可见,简到什么程度,是有个极限的,要视表达(修辞)的目的而定,适可而止。简洁,不能变为简陋。在这个练习中,能使学生考虑到写作要尽可能地简洁,初步形成删繁就简的观念就好了。 表达中怎样做到语言简洁呢?

现代室内设计简约之美

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延续和深化,其设计风格与整体的建筑风格,应该是有机的整体,或者说室内设计风格,是整体建筑风格不可疏离的组成部分.在室内设计已被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学科的今天,建筑的室内和室外在设计风格上仍然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而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都归属于大的造型艺术范围之内,它们和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总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当代室内设计中追求简约之美的倾向,是以简洁清新、明快大方的设计艺术风格体现的.在一件设计作品中当内容被精简到最低限度时,当物体的所有组成部分,所有细节以及所有的连接都被刻意的压缩或简化时,而物体本身依然具备整体的完美感受,这种特性便是去掉非本质元素的结果.简约室内设计,实际是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延续,体现了一种“工业美学”审美观念. 1 简约室内设计风格的渊源流变西方始于文艺复兴的对“美的艺术”的追求,一度使装饰走向了极端,最终造就出一批,为装饰而装饰的室内环境.西方十八世纪的法式洛可可风格,便是这类室内装饰的奢靡之作.这种装饰与中国清式宫廷艺术一脉相承,被称作“中华小品”,也表现了它的封建文化属性.然而自人类告别了农业和手工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人们的审美观念亦从表面繁琐复杂的细部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几乎各个门类的艺术都经历了从真实摹仿自然形象到忽略表面的形似而探索对象内在精神本质的变革.而抽象与简洁就成为它们最主要的特征.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体现简约精神的设计是20世纪初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这种设计意念的特点在于摒弃了繁琐的装饰细节,注重空间和形体自身的整体造型、结构和大面积的色彩组合,外在形式表现简洁、视觉形象个性突出,利用有限的信息传达耐人寻味的意念,可以于纷繁之中保持清晰的脉络,给人留下深刻整体的印象,是一种高度提纯的设计艺术风格.而这种风格亦因其高度突显现代审美特征,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广受欢迎.在整整一个世纪的里程中,这种艺术风格在美术、建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门类中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和发展.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虽然在20世纪中叶之后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等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有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基本上它是站在反现代主义立场上的.但是极少主义和晚期现代主义仍然秉承和发展了现代主义追求简约的设计风格.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中这种追求简约的倾向与20世纪初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强调功能,反对装饰,崇尚简化既有一定的相似,又有一定的区别.早期现代主义的简化主要是出自技术和需求方面的原因,即设计的简约性满足了降低成本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于是复杂的方式被淘汰;而现代设计中对简约的追求则是顺应了时代、技术和审美的要求而日渐成为一种强势的文化.就本质上而言,当代简约主义室内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反映了一种艺术追求而不仅仅是使用的哲学. 2 简约室内设计的生命力 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室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也成为了人们普遍的愿望.由于长期的物质匮乏和信息封闭,告别了贫困而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追求也经历了一个从简陋到豪华、从贫乏到丰富的过程.体现在装修和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上就表现为追求越来越高档、越来越豪华.一时间,所谓的仿古风、欧陆风、港台装饰风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流行模式.仿佛室内装饰越豪华就越有档次,设计的越复杂就越有水平.这里既有经济翻身者认识体验与拥抱全世界的渴望,也有资本积累过程中对财富与物资的炫耀,也有对政绩、对告别昨日走向世界的自以为是的标榜,还有纯粹的商业广告需要……这是社会不同层面的复杂心理和追求.在经历十余年浮燥之后,设计界终于沉静下来,反思简约设计,发现简约设计具有强势的无法比拟的生命力. 1)简约设计的生命力,在于其创新的品格.纵观既有室内设计,无论是西方洛可可、欧陆

简约,是一种美——让语文课堂散发简约之美

简约,是一种美——让语文课堂散发简约之美 发表时间:2017-01-11T14:38:19.610Z 来源:《教育学》2016年11月总第109期作者:周海英[导读] 本文则着重讨论了语文教学追求“简约”的含义,主张通过精简目标、精简环节和精简教学手段。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四小学519100 摘要:本文则着重讨论了语文教学追求“简约”的含义,主张通过精简目标、精简环节和精简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删繁就简”,使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走向真实。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简约 曾经听过许多名师的课。听了他们的课,我有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在课堂上,他们凭着简单的教学手段和清新质朴的教学语言,带动学生充分地说,投入地读,让语文课绚丽多彩、精彩纷呈。这种朴素、简约的美,是真正的美!让人深切感受到“朴素是优雅的灵魂”! “简约”的语文教学是指从目标到环节、方法甚至是语言等,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更有条理、清清爽爽,以简驭繁,返朴归真。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简明的教学目标是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这里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目标要明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而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所以,从总的语文目标来说,我们如果能扎扎实实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那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只要将这几件事情做好了,语文也就学好了。 2.学习一篇课文的目标要简明。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认识了“三维”本是“一体”,有助于简化头绪,使目标简明。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找准一节课要解决的一个或两个问题,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一堂课真正学会什么,而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目标得以在课内完成、落实,学生轻松,老师轻松。这样的语文课堂当然是简约有效的。 二、简化的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取得教学实效,也就是要减少花样,简化环节,留给学生更多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看一节课是否具有无限丰富性,首先得看教学“预设”。“线性”的教学流程难以包容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一问只有一答,一项任务只有一种努力的方向;且哪个问题先问,哪个问题后问,都做了“精确”的设计,和流水线操作没有两样。这样的设计,从客观上抑制了课堂“生成”的可能。因此,我们倡导“非线性”的“版块预设”。这种教学设计是分支式的,一问有多答,一项任务可能出现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解决路径。这样的版块设计,就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无限可能。 三、简便的教学方法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群学生,没有表演,没有多媒体,犹如一幅简笔画。”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语文课堂,也许我们没有办法达到这种境界,但也可以朝这方面发展,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教学手段简便些。 1.留足时间,引领学生潜心阅读。陈年老酒,越老越香醇,学生的阅读理解也像老酒一样,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酝酿属于他的思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自读自悟,就如崔峦先生所语:“使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几遍书,有时间能够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自己的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的看法。” 2.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用心对话。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题才能使学生感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进程的重要因素,同样,良好的阅读兴趣也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教学情境产生的。“教师要用准确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泛起波涛,激发他们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3.课外延伸,鼓励学生有心积累。语文教学要基于文本,走进文本,同时又要适度超越文本,就如新语文课程标准上写的“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道出了教语文,也是学语文的真谛。如果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背诵古诗文,三年级背《三字经》,四年级背《千字文》……六年下来,人均能背古诗文一百三十多首,这是多么丰富的积累啊!参考文献 [1]《新语文课程标准》。 [2]裴红亚《简约语文不简单》,2006,11,28。 [3]姚永田《简单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2006,6。

简约之美——简笔画社团

“简约之美”——简笔画社团开设方案和计划 任课教师:戴怡蓉 一、课程介绍 物体的细节特点,表现不一,有的明显,有的则不大明显,写生应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并运用夸张的方法把各种物体的细节特点表现得鲜明突出。如画不同的树,在树冠和枝干相似的情况下,可突出树叶或花果的不同特点,画人物,既可通过五官、须发表现年龄和性别特点,也可利用"穿衣戴帽"表现在民族和职业特点。也可借助于头、驱干和上下肢的基本形及其它比例的变化表现高矮胖瘦年龄的个性特点。 形体结构是绘画最基本的要素,各种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构成因素,结构形势及比例关系,平面化的简笔划,表现2维的平面结构比较简便。但要表现立体结构的物体形象,因主要只表现一个面的图形,写生时应选择能充分显示对象结构特点的角度和视向,使这些特点能突出地呈献于平面图形之中。 本课程通过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能力,尝试抓住物体的特征,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并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鼓励孩子放心大胆用笔,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作画。采用游戏的方法,使孩子逐渐有意识、有目的地画出一定的线条。(二)训练孩子画出基本线条和简单的形体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识几种颜色的名称,学习辩别相近的色彩,同时训练孩子涂色的技能,不要涂到轮廓线的外边去。 (三)进行必要的常规教育。教会孩子正确的画画姿势,包括坐的姿势,执笔的

姿势和画画的姿势,手眼保持一定的距离,握笔自然。教会孩子认识和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培养幼儿绘画时的良好习惯。 三、课程内容 (一)基本技法训练 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 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增强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绘画的欲望。在此基础上,传授学生一些简单的绘画知识与技法,并让学生通过本阶段的训练,能较熟练运用绘画技法表现自己的见闻。 (二)综合能力训练 1.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整体到局部,从外部的表向到内在的联系,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去认识对象,使学生观察事物比较敏锐、正确、细致、完整、对形体区别的判断,明暗的感觉、空间、色彩辨析能力加强。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美术特有形式去表达学生自己的内心感受,对理想的描绘,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开阔学生的思维,促进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创作表现能力,通过主题绘画,生动地向人们阐明自己的感受,观点和意图。 (三)自由创作阶段 当学生的技能技法有一定的水平,掌握一定的素材后,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创作,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争取在本学年末,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

资料《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张玉金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书法与篆刻 2.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4.适用专业:美术学师范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书法与篆刻是植根于中国文化沃土而在世界艺术之林独领风骚的艺术形式,更是热衷于中国文化的文人雅士,以及各阶层的广大民众情有特钟的艺术形式.其与中国文化,举凡宗教,哲学,艺术,文字,训诂,甚至政治,法律等诸多方面,均有非常广泛的密切联系.特别是与中国绘画的联系,更可谓舍之则失.因此,作为学科,其非对于从事艺术研究,创作考古等专业的人士不可稍怠;即使是对于上述各项的业余学者,亦属不可偏废的学习内容. 文字是中国书法,篆刻创作的根据.因此"文字学"便成为学习书法,篆刻必修的基本学科.书法,篆刻作为使文字发挥其功能与得以广为流变的重要形式,必须建立在能够正确地运用文字的基础上,才能使艺术形式趋于完善.所以,通过教学必须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汉字的产生,以及形态衍变的历史脉络.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文字进行创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书法,篆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导致风格变化的各种因素,从中寻找可以借鉴的艺术精华,变古开今,拓展书法,篆刻创作的空间.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研究书法,篆刻的一般方法,明确书法的基本笔法与篆刻的基本刀法的名,实由来. 采用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基本技法的同时,掌握创作的一般程序与基本方法. 三,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文字与书法 2 2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书法,印章 2 2 第四章

[篆刻,平面设计,形式]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篆刻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从古至今一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篆刻与文学、书法、国画等领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自古文人雅士“诗书画印”样样精通才能称之为才子,一幅作品“诗书画印”样样都有,并且协调搭配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作品。篆刻艺术中篆法、章法、刀法诸要素在方寸之间能够达到和谐统一的才能视为上品。章法是研究印文的布局排列,而这些布局方法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编排表现方式有很多共通之处,值得研究和比较。同时,对传统印章元素进行研究有利于艺术家理性的掌握和欣赏篆刻艺术。本文重在探索篆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这将为现代设计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语言提供有益补充,对研究传统篆刻艺术以及对传统篆刻艺术的元素进行新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篆刻艺术;表现形式;平面设计;应用分析 1 篆刻艺术发展简况 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自起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当属战国、秦汉、魏晋时期的篆刻发展最为鼎盛,材质多种多样。对玉、金、银、铜、兽骨、牛角、象牙等的运用比较常见,自此之后由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篆刻在唐宋时期曾走过下坡路,直至明清时期,篆刻发展才再次回到一个高峰,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诗书画印的结合达到空前的和谐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体系。 2 篆刻艺术表现形式 书画讲求章法、治印亦然,讲求经营布局之势。篆刻必须了解篆书并考究篆书的正确写法,然后依据印文字形来设计安排。篆刻中文字的布局要讲求疏密关系、讲求平衡、协调、注重朱白对比等诸多因素。可因地制宜地改变字形大小、疏密、偏旁部首,或合并笔画或分离字形等,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效果。印章方寸之间包含了篆刻的布置,印文有一字成文、二字成文、三字至九字成文者,章法不一,但均体现了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统一等形式美法则。 2.1 对称与均衡 篆刻中对称包含上下、左右、斜角对称三种形式,为达到对称效果,有的字将笔画直接设置为边框。或将字位置加大,占据一半的位置,并将文字的笔画当作边框进行处理,更加生动灵活。大多数篆刻家在印文的设计中为达到印面文字之间的均衡效果,往往将笔画多的字适当加长或加宽,笔画少的字,使其缩窄或变小,使印文顾盼有情,互相对应。有些上下或左右结构的文字设计出的印文并不美观,可以对文字偏旁部首或结构进行处理。可以根据异体字的写法,将偏旁部首进行错位,对整个文字的造型进行改变,让印面变得鲜活、生动。 2.2 节奏与韵律 在一些闲章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见同一方印中两个字同时出现的情况,也就是叠字。为了避免印文的字形重复,可以把第二个叠字部分写成“=”。有时候也会遇见印文字数多的

做人之美,在于简约

做人之美,在于简约 人生在世,无论经历了多少甜美的往事,或是体会了多少伤心的旧事。蓦然回首,自己会感到,于岁月的流逝中,在时光的推移间,所有的往事旧事,都变得模糊淡漠,甚至消失。人生悲惨的,莫过于时间,莫过于岁月,不论甜美,还是愁苦,在时光的魔杖下,都黯然失色。使我们憔悴的,不是愁,不是苦,而是时间。 生命的历程中,总有,繁华与凋零,热烈与平静。每一季都有每一季的风情,每一处都有每一处的风景。繁华时,不忘凋零,梳理着坎坎坷坷走过的艰辛,激励自己继续前行;凋零时,不甘沉沦,憧憬着枝繁叶茂带来的欢欣,勉励自己奋力前进。 人生是一场戏,不可入戏太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世间种种,原本无常,浮华不过是烟云;聚散不过是一念;得失不过是转瞬,弹指间,也不过是刹那芳华。红尘一路,若能如莲,不为谁开,不为谁落,任世事归入风尘,守着自己的一寸光阴,在云山水墨间,低眉,行走,水一般的穿越红尘,引得清风自来。 岁月蹉跎,人生苦短,真的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自己很轻,轻到只需一阵清风送,就令人天涯海角,难觅你的踪迹。但也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其实,自己也很重,因为,任凭风吹雨打,四季更替,谁也改变不了独一无二的自己。任时光翻阅,凭日月冲晒,自己都要明白:做人之美,在于简约;做事之美,在于利索。 简约,就是简单而不失品位,淡然而不失含蓄;利索,就是灵活敏捷,不拖泥带水,说话干脆,做事有条理,不遗留问题。 人生路上,给人退路,等于给自己留出路。许多的误解,并不是疏远产生的,而是亲近产生的;许多的烦恼,也不是认识带来的,而是亲密产生的,关系愈是亲密,愈是容易产生忧愁;接触愈是频繁,愈是容易产生是非,如果亲近而缺少沟通,如果亲密而缺少理解,误解就会多,忧愁就会深。记住:能沟通的时候,尽量倾心;能理解的时候,一定尽心。 处过,交过,你才知道一个人品性的好坏;用过,干过,你才知道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许多的时候,一个人隐形的东西很多,不交、不处,你难以洞察TA身上的东西;很多时候,一个人潜在的东西很多,不用,不干,你发现不了TA身上的潜能,所以相处是人生的试金石。 人生路上,谁都会有苦恼,只是我们悄悄把它压在心底;生活当中,谁都会有烦恼,只是我们默默地把它放在身后,没有人会同情自己的伤痕,何必去显露自己

物理学中的“简约之美”

物理学中的“简约之美” 物理学中的统一路,实际上追求的是一种简约之美。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一种本领和智慧。简约并不简单,中国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书斋中挂了一幅自写的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此表明他的书法及文学理念,主张以最简练清晰的笔墨、不同凡响的思想,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14 世纪,在英格兰的一个村庄奥卡姆有一位叫威廉的逻辑学家,此人流传下来一句脍炙人口的话:“Entities should notbe multiplied un necessarily”(“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意思是说,删除一切没必要的多余“实体”,留下最少的,这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原理”。 物理学家的“统一”,归纳起来有3 个方面:一是物理规律的统一;二是物质本源的统一;三是相互作用的统一。 对于理论物理,奥卡姆原理最好的表述是:当你面对着导致同样结论的两种理论,选择那个最简单的,实体最少的。物理统一理论中的实体,可被理解为基本规律、粒子和作用力。也就是说,统一,就是用最少数目的物理规律来描述自然现象;用最少数目的“不可分割基本粒子”来构成所有的物质;用最少种类的“力”来描述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曾经感叹地说过:“我能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但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奥卡姆剃刀”原则也许难以描述多变

的社会现象及复杂的人性,但将其用于科学中的优越性却毋庸置疑。几百年来,这一原理在科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如今的标准模型,漫长延绵的统一路上,“奥卡姆剃刀”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思维理念。 然而,物理学中的统一理论,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科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会有不同意义下的不同“统一理论”,它们犹如在一条曲折流逝的河流中,一定位置出现的一片片平静的港湾。 回头看历史,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无疑是物理史上第一片港湾。 牛顿有过如此一段名言:“将简单的事情考虑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简单,可以发现新规律。”这句话描述了牛顿做物理、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前半句说的是科研中的具体过程,后半句则代表了他对物理理论规律追求“统一”的奥卡姆剃刀原则。牛顿发明微积分是前者,总结建立力学定律则是后者。 当年,牛顿痴迷于思考二项式展开的数学问题。数学前辈笛卡尔认为其展开后的项数有无穷多,太复杂了,而人的大脑是有限的,不应该去思考这种与无穷有关的复杂问题。可牛顿偏偏迷上了这个由无穷多项求和的复杂概念,这个概念又引导牛顿进一步考虑无限细分下去而得到的无穷小量。他将

数学简约之美

数学太奇妙了,简约之中无处不透露着美!!! 自然对数e的由来:它是一个数列的极限,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1/n)+1]的n次方,这一数列的值趋向于e,也就是2.71828……。它是一个无理数。 同样的,圆周率pi也是一个数列的极限,写出来太复杂了一点。当年祖冲之的圆周率就是就逼近法求得的。 数学上最重要的五个数,分别是自然对数e, 圆周率 pi,虚数单位i(根号下-1), 0和1。 这五个数正好能组成一个公式:e的(i*pi)次方,再加上1等于0。 这个公式体现了数学的内在美,是公认的最完美的公式。 太神奇了,自然界有如此多的巧合,唯独这是最美丽的 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竟然有如此美妙的联系。太美妙了 关于pi的计算,以前写过一个C语言程序,能算到一百万位, https://www.doczj.com/doc/c68245344.html,/kalcaddle/blog/item/13870f10eb8e8b18b9127b52.htm l 下面是几篇别人的具体分析, Fibonacci数列和黄金分割(让人难以置信,竟然还有有如此联系) 关于黄金分割的引入我听说过两种,一种是比较直接的定义: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这个比值就是黄金分割数。它等于(根号5-1)/2,约等于0.618. 另一种引入就是所谓的黄金矩形。一个矩形的两边之比是1:∮,以这个矩形的短边为边在原矩形内部做一个正方形,剩下的矩形部分两边之比还是1:∮,这样的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这种矩形就叫做黄金矩形。这个比值就是黄金分割数。欧几里得是这么构造黄金矩形的:

如图,先作正方形ABCD,取AC中点E,设AE=EC=x。那么BE就等于: 然后构造EF也等于这个长度。完成这个矩形CFGD,这里 ∮的倒数就是黄金分割数。 今天才知道,原来黄金分割数和Fibonacci数列还有关系。初学编程的朋友一定熟悉Fibonacci数列,因为用递归和非递归算法列出Fibonacci数列的前N项几乎是所有Programmer都经历过的过程。 1、1、 2、 3、5、8、13、21、3 4、5 5、89、144… 它的特点是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前两项是初始的给定值),即F(n+2) = F(n+1) + F(n) ,如果拿数列中的第N项去比上第N+1项,得到的数就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数,比如13/21=0.61904761904762…,并且N取的越大,这个值 就越接近0.618…于是我就想,会不会它的极限就是黄金分割数,也就是数列 的极限。要想求出这个极限,就先要求出通项公式F(n),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我构造了两个新数列才求出来,结果是 一个看起来像是无理数的式子,但n取任何正整数时它都是整数。这样就可以求F(n)/F(n+1)的极限了,结果就是(根号5-1)/2! Fibonacci数列和黄金分割看似两个毫无关联的东西,其中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数学的魅力。 欧拉的自然对数底公式 (欧拉,又译为尤拉) e是(1+1/x)的x次方当x趋向于正无穷时的极限. (大约等于2.71828的自然对数的底———e) 欧拉被称为数字界的莎士比亚,他是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也是各领域(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