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名词解释:

1、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署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2、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运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娴熟的方式和方法。

3、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利,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4、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5、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盼。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概括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6、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利影响力,采取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行动的领导行为。

7、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富裕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利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8、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9、领导层次: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机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10、直线式组织结构:又称层次制、分级制、金字塔制或传统式组织结构。它是将一个领导系统或单位,在纵向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最高的指挥中心到最低的基层单位),形成一个逐级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11、职能式组织结构:称分职制,它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专门机构。

12、委员会制:又称之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利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13、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

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和沉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14、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

15、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16、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

17、领导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

1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19、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20、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对象为了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

21、首因效应: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于第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

22、戴维现象:美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订书匠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但此后戴维却开始贬低法拉第。伯乐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一现象被叫做“戴维现象”。

23、思维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差异。

24、强制性影响力:又称权利性影响力,为领导者所独有,它是由社会、组织所赋予的,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影响力。

25、领导协调: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6、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的,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办法、手段、措施、步骤等的总和。

27、电子政务:就是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

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28、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任务复杂、上级对下属的能力和水平无充分把握、环境和条件处于多变状态的情况。

29、领导体制: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30、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31、权力距离:用来表示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

32、自然性影响力:也称非权力性影响力,它源自个人自身的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转化为某种动机的形式而发生作用。

一、名词解释

1.被领导者:是相对领导者来说的,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处于被领导地位的组织和人员。

2.个人抉择:是由具有决策权的个人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

3.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在个人生理基础上,通过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的,在其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内在要素。

4.领导效绩:是领导实施领导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结果的总和,即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为效率,能力、成绩、业绩的通称。

5.确定型决策:指提供给决策者选择的每个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这种结果又是事先可以准确地知道,这种条件下的决策就是确定型的决策。

6.指挥:指挥就是运用组织权责,发挥领导权威,推动下属为实现既定规划目标任务而努力,这是领导者权力的突出表现。指挥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7.精神文明:指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已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使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

8.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基础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深厚的领导科学造诣,对各种领导条件、方式、方法,纯熟、巧妙、高超并富有创造性的运用,以及通过这种运用表现出的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

9.考核制度:指对一定职位的人才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所进行的考察、审核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10.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履行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

11.集体抉择:是具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共同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

12.领导结构:是指机构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隶属关系。

13.领导作风:是领导者修养在领导行为上的体现。

14.领导:是一种活动或行为。它是指领导者率领、引导其所属群体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

15.领导体制:是领导某一项事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主要内容:一是领导机构的设置及其结构关系;二是领导权限的划分。

16.领导科学:是关于现代社会领导活动的一般规律、方法及其应用的学问。

17.决策:就是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抉择,以期优化地达到目标。

18.智力结构:就是为了发挥一定的功能并达到某种目的,而把具有不同智力的人有机地组合起来所形成的结构关系。

19.领导方法:是领导者为达到一定领导目标,按照领导活动的客观规律,采取的领导方式和手段。

20.科学决策:是现代的决策方式,是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所进行的决策活动。

21.度量研究方法:是研究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度量研究,实质上是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综合。它既是定量研究,又是定性研究,是定性的定量研究,又是定量的定性研究。

22.集权制:是指一切权力都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而只能依照上级机关的规定和指示办事。

23.领导层次:是按对象售、范围、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垂直纵向的结构,是在对某一组织进行纵向垂直分工基础上建立的梯阶系统。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书学名词解释题 2.1.公文的现行效用:又称现实执行效用或时效,是指公文直接形成于其内容所针对的现行公务活动中并直接发挥实际效用。具体来说,是指公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机构和人员范围内,对机构或个人行文产生的约束力、强制执行力和其他强制性影响。 2.2.公文的历史效用:是指其对印证历史事实、反映历史发展过程所产生的权威性影响,是其转化为档案的内在依据。 2.3.正式通用公文:根据有关规定在各类社会组织共同使用的正式公文,具有法定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特点。 2.4.内部通用公文:简称内部文书,即在社会组织内部通用的公文,具有复杂性、内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2.5.专用公文:亦称专门文书,是某一业务系统、某一行业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该业务系统或该行业特定内容和体式的公务文书,使用范围具有极强的专门性和限制性。 2.6.纸质文书:以纸张为物质载体的文件。纸质文书是目前公文处理工作中使用最为普遍、使用频率最高的。 2.7.感光介质文件:以感光胶片、相纸等感光材料为物质载体的文件。 2.8.规范类文书:由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9.领导指导类文书:由各级领导、指导机关及其领导人制发的用于颁布政令、部署工作、批复事项的文件。如命令、决定、指示批复等。 2.10.报请类文书:由被领导、指导机关向有关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提出建议、清求指示或批准时使用的文件。如请示、报告等。 2.11.知照类文书:面向社会或特定范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或在其内部范围内)为公布、通知有关事项、通报情况、联系工作、商洽事宜、交流信息而制发的文件。如通告、公告、通知、通报、公函等。 2.12.契约类文书:由双方或数方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双方权利、责任、义务而签订的作为工作依据或法律凭证的文件。如合同、协议书等。 2.13.会议文书:是各类社会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公开发布并反复适用,用以规范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14.秘密级文件:又称秘密件,指涉及党和国家一般机密的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一定损害。 2.15.特急件:内容至关重要且特别紧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 2.16.定稿:又称原稿、底稿,是经领导人审阅签发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缮印正本的依据。 2.17.正本:根据定稿缮印的、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 2.18。试行本:指发文机关认为规范类文书的内容尚不成熟,日后需根据实践的检验情况予以修订时,先行发布的试行文本,在试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19.暂行本:指发文机关未及制定供长期执行的内容完善的规范类文书时,暂且制发的文本,在暂行期内具有法定效力。 2.20.修订本:指对已发布生效的规范类文书,经实践检验重新予以修改补充后再行发布的文本。 2.21.副本:指再现公文正本内容及全部或部分外形特征的复份或复制本,代替正本和定稿供制作、抄送、传阅、参考和存档之用。 2.22.行政规范性文件(狭义):是指除行政法规、政府规章外,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公开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反复适用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等行政文件。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晶胞定量:晶胞参数,晶向指数 1.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键、氢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一般大于离子键。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力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结合力很弱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半径较小,电负性很大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3.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等径球的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较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 4.解释下列概念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周期性和对称性排列的固体。 晶系:晶体根据其在晶体理想外形或综合宏观物理性质中呈现的特征对称元素可划分为立方、六方、三方、四方、正交、单斜、三斜等7类,是为7个晶系。(六三四立方,单三斜正交) 晶包:是从晶体取出反映其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此即晶胞参数,它们是三条棱边的长度a,b,c和三条棱边的夹角a,B,r.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米勒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在O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配位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电子云相互重合,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同质多晶和类质同晶:同质多晶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反之,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铁电效应: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领导科学》

离线考核 《领导科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领导者 答:是指在正式的社会组织中经合法途径被任用而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履行特定领导职能、掌握一定权力、肩负某种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 2、追随者 答:是指在领导活动中与领导者有共同的利益和(或)信仰,追求共同组织目标的人。 3、超级领导 答:所谓超级领导,就是领导者带领下属去领导他们自己。“超级领导"”适用于那些有责任领导他人的管理者。“超级领导”与“自我领导”两个概念是互相定义密不可分的。超级领导就是对自我领导进行领导,帮助自我领导者将个人身上的自我领导的潜能开发释放出来,帮助自我领导者成功地领导自己。超级领导者就是领导自我领导者的人。 4、领导行为 答: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因情境和任务需要会表现出不同领导行为。例如建构和体察民情就是两种常见的领导行为分类。 5、领导者素质 答:是指领导者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 6、领导环境 答: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开展的各类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气氛与条件。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沟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沟通时需要的注意事项: (1)沟通目的:每个沟通,都会有一个目的或目标,就是想通过这次沟通达到或实现什么,其他的都是为实现这个目的服务,在沟通中也必须时刻检查是否符合这一目的。 (2)沟通主体:在区分沟通主题的时候,除了要注意沟通双方的身份之外,还应该要考虑到谁是这次沟通的发起者,一般说来,沟通总是实现信息的传递,而要传递信息给对方的人就要负责将沟通保持在正确的渠道上,避免偏离。 (3)沟通媒体:这里讲的沟通媒体,除了选择最恰当的交流方式,比如电话,面谈等,更主要是指采用什么介质,比如图片,文字,还有就是用什么方式,比如介绍,演示等。 (4)沟通语言:语言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除了要避免使用方言外,还要注意使用双方理解一致的词,在有专业词汇的时候,一定要使用专业词汇,但要注意对方的反应,适时地给予解释。 2、简述沟通方向的内容。 答:沟通,按信息流动的方向来分,可以分为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平行沟通。 向上沟通是指居下者向居上者陈述实情、表达意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情上达,如子对父、下属对上司等。 向下沟通是居上者向居下者传达意见、发号施令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情下达。 平行沟通是指同阶层人员的横向联系,如公司内部同级部门之间都需要平行沟通,以促进彼此的了解、加强合作,免得产生隔阂,影响团结。平行沟通的目的是交换意见,以求心意相通。 3、领导者形象有哪些特点? 答:(1)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 (3)是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4)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 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 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粗糙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重合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名词解释题

第1章名词解释 1、软件开发工具: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第三代语言)的基础上,为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从规划、分析、设计、测试、成文和管理各阶段,对软件开发者提供各种不同程度帮助(支持)的一类广泛的软件。 2、第一代语言:即机器语言,是用0、1组成的二进制字符串书写的程序,用纸带等光电设备或通过控制台上的扳键送入机器,得以存储和执行。 3、第四代语言(4GL):第四代语言的原意是非过程化的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以处理过程为中心的第三代语言,它希望通过某些标准处理过程的自动生成,使用户可以只要求做什么,而把具体的执行步骤的安排交给软件自动处理。 4、CASE工具:CASE工具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或“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思想与软件开发工具完全一致,即应用计算机自身处理信息的巨大能力,帮助人们开发复杂的软件或应用系统。 5、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原则力图实现编程工作的可视化,即随时可以看到结果,程序的调整与后果的调整同步进行。 6、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初始要求出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抽象出应用领域中实际的信息需求,设计出在计算机系统内外的、合理的信息流程,并规定软件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最后形成严格的、明确的、可供实际开发使用的“软件功能说明书”,这个阶段称为需求分析。 7、总体设计:根据软件功能说明书的要求,完成软件的总体设计,包括整个软件的结构设计、公用数据库文件或数据库的设计、各部分的连接方式及信息交换的标准等。 8、结构设计:所谓结构设计是把软件划分成若干个模块,指定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模块测试:根据整体设计时制定的各个模块的设计任务书,对程序员完成的模块进行验收,看它们是否实现了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10、总体测试:每个模块都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后,还要测试整个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检查完成的软件与编写的文档是否一致,这个工作成为总体测试。 11、设计工具:设计工具是最具体的,它是指在实现阶段对人们提供帮助的工具,是最直接帮助人们编写与调试软件的工具。 12、分析工具:分析工具主要指用于支持需求分析的工具。它帮助人们认识与表述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从逻辑上明确软件功能与要求。 13、计划工具:计划工具从宏观角度看待软件开发,它不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帮助人们组织与实施项目,而且把有关进度、资源、质量、验收情况等信息管理起来,同时考虑到了项目的反复循环、版本更新,实现了“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与共享,为信息和软件重用创造了条件。 14、工具的可靠程度:软件开发工具应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即在各种各样的干扰下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不致丢失或弄错信息。 第2章名词解释 1、软件危机:指随着软件功能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引出一系列问题:软件产品交付拖延、错误多、不可靠、费用增大、不能适应应用变化等,因此怀疑大型软件的复杂性是否超越了人的处理能力。 2、水波效应:因修改程序带来的连带影响。当人们修改程序的某一处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修改对相关部分带来的影响,结果出现了新的错误。 3、黑箱检验:输入一些信息,通过观察是否能得出预期输出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一种软件测试方法。黑箱检验只能证明程序有错,而不能证明程序没错。 4、模块的凝聚性:模块的功能在逻辑上尽可能的单一化、明确化,最好做到模块与任务的一一对应,即每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反之每一项任务仅由一个模块来完成。这也称为模块的凝聚性。 5、模块间的耦合(耦合性):模块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称为耦合。 6、模块间逻辑耦合:如果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则称模块间具有逻辑耦合。 7、(对象的)封装性:把对象的静态属性和相关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对外不必公开这些属性与操作。 8、(对象的)遗传性: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包括静态属性和动态操作,自然地成为其子类的性质,不必加以重复说明或规定。 9、即插即用程序设计:即插即用程序设计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制造硬件的思路来生产软件。一部分人专门生产软件组件,一部分人设计整个软件结构,并且把软件组件插入这个结构,以便迅速完成大型软件的研制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自考领导科学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2.领导属性:就是领导和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领导基础:是制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 4.领导者的本质:是领导者与其他社会实践主题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 5.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6.被领导的本质:是指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属性。它是由被领导者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决定着。 7.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本质的具体表现。 8.领导原则:就是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标准或法则。它是实现领导职能的根本途径,同时又是领导原理与理论在不同环境或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9.领导观念:是领导者对各种领导行为进行思维活动的产物,而领导者也总是带着种种已经形成的观念去从事领导工作的。 10.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物,管理社会事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1.领导者的审时度势:就是指善于选择和把握时机,适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12.决策:就是作出决定,是选择对策的决定。 13.最优决策:是蛰决策者追求理想条件下的最优目标,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 14.满意决策:是蛰决策者根据现实的条件,追求一种满意结果的决策,它以对现实条件的充分分析为基础,选择一种较为满意的方案,以期达到决策目标。 15.决策体制:是由承担决策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是决策活动得以进行的组织形式。 16.决策的信息系统:是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专门从事收集、统计、贮存和传递等信息处理活动,为决策提供情报信息资料 17.决策的智囊系统:是由各种专家组成的参谋咨询机构,它集中了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决策提供咨询意见和方案,帮助领导决策。 18.决策系统:是由拥有决策全的领导集体和个人所构成的,它是现代决策体制的核心。 19.集体抉择:是由具有决策全的领导集体共同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 20.个人抉择:是由具有决策全的个人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具有决策权的领导个人有权决断,并对后果负责。 21.人才:是指具有时代所要求的先进的思想道德品质,具备相当的文化知识,有较高的才能或专长,以自己的本领和劳动对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22.理论型人才:是指从事理论研究并对某一理论观点、体系有所创造和贡献的人,如思想家、科学家等。 23.实践型人才:是指从事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科学实验并在三大实践中作出一定贡献的人,如工程师、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等。 24.发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发现尚未认识的规律、提出新观点、想出新办法、作出新发明的人才。 25.再现型人才:是指那些善于用形象的手法将一定的理论、观点或社会现实表现出来的人才,如文学家、艺术家。 26.组织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善于动员群众和组织群众的人才,如政党领袖、国务活动家、学校校长、医院院长等领导者和管理人员。 27.操作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相当业务能力,在某一专业领域学有所长或善于从事某一方面工作的人才,如秘书、医生、工程师等 28.德:是指思想道德品质,主要是就政治素质而言。 29.才:是指才能和智慧,主要是就业务素质而言。 30.德才兼备:就是说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即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即具有较好的道德品质的修养,有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即具有较强的才干和专业知识修养。 31.选才:就是指正确地选拔人才 32.用人:就是指合理地使用人才,即把每一个人安排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让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3.人才选拔原则:也称为考察识别人才的原则,或称为知人识人的原则,它是领导者考察识别人才的基本准则。 34.人才选拔:是指领导者依据一定的人才标准,考察、识别和挑选人才的过程。 35.人才选拔制度:是指领导者或领导机关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规章 36.选举制:是指通过群众投票表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民主形式,也是民主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制度 37.考选制:是指通过公开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38.荐选制:是通过推荐的办法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39.人才使用原则:是领导者合理地任用和管理人才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40.用才问题上的五湖四海:就是要根据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广纳贤才,不管其与领导的领导的关系是否亲密,是否同宗同派,只要有德有才便用。 41.人才使用制度:是指领导者或领导机关在使用人才的过程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规章。 42.任职制度:对人才的使用必须给予人才一个适当的职位,这种对人才授予职位的过程就是任职,而有关人才任职的程序和规章则被称为任职制度 43.委任职:又称任命制,是指有任免权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对人才授予一定职位的一种制度。 44.免职制度:对人才已有职位予以免除的过程,就是免职,而有关人才免职的程序和规章,则被称为免职制度。 45.聘任制度:是指用人单位运用合同形式对通过考试考核招聘的人才予以任用的一种制度 46.考核制度:是指对一定职位的人才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所进行的考察、审核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47.交流制度:是指对人才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定期交流的一项制度 48.回避制度:是指领导者的近亲或直系亲属不得与领导者在同一个单位做有从属关系或有监督关系的工作的一种制度。 49.任期制度:是指在领导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中,某些职位的工作人员,在职工作的时间有一定限制,任期届满后其职务、职权、职责自然取消。 50.退休制度:是指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才或工作人员到了一定年龄并服务一定年限后,退职修养的一种制度。 51.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以人为对象,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 52.政治教育:从狭义上而言,主要是指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的教育、形势和任务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53.公民素质:是指公民在思想、道德、文化和遵纪守法方面的基本素质 54.疏导方针:包含疏通和引导两层含义,疏通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发展民主的基础上让人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引导就是采用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的方法,把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55.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56.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指领导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式或手段、办法。 57.说理教育法:就是指领导者通过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讲解有关理论和道理,以道理说服对方,从而使对方转变思想的一种方法。 58.情感交流法:就是领导者通过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相互交流情感,以情感去感动对方,从而使对方转变思想的一种方法。 59.榜样示范法:是指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以提高他们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 60.个别引导法:是把领导者对具体的个别对象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具体方式、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 61.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通过自觉学习、思想修养,主动接受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62.领导体制:是指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体系的总称。 63.领导组织结构:是指领导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 64.领导层次:是指组织系统内部按照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数量,即该组织系统设多少层级进行领导和管理。 65.集权制:是指一切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都集中在上级领导机关或上级领导者,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它只能按照上级机关的决定和指示办事。 66.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独立自主地决定问题的权力,上级对下级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决定处理的事情不得进行干涉。 67.一体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权利结构上统一由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个领导者来领导和控制 68.分离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类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组成单位,根据其不同职能,权力结构上分属两个以上的领导机关或领导者来领导、指挥和控制。 69.一长制:就是在一个机关或单位中将法定的决策权集中于一位主要负责人,由他个人对上级和监督机关负责,用下级服从上级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70.委员会制:就是决策权属于两个以上的负责人或领导集体,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进行决策和处理问题。 71.层次制:是指一个系统或单位,在纵向上划分若干层次,每一个层次对上一个层次负责,从指挥中心到基层形成一个像连续台阶那样的指挥系统,即形成直接指挥、监督和控制的渠道。 72.职能制:是指一系统或单位,在横向上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平行设置若干的职能部门,辅助领导机关实施领导。 73.素质:它泛指一种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特定时间内的基本状态或特征,如干部素质、职工素质、企业素质、部队素质等。 74.领导者的素质:是指领导者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和。 75.领导集体素质结构:就是领导成员素质的组合构成,它是一个有机的综合性的高只能结构。 76.领导集体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由不同知识特长和不同专长的领导者组成的最佳的立体结构。 77.群众路线: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就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 78.调查研究:是调查和研究两种活动的总称,调查是收集材料,研究是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 79.抽样调查:是对已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这种随机调查结果的概率,然后引出必要的结论 80.领导方式:就是领导者进行活动时对待下级部属态度行为的表现。 81.领导艺术:是领导者在个人素质修养基础上,以丰富的领导经验,深厚的领导科学造诣,对各种领导条件、方法、方式,巧妙并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表现出的领导风格和艺术形象。 82.领导经验:就是领导者从领导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感性知识。 83.作风:是指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 84.领导作风:领导者为实现一定的领导目的,机要率领、引导组织成员和下属,并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去从事领导活动,这样,他在领导活动中就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行为,经过不断修正和多次重复,这种态度和行为就会形成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模式,反映出一定的特征,人们通常把领导者的这种相对稳定、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叫做领导作风。 85.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旧司我们求研究。 86.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既要依靠群众有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87.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中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工作结果,即实现领导目标的领导能力和所获得的领导效率与领导效益的系统综合。 88.领导能力:是指领导者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条件,它以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素质为基础。 89.领导效率:是指已经实现的领导任务(或目标)与时间之比,即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领导任务的速度。 90.领导效益:是指领导活动的最终结果,即领导活动投入与领导活动结果之比。它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人才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是个综合性指标。 91.领导效能考评:就是对领导者、领导群体的能力、效率和效益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价。 92.群众评议法:就是通过群众测评、民意测验等方式对被考评者进行评议,以获得被考评者的总体情况的方法。 93.民主测评方式:它是以标准化的等级量表为工具,采用领导与群众结合、组织与个人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评定途径,对领导者进行考评的方法。 94.定量分析法:就是根据领导活动的各种具体指标数量和质量计量论质、评级计分,从数量上相对精确地反映领导者及整体效能的全貌。 95.用人效能:指领导者对部属的培养、选拔、配备、使用等方面的成效。 96.比较考评法:就是通过选择一定的参照系来对比评价领导者效能的方法。 97.模拟考评法:就是让被考评者进入一个模拟的工作环境,要求他按照给定的条件进行模拟操作,用多种方法观察他的行为方式、心理素质、反映能力等等,并根据这些观察来测评他的各种能力。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综合学习指导》名词解释题答案.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综合学习指导》名词解释题答案 1.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推广使用的通用语言,在我国,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 2.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规范汉字: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发布的规范文件所规定的汉字。 4.方言:是语言的变异形式,是一种语言的变体,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例如我国,现代汉语方言有吴方言等七大方言区。 5.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应映。例如吴方言就是一种地域方言。 6.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例如行业语就是社会方言。 7.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8.方言岛:一个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9.隔音字母:字母y和w是隔音字母,起分隔音节界线的作用,例如音节ianguang(仰望用上隔音字母拼写为yangwang就不会被误会为ianguang(眼光了。 10.音节:是人们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例如“我去上海”有四个音节“wǒ qù shàng haǐ”

11.声母:是音节中位于音节前面的辅音,普通话有22个声母,除了一个零声母,其余都是由辅音充当。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声母分别是p、t、h。 12.韵母:是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普通话韵母有39个。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韵母分别是u、ong、ua。 13.声调:是贯穿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由音高变化形成,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14.发音部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叫做发音部位。例如“上唇、舌尖上齿龈”。 15.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叫做发音方法。例如“送气音、清音”。 16.韵头:是韵母中位于韵腹前面的音素,例如韵母uai,u是韵头。 17.韵腹:韵母中的主要元音,一般由开口度最大的元音充当,如果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腹。例如韵母uai,a 是韵腹,韵母ing,i是韵腹。 18.韵尾:是韵母中位于韵腹后面的—一个音素,通常由元音或辅音充当。例如韵母uai,a 是韵腹,i是韵尾,韵母ing,i是韵腹,ng是韵尾。 19.单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例如韵母a。 20.复韵母:包含几个元音或者由元音、辅音组合而成的韵母,例如韵母iao。 21.鼻韵母:由元音加鼻辅音n或ng构成的韵母,例如韵母eng。 22.四呼:汉语韵母按韵头不同分出的四种类别。39个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例如ai是开口呼, iou是齐齿呼、uan是合口呼、ǖe是撮口呼。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