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细胞信息转导

一、选择题

( 一 )A 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胞间信息分子

A .胰岛素

B . CO

C .乙酰胆碱

D .葡萄糖

E . NO

2 .通过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A .乙酰胆碱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素

D . NO

E .表皮生长因子

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第二信使

A . cAMP

B . cGMP

C . IP 3

D . DAG

E . cUMP

4 .膜受体的化学性质多为

A .糖蛋白

B .胆固醇

C .磷脂

D .酶

E .脂蛋白

5 .下列哪种转导途径需要单跨膜受体

A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B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C .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

D . Ca 2+ - 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E .细胞膜上 Ca 2+ 通道开放

6 .活化 G 蛋白的核苷酸是

A . GTP

B . CTP

C . UTP

D . ATP

E . TTP

7 .生成 NO 的底物分子是

A .甘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甲硫氨酸

E .胍氨酸

8 .催化 PIP 2 水解为 IP 3 的酶是

A .磷脂酶 A

B .磷脂酶 A 2

C .磷脂酶 C

D . PKA

E . PKC

9 .第二信使 DAG 的来源是由

A . PIP 2 水解生成

B .甘油三脂水解而成

C .卵磷脂水解产生

D .在体内合成

E .胆固醇转化而来的

10 . IP 3 受体位于

A 、细胞膜

B 、核膜

C 、内质网

D 、线粒体内膜

E 、溶酶体

11 . IP 3 与内质网上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

A . Ca 2+ 浓度升高

B . Na 2+ 浓度升高

C . cAMP 浓度升高

D . cGMP 浓度下降

E . Ca 2+ 浓度下降

12 .激活的 G 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 .磷脂酶 A

B .蛋白激酶 A

C .磷脂酶 C

D .蛋白激酶 C

E .蛋白激酶 G

13 .关于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分泌

B .激素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C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所以亲和力高

D .激素仅作用于细胞膜表面

E .激素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成正比

14 . 1 , 4 , 5 - 三磷酸肌醇作用是

A .细胞膜组成成

B .可直接激活 PK

C C .是细胞内第二信使

D .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E .在细胞内功能

15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A .分解受体中的酪氨

B .使蛋白质中大多数酪氨酸磷酸化

C .使各种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活化

D .使蛋白质结合酪氨酸

E .使特殊蛋白质分子上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16 . cGMP 能激活

A . PKA

B . PK

C C . PKG

D . PLC

E . PTK

17 . MAPK 属于

A .蛋白丝 / 苏氨酸激酶

B .蛋白酪氨酸激酶

C .蛋白半胱氨酸激酶

D .蛋白天冬氨酸激酶

E .蛋白谷氨酸激酶

18 .蛋白激酶的作用是使蛋白质或酶

A .磷酸化

B .去磷酸化

C .乙酰化

D .去乙酰基

E .合成

19 .胰岛素受体具有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 . PKA

B . PKG

C . PKC

D . Ca 2+ -CaM 激酶

E .酪氨酸蛋白激酶

20 . DAG 能特异地激活

A . PK A

B . PK

C C . PKG

D . PLC

E . PTK

(二) B 型题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肾上腺素

D .促性腺激素

E .甲状腺素

1 .可通过细胞膜,并与细胞核内受体结合的激素是

2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激活磷酸二脂酶,使 cAMP 下降的激素是

A 、细胞膜

B 、细胞浆

C 、细胞核

D 、内质网

E 、线粒体

3 .腺苷酸环化酶位于

4 .雌激素受体位于

A . cAMP

B . cGMP

C . IP 3

D . DAG

E . Ca 2+

5 . NO 的第二信使是

6 .胰高血糖素的第二信使是

(三) X 型题

1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是

A .高度专一性

B .高度亲和力

C .可饱和性

D .可逆性

E .可调节性

2 .下列哪些是膜受体激素

A .甲状腺素

B .胰岛素

C .肾上腺素

D .维生素 D 3

E .胰高血糖素

3 .通过 G 蛋白偶联通路发挥作用的激素有

A .胰高血糖素

B .抗利尿激素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 .肾上腺素

E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产生第二信使的是

A .活性 VitD 3

B .雌激素

C .雄激素

D .糖皮质激素

E .甲状旁腺素

5 . 90% 以上的 Ca 2+ 储存于

A .内质网

B .高尔基体

C .线粒体

D .细胞核

E .细胞浆

二、是非题

1 .细胞外化学信号有可溶性的和膜结合型的两种形式,细胞表面分子是重要的膜结合型的细胞外信号。

2 .神经递质不属于可溶性的细胞外化学信号。

3 .受体与配体以共价键结合,当生物效应发生后,二者常被立即灭活。

4 .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就是一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5 .蛋白激酶 / 蛋白磷酸酶和 G 蛋白的 GTP/GDP 结合状态是信号通路的两个开关。

6 .细胞内蛋白质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而相互作用,形成的信号转导复合物,是信号转导通路和信号转导网络的结构基础。

7 .离子型通道受体是通过将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而影响细胞功能的,其信号转导的最终效应是细胞膜电位的改变。

8 . G 蛋白循环是七跨膜受体和单跨膜受体转导信号的共同通道。

9 .胰高血糖素受体通过 AC-cAMP-PKA 通路转导信号的主要特征是:靶细胞内cAMP 浓度改变和激活 PKA 为主要特征。

10 . cAMP 在细胞内的浓度除与 AC 活性有关外,还与 PDE 活性有关。

11 . CaM 可以被看作是细胞内 Ca 2+ 的受体。

12 . G 蛋白的α 亚基激活后,使 AC 激活, cAMP 浓度增高。

13 .单跨膜受体又称酶偶联受体,其自身不具有酶活性,只是与酶分子结合存在。

14 . EGF 受体( EGFR )是一典型的受体型 PTK ,它的主要信号通路是

Ras-MAPK 途径。

15 . MAPK 不属于丝 / 苏氨酸激酶,可使酪氨酸磷酸化。

16 . SH2 、 SH3 和 PTB 等是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中的重要结构域,是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信号转导复合物的结构基础。

17 .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膜。

18 .信号转导分子的结构改变可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三、填空题

1 .根据化学信号分子作用距离可将其分为 _____ 、 _____ 和 _____ 三大类。

2 .细胞转导信号的基本方式包括:( 1 ) _____ ;( 2 ) _____ ;(

3 )促进各种信号转导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和解聚;(

4 ) _____ 。

3 .蛋白磷酸酶包括 _____ 和 _____ 两大类。

4 .根据存在的部位,受体可分为 _____ 和 _____ 两类。

5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是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6 .离子通道受体转导的最终效应是 _____ ,可以认为,离子通道受体是通过将 _____ 转变为 _____ 而影响细胞功能的。

7 .胰高血糖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 _____ 蛋白介导激活 _____ ,使细胞内_____ 浓度增高,继而激活 _____ 系统。

8 .细胞内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有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9 . G 蛋白是由 _____ 、 _____ 和 _____ 三个亚基组成的,其非活化型的为_____ ,活化型的为 _____ 。

10 .细胞膜上的 PIP 2 可被 _____ 水解生成 _____ 和 _____ 两种第二信使。

11 .七跨膜受体又称为 _____ ,它是由一条肽链组成的 _____ , _____ 端位于细胞外表面, ______ 端在胞膜内侧。

12 . JAK 为 _____ 激酶,与 _____ 受体结合存在,活化作用在 _____ 分子使之发生酪氨酸磷酸化,再形成 _____ 进入胞核影响基因表达。

13 . NF-κB 含 _____ 、 _____ 两个亚基,发挥功能的是 _____ 。 NF-κB 结构内包括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14 . _____ 酶催化 _____ 转变成 cAMP , _____ 酶催化 cAMP 降解成 _____ 而失去活性。

15 . PKA 被 _____ 激活后,能在 _____ 存在的情况下,使许多蛋白质特定的_____ 残基和 / 或 _____ 残基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的物质代谢和基因表达。

四、名词解释

1 . signal transduction

2 . signal matter

3 . receptor

4 . second messenger

5 . G protein

6 . CaM

7 . 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 cAPK )

8 . ligand

9 . PKA

10 . cell communication

11 . signal transducer

12 .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13 .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 GPCR )

14 . G protein cycle

15 . enzyme coupled receptor

五、问答题

1 .细胞内小分子第二信使有哪些其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2 . GPCR 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过程是什么

3 .简述信号转导途径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4 .试述 Ras-MAPK 途径。

5 .试述 G 蛋白对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作用。

6 .信号转导通路上的两对开关是什么其如何发挥作用

7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有哪些特点在

8 .叙述信息物质的分类。

9 .分别叙述七跨膜受体和单跨膜受体的结构特点。

10 、分别简述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基本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特点与规律,并说明每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第二信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 D

2 . C

3 . E

4 . A

5 . C

6 . A

7 . C

8 . C

9 . A

10 . C 11 . A 12 . C 13 . B 14 . C 15 . E 16 . C 17 . A 18 . A 19 . E 20 . B

(二) B 型题

1 . E

2 . A

3 . A

4 . C

5 . B

6 . A

(三) X 型题

1 . ABCD

2 . BCE

3 . ABCDE

4 . ABCD

5 . AC

二、是非题

1 . A

2 . B

3 . B

4 . B

5 . A

6 . A

7 . A

8 . B

9 . A

10 . A 11 . A 12 . B 13 . B 14 . A 15 . B 16 . A 17 . B 18 . A

三、填空题

1 .内分泌信号旁分泌信号神经递质

2 .改变细胞内各种信号转导分子的构象改变信号转导分子的细胞内定位改变小分子信使的细胞内浓度或分部。

3 .蛋白丝氨酸 / 苏氨酸磷酸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4 .细胞膜受体细胞内受体

5 .高度专一性高度亲和力结合可逆性饱和性特定的作用模式

6 .细胞膜电位改变化学信号电信号

7 . G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PKA

8 . cAMP cGMP IP 3 DAG Ca 2+

9 .α β γ 三聚体共存并与 GDP 结合α 亚基与与 GTP 结合并导致β 、γ 二亚基脱落

10 .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 C IP 3 DAG

11 . G 蛋白偶联型受体糖蛋白氨基羧基

12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细胞因子 STAT 二聚体

13 . P 50 P 65 P 50 -P 65 二聚体 DNA 结合区蛋白质二聚化区核定位信号

14 .腺苷酸环化酶 ATP 磷酸二脂酶 5' -AMP

15 . cAMP ATP 丝氨酸苏氨酸

四、名词解释

1 .信号转导,生物细胞对来自外界的刺激或信号发生反应,细胞外信号被放大、转换,并据以调节细胞代谢、增值、分化、功能活动和凋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对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机体的和谐统一具有主要作用。

2 .信息物质,凡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和在细胞内传递细胞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统称为信息物质。

3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物质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白质,个别是糖脂。

4 .第二信使,是第一信使与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在胞浆内产生的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如 cAMP 、 cGMP 、 Ca 2+ 、 IP 3 、 DAG 等。

5 . G 蛋白,即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能与 GDP 或 GTP 结合的外周蛋白。 G 蛋白由α 、β 、γ 三个亚基组成,两种构象:活化型 - α 亚基与 GTP 结合,非活化型αβγ 三聚体与 GDP 结合。 G 蛋白能

调节质膜上某些酶如腺苷酸环化酶 (AC) 、鸟苷酸环化酶 (GC) 、磷脂酶 C 等和某些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及其生物学效应。

6 .钙调蛋白,是一条多肽链组成的单体蛋白,有四个 Ca 2+ 结合位点,可看作是细胞内 Ca 2+ 的受体,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的信号功能主要是通过钙调蛋白实现的。当胞浆的 Ca 2+ 浓度增高时,每分子 CaM 结合 4 个 Ca 2+ 后,其构象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作用于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CaM-k )。

7 . 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即蛋白激酶 A ( PKA ),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由 2 个催化亚基 (C) 和 2 个调节亚基( R )组成的四聚体,四聚体的 PKA 无催化活性;每个 R 亚基上有两个 cAMP 结合位点,当 cAMP 与 R 结合后, R 与 C 分离,解除了 R 对 C 亚基的抑制作用,释放出 2 个游离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C 亚基,能催化底物蛋白特定的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因其活性受第二信使 cAMP 调控,故称为 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

8 .配体,是能够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细胞间化学信号就是一类最常见的配体。

9 .蛋白激酶 A ( PKA ),是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由 2 个催化亚基 (C) 和 2 个调节亚基( R )组成的四聚体,四聚体的 PKA 无催化活性;每个 R 亚基上有两个 cAMP 结合位点,当 cAMP 与 R 结合后, R 与 C 分离,解除了 R 对C 亚基的抑制作用,释放出 2 个游离的、具有催化活性的 C 亚基,能催化底物蛋白特定的丝(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因其活性受第二信使 cAMP 调控,故又称为 cAMP 依赖性蛋白激酶。

10 .细胞通讯,是体内一部分细胞发出信号,另一部分细胞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细胞功能变化的过程。

11 .信号转导分子,受体介导的跨细胞膜信号转导是一细胞内网络系统,构成这一网络系统的基础是一些蛋白质分子和小分子活性物质。这些蛋白质分子称为信号转导分子,小分子活性物质亦被称为第二信使。

12 .信号转导通路,在细胞中,各种信号转导分子相互识别、相互作用将信号进行转换和传递,这种有序的分子变化被称为信号转导通路。

13 . G 蛋白偶联受体,是位于细胞膜的七跨膜受体。由于这一类受体的细胞内部分总是与异源三聚体 G 蛋白相结合,而且受体信号转导的第一步反应都是活化 G 蛋白,又被称为 G 蛋白偶联受体。

14 .蛋白循环,当 GPCR 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受体构象改变,继而引起 G 蛋白构象改变,α 亚基与 GDP 的亲和力下降,释放 GDP ,与 GTP 结合,与βγ 亚基解离,成为活性状态的α 亚基。α 亚基再激活细胞内的各种效应分子,将信号进一步传递;α 亚基具有内在 GTP 酶活性,将 GTP 水解成 GDP ,α 亚基重新与βγ 亚基结合形成三聚体,回到静止状态。 G 蛋白这种有活性和无活性状态的转换称为 G 蛋白循环。

15 .酶偶联受体,单跨膜受体的信号转导的共同特征是需要直接依赖酶的催化作用作为信号传递的第一步反应,故又称为酶偶联受体。其自身具有酶活性,或者自身没有酶活性,但与酶分子结合存在。

五、问答题

1 .细胞内第二信使有哪些其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细胞内小分子第二信使有 cAMP 、 cGMP 、 IP 3 、 DAG 、 Ca 2+ 、 NO 、PIP 2 等。

其共同特点有:

( 1 )在完整细胞中,该分子的浓度和分布,在细胞外信号的作用下发生迅速改变;

( 2 )该分子类似物可模拟细胞外信号的作用;

( 3 )阻断该分子的变化可阻断细胞对外源信号的反应;

( 4 )作为别位效应剂在细胞内有特定的靶蛋白分子。

2 . GPCR 介导的信号转导主要过程是什么

答:( 1 )配体与受体结合;

( 2 )受体活化 G 蛋白;

( 3 ) G 蛋白激活或抑制下游效应分子;

( 4 )效应分子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和分布;

( 5 )第二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分子,使之构象改变,从而改变细胞的代谢过程及基因表达等功能。

3 .简述信号转导途径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答:( 1 )对于外源信息的反应信号的发生和终止十分迅速;

( 2 )信号转导过程是多级酶反应;

( 3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 4 )不同信号通路之间存在广泛的信息交流。

4 .试述 Ras-MAPK 途径。

答:( 1 )受体形成二聚体,改变构象, PTK 活性增强,胞内区数个酪氨酸残基在激酶作用下发生自我磷酸化;

( 2 )酪氨酸磷酸化的 EGFR 产生了可被 SH 2 结构域所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含有 1 个 SH 2 和 2 个 SH 3 结构域的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Grb2 )作为衔接分子结合到酪氨酸磷酸化的受体上。

( 3 ) Grb2 通过募集 SOS 而激活 Ras ;

( 4 )活化的 Ras 引起 MAPK 级联活化。

( 5 )转录因子磷酸化。活化的 ERK 转位至细胞核影响靶基因表达水平,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状态。

5 .试述 G 蛋白对腺苷酸环化酶的调节作用。

答: G 蛋白又称鸟苷酸结合蛋白,是由α 、β 、γ 三个亚基组成的三聚体。 G 蛋白有两种构象。当αβγ 三聚体共存并与 GDP 结合时, G 蛋白无活性;当α 亚基与 GTP 结合,并导致βγ 二聚体脱落,此时, G 蛋白有活性。α 亚基还有 GTP 酶活性。

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的 G 蛋白有两种,一为激活型( Gs )另一种是抑制型( Gi )。

当激活型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变构活化的受体与 G 蛋白相互作用,使其释放 GDP 并立即结合 GTP 。结合 GTP 的 G 蛋白发生构象改变,使 G 蛋白中α 亚基与βγ 亚基分离,释放出α s - GTP ,后者能激活 AC 。游离的α 亚基水解GTP→GDP+Pi ,结合 GDP 的α 亚基与βγ 亚基亲和力增高,三个亚基又聚合在一起恢复无活性状态。

6 .信号转导通路上的两对开关是什么其如何发挥作用

答:( 1 )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修饰是最重要的信号通路开关,由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催化蛋白质的可逆性磷酸化修饰。如:蛋白丝氨酸 / 苏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是主要的蛋白激酶,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可能提高其活性,也可能降低其活性,这取决于构象变化是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蛋白磷酸酶也包括蛋

白丝氨酸 / 苏氨酸磷酸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两大类。蛋白激酶催化的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与磷酸酶催化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共同构成了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无论蛋白激酶对于其下游分子的作用是正调节还是负调节,蛋白磷酸酶都将对蛋白激酶所引起的变化产生衰减信号。

( 2 ) G 蛋白的 GTP/GDP 结合状态决定信号通路的开关:另一类重要的信号通路开关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简称 G 蛋白,亦叫 GTP 结合蛋白。 G 蛋白的共同特点是结合的核苷酸为 GTP 时处于活化形式,作用于下游分子使相应信号途径开放。这些 G 蛋白自身均具有 GTP 酶活性,可将结合的 GTP 水解为 GDP ,回到非活化状态,使信号途径关闭。现已知的 G 蛋白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异源三聚体 G 蛋白,由αβγ 三个亚基组成,可直接接受 G 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并开放各种下游效应分子,如:离子通道、 AC 、 PLC 等的联系,调节各种细胞功能。另一类是低分子量 G 蛋白( 21 KD ),它们在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亦具有开关作用。

7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有哪些特点在

答: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有以下特点:

( 1 )高度专一性:受体选择性地与特定配体结合,这种选择性是由分子的空间构象所决定的。

( 2 )高度亲和力:体内活性信号存在浓度非常低,受体与信号分子的高亲和力保证了很低浓度的信号分子也可充分起到调控作用。

( 3 )可饱和性:受体—配体的结合曲线呈矩形双曲线,受体数目是有限的;增加配体的浓度可使受体饱和,当受体全部被配体占据时,再提高配体的浓度也不会增加细胞的效应。

( 4 )可逆性:受体与配体以非共价键结合,当生物效应发生后,配体即与受体分离。受体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再次接收配体信息,而配体常被立即灭活。( 5 )特定的作用模式:受体的分布和含量具有组织和细胞特异性,并呈现特定的作用模式,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引起某种特定的生理效应。

8 .叙述信息物质的分类。

答:信息物质分为细胞外化学信号和细胞内信号分子:

( 1 )细胞外化学信号有可溶性和膜结合型两种形式:

① 可溶性化学信号分子:根据其作用距离不同又分为三种:

a. 内分泌信号

b. 旁分泌信号

c. 神经递质

②膜结合型化学信号:细胞表面分子是重要的细胞外信号,这些表面分子可以作为细胞的“触角”,与相邻细胞的膜表面分子特异性地识别和相互作用,达到功能上的相互协调。这种细胞通讯方式称为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 2 )细胞内信号分子:

a. 大分子的蛋白质:又称为信号转导分子。

b. 小分子活性物质:亦被称为第二信使。

9 .分别叙述七跨膜受体和单跨膜受体的结构特点。

答:( 1 )七跨膜受体,又被称为 G 蛋白偶联受体(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 GPCR ),

GPCR 是由一条肽链组成的糖蛋白,氨基端位于细胞外表面,羧基端在胞膜内侧,完整的肽链中有七个跨膜的α- 螺旋结构区段,每个α - 螺旋结构分别由 20

- 25 个疏水氨基酸残基组成,由于肽链反复跨膜,在膜外侧和膜内侧分别形成了三个环状结构,分别负责结合配体、传递细胞内信号等等,胞内的第 2 和第 3 个环状结构能与 G 蛋白相结合。

( 2 )单跨膜受体:大多为单链糖蛋白,只有一个α - 螺旋跨膜区段,分为细胞外区、跨膜区和细胞内区。细胞外区一般有 500 - 850 个氨基酸残基,该区为配体结合部位;跨膜区由 22 - 26 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一个α - 螺旋,高度疏水;细胞内区是受体蛋白的羧基端,或自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或者自身没有酶活性,但与酪氨酸蛋白激酶分子偶联而表现出酶活性。其信号转导的共同特征是需要直接依赖酶的催化作用作为信号传递的第一步,故有称为酶偶联受体。该类受体的下游分子常含有 SH 2 和 / 或 SH 3 结构域。

10 、分别简述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基本信号转导通路及其特点与规律,并说明每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第二信使。

答: (1) 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基本信号转导通路:

1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位于细胞内的受体多为转录因子,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能与 DNA 的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表达。该型受体结合的信息物质有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维甲酸、维生素 D 等,它们进入细胞后,有些可与其位于细胞核内的受体相结合形成激素 - 受体复合物,有些则先与其在细胞质内的受体相结合,然后以激素 - 受体复合物的形式穿过核孔进入核内。

2 )细胞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① 离子通道型膜受体是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换器

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类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它们的开放或关闭直接受化学配体的控制,被称为配体 - 门控受体通道。配体主要为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受体信号转导的最终作用是导致了细胞膜电位改变,即通过将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而影响细胞功能的。

② 七跨膜受体( G 蛋白偶联型受体)依赖 G 蛋白转导信号

GPCR 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的基本模式:配体与受体结合;受体活化 G 蛋白; G 蛋白激活或抑制下游效应分子;效应分子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和分布;第二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分子,使之构象改变,从而改变细胞的代谢过程及基因表达等功能。

A . AC-cAMP-PKA 信号转导通路

第二信使: cAMP

组成:配体(如胰高血糖素)、受体、 G 蛋白( Gs )、 AC 、 cAMP 、 PKA

B . PLC-IP3/DAG-PK

C 信号转导通路

第二信使: IP3 、 DAG 、 Ca 2+

组成:配体(如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 G 蛋白( G q )、磷脂酶 C( PLC) 、甘油二脂 ( DAG) 、三磷酸肌醇 ( IP3 ) 、 PKC/ CaM

③ 单跨膜受体(酶偶联受体)依赖酶的催化作用传递信号

A . Ras-MAPK 途径是 EGFR 的主要信号通路

B . JAK-STAT 通路转导白细胞介素受体信号

? NF- k B 是重要的炎症和应激反应信号分子

? TGF b 受体是蛋白丝氨酸激酶

( 2 )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基本信号转导通路的特点与规律:

① 对于外源信息的反应信号的发生和终止十分迅速;

② 信号转导过程是多级酶反应,具有级联放大效应;

③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④ 不同信号转导通路之间存在广泛的信息交流。

中科院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考博

中科院发育所06年生物化学考博试题 1.试举5例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2.真核生物逆转座子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3.一蛋白用SDS聚丙电泳分离后为一条带,请问,这个蛋白是否只有一种成分,如果还有其它成分如何分离,鉴定纯度 4.真核生物表达各水平上的调控机理 5.举两篇05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Cell Science Nature的文章,要国内通迅地址,要写出作者或单位,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6.请在生化角度评价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来推断,你认为这种比较应采用什么原则?为什么?(12分) 四、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常常失去生物活性,为什么?举例说明。(12分) 五、简述信号肽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从蛋白质产物中切除的机理。(12分) 六、分子筛、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醇化蛋白质的方法,你如何根据所要分离、纯化的蛋白质的性质选择使用。(12分) 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用此方法检测样品中的抗原和抗体?(12分) 八、某一个蛋白,SDS凝胶电泳表明其分子量位于16900于37100标准带之间,当用巯基乙醇和碘乙酸处理该蛋白后经SDS凝胶电泳分析仍得到一条带,但分子量接近标准带13370处,请推断此蛋白质的结构?为什么第二次用前要加碘乙酸?(8分)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0-2001生物化学(博士) 200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试题 1.酶蛋白的构象决定了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请描述并图示酶与底物相互关系的几种学说。(20分) 2.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如何证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DNA复制有何不同?(20分) 3.概述可作为纯化依据的蛋白质性质及据此发展的方法。(20分) 4.简述酵解和发酵两个过程并说明两者的异同。(15分)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对蛋白质与核酸得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 科塞尔发现核素就是蛋白质与核酸得复合物.她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得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与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得物质与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得组成之后,随之而来得问题就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得比例,它们之间就是如何连接得。斯托伊德尔(H、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得答案.通过分析,她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得比例为1∶1∶1。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得基团就是连在一起得。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得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她发现有些物种得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得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得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得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她也受到薛定谔《生命就是什么》得影响。克里克同她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得合作研究。她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得视角思考问题。她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与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得鲍林、威尔金斯与弗兰克林等人得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得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得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与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得《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与一幅插图得短文公布了她们得发现。在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以谦逊得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得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得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得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得论文中,沃森与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得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得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得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与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W、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就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得。(3)它能够说明基因就是如何突变得。基因突变就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得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 A、1B、2C、3 D、4.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就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 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就是因为它含有的不 饱与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就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 结合。 (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就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就是线粒体。(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就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

1、下列哪个化合物就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就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就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 酸 E、以上都不就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就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 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与量无改 E、对 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就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 E、DNA

生物奥赛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带答案与解析

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 1.下列细胞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 D.A、B、C都不是 2.将小麦种子浸在红墨水中10 min,然后取出。将种子洗净纵向剖开,发现胚白色,而胚乳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失去活性 B.胚、胚乳都成活 C.胚死亡、胚乳成活 D.不能判断是否成活 3.生物膜的脂类分子是靠什么键聚集在一起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 )。.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 D.离子键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膜上Na+-K+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ATP酶的活性 B.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2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C.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3个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D. Na+-K+泵在动物细胞膜上可形成离子通道,钠离子和钾离子可选择性地透过 5.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什么酶系统( ) 。 A.糖酵解 B.过氧化氢 C.三羧酸循环 D.电子传递链 6.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结构中的氧化酶系进行的()。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膜 D.光面内质网 7.下列对溶酶体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 B.溶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 C.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D.使毒性物质失活 8.下列哪一类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最为丰富( )。 A.随意肌细胞 B.腺细胞 C.红细胞 D.白细胞 9.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 A.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组成相同 B.较细菌的核糖体大,但组成相似 C.较细菌的核糖体小,组成不同 D.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相同,但组成完全不同 10. (2007年全国联赛题)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为(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质体 E.溶酶体 11.(2007年全国联赛题)巴氏小体是( )。 A.端粒 B.凝集的X染色体 C.随体 D.巨大染色体 12.端粒的作用是()。 A.它们保护染色体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 B.它们能防止染色体之间的末端融合 C.它们是细胞分裂“计时器” D.以上都正确 13.下列四对名词中,哪一对的表述是合适的( )。 A.叶绿体—贮藏酶 B.过氧化(酶)体—细胞中的转运作用 C.核仁—核糖体亚基的组装部位 D.溶酶体—细胞 中的发电站 14.(2007年全国联赛题)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DNA片段的交换和重组通常发生在( )。 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15.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表皮细胞 D.上皮细胞 16.动物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 )。 A.紧密连接 B.间隙连接 C.桥粒 D.胞间连丝 17.以下哪项不属于第二信使( )。 A, cAMP B. cGMP C. Ach D. DG 18.用某种影响细胞骨架的药水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群体中出现双核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微丝被破坏 B.微管被破坏 C.染色体畸变 D.细胞发生融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

细胞生物学作业 ——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有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医科大学的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 我认为从2005年到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年份分别是: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2005年: 获奖原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人物及介绍:巴里·马歇尔、罗宾·沃伦 巴里·马歇尔,出生于澳大利亚西部城市卡尔古利,澳大利亚医师,西澳大利亚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授。罗宾·沃伦,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幽门螺杆菌属于细菌,即原核生物,这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后,一定仔细研究了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发现了它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因此与细胞生物学中的原核细胞内容有关。 获奖经历: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都对胃炎感兴趣,他们一起研究了与胃炎一起出现的幽门螺杆菌。1982年,他们做出了幽门螺杆菌的初始培养体,并发展了关于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假说。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医生们不相信会有细菌生活在酸性很强的胃里。1984年,在弗里曼特尔医院,马歇尔教授完成了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之间的柯霍假设。2005年,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马歇尔博士和他的长期合作伙伴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它们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获奖意义: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2007年: 获奖原因: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获奖人物及介绍:马里奥·卡佩奇、马丁·埃文斯、奥利弗·史密斯 马里奥·卡佩奇是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的美国分子遗传学家,目前是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的杰出教授。马丁·埃文斯是一位英国科学家,现为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校长。奥利弗·史密斯是出生于英国的美国遗传学家,现为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认为该奖与细胞生物学有关的理由:马里奥·卡佩奇、马丁·埃文斯、奥利弗·史密斯这三位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安溪卫校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期末考试卷选择题 班级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座号 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蛋白质中氮的含量约占 A 、 6.25% B 、10.5%C、 16% D 、19%E、 25% 2、变性蛋白质分子结构未改变的是 A 、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E、空间结构 3、中年男性病人,酗酒呕吐,急腹症,检查左上腹压痛,疑为急性胰腺炎,应测血中的酶是 A 、碱性磷酸酶 B 、乳酸脱氢酶C、谷丙转氨酶D、胆碱酯酶E、淀粉酶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 、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5、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E、是已 经变性的蛋白质B、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D、缺乏辅酶或辅基 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A 、酶浓度B、底物浓度C、温度D、溶液pH E、以上都是 7、肝糖原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是因为肝中含有 A 、磷酸化酶 B 、葡萄糖 -6-磷酸酶C、糖原合成酶D、葡萄糖激酶E、己糖激酶 8、下列不是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形式是 A 、机械能B、热能C、 ATP D、电能E、化学能 9、防止动脉硬化的脂蛋白是 A、CM B 、VLDL C、 LDL D、 HDL E、 IDL 10、以下不是血脂的是 A 、必需脂肪酸 B 、磷脂C、脂肪D、游离脂肪酸E、胆固醇 11、一分子软脂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A、38 B、 131 C、 129 D、146 E、 36 12、没有真正脱掉氨基的脱氨基方式是 A 、氧化脱氨基B、转氨基C、联合脱氨基D、嘌呤核苷酸循环E、以上都是 13、构成 DNA 分子的戊糖是 A 、葡萄糖B、果糖C、乳糖 D 、脱氧核糖E、核糖 14、糖的有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是: A 、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以供急需的有效方式 B 、是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 C、糖氧化供能的主要途径 D 、为合成磷酸提供磷酸核糖 E、与药物、毒物和某些激素的生物转化有关 15、体内氨的主要运输、贮存形式是 A 、尿素B、谷氨酰胺C、谷氨酸 D 、胺E、嘌呤、嘧啶 16、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DNA 分子含有体现遗传特征的密码 B 、子代 DNA 不经遗传密码即可复制而成

2014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 ) A、麦芽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 A、1B、2 C、3 D、4. 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 )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D、甘油分解 E、脂肪酸β-氧化 9、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 ) A、HMG-CoA还原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合成酶 D、磷解酶 E、β-羟丁酸脱氢酶 10、有关G-蛋白的概念错误的是 ( ) A、能结合GDP和GTP B、由α、β、γ三亚基组成 C、亚基聚合时具有活性 D、可被激素受体复合物激活 E、有潜在的GTP活性 11、鸟氨酸循环中,合成尿素的第二个氮原子来自 ( ) A、氨基甲酰磷酸 B、NH3 C、天冬氨酸 D、天冬酰胺 E、谷氨酰胺 12、下列哪步反应障碍可致苯丙酮酸尿症 ( )

15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细胞信息转导 一、选择题 ( 一 )A 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胞间信息分子 A .胰岛素 B . CO C .乙酰胆碱 D .葡萄糖 E . NO 2 .通过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A .乙酰胆碱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素 D . NO E .表皮生长因子 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第二信使 A . cAMP B . cGMP C . IP 3 D . DAG E . cUMP 4 .膜受体的化学性质多为 A .糖蛋白 B .胆固醇 C .磷脂 D .酶 E .脂蛋白 5 .下列哪种转导途径需要单跨膜受体 A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B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C .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 D . Ca 2+ - 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E .细胞膜上 Ca 2+ 通道开放 6 .活化 G 蛋白的核苷酸是 A . GTP B . CTP C . UTP D . ATP E . TTP 7 .生成 NO 的底物分子是 A .甘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甲硫氨酸 E .胍氨酸 8 .催化 PIP 2 水解为 IP 3 的酶是 A .磷脂酶 A B .磷脂酶 A 2 C .磷脂酶 C D . PKA E . PKC 9 .第二信使 DAG 的来源是由 A . PIP 2 水解生成 B .甘油三脂水解而成 C .卵磷脂水解产生 D .在体内合成 E .胆固醇转化而来的 10 . IP 3 受体位于 A 、细胞膜 B 、核膜 C 、内质网 D 、线粒体内膜 E 、溶酶体 11 . IP 3 与内质网上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 A . Ca 2+ 浓度升高 B . Na 2+ 浓度升高 C . cAMP 浓度升高 D . cGMP 浓度下降 E . Ca 2+ 浓度下降 12 .激活的 G 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 .磷脂酶 A B .蛋白激酶 A C .磷脂酶 C D .蛋白激酶 C E .蛋白激酶 G 13 .关于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分泌 B .激素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C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所以亲和力高 D .激素仅作用于细胞膜表面 E .激素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成正比 14 . 1 , 4 , 5 - 三磷酸肌醇作用是 A .细胞膜组成成 B .可直接激活 PK C C .是细胞内第二信使 D .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E .在细胞内功能 15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A .分解受体中的酪氨 B .使蛋白质中大多数酪氨酸磷酸化 C .使各种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活化 D .使蛋白质结合酪氨酸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 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斯托伊德尔( H. Steudel )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 案。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 1 : 1 :1。科塞尔及 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 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 Matthew Meselson )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 )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3 )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 A 一、判断题(15个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 )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 )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 )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 )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 )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 )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 ) 10、脂肪酸氧化称β-氧化。 ( )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 ) 12、构成RNA的碱基有A、U、G、T。 ( )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 )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α-羟化酶。 ( )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α-1,4糖苷键相连:()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 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 )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 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 A、多肽 B、二肽 C、L-α氨基酸 D、L-β-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 ) A、tRNA B、mRNA C、rRNA D、多肽链E、DNA

护理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

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在某一pH值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或两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 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的序列,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二硫键,一级结构也包括生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置。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是:肽键。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蛋白质二级结构形式:主要是周期性出现的有规则的α-螺旋、β-片层、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包括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主链和侧链所形成的全部分子结构。因此有些在一级结构上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经肽链折叠在空间结构上可以非常接近。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各具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再以各自特定形式接触排布后,结集所形成的蛋白质最高层次空间结构。 3..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的破坏。 4.蛋白质沉淀:蛋白质从溶液中聚集而析出的现象。 二.填空题 1.不同蛋白质种含氮量颇为接近,平均为 16% .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3. 蛋白质能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主要靠两个因素:水化膜和电荷层 . 4.碱性氨基酸有三种,包括精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 5.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肽键,蛋白质变性时一级结构不被破坏。 6.蛋白质最高吸收峰波长是 280nm . 7.维系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的化学键是氢键。 8.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形式有α-螺旋、β-片层、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 9.在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的氨基酸为酪氨酸、色氨酸 第二章核酸化学 一、填空题

(高考生物)生物化学A(B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 A(B

《生物化学A》(BiochemistryA)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66 适合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食品科学 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包括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及其代谢调控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核酸、激素,以及与生物氧化相关的糖、脂、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任务是学习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等各种生物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这些生物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等特性,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0.绪论 掌握生物化学的涵义; 熟悉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现状和进展。 1.糖类 掌握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核糖)的结构和性质; 熟悉几种重要的双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多糖(同多糖和杂多糖)的种类。 2.脂质 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 熟悉磷脂、糖脂、胆固醇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脂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 3.蛋白质

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结构(一、二、三、四级结构)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熟悉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和蛋白质的分离提纯原理; 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蛋白质折叠和结构预测,以及亚基缔合和四级结构的相关知识。4.酶 掌握酶的结构与功能和酶反应动力学机理; 熟悉酶的组成、分类、命名、酶活力测定和酶的提取和纯化过程; 了解调节酶、同工酶、诱导酶、抗体酶和固定化酶及其应用。 5.核酸 掌握核酸和核苷酸的理化性质; 熟悉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其化学结构; 了解核酸的发现、研究简史和方法。 6.抗生素 熟悉一些重要的抗生素的化学和医疗特性; 理解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 了解抗生素的应用。 7.激素 掌握激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理; 熟悉几类重要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多肽类和固醇类等)的作用; 了解植物激素和昆虫激素的种类和功能。 8.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汇总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A 1、蛋白质溶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蛋白质分子表面形成水化膜,并在偏离等电点时带有相同电荷 2、糖类化合物都具有还原性() 3、动物脂肪的熔点高在室温时为固体,是因为它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植物油多。() 4、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副键是二硫键。() 5、ATP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6、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时,抑制剂与酶结合则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 7、儿童经常晒太阳可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预防佝偻病。() 8、氰化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由于它具有解偶联作用。() 9、血糖基本来源靠食物提供。() 10、脂肪酸氧化称B -氧化。() 11、肝细胞中合成尿素的部位是线粒体。() 12、构成RN A的碱基有A、U、G、T。() 13、胆红素经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强。() 14、胆汁酸过多可反馈抑制7a -羟化酶。() 15、脂溶性较强的一类激素是通过与胞液或胞核中受体的结合将激素信号传递发挥其生物()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个化合物是糖单位间以a -1,4糖苷键相连:() A、麦芽糖 B、蔗糖 C、乳糖 D、纤维素 E、香菇多糖 2、下列何物是体内贮能的主要形式() A、硬酯酸 B、胆固醇 C、胆酸 D、醛固酮 E、脂酰甘油 3、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下列哪个:( ) A、多肽 B、二肽 C、L- a氨基酸 D、L- 3 -氨基酸 E、以上都不是 4、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 B、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C、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无改 E、对正、逆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5、通过翻译过程生成的产物是:() A、t RNA E、m RNA C、r RNA D、多肽链E、DNA 6、物质脱下的氢经NADH呼吸链氧化为水时,每消耗1/2分子氧可生产ATP分子数量() A、1 E、2 C、3 D、4. E、5 7、糖原分子中由一个葡萄糖经糖酵解氧化分解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 ? () A、1 B、2 C、3 D、4 E、5 8、下列哪个过程主要在线粒体进行() A、脂肪酸合成 B、胆固醇合成 C、磷脂合成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考博) 作者:林自力 中科院动物所2000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一、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 1、周期细胞 2、pcr技术 3、mpf 4、通讯连接 5、细胞分化 6、溶酶体 7、信号肽 8、整合素 9、基因组 10、巨大染色体 二、有丝分裂及其调控(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异及其调控)(18分) 三、以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为例。简述减数分裂。(17分) 四、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核基因组两套遗传装置的相互作用关系。(18分) 五、图解某些细胞调节系统对细胞骨架系统的调节,并加以简述(17分) 中科院动物所2002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6分) 1、细胞周期 2、细胞分化 3、干细胞 4、细胞外基质 5、上皮 6、信号传导 7、转染 8、端粒 9、免疫球蛋白 10、细胞骨架 11、内质网 12、反意义rna 问答题(以下5题任选4题,每题16分,共64分) 1、试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2、试述线粒体的遗传学……半自主性 3、以图解叙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其调控 4、试述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和哺乳动物克隆的不同点 5、试述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中科院动物所2003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一、名词解释(3ⅹ10) 1、原癌基因 2、信号肽 3、细胞周期

4、高尔基体 5、干扰rna 6、免疫印迹 7、干细胞 8、突触 9、细胞骨架 10、端粒 二:综述题 1、简述生物膜的分子和结构基础,核膜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分析核孔复合体在物质转运的结构基础(15分) 2、简述线粒体内氧自由基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调节中的作用(15分) 3、简述免疫细胞发育过程和t细胞检测标准,分析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途径(10分) 4、简述神经细胞突触细胞传递的结构基础和信号传导分子机制(15分) 5、利用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阐述利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分子基础核生物学意义。谈谈您对克隆人的看法(15分)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no.1 1、检测受体mrna水平改变的方法有那些,简述其原理? 2、检测受体蛋白水平改变的方法有那些,简述其原理? 3、列举常见ca2+通道及其主要特征? 4、说明判断受体的五个特征? 5、说明ltp,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联性? 6、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主要特征? 7、说明谷氨酸受体的分型特征及其效应? 8、列举常见递质转运体及其特征? (上述为8选5做)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no.2 1、简述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途径(含胞内、胞外情况)? 2、有那些方法可证明某蛋白是蛋白激酶底物? 3、名词解释:ltp、apoptosis、cloning、epsp、rt-pcr、patch-clamp、cdna文库、plasmid 4、简述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1年神经生理学(博士) 1、简述斑片箝的原理、用途。 2、简述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3、简述ca++通道在神经元信息传递中的作用,ca++通道的类型。 4、什么叫ltp、ltd?它们的机制是什么? 5、何谓脊休克?叙述脊反射类型及通路。 6、简述视网膜组成以及视网膜视觉信息加工机制。 7、简述神经生长因子类型及作用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一

暨南大学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一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括号内) 1.下列氨基酸中,哪种含有巯基? A.蛋氨酸 B.丝氨酸 C.酪氨酸 D.半胱氨酸 E.天冬酰胺 2.蛋白质分子中引起280nm波长处特征吸收峰的主要成份是: A.半胱氨酸的巯基 B.谷氨酸γ-羧基 C.色氨酸的吲哚环 D.肽键 E.丝氨酸的羟基 3.胸腺嘧啶为 A.2-氧,4-氨基嘧啶 B.2,4-二氧嘧啶 C.5-甲基尿嘧啶 D.3氧,4-氨基嘧啶 E.1,4-二氧嘧啶 4.嘌呤核苷中的戊糖连于嘌呤的 A.N9上 B.C3上 C.C5上 D.N1 E.C2上 5.双链DNA分子中,如果A的含量为20%,则G的含量为: A.20% B.30% C.40% D.50% E.60% 6.核酸对紫外线的吸收是由哪一结构所产生的? A.磷酸二酯键 B.核糖戊环 C.碱基上的共轭双键 D.糖苷键 E.磷酸上的磷氧双键 7.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 A.HMGCoA合成酶 B.HMGCoA裂解酶 C.HMGCoA还原酶 D.甲羟戊酸激酶 E.鲨烯环氧酶 8.18碳硬脂酸经过β氧化其产物通过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摩尔数为 A.131 B.129 C.148 D.146 E.150 9.ATP一般最容易断裂哪个磷酸键进行供能: A.α B.β C.γ D.δ E.ε 10.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与磷酸化偶联的部位是: A.FAD→CoQ B.CoQ→Cytb C.Cytb→Cytc D.Cytc→Cytaa3 E.琥珀酰CoA→琥珀酸 11.下列哪种维生素与氨基酸氧化脱氨基作用有关? A.维生素PP B.维生素B6 C.维生素B1 D.维生素C E.泛酸 12.关于尿素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1分子尿素消耗2分子ATP B.氨基甲酰磷酸在肝细胞胞液中形成 C.合成尿素分子的第二个氮子由谷氨酰胺提供 D.鸟氨酸生成瓜氨酸是在胞液中进行 E.尿素循环中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不因参加反应而消耗 13.下列哪一种物质是体内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 A.谷氨酸 B.酪氨酸 C.谷氨酰胺 D.谷胱甘肽 E.天冬酰胺 14.儿茶酚胺与甲状腺素均由哪种氨基酸转化生成 A.谷氨酸 B.色氨酸 C.异亮氨酸 D.酪氨酸 E.甲硫氨酸

生化期末试卷及答案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201 —201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A)课程名称:《生物化学》适用专业:考试日期: 1、结构域: 2、酶原: 3、糖异生: 4、一碳单位: 5、外显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酶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分为和。 2、酮体合成的限速酶为,原料是。 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维系,纵向则靠维持。 4、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5、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6、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主要终产物是。 7、DNA复制需要RNA起作用,在原核生物复制中它是由催化合成的。 8、心脏组织中含量最高的转氨酶是。 9、体内生成能量的最重要的两种方式是和。 1分,共10分) ()1.自然界里的蛋白质和多肽彻底水解后都产生L构型氨基酸。 ()2.基因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3.氧化磷酸化是可逆反应。 ()4.磷酸吡哆醛是转氨酶的辅酶。 ()5.别嘌呤醇可治疗痛风。 ()6.转录开始前,与复制一样要先合成引物。 ()7.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 ()8.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即是肝脏的解毒作用。 ()9.真核生物mRNA加尾修饰点的序列是AATAAA。 ()10.真核生物mRNA多数为多顺反子,而原核生物mRNA多数为单顺反子。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 ) 2. ( ) 3. ( ) 4. ( ) 5. ( ) 6.( ) 7.( ) 8. ( ) 9.( ) 10.( ) 11.( )12. ( )13. ( )14. ( ) 15.( ) 16.( ) 17.( )18. ( ) 19.( ) 20.( ) 21.( )22. ( )23. ( )24. ( ) 25.( ) 26.( ) 27.( )28. ( ) 29.( ) 30.( ) 1、某一溶液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为55%,此溶液中蛋白质氮的百分浓度为( ) A、8.8% B、8.0% C、8.4% D、9.2% E、9.6% 2、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肽键 E、范德华力 3、在生理pH条件下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是( ) A、亮氨酸 B、色氨酸 C、丙氨酸 D、赖氨酸 E、酪氨酸 4、在280nm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吸收峰的氨基酸是( ) A、天冬氨酸 B、丝氨酸 C、苯丙氨酸 D、色氨酸 E、赖氨酸 5、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是( ) A、渗入肠道 B、生成谷氨酰氨 C、在肝中合成尿素 D、经肾分泌氨随尿排出 E、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6、蛋白质变性不包括( ) A、氢键断裂 B、肽键断裂 C、盐键断裂 D、疏水键断裂 E、二硫键断裂 7、对DNA Tm值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 A、与碱基含量无关 B、无种属特异性 C、与A-T碱基对含量呈正比 D、与C-G碱基对含量呈正比 E、同一个体不同组织DNA的Tm不同 8、连接核酸结构单位的化学键是( )

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复习规划+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程大纲 课程总述 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有以下四门课程:英语一(100分),政治(100分),731生物学综合(150分),811细胞生物学(150分)。本课程负责731/811两门专业课。 根据协议,一共43小时,每节课60分钟,共43小时。 731生物学综合:23小时 811细胞生物学:20小时 整个课程体系 1、基础班 2、强化班 3、冲刺班 基础班:主要讲解基础知识,帮助考生打扎实基础,理解基础知识点,有利于应付小题考点。强化班:在基础班的学习上,总结真题考点,大纲考点,突击考试重点,讲解考研专业课真题。 冲刺班:重在进一步搞清楚真题考点,通过模拟题的训练,熟悉考题风格,以及答题技巧。 (1)731《生物综合》考试大纲-------考卷结构 细胞生物学约30% 动物的形态与功能约20% 遗传与变异约30% 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约10%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约10% (2)参考书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主编吴相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细胞生物学》,主编刘艳平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一)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二)细胞膜、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基本过程,信号传递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三)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细胞质基质基本知识,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膜泡运输。 (四)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五)细胞核与染色体 核被膜基本知识,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及功能,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化学组成,核小体,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核仁的基本知识。 (六)核糖体 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七)细胞骨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