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高考物理试题分类压轴题

天津高考物理试题分类压轴题

天津高考物理试题分类压轴题
天津高考物理试题分类压轴题

天津高考物理试题分类——压轴题

(2004年)25.(22分)磁流体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图1和图2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1中的长方体是发电导管,其中空部分的长、高、宽分别为l 、a 、b ,前后两个侧面是绝缘体,上下两个侧面是电阻可略的导体电极,这两个电极与负载电阻1R 相连。整个发电导管处于图2中磁场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里,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如图所示。发电导管内有电阻率为ρ的高温、高速电离气体沿导管向右流动,并通过专用管道导出。由于运动的电离气体受到磁场作用,产生了电动势。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随磁场有无而不同。设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处处相同,且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体流速为0v ,电离气体所受摩擦阻力总与流速成正比,发电导管两端的电离气体压强差p ?维持恒定,求:

(1)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体所受的摩擦阻力F 多大; (2)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E 的大小; (3)磁流体发电机发电导管的输入功率P 。

(1)不存在磁场时,由力的平衡得p ab F ?=

(2)设磁场存在时的气体流速为v ,则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Bav E = 回路中的电流bl

a R Bav I L ρ+

=

电流I 受到的安培力bl

a R v

a B F L ρ+

=22安

设F '为存在磁场时的摩擦阻力,依题意

v v F F =' 存在磁场时,由力的平衡得F F p ab '+=?安 根据上述各式解得)

(1020bl

a

R p b av B Bav E L ρ+

?+

=

(3)磁流体发电机发电导管的输入功率p abv P ?=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v F EI P '+= 故)

(1020bl

a

R p b av B p abv P L ρ+

?+

?=

(2005年)25.(22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 )是分子水平上的人体功能显像的国际领先技术,

它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手段。 (1)PET 在心脏疾病诊疗中,需要使用放射正电子的同位素氮13示踪剂。氮13是由小型回旋加速器输出的高度质子轰击氧16获得的,反应中同时还产生另一个粒子,试写出该核反应方程。

(2)PET 所用回旋加速器示意如图,其中置于高真空中的金属D 形盒的半径为R ,两盒间距为d ,在左侧D 形盒圆心处放有粒子源S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如图所示。质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设质子从粒子源S 进入加速电场时的初速度不计,质子在加速器中运动的总时间为t (其中已略去了质子在加速电场中的运动时间),质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次数与回旋半周的次数相同,加速电子时的电压大小可视为不变。求此加速器所需的高频电源频率f 和加速电压U 。 (3)试推证当R>>d 时,质子在电场中加速的总时间相对于在D 形盒中回旋的总时间可忽略不计(质子在电场中运动时,不考虑磁场的影响)。

25.(1)核反应方程为He N H O 4213711168+→+ ①

(2)设质子加速后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R

v m qvB 2= ②

质子的回旋周期qB m

v R T ππ22== ③ 高频电源的频率m

qB

T f π21== ④

质子加速后的最大动能2

2

1mv E k = ⑤

设质子在电场中加速的次数为n ,则nqU E k = ⑥

又2

T

n t = ⑦ 可解得t BR U 22π= ⑧

(3)在电场中加速的总时间为v nd

v nd t 221=

= ⑨ 在D 形盒中回旋的总时间为v

R

n t π=2 ⑩

故1221<<=

R

d

t t π⑾ 即当R>>d 时,t 1可忽略不计。

(2006年)25.(22分)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LMCX-3双星系统,它由可见星A 和不可见的暗星B 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它天体的影响,A 、B 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量为G ,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A 的速率v 和运行周期T 。

(1)可见星A 所受暗星B 的引力A F 可等效为位于O 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视为质点)对它的引力,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1m 、2m ,试求m '(用1m 、2m 表示);

(2)求暗星B 的质量2m 与可见星A 的速率v 、运行周期T 和质量1m 之间的关系式;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s m 的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星A 的

速率s m v /107.25?=,运行周期s T 4

107.4?=π,质量s m m 61=,试通过估算来判断暗星B 有可能

是黑洞吗?

(kg m kg m N G s 30

2211100.2,/1067.6?=??=-)

25.(22分)

(1)设A 、B 的圆轨道半径分别为1r 、2r ,由题意知,A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设其为

ω。由牛顿运动定律,有

121r m F A ω= 222r m F B ω= B A F F =

设A 、B 之间的距离为r ,又21r r r +=,由上述各式得

12

2

1r m m m r +=

① 由万有引力定律,有221r m m G F A =,将①代入得2

12213

2

1)(r m m m m G F A += 令211r m m G F A '

= 比较可得2

213

2)

(m m m m +=' ②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2

121

1r v m r m m G =' ③

又可见星A 的轨道半径π

21vT

r =

④ 由②③④式解得G T

v m m m π2)

(32

2132=+ ⑤ (3)将s m m 61=代入⑤式,得G T

v m m m s π2)6(32

23

2=+ 代入数据得s s m m m m 5.3)6(2

23

2

=+ ⑥

设)0(2>=n nm m s ,将其代入⑥式,得

s s s m m n

n

m m m 5.3)16()6(22

232=+=+ ⑦ 可见,2

232

)6(m m m s +的值随n 的增大而增大,试令n 2=,得

s s s m m m n

n 5.3125.0)16

(2<=+ ⑧

若使⑦式成立,则n 必大于2,即暗星B 的质量2m 必大于2s m ,由此得出结论:暗星B 有可能是黑洞。

(2007年)25.(22分)离子推进器是新一代航天动力装置,可用于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推进剂从图中P 处注入,在A 处电离出正离子,BC 之间加有恒定电压,正离子进入B 时的速度忽略不计,经加速后形成电流为I 的离子束后喷出。已知推进器获得的推力为F ,单位时间内喷出的离子技师为J 。为研究问题方便,假定离子推进器在太空中飞行时不受其他外力,忽略推进器运动速度。

(1)求加在BC 间的电压U ;

(2)为使离子推进器正常运行,必须在出口D 处向正离子束注入电子,试解释其原因。 25.(22分)

(1)设一个正离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加速后的速度为v ,根据动能定理,有

2

2

1mv qU =

① 设离子推进器在△t 时间内喷出质量为△M 的正离子,并以其为研究对象,推进器对 △M 的作用力为F ′,由动量定理,有

Mv t F △△=' ②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 ′=F ③

设加速后离子束的横截面积为S ,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为n ,则有

nqvS I = ④ nmvS J =

由④、⑤可得m

q J I = 又t

M

J ??=

解得JI

F U 22

= ⑦

(2)推进器持续喷出正离子束,会使带有负电荷的电子留在其中,由于库仑力作用将严重阻碍正离子的继续喷出。电子积累足够多时,甚至会将喷出的正离子再吸引回来,致使推进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在出口D 处发射电子注入到正离子束,以中和正离子,使推进器获得持续推力。

(2008年)25.(22分)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高速低耗的新型交通工具,它的驱动系统简化为如下模型,固定在列车下端的动力绕组可视为一个矩形纯电阻金属框,电阻为R ,金属框置于xOy 平面内,长边MN 为l 平行于y 轴,宽为d 的NP 边平行于x 轴,如图l 所示。列车轨道沿Ox 方向,轨道区域内存在垂直于金属框平面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 沿O x 方向按正弦规律分布,其空间周期为λ ,最大值为B 0,如图2所示,金属框同一长边上各处的磁感应强度相同,整个磁场以速度v 0沿Ox 方向匀速平移。设在短暂时间内,MN 、PQ 边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问的变化可以忽略,并忽略一切阻力。列车在驱动系统作用下沿Ox 方向加速行驶,某时刻速度为v (v <v 0=。 (1)简要叙述列车运行中获得驱动力的原理;

(2)为使列车获得最大驱动力,写出MN 、PQ 边应处于磁场中的什么位置及λ与d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 (3)计算在满足第(2)问的条件下列车速度为v 时驱动力的大小。

(l )由于列车速度与磁场平移速度不同,导致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由于电磁感应,金属框

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受到的安培力即为驱动力。

(2)为使列车得最大驱动力,MN 、PQ 应位于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同为最大值且反向的地方,这会使得

金属框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导致框中电流最强,也会使得金属框长边中电流受到的安培力最大。因此,d 应为

2

λ

的奇数倍,即

d =(2k +1)

2

λ

或λ=122+k d (k ∈N ) ①

(3)由于满足第(2)问条件,则MN 、PQ 边所在处的磁感就强度大小均为B 0且方向总相反,经短暂

时间Δt ,磁场沿Ox 方向平移的距离为v 0Δt ,同时,金属框沿Ox 方向移动的距离为v Δt 。 因为v 0>v ,所以在Δt 时间内MN 边扫过的磁场面积 S =(v 0-v )l Δt

在此Δt 时间内,MN 边左侧穿过S 的磁通移进金属框而引起框内磁通量变化 MN ?Φ=B 0l (v 0-v )Δt ② 同理,该Δt 时间内,PQ 边左侧移出金属框的磁通引起框内磁通量变化 PQ ?Φ=B 0l (v 0-v )Δt ③ 故在内金属框所围面积的磁通量变化

?Φ=MN ?Φ+PQ ?Φ ④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金属框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E =t

??Φ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I =

R

E

⑥ 根据安培力公式,MN 边所受的安培力 F MN =B 0Il PQ 边所受的安培力

F PQ =B 0Il

根据左手定则,MN 、PQ 边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相同,此时列车驱动力的大小 F =F MN +F PQ =2 B 0Il ⑦ 联立解得

F =R

v v l B )

(40220- ⑧

(2009年)12.(20分)2008年12月,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的数据确认了银河系中央的黑洞“人马座A*”的质量与太阳质量的倍数关系。研究发现,有一星体S2绕人马座A*做椭圆运动,其轨道半长轴为9.50?102天文单位(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为一个天文单位),人马座A*就处在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观测得到S2星的运行周期为15.2年。

(1) 若将S2星的运行轨道视为半径r=9.50?102天文单位的圆轨道,试估算人马座A*的质量M A 是太阳质

量M s 的多少倍(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2) 黑洞的第二宇宙速度极大,处于黑洞表面的粒子即使以光速运动,其具有的动能也不足以克服黑洞对

它的引力束缚。由于引力的作用,黑洞表面处质量为m 的粒子具有势能为E p =-G

Mm

R

(设粒子在离黑洞无限远处的势能为零),式中M 、R 分别表示黑洞的质量和半径。已知引力常量G=6.7?10-11N·m 2/kg 2,光速c=3.0?108m/s ,太阳质量M s =2.0?1030kg ,太阳半径R s =7.0?108m ,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利用上

问结果,在经典力学范围内求人马座A*的半径R A 与太阳半径g R 之比应小于多少(结果按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答案:(1)6

410?,(2)17<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运动的知识。其中第2小题为信息题,如“黑洞”“引力势能”等陌生的知识都在题目中给出,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能力立意。 (1)S2星绕人马座A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人马座A *对S2星的万有引力提供,设S2星的质量为m S2,角速度为ω,周期为T ,则

2A 2

22

M G

S S m m r r ω= ① 2T

π

ω= ②

设地球质量为m E ,公转轨道半径为r E ,周期为T E ,则 2

S 2

M G

E E E E

m m r r ω= ③ 综合上述三式得

3

2

A S M M E E T r r T ????

= ? ???

?? 式中 T E =1年 ④ r E =1天文单位 ⑤ 代入数据可得

6A

S

M 410M =? ⑥ (2)引力对粒子作用不到的地方即为无限远,此时料子的势能为零。“处于黑洞表面的粒子即使以光速运动,其具有的动能也不足以克服黑洞对它的引力束缚”,说明了黑洞表面处以光速运动的粒子在远离黑洞的过程中克服引力做功,粒子在到达无限远之前,其动能便减小为零,此时势能仍为负值,则其能量总和小于零,则有 2102Mm mc G R

-< ⑦ 依题意可知

A R R =,A M M = 可得

A 2

2R A

GM c < ⑧ 代入数据得

10

1.210m A R

17A

S

R R < ⑩ (2010年)12.(20分)质谱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前沿科学领域。汤姆孙发现电子的质谱装置示意如图,

M 、N 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极板,板长为L ,板右端到屏的距离为D ,且D 远大于L ,O ′O 为垂直于屏的中心轴线,不计离子重力和离子在板间偏离O ′O 的距离。以屏中心O 为原点建立xOy 直角坐标系,其中x 轴沿水平方向,y 轴沿竖直方向。

(1)设一个质量为m 0、电荷量为q 0的正离子以速度v 0沿O ′O 的方向从O ′点射入,板间不加电场

和磁场时,离子打在屏上O 点。若在两极板间加一沿+y 方向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求离子射到屏上时偏离O 点的距离y 0;

(2)假设你利用该装置探究未知离子,试依照以下实验结果计算未知离子的质量数。

上述装置中,保留原电场,再在板间加沿-y 方向的匀强磁场。现有电荷量相同的两种正离子组成的离子流,仍从O ′点沿O ′O 方方向射入,屏上出现两条亮线。在两线上取y 坐标相同的两个光点,对应的x 坐标分别为3.24 mm 和3.00 mm ,其中x 坐标大的光点是碳12离子击中屏产生的,另一光点是未知离子产生的。尽管入射离子速度不完全相同,但入射速度都很大,且在板间运动时O ′O 方向的分速度总是远大于x 方向和y 方向的分速度.

12.(20)

(1)离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

E q

F y 0= ①

离子获得的加速度0

m F a y y =

离子在板间运动的时间0

0v L

t =

③ 到达极板右边缘时,离子在+y 方向的分速度

t a v y y '= ④ 离子从板右端到达屏上所需时间

v D

t =' ⑤

离子射到屏上时偏离O 点的距离

'0

0t v y y = 由上述各式得

2

000v m ELD

q y =

⑥ (2)设离子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入射时速度为v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磁场对离子的洛伦兹

qvB F x = ⑦

已知离子的入射速度都很大,因而离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甚短,所经过的圆弧与圆周相比甚小,且在板间运动时,O O '方向的分速度总是远大于在x 方向和y 方向的分速度,洛伦兹力变化甚微,故可作恒力处理,洛伦兹力产生的加速度

m

qvB

a x =

⑧ x a 是离子在x 方向的加速度,离子在x 方向的运动可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极板右端时,

离子在x 方向的分速度

m

qBL

v L m qvB t a v x x =

==)( ⑨ 离子飞出极板到达屏时,在x 方向上偏离O 点距离

mv

qBLD

v D m qBL t v x x =

='=)( ⑩ 当离子的初速度为任意值v 时,离子到达屏上时的位置在y 方向上偏离O 点的距离为y ,考虑⑥式,得

2

mv

qELD

y =○11 由⑩两式得y m k x =2

○12 其中E

LD

qB k 2=

上式表明,k 是与离子进入板间初速度无关的定值,对两种离子均相同,由题设条件知,x 坐标3.24mm 的光点对应的是碳12离子,其质量为x u m ,121=坐标3.00mm 的光点对应的是未知离子,设其质量为

,2m 由○12式代入数据可得 u m 142≈○

13 故该未知离子的质量数为14.

(2011年)12.(20分)回旋加速器在核科学、核技术、核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地

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当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PET/CT 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它在医疗诊断中,常利用能放射

正电子的同位素碳11作示踪原子。碳11是由小型回旋加速器输出的高速质子轰击氮14获得,同时还产生另一粒子,试写出核反应方程。若碳11的半衰期t 为20min ,经2.0h 剩余碳11的质量占原来的百分之几?(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

(2)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如图,D 1和D 2是两个中空的半径为R 的半圆金属盒,它们接在电压一定、频

率为f 的交流电源上,位于D 1圆心处的质子源A 能不断产生质子(初速度可忽略,重力不计),它们在两盒之间被电场加速,D 1、D 2置于盒面垂直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若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为P ,求输出时质子束的等效电流I 与P 、 B 、R 、f 的关系式

(忽略质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其最大速度远小于光速)。

(3)试推理说明:质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时,随轨道半径r 的增大,同

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r 是装置大、减小还是不变?

12.(20分)

(1)核反应方程为

He C H N 4

211611147

+→+

设碳11原有质量为m 0,经过t 1=2.0h 剩余的质量为m r ,根据半衰其定义有

%6.1212120

120201

≈??

? ??=??? ??=t r m m

(2)设质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质子离子加速器时速度大小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R

v m

qvB 2= ③

质子运动的回旋周期为

qB

m

v R T ππ22==

由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可知,交流电源的频率与质子回旋频率相同,由周期T 与频率f 的关系得

T

f 1=

设在t 时间内离开加速器的质子数为N ,则质子束从回旋加速器输出时的平均功率

t

mv N P 2

21?=

输出时质子的等效电流

t

Nq I =

由上述各式得

f

BR P

I 2

π=

若以单个质子为研究对象解答过程正确的同样得分。 (3)方法一

设*)(N k k ∈为同一盒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k r 、

k k k k k k r r r r r r -=?>+++111),(,在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k v 、,1+k v D 1、D 2之间的电

压为U ,由动能定理知

22212

121k k mv mv qU -=

+ ⑨

由洛伦兹力充当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知qB

mv r k

k =

,则 2)(222122k k r r m

B q qU -=

+

整理得)

(412k k k r r qB mU

r +=

?+

因U 、q 、m 、B 均为定值,令,42

qB

mU

C =

由上式得 1

k k k C

r r r +?=

+

相邻轨道半径1k r +、2k r +之差

121k k k r r r +++?=-

同理

112

k k k C

r r r +++?=

+

因为2k k r r +>,比较k r ?、1k r +?得

1k r +?

11 说明随轨道半径r 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r 减小。

方法二:

设*

()k k N ∈为同一盒中质子运动轨道半径的序数,相邻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k 、

11()k k k r r r ++>,1k k k r r r -?=-,在相应轨道上质子对应的速度大小分别为k v 、1k v +,D 1、D 2之间的

电压为U 。

由洛化兹力充当质子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知k

k mv r qB

=

,故 11

k k k k r v

r v ++= ○

12 由动能定理知,质子每加速一次,其动能增量

K E qU ?= ○

13 以质子在D 2盒中运动为例,第k 次进入D 2时,被电场加速(21)k -次,速度大小为

k v =

14 同理,质子第(1)k +次进入D 2时,速度大小为

1k v +=

综合上述各式得

1k k r r +=

整理得

22

121

21k k r k k r +-=+ 22121

2

21k k k r r k r ++-=

+ 21

12(21)()

k k k k r r k r r ++?=

++ 同理,对于相邻轨道半径1k r +、2k r +,121k k k r r r +++?=-,整理后有

21

1

122(21)()

k k k k r r k r r ++++?=

++ 由于2k k r r +>,比较k r ?、1k r +?得

1k r +?

15 说明随轨道半径r 的增大,同一盒中相邻轨道的半径之差△r 减小。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得到质子在

D 1盒中运动时具有相同的结论。

(2012年)12对铀235的进一步研究在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铀235离子,从容器A 下方的小孔S 1不断飘入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可视为零,然后经过小孔S 2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离子进行半个圆周后离开磁场并被收集,离开磁场时离子束的等效电流为I 。不考虑离子重力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1) 求加速电场的电压U :

(2) 求出离子被收集的过程中任意时间t 内收集到离子的质量M ;

(3) 实际上加速电压的大小会在U 范围内微小变化。若容器A 中有电荷量

相同的铀235和铀238两种离子,如前述情况它们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中会发生分离,为使这两种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不发生交叠,应小于多少?(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20分)

(1)设离子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

22

1mv qU =

离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洛伦兹力充当向心力,即R

v m qvB 2

=

由上两式可得m

R qB U 22

2=

(2)设在t 时间内首级到的离子的个数为N ,总电荷量为Q ,则It Q =,

q

Q

N =

,nm M = 解得q

mIt

M =

(4) 由221mv qU =,R v m qvB 2=可得q

mU

B R 21=

设'

m 为铀238离子的质量,由于电压在U U ?±之间有微小的变化,铀235离子在磁场中最大半径为q

U U m B R maz )(21?+=

铀238离子在磁场中的最小半径为q

U U m B R

)

(21''

min

?-=

这两种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不发生交叠的条件为'

min max R R <

即<

?+q

U U m B )(21q U U m B )(21'?- 则有)()('

U U m U U m ?-

m

m m

m U U +-

=,故

u

u u

u U U 235238235238+-<

? 解得%3.6

U

(2013年)12.(20分)超导现象是20世纪人类重大发现之一,日前我国己研制出世界传输电流最大的高温超导电缆并成功示范运行。

(l )超导体在温度特别低时电阻可以降到几乎为零,这种性质可以通过实验研究。将一个闭合超导金属

圈环水平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垂直于圈环平面向上,逐渐降低温度使环发生由正常态到超导态的转变后突然撤去磁场,若此后环中的电流不随时间变化,则表明其电阻为零。请指出自上往下看环中电流方向,并说明理由。

(2)为探究该圆环在超导状态的电阻率上限ρ,研究人员测得撤去磁场后环中电流为I ,并经一年以上

的时间t 未检测出电流变化。实际上仪器只能检测出大于ΔI 的电流变化,其中I I ?,当电流的变化小于ΔI 时,仪器检测不出电流的变化,研究人员便认为电流没有变化。设环的横截面积为S ,环中定向移动电子的平均速率为v ,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试用上述给出的各物理量,推导出ρ的表达式。

(3)若仍使用上述测量仪器,实验持续时间依旧为t ,为使实验获得的该圆环在超导状态的电阻率上限

ρ的准确程度更高,请提出你的建议,并简要说明实现方法。 【答案】(1) 逆时针方向 见解析 (2)

2

mvS I

etI ? (3)见解析 【解析】(1) 逆时针方向。

撤去磁场瞬间。环所围面积的磁通量突变为零,由楞次定律可知,环中电流的磁场方向应与

原磁场方向相同,即向上。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环中电流的方向是沿逆时针方向。

(2)设圆环周长为l 、电阻为R ,由电阻定律得

l

R S

ρ

= ① 设t 时间内环中电流释放焦耳热而损失的能量为E ?,由焦耳定律得

2

E I R t ?= ②

设环中单位体积内定向移动电子数为n ,则 I n e v S = ③

式中n 、e 、S 不变,只有定向移动电子的平均速率的变化才会引起环中电流的变化,电流变化大小取I ?时,相应定向移动电子的平均速率的变化得大小为v ?,则 I n e S v ?=? ④ 设环中定向移动电子减少的动能总和为k E ?,则 2

21

1()2

2k E nlS mv m v v ??

?=--?????

⑤ 由于I

I ?,可得

k l m v

E I e

?=? ⑥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k E E ?=? ⑦ 联立上述各式,得 2

mvS I

etI ρ?=

⑧ (3)由2

mvS I

etI

ρ?=

看出,在题设条件限制下,适当增大超导电流,可以使实验获得ρ的准确程度更高,通过增大穿过该环的磁通量变化率可实现增大超导电流。

[数学]数学高考压轴题大全

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1)当时,如果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试比较与的大小; (3)求证:(). 2、设函数,其中为常数. (Ⅰ)当时,判断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Ⅱ)若函数的有极值点,求的取值范围及的极值点; (Ⅲ)当且时,求证:.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如图所示,斜率为且不过原 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射线交椭圆于点,交直 线于点. (Ⅰ)求的最小值; (Ⅱ)若?,(i)求证:直线过定点;

(ii )试问点,能否关于轴对称?若能,求出 此时 的外接圆方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二、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4 、设函数 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为 ,且函数为偶函数.若函数 满足下列条件:①;② 对一切实数 ,不等式恒成立. (Ⅰ)求函数的表达式; (Ⅱ)求证: . 5 、已知函数: (1 )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 若函数 的图像在点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问:在什么范围取值 时,函数 在区间上总存在极值? (3)求证:.

6、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Ⅱ)是否存在实数,对任意给定的,在区间上都存在两个不同的, 使得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Ⅲ)给出如下定义:对于函数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如果对 于函数图象上的点(其中总能使得 成立,则称函数具备性质“”,试判断函数是不是具 备性质“”,并说明理由. 7、已知函数 (Ⅰ)若函数是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求实数的最小值; (Ⅱ)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Ⅲ)在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不同两点,线段的中点的横坐标 为,有成立?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已知函数: ⑴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2019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天津)中国选手张湘祥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举重62kg级冠军,挺举成绩是176kg,图为他比赛时的照片。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最接近() A.600J B.1200J C.1800J D.3400J 【分析】根据G=mg求出杠铃的重力,估测出举高的高度,根据W=Gh求出对杠铃做的功。 【解答】解:杠铃的重力: G=mg=176kg×10N/kg=1760N, 张湘祥的身高约为1.60m; 在挺举过程中把杠铃举高的高度为张湘祥的身高加上0.4m,即: h=1.60m+0.4=2.0m, 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 W=Gh=1760N×2.0m=3520J。 故选:D。 2.(2018?长沙)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吊车的拉力对重物做了功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D.举重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用力推发生故障的汽车而未推动时,只有力没有距离;故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故A 错误; B、吊车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一段距离时,拉力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吊车的拉力对重物没有做功;故B错误;

C、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时,移动距离的方向水平向前,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两个方向相互垂直,故重力对足球没有做功;故C错误; D、运动员从地面将杠铃举起的过程中,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移动距离的方向也竖直向上,两个方向一致;故举重运动员对杠铃做功;故D正确; 故选:D。 3.(2018?盐城)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A.0.02J B.0.2J C.2J D.20J 【分析】首先估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然后计算它的重力,然后再估测课桌的高度,最后根据功的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m=200g=0.2kg, G=mg=0.2kg×10N/kg=2N, 课桌高度约为1m, 人对课本做的功:W=Gh=2N×1m=2J。 故选:C。 4.(2018?广州)如图所示,OQ是水平地面,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O匀速直线运动到Q,OP段拉力F1为300N,F1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PQ段拉力F2为200N,F2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则() A.W1>W2 B.W1<W2 C.P1>P2 D.P1<P2 【分析】(1)根据W=Fs分别计算F1和F2所做的功,然后比较即可; (2)根据P= = =Fv分析比较F1和F2所做的功的功率的大小。 【解答】解: (1)由图知,OP段的路程s1=4m,PQ段的路程s2=6m, OP段拉力F1做的功为:W1=F1s1=300N×4m=1200J,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电路(带详细解析)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电路(带详细解析) 〔新课标卷〕19.电源的效率η定义为外电路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源的总功率之比.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图线如下图,图中U 为路端电压,I 为干路电流,a 、b 为图线上的两点,相应状态下电源的效率分不为a η、b η.由图可知a η、b η的值分不为 A 、34、14 B 、13、23 C 、12、12 D 、23、13 答案:D 解析:电源效率E U = η,E 为电源的总电压〔即电动势〕,依照图象可知U a =E 32 U b =E 3 1,因此选项D 正确。 〔上海理综〕41.中国馆、世博中心和主题馆等要紧场馆,太阳能的利用规模达到了历届世博会之最,总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6×103kW 。设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为18%,地球表 面每平方米接收太阳能的平均辐射功率为 1.353kW ,那么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总面积为 m 2。 答案:1.9×1014 〔上海理综〕42.各场馆的机器人专门引人注目。在以下图设计的机器人模块中,分不填入传感器和逻辑门的名称,使该机器人能够在明亮的条件下,听到呼吁声就来为你服务。

答案:光;声;与〔&〕 〔上海理综〕44.在世博园区,运行着许多氢燃料汽车,其动力来源是氢燃料电池〔结构如图〕。 〔1〕以下是估测氢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实验步骤: ①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调至电流档,并选择恰当量程,串联在电路中。读出电流I; ②把多用表的选择开关调至电压档,把红、黑表笔并联在电动机两端,其中红表笔应该接在图中〔填〝A〞或〝B〞〕端。读出电压U; ③重复步骤①和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依照公式P= 运算氢燃料电池输出功率。 〔2〕在上述第②步中遗漏的操作是; 〔3〕假如该电动机的效率为η,汽车运动的速度为v,那么汽车的牵引力为。 答案:〔1〕A;UI;(2)选择恰当量程;〔3〕 UI v η 〔上海物理〕5. 在图的闭合电路中,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两电表读数的变化是 〔A〕○A变大,○V变大〔B〕○A变小,○V变大 〔C〕○A变大,○V变小〔D〕○A变小,○V变小答案:B

10年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2010-2019)专题07 力学实验(解析版)

12年高考(2010-2019)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7 力学实验 一、选择题 1.(2010年)22.(4分) 图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米尺 B.秒表 C.0~12V的直流电源 D。0~I2V的交流电源 (2)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______。(写出两个原因) 【答案】(1)AD(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解析】(1)用A项米尺测量长度,用D项交流电源供打点计时器使用。(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米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计算势能变化时,选取始末两点距离过近,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2.(2011年)2 3.(10分) 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

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s(m)0.5000.6000.7000.8000.9000.950 t(ms)292.9371.5452.3552.8673.8776.4 s/t(m/ s) 1.71 1.62 1.55 1.45 1.34 1.22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 t t 图线;

2011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

2011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数列(36页WORD ) 第六章 数列 高考题 三、解答题 22.(2009全国卷Ⅰ理)在数列{}n a 中,1111 1,(1)2 n n n n a a a n ++==++ (I )设n n a b n =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II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分析:(I )由已知有 1112n n n a a n n +=++11 2 n n n b b +∴-= 利用累差迭加即可求出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1 122 n n b -=-(* n N ∈) (II )由(I )知1 22n n n a n -=- , ∴n S =11(2)2n k k k k -=-∑111(2)2n n k k k k k -===-∑∑ 而 1 (2)(1)n k k n n ==+∑,又11 2n k k k -=∑ 是一个典型的错位相减法模型, 易得 11 12 42 2n k n k k n --=+=-∑ ∴n S =(1)n n +1242n n -++- 评析:09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一)试题将数列题前置,考查构造新数列和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前n 项和,一改往年的将数列结合不等式放缩法问题作为押轴题的命题模式。具有让考生和一线教师重视教材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视两纲的导向作用。也可看出命题人在有意识降低难度和求变的良苦用心。 23.(2009北京理)已知数集{}()1212,, 1,2n n A a a a a a a n =≤<<≥具有性质P ;对任意的 (),1i j i j n ≤≤≤,i j a a 与 j i a a 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A . (Ⅰ)分别判断数集{}1,3,4与{}1,2,3,6是否具有性质P ,并说明理由;

高中高考物理试卷试题分类汇编.doc

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热学部分) 全国卷 I 33. [物理—选修 3–3]( 15 分) (1)( 5 分)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 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 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此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__________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外界温度,容器中空气的密度_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空气 的密度。 (2)( 10分)热等静压设备广泛用于材料加工中。该设备工作时,先在室温下把惰性 气体用压缩机压入到一个预抽真空的炉腔中,然后炉腔升温,利用高温高气压环境对放入炉腔 中的材料加工处理,改善其性能。一台热等静压设备的炉腔中某次放入固体材料后剩余的 容积为 m3,炉腔抽真空后,在室温下用压缩机将10瓶氩气压入到炉腔中。已知每瓶氩气的 容积为×10-2 m3,使用前瓶中气体压强为×107Pa,使用后瓶中剩余气体压强为×106Pa;室温温度为 27 ℃。氩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i)求压入氩气后炉腔中气体在室温下的压强; (i i )将压入氩气后的炉腔加热到 1 227 ℃,求此时炉腔中气体的压强。 全国卷 II 33. [ 物理—选修 3-3] ( 15 分) (1)( 5分)如 p-V 图所示, 1、2、 3三个点代表某容器中一定量理想气体的三个不同 状态,对应的温度分别是 T1、T2、 T3。用 N1、N2、N3分别表示这三个状态下气体分子在单位 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次数,则N1______N2, T1______T3, N2 ______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3--4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3--4 1.(2020福建卷).一列简谐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时质点P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分别是 A.沿x轴负方向,60m/s B.沿x轴正方向,60m/s C.沿x轴负方向,30 m/s D.沿x轴正方向,30m/s 答案:A 2.(1)(2020福建卷)(6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①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 ......的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 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中心刻线 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1) V =- a n ②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右图,其示数为___mm。 答案:①A ②1.970 3.(2020上海卷).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 面,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 )

(A )频率 (B )强度 (C )照射时间 (D )光子数目 答案: A 4.(2020上海卷).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 )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 )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 )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 )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答案: B 5.(2020上海卷).如图,简单谐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如实线所示,经过?t =3s ,其波形如虚线所示。已知图中x 1与x 2相距1m ,波的周期为T ,且2T <?t <4T 。则可能的最小波速为__________m/s ,最小周期为__________s 。 答案:5,7/9, 6.(2020天津卷).半圆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AB 为直径,O 点为圆心,在该截面内有a 、b 两束单色可见光从空气垂直于AB 射入玻璃砖,两入射点到O 的距离相等,两束光在半圆边界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 、b 两束光 A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水中,b 光的折射角大 C .若a 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也一定能 D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大 解析:当光由光密介质—玻璃进入光疏介质—空气时发生折射或全反射,b 发生全反射说明b 的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a 发生折射说明a 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比较可知在玻璃中a 的临界角大于b 的临界角;根据临界角定义有n C 1 sin = 玻璃对 (A ) (B ) (C ) (D )

近10年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5 光学(解析版)

10年(2010-2019)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15 光学 一、 选择题 1.(2010年)34.[物理——选修3-4](1)(5分) 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 C ?,A ∠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 边的方向射到AB 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 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62 B.2 C.3 2 D.3 【答案】A 【解析】如下图所示,根据折射率定义有,2sin 1sin ∠=∠n ,13sin =∠n ,已知∠1=450 ∠2+∠3=900,解得:n= 6 2 。 二、 计算题 1.(2011年)34.(物理选修3-4)(2)(9分) 一般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积如图所示,底面AOB(图中曲线),O 表示半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 点入射,经过AB 面反射后从N 点射出。已知光线在M 点的入射角为300,∠MOA=600,∠NOB=300.求

(1)光线在M 点的折射角; (2)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解答】如图,透明物体内部的光路为折线MPN ,Q 、M 点相对于底面EF 对称,Q 、P 和N 三点共线。 设在M 点处,光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的r ,∠OMQ =a ,∠PNF =β。根据题意有 α=300 ① 由几何关系得,∠PNO =∠PQO =r ,于是 β+r =300 ② 且a+r =β ③ 由①②③式得r =150 ④ (2)根据折射率公式有 r i n sin sin = ⑤ 由④⑤式得2 2 6+=n ⑥ 2.(2012年)16.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及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选修3-3及答案解析word 版 1.(15江苏卷)(1)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________ A .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时晶体 B .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时晶体 C .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规则 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 (2)在装有食品的包装袋中充入氮气,然后密封进行加压测试,测试时,对包装袋缓慢地施加压力,将袋内的氮气视为理想气体,则加压测试过程中,包装袋内壁单位面积上所受气体分子撞击的作用力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包装袋内氮气的内能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给某包装袋充入氮气后密封,在室温下,袋中气体压强为1个标准大气压、体积为1L 。将其缓慢压缩到压强为2个标准大气压时,气体的体积变为。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包装袋是否漏气 【答案】(1)AD (2) 增大 不变 (3)若不漏气,设加压后的体积为1V ,由等温过程得1100V p V p =,代入数据得L V 5.01=,因为L L 5.045.0<,故包装袋漏气。 【解析】理想气体的内能由温度决定,因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第(1)小题)和气体(第(2)、(3)小题),难度:容易。 2.(15北京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减小 B.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增加 D.物体放出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其内能可能不变 【答案】C 【难度】★ 【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U +=? 【解析】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只凭某一种方式无法判断内能是否变化,故 A 、B 选项错误;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故 C 选项正确,物体放出热量又同时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小,故 D 选项错误。 3.(15海南卷)(1)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 远小于地球半径R ,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A N ,地面大气压强为O P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由此可以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 ,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 【答案】204A R P N Mg π ,a =

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θ F 2020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汇编-相互作用 1(2020安徽第1题).一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 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 如图所示。则物块 A .仍处于静止状态 B .沿斜面加速下滑 C .受到的摩擦力不便 D .受到的合外力增大 答案:A 解析:由于质量为m 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说明斜面对物块的作用力与物块的重力平衡,斜面与物块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 ,使得合力仍然为零,故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A 正确,B 、D 错误。摩擦力由mgsin θ增大到(F+mg)sin θ,C 错误。 2(2020海南第4题).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a 和b,它 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两者的高度差为l 。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a 点,另一端跨过光 滑钉子b 悬挂一质量为m1的重物。在绳子距a 端2l 得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为m2的钩码,平衡 后绳的ac 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码的质量比12 m m 为 A.5 B. 2 C.52 D.2 解析:平衡后设绳的BC 段与水平方向成α角,则:tan 2,sin 5 αα== 对节点C 分析三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有:21sin m g m g α=得:

1215sin 2 m m α==,选C 3 (广东第16题).如图5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 在F 1、F 2和F 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 1 > F 2> F 3 B. F 3 > F 1> F 2 C. F 2> F 3 > F 1 D. F 3> F 2 > F 1 4(北京理综第18题).“蹦极”就是跳跃 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 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 的大小 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 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 .g B .2g C .3g D .4g 5(2020海南第5题).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 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v 0匀速下滑,斜劈保 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等于零 B.不为零,方向向右 C.不为零,方向向左 D.不为零,v 0较大时方向向左,v 0较小时方向向右 解析:斜劈和物块都平衡对斜劈和物块整体受力分析知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为零,选A 6(2020山东第19 题).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 、b 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 、b 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 所受摩擦力0≠fa F ,b 所受摩擦力0=fb F ,现将右侧细

2000-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全解全析全分类)上.

说明: (1)此书近600页,原想放在一个文档中,由于内容多,运行太慢,因此分成几个文档。 (2)点击目录可浏览相应页面。 (3)此书用word 排版,将近六年的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题按高考考查知识点分类, 有利于广大教师备课和学生系统复习,如有不足和遗漏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证。 2000-2010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十一、交变电流 1. 选择题 2000夏季高考物理天津江西卷 一大题 9小题 4分 考题: 9.图中A 、B 、C 是本相交流电源的三根相线,O 是中线,电源的相电压为220V ,1L 、 2L 、3L 是三个“220V 60W ”的灯泡,开关1K 断开,2K 、 3K 闭合,由于某种原因,电源中线在图中O 处断了,那么2L 和3L 两灯泡将 A .立刻熄灭 B .变得比原来亮一些 C .变得比原来暗一些 D .保持亮度不变 8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像和三角函数表 达.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 1. 不定项选择题 2005夏季高考物理广东卷 一大题 9小题 4分 考题: 9.钳形电流表的结构如图4(a )所示。图4(a )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2A 。图4 (b )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3匝,则 A .这种电流表能测直流电流,图4(b )的读数 为2.4A B .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4(b )的读数 为0.4A C .这种电流表能测交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3.6A

D .这种电流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流电流,图4(b )的读数为3.6A 2. 选择题 2003夏季高考大综辽宁卷 一大题 34小题 6分 考题: 34.电学中的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关感应电动势大小的 规律)、安培定律(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规律)都是一些重要的规律,右图为远距离输电系统的示意图(为了简单,设用户的 电器是电动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电动 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B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C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欧姆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库仑定律 电动 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 .发电机能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变压器能变压的主要原理是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动机通电后能转动起来的主要原理是安培定律 3. 选择题 2000春季高考物理北京安徽卷 一大题 9小题 4分 考题: 9.一矩形线圈abcd 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ab 垂直.当 线圈以角速度ω 绕ab 转动时,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1ε,线圈受到的最大磁力矩为M 1;当以角速度ω 绕中心轴O O '转动时,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2ε,最大磁力矩为M 2.则 21:εε和21:M M 分别为 A .1∶1,1∶1 B .1∶1,1∶2 C .1∶2,1∶1 D .1∶2,1∶2 4. 非选择题 2003夏季高考理综全国卷 第II 卷大题 25小题 20分 考题: 25.(20分)曾经流行过一种自行车车头灯供电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图1为其结构 示意图。图中N 、S 是一对固定的磁极,abcd 为固定的转轴上的矩形线框,转轴过bc

最新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题训练(共20题)[1]

1.已知点)1,0(F ,一动圆过点F 且与圆8)1(2 2 =++y x 内切.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2)设点)0,(a A ,点P 为曲线C 上任一点,求点A 到点P 距离的最大值)(a d ; (3)在10<

3.已知点A (-1,0),B (1,0),C (- 5712,0),D (5712 ,0),动点P (x , y )满足AP →·BP → =0,动点Q (x , y )满足|QC →|+|QD →|=10 3 ⑴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C 0和动点Q 的轨迹方程C 1; ⑵是否存在与曲线C 0外切且与曲线C 1内接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一个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⑶固定曲线C 0,在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一般性问题,使⑵成为⑶的特例,探究能得出相应结论(或加强结论)需满足的条件,并说明理由。 4.已知函数f (x )=m x 2+(m -3)x +1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原点右侧, ⑴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⑵令t =-m +2,求[1 t ];(其中[t ]表示不超过t 的最大整数,例如:[1]=1, [2.5]=2, [-2.5]=-3) ⑶对⑵中的t ,求函数g (t )=t +1t [t ][1t ]+[t ]+[1t ]+1的值域。

物理高考题分类汇编

2019高考物理题分类汇编 一、直线运动 18.(卷一)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 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 t t 满足() A .1<21t t <2 B .2<21 t t <3 C .3<21t t <4 D .4<21t t <5 25. (卷二)(2)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从刹车系统稳定工作开始计时,已知汽车第1s 内的位移为24m ,第4s 内的位移为1m 。求汽车刹车系统稳定工开始计时的速度大小及此后的加速度大小。 二、力与平衡 16.(卷二)物块在轻绳的拉动下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向上匀速运动,轻绳与斜面平行。已知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若轻绳能承受的最大张力为1500N ,则物块的质量最大为() A .150kg B .1003kg C .200kg D .2003kg 16.(卷三)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 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 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I 、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 。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圆筒对斜面I 、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 1、F 2,则() A .1233= =F mg F mg , B .1233==F mg F mg , C .121 3== 2F mg F mg , D .1231==2 F mg F mg ,

19.(卷一)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 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 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 知M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A.水平拉力的大小可能保持不变 B.M所受细绳的拉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C.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一直增加 D.M所受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三、牛顿运动定律 20.(卷三)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 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 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 图(c)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 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B.2s~4s内,力F的大小为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四、曲线与天体 19.(卷二)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 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 的速度,其v-t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 道上的时刻。() A.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小 B.第二次滑翔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比第一次的大 C.第一次滑翔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平均加速度比第一次 的大 D.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为v1时,第二次滑翔在竖直方向上所受阻力比第一次的大

历年高考数学压轴题集锦

高考数学压轴题集锦 1.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0F c (0>c )的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A ,2OF FA =,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2)若0OP OQ ?=,求直线PQ 的方程; (3)设AP AQ λ=(1λ>),过点P 且平行于准线l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 ,证 明FM FQ λ=-. (14分) 2. 已知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x 都有1)()1(=++x f x f ,且当]2,0[∈x 时,|1|)(-=x x f 。 (1) )](22,2[Z k k k x ∈+∈时,求)(x f 的表达式。 (2) 证明)(x f 是偶函数。 (3) 试问方程01 log )(4=+x x f 是否有实数根?若有实数根,指出实数根的个数;若没有实数根,请说明理由。 3.(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点F (0,1),直线L :y=-2,及圆C :1)3(2 2 =-+y x 。 (1) 若动点M 到点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 的距离小1,求动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 (2) 过点F 的直线g (3) 过轨迹E 上一点P 点P 的坐标及S

4.以椭圆2 22y a x +=1(a >1)短轴一端点为直角顶点,作椭圆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试 判断并推证能作出多少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5 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 +bx +c 及一次函数g (x )=-bx ,其中a 、b 、c ∈R ,a >b >c ,a +b +c =0. (Ⅰ)求证:f (x )及g (x )两函数图象相交于相异两点; (Ⅱ)设f (x )、g (x )两图象交于A 、B 两点,当AB 线段在x 轴上射影为A 1B 1时,试求|A 1B 1|的取值范围. 6 已知过函数f (x )=12 3++ax x 的图象上一点B (1,b )的切线的斜率为-3。 (1) 求a 、b 的值; (2) 求A 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f (x )≤A -1987对于x ∈[-1,4]恒成立; (3) 令()()132 ++--=tx x x f x g 。是否存在一个实数t ,使得当]1,0(∈x 时,g (x )有 最大值1? 7 已知两点M (-2,0),N (2,0),动点P 在y 轴上的射影为H ,︱PH ︱是2和→ → ?PN PM 的等比中项。 (1)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2) 若以点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C 过直线x+y=1上的点Q ,求实轴最长的双曲线C 的方程。 8.已知数列{a n }满足a a a a b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设,2),0(322 11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 n }的前项和为S n ,试比较S n 与 8 7 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9.已知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C 的两条渐近线过坐标原点,且两条渐近线与以点)2,0(A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相切,又知C 的一个焦点与A 关于直线x y =对称. (Ⅰ)求双曲线C 的方程; (Ⅱ)设直线1+=mx y 与双曲线C 的左支交于A ,B 两点,另一直线l 经过M (-2,0)及AB 的中点,求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b 的取值范围; (Ⅲ)若Q 是双曲线C 上的任一点,21F F 为双曲线C 的左,右两个焦点,从1F 引21QF F ∠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N ,试求点N 的轨迹方程. 10. )(x f 对任意R x ∈都有.2 1)1()(= -+x f x f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2【12个专题汇总,含解析】

专题1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A.1.6m B.7.5dm C.18cm 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历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牛顿运动定律选择题 08年高考全国I理综 15.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 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 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AD A.向右做加速运动 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 D.向左做减速运动 08年高考全国II理综 16.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 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 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A A. 2 tan 3 α B. 2 cot .3 α C. tanαD.cotα 08年高考全国II理综 18.如图,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 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 3m,用手托往,高度为h,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 b后,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B A.h B.1.5h C.2h D.2.5h 08年高考北京卷理综 20.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跸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

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 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 速度a=2 sin sin M m g M m θθ++,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D A. 当θ?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 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 当M ≥m 时,该解给出a=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sin B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08年高考山东卷理综 19.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 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08年高考宁夏卷理综 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 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近10年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6 机械能(解析版)

10年高考(2010-2019年)全国1卷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6 机械能 一、选择题 1.(2010年)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t v -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 .在10~t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 .在10~t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 .在2t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 .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解析】A 正确,因为在10~t 时间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外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所以外力做正功。B 错误,根据P=Fv 和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t v sin =,则t a cos =,加速度对应合外力,即t cos F =,所以功率 t t t p 2sin 2 1 cos sin = =,当t=450时,功率最大,外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 错误,因为此时速度为0, 所以此时外力的功率为零。D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在13~t t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021m 21W 212 3=-=mv v 。 所以本题选AD 。 【答案】AD 本题考查速度图象和功及功率的综合知识。 2.(2011年)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动分析方法,涉及牛顿第二定律、速度、动能等规律与概念。若恒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同,则质点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一直增加,动能一直增加。A 选项正确;若恒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但相反,则质点匀减速速直线运动,速度将减小到零,动能将减小到零;接着做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动能将一直增加。选项B 正确;若恒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始时恒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小于90o ,则质点做匀加速曲线运动,速度一直增加。如果开始时恒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大于90o ,则质点匀减速曲线运动,动能减小,当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垂直时速度最小,接着匀加速曲线运动,速度、动能减小。选项C 错D 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