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在生态保护与开发中找到相对平衡点,就红线达成一致。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因为( )

①事物间的联系可以推动发展

②保护和开发是相互促进的

③事物的量变必会引起质变

④保护和开发是对立统一的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保护和开发是对立统一的,过度的开发不利于生态保护,②错误;③中“必会”说法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20·济南外国语学校阶段测试)漫画主要告诉我们要( )

①恰当地运用主观条件,做到“尽力而为”

②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到“破釜沉舟”

③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做到“既破又立”

④看到道路的曲折性,做到“勇往直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选B。漫画中文字“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主要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坚定意志,做到“破釜沉舟”,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做到“既破又立”,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②③符合题意;漫画主要强调的是促使矛盾双方的转化,不强调恰当地运用主观条件,①与题意不符;材料不强调道路的曲折性,④与题意不符。

3.(2020·嘉兴期初)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3次持续时间较长的上升阶段和2次下降阶段,在下降阶段均出现了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未因此被打断。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④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A。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上,出现过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在下降阶段均出现了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未因此被打断,这是因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①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主要矛盾,也就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②不选;材料不是阐释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而是阐释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③符合题意,④不选。

4.(2020·成都摸底)2019年5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预计约有1 000家县域农商行可以享受该项优惠政策,释放的约2 800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此举( )

①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抓住了服务县域的中小型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特殊性

③把握了银企间的斗争性,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④坚持了与时俱进,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①错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③错误;中国人民银行的这一举措抓住了服务县域的中小型银行区别于其他银行的特殊性,坚持了与时俱进,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②④符合题意。

5.(2020·长春质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智能手机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使人

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正成为“遗失的美好”。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解放思想,超越实际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

④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解决手机依赖的问题,要正确认识手机的作用,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来解决这一问题,③④正确;①中“超越实际”的说法错误;材料要求找回“遗失的美好”,而不是强调“与时俱进”,②不选。

6.(2020·南阳一中开学考试)有专家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因时制宜;思政课的目标原则、内容任务、方法手段等应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要求,抓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个性特点,实施精准化教学,使思政课真正打动学生的内心。这是基于( )

①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C。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因时制宜,思政课教学应因材施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强调矛盾的两个方面,①与题意无关;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错误。

7.(2020·济南外国语学校阶段测试)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于7月1日-3日在中国大连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他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基本面全线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当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对此,我们应该( )

①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③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我国经济发展

④认识到运动是相对的、无条件的,是任何事物的存在方式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C。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基本面全线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当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新的下行压力。对此,我们应该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解决前进中的问题,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不体现抓住主要矛盾,①与题意不符;材料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④错误。

8.(2020·成都摸底)漫画《磨刀不误砍柴工》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

A.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B.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C.坚持实践第一,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D.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解析:选A。漫画“磨刀不误砍柴工”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A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B不选;漫画没有强调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C不选;漫画没有体现办事情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D不选。

9.(2020·河南八市“领军考试”)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顶层设计、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制度创新、人才支撑、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协调系统地推进,同时突出关键、抓住重点,在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率先突破。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尊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

②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把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④重视部分对于整体的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顶层设计、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制度创新、人才支撑、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协调系统地推进”,体现了尊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①符合题意;“抓住重点,在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率先突破”,启示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②符合题意;实践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③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10.(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摸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新兴领域的研究取得一些世界领先的重大成果。但从总体看,我国科技创新整体能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根本改变。材料告诉我们( )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D。材料中既看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又看到不足,表明了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③正确;我国科技创新整体能力不强、原始创新能力较弱,这表明应该着眼于整体,④正确;①材料未体现,不选;②强调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方向的作用,材料没有体现。

11.(2020·大同调研)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90后是喜欢超前消费的一代。最近,支付宝发布了首份《90后攒钱报告》,调研结果令不少人大呼意外。报告显示,92%的90后每个月都会有结余,并将结余进行理财。原来,90后既会享受消费,又能理性理财。与其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他们,不妨摘下有色眼镜,去理解这些年轻人内心真正的想法。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依存,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D。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特点,①不选;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能相互转化,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是矛盾双方,②错

误;材料中强调“与其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他们,不妨摘下‘有色眼镜’,去理解这些年轻人内心真正的想法”中的“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他们”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摘下‘有色眼镜’,去理解这些年轻人内心真正的想法”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表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12.(2020·珠海摸底)超市购物小票作为购物的凭证用途广泛,但网络上有专家称,购物小票中双酚A严重超标,这种物质有极大的致癌风险,因此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长时间接触,尤其是手上出汗或出油的时候。其实每克小票中的双酚A含量仅为0.013 9 g,消费者一天接触几张购物小票致癌概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要认识到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要抓住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消除不利的联系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C。题干体现了事物有利有弊,这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范畴,不体现主要矛盾,①不选;购物小票对人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②入选;购物小票可以方便人们生活,其中的双酚A可能会致癌,但是消费者一天接触几张购物小票,致癌概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入选;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消除联系,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县发动基层干部群众,从宗谱村志、村规民约、治家格言中梳理出5万余条“家训”;又根据“符合时代、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原则加以提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通过“微家训”落地生根。村民认领和晒出的“微家训”大多和他们的经历有关,既体现美德,又代表承诺。现如今,通过村民晒“微家训”活动涵养文明乡风,当地展现出一幅党群连心、家庭和睦、社会祥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吸引了外来投资,鼓了当地农民腰包。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县是怎样推动晒“微家训”活动的。(26分)

解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矛盾特殊性体现小切口哲学命题趋势,需要根据设问的要求,

对材料进行认真解读,要善于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根据不同的题型,运用不同的答题思维模式组织答案。在作答时,应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1)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9分)(2)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该县让村民认领与自己经历有关的“微家训”,使其对认领的“家训”形成认同感,在生活中能够真正践行。(8分)(3)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家训文化发展到今天,要具体分析当地实际,把传统家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9分)

14.(2020·唐山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国家层面组织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运动”“控烟行动”等15项重大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过如下总结:健康=60%生活方式+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因素+7%气候因素。人要健康生活必须和社会相适应,也要和环境相和谐,要有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分为二地看待世界上的事,摆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占到60%。应根据自身情况、社会条件、周围环境因地制宜制定自身健康生活方式。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健康。(20分)

(2)请以“健身要适度”为主题,提出两条“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口号。(6分)

解析:(1)知识范围是矛盾分析法,问题指向是谈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健康,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时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转化为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根据自身情况、社会条件、周围环境因地制宜制定自身健康生活方式”,可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来回答。“人要健康生活必须和社会相适应,也要和环境相和谐,一分为二地看待世界上的事”,可从坚持两点论的角度来回答。“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占到60%”,可从坚持重点论的角度来回答。(2)比较开放,要注意围绕“健身要适度”这一主题,提出两条“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口号,口号必须体现适度原则,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案:(1)①坚持重点论,在影响健康的诸因素中,自我的健康管理是重点;(7分)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自身条件等因地制宜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6分)③坚持两点论,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一分为二地看问题。(7分)

(2)管住嘴,迈开腿;运适可而止,动张弛有度;贵在坚持,循序渐进。(口号必须体现

适度原则)(每点2分,答出3点就可以得6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唯物辨证法 (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一、选择题 1、随着龙年的来临,有着深厚“属相”情结的中国人正以高涨的热情掀起壬辰龙年的婴儿潮。专家预计,扎堆生育将使龙年出生的婴儿较往年增长5%。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是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2、iPhone手机一上市,就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除了打电话外,人们还可以利用它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玩网络游戏、收发邮件、传输音像、收看网络电视等。这说明 ( )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的变化发展 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肯定中有否定 D、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多样性联系 3、为加大创卫的宣传力度,营造创卫的浓厚氛围,2010年8月份,“东山创卫办”组织揭阳市东山中学学生走街串巷,向东山区沿街商铺开展为期一周的创卫宣传活动,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创卫工作,共创省级卫生城市。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部分影响整体 B、部分依赖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只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这启示我们( )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的内在关系是() A、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变化的实质就是发展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D、发展是事物变化的趋势,事物的变化决定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6、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是()

最新《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 1、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下“想唱就唱,我最闪亮”的观念所取代,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 有其特殊性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 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3、“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的计生政策改革,经历了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过程,其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更新②计生政策改革必然从量变开始 ③社会实践推动计生政策的发展④政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 )①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④促进上 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各级人大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一府 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从唯物史观看,推进依宪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框架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哲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世界的物质性哲理 6个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哲理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哲理 辩证唯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哲理 6.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哲理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7.意识的本质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3个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9.意识的能动作用哲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认识论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特征哲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观)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哲理 5个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真理的客观性哲理 (真理观) 4.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哲理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哲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哲理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哲理 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哲理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哲理(两对矛盾,两条规律。)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5个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哲理 (历史观、社会发展观) 5.改革的哲理 7个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6.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哲理(社会历史的主体哲理) 群众观2个 7.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哲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13个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哲理 第一框价值和价值观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哲理 2个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哲理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哲理 6个 3个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的哲理 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5.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哲理 人生价值观哲理 6.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或途径哲理(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启示?) 2个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整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整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整理 3.1、唯物辩证法 3.1.1、3.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3.1.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 3.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3.2.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2.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二、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 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2.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2.4、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 【原理内容】两者相互区别: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两者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 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 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2.5、系统优化原理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原理内容】系统具有整体性(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 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具有有序性(即系统的各要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题

清新三中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题 2012、3、18 1、 (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子 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① “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2010年高考?天津卷 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D.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3、 (2010年高考?上海卷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 有关部门提出, 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 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A.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 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4. (2009 ?上海,23 ,)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A. 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5、从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至懊运会吉祥物“福娃” ,从金玉合璧的奥运奖牌到纸 卷轴状的祥云火炬。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从 哲学上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因为 A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其存在的深刻根源 B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C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6. (2009 ?江苏,27)“5.12 ”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 板上写下了 “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 ②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 B. ③④ C.①②④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A.①② D.②③④

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它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世界的状况。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勇于批判,不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因此,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原理就是分清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主要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四课: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七课包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两个框题。 第一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 第二框共设两个目题:第一目强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第二目强调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就是要求同学们理解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第八课包括以下两个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框设有两个目题:第一目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领域证明了发展的普遍性。第二目结合实例说明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第二框设有两个目题:第一目论证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第二目论证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要做好量变的准备,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需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只有正确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清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趋势.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第九课包括以下两个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一框下设两个目题:第一目论证了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目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原理的现实意义。 第二框下设两个目题:第一目说明了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第二目论证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两大阵营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论 物质观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要用物质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 (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4、规律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教案 政史地教研组:马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领会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系统优化的方法;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趋势和状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明确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和依据。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及坚持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构建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矛盾分析法,主观题的解题方法(体现类) 【教学方法】采用学案: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构建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联系的观点:联系的特点及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总特征发展的观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原理、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原理、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方法论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方法论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方法论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方法论 辩证否定观的原理、方法论 要求:创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原理、方法论

具体做法:先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己或与同学合作,写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教师到同学中间,帮助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5分钟结束后,由教师与同学共同完成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体系。(重点突出矛盾观) 二、总结矛盾分析法:(突破难点) 具体做法:将6名学生分成一组,每个同学填一个,然后交流。既提高了效率,又体现了合作精神。最后教师点评,由PPT展示正确答案,供同学们参考。 三、练习题: 1、【2012年浙江省会考例卷】下列材料摘自C县的“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要充分发挥本县地处边疆的优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业和边境贸易;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不断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为重点,同时大力加强其他社会建设。 请回答:材料中,C县的规划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哪些道理?(6分) 具体做法:同学们先自己做,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将自己的答案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说出自己答题的思路,由同学们找出问题。教师最后点评,PPT展示正确答案及答题的方法。 2、【2011年浙江高考】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七课 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注意】 (1)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联系;即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联系是不是单向的,而是诸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不能把哲学上的联系为生活中的“联系”,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疑点】 为什么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了解)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的活动才能形成;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能认为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从联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条件出发的,并不是主观的臆造一些联系;并且,新的联系一旦建立,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见,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 ★(3)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 【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强调整体 【原理】: 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相互联系: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会 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 的意识 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 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4―5题: 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 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回答6―8题: 6、政府机构改革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7、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 一、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观 1、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 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多样性(条件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注 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注意: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主观联系、臆造联系,忽视联系都是错误的。③联系是客观的,不能创造和改变,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主观臆造联系。⑤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4、整体和部分。 (1)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的功能;部分居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服务于整体。 (2)联系: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②相互影响:A、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 B、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方法论:①应当树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总结: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系统与要素。 (1)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 (2)方法论要求:①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注意: ①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之间以合理、有序的关系存在,就会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以欠佳的关系存在则反之。③整体与部分和系统与要素都强调整体性,系统与要素侧重强调层次性、有序性、优化趋向。 二、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发展观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I: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中药不过是些树皮草根,多用少用没关系”、“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健身,无毒、无副作用”等观点.导致一些人过量用药产生不良反映。这一情况告诉我们 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B.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D.传统思想和传境观念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老子的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 3.下列看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4.“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D.看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8.“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废弃的资源。”这种说法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A.相互转化 B.相互依存 C.相互渗透 D.相互排斥 9.其实,被随意丢弃的硒鼓有着极大的再生利用价值。一个旧硒鼓经过修复再生过程,比生产新品可节约50%的成本,而售价却只是原来的70%。因此,我们应该()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B.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据此回答10—11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当前,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能指导人的行为方式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了恶性循环。而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地方,则出现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3.“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这句话告诉我们: A.理论对社会和个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 B.实现人身价值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C. 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4.十七大号召我们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意识对物质起促进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④ D.①②④ “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电视剧《闯关东》,以其美学品位和历史品位所产生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服了上亿观众,是一部既养“眼”更养“心”的精品力作。回答5--6题。 5.《闯关东》之所以吸引观众,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弘扬了艰苦艰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A 2.联系的含义 A 就是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B ⑴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 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选修)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1)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既包括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和完全均衡,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候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既由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又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7.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1)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提东社会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阻碍社会前进。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荐)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考点解读 考点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考点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考点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一是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两者相互依赖 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 (2)两者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一是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二是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2.系统的特征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第二,有序性。第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1)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