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污染控制工程07 生物膜法

水污染控制工程07 生物膜法

第七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
第一节 生物滤池
第二节 生物转盘
第三节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滤池法的流程
第一节 生 物 滤 池
典型的生物滤池的构造
滤床由滤料组成。滤料是微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理想的滤料应具备下述特性:
(1)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大量的面积;
(2)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
(3)有足够的空隙率,保证通风(即保证氧的供给)和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流出滤池;
(4)不被微生物分解, 也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较好的化学性能;
(5)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6)价格低廉。
滤料粒径并非越小越好,会造成堵塞,影响通风。早期主要以拳状碎石为滤料,其直径在3~8cm左右,空隙率在45%~50%左右,比表面积(可附着面积)在65~100m2/m3之间。
两种常见的塑料滤料
滤料比表面积在98~340m2/m3之间,孔隙率为93%~95%
滤料比表面积在81~195m2/m3之间,孔隙率为93%~95%
国内目前采用的玻璃钢蜂窝状块状滤料,孔心间距在20mm左右,孔隙率95%左右,比表面积在200m2/m3左右。
塑料滤料每立方米质量仅为100kg左右,孔隙率高达93%~95%,滤床高度不但可以提高,而且可以采用双层或多层构造。
国外一般采用双层滤床,高7m左右;国内常采用多层的“塔式”结构,高度在10m以上。
滤床四周一般设池壁,池壁起围护滤料、减少污水的飞溅的作用。常用砖、石或混凝土块砌筑。
石质拳状滤料组成的滤床高度一般在1~2.5m之间。一方面是由于孔隙率低,滤床过高会影响通风;另一方面由于太重, 过高会影响排水系统和滤池基础结构。
设置目的
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分为两类
固定式喷嘴
布水系统
回转式布水器的中央是一根空心的立柱,底端与设在池底下面的进水管衔接。其所需水头在0.6~1.5m左右。
固定式布水系统是由虹吸装置、馈水池、布水管道和喷嘴组成。这类布水系统需要较大的水头,约在2m左右。



池底
排水假底
集水沟
低负荷生物滤池又称普通生物滤池。
优点:处理效果好,BOD5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 BOD5可下降到25mg/L以下,硝酸盐含量在10mg/L左右,出水水质稳定。
缺点:占地面积大,灰蝇很多,影响环境卫生。
生物滤池法的流程
交替式二级生物滤池法的流程
交替式二级生物滤池法比并联流程负荷率可提高两三倍。
运行时,滤池是串联工作的,污水经初步沉淀后进入一级生物滤池,出水经相应的中间沉淀池去除残膜后用泵送入二级生物滤池,二级生物滤池的出水经过沉淀后排出污水厂。
工作一段时间后,一级生物滤池因表面生物膜累积,即将出现堵塞

,改作二级生物滤池,而原来的二级生物滤池则改作一级生物滤池。
回流式二级生物滤池法的流程
国外的运行经验表明,在处理城市污水时,回流式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大致如下:
生物滤池的一个主要优点是运行简单,因此,适用于小城镇和边远地区。
单级滤池法 当滤池负荷率在1.7kg (BOD5)/(m3·d)(滤料)以下时,出水的BOD5约为滤池进水的 BOD5的1/3。
二级滤池法 二沉池的出水的BOD5为二级池进水BOD5的1/2;如果一级滤池的进水不经沉淀直接流向二级滤池,则一级滤池出水的BOD5为进水BOD5的1/2。
生物滤池的工作情况
污水通过布水设备连续地、均匀地喷洒到滤床表面上,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以水滴的形式向下渗沥,或以波状薄膜的形式向下渗流。最后,污水到达排水系统,流出滤池。


污水流过滤床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不久,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的黏膜,称为生物膜。这个起始阶段称为挂膜,是生物滤池的成熟期。
挂 膜
污水流过成熟滤床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得到净化。


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性微生物,其厚度约2mm。在这里,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好氧代谢而降解,终点产物是H2O、CO2、NH3等。


由于氧在生物膜表层已耗尽, 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处于厌氧状态。在这里, 进行的是有机物的厌氧代谢, 终点产物是有机酸, 乙醇、醛和H2S等。


由于微生物的不断繁殖,生物膜不断加厚,超过一定厚度后,吸附有机物在传递到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以前,已被代谢掉。此时,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进入内源代谢,失去其黏附在滤料上的性质,脱落下来随水流出滤池,滤料表面再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
生物滤池的工作情况
有机物转化深度
生物膜脱落原因
真菌
藻类
原生
动物
后生
动物
一些肉眼可见的蠕虫、昆虫的幼虫
生物膜的组成
高负荷滤池:水力冲刷使生物膜不断脱落,生物膜厚度与滤率大小有关。
高负荷滤池:只有在负荷率较低时,出水才含有较低的硝酸盐,残膜易腐化。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滤池高度
负 荷 率
回 流
供 氧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滤池高度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滤池高度
有机负荷率:以BOD5为准,kg(BOD5或特定污染物质)/m3·d。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负 荷 率
生物滤池的负荷率有三种表达形式:
表面水力负荷率:m3(水)/(m2·d),又称平均滤率, m/d 。
水力负荷率:以流量为准,m3(水)/m3(滤料) ·d 。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负 荷 率
在低负荷条件下,随着滤率的提高,污水中有机物的传质速率加快,生物膜量增多,滤床特别是它的表面很容易堵塞。
在高负荷条件下,随着滤率的提高,污水在生物滤床中停留的时间缩短,出水水质将相应下降。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回 流
回流——利用污水厂的出水或生物滤池出水稀释进水的做法称回流,回流水量与进水量之比叫回流比。
回流对生物滤池性能的影响:
(1)回流可提高生物滤池的滤率,它是使生物滤池负荷率由低变高的方法之一;
(2)提高滤率有利于防止产生灰蝇和减少恶臭;
(3)当进水缺氧、腐化、缺少营养元素或含有有害物质时,回流可改善进水的腐化状况、提供营养元素和降低毒物质浓度;
(4)进水的质和量有波动时,回流有调节和稳定进水的作用。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供 氧
温度差越大,通风条件越好;
当水温较低,滤池内的温度低于水温时(夏季),池内气流向下流动;
当水温较高,池内温度高于气温时(冬季),气流向上流动;
若池内外无温度差,则停止通风;
正常运行的生物滤池,自然通风可以提供生物降解所需的氧量,自然通风不能满足时,应考虑强制通风。
生物滤池中,微生物所需的氧一般直接来自大气,靠自然通风供给。
生物滤池系统的功能设计
滤 池 类 型 的 选 择
流 程 的 选 择
确定流程时要解决的问题
滤 池 个 数 和 滤 床 尺 寸 的 确 定
⑴滤床总体积(V)
式中:V——滤床总体积,m3;
ρs0——污水进滤池前的BOD5平均值,mg/L;
qv——污水日平均流量,m3/d,采用回流式生物滤池时,此项应为qv(1+r),回流比r可根据经验确定;
N——有机负荷率, kg BOD5/(m3·d)。
滤 池 个 数 和 滤 床 尺 寸 的 确 定
根据计算结合经验确定。

在滤床的总体积和高度确定后,滤床的总面积可以算出。当总面积不大时,可采用2个滤池。

目前生物滤池的最大直径为60m,通常是在35m以下。

最后应该核算滤速,看它是否合理。回流生物滤池池深浅,滤速一般不超过30m/d,其滤率的确定与进水BOD5有关,如下表所示。
滤 池 个 数 和 滤 床 尺 寸 的 确 定
(2)滤床高度的确定
进水BOD5/(mg· L-1) 120 150 200 滤率/(m3· m-2· d-1) 25 20 15
采用公式进行计算步骤
第一步是选定滤料和进水方式,然后进行试验,求得K‘、m和n等常数值
回转式布水器的计算
计算的主要内容
1. 布水横管根数与直径
布水横管根数 布水横管的根数决定于池子和滤速的大小,n取偶数,布水水量大

时用4根,一般用2根。
布水横管直径 D1:
式中:q`v——每根布水横管的最大设计流量,m3/s;
v——横管进水段流速,m/s;
qv——每个滤池处理的水量,m3/s;
n——横管数。
2. 洒水孔数及在布水横管上的位置
假定每个出水孔口喷洒的面积基本相同,孔口数(m)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d——孔口直径,一般为10~15mm,孔口流速2m/s左右或更大些;
D2——回转布水器直径,mm,比滤池内径小200mm。
第i个孔口距滤池中心的距离(ri)为:
3. 布水器的转速
布水横管的回转速度与滤速、横管根数有关,如下表所示。
布水横管可以采用钢管或铝管,其管底离滤床表面的距离,一般为150~250mm,以避免风力的影响。布水器所需压力为0.5~1.0m。
也可以近似地用下式计算:
滤率/(m· d-1) 转速/(r· min-1)(4根横管) 转速/(r· min-1)(2根横管) 15 1 2 20 2 3 25 2 4
生物滤池正式运行之后,有一个“挂膜”阶段,即培养生物膜的阶段。在这个始运行阶段,洁净的无膜滤床逐渐长了生物膜,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不断提高,终于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当温度适宜时,始运行阶段历时约一周。

处理含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时,生物滤池的运行要按设计确定的方案进行,一般说来,这种有毒物质正是生物滤池的处理对象,而能分解氧化这种有毒物质的微生物常存在于一般环境中,无需从外界引入;但是,在一般环境中,它们在微生物群体中并不占优势,或对这种有毒物质还不太适应,因此,在滤池正常运行前,要有一个让它们适应新环境、繁殖壮大的始运行阶段,称为“驯化-挂膜”阶段。

驯化-挂膜方式:

一种方式是从其他工厂废水站或城市废水厂取来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碎屑,进行驯化,挂膜。

另一种方式是用生活污水、城市污水、河水或回流出水代替部分工业废水进行运行,运行过程中把二次沉淀池中的污泥不断回流到滤池的进水中。
生物滤池的运行及其经验
第二节 生 物 转 盘
生物转盘的流程
生物转盘的工作特点
(1)不需曝气和回流,运行时动力消耗和费用低;
(2)运行管理简单,技术要求不高;
(3)工作稳定,适应能力强;
(4)适应不同浓度、不同水质的污水;
(5)剩余污泥量少,易于沉淀脱水;
(6)没有滤池蝇、恶臭、堵塞、泡沫、噪音等问题;
(7)可多层立体布置;
(8)一般需加开孔防护罩保护、保温。
1.单轴单级式 2.单轴多级式 3.多轴多级式
生物转盘的布置方式
1954年在联邦德国的Heilbronn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生物转盘污水处理厂。
生物转

盘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物转盘的构造
盘片:高强度、轻质、耐腐蚀。
直径:2~3m,转速2~3r/min,间距20~30mm。
受材料、污水与膜的接触均匀性、外缘膜易脱落等影响,直径不可能做大。
生物转盘的构造
转动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防止断裂和挠曲。
直径:50mm以上,长度0.5~7m。
处理槽:与盘片相吻合的半圆形或多边形,净空相距20~50mm,设排泥和放空管。
驱动装置:
机械驱动装置;
空气驱动装置;
水轮驱动装置。
生物转盘的主体是垂直固定在水平轴上的一组圆形盘片和一个同它配合的半圆形水槽。
微生物生长并形成一层生物膜附着在盘片表面,约40%~50%的盘面(转轴以下的部分)浸没在废水中,上半部敞露在大气中。
工作时,废水流过水槽,电动机转动转盘,生物膜和大气与废水轮替接触,浸没时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敞露时吸收大气中的氧气。转盘的转动,,带进空气,,并引起水槽内废水紊动, 使溶解氧均匀分布。
生物膜的厚度约为0.5~2.0mm,随着膜的增厚,内层的微生物呈厌氧状态,失去活性时使生物膜脱落,并随同出水流至二次沉淀池。
生物转盘的布置方式
生物转盘的新进展
第三节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是曝气池和生物滤池综合在一起的处理构筑物,兼有两者优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性能特征:
(1)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10~20g/L;
(2)生物膜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含有大量丝状菌,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污泥产量低;
(3)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4)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5)生物膜活性高;
(6)没有污泥膨胀的问题。
缺点:滤床易堵塞和更换,运行费用较高。
接触氧化池的主要部分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构造
填料要求:
比表面积大;
空隙率大;
水力阻力小;
强度大;
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
能经久耐用。
接触氧化池反应区的构造
酚醛树脂蜂窝填料
常用填料的类型
聚乙烯蜂窝填料
聚乙烯蜂窝填料
半软性填料
弹性立体填料
软性纤维填料
软性、复合填料
组合填料
框架与生物填料
挂膜后的网状填料
反应区曝气系统的布置
曝气装置安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