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读教材 用好教材

研读教材 用好教材

研读教材 用好教材

研读教材用好教材

姜堰市新桥小学卞俊强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多个年头,新的教学理念在一线教师的课堂上已经得到体现。但在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上,少数教师的做法还存在偏差。如受“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要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感召,在一些公开课和展示课上,部分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为迎合新课标的新理念,摒弃教材,追求所谓的“创新”,将重点放在如何去改编教材,如何创设自以为较好的情境,认为用现成的教材就不能体现创造性,出现了乱用素材,所选的素材不具有真实性、实效性的现象。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材呢?

研读教材是用好教材的起点。教师应该认认真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应该“教什么,怎样教”,读出教材承载的厚度和深度。首先,要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其教学内容在具体章节的编排顺序,浏览教材的目录和编排特点,看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具体安排的,正确定位教材内容的属性,把握好每一篇教材在单元中起的作用,以及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什么样的基础,这样才能制订好教学目标。其次,要读懂教材中问题情境的编排,教材提供了哪些要求或者操作建议,设计了哪些师生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些都必须认真研读,做到心中有数。

领会教材是用好教材的关键。当前,许多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教材单调、枯燥的倾向,展现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然而,当教师真正使用新教材时才发现问题多多,有时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模式;有时,一堂课下来感觉新的理念也有所体现,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但细细品味,会发现学生学到的只是浅层次的知识,甚至还会出现“活动了四肢,活跃了身心,休息了大脑”,导致“去教学化”的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没有真正领会教材,没有从文本中领会编者的意图,没有从有形的文本和呈现的素材中,读出无形的思想和编排的体系,导致具体目标定位不准,内容把握不到位。

总之,教材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方案。因此,教师应该认认真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一是从教材的局部知识中把握好整体的知识体系。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是不同的,对同样的知识认识程度在不同阶段也会不一样。因此,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在编排上遵循“螺旋式上升”和“交替式增长”的特点,分阶段呈现 , 纠正了过去“一竿子到底”等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倾向。二是从有形的教材文本中读出无形的思想。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小学阶段主要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师应该细心体会编者的意图,用好教材提供的文本和插图,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谈谈教材的研读

谈谈教材的研读 娄山关镇中心学校韩宗远 内容提要: 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不喜欢研读教材,或是只做到读而不研,最多看看教材或是把教材扫描一下就去上课。而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认真研读教材,所谓研读教材,就是在读的基础上要去分析研究,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吃透教材。我们只有深入的理解教材,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呈现出来,才能事半功倍。要真正做到研读教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找准方法的切入点、填补文本的空白点、寻找讲练的结合点、落实能力的运用点。 关键词:教材研读数学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呈现出来,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用大量的时间,大量的资料,大量的作业去解决问题,当然,在那样的高压强化下还是有些效果的,可是搞得老师喊累,学生也不情愿。我觉得过多的资料就像小孩吃太多的零食是一样的,身体并不好。过多的时间就像不按饭量吃是一样的,吃多了反而不利于消化。 我认为广义的教材应该包括课本、教参和学校统一配发的家庭作业等文本方面的内容,而不是仅仅指课本。什么是“研读教材”?在实践中,我的心得是“仔细揣摩,透彻理解,反复琢磨,问个究竟”。即:要注意把握教材内容实质,提炼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仔细揣摩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等;要善于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如教材呈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呈现,根据教材内容准备设计哪些相关的训练活动,通过这些训练活动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要学会走出自我,学会换位思考。要从编者的角度,从自我解读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他人评价的角度等方面予以思考。 “研读教材”在方法上做到“三要”,即: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结合个人实践,我认为研读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这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没有找准重难点,你就会做无用功,就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要仔细揣摩一节课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学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这就是重点。在一节课中哪些内容是最难解决的,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地方是什么,这就是内容的难点。重难点我们要辩证的去看,有时候重点不一定就是难点,而难学的不一定就是最重要的。新人教版小学第十二册第第二单元《圆柱的表面积》中,它的重点无疑是能准确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从而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这是本节课中学生必备的能力。然而这节课的难点却是如何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时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和圆柱底面周

在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

在工作中践行工匠精 神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工匠精神有感近年来工匠精神这四个鲜活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各大报纸上和网络上,甚至出现在李克强总理三月份的政府报告里。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有如此强大的引力付守永的《工匠精神》带领我们一起进入“制造精神”的世界里…… 我们常常抱怨工作不理想、领导不重视自己,试问我们自己是否热爱这份工作真正用心去对待这份工作工匠精神从工匠之魂、之道、之术等方面告诉我们热爱工作,精益求精,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或是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不仅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踏实地的“匠心”。小野二郎穷尽一生磨炼技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工匠精神实践在个人身上就是用心做、坚持做。唯有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加上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出类拔萃。 领导时常念叨我们“要把每一件衣服当做一件艺术品来做”,如果说工匠精神是指引我们的一种信念,那么领导的这句话就是我们工匠精神的具体之行。对于做技术这块的人来说经验是重要条件之一,每一款衣服出来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经验累积,一次技术沉淀。一次次的季前准备;一次次的季中剖析;一次次的季后总结,从笼统的任务开发到高质高量;从系列的版型风格到属性研究;从人体的静态构造到运动特征;从线条的流畅美观到功能结合;一针一线都认真考量,精雕细琢,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工匠精神”的灵魂是匠人专注、追求完美的造物品质。服装若是离开人体,谈其完美就显得空泛,所以一切根基都是人体,人体无论处于静态还是动态都是我们探索的必要课题。特别是运动状态下我们完全可以从人体工程角度,分析人体尺寸、动作范围、心理效应等因素,再结合肌肉的围度、关节的活动度,通过用料、剪裁来实现提高最佳运动状态的目的。以跑步这项运动为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骨盆前倾,

研读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像一场场春雨,正焕发着它特有的生机和活力,它为正在参与课改的教师们提供了再次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当我们翻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时,相信老师们一定会被那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教材所吸引。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教师们,面对这一册册崭新的教材,却感到无所适从,不适应,茫然,困惑……凭着自己的老经验怎么就找不到课的感觉呢?是不是不会教了呢?当我们用心去翻阅教材时,不难发现,很多教材的内容精而少,只见相应的主题图、同学间的几句对话或教材提出的问题。就这点儿内容能上一节数学课吗?这样的数学课该怎么上?一个个硕大的问号摆在了每一个教师的面前。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教学中,几乎每天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会产生新的困惑。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我们将如何把握它?熟悉它?领悟它?这无疑成为教师们首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了。在梳理、思考这些问题与困惑的同时,我想:“研读教材”的提出对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对深化数学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培养年轻教师在课改中能否脱颖而出、迅速成长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本次业务学习就数学新课程“研读教材”谈一些自己的思考,敬请指正。 一、对“研读教材”的认识──明确“教材”是什么? 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在大力提倡广大教师研读教材的同时,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要对数学教材是什么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后,研读教材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效度。 关于数学教材,教师们都熟悉这样一种说法:数学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种在绝对意义上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对学生而言,教材是学习过程中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预期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结果。这样的教材反映了一种数学的教育理念,数学知识和方法相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同样的,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这些客观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然而,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材已改变了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它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确切地说,教材应当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如果用一句简短的句子进行概括,即: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它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笔者认为:教材即“结果”。如:教材关于“数与计数”的内容,在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5页例1、例2、例3中,只有这样几句话。“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接着怎么数?”“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十一。”“读直尺上的数。”在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页例1 中,也只有“怎样数更大的数?”和“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两个问题。 当我们站在教与学的层面,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审视时,这些“三言两语”如果去“教”学生,要不了三、五分钟就可以教完。如果我们细细地去体会教材,绝非这么简单了事。教材是静态的,是不能开口说话的,是只能呈现“结果”的材料,作为教师就是要将这一“结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8篇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8篇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1 上下五千年,中国曾引领着一个时代的制造行业发展,精密探测的地震仪,深埋千年依旧锋利的古剑,无不彰显着当时顶尖的工业技术。然而反观现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厂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练度或扩充人力来提高产能,却无丝毫创新之法。中国工业已然被称为“世界加工厂”,长此以往,中国工业将无以为继。近日,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理念风暴席卷全球,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战略让国人悚然惊醒。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德国在已有顶尖工业水平上的持续创新力以及德国人专注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熟练无失误,仅以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里,精益求精乃为“工匠”。中联重科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先驱企业,不断有新型产品的技术参数突破世界纪录,每年的专利发明质量和数量也都远远走在其他企业前面,创新研发力度不可谓不强。但作为基层员工,如何在管理岗位上实现自己的“工匠价值”,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思考的问题。 先成为一个优秀杰出的“工”。每个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体运行中重要的一环,要保证自己在岗位上的工作无差错无拖延,需要耐心、细心和决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多坚持,多努力,对待工作和同事不骄不躁,始终如一;细心了解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多发问,

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决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多取经,多探索,勇敢尝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后成为一个自我升华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条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职工作完成后额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细节使工作流程更顺利?如何才能针对自身岗位的优劣现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只有深层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让个人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与工作相辅相成,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价值升华。 企业作为员工发展共同体的同时,也是员工价值体现的重要载体,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长久以来,日本老字号企业的前瞻性令世界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怎么能从一瓶小小的酱油,看到一个巨大生态链的延展?因为背后的素直之心,对自己事业的执着精诚之心,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纯洁无暇,不受名利侵染。工作已经不再是赖以为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义和最高追求,这,才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灵魂所在。 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2 4月25日去参加付守永老师讲授的《工匠精神》,在本次课堂上得到一次浓缩,一次与集团同仁共同咀嚼、消化和巩固的机会,受益匪浅。 态度的根本是:我是谁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让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让自己做事的结果超越直接领导的期望。。

浅谈教材分析的意义步骤和方法

浅谈教材分析的意义步 骤和方法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摘要: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状况直接影响着其课程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从而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教材分析对教师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新教材改革的今天更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更新的认识。那么,何为教材分析其主要的步骤与方法有哪些呢本文将从教材分析的涵义、意义、步骤、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教材分析意义步骤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评价的出发点方面与过去有所不同。在此种形势下,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并实施教学,深刻理解教材分析的涵义及其意义、弄清教材分析的步骤、掌握教材分析的方法对教师而言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教材分析的涵义 首先,教材分析不再是就事论事的狭义的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而是基于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分析。其次,教材分析要在以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为依据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正文内容和栏目,结合课标要求以及教师用书,分析五条明线索和一条暗线索,即:知识逻辑线、学生认识发展的脉络、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问题线索、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参与的活动线索、情境素材证据线索。最后,现代教材分析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和归宿,以学生经验为出发点,从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建构。 二、教材分析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分析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分析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的的达成。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的步骤 1.仔细研读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时应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的要求为目的。认真研读课标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2.通读教材整合内容 (1)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分析本段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表达方式和程序,研究素材、例证、练习与知识、技能穿插编排的意图,从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明确教

研读课标心得体会

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心得体会 “知乃行之始也”教师备课也一样,先要学会钻研课标和教材,只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课上才可能做到运用自如,心里有底,对学生的反馈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教学才会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特色。只有钻得进去,才能跳得出来。 一、认真研读新课标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学的实施必须用课标来指导。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必须认真地、反复地学习“课标”,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标”。不仅要真正掌握“课标”体现的新理念,而且应该准确理解把握“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以“课标”为准来指导教学,增强主动性,避免盲目性。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明确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才能弄清楚课程标准在各个教学阶段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把握教学方向,明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 二、教师应吃透教材。 一位教育家说过“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这说明教师要“吃透教材”必须要日积月累学习和提高。反之,教师在“吃透教材”的过程中也一定能使自己的教学理论、实践经验、个人素养得到不同程度提升,达到双赢的效果。首先理解它的内容,理解它的结构,理解编者意图,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关键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成功的教学策略就是在这些关键点的正确把握和整合中获得。而这些关键点的准确把握和整合,恰恰是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和筛选的结果。其次认真读教参,就是要求我们抱着认真的态度读、反复地读,不但要看懂,还要作深刻的领会。领会知识体系,设计意图及教学方法等。但我们不能只依赖教学参考书,照搬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教学建议,要结合实际创造地使用教学用书。 三、“吃透”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既要平等互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达成共鸣,收到预期的成效。

工匠精神读后感

工作是一种修行 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如果做到需要一种什么精神支撑呢?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而这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工匠精神在欧洲,是象征着瑞士钟表的品质,以及德国工匠的严谨与精确,工匠精神之于汇嘉,则是服务第一,其他都是第二。曾经有这么些的故事,讲述着我们的这种坚持: 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有听过(东方店…的案例),此案例表明:成功不在大小。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我们全方位的去考量这个案例的时候,不难发现正是我们在每个小细节上的到位,才使得顾客得到了到家式贴心服务的感受,我们“立体的爱”才能与顾客产生“感情链接、心灵互动、价值分享”。,我们的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得到了成长。这不正是我们的所求吗? 而工匠精神这本书,教给我们的也不正是: 专注产品、重视积淀、享受过程,这正是工匠精神与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商人精神之间最大的差别。他们身上或许会少了商人的敏锐,但他们却多了一份对事业的执著。他们喜欢手中所做的事胜

过这些事情给他们带来的钱,他们更热爱自己生产的产品,而不是产品带来的利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努力创造新的管理模式。当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赢利而做的时候,时刻执行着这种极致的工匠精神,支撑着在追逐梦想的旅程中稳步迈进。 书中很多的道理可能我们都似曾相识,但是: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每一个人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如何树立正确的工作观?首先我们得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选对的?还是选贵的?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连哈姆雷特也会纠结的问题。 工作不仅仅是我们赚钱谋生之道,更应该是我们追求目标,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明确目标,把梦想当做信仰。”这句话很对,我们需要拥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目标。明确这个目标以后,我们就需要寻找方法,达成目标,实现梦想。 工匠精神的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专业、专注、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这就是工匠精神,也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拥有修行的状态,才会带给一个人无穷的力量,无穷的热情,无穷的创造力,无穷的热爱,无穷的收获;拥有修行的状态,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

带着工匠精神去工作-读后感

带着工匠精神去工作-读后感 工匠精神的传承成就了一个个世界品牌,一家家百年企业。曾经我们一直疑问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呢?为什么全球百年企业日本竟然有2万多家,而中国却只有10余家?答案都是工匠精神的力量!阅读《带着工匠精神去工作》一书,让人印象深刻,感慨良多,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人生是一场修行,那工作就是修行中最重要的内容。 书中的每一章主题的都通过一系列生动而恰当的示例和故事去诠释,简单而通俗,让人很好的接受与消化。书中列举乔布斯对“苹果”产品的的完美性的追求是如此的偏执,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张幻灯片,都会反复测试。我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也不算是崇洋媚外,对于“苹果”的产品我必须要竖起大拇指!我想当代只要提及电子产品,“苹果”无疑是最好的代名词,因为“苹果”代表的不仅仅是电子产品中精品,而是电子产品中的艺术品。乔布斯用“苹果”的神话完美的诠释了工匠精神,不断的追求完美,不断的创造精美,也许就是工匠精神的精髓。相比而言,我们是否在枯燥的日常工作中,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心境,我们是否还能够标记自己的工作与众不同,我们是否能够用自己的汗水给工作烙印上“完美”的印记,拖拉敷衍是否已经在自己身上滋生,工作中是否让同事也感慨你的工作做得让人舒心,让人钦佩,是否没有给他人徒增麻烦,是否没有扯皮推诿,如果今天的工作能够完成,是否有必要拖延到明天。日本的清洁工“新津春子”

因为最会打扫卫生,被封为日本“国宝级匠人”,这最好的印证了书中所说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伟大的工作,只有使工作变得伟大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只要不断的追求与进取,都会变得伟大。 书中说到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是一份坚守。没有纯净的信仰,没有执着的坚守,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也不会几十年如一日地专攻那一颗颗小小的螺母,世界上也就不会有了“永不松动”的螺母,高铁也许就不能肆意的驰腾。德国人把信仰融入了生活,融入了家庭,很多德国人的姓氏都是一门手艺的代名词,一代代传承的信仰如愚公移山般的坚定。此时,我不经意想起我们的企业,在市场化竞争如此波涛汹涌的背景下,我们的企业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公司转型发展中的监控项目面对强大对手不计成本的出牌,我们确实受到了打击,甚至开始惆怅、徘徊,是选择坚守而努力不懈的争取,还是气馁、放弃、逃避而随意的“重在参与”。竞争中,我们是否迷失了自己,把曾经的自己丢弃的无影无踪,我们是否太过于长他人之志气,其实我们一直也是他人的鞭策自己的对手而从未缺席。只要我们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投标,只要我们不断的在失败中学习,我们总会变得强大,市场中总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工匠精神使得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能够超越那原本看起来平凡的我们;工匠精神也使得企业在竞争中能够找到真实的定位,能够战神那原本看起来强大的对手。是的,工匠精神能够让企业更加具有生命力,工匠精神能够让国家变得更强大,时代在召唤,国家在弘扬,我们每个人都要让工匠精神落地生根!

(完整版)读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读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无论达官显贵,还是一介布衣;无论企业高管,还是普通职员,相信读完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均会有所得,有所感悟。 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的积极的意识形态的总结。它既是一种平 凡的体现,亦是一种伟大的升华。其平凡,在于无论何人,无论 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心所想,工匠精神便可始;其伟大,在于,它源自人的真善美,源自人的真性情,它不是教条式的灌输,而 是真诚的心的交流,它不是路人皆知的道理的堆砌,而是充满佛性、修身养性的禅宗智慧。 工匠精神让人懂得:一切烦恼皆源于心。俗语有: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人心的偏移,烦恼之 人失去了那份对工作的敬畏心、荣耀心与喜悦心,失去了那份对 工作最本真、最初衷、最原始的热情与热爱,以一颗功利心、浮 躁心、投机心追求一种简单、粗糙、肤浅的满足,追求一时的浮华,视工作为获得金钱、名声、权利的工具,殊不知是一种舍本 逐末的追求。如斯追求,带来的满足,必然只是昙花一现,何来 长久?打工的状态并不可悲,可悲的是打工的心态。一个人所做 的工作,就是他生命价值的体现。这里谈的不是工作的高低贵贱,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心性。如果说“我是谁”、“我应该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是始于生命意识的觉醒,是 重新认知生命存在的价值,那么在面对工作之前,请先自问“我

为什么要工作”、“工作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工匠精神让人领悟: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入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梦想是行动的开始,动力的源泉。空有梦想,永远是空中楼阁,人生有梦,重在执行。工作,即是实现梦想的开始。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换取物质利益的行为,更是一种生命态度和价值的呈现过程。如何由一个打工者,变身为工匠,那就用“心安、心慈、心正、心明、心定、心诚、心宽、心谦”的正道去面对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用“先做人,后做事;先专注,后专业;先增值,后回报;先沉淀,后成才;先有为,后有位”的正念重思成败,引领生命新航道。 工匠精神让人知觉: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常识。人的一生在不断追求着知识,却漠视了常识。常识需要人的善心、用心、细心、给予心、责任心。工作中,我们强调着顾客满意、符合标准、零缺陷,却又不断出现着客户投诉、不达标准、产品返工甚至废弃的现象。人们犯错的根本原因,不是没有不犯错的能力,而是没有绝不犯错的心态。很多人忙着的不是创造新价值,而是制造新问题。工匠精神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科学态度。它不仅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确定和定义问题的能力,更培养解决问题并执行的能力。信息技术的革命,科技的高速发展,让现代人适应了快节奏的旋律,忘却了慢的味道,就像孩童都想拼命奔跑起来,却不愿意好好学习走路。因为快,错失风景;因为快,疲于纠错;因为快,难堪重负。要懂得慢,能慢

研读课标教材是老师的必修课

研读课标教材是老师的必修课 小学数学说课标说教材心得体会\ 5月30日,我有幸在权主任的带领下,与学校老师一同到澄城实验小学观摩小学数学“说教材”比赛,在这短短的半天时间里,观摩了7节小学数学老师的精彩演讲,每一位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他们在“说教材”的过程充分展现个人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对教材、教学重难点的熟悉程度;教学过程的新颖设计以及对时间的准确把握都令我叹为观止。选手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7位选手各自独特的说课设计跃入眼帘;他们自然的教态,落落大方的仪态,侃侃而谈的表述,对教法的灵活运用,加之精湛的说课技巧,精美的课件制作,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让我第一次用心触摸了数学,感受了数学之美。 在本次“说教材”中,有很多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富平县陕压小学的选手,语言精练,条理清晰,注重实践。还有白水县东风小学的选手,制作的课件非常精美、教学新颖创新、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当然,还有很多的老师,都是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都是我值得我去学习的! 再此,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说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都说了什么?即对教学的设计和分析,其内容涉及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说教材”过程中我认为首先要吃透教材,了解编写意图,明确编写体例。因为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还有教材整合过程很重要,它体现了教师对整个教材的把握程度,要在“整体建构,和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打破章节、年级、时序界限,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教材重新整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说教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考察一名教师对教材,教法,学生,课堂的把握情况。说教材是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的必修内容。 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我们生活中以及在整个社会上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数学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

研读数学教材提升教学素养

研读数学教材提升教学素养 作者: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余国红录入时间:2008-10-14 阅读次数:2018 教材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发现: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不但图文并茂,而且没有了以往说教性的纯文本词句。以前一些家长也可以凭借教材文本弄明白孩子的所学内容,现在却可能看不明白新教材中一些知识点的处理。新课程教材中之所以不见了纯文本,是因为强调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而非死记硬背数学结论,主要是借助数学问题来蕴含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一些年轻教师缺少数学教学的必备素养,不能够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必然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笔者以为,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才是提升教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内涵,扩展认知深度 研读教材,首先要弄清某个具体的范例蕴含的数学知识,然后才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程序的调整或情境的设计,使得教学程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情境更加吸引学生,学生也才能将知识学活、学懂、学深。 【案例一】认识乘法”一课是在学生学完表内乘法之后,关于乘法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主要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几十几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学。教材中的例题是这样的: 一位教者可能觉得大象运木头这样的事情不足以吸引学生,或者觉得尽管大家都知道大象是可以帮助人类做事情的,但生活中除了在动物园可以见到大象之外就难以见到

大象工作的事情。于是教者就重新设计了一个到麦当劳用餐的情境,学生们果然都很兴奋。请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麦当劳吗? 生:喜欢!(异常兴奋) 师:看!这是什么?多少钱一个? 生:冰淇淋!3元钱一个! 师:现在有20个小朋友要到麦当劳聚会,你们说他们要买多少个冰淇淋? 生:20个! 师:谁会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用多少钱? 师:谁会列算式? 生:20×3 师:……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乘法。想一想20×3等于多少呢? 生:60。 师:真不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学生难以表述,教师也表述不清。 以致后来无论是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还是几十几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学,教师和学生对这部分口算的算理都昏昏然!在最后作业反馈中,全班居然有一半以的学生有错误,即使那些做对了的学生恐怕也未必完全弄明白了,因为此前有的学生已经知道20×3的结果了。 【反思】 1.教材中范例讲的是“3个20”,而教者讲的却是“20个3”。我们都知道无论“3个20”,还是“20个3”,都可以列式为20×3,但是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3个20”列成加法算式是20+20+20,而"20个3”列成加法算式是3+3+3+3+3……+3(一共有20个3相加),教者这样变动,在算理上是不利于学生理解的。 2.“20个3”的乘法算理,教材中没有专门安排教学,应该在学生掌握类似“3个20"的算理并从中找到口算方法的基础上,由“3个20”和“20个3”算式意义的相同性,知道“20个3”也列式为20×3,也就等于60。 3.教材中的例题除了设置情境,还蕴含着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意图,这是该教者所没有领悟到的。每头大象运了20根木头,为什么要10根一堆,堆了2堆呢?这是为了和计数单位“十”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一头大象运了20根木头,也就是“2个十”;3头大象运的就是“6个十”,也就是60。而到麦当劳买20个冰淇淋,3元一个,又该如何解释算理呢? 二、抓准重点,把握认知重心研读教材,除了要挖掘知识的内涵,还要抓准知识的重点,这样才能把握教学处理的轻重,顺利展开教学,不至于使教学有失偏颇。 【案例二】一位教师执教四年级上册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一课。 首先,教师自己直接在黑板上很标准地画出了从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并未交代名称),并且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依葫芦画瓢。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下面是X整理的关于工匠精神的读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 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篇1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时候会想:反正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样平衡?等等……此书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企业,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乔布斯曾说:“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 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企业将会怎样?作为公司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公司为荣,明天公

司以我为荣”,“我是公司中的一员,我应该对公司负责”。如果不作奉献的话,整个公司最终将会失去赢利的机会,受损失的不仅是公司,还有公司的成员,当然也包括自己。所以,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弃那种“马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我曾经听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明,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小事,才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业业圆满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兴旺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才有可能实现啊! 总之,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他的人生态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才会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工匠精神读后感范文篇2 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及方式相异。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不过原地踏步,而有的

新工匠精神:以匠心干好工作

新工匠精神——以匠心干好工作 课程时间:1天 课程纲要: 第1章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升级组织文化和职业情怀 1.为什么8000万人口的德国能诞生2300个世界品牌? 2.为什么工匠精神两次写入政府报告? 第2章何谓工匠精神——深入解读工匠精神 1.讨论:你眼里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的?会联想到哪些关键词? 2.何谓工匠精神? ?热爱工作——胜过工作所带来的钱; ?精益求精——把99%满意提高到99.99%; ?严谨,一丝不苟——不达标准绝不交货; ?耐心,专注,坚持——永不止步; ?专业,敬业——追求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 3.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 ?少一些心浮气躁,多一些纯粹精业; ?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 ?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 ?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有业精于勤,不追求极致不罢休的气派; ?有十年如一日,反复磨练方成器的信仰。 思考: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 4.工匠精神的基本要义; ?热爱自己的工作,绝无高低贵贱之虑; ?每临工作现场,必有庄敬之意; ?长期探寻此业精髓,力达更高境界; ?以此业为生,但不为钱而放弃标准; ?一旦结识高手,必敬慕之,学习之; ?祈望自己所为和作品能比寿命更长。

第3章企业不“匠品”难生存——新时代的产品思维 1.专注思维:盯准一只野兔——锁定重点; 2.简约思维:大道至简——简约即美; 3.冠军思维:做自己擅长的——能量聚焦; 4.极致思维:让客户尖叫——练就绝招; 5.迭代思维:小处着眼,微创新——快速迭代。 第4章匠心供奉——丢掉浮躁的自己,成为潜精研修的职人 1.练好生命的木人桩——案例:咏春拳 2.不达标准绝不交货——案例:木匠的故事 3.让作品比生命更长——案例:亨利安家族的齿轮 4.穷尽一生磨练技能——案例:“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5.差之毫厘也要计较——案例:治学严谨的吕叔湘先生 6.用笨功夫练真本事——案例:京剧大师梅兰芳 7.先潜水后浮出水面——案例:《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 8.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案例:秋山木工学校 第5章摆正心态,干好工作——像老板一样工作 1.结果心态:执行=理解任务的目的+主观能动性+以结果为导向; 2.双赢心态:利他就是利己; 3.主动心态:主动去追求工作,别让工作追求你; 4.老板心态:把老板的钱当自己的钱,把老板的事当自己的事。 第6章如何将工作做到位 ↘结果导向:用“结果”说话 ——执行≠完成差事、例行公事、应付了事 1)讲结果:界定正确的结果,非一味强调步骤; 2)讲因果:消除机械式执行、共创智慧式执行; 3)讲后果:强化组织的利益与个人得失的影响。 ?案例:做了=执行了吗? ?工具:“请给我结果”和“九段秘书”的测试 ↘责任逻辑:1%的问题100%的责任人 ——责任=机会≠负担、压力、累赘 1)僵化制:责任一旦到人,绝不讲道理;

如何研读教材

如何研读地理教材 高一地理组马婷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新教材给广大教师所呈现的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所吸引。然而,当我们用心去翻阅教材时,不难发现,教材的很多内容精而少,只见相应的主题图、几句对话、几个问题等。从而可以,全新的教材蕴涵了全新的理念。过去那种教材是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力图把每一道题都演绎得淋漓尽致的现象显然不合时宜了。新的理念告诉我们,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怎样使用好这个工具呢?这就需要每个教师认真去研读、去揣摸。 一、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1、明确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课改实验教师,只有首先从客观上整体把握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提出的要求才能达到高屋建瓴的境界。 2、明确每册教材应该达成的目标。对每册教材的整体架构和主要知识板块,课改实验教师必须做到全面掌握,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时间分配和重点处理上有的放矢,科学合理。 3、明确每个单元应达成的教学目标。对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必须清楚明白,并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 4、明确每节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把每一课、每一幅图中蕴涵的教学因素都发掘出来,要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组织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备课。 二、研读教材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一名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吃透教材,很好地领会教材的内涵,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驾驭自由。如:每个知识点的主题图是什么意思,例题反映了什么内容,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等等。充分发挥教科书的资源作用。当然,这也不是说教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应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并注意教材体现的几个特点。 1、挖掘教材内涵,为学生提供现实背景实验教材的编者费了很多心思在现实生活中寻觅社会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了具有特定社会信息的现实背景。教师只有深入地理解、研究和挖掘教材中提供的信息资源,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2、注意教材体现的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新教材的内容编排非常注意体现“社会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对教材的延伸与拓展。 3、重视教材提供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通过社会活动,掌握基本的

工匠精神演讲稿

工匠精神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工匠精神”。 纪录片《大国工匠》以热爱职业、敬业奉献为主题,讲述了八位“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给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高凤林,有载人潜水机上被称作“两丝”钳工的顾秋亮,有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有港珠澳大桥深海钳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飞机的钳工胡双钱,有錾刻人生、为 APEC会议制作礼物的孟剑锋,还有捞纸大师周东红。 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在这个五光十色、极致物欲横流的当下,对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少不了几倍工资、几套房子、几多升迁的诱惑。但是,他们都没有为此所动。因为他们的共同和特殊点,不仅在于技艺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颗热爱祖国,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每一个从事五金制造的业者,都是一个个工匠,都有一份份责任。每个业者都应该以同样“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尽职尽责,赢得尊重。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工匠精神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起来,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成为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只能在地摊上去销售。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为此,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高凤林却不为所动,都一一拒绝。理由很简单,用高凤林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费时40余年,先后造了五台航海钟,最后一个钟,创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 秒的记录,从而完美解决了航海经度定位问题。而我国的工匠们同样毫不逊色,他们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而这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显然是无法做到的。 因此,“大国工匠”诠释出的“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中国制造”的内在支撑,这样才能让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释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研读教材要实在-----讲座心得体会

《研读教材要实在》 -----讲座心得体会 10月30日,市教研员李老师为我们全体数学教师作了《深入研习准确把握充分发挥教材功能》讲座。李老师从数学课标、研读数学教科书、发挥教师用书三方面讲解,明确定位为我们研读教材,期间主要以读懂教材旁白,读懂教材练习内容二方面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通过学习,我们在今后要认真研读教材,知道教材设计意图,正确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研读教材不要“雾里看花” 二、“研读教材”在方法上做到“四要”,即:要对研读的教材内容进行相应的分类;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在该学段的总体目标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加工和处理教材。 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很好地掌握数的概念,在钻研教材的同时,我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审视。决定为学生提供他们非常熟悉的“小棒”“石子”“计数器”材料,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去思考和探索未知的数学问题,通过研读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①让学生在数一数活动中,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数的意义,体验计数的作用。②认识1000以内的数,能用具体的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