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概述

清代是指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陷北京,朱明王朝崩溃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267,而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称为近代文学。因为随着鸦片战争爆发即19世纪中叶道光年间,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清王朝的架子虽然还没有倒,但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

一、清代社会政治情况

嘉庆以前,因为社会高层结构稳定,国力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1、经济:康熙十分重视水利建设,鼓励生产,农业显著发展,人口明显增

长。使反清斗争难以坚持。乾隆时期,东南沿海的纺织业、盐业、造船

业、造纸业、印刷业者都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比前

代理会为密切。但从世界范围来看,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正是西方

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现代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相比较中国社会的

进步是极其缓慢的。

2、政治:汉化程度较高,基本上全盘接受了明朝的文化体制,并逐渐强化

了君主专制。如康熙时,设立了南书房和大臣会议,削弱了内阁权力。

雍正时改立军机处,把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再度形成极端专制。封建

专制制度腐败的速度也相应加快,如圆明园,自康熙朝始建,费四朝经

营之力。乾隆好大喜功,屡下江南,耗费惊人,乾隆的宠臣和坤在嘉庆

时被抄没家产,地窑里藏银300余万两,夹墙里藏金两万六千余两,他

的一个家奴也有20万两银子的财产。

二、清代文化专制对文学的影响

清王朝的统治者由于很早便利用了明王朝的降臣降将,朝廷的设立悉依明制,也懂得利用汉族的儒家思想控制社会思想文化,刚定都便摆出了尊孔尊儒的面孔。如规定学习《四书》、《五经》,科举依然用八股文,取《四书》、《五经》命题。

1、强化程朱理学的重要地位。

康熙是历代少有的博学而重视文教的帝王,他特别崇尚朱熹,曾说朱熹

的文章“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正道。”不仅将朱熹列

入哲人之列,而且任用了一批信奉程朱理学的官员,如魏介裔、汤斌等,

从而使宋代理学成为清代的官方哲学。

对文学的影响:

桐城派古文及其正宗的地位的确立就与此有关,古文原本包括应用散文和文学散文。但桐城派理论奠基人方苞信奉程朱理学,要求以“雅正的文体,简明有序的记事、议论”。即提倡应用散文,有排挤文学散文的倾向,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2、网罗名人,编纂书籍。

康熙在即将平定三蕃之乱时,便着手实行“偃武修文”的措施,下诏开了博学鸿词科,吸收天下学者名流进入朝廷编修图书。如《康熙字典》、《全唐诗》等,乾隆时,由纪晓岚编的《四库全书》收典籍三千四百余种,近十万卷。而且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所收入的三千四百余种和末收入而存目的六千七百余种书籍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

从保存古籍的角度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功德,但确实也有绊文人的用意。

而且在编《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收缴和销毁了至少十万部有违碍的书籍,这又是文化专制造成的图书厄运。

3、清王朝控制社会思想的更为严厉的手段是大兴文字狱。

案件之繁多,株连之广,惩治之残酷,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①康熙朝的庄廷龙《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都是因为议论明末

史事有眷恋明王朝的思想情绪。

②雍正朝文字狱渐多,著名的有曾静、张熙案追究至已逝世的吕留良的

著作。

③乾隆朝文字狱最为频繁,望文生义,捕风捉影的情况屡屡发生,几乎

每年都有以文字致罪的。

因此,文人普遍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形成了畏惧、郁闷的心态和看风使舵的处世态度,使文坛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同时,清代一批学者为了避祸,埋头于古文献,进行文字的训诂、名物的考证等学术研究,在文字、音韵、训诂、金石、地理等学术方面,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大家可参考梁启超《清代近三百年之学术史》最后四章就以《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为题论述了清代学者在这方面的成就,这种研究的不足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有脱离现实的倾向。这种以考据为主的研究耗费了一大批才智之士的毕生精力,牺牲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批

判性思考。

对文学的影响:

影响了小说的创作,如《东周列国志》的作者自称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学“用兵”之类的学问。而《野叟曝言》、《镜花缘》等虽然有人物情节但添入了很多学问、技艺以表现才学为能事,违背了小说的本性,造成了清中叶背离文学的滞化现象。

除此之外,还应关注清代的人文思潮对文学的影响,如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经世致用的启蒙思想,清中叶戴震、汪中的哲学思想,以及袁枚的反传统、尊情、求变的思想都对清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由于文学与一代一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并非呈平衡发展,所以尽管清代文化专制不可谓不严厉,但清代文学依然迎来了它的辉煌。

三、清代文学概况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国文学至清代已经过数度变迁、数度形态各异的辉煌,社会的和文化的种种背景,造成了有清一代文学独具的历史特征。文学类型异常繁富,甚至可谓驳杂。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小说、戏曲入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元明以来呈现弱势的诗、古文乃至已经衰落下来居于陪衬地位的骈文、词,入清以来又重的新振兴起来。

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诸论》中说“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称,至于清代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之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

1、诗诗在唐朝定型,体式完善、成就极高,成为后世之典范。再经过宋

代补充,元明作者趋其后,缺少开拓创新。而清初诗则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缘事而发、兴观群怨的传统精神,也继承了传统的审美艺术的特征。

①如清初遗民诗人屈大均、顾炎武、吴嘉纪推崇屈原、杜甫关注国运民

生、缘事而发,伤时忧世。

②而吴伟业等则在诗艺方面有所开拓、创造。如他的歌行体专取明清之

际关乎兴亡之人事,创作出了《圆圆曲》《鸳湖曲》等诗篇,在白居易之后又开拓出叙事诗的一种新境界。

③而稍后的王士稹的神韵诗则将中国诗尚含蓄蕴藉的特征推向了极致。

中国诗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在清代又一次获得了发扬。

2、词词作为一种抒情诗体,曾在两宋度过了黄金时代,元明两代呈现衰落之势。至清在政治压力之下,词成为文人曲写心迹的方式。出现了地方性的词人群和大的倡和活动。以陈维崧为宗主的阳羡词派和以朱彝尊为领袖的浙西词派,使词的创作呈现了“中兴”的局面,并出现了被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清人词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成就上讲,都足称大观。

3、骈文骈文经过唐宋两次古文运动的打击,便一蹶不振。清初文人以骈文寄托才情,揭开骈文复兴的序幕,乾嘉时期,骈文大盛,形成与桐城派古文对抗的局面,这种文体对读者、作者要求有更高的学识,在清盛行时,经过争论产生了不拘骈散之论。对后来文章,如梁启超之新文体也有一定影响。代表作品汪中的《哀盐船文》。

4、戏曲两大特点:①原不看重戏曲的正统文人在遭遇国变,落泊失意的境遇中,操笔戏曲,抒写亡国之痛,出处两难的心态。如吴伟业、王夫之、尤侗、嵇永仁都是用戏曲抒写心曲,他们作品的抒情性冲淡了戏曲性,作品脱离舞台,加重案头化倾向。

②一些作者追随明亡之前阮大铖、吴炳开创的风情喜剧的路子,注重戏剧性。李渔是代表,他的《闲情偶寄》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编剧和表演理论,表明戏曲创作重心由“曲”向“戏”转移,是戏曲向戏剧本质特征的回归与创作的成熟。

这一时期戏曲的代表作: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表现出深沉的历史反思,采取以男女离合之情写国家兴亡之感的结构模式,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这与清初启蒙思潮是相契合的,与晚明张扬个性,自娱自适,率直浅俗的文学倾向不同。

5、小说旧作新编不绝如缕,但总体创作迈入了独创期。成为社会文化的需要,康熙时虽屡有禁令,但神魔、公案、世情等新作不断出现。

①拟话本小说结束了改编旧故事的路子,贴近了实际生活,但缺乏艺术创造。

②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化为才子佳人小说。长篇小说迈入个人小说独创期。

③有的就明代几部著名小说和续书,如陈忱的《水浒后传》。

④有的在醒世的旗号下展示最世俗的人生图画,如《醒世姻缘传》。

⑤还有受乾嘉学风的影响以表现才学为能事的,如《镜花缘》、《野叟曝言》等。

⑥但也有人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领悟到了小说的文学特征,将平凡生活变

成了真实而有审美内蕴的小说世界,这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两部小说都反映着时代的进步要求。

总结:清代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炽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传统文体和雅化戏曲取得了很高成就。清中叶诗说文论竟相争鸣,但成就影响远抵不上小说。

第一章《聊斋志异》和清代其它短篇小说

在明代,传奇小说形成兴盛的势头,形成与宋元话本小说雅俗并行的局面,明嘉靖以后,,有不少人编篡志怪小说,要这咱风气之下,清初的著名文人也为有奇行异事的小人物作传记式传奇文章,如吴伟业的《柳敬亭传》、侯方域《马伶传》、魏禧《大铁椎传》。但在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清初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

第一节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一、蒲松龄生平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号柳泉。生于山东淄川县,蒲氏虽非名门大族,却世代读书人,他的父亲科举失意,将科举功名的希望寄托到儿子们身上。蒲松龄幼时勤于攻读,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第一进学,此后却屡应乡试不中。直到年逾古稀,才得个岁贡生的科名,不几年就与世长辞了。

蒲松龄一生位卑家贫。25岁前后与兄弟分居,只分得几亩薄田。31岁时曾应聘南游做幕僚,但他又极不甘心,仅一年便辞幕返家。此后数年,他辗转于本县缙绅之家,做童蒙生或代拟、眷抄文稿以养家糊口。康熙八年进入本县大官宦毕际有家坐馆(教其子孙读书,代馆东写书札),他在毕家受到礼遇,足足待了30个年头,70岁时才撤帐归家,终其余年。蒲一生困于场屋,生活的主要内容是读书、教书、著书,这种身世使他一生徘徊于两种社会之间:一方面,他虽非农家子,但身居农村,家境贫寒;另一方面,他长期与科举中人交往,还曾结识身为朝中高官的王士真,并有二十余年的文字之交,这规定了他一生的文学生涯,也是摇摆于雅文学与民众的俗文学之间。

二、《聊斋志异》的创作

蒲松龄从青年时期便热衷于记述奇闻异事,写作狐鬼故事,他在康熙18年即1679年春,将已写成的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聊斋志异》,并撰写了情辞凄婉、意蕴深沉的序文《聊斋自志》,自述创作的苦衷,期待为人理解。《聊斋志异》是他大半生陆续写出来的。他生前无资刻印《聊斋志异》,但早在他创作之际,便有人传抄,他逝世后,手抄本流传愈广。半个世纪后,乾隆31年,经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编成16卷本刊刻,也称青柯亭本。之后二百年间刊印的各种本子都由之而出。20世纪60年代,张友鹤整理出一部会校会注会评本,改掉了青柯亭本的错误及它删掉的篇章,其中有根据半本原稿在内的多种本子。这就是现在的“三会本”。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是蒲松龄在大半生中陆续写出来的,由于境遇的不尽一样,关心的事情有所变化,旨趣也就有抒忧愤、寓劝惩、寄闲情、记见闻之别,所以五百篇作品内容颇复杂,可以说是崇高与庸俗并存。

《聊斋志异》的主导思想

最突出的特点是写了大量的狐鬼花妖,王士真为《聊斋志异》题辞: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听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些鬼狐花妖的故事看似虚妄,但在大部分篇章中与之交往的都是书生、文人,发生的故事与他们的生活境遇休戚相关,从这里表现了一种既宽广而又集中的独具视角。这些故事是由他个人的生活感受生发出来的,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表现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

蒲松龄笔下的狐女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往往具有纯洁、善良、多智、果敢的性格,作者对她们倾注了极深的感情,对他们的赞美就是对人类社会种种丑恶的否定,而这个否定也就是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乃至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批判。这是贯穿全书的主导思想。

一、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蒲松龄穷困寥倒一生,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有直接关系,他本人就是一个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所以他对科场积弊有透彻的了解,对科举对学子的腐蚀

与毒害,更是所知甚深,这使他写出了揭露科举腐败的奇文妙笔,如《考弊司》、《司文郎》、《叶生》、《于去恶》、《贾奉雉》、《王子安》等。

举例:《司文郎》、盲僧以鼻辨文优劣。“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今帘中人并鼻亦盲矣。”《王子安》写了醉心于科举者的可悲、可笑、可鄙。

《贾奉雉》写有一异人,深知科举弊病,劝贾生效法以拙劣的文章应试,结果真中了经书试题第一,放榜后,真无颜见同人。

《胡四娘》写丈夫程孝思落第与考中后所受到的不同待遇。

《叶生》写叶生生未考中功名,即使死后成了鬼也要考中已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王子安》写了一个疯狂梦想考中功名,以享受特殊待遇的书生可怜的白日梦。文章中写了书生参加科举考试所经历的痛苦心路历程,写书生在经历考试的不同阶段的“七似”,白足提篮似丐,官呵隶骂似囚,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出场神情恍惚,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等待出榜时期似被絷之猱,飞骑传人,报条无我,神色猝变,嗒然若死,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无何,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重新另抱矣。形象地写出了科举对书生的摧残。

二、对封建吏治的批判与揭露

很多作品直接或曲折地揭露和嘲讽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以及帝王官绅的罪恶。如《席方平》、《促织》、《梦狼》、《红玉》等。其中《席方平》最为典型、最有深度。它以阴间开展的一场骇人听闻的冤案,揭露了贿赂成风,暗无天日的封建社会的现实。席之父与羊氏有隙,在阴间仍受羊氏欺负,席方平替父伸冤。《梦狼》借助超现实的梦幻世界,更直接、形象地写出“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的黑暗事实。白翁梦入儿子白甲之衙府,但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中,白骨如山。”白甲以人肉“聊充庖厨”,又“扑一地化为虎,牙齿。”官府就是虎穴狼窝,官吏则是吃人肉、喝人血的畜牲。《促织》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皇帝。另以《公孙九娘》为例:1648年,即顺治五年的事,但吐诉的却是真实的血泪,幽婚式的故事里装着的是现实政治的主题。《窦氏》中农家女窦氏被霸南三复骗奸遗弃后化厉鬼而复仇。向杲为报兄仇化虎咬死仇人。商三官女扮男装,隐身优伶而手刃恶徒。

三、《聊斋志异》对纯洁爱情的赞美。

诸如《香玉》、《葛巾》、《黄英》、《鸦头》、《细侯》、《连琐》、《青凤》、《连城》、

《白秋练》、《阿宝》、《晚霞》、《婴宁》。

1、真纯至诚的理想爱情。

《阿宝》中的孙子楚“性痴则志凝”。“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砍去枝指追求阿宝、见阿宝“娟丽无双”就痴立如醉,竟魂随阿宝而去。被巫师召回魂魄后,又魂附鹦鹉飞翔飞达女室。眷眷深情人,终于感动阿宝,迎婚成礼。后孙子楚病逝,阿宝不愿独活,自缢以殉,乃至感动冥王,使之双双复生。作者则这一离魂复生的幻想,歌颂了真纯之至情的力量。《婴宁》

2、知已之爱的理想爱情。

以《连城》为例。乔生以心头肉报答连城的赏识,后因他家贫未得到史孝廉的择婿允诺时,他的唯一愿望是“相逢时,当为我一笑,死无憾!”后他们相逢于途,连城“秋波转顾,启齿嫣然。”就为了这一笑,连城病发而死后,他前往临吊,竟一恸而绝。死后追随连城魂魄,在亡友帮助下,复活成亲。这篇小说歌颂了“一笑而知,许之以身”的知已之恋的赞赏和讴歌。《白秋练》、《连琐》也表现了建立在共同志趣和爱好基础上的“知已之恋”。如《白秋练》写白鳍豚精与慕生相爱,以吟诗作为纽带和内容,诗便是生命和爱情不可或缺的凭借。杨于畏也是因为续成鬼女连琐的诗而得与连琐剪烛西窗。这些作品大大超越了以前爱情题材作品,“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唐蒋防《霍小玉传》中李益语)的才貌相悦的感性激情渲泄。

3、知已之谊的理想爱情。

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作者借非人的狐鬼花妖写出了摆脱妇道闺范约束的,同书生相亲相爱的女性,除了作为现实的补偿。还蕴藏着对两性关系的企望和思索,突出了精神的和谐。赞颂了两性之间的“知已之谊”。《娇娜》前半部分写孔雪笠与狐女娇娜产生爱悦之情,后半部分写孔生与另一狐女松姑成婚,仍写孔与娇娜的关系,孔从鬼物爪下救出娇娜,被暴雷震毙;娇娜不顾男女大防,将丹药度入孔口中,救了孔生,作者自思:“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表达了他感觉到的一个人生:得到艳妻不算完满,更重要的是腻友般的心灵、精神上的契合,不言而喻,美满应是二者的合一。《乔女》中的乔女,虽拒绝孟生的求婚,但感孟生为知已,以寡妇之身,为孟生抚养遗孤,而于其家财一分莫取。对这种不掺杂任何肉欲杂念的两性之情的讴歌,不仅表现了作者“真情理想”的一面,也表现了其对人性、人情认识的深化。

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现实生活处境中生发出

的幻影。深夜有少女忽然而至,给读书山寺的寂寞书生带来欢乐,这是作者在孤独落寞境遇中的精神补偿。《绿衣女》、《连琐》、《香玉》。

狐鬼花妖的出现不只是为苦读的书生解除寂寞,还使书生得到了敬重、鼓励,事业上获得上进,为之编织种种理想的梦。如《爱奴》中鬼馆东蒋夫人,待人甚厚,正是塾师先生们所期待的。另如《凤仙》中狐女凤仙给书生刘赤水留了一面镜子,刘朝夕悬之,日夜苦读,如此二年,一举而捷。

缺憾:这类作品有些作品思想陈腐,如《张诚》、《邵女》、《珊瑚》中,珊瑚被休而不再嫁,邵女甘为人妾,受大妇凌辱至于炮烙而不反抗。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的创作艺术上有多方面的创新,虽然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毕竟将文言短篇小说推到了空前而又难以为继的艺术境界。

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说《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即“拟晋唐小说”,清学者纪昀所讥的“一书而兼二体。”事实上这就是此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传统的志怪小说,大抵“粗陈梗概”,“旨在发明神道之不诬。”而《聊斋志异》虽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但其写法则如传奇之“扩其波澜,施之藻绘”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委曲多变;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富有变化。使人与异类充满亲情,“出于幻境,顿入人间。”

二、“花妖狐魅、多具人情。”

《聊斋志异》中最富有魅力的是那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作者善于“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他们既有人的思想感情,又有动物原形的自然特征。如《绿衣女》中绿蜂幻化的美丽女子,有人形但又绿衣长裙,腰细殆不盈掬,声如细丝,保留着绿蜂的原形。《花姑子》中的花姑,“气息肌肤,无处不香”,因其是香獐精所化。又如《葛巾》中葛巾是牡丹花妖所变,所以她是一个异香竟体的女子,“纤腰盈掬,吹气如兰,玉肌乍露,热香四溢”,送给常大用治相思病的药“药气香冷。”《连琐》中连琐是一个幽居二十年的芳魂,因一位君子续成她的诗章,便现形相会,成了诗文良友,但不愿以片刻幽欢,促良人寿数。后结合,叮咛书生延医祛除邪气。其他还有鼠精阿纤(《阿纤》)等。

1、善于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写出众多女性相同中的相异。

同是狐精幻化的女子,在鬼母宽松的娇惯中长大的婴宁,未受尘俗熏染,天真烂漫,无拘无束。而在“叔闺训严”中成长起来的青凤,则沉稳含蓄、行动谨慎。同是花精幻化且勇敢追求爱情,黄英不同于葛巾,菊精幻化的黄英,爱菊、种菊、卖菊乃至富足过于世家,其高洁清雅有陶令之风,其聪明俊达却又不乏陶朱公之精明;而“宫妆艳艳,异香竟体,”“纤腰盈握,吹气如兰”的牡丹花精葛巾,其飘逸之姿、俊雅之态、缱绻之柔情与黄英之豁达开朗迥异其趣。

在同一篇中写出不同女子的个性特点。如《葛巾》中,葛巾多情而情切,玉版淡雅而心闲;《香玉》中,同是花精都爱着黄生的香玉和绛雪,前者热情风流,后者冷静持重。《阿绣》中借假阿绣来衬托阿绣之美,同时也写出了假阿绣的多情而重侠义。《鸦头》中借姐姐妮子反衬,写出了鸦头的高洁、纯情,妮子的薄悻与庸陋。

2、善于用极浓极粗或极淡极细之笔,凸现人物之神情风貌。

《婴宁》中极浓极粗之笔写出了婴宁爱笑爱花、浑无礼教禁忌,朴野娇憨的形象特征。她的笑是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含笑拈花而入,”“忍笑而立”。而连城的笑则是“秋波转顾,启齿嫣然。”这八个字不仅构成全篇的中心,而且于这一“转”一“启”中隐然透露出连城一笑之难,难在心悲不欲笑,将为泉下之人,难遂知已之情;难在不能不笑,不笑有负知已,难在又不能大笑,大笑有碍淑女之德。婴宁之笑,摇曳多姿而潇洒,连城之笑专一精粹而典重。

三、描写委曲,叙次井然。

1、描写多用白描,如风行水上,自成文理,叙述则平易简洁。

如《红玉》开头写冯相如初见红玉: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这一段描写层次分明,写出了人物的动态、情态。又如《王桂庵》写王桂庵与芸娘初次相见的场面:王高声吟诗,芸娘“似解为其为已者,略举首一斜视之。”王投以金锭,芸操弃之。王投以镯,芸操业不顾。当其父归来,她从容以双钩覆蔽之。景象如绘,亦显示出芸娘多情而持重的性格。

2、人物语言因人因事而多样化。

雅人雅语,杂用骈丽的句子,俗人俗语,插入口头俚俗词语,带有生活

气息,增强了文言小说的小说性。

第四节《聊斋志异》的馀响

《聊斋志异》青柯亭本一出,就风行天下,出现了注释本、评点本,成为小说中畅销书,到《红楼梦》出来,势头也未减弱。更大影响是不少作者追随仿作,文言小说出现了再度蔚兴的局面。声名显赫的诗人袁枚和主修《四库全书》的学者纪昀受《聊斋》影响也创作了文言小说。受《聊斋》影响而产生的文言小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顺随、仿效,偏于记叙委曲的,如沈起凤《谐铎》、长白浩歌子的《萤窗异草》、袁枚的《子不语》。

一是抗衡的,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是大学问家,阅历丰富,也有文学才华,他反对《聊斋志异》主要目的是要小说有忠君劝世之意义,摒除描写男女爱情的笔墨,他认为《聊斋志异》是“燕昵之词,蝶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闻内见之。”所以《阅微草堂笔记》只是向笔记杂录靠拢,丢弃了《聊斋》的文学精神和艺术境界。虽不足与《聊斋》相颉颃,但也不失为独树一帜的作品。

《聊斋》19世纪中叶,流传国外,有20多个语种的选译本、全译本。在日本影响最大,有人仿作怪异故事,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改作《聊斋》中最有名的一篇是《酒虫》。

分析:《连城》、《婴宁》、《阿宝》中孙子楚性痴,“性痴则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连城》中连城一笑之知,故许之以身,世人或议其痴。书痴中的郎玉柱,花痴婴宁。

第二章《儒林外史》

18世纪中叶,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两部影响深远的伟大作品《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书的作者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又都不约而同地用白话小说的形式,把自己大半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或直接或间接地写了出来,最终二人皆死于穷困寥倒之中。但两部作品都为作者赢得了不朽的身后名,《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因此,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至《儒林外史》问世,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

第一节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一、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这安徽人全椒人。他出生于一个“科第家声从来美”的科举世家。曾祖一辈兄弟五人,四人中进士,曾祖父吴国对是顺治15年的探花,祖父一辈,族祖父吴是康熙30年的榜眼,但到父辈,逐渐中落。他生父是吴雯廷,他过继给其叔父,叔父吴霖起拔贡出身,是个清贫的学官,敬梓生逢其时,经历了自己家族的衰改过程。

他少年时代过了几年安逸的读书生活。13岁丧母,“丧母失所恃。”22岁丧父,族人欺其两代单传,纷纷来侵夺祖遗财产,他看清封建家族伦常道德的虚伪,萌生了与仰仗祖业和门第过活的生活分道扬镳的念头。他以阮籍、嵇康为榜样,表现出放纵不羁的人生态度。父亲留下的财产渐消耗殆尽,在亲友讥笑和世俗压力下,33岁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活。在南京接触颜元李恭学派的学者和科技专家,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进一步发展了狂放任性的性格。在科举上备受挫,也曾想走科举之路,但20岁中秀才后,29岁科举以“文章大好人大怪”而落榜,几经波折,不愿再走科举仕进之路。生活陷入困境,常典当度日,“囊无一钱余,腹作干雷鸣。”“近闻典衣尽,灶突无烟青。”(程晋芳《文木先生传》)他由富贵听候到贫困,备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他并不屈服,36岁时,安徽巡抚赵国麟推荐他入京应“博学鸿词科”考试,他也称病不去。1751年,他50岁时,乾隆首次南巡,在南京征召,吴却未去,而旬东汉狂士向栩那样“企脚高卧”。最后几年常从南京到扬州访友求助,常说“人生只合扬州死”,不幸言

中,1754年在扬州溘然而逝,终年54岁。程晋芳有诗“涂殡匆匆谁料理,可怜犹剩典衣钱。”极其悲惨地结束了他坎坷磊落的一生。

二、《儒林外史》的创作

主要是在移家南京后写作的,大约在乾隆14年即1749年,他49岁时基本完稿。所写人物大都实有其人,杜少卿便是他的自况。所以此作饱含血泪,熔铸了其亲身体验,带有作家个性。

此书版本历来有50回、55回、56回等歧说。50回和55回本均未见。最早刻本是嘉庆8年即1803年的卧闲堂巾箱本,是56回本。吴敬梓的创作,除《儒林外史》外,还有《文木山房集》4卷,文木是其晚年的号,收入他40岁以前的诗文。

第二节《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故事,除楔子写元明易代时王冕的故事外,正文从明宪宗成化末年(1465—1487)写到神宗万历23年(1595)为止。其实小说展示的是18世纪清代中叶的社会风俗画,它们以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题材,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想和探索。

八十年代以来,研究者认为,《儒林外史》写的不仅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

一、揭示了科举制度毒害下,一代知识分子心灵的扭曲和变态——重“功名利利禄”轻“文行出处”。(文行出处是指传统儒学要求于“士”的学问、品格和进退之路。

开篇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借王冕的故事,痛斥了八股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使“一代文人有厄。”王冕不愿为官,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他不与权贵相与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不识人抬举正是自我抬举的一种表现形式。他截断众流,不用庸常的识见,是一位“钦奇磊落”的人。

1、把科举作为荣身之路的可怜可笑的人物——周进和范进。

简述周进和范进的经历。范进面黄瘦,头上戴一顶破毡帽。

总结:周进、范进的失败和成功完全是偶然。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全部投入了

八股举业,结果造成了精神空虚、知识贫乏,以至范进当了主考官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都不知道是何许人也。通过周进、范进的悲喜剧辛辣的讽刺了这种弄得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

2、疯狂追逐功名富贵的社会环境里,人性发生了扭曲和蜕变的代表——匡超人。

小说从第16回至第20回,其实在15回已涉及,用了5回的篇幅写了匡超人如何从一个纯朴的青年堕落成无耻的势利之徒。匡出身贫寒,流落他乡,一心惦记生病的父亲,受马二先生影响,把科举视为人生惟一出路,即“做官第一,举业第一。”考上秀才后,受一群“名士”景兰江等人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如受衙吏潘三教唆,做起流氓恶棍的营生。最终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妻卖友求荣,忘恩负义。作者用一种悲凉的笔调告诉世人:这是一个造成人品堕落的社会,因而只有人品堕落的人才能在这个人生舞台上得到施展。匡超人表现出人性的纯良时,只能是一个卖豆腐的小百姓,变质后却拥有了荣耀和幸福。

3、科举是求取功名的桥梁,少数幸运者一旦功成名就,就用无厌的贪求来攫取财富,压榨百姓。他们出仕则为贪官污吏,处乡则为土豪劣绅。科举制度成为政治腐败的根源。

①王惠由举人而进士,任南昌知府,一到江南就打听“地方人情,可还有甚么出产?”为实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发财梦,他将“呤诗声、下棋声、唱曲声”,换成了“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

②严贡生,戴着科举功名的帽子,却是一个无行劣绅,讹诈、欺压百姓。如一口新猪的故事。向黄老汉索要并未付款的借约的利银。为儿子娶媳妇雇了两只船,剩下云片糕诱舵工吃掉,诈称那是他花几百两银子买的药,赖掉了船钱。另如严监生的妻兄王仁和王德兄弟,在收了严监生的钱之后,便同意将严的妾赵氏扶正了。

4、寄生于举业文事的八股选家马纯上的赤诚与愚昧。

赤诚:马二先生是一正派人物,他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如鲁迅所说:“一诚笃博学人士,至于性行,乃亦君子。”如与匡超人萍水相逢,却怜才助贫,赠送银两,衣物,让他回家侍奉父母;对蘧公孙,虽是初交,却不惜倾囊为其销赃弥祸;对骗过他的洪憨仙,仍捐资装殓送殡。愚昧:全身心投入八股选评,认为

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在世,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他痴迷于八股,变成了一个麻木愚昧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一片荒芜,他那套文思定势取消了他鉴赏美景的能力,所以他游西胡时,“对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浑然不觉。”“全无会心,颇煞风景,茫茫然大嚼而归,迂儒这本色还在。”总结:由马二先生“对举业的自觉和对自我丧失的不自觉。”反映出科举毒害之深。审美有迟钝和对八股文的敏感,朴拙善良的古道热肠和领导潮流的时髦心理,这等等的对立统一,构成了马二先生这样一个科举的异化物和时代的畸形儿。

5、科举制度的派生物就是产生了一批沽名钓誉的所谓“名士”。这些人物因科场败北或自身条件限制无法取得功名进入仕途。但他们不甘寂寞,刻诗集,结诗社,诗酒风流,充当名士。他们表面风流潇洒,骨子里却忘不了功名富贵。

他们中的代表有娄三、娄四公子,景兰江,赵雪斋,杜慎卿。吴敬梓通过第12回莺豆湖、西子湖畔,莫愁湖上的庸俗闹剧对他们作了抉肤剔骨的描绘和讽刺,揭示了他们空虚、做作和不学无识。总结:这帮人标榜不讲八股,实际上供借联诗品酒,附庸风雅、攀附权贵,讨些残炙准冷饭来慰藉内心对功名富贵的欲求。

6、科举制度和八股时文的毒害还侵入了闰阁之中。

鲁小姐受其父鲁编修的教育,从小就读经书习八股,自己不能参加八股考试,只得寄希望于丈夫,不料丈夫蘧公孙对八股却甚不在行,她新婚燕尔便愁眉泪眼账吁短叹,以为“误我终身”。后又寄希望于儿子,4岁起就“每日拘着他在房里讲《四书》,读文章”。通宵达旦,夜以继日。鲁编修,进士出身,翰林,认为其他学问都是“野狐禅”。

二、对人情世相的展示——重功名利禄,轻文行出处。

揭示了科举这一门槛的两面,隔着贫与富,贵与践,荣与辱。

如周进的遭遇,他是童生时,在薛家集教书,受尽新进秀才梅玖的奚落,后来他中了举人、进士,做上了国子监司业,奚落他的梅玖冒称是他的学生,薛家集也供奉起他的长生禄位。

范进:未中举前,丈人胡屠户骂他是尖嘴猴腮,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中举后,又说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乡绅张静斋又送银子又赠房产。

三、科弊的拯救——写得不好。

1、强调文行出处,从仕途上退避隐居,提倡以礼乐兵农作为强国富民之道。

文:书本知识。行:道德规范。出:做官。处:退隐。即“处则不失为真儒,出则可以为王佐。”反对八股,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2、建构理想人格,杜少卿是作者塑造的第一奇人。

杜少卿是一个既有传统道德又有名士风流的人物,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上,又闪耀着时代的精神,带有个性解放的色彩,与贾宝玉为同一类人物,只不过传统思想的烙印更深一些而已。

①他淡薄功名,讲究文行出处,对朝廷征辟有清醒的认识,正为走

出去,做不出什么事,所以宁可不出去的好。

他装病拒绝出仕,这种行为背离了科举世家给他规定的人生道路。

②他傲视权贵,却扶困济贫,乐于助人。

如汪盐商请王知县,要他作陪,他拒不参加,王知县被罢官后无处安身,他又请他来家里住。对贫贱困难者,平等相待,体恤帮助,帮杨裁缝葬母亲,给领戏班的鲍廷玺一百两银子,让他重操旧业。

③他既讲求传统美德,又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教挑战。

如他遵从孝道,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养在家里一早一晚自己伏侍。又向封建权威挑战中,对朱熹解说的诗经大胆质疑。《溱洧》一篇:“也只是夫妇同游,并非淫乱。”

极力反对看风水,迁祖坟。不受封建礼教拘束,如第33回,竟携了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使两边看的目眩神摇,不敢仰视。

④他尊重女性,反对对妇女的歧视与摧残。

如他笃于爱情,反对纳妾。对敢于争取人格独立的沈琼枝,充满敬意。他尊重个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如他对妻子说:“你好呆,放着南京这样好玩的所在,留我在家里,春天秋天同你出去,看花吃酒,好不快活,为什么要送我到京里去。”又如友人到他家里聚会,“众客散坐,或凭栏看水,或啜茗闲谈,或据案观书,或箕踞自适,各随其便。”

⑤他表面上狂放不羁,但仍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真儒们以道德教化来挽救颓世,虽然他家产几乎已耗尽,但仍捐三百两银子修泰伯祠。同时他也陷入苦闷,当地人都说“不可学天长杜仪。”这一类人物还有庄绍光。

总结:吴敬梓的社会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根基,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

所以书中笼罩着幻想破灭的悲凉情绪,他的礼乐兵农的社会改造方案以失败告终。但他又不放弃对社会理想和完美人格的追求,当真儒名贤“都已渐渐消磨了的时候,作者在全书末尾写了四大奇人:

季遐年,写字自娱。

王太是围棋高手,又是卖火纸筒子的小贩。

盖宽画一手好画。

荆元,是个裁缝,又弹一手好琴。

他们多才多艺,自食其力,过着“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的”自在日子。这四大奇人,是知识分子高雅生活,琴棋书画的化身。是文人化的确市井平民。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士子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了作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第三节《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儒林外史》是有着思想气质的文化小说,有着高雅品位的艺术精品。

一、“秉持公心,指谪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特征。

1、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成剧的内涵,二者融合构成小说“戚而能谐”的讽刺特征。作者对知识分子在科学制度下异化心态的描写,并非仅仅让人们看到他们的喜剧式表演,而是重点在于展示喜剧的形式下悲剧的底蕴。所以,它引发的笑,在接受者心中所引发的不是愉快的感觉,而悲哀的心酸,让人笑得心痛,笑得流泪。如周进参观省城贡院时,心酸倾泻而出,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得不省人事。范进中举发疯。王玉辉劝女对御书楼顶礼膜拜。

2、直书其事,不加断语,从客观写实中,透出讽刺意味,形成小说婉而多讽的讽刺特征。充分体现了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

a)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

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

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b)范进在汤县家吃饭,声明“母亲见背,遵制丁忧。”汤连将银镶杯箸换

成瓷杯和象箸,他仍不肯用,只到换了白颜色竹箸,方才罢了。汤正

担心倘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准备的全是燕窝、鸡、鸭、鱿鱼之

类,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丸子送进嘴里,作者“无一贬词,而

情伪毕露。”

4、通过不和谐的人与事进行婉曲而锋利的讽刺。

如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宣天,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而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的权牙婆伏在栏杆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而方老太则正拿手一宗一宗指着给她听。

二、独特的结构形式——“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全书55回,没有独立的单元连接在一起,从整体上看,它是一部完整的长篇,分开看,又是若干个独立完整的短篇:“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故事发展简洁明快,充分显示了短篇小说的优越性,又以众多人物和广泛社会面貌发挥了长篇小说的艺术功能。

三、写人物更贴近人的面貌,通过平凡生活写出了平凡人的真实性格。

1、人物摆脱了类型化,具有丰富个性。

举例:严监生有十多万两银子,临死前却因为灯盏里的点着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但他并不是“吝啬”这个概念的化身,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又有“礼”有“节”,处处保护自己的利益,维护自己的面子。如给严贡生十多两银子平息官司;为了让儿子名正言顺的继承家产,不得不忍着给妻兄几百两银子以求他们同意将妾扶正;王氏去世,料理后事花去几千两,并常怀念王氏潸然泪下。一毛不拔与挥银如土,贪婪之欲与人间之情矛盾又统一地表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3、写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举例:受宋儒“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影响,王玉辉劝女殉节,写了他内心的波澜。先一次大谈青史留名,两次仰天大笑,(凄绝、惨痛)两个“死得好”,三次触景生情,伤心落泪。(在苏州看到一少年穿白衣想起了女儿。)他在女儿死前后的言行、表现,反映了良心与礼教的冲突。又如第一回,作者多层次地揭示了时知县内心世界。他在危素面前夸口,非常自信,官长见百姓有何难处;王冕将请贴退回,不予理睬。可能是翟买办吓了王冕,决定亲自出马,又认为堂堂知县大人居尊去见一个乡民,会惹人笑话,屈尊敬贤,将来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番,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什么做不得。

四、语言几乎全用白话且简练,仅以30余万字,便描绘了众多的人物,复杂的关系和交错的情节。语言含蓄,以叙述描写为主,绝少抒情议论,作者的一切思想观念尽在委婉的叙述之中。

《儒林外史》的影响:《儒林外史》是继明代《金瓶梅》之后,又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广泛描写世态人情最成功的作品,它现已有英、俄、日等八个语种的外文译本。它将中国讽刺小说提升到与世界讽刺名著并列而无愧的地位,这是吴敬梓对中国小说史的巨大贡献。

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借鉴了不少儒林外史的创作经验。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一节李渔与清初戏曲

一、清初戏曲发展概况:

清初戏曲创作保持了明末的旺盛势头。

1、明末已活跃的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仍然进行创作。如《清忠谱》、李玉的

一笠庵四种曲又称“一人永占”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2、吴伟业、尤侗等一批有才学的文化名流也以戏曲抒写心曲。

3、李渔等专业风情喜剧的创作,如《风筝误》等。

二、李渔不仅是剧作家,而且是戏剧理论家。他的作品虽不及李玉有深度,但在理论方面颇有建树。

1、李渔的生平

李渔:(1611—1679)字笠鸿,号笠翁,出生于江苏如皋,长期生活在杭州、金陵等地。明末多次应乡试,皆不第。尔后,家道中落。李渔出游各地,自带家妓奔走于达官权贵之门献艺“打抽丰”,对于李渔的这些行为,旧时论者多斥为“无行文人”、“帮闲文人”、“不讲气节”,今天看来,他自筹戏班,献艺取银,似亦无可厚非。

2、李渔的创作

他一生创作传奇十余种,有《笠翁十种曲》(《风筝误》、《比目鱼》、《凰求凤》。其它还有小说《无声戏》、《十二楼》、《连城璧》等,以及文集、诗集。他的剧作强调娱乐性,主要内容都是金榜题名、郎才女貌,离而复聚,失而复得。大抵都是喜剧或闹剧。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喜剧手法的运用上。如偶然性、意外性的设置。以及偷换人物、真假误会、移花接木等。如《风筝误》书生韩世勋为同窗戚施绘制风筝,并上面题诗一首。邻舍詹氏有二女,长女名爱娟、貌丑,次女名淑娟,才貌双全。

3、李渔的戏剧理论

中国古代戏曲,历经元明时期的高度发展,已经具备了进行理论探索的实践基础,李渔生逢其时,担当了这一历史重任。李渔关于戏曲理论的论述,主要见

古代文学史题库清代文学

古代文学史题库清代文学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1、梅村体 2、神韵派 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清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钱谦益为代表的,吴伟业为代表 的。 2、清初的、、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侯方域的散文以见长,名篇有 和。 4、“岭南三大家”是指、和。 5、“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6、清初重要词派有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以陈维崧为代表的,另有自成一格的着名满族词人。 7、吴伟业以为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为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 体,代表作是。 8、钱谦益建立起“”的真情论,主张兼采,创建诗派,其代表作 为。 三、简答 1、略述顾炎武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较重要的词人和词派? 3、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 1、试述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2、试述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一、解释:1、苏州派

2、“一人永占” 3、南洪北孔 4、《闲情偶寄》 二、填空 1、《闲情偶寄》是的戏曲论者,其中、两部分,分别是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理论论述。 2、传奇《双熊梦》又名,作者是;《钧天乐》的作者是,《风筝误》的作者是,《秣陵春》的作者是。 3、《长生殿》的作者和《桃花扇》的作者并称为,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和元代的杂剧。 4、《桃花扇》是以和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兴亡的历史剧。 5、李渔擅写剧,体现其的创作宗旨,作剧十种,总题为。 为其代表作。 三、简答 1、清初剧坛上主要有哪几类作家不同风格的创作? 2、简述《清忠谱》的思想内容。 3、《长生殿》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4、简述《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5、《桃花扇》是怎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 6、简述《桃花扇》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 1、试析《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2、试析《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 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一、解释:才子佳人小说 二、填空 1、清代小说创作总体上已由改编迈入的阶段。

古代文学元明清考点整理

第四部分明清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被正史推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学家是宋濂。 2.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集名是《郁离子》。 3.刘基的散文体裁多样,而最出色的是寓言体散文。 4.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徐贲、张羽。 5.明初“吴中四杰”中,以高启、杨基的诗成就最高。 6.被清赵翼推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的诗人是高启。 7.“青丘子”是高启的自号。 8.“袁白燕”指明初诗人袁凯。 9.明弘治年间茶陵诗派的领袖人物是李东阳。 13.“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14.明中叶《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编选者是茅坤。 15.归有光的文集是《震川集》。 16.明中叶取得重大成果的散文流派是唐宋派。 17.“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李贽。 18.明后期思想与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9.“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兄弟。 20.公安派在诗歌理论上提出的核心口号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1.公安派诗歌理论核心口号的提出者是袁宏道。 22.竟陵派诗人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幽深孤峭”。 23.“竟陵派”诗人的代表人物是钟惺、谭元春。 24.公安派中,小品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袁宏道。 25.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张岱。 26.明末复社最主要的领袖是张溥,其散文的代表作是《七录斋集》。 27.大抵论明诗者,都推陈子龙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 28.明末小品文《西湖七月半》的作者是张岱。 29.《三国演义》今存最早的刊本的书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刻于明嘉靖壬午年。 30.最早径称书名为《三国演义》的修订评点者是毛纶、毛宗岗。 31.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 32.《水浒传》初刻全名《忠义水浒传》。 33.《水浒传》今存最早的刊本是清康熙五年石渠阁补修的万历己丑天都外臣序100回本。 34.受《水浒传》的影响,明代代表性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北宋志传》或《杨家府演义》。 35.《西游记》今见最早的刊本是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 36.《西游记》影响下产生的续补之作有《续西游记》、《西游补或后西游记》等。 37.受《西游记》的影响,最出名的神魔小说还有《封神演义》。 38.《金瓶梅词话》的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 39.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清代文学史

艺术类综合袁行霈版文学史笔记之清代文学史(一) 清代文学 一讲清代文学总论 一、清代文学发展的背景 1、宋代理学成为清代的官方哲学 2、清王朝控制社会文化思想方式之一是编书。同时又明令各地查缴“违碍”书籍,然后销毁。 3、清王朝控制社会思想的更严厉的手段是大兴文字狱。 4、乾嘉汉学从学术流派上将,可以说导源于顾炎武,从其学术精神上讲,则是清王朝文化专政的结果。 清王朝的文化政策及乾嘉学风也多方面地影响到文学。桐城派古文及其正宗地位的确立。在诗歌方面明显的表现是翁方纲对王士祯神韵说和沈德(好像是德字)潜移调说的修正,提出他的肌理说。 二、清代人文思潮 清初几位思想家大都是反宋明理学。对明代王阳明心学的抛弃,特别是对晚期李卓吾非儒薄经的反传统思想的否定。 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文学观不尽一致,对文学问题的关注程度,都是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抛弃了晚明文学的表现自我、个性解放、率真浅俗的理论观念。在清中期文学领域也呈现出类似晚明的一股思潮,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袁枚是代表人物。 三、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1、集历代文学之大成。清代文学较之以往各代异常繁荣,一方面是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入清之后依然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元明以来已呈弱势的诗、古文乃至词、骈文,入清后重新振起。凡往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有一席之地,。实质上也是中国文学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的归复。 2、文学古典形态的再度辉煌 ①清诗。从总体上讲是继承和发扬了贯穿中国诗史中的缘事而发,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同时也继承了、发展了传统的审美艺术的特征。 ②清词。在明清之际,词发生了转机,走出理俗,归于雅道。成为苦闷中文人委婉曲折地抒写心曲方式。出现了大量的地方性的词人群,以陈维崧为宗主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领的浙西词派形成,词呈现出“中兴”局面。 ③骈文。 ④戏曲。入清后传奇、杂剧都顺从着晚明的趋势,创作更加活跃。李渔的理论和剧代表明代以来戏曲创作由“曲”到“戏”转移。也可以说是戏曲向戏剧本质特征的回归与创作的成熟。 ⑤小说。清初小说,作家独特的作品日益增多,从总体上看是迈进了独创期。另一方面是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 总之,清代文学在前期和中期是有变化的。前期文学关注国运民生,有着炽热的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意识,传统文体和已雅化的戏曲取得了很高成就。在清中叶,传统文体虽然很活跃,流派纷呈,诗说文论竞相争鸣,但成就和影响远不及小说。

古代文学清代课堂笔记

1.王士祯“盛世”诗人代表,提出了神韵说。王士祯的诗歌意境方面,冲淡闲远,诗歌语言方面含蓄凝练,其诗空灵淡泊、富有诗情画意,但在内容上比较贫弱,代表作《秦淮杂诗》。 2.沈德潜的“格调说”。 他的主张主要有两点: 一是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要符合封建正统观念的要求,所以是做必须温柔敦厚。 二是创作方法上要学古体,近期要宗盛堂。 他的理念是前后七子理论的发挥,诗歌多歌颂功德之作。 3.翁方纲“肌理说” “肌理”含有文理与义里两个方面:文理及形式,义理即思想意义,以反对二者截然分开。其中义理主要与学问相联系,所以他的诗是学问学。 4.袁枚“性灵说” 袁枚,号简斋,钱塘人。 写诗倡言“性灵”,不拘格套,与公安派主张相似。 5.骈文中兴 清中叶出现大批骈文作家,代表作家有汪中,代表作品有《哀盐船文》。 6.桐城派 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的一个著名的散文流派始于方苞,成于姚鼐。 “言有物”是作文章要符合道统,为文的目的是要通经明道:“言有序”是文章要符合文统。要与好文章必须学习古人的法则。道统与文统的结合是桐城派古文的最高境界。7.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江左三大家:吴伟业、龚鼎孳、钱谦益 【背诵默写】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0.《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剧情:《桃花扇》共44出,分上下两本。剧本写的是南明王朝的覆亡史。 思想内容 (1)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南明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及政治上的腐败。(马士英、阮大铖、许定国、左良玉、史可法) (2)《桃花扇》对复社文人的态度,反映了作家的政治理想。(通过男主人公侯方域的形象,作家赞成复社文人建立清明廉洁政治的主张和反对权奸的正义斗争。) (3)以极大的同情和憧憬歌颂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歌姬艺人。 (4)《桃花扇》作为南明王朝的覆亡史,不可避免地要写到抗清斗争。(孔尚任以极大的崇敬描写了史可法死守扬州的壮烈斗争。) 艺术成就 (1)善于对历史事件进行集中提炼,构成戏剧冲突,在冲突中刻画出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是《桃花扇》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桃花扇》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都有事实依据。

元明清文学复习大全(填空、简答、分析论述)

1.汤显祖的《南柯记》出自于唐人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2.徐渭著有《南词叙录》,是第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 3.《醒世姻缘传》又名《恶姻缘》,写的是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4.“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一种专门学问,“五四”前的代表是(索隐 派)。 5.(京剧)的诞生,标志着花部对雅部的胜利。 6.清前期推崇南宋姜夔、张炎词风的代表词人是(朱彝尊)。 7.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神韵说)。 8.代表清骈文最高成就的作家是(汪中)。 9.晚明思想和文学革新的旗手是(李贽)。 10.以创作水浒戏知名的元杂剧作家有(康进之、高文秀)。 11.下列小说属于四大“谴责小说”的是(《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孽海花》) 12.公安派提出的主要主张是“_独抒性灵,不拘格套_”。 13.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南冠”意为_囚犯___。 14.《狱中杂记》的作者方苞是清代重要古文流派__桐城__派的开创者。 15.在元散曲作家中,(马致远)是成就最高、最有影响的一家。 16.反对前后七子拟古主义最有力的文学流派是(公安派)。 17.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传奇) 18.《登太白楼》的作者王世贞是(明代人) 19.《席方平》中主持正义的神是(九王) 20.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 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1.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 上粱山的故事.沈憬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22.四大南戏之—的《拜月亭》是根据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 拜月亭》改编的。 23.明代剧作家王骥德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 世俗享乐的感情。 24.在元杂剧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称为宾白。 25.明代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桃源三访》,集中体现了他对戏曲婉丽风格 的理论主张。 26.(科范),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 台效果。 27.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秋思之祖)”。 28.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清平山堂话》。 29.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红楼梦》。 30.朱权著的《太和正音谱》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31.魏良辅的《曲律》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32.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清忠谱》 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33.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格调说)。 34.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张惠言)。 35.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张岱)。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清代文学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淸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1、梅村体 2、神韵派 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淸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 ,钱谦益为代表的___________ ?吴伟业为代表的_________ 0 2、淸初的__________ 、 __________ x ___________ 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淸初散文三大家描侯方域、__________ 、 __________ 侯方域的散文以___________ 见长.名篇有和_________ 4、"岭南三大家'、是抬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5、“恸哭八军俱编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6、清初重婆词派有以朱林瞠为代表的__________ ?以陈维糕为代表的_________ ?另有自成一格的著名满族词人____________ > 7、吴伟业以______ 为宗?氏诗歌的主要内容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他最大的贡献在七有歌行体,代农作是______________ : 8、钱谦益建立起“___________ “的真怙论,主张兼采 ________ ?创建___________ 诗派.其代表作为_____________ 。 三、简答 1.略述顾炎贰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较重要的词人和词派? 3.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木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 k试述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2.试述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二章淸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X解释:1、苏州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作品整理版本

第一编隋唐五代文学作品选 第一章隋代诗歌 第一节隋代诗坛的总特征 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第二节主要作家(诗人)作品 隋代文学(诗歌)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卢思道 卢思道(约530-582),今传辑本《卢武阳集》一卷。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有一些诗如《采莲曲》偏于齐梁风格,但他的《从军行》则体现了北方文人重“气质”的特点,是他的代表作。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祈连。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前半写将士们英勇出征,杀敌报国,久戍不归,生活艰苦,思亲念家。后半写思妇遥念亲人,情兼忧怨。结句讽刺靠战争猎取功名的将军。 诗中不仅具有北朝诗歌刚健雄劲的风格,而且也具有南朝诗歌清丽流畅的特色。两种风格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从形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的是南朝歌行体,对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胡应麟《诗薮》:“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 杨素 隋朝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出塞》二首为代表作。《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赠薛播州诗十四章》也是佳作。《隋书·杨素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古代文学明清名词解释

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吴中四杰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台阁体:指明永乐至成化年间,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他们的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是诗歌发展的逆流. 三杨 杨士奇、杨荣、杨溥 茶陵派: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承前启后,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于诗文变化,颇有影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但在创作实践中,李东阳的诗文未脱离台阁之气。但是其离开台阁体的作品,如《白杨行》《马船行》等,颇有生活气息。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及等。 前七子:是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他们的文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从而为由“文道合一”向“文”、“道”分离这样有利于文学自身发展的文学走向开启门径。但他们的创作落后于理论,所以没有为其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 后七子:是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从总体上看,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与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 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四声猿》,包括四部杂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曲律》称《四声猿》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明中期三大传奇:即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的三部传奇作品。它们分别是忠奸剧的定型、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三大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的到来。 四大声腔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解释及简答 1、“南施北宋” 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2、“神韵说” 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3、“格调说” 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4、性灵诗派 清代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派,主张和风格相似的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文学史观上主张文学进化。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5、浙西词派 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学流派。朱彝尊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推举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并以张炎“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6、常州词派 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但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 7、桐城派 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8、才子佳人小说 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9、才学小说 清代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的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作者往往不把思想意图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内容上没有相对统一的倾向。有的追奇猎异,却能够反映和揭露一定的现实问题,如《镜花缘》,有的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功名利禄和因果报应,如《野叟曝言》。 10、“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影响较大的有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11、“阅微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说观念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反生活真实。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的文笔与《聊斋志异》抗衡。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其他作品主要有梁恭臣《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 12、“世说”系列 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 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 13、“虞初系列”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初” 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明代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志》,入清后,张潮将当时著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有许多人追随。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念的反映,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念倒退的表现。 14、鼓词 鼓词是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形式上散韵相间,唱词多为十言,亦有七言者,较弹词句式更为灵活。主要作品有《大唐秦王词话》、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等。 15、弹词 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作品多为长篇,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也很浅近。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演唱形式。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前者重要作品有《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后者有《义妖传》、《三笑姻缘》等。 16、子弟书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演唱时以八角鼓击节。以北京东、西两城地域为界,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前者代表为罗松窗,主要作品有《红拂私奔》、《杜丽娘寻梦》等;后者代表为韩小窗,主要作品《长坂坡》、《托孤》、《宝玉问病》、《黛玉悲秋》等。 17、苏州派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代的重要戏剧流派。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18、“南洪北孔” 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洪昇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号称“南洪北孔”。 思考及论述题 1、简述清初的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的特点。 (1)依据清初诗人对清政权的不同态度,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由于处境和心态不同,其诗歌也形成不同风格。 (2)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发之为诗,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 (3)入仕诗人更多游移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因而在诗中较多地表现出伤感的情怀。

古代文学史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八编清代文学 1、清初诗人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以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为代表。其中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入仕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和被称为“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为代表。 2、钱谦益的明代作品收在《初学集》中,入清后的作品收在《有学集》中。其后期的代表作是《后秋兴》。清代诗歌的宗宋倾向和感伤思潮,都是从钱谦益开始的。 3、吴伟业的诗歌尤长于七言歌行,时称“梅村体”,代表作为《圆圆曲》。 4、“江左三大家”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5、王士禛,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著有《带经堂集》等。其成名作是《秋柳》诗。 6、王士禛在司空图和严羽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神韵说”,竭力提倡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一派的诗歌。赵执信著《谈龙录》批评王士禛的神韵说。 7、清代中期的诗歌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和以厉鹗、翁方纲为代表的宗法宋诗派。翁方纲并提出了“肌理说”。 8、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主要活动在乾隆年间。性灵说是对明代公安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9、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辞官在南京小仓山下筑“随园”,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 10、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代表作有《竹石》等。 1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出自赵翼的《论诗》。 12、明末清初有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 13、开创清代词坛风气的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和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 14、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著有《迦陵词》,存词1600多首,为历史上存词最多的词人,其词师法苏轼和辛弃疾。 15、朱彝尊字锡鬯,号竹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著有《曝书亭集》,并编选《词综》表明其词学观,大力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派的词人。

明清小说整理

明清小说 ---By cly 中国长篇小说的模式是章回体,中篇文言小说主要集中于明嘉靖朝时期,小说地位在明万历朝时期第一次得到较普遍肯定。 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福建移至江浙。 梁启超提出“熏浸刺提”,概括小说的四种艺术感染力是“熏”、“浸”、刺、提。 影响小说创作的五个主要社会因素是作者、读者、小说理论、出版、官方文化政策 书坊主越位、对小说进行编创被称为熊大木模式(余象斗杨尔曾) 康熙二十六(1687)年,清政府正式颁禁毁小说令。 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小说类型有:拟话本小说神魔小说 拟话本小说:《石点头》《照世杯》《十二楼》《豆棚闲话》 写过谴责小说的人物:曾朴李宝嘉 《金瓶梅》是:通俗小说章回小说 三言二拍(短篇白话小说): 三言:作者冯梦龙《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喻世明言》 二拍:作者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抱瓮老人将“三言”“二拍”中的作品选出40篇,编成《今古奇观》 三话: 剪灯新话、剪灯余话、觅灯因话 《三国演义》人物: 典韦陆逊吕蒙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指的是曹操毛宗岗评点 《红楼梦》人物: 紫鹃林红玉傻大姐标志着明清小说由改编到独创这一过程的结束学界一般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书商程伟元伙同文人高鹗续作的 《水浒传》人物: 燕青乐和(铁叫子)石秀杨志宋清金圣叹评点 《金瓶梅》人物: 宋惠莲陈经济清代初年张竹坡以评《金瓶梅》闻名 《儒林外史》人物:严贡生杜慎卿周进(哭昏)牛浦郎杜少卿牛浦郎婴宁马纯上匡超人名言:“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聊斋志异》人物:青凤纪昀批评其是“一书而兼二体” 明代蒲松龄编写的一部志怪传奇的文言小说。近500篇。多是神仙狐鬼精魅故事。表现的却是作者对人生、社会思考的结果。在艺术上情节丰美,叙述语言平易,具有诗化倾向。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旧红学”(清代乾嘉年间至1921年以前)的代表人物是王国维,“新红学”(1921到1954)的代表人物是胡适、俞平伯 话本与拟话本:

16第五章 清代文学概说

第五章清代文学概说 清代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有国267年 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a1735)清入关?a?a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a1839)乾隆初?a?a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 一、清代社会特点 1.封建君主专制 清代皇帝较以往各王朝更专制,臣民较以往奴性也更强 承袭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一人之手 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内阁形同虚设 2. 清代思想文化专制:独尊程朱理学 满清统治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继承者自居,承认儒学正统地位 (1)以汉制汉 1)尊孔崇儒 康熙主持编写《性理精义》,一再倡理学,崇朱熹 2)六部、都察院实行满汉复职制度 3)欺骗麻醉与屠杀镇压相结合 倡科举,设四库全书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非不知八股为无用,特以牢笼人才,舍此莫属。 大兴文字狱,扼杀反清及异端思想 (2)编书与禁书 1)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四库 全书》的编纂 2)乾隆时被禁毁的书将近三千馀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见与《四库》现收书相埒(孙 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 二、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2绪论》: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之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 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 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清代文学

第八编清代文学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一、解释:1、梅村体 2、神韵派 3、浙西词派 二、填空 1、清初的重要诗派有王世祯为代表的,钱谦益为代表的,吴伟业为代表的。 2、清初的、、诸家,既是重要的思想家,也是当时文坛的主将。 3、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侯方域的散文以见长,名篇有和。 4、“岭南三大家”是指、和。

5、“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是的诗作中的名句。 6、清初重要词派有以朱彝尊为代表的,以陈维崧为代表的,另有自成一格的著名满族词人。 7、吴伟业以为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为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体,代表作是。 8、钱谦益建立起“”的真情论,主张兼采,创建诗派,其代表作为。 三、简答 1、略述顾炎武诗歌表现的爱国思想。 2、清初有哪些较重要的词人和词派? 3、清初有哪些重要的诗派?其文学主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 1、试述钱谦益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影响。 2、试述吴伟业诗歌创作的成就。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一、解释:1、苏州派

2、“一人永占” 3、南洪北孔 4、《闲情偶寄》 二、填空 1、《闲情偶寄》是的戏曲论者,其中、两部分,分别是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理论论述。 2、传奇《双熊梦》又名,作者是;《钧天乐》的作者是,《风筝误》的作者是,《秣陵春》的作者是。 3、《长生殿》的作者和《桃花扇》的作者并称为,对《长生殿》的创作影响较大的前代作品有白居易的和元代的杂剧。 4、《桃花扇》是以和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兴亡的历史剧。 5、李渔擅写剧,体现其的创作宗旨,作剧十种,总题为。为其代表作。 三、简答 1、清初剧坛上主要有哪几类作家不同风格的创作?

清代名词解释整理

神韵说:是指清朝初期士人王士祯为代表的诗歌主张,(其主旨与钟嵘《诗品》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大体相同,指出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这些诗含蓄空灵,追求幽静淡泊之美,强化了诗的审美特征,成员中较著名的有吴雯、洪昇、宗元鼎等人。 钱王代兴:王士祯,号阮亭,别号鱼洋山人,山东新城人,顺治进士,受家庭熏陶,自幼能作诗,并有诗名。顺治十六年选为扬州推官,其诗受到诗坛盟主钱谦益的称赞,并希望他代己而起,主持风雅,即“钱王代兴”。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祯成为一代正宗,他论诗以神韵为宗,指出所谓神韵,是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 遗民诗人:明清鼎革之际,一些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明朝遗民用血泪写成的诗篇,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反映易代之际惨痛的史实与民族共具的感情。著名的遗民诗人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杜濬、吴嘉纪、归庄等。代表作有顾炎武的《秋山》等。 虞山诗派:清初,受钱谦益影响,在其家乡常熟形成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他们反对明七子、竟陵派和严羽《沧浪诗话》,内容多抒发改朝换代的思想感慨和民生疾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如《后秋兴》组诗之一。 梅村体:得名于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在继承元、白歌行的基础上,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叙事诗,以《圆圆曲》为代表。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兰词清新隽秀,自然飘逸,但多伤情忆语,别有一种令人不以卒读的凄惋,是第一流的婉约文字。代表作《长相思》、《如梦令》。 格调说:康乾年间沈德潜倡导,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创作有益“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形式上做到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 肌理说:嘉庆年间以翁方纲为首的一诗派。“肌理”包括义理与文理两个方面。义理,是指以儒家经籍为基础的学问;文理,是指自古以来的各种作诗方法;肌理说把义理与文理统一起来,即把学问材料与写作方法统一起来,以做到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 性灵派:清中叶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实情感,是对公安派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性情是诗歌的本源;讲个性,不可因袭;强调有“才”,要磨炼;文学应有时代特色。代表作有《马嵬驿》等。 厉鹗浙派(浙派词):上承朱彝尊、查慎行,继起的浙派词人厉鹗成就最大。其推衍了朱氏的“醇雅”说,向往“清空”境界,以“淡而秀,缠绵而不失其正”作为词人之“能事”主张参书卷、学宋诗,多写杭州西湖 桐城派:是清中叶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等都是安微桐城人,故名。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和《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 明亡。清兵入关,清王朝统治开始。顺治十八年(1661),清灭南明政权。 清初,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为“虞山诗派”领袖,作有诗《后秋兴》104首等,其散文标志着明末清初文风的转变。吴伟业为“娄东诗派”领袖,作有七言长篇叙事歌行《圆圆曲》、《永和宫词》等,继承元白“长庆体”而有所发展,被称为“梅村体”。 明末清初以后,才子佳人小说逐渐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娇梨》(张匀)、《平山冷燕》(张匀〔?〕)、《好逑传》(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 长篇弹词《天雨花》(陶怀贞)约作于本年前,为较早的弹词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 侯方域卒(生于1618年)。侯方域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马伶传》等。魏禧作有《江天一传》、《大铁椎传》等。汪琬作有《陈处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 金人瑞(圣叹)卒(生于1608年)。金人瑞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与毛宗岗评点的《三国志演义》同为清初评点派小说戏曲理论代表著作。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约撰于本年至次年间。黄宗

羲与顾炎武、王夫之、杜濬、钱澄之、归庄、吴嘉纪、魏禧等。均为清初的明遗民作家,创作中普遍存在着反清的民族思想或民主思想。顾炎武作有《日知录》等。王夫之作有《黄书》、《噩梦》及《薑斋诗话》等。 公元1662年(清圣祖康熙元年) 兴庄廷鑨私修《明史》狱,次年结案,杀70余人,株连近200人。有清一代、“文字狱”接连不断,较历代为烈。顺治至康熙初期诗坛,施闰章与宋琬齐名,时号“南施北宋”;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齐名,后称“岭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 李玉卒于本年后(大约生于1610至1620年)。李玉与朱鹤(素臣)等改革传奇创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苏州派”。李玉于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入清后作有《千锺禄》、《清忠谱》《与朱□等合撰)等。朱鹤作有《十五贯》等。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朱彝尊于本年编成《词综》,其创作开“浙派词”端绪。清初以来,一变明人不重视词作的风气,词坛渐趋兴旺。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 李渔卒〔?〕(生于1611年)。李渔作有传奇集《笠翁十种曲》(《风筝误》等10种),又撰有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约于本年前后基本写成,此后不断有所修

清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解释及简答? 1、“南施北宋” 指清代年辈较晚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2、“神韵说” 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 遣娱乐功能。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 3、“格调说” 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 4、性灵诗派 清代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诗派,主张和风格相似的还有郑燮、赵翼和黄景仁等。继承晚明以来的主情传统,文学上主张“独抒性灵”,文学史观上主张文学进化。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5、浙西词派 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词学流派。朱彝尊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影响波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词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等六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推举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作品,并以张炎“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6、常州词派 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但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 7、桐城派 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8、才子佳人小说 是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9、才学小说 清代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的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作者往往不把思想意图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内容上没有相对统一的倾向。有的追奇猎异,却能够反映和揭露一定的现实问题,如《镜花缘》,有的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功名利禄和因果报应,如《野叟曝言》。 10、“聊斋”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影响较大的有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11、“阅微系列” 《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说观念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反生活真实。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的文笔与《聊斋志异》抗衡。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其他作品主要有梁恭臣《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 12、“世说”系列 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 13、“虞初系列”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着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初”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明代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志》,入清后,张潮将当时着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有许多人追随。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念的反映,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念倒退的表现。 14、鼓词 鼓词是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形式上散韵相间,唱词多为十言,亦有七言者,较弹词句式更为灵活。主要作品有《大唐秦王词话》、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等。 15、弹词 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作品多为长篇,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字也很浅近。开说前往往插上一段开篇,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演唱形式。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前者重要作品有《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后者有《义妖传》、《三笑姻缘》等。 16、子弟书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演唱时以八角鼓击节。以北京东、西两城地域为界,分为东城调和西城调两种。前者代表为罗松窗,主要作品有《红拂私奔》、《杜丽娘寻梦》等;后者代表为韩小窗,主要作品《长坂坡》、《托孤》、《宝玉问病》、《黛玉悲秋》等。 17、苏州派 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代的重要戏剧流派。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18、“南洪北孔” 指清代着名戏剧家洪昇与孔尚任,洪昇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号称“南洪北孔”。 思考及论述题 1、简述清初的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的特点。 (1)??依据清初诗人对清政权的不同态度,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 由于处境和心态不同,其诗歌也形成不同风格。 (2)??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发之为诗,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 (3)??入仕诗人更多游移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因而在诗中较多地表现出伤感的情怀。 2、简析清遗民诗人作品的共同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