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生

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生

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生
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生

论《文学与人文》

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专业行政助理

班级 2014级文秘1班

学号 1411060510

姓名陆晓萍

指导教师刘志永

2016年 3月1日至4月30日

中国古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弘扬

摘要: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然而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的市场取向、功利取向日趋明显,人文精神日益萎缩。所以,确立现代大学理念,弘扬人文精神传统,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古代文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接受与继承我们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和文化积淀,对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文精神人格境界

一、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人文精神简单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它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1}毋庸置疑,人文精神是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教育的根本是理想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也是没有灵魂的教育”{2}。大学,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更应该是人文精神的培训中心,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为人的全面、理性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开启心智,开阔境界,使人成为健全的个人。所以,确立现代大学理念,弘扬人文精神传统,已成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近年来,大学的市场取向、功利取向日趋明显,人文精神日益萎缩。大学产业化论调一经提出,其诸多弊端已是毋庸置疑。这种教育倾向过分强调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偏重于知识与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信仰危机、精神颓废、道德滑坡、行为失控、沉迷网吧等现象十分严重,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对周围的关心、对英雄所应有的崇敬,缺少精神和信仰,缺少承受力和责任感,没有更大激情和乐趣等等。这一切不能不使我们感觉到教育的功利性已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明显处于失衡状态,人文精神的缺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教学中贯彻人文精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不仅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更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所必须继承和借鉴的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和促进人们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食粮。所以古代文学教学既是专业文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宣扬人文精神的教育过程。

二、古代文学中

蕴涵的人文精神资源以及现实意义

古代文学所蕴涵的人文精神资源是极为丰富的,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再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从老庄、孔孟、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到韩愈、苏轼、陆游、辛弃疾、李贽、顾炎武、曹雪芹等,这些卷帙浩繁、灿若星斗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这些卓然独立、品格高尚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带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思想文化的深刻启蒙,积淀了我们民族深厚的人文精神资源。古代文学中贯穿的人文精神是以孔子的儒家学说为核心,以老庄思想为补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心系天下与苍生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我国古代文人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关心,

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积极参与、敢负责任的精神,也是居安思危、处兴思亡的辩证理性精神。孔子曰“忧心忡忡,然后君子”。忧患意识在古代文人士大夫身上非常广泛、非常鲜明、激烈。唐代杜甫一生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己任,始终不忘忧国忧民。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在家常起早,忧国愿丰年。”在杜甫的思想深处始终背负着的沉重的忧患意识。北宋范仲淹“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涵盖了古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忧患情怀。南宋陆游二十岁便立下了“上写击狂胡,下写草军书”的宏图壮志,立志要扫荡胡虏统一中原,为此陆游一生都在为这一个目标孜孜不倦地奋斗着。虽然当今大学生生于和平年代,但是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不够强盛,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国外的反华势力还很猖獗,一直没有停息活动,中华儿女在海外备受欺凌、侮辱的现象屡见不鲜,联系这样的具体国情,结合作家作品中的忧患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鼓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第二,渴望建功立业、为理想、为信仰而坚持不懈的执著精神。建功立业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普遍的心理期待,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反复歌咏的一个重要主题。李白渴望:“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泰山学孟少府移文书》),高适追求:“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塞下曲》),岑参放言:“功名须及早,岁月莫虚掷。”而更可贵的是在这追求理想和事业的过程中古代文人坚持不懈的顽强精神。伟大诗人屈原长期被放逐,备受磨难,但屈原仍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影响了无数后世文人。司马迁身受屈辱的宫刑,但以坚忍的毅力,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史记》。他们这种坚定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对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体发展、确立个人奋斗目标、追求自身价值,培养自强自信具有极强的启迪作用。

第三,面对苦难与得失的豁达生活态度。中国文人大多在事业追求上是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而在生活态度上则更多地接受佛道思想的影响,遇事达观,心胸开阔,随遇而安,尽管备受挫折,仍然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苏轼一生三次被贬,但他仍然超脱物外,随遇而安。当他年过花甲以抱病衰老之躯从荒远的海南岛被赦还仍毫不在乎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把那种悲惨的贬谪生活当作人生最奇绝的游历,可见其心胸的洒脱旷达。欧阳修也是一生几经磨难,但他对这一切并不以为然,认为:“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他们没有对苦难、挫折耿耿于怀反而把人生的不平和挫折当作最好的一次游历,当作一笔珍贵的财富。正是这样的立身处世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没有颓丧,保持着一贯旺盛的创作活力,为后人遗留下那么多的优秀诗文。在校大学生应该学习他们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困苦不叹息,面对得失宠辱不惊。

第四,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注重人本,孔子的“仁”字充分体现了人本精神,贯穿着人本精神的精髓。“仁”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这种“仁”首先是基于家族生活中的亲情,其根本是孝悌之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孝悌之情的基础上又扩展为“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提倡对人的普遍关怀,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古代的许多文学作品都从不同角度抒发了人与人之间这种最美好的深情厚谊。如孟郊吟诵母子之情的《游子吟》,苏轼怀念亡妻之情的《江城子》,李白感动于朋友之情的《赠汪伦》,白居易对陌生歌女怜惜之情的《琵琶行》,还有苏轼对广大芸芸众生关爱之情的《荔枝叹》等等,这种浓烈的人伦之情对家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日益加快,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更加便利,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更加频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的人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这就要求在人与人之间的交

往中要互相关爱,互相善待,不歧视不排斥,以平和、友爱之心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以团结为原则,以关爱为纽带,营造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和谐。

第五,对大自然、宇宙万物的热爱之情。“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取得自己生存和发展。”{3}表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与珍视,甚至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描绘了空山深林傍晚的幽静和清新。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流露了对农家田园风光的喜爱。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白发谁家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清平乐》)都表达了人与自然的怡然相得。古代文学作品对大自然风光的优美描写,表现了古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洽。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危机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之一,植被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高度发展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透支,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劣。通过阅读古代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可以使学生走进古代那一片空气澄明、绿树苍郁的绿色中国,更珍爱环境,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如何在教学中传递这些人文精神资源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教育,首先,授课教师本人要有浓厚的人文精神。“一个既有着很高专业素质同时又有着很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师,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人文教育意义,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精神资源。”{4}只有教师的认识水平与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人文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在呼唤人文精神教育的时候,首先要审视我们的教师是否具有人文情怀,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具有人文性。我们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是否还把它当作实现教师人生价值与意义的途径与方式,而不仅仅是自己谋生的工具和职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共处中,我们教师自己的人文精神有没有得到丰富和发展;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是否只想到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培养他们的个性、思想和人文精神。其次,在传达古代文学中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必须要用人文化的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古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不能强硬地灌输,机械地讲授。具体做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生动与直观,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多媒体课件利用视听材料的呈示,可以使学生各种感官得到延伸,把学生的感官所难以感觉到和不可能感觉到的事物、现象、事件直观、形象地再现给他们,拓展学生认识和感悟文学世界的时空广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注重经典作品的朗读与背诵。经典作品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形象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长期的朗读与背诵使学生含英咀华,在对美文的欣赏中慢慢领略作品的人文精神内涵。

第三,举办专题研讨课。讨论课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和个体经验的参与、反思和表达,使人文精神教育真正地人文化。定期就学生感兴趣的或教师认为有必要探讨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开展专题研讨课,教师最后要有总结,掌握方向,鼓励精彩发言,也要纠正一些过于偏颇的观点。

人文精神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增加人的所有物,而是要提升人的境界。”{5}人文精神所具有的超越性,执著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寻求一种人生的信仰,让人们不因生活困苦而失望,不因环境改变而沮丧,不因遭受挫折而萎靡,不因生活优越而没落。针对学科教学的特点,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弘扬人文教育,使学生接受与继承我们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和文化积淀,对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旭光.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5}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一讲 情绪、情商和情绪管理 知识点

第一讲情绪、情商和情绪管理 一、情绪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反应。 情绪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反应。情绪一般可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 人的基本情绪主要有:快乐、温情、惊奇、悲伤、厌恶、愤怒、恐惧、轻蔑、羞愧等。情绪与情绪化的区别: 可控的喜怒哀乐叫情绪,是正常的! 不可控的喜怒哀乐叫情绪化,是不正常的! 情绪的作用: 1.情绪是心灵启示。 2.情绪是生活动力。 3.情绪是人生色彩。 4.情绪是催化剂。 常见的情绪困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 主要的负面情绪:自卑、嫉妒、悲观 二、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1.情绪影响幸福指数。 2.情绪影响人的心理。 3.情感、情绪、情商关系密切。 4.做自己的情绪调节师

散散步,用繁忙工作转换 5.不做情绪的奴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是靠智商,80%是凭借情商获得的。 三、情商 情商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个指标,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性、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挫折承受力、自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 非常聪明不等于成功 智商高未必能够获得成功与幸福 情商的基本内容: 自我觉察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体察他人情绪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情商内涵: 了解自身情绪、处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了解他人情绪、良好人际关系 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是指引和推动自己去达到目的的能力。(罗森塔尔实验) 情商(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情商的本质:品行和智慧修养的结晶。 四、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人文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学习体会 人文素养,百度百科的意思是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 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这门课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上的启迪,更是一种在精神上的影响。人文素质和职业修养可以解释为人 文素质和职业修养的相互影响,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 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职业素养是专业第一位,但是除 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因此,这门课对我们将来的就业也 有一定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要适应教学的安排,一天中总有那么几个时候是没课的,所以要合理安排空余的时间,积极为未来的就业做安排。大学 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 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思想 和行为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 而关于做人,我们的确要有自主意识,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确定 自我。在每个角色中,安分于自身,不逾越。就像老师说的,该玩 的时候,玩的疯点没关系,而 在学习时也应该认真对待。 大学里,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从零开始,我们应该从现 在开始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做一个独立自主、诚实守信的人, 我们要合群、要有责任感。其实,我们还需要在这里学习一种叫团 队意识的东西,和别人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倾听别人 的意见,和别人沟通交流,其实这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

同样的,大学怎么可以不参加一些社团,在那里,我们参加活动, 认识更多的人,在这个小社会里,学习者为人处事。 我们的职业技能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学得这么辛苦,但 说实在话,现在如果不辛苦,那以后有更多的苦要吃。 其实,我蛮喜欢这门课的,在很多时候可以深刻剖析自己的内心, 了解自己究竟在想什么,到底要什么。我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 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时候在写实训报告的时候,感觉是一种诉说,让自己有个释放的地方。 总的来讲,我觉得学习和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协调的,只顾了学 习不行,但若只顾了生活,那也是不行的。在大学里,我们要不断 提高自己的素质,有了这个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学习为保障,那 还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冲向成功。 【篇二:人文素质和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人文素质和社会生活》心得体会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努力提 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和每个大学生的 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昌盛、富强。大一下学期,我们开展了《人文素质和社会生活》这门课,虽然只 有短短4个星期的时间,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首先布臵给我们一个任务,就是设计一 条旅游线路,这个任务是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的,我们小组共8人, 路线主题是:“海上花园,温馨厦门”,当谈到在一个团队里的收获,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于团队工作流程的切身体会、亲力亲为。讨论旅 游地点、查找资料、图片、整理资料、写策划文案、作ppt等每一 个环节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我们经过反复讨论之 后得出的共识,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哪些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有故事的汉字》 《有故事的汉字》是一套帮助儿童认识汉字、学习汉字的优秀读物。《有故事的汉字》通过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引领你探寻汉字的起源,了解汉字的演变,让你彻底弄清汉字的前世今生,轻轻松松学好汉字。 推荐理由 作者以生动而又不失严谨的笔触向小朋友们讲述每个偏旁、部首的意象和代表事物,为了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汉字,在每个汉字的后面作者精选了有代表性的传统国学故事,为孩子们丰富国学根基、涵养心性添砖加瓦。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弟子规》 ——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 约1100字,是一整套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是教育小朋友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尊敬师长、和别人平等相处,懂礼貌、讲信用等,而这些是一个人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础。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三字经》 ——中国文化史纲 约1100字,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字经》选入《儿

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和推荐。《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学了《三字经》,就等于将中国文化史纲记在脑子里了,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帮助!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千字文》 ——童蒙识字教材首选 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一篇韵文,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且脉络清晰,熔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知识于一炉。学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轻松开始阅读,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论语》 ——中国人的“圣经” 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儿童必读的国学经典:《老子》 ——中国人的智谋奇书 约5000字,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就是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就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研究领域;企业家张瑞敏则运用《老子》;从小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人文素养 小题目: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对大学生 综合素质的作用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12-02班 姓名:高爽爽 联系方式:

流光容易把人抛,感觉才刚刚开始,却后知后觉已不再当初,无论心境还是人。是啊时光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晃一年已经过去了。昨日那埋怨时间过的太慢的情素似乎还游移在脑际,而今大二的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蓦然回首,感慨颇多。在大一步步探索这些好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大学已然教会我太多。我已经深刻的体会到大学的自由时间是何其之多,一切都该由自己做主。还记得刚入大学时自己还像个孩子一样,什么都不懂,而如今在读过大学以后我却收获了不少,真正了解了大学的意义。它不仅是我们进入社会前期阶段的适应,更是提高我们自身价值的宝贵时期。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技能和提高人文素养,我认为大学是最美的人生阶段。 进入大学以后才认识到我们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需要业务水平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科学和人文素养则是提高大学生的两大支柱。了解科学是我们生活的手段,而人文素养则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科学和人文素养来发掘自身的价值。 人文素养的提高利于大学生成人: 1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2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九五”期间教育部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采取的十项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探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途径,探索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目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已开始被重视。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树立现代人才观念,加强人文学科建 树立与现代教育特点相符合的、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以育人为中心,把重点落实到培养学生形成完满美好的个性、健康完整的人格、自由开放的精神、创新开拓的意识

幸福人生内训课程

幸福人生内训课程大纲(1阶段) 一、老师开场 自我介绍及课程价值介绍:因为合一!所以幸福!也就是通过合一智慧,清除我们心灵花园中的杂草和垃圾,然后播下幸福的种子,让幸福的花儿在心中尽情地绽放。 二、开场破冰 1、教问好、鼓掌\点头、微笑、确认说“YES”及做高手训练; 2、课程安排介绍:体验式、教练式、封闭式; 3、抗干扰测试,1+1=3,抓老鼠 4、心态、心境、心能的三个层面,做手指变长的体验。 5、体验学习的四个要素:全然、放下、觉察、观照。 6、犹太人的文化传统:一、用今天的付出去换取明天的幸福;二、尊重教育的价值。 三、合一智慧 1、什么是合一:那就是:通过爱,接近“一”。 《易经》的泰卦,说的就是这个“一”的境界。而“一”是最大的母亲,宇宙万物皆源于“一”。如果我们人能得“一”,就是得道的圣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最容易让我们接近它,那就是爱。爱是普通人进入“一”的方便途径。那个“一”的场是泰,是通,把人的心灵、肉体的气脉都打通,在爱中就可以走入“一”的神性之门。“一”的境界是生命的核心。 当你懂得爱时,“你”个人就存在,只有爱存在。要变成那个爱! 合一有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内在合一。也就是我们首先要爱自己,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重视自己超过重视天下,爱护自己超过爱护天下,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而我们在生活担当着许多的角色。就象你是某某人的儿子、父亲、丈夫、妻子、朋友、雇员,因为有这么多的属性,我们内心经常会有不同的对话。有许多的分裂与冲突。这个对话与冲突随时可能上演。因此我们想时常保持一份觉察,当这些对话与冲突对我们的内心有影响时,我们要及时关掉这个对话。这就是合一,内在的合一。 在更高的层面,你会发现你和你的父亲是一体的,你和你的母亲是一体的,你和你的丈夫是一体的,你和你的朋友是一体的,那就是更高层面的合一。还要更高的层面,你会发现你和狗是一体的,你和蚂蚁是一体的,你和猫是一体的,你和狮子是一体的。再更高的层面,你发现你和所有的植物,周围的环境是一体的。再更高的层面,你和宇宙是一体的。再更高的层面,你发现你和神是一体的,事实上你就是神。这就是终极合一。 2、什么是智慧: 智慧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聪明,是一种看破本质,化解难题的能力。智慧是人生的夜明灯,照亮黑暗,驱散恐惧,消除烦恼,带来自由快乐。智慧是一种深邃的洞察力,通过深入地观察,了解了内心世界的真正本质,使人有能力打破迷惑的心态,透过深入地了悟,得到智慧,内心自然而然达到明澈的境界,得到安详与和平。 合一智慧就是通过爱,得到“一”的智慧,它不是宗教,它只是很清晰地描述了如何运用爱让我们合一,而创造全新的生命; 3、调整好你与父母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第一位的。那么,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怎样的呢,所有的关系反映了你与父母的关系。因此,你们会完完全全地反射出你与你父母之间的发生的事情。现在,你与家人,朋友,以及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探究 [摘要]文章从本科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入手,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建本科高校应如何更好地克服当前学生教育中“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真正培育拥有健康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合格人才,促进应用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文素养培育 我国高等院校提出素质教育已有二十多年了,但是近期国内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还是常常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如复旦大学研究生遭投毒身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舍友为小事起争执,一方竟持刀将对方置于死地等校园伤害事件频频发生,其中行凶者不乏学习成绩优异且为学生干部的学生。受到大学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学历人才本应该是谦谦君子,但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明显受到人文素养弱化、人文精神缺失等因素的制约。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要求,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进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因此,注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新建本科高校,更应该认真思考当前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实效性问题。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 “人文”一词来源于《周易·贲卦》,泛指人类文明,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以及人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都属于“人文”范畴。人类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实践、创造,建设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淀凝聚而成了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体现在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中,就是人文精神,因此“人文素养”的核心就是人生观,一种充满人性的善良、包容、豁达的人生态度,正义、勇敢、坚强的人生品格,睿智,高尚、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汇聚而成的精神家园。 二、新建本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1.由于社会人才需求和学校生存、发展的压力造成的教育导向偏差。新建本科院校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社会为目标和办学定位,由于社会偏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就不自觉地出现重应用轻素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新建本科高校往往更强调对学生专业课、技能课、实践课、就业实训的安排,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由于一些工科的专业特点,人文教育被削弱的现象在一些工科专业中就更为明显,即使学校开设人文素养课程,但也因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差异性,使得人文教育收效甚微,往往容易造成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弱化和缺失。 2.长期存在的教育体制的弊端导致学校教育理念偏差。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从社会的每一个家庭到学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摘要 由于我国国情以及应试教育制度,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受到削弱,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很多都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所以,就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创造富有人文情怀的大学环境,本文将结合实际与课程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人文素质是什么 人文素质是一种对于人来说非常重要的素质,它可以让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可靠的把握。“是指人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内化为一个人的品质, 它通过一个入的气质、修养、行为和人格表现出来”。 人文素质的结构主要包括:哲学、政治观点;社会经济知识;语言、文学素养;历史、文化知识和观点;道德、心理和审美水平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既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养成,也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每一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经过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培养,在这十几年中,每一个同学都是按照老师所指示的去做。而正是这种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是抑制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当同学们完成了12年的基本教育,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之后,大学中突如其来的自由生活和放松的环境却让很多同学开始不知所措,开始对自己的目标产生迷茫,甚至对于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而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这个目标往往不是来自每个同学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主流社会、老师、家长为每一个同学设定的,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同学都难以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只好接受别人强加的目标。进入大学之后,这个目标也就自动消失了。但是大部分同学都难以迅速找到一个新的目标,这也就导致了同学们对于当前大学生话和未来生活的迷茫。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发掘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为自己设定一个希望达成的目标。而想要完成这件事,就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情绪管理)情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最全版

(情绪管理)情商与大学生 心理健康

第四章情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 壹、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掌握情商的概念; 2、情商和智商等的关系; 3、了解掌握大学生常见的各种情商问题及应对办法; 4、理解且掌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情商。 四、教学重、难点:情商内涵的理解、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六、教学组织和设计 1、教学过程的组织:列举的实验和实例,深入浅出地把学生带入对情商的理解中,激发学生对情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本章的重难点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特别注重学生体会情商的意义及如何管理情绪。 2、讨论、练习、作业的布置和安排: 作业:结合自己,谈谈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情商。 要求:要有个人的观点;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字数在800字之上;1周完成,严格收交作业时间;壹律用作业本,不收单页纸作业;严禁抄袭,凡出现相同作业均以0分计算。

3、教具、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七、教学内容: 第壹节情商概述 壹、什么是情商 事例引入: 这是在蒙巴尔大桥上发生的惨烈的壹幕: 壹个30岁左右的男子快速越过桥上的护栏,纵身跃入距桥35米高的蒙巴尔河。 这自然不是明尼苏达州体育局常规的跳水训练。当天晚上的电视新闻节目,第二天的大小报纸,到处都是该事件长篇累牍的报道。 据报道,该男子名叫伊顿,是壹名博士,3年前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壹直在壹家不知名的企业工作。在3年多的时间里,老板和所有的同事竟然对他没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他孤僻、冷漠,除了工作从不和人交往。而且,他的职位也很壹般:壹位普通的管理人员。 媒体不厌其烦地走访了伊顿的母校,令人们难以置信的是,伊顿在校时表现十分优异,而且,他和他的导师同是数项重要研究成果的拥有者。 类似的事件在美国已发生多起,许多人为此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些优秀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怎么会作出如此轻率的举动呢?他们理应成为壹个优秀的成功者,他们非但没有,反而虚掷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当下,在我们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我在校时成绩是那样优秀,但当下,我却找不到壹份好工作。你能告诉我,决定我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我只想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可我总是陷在痛苦和忧思之中,我该怎么办?” “我的第三任妻子仍不能带给我美满的婚姻生活,我仍要结第四次婚吗?”

传承崇实文化 奠基幸福人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77955920.html, 传承崇实文化奠基幸福人生 作者:范希望冯丽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17年第02期 题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的营养源泉之一,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文化会具有永恒价值,彰显出学校办学品位。城区一小正是汲取学校历史上崇实学堂的内涵,提炼出“尚德崇实、知行致远”的文化精神,成为学校办学旗帜。 清光绪十五年,时名孝义厅的柞水县治开办了一所官办学堂——崇实学堂,讲求做人品正,做事踏实,讲究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崇实学堂几经变迁,最终定名为柞水县城关小学,2016年9月更名为柞水县城区第一小学。 百余年来,城小汲取“崇实”精髓,弘扬“崇实”精神,把准时代发展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要求,一步一步丰富着“崇实”的文化内涵,崇实文化在淬炼百年之后,积淀成为“尚德崇实、知行致远”的文化精神,在“崇实做人、崇实学习、崇实健体、崇实特长、崇实实践”五个方面落实,回答了城小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校园环境因文化活动有了生命力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学生会在审美、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诸方面无形中受到环境熏陶和感染。城小不仅重视校园环境硬件建设,还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校长程先照谈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先后投入1.5亿资金,建成了商洛市同类小学中第一个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运动场,第一个科普种植园,第一个室内篮球馆,第一个录播教室,第一个校园电视台。建成各类部室24个,其中馆藏图书7万余册。建成了多媒体教学、教学科研管理、电子备课、班班通为一体的校园网络系统,实现了数字化教学与交互式教学相统一。建成“勤实楼”“博实楼”“智实楼”“学实楼”,墙壁上张贴的“崇实”诗句名言,让学生随处都可以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 城小每学年都会更换一小时大课间活动内容,做到“年级有项目、班级有特色”。排演了千人功夫扇、百人花棍舞、百人拉拉操等大中型团体特色节目,成立了以“三大球”为主的球类、棋类、体操类训练队10余个,体育社团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定期举行一年两次小型运动会,两年一届综合运动会,保证每个学生都掌握两项体育技能。2016年该校两名男同学参加了商 洛市青少年运动会,包揽了男子乒乓球单双打冠亚军。2016年6月学校获“全国足球示范学校”称号。 学校开设了写字、书法课,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通过汉字书写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提高了学生的汉语水平。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策略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策略 良好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对大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普遍缺失,根本原因是人文教育理念,学科教育和校园环境塑造方面存在偏差。在我国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中需要从积极培养人文意识,推动人文教学,塑造校园环境和构建评估体系入手,这对重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人文”被解读为社会变革的通行法则,在《辞海》中人文被解释为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我国社会进入全新的发展过程中,科技空前发展,信息形成了快速传播,个人意识也空前高涨。在物质极大丰富下,人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了迷茫和空虚。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人文素养现状明显堪忧。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就是如何处事,如何学习,如何思维,是一个大学生内化为一个优秀人的基本品质要求。 大学生人文素养是高校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理想追求,社会的道德和价值等。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是一个进行自我提升,以及进行内在生长和文化滋养综合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性统一的过程。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人文教育中需要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建设中,认识人文素养的教育具有重要性,通过客观分析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积极形成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建构等。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一)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 在竞争机制下社会各个领域,已经给转型化的社会带来了激烈竞争,大学生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考研和考证,目的是找到好工作,进而缺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尤其是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明显被忽视。在专业课程之外大学生最希望学习的是计算机和英语等实用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对自己的就业,以及对自己的“钱途”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人文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不多,在进行问卷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竟然是来自游戏的内容等,对于一些历史,以及人文的认识存在扭曲情况。 (二)大学生价值观迷失 人文素养是人们去发现人生的真谛,以及形成人生的价值观。在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学说和新的思潮涌入,人们在价值取向和信念选择方面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多样化、多向化和多维化的情况。在没有升学压力下,很多的大学生不明白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生活具有困惑情况,对如何成长具有仿徨和无助的情况。在学生没有压力下,大量闲暇时间不知道干什么,对未来也看不清楚。 (三)大学生内在修养缺乏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荀国稳 (南通师范学院法政系江苏南通226007) [提要]本文从概念界定、现状及成因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在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人文素质弱化,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制约我国高等教育的“瓶颈”,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精神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C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2]11—0100—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但在世界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冲击下,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弱化也是不争的事实。曾经辉煌显赫的人文教育有意无意地被冷落,人文精神正在失落,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人不见了”的感叹。高等教育的这种异化现象虽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但人文素质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在中国当代大学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长此以往,将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本文拟就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做一初步探讨。 一 目前理论界关于素质有三种界定。一是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界定,指人由先天遗传而得到的品质。它为后天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二是一般的界定,指人的修养和素养;三是教育学的界定,即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素养。其中第三种界定为理论界所普遍认同。这种解释承认人的素质有天赋条件,更有教育、社会文化和实践等后天教化的影响;同时强调素质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内化过程,素质一旦养成,将长期起作用。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责任感、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人格意识等。 素质与我们通常所讲的知识和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混为一淡,知识是主体从精神上对客体的把握,是人脑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特别是概念等形式对客体的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反映;能力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把握客体的力量,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而形成的。虽然知识多不等于能力强,但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越多越有利于能力的培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获取。知识和能力又是构成人的素质的基本要素。虽然知识多、能力强不等于素质高,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既依赖于知识的增长,又有赖于能力的提高,更体现于两者的统一和升华。从强调知识传授到强调能力的开发,到强调全面素质的培养是我国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潜能的培养与提高,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贴近教育的本质,更注重教育的内在价值。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范畴,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艺术审美素质、道德品质以及在这些基本素质基础上经过渗透、协调、统一而形成的与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相统一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

情绪管理与职场正能量

《情绪管理与职场正能量》课程大纲 课程目的与收获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和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理解、放松自己的情绪。提高对情绪的自觉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不断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让自己始终充满正能量。 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职场中积极向上的心态与行为。本次课程以“情绪管理与职场正能量”为主线,运用引导技术、教练技术等启发互动式授课方法,重点引导青年员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认识职场现实,明确职业目标,激发内在正能量,不断学习进步,提升工作绩效,实现人生价值;引导青年员工正确认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适应环境,管理情绪,驱除负能量,用积极共赢的心态,共建职场正能量。 课程时间 6课时(1天) 课程对象 青年员工 课程大纲 第一讲明确方向,激发内心正能量 一、角色意识,安分守己 二、职业意识,自我管理 三、认知自己,规划未来 四、想到做到,旱则资舟 五、学习进步,提升能力 第二讲积极心态,用正能量实现价值 一、找到琐碎平凡工作的意义 二、激发潜能,自我实现 三、瞄准目标,结果第一

四、工匠精神,持续精进 五、对标管理,追求卓越 第三讲管理情绪,用正能量驱除负能量 一、智商决定录用,情商决定提升 二、情绪的自我觉察 三、情绪的自我控制 四、洞察他人情绪 五、处理他人情绪 六、关注圈与影响圈:拒绝抱怨,始终正能量第四讲快乐工作,共建职场正能量 一、顺畅沟通,增强信任 二、尊重差异,合作共赢 三、换位思考,同理同心 四、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五、发现优点,真诚赞美 六、学会感谢,幸福人生 课程总结:正能量的自己,正能量的职场

《幸福人生系列课堂》幸福人生之自我管理篇

《幸福人生系列课堂》 价值雕刻模块:幸福人生之自我管理篇 员工职业素养提升修炼 【课程前言】 职业素养修炼,是每个职场人士的必修课。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获得职场辉煌的通行证,也是每个企业对员工的最起码要求。 职业素养的提升修炼应该进入到自我管理的水平,员工只有自觉主动的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礼仪等,才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成就企业。 本模块《幸福人生系列课堂》主要通过国学,尤其是经典国学读本《弟子规》的解读来为企业员工提供职业素养修炼的文化营养,同时也为职场人士提供圣贤的行为指南。 【课程对象】 企业中基层员工,企业新员工,所有职场人士 【课程时间】 1-2天 【课程大纲】 一、孝顺父母,增强使命 1、孝顺父母的四个阶段、五个层次 2、家中孝顺子,公司忠义男 3、弟子规中如何教导我们为人儿女 a、恭敬的对待父母的耳提面命 b、细心周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 c、游必有方,坚守正当的事业 d、勿以恶小而为之 e、顺其所好,去其所恶

f、端身正意,光耀门楣 g、爱憎不存于心,唯有孝不变 h、开导父母,劝谏父母的艺术 i、父母唯其疾之忧 j、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二、友爱兄弟,尊敬领导 1、长幼有序主要表现在礼仪为先 2、弟子规中的礼仪细则 a、兄弟如同事,和睦同事就是尊敬领导 b、同事之间不和睦无外乎两件事情:财物,言语 c、凡事要长者先,幼者后,长幼分明 d、及时准确的响应领导的工作安排 e、尊重名分,善于让功,懂得藏锥 f、一分恭敬,一分忠义 g、应答得体,声若和弦 h、领导如父母,同事如兄弟 三、谨慎为人,慎终如始 1、小心驶得万年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时间管理:一寸光阴一寸金 3、学会自理,养成好习惯,日常生活井井有条 4、支出符合身份,不盲目攀比,人敗败在一个奢字 5、醉酒乱性,大丈夫不为也 6、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文质彬彬 7、事缓则圆,事恭则成,事忙多错,事难则惧,事轻则敗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概要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的思考 高校人文氛围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在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也是学校人文氛围状况最真实最直接的反映。目前,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文素养的涵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谓“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概而言之,广义上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而狭义上的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包括人文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 (二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指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科学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学生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发问卷70份,收回问卷61份,回收率达87%。 (二调查对象

青岛大学在校生 1、调查地点 本研究主要对青岛大学的现状开展了调查。 2、具体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在校本科生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EXCEL等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眼中的人文素养 1、对人文素养的认知 (1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了解不具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8%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了解,26.2%的学生表示自己对人文素养的内涵比较清楚,52.5%的学生对人文素养只有一般了解,另11.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 (2学生普遍认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提高的途径不明确。有42.6%的学生有想法但没有行动,54.1的学生有想法并有行动,3.3的学生表示没想法没行动 (3经顺序相关性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在人文素养的认知方面,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排序相关性很高,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排序相关性也很高,基本没有显著差异性。 2、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什么工作 (1学生认为有效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形式多样。调查中,有31.1%的学生选择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人文培养的重视程度作为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

情绪管理与职场压力及答案

1.情绪的()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单 选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行为 D客观体验 2.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浑身 发抖;紧时心跳加快;害羞时满脸通红。(单选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行为 D客观体验 3.情绪所伴随出现的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它经常成 为人们判断和推测情绪的外部指标。(单选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行为 D客观体验

4.()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 能学习到。(单选 A复杂;基本 B简单;基本 C基本;复杂 D复杂;简单 5.()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单选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6.心理学上最早对情绪提出系统理论解释者,当推19世纪末美国先驱心理学 家()。(单选 A詹姆斯 B兰格 C坎农 D巴德 7.()认为当情绪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即引起我们身体上的某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冲动传到神经系统产生情绪,即情绪就是对外机体变化的觉知。 (单选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8.()是心理学中主情绪产生于对刺激情境或对事物的评价的理论。(单 选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9.()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 绪。(单选 A评定——兴奋理论 B两因素情绪理论 C认知——评价理论 D情绪认知——信息理论 10.认为()无论生理唤醒还是环境因素都不能单独地决定情绪,情绪是认知 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单选 A评定——兴奋理论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刘余莉

一场真诚朴实、温暖感人的幸福人生演讲 ----刘余莉老师在“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型公益论坛上的演讲《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也是中共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教授) 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 在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 当时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同学一样:这已经是古人的礼节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礼节? 但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当中的深意。 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短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在大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就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一次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忌妒我,所以他不投我的票。 后来学了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哪里都是你的家。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的彻底,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这原因一定是在内不在外。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幸福人生,确实有着莫大的收益。 有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 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 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比如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我们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 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的比古人高,看的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 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如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经典? 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司马迁的《史记》那样的巨著; 同样,现在中国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 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的情形是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是如实的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 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培育既具有深厚人文素养又具有良好专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然而,现阶段由于实用理性的过分张扬,使得中国大学人文素养教育普遍处于一种被忽略状态。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建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网络平台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等手段切实改变当前大学教育的弊端,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74-03 人文素养教育,“简言之,就是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1]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本来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然而自20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理性的高扬,人们对科技的崇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人们的主体意识却在逐步弱化,以至于信仰缺失、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开始日益尖锐地凸显出来。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顶层,笔者认为当代大学教

育对此类社会问题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大多数教育者在育“才”的同时却忽略了育“人”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大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并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了详细说明大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首先,请看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的一个调查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5份。从问卷的难易程度、发放比例到学生回答的真实性、数据统计的结果看,此次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一、人文知识掌握了解情况 在问卷中,设计了7道题目来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及相关能力,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对艺术文化方面的考察(非艺术系学生参与)最让人担忧,只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了解,绝大多数的同学表示略有所知,还有相当一部分基本一无所知。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艺术文化的了解最为薄弱,很多学生在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可以说在整个人文素质教育中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也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与审美能力。 历史哲学方面(非历史哲学系学生参与),当被问及是否阅读过二十四史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有超过半数

经典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论文

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性 山东省苍山县东苑高级中学朱旭周雷生 阅读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活动是随着文字的出现而产生的。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听觉(声音)信息转换成视觉阅读信息,并把它长期的保存下来。这样一来,人类的语言就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能够使得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文明能够比较系统的保留和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的运转,是离不开阅读的,要使新一代人学习前人创造出来的经验和文化,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 惯和高超阅读技能的任务,是人类文化文明传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阅读的内容丰富繁杂,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十字路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义无反顾的担负起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的使命,基于此,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应当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阅读经典的现状 所谓经典,就是指那些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征。经典通过个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不可重复的创造,凸显出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从而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往往包蕴在经典名著中。钱理群教授说过,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对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从中汲取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从价值定位看,经典必须成为民族语言和思想的象征符号。如莎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普希金之于俄罗斯与俄罗斯文学,鲁迅之于中国和中国文学,他们的经典都远远超越了个人意义,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 这里所说的经典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富含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指通过阅读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文化品位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