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浅谈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摘要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元素,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的每一个活动都有可能引入错误,而测试的目标就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该文从软件测试的纵向过程和横向过程两个方向来解析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并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来看软件测试的所有活动的位置。

关键词软件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计划设计开发执行评估Abstract:Software testing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In the software lifecycle, people will probably cause different errors for the software in every phrase. And software testing is an activity to detect errors as possible as it can. This paper analyses software testing lifecycle in two directions and states the exact position of testing activities in the software lifecycle.

Keywords:Software Testing,Unit Testing, Integrated Testing, System Testing, Plan, Design, Develop, Execute, Evaluate

1引言

有些人认为,测试活动是在编码完成后才开始的,编码未完成,没有可执行程序,测试无法开始执行。无论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1],还是SEI的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2]所阐述的测试活动,都表明了这种看法是一种对测试活动错误的狭义的认识。实际上,测试活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过程。

该文从软件测试的纵向过程和横向过程两个方向来说明测试的生命周期,并从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来看软件测试的所有活动的位置及参与的角色。

2软件测试的纵向过程

从过程的观点来考虑测试的整个过程的话,在软件工程环境中的测试事实上是顺序实现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四个纵向步骤的序列,这些步骤可用图2表示[3]。

图2:软件测试步骤

2.1 单元测试

最开始,测试着重于每一个单独的模块,以确保每个模块都能正确执行,也就是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大量地使用白盒测试技术,检查每一个控制结构的分支以确保完全覆盖和最大可能的错误检查。软件的白盒测试依赖对程序细节的严密检验,提供针对特定条件与循环集的测试案例,它们可以:

(1)保证一个模块中的所有独立路径至少被使用一次;

(2)对所有逻辑值均需测试真(true)和假(false);

(3)在上下边界及可操作范围内运行所有循环;

(4)检查内部数据结构以确保其有效性。

这样看来,只要我们定义所有的逻辑路径、开发相应的测试案例并评估结果,白盒测试就可以产生“百分百正确的程序”,但是,穷举所有的输入条件组合,即使是很小的程序,可能的逻辑路径数量也非常大,例如,考虑100行C语言程序,在一些基本的数据声明之后,程序包含两个嵌套循环,根据输入的条件分别执行1到20次,在内部循环中,需要四个if-then-else循环,共有5条路经,则执行路径就有520个,约为1014个可能的路径。假设1毫秒执行一个测试案例,都需要3170年的时间来测试这个程序。因此,对大型软件系统不可能进行穷举测试,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有限数量的重要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测重要数据结构的有效性。

2.2 集成测试

接着,模块必须装配或集成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软件包,集成测试解决的是与验证和程序构造这两个问题相关的问题,在集成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为了保证一些大的分支的覆盖,也会用一定数量的白盒测试技术;

2.3 确认测试

在软件集成完成之后,一系列高阶测试就开始了,确认标准(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已经确定下来了的)必须进行测试,确认测试提供了对软件符合所有功能的、行为的和性能的需求的最后保证,在确认过程中,只使用黑盒测试技术。很多情况下,确认测试不被作为一个单独的测试阶段被描述,可以作为集成测试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当软件构建集成到最大集合的时候,对软件做的集成测试。

2.4 系统测试

软件一旦经过验证之后,就必须和其他的系统元素(比如硬件、人员、数据库)结合在一起,系统测试要验证所有的元素能正确的结合在一起满足整个系统的功能/性能要求。

3软件测试的横向过程

另外,每一个测试阶段,从横向来看也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跟软件开发过程的线性顺序模型相似,一般包含以下活动[4]:

图3:软件测试过程

3.1 测试计划

测试从需求分析开始介入,测试人员参与需求的分析活动,确定测试的需求。测试计划在需求分析完成后,程序修改完毕前准备。制定测试计划主要考虑测试需求及测试进度,即需要验证什么功能需求点,采用什么测试策略,描述目前在进行哪一阶段的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每个阶段内在进行的测试种类(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

输入:项目计划和测试需求

输出:测试计划

3.2 测试分析与设计

测试设计在程序修改完毕前或程序修改完毕后进行。根据测试内容,分别准备合适的测试用例。

输入:测试计划

输出:新增测试用例及测试数据,原有回归测试数据集,真实数据。测试用例基本要素有:目的、前提条件、输入数据或动作、期望的结果。

3.3 测试开发

测试开发在程序修改完毕前或程序修改完毕后开始进行,一般与测试设计并行。测试开发主要工作为搭建测试环境,准备运行测试任务的脚本,准备检查测试结果的脚本。输入:测试计划、测试用例

输出:测试环境、测试脚本、验证脚本

3.4 测试执行与评估

测试执行在程序修改完毕后,可执行代码提交后执行。具体步骤:

1、建立测试系统

2、准备测试过程

3、运行初始化过程

4、执行测试

5、从终止的测试恢复

6、验证预期结果,测试不通过,反馈回给编码人员修改。代码修改重新提

交后,返回2继续

7、调查突发结果

8、记录缺陷日记

9、回顾测试日记

10、评估测试需求的覆盖率

11、分析缺陷

12、决定是否达到完成测试的标准,没有满足标准时

1)、再测试

2)、降低标准

3)、确定软件的一个满足标准的子集,看是否可以结束本阶段测试。

输入:测试用例、测试环境、测试脚本、验证脚本

输出:《测试实况记录》、《测试报告》、《缺陷报告》

3.5 测试案例设计思想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测试的产出包括了一组针对内部逻辑和外部需求的测试案例[5]被设计和文档化,期望的结果被定义,实际的结果被记录。一般来说,测试案例设计

思想本质上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体现:

图4:测试案例设计本质指导思想

即考虑系统的所有类型格式的输入项的内容、输入的频率及操作序列,明确系统处理的业务规则、转换逻辑及运行方式,定义系统相应的所有类型格式的输出项的内容及输出频率的期望结果,目标就是要验证和确认系统的实际结果与期望结果一致。

4 测试活动

最后,我们再从过程及项目参与角色两个维度来看一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测试过程[6]

的纵向和横向的所有测试活动所在的位置。

业务规则、 转换逻辑、

运行方式

各种类型输入

各种类型输出

格式、输入频率…

格式、输出频率…

关注点:

4.1 需求设计阶段

项目经理需求分析人员测试组长测试人员

设计人员

4.2 编码测试阶段

代代代代代代代代代代代代代代

图6:测试活动图2

由以上两个流程图可以看到,测试活动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就开始介入。测试的定义已由从编码完成后才进行的动态测试这一狭义概念扩展到了包括系统架构评审、设计文档评审、代码走查等静态测试活动。

5结束语

软件测试在软件过程中占有最大百分比的技术工作量,而我们只是刚刚开始理解系统化测试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一些皮毛。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错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计划和执行一系列的测试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每一个测试步骤都是通过一系列有助于测试案例设计的系统化测试技术来完成的。

本文,我们详细的探讨了软件测试过程纵向及横向两个方向的测试活动流程。实践证明,测试越早介入,就能越有效的保证软件错误被及早发现而更有效的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更高质量的软件需要更系统化的测试方法,关于测试的研究仍然是一门重要的、具有应用价值的学科。

参考文献

[1]ISO

[2]CMM

[3] Roger S.Pressman著梅宏译,《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

[4]有效软件测试

[5]测试自动化

[6]软件测试过程

软件测试论文

软件测试方法研究及软件测试学习心得 2013年3月 姓名: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

目录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相关背景 (2) 1.3 参考资料 (2) 2 软件测试概念 (3) 2.1 软件测试定义 (3) 2.2 软件测试概述 (3) 3 软件测试的原则 3.1 测试的基本原则(一) (4) 3.2 测试的基本原则(二) (4) 4 软件测试的内容 4.1 验证(VERIFICATION) (5) 4.1 确认(V ALIDATION ) (5) 5 软件测试的分类 5.1 常用分类........................................................................................... 6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6) 5.3 静态测试 (11) 5.4 动态测试 (12) 6 感想与致谢 (16)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学期学习了软件测试这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计算机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各种领域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软件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个场合,为人们的办公,生活,学习,休闲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因此,当一个软件从雏形到真正的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计算机软件能一步到位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就有了软件测试,其目的是:第一是确认软件的质量,其一方面是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另一方面是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Do it right)。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想以我自己的观点来阐述一下我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1.2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 1、Ron Patton 《软件测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克东等《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自动化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Dustin,E.《软件自动化测试:引入、管理与实施》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James A. Whittaker 《实用软件测试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Zadrozny 《J2EE性能测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Jones,C.《软件评估、基准测试与最佳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Edward Kit 《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Hung Q.Nguyen 《Web应用测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9、Robert V.Binder《面向对象系统测试模型视图与工具(影印版)》 10、Rakitin,S.K.《软件验证与确认的最佳管理办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11、麦格雷戈《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参考网络资料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择及WBS分解指南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选择及WBS分解指南 一、概述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模型,通俗说就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遵循的模式,即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制和管理。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和项目开发过程有非常紧密关系,它是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来适合于不同项目使用的经典、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它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划分任务,依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 选用恰当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项目管理难度;缩短开发进度;便于项目状态跟踪;为过程改进和度量提供基线;改善组织级的过程弱势,提高过程能力成熟度级别。 为了便于分类汇总和统计各种生命周期模型的指标和数据,结合公司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我们选择了常用的几种基本模型进行了描述,项目开发小组在进行项目策划时,可以根据模型的适用前提、优缺点和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并在《项目实施计划》中,参加评审。 二、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有:瀑布模型、迭代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等。 以上所提到的件生命周期模型病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每一种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都有所应用。只要选择了最适合的,并按照此模型的流程来开发软件,都会取得成功。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模型,项目实施中有四项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些活动都会出现在项目过程中。这也是最重要的四项活动,其他的活动其实都是为这些活动服务的,不管是配置管理、风险管理,还是评审等等。 以下对各种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的设计思想、WBS划分(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即工作分解结构)、优缺点、使用范围进行分析。

软件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

1、兼容性测试在大多数生产环境中,客户机工作站、网络连接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具体硬件驱动程客户机工作站可能会安装不同的软件例如,应用程序、规格会有所不同。序等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运行许多不同的软件组合,从而占用不同的资源。测试目的 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外设应用软件结果配置说明 Window2000(S) 服务器 WindowXp Window2000(P) Window2003 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用例编号LinkWorks项目名称WorkEvaluate模块模块名称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项目承担部门 用例作者2005-5-27 完成日期质量管理部本文档使用部门评审负责人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 历史版本: 备注起止日期参与者作者状态/版本 V1.1 1.1. 疲劳强度测试用例

强度测试也是性能测试是的一种,实施和执行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如果内存或磁盘空间不足,测试对象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在正常条件下并不明显的缺陷。而其他缺陷则可能由于争用共享资源(如数据库锁或网络带宽)而造成的。强度测试还可用于确定测试对象能够处理的最大工作量。 测试目的 测试说明 用户并发设置添加10连续运行8前提条件小时,输出/响应输入测试需求/动作是否正常运行1 2小时功能4小时6小时8 小时 2小时功能1 4小时6小时 小时8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改进的瀑布模型 虽然瀑布模型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瀑布模型仍然是最展本的和最效的?种可供选择的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要求软件开发严格按照需求-〉分析-〉设计?〉编码-> 测试的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可以定义明确的产出物和验证准则.瀑布模型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都可以组织相关的评审和验证,只有在评审通过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个阶段. 由于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验证,瀑布模型要求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文档产出,对于严格的瀑布模型每?个阶段都不应该重叠,而应该是在评审通过,相关的产出物都己经基线后才能够进入到下?个阶段. 瀑布模型的优点仍然是可以保证整个软件产品较高的质量,保证缺陷能够捉前的被发现和解决. 采用瀑布模型可以保证系统在整体上的充分把握,使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但对于前期需求不明确,而又很难短时间明确淸楚的项目则很难很好的利用瀑布模型.另外对于中小型的项目,需求设计和开发人员往往在项目开始后就会全部投入到项目中,而不是分阶段投入,因此采用瀑布模型会导致项目人力资源过多的闲置的情况,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很多人往往会以进度约束而不选择瀑布模型,这往往是?个错误的观点.导致这种情况的?个关键因素往往是概念需求阶段人力不足.冈此在概念需求阶段人力能够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瀑布模型和迭代模型在开发周期上并不会存在太人的差别.反而是很多项目对于迭代或嫩捷模型用不好,为了赶进度在前期需求不明确,没有经过?个总体的架构设计情况下就开始编码,后期出现大量的返工而严重影响进度. 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个重要的关注点.因此在RUP中也捉及到软件开发要以架构为核心.因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系统会彼分为相关的f?系统和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间的接口都可以定义淸楚.在这种情况下,当模块B的详细设计做完成后往往就没有必妥等到其它模块的详细设计都妥完全作完才开始编码,冈此在架构设计完成后可以将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并行开发,每个模块仍然遵循先设计和编码测试的瀑布模型思路.这是瀑布模型的?种最重要的改进思路,也可以说这是?种增量开发的模型.

测试用例实例—常见功能测试点

测试用例实例--常见功能测试点 笔者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个人认为此文对于“软件常用功能测试点”总结的很好,特此摘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 登陆、添加、删除、查询模块是我们经常遇到的,这些模块的测试点该如何考虑 1)登陆 ①用户名和密码都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②用户名和密码都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③用户名符合要求,密码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④密码符合要求,用户名不符合要求(格式上的要求) ⑤用户名或密码为空 ⑥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用户名,不存在的密码 ⑦数据库中存在的用户名,错误的密码 ⑧数据库中不存在的用户名,存在的密码 ⑨输入的数据前存在空格 ⑩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以后按[enter]是否能登陆 ------------------------------------------------------------------------------------------------------ 2) 添加 ①要添加的数据项均合理,检查数据库中是否添加了相应的数据 ②留出一个必填数据为空

③按照边界值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的原则设计其他输入项的测试用例 ④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有错误提示 ⑤是否支持table键 ⑥按enter是否能保存 ⑦若提示不能保存,也要察看数据库里是否多了一条数据 ------------------------------------------------------------------------------------------------------ 3) 删除 ①删除一个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然后查看数据库中是否删除 ②删除一个数据库中并不存在的数据,看是否有错误提示,并且数据库中没有数据被删除 ③输入一个格式错误的数据,看是否有错误提示,并且数据库中没有数据被删除。 ④输入的正确数据前加空格,看是否能正确删除数据 ⑤什么也不输入 ⑥是否支持table键 ⑦是否支持enter键 ------------------------------------------------------------------------------------------------------ 4)查询 精确查询:

缺陷漏测分析:测试过程改进

缺陷漏测分析:测试过程改进 一、漏测的定义 所谓漏测,是指软件产品的缺陷没有被测试组发现而遗漏到了用户那里,却最终被用户所发现。如果产品在用户那里出现问题,产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缺陷越早被发现,发现和解决缺陷所花的成本就越小。如果缺陷是在测试组测试中发现的而不是被用户使用时发现的,那么所花的成本将小得多。如果缺陷是被开发组在开发过程中发现的,那么所花的代价将更小。因此,进行漏测分析、预防漏测、促使缺陷尽可能在开发过程的早期被发现,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有利于降低软件产品成本、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二、漏测分析的目的 进行漏测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软件质量和开发测试过程得到持续改进。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分析开发和测试过程中漏测的缺陷,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漏测。测试过程的持续改进将提高测试环境的效果和测试执行的效率、降低遗留到用户处的缺陷数和缺陷解决成本,从而提升软件的质量、声誉和销售。在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重视漏测分析并参与到漏测分析工作中的团队越多,漏测分析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开发和测试团队都重视漏测分析、并密切配合进行漏测分析工作的话,漏测分析将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漏测分析过程应该重点关注那些普遍、严重而解决成本高的问题。具体来讲,漏测分析的目标是: 对漏测进行分类以便于更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对分类数据进行统计 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过程的标识和变更 在对一些特殊的漏测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过程的一些局部进行标识和变更 运用度量数据说明过程变更的效果 三、如何进行漏测分析 漏测分析活动可以参照下面的建议进行。在熟悉了漏测分析流程以后,需要确定进行漏测分析活动的频度。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好是遵照一个时间表来定期进行漏测分析活动,一个月进行一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频度。 1. 计划 这个过程是针对多项目组联合进行漏测分析而设置的,在联合项目组中实行该过程最有效。如果不可能组建联合项目组进行漏测分析,也可以修改该过程只在测试组内部实行。 制订计划如果不确定关注点的话,这个计划将难以有效实施。漏测分析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计划好进行漏测分析活动的确切的人员数目、活动时间。过程执行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执行它的方式,如果不切切实实的做好计划,你的过程将不会得到太多的改进。 实际进行漏测分析活动时,只选择漏测分类的一部分子集进行分析,将有利于更有效的进行漏测分析工作。进行漏测分类前,需要在计划中确定选择哪部分子集进行分析。例如,如果漏测的严重度等级分为一到四级,一级严重度最高,四级严重度最低,那么也许只分析一、二级的漏测最合适,这样可以避免在那些对用户无关紧要的漏测缺陷上花太多的无用功;也可以只分析那些被关闭和修复了的漏测缺陷,因为如果分析那些没有被关闭和修复的缺陷,可能会漏掉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另外,还可以在进行漏测分析之前排除掉重复缺陷和那些由于用户错误操作引起的缺陷,这样就只需要分析那些有效的漏测缺陷,它们才能真正提供开发和测试过程需要改进的信息。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对于一个软件的研制,从问题的提出,经过开发、使用、维护、修订,直到最后终止使用而被另一软件所取代,就像是一个生命体从孕育、出生、成长到最后消亡,软件的这个状态变化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life cycle)。软件生命周期的演化具有阶段性,依据一定的原则,可以把软件生命 周期划分为若干不同阶段,相邻的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每个阶段都以 其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作为本阶段工作的基础。软件生命周期的划分有助于软 件开发和管理人员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软件开发及其管理。软件开发的经 验表明,软件开发越到后期,改正前期开发工作的失误越困难,因此在软件开 发工作中应该对软件开发工作的阶段性给予充分认识,在前期工作不无分的前 提下不应过早地进入软件开发的下一阶段。依据不同的原则对软件生命周期的 划分也不同,《软件工程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中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8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 设计、实现(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使用和维护。 本书按照人们所习惯的粗分方法把上面8个阶段划分为计划、开发和维护3个 阶段,在概述其他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软件的开发过程。2.软件开发方 法在规定的投资规模和时间限制内,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软件是软件开 发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们根据软件开发的特点,提出了多种软件开发 策略。通过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阐明从问题提出到最终软件实现,软件开发工 作过程的阶段性任务分解,并规定了每一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以及工作结果的 表达形式。常见的软件设计模型有: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渐进模型(increamental model)、演化模型(evolutionary model)、螺旋模型(spiral model)、喷泉模型(fountain model)、智能模型(intelligent model)等。这里介绍其中的3种。(1)瀑市模型瀑市模型1970年由W.Royce提出,其开发过程 依照固定顺序进行,各阶段的任务与工作结果如图1所示。该模型严格规定各 阶段的任务,上一阶段任务输出作为下一阶段工作输入。此模型适合于用户需 求明确、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工程管理严格的场合使用,其缺点是:由于任务 顺序固定,软件研制周期长,前一阶段工作中造成的差错越到后期越大,而且 纠正前期错误的代价高。图1瀑布型开发过程(2)渐进模型从一组简单的基本用户需求出发,首先建立一个满足基本要求的原型系统。通过测试和运行原型系

流程管理软件测试的流程

(流程管理)软件测试的流 程

软件测试的流程,包含各阶段会产生什么文档 无论是采用瀑布式仍是其他的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软件测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测试需求分析阶段。 测试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工作是获得测试项目的测试需求(测试规格)。 输出产物:《可测试性需求说明书》和《测试规格》 2、测试计划阶段。 以测试需求为基础,分析产品的总体测试策略。 输出产物:《产品总体测试策略》 3、测试方案设计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以测试规格为基础获得特性测试方案,对于有自动化测试的项目,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分析,获得测试策略。 输出产物:《产品或者版本总体测试方案》 4、测试用例实现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完成各个特性的测试用例的编写和自动化脚本的编写。 输出产物:《产品自动化测试用例》和《手工执行测试用例》 5、测试执行阶段。 本阶段是根据测试策略开展测试执行和回归测试。 输出产品:《产品或版本测试方案》和《缺陷分析方案》 6、评估和关闭阶段。 只对前面的各个阶段的执行情况,完成对测试项目的关闭,同时提供完整的度量数据和项目总结方案。 输出产物:《遗留问题风险分析方案》、《度量分析方案》和《测试关闭方案》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何应用哪些软件测试方法。

画壹个V模型你就明白了:左边为开发过程,对应右边的测试过程,开发自上而下,测试是自下而上 开发过程测试过程 可行性研究验收测试 需求分析系统测试 概要设计集成测试 详细设计单元测试 软件编码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对应生成需求规格说明书,对应测试生成系统测试方案,即为系统测试准备的,该阶段已经完成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主要是对软件产品的功能和非功能进行测试,几乎不测试代码,所以测试方法以黑盒为主; 2、概要设计阶段对应生成概要设计说明书,对应测试生成集成测试方案,该阶段已完成单元测试,是将各个功能模块组装起来进行的测试,所以也叫组装测试。主要见模块调用是否正常,接口是否可用,数据传输是否正确等,所以用到的测试方法几乎是白盒的方法,如路径覆盖,条件组合覆盖等; 3、详细设计阶段对应生成详细设计说明书,对应测试生成单元测试方案,该阶段是开发人员编码后的第壹个测试阶段,是对开发出来的单独模块进行测试,以确保每壹个功能模块的功能正常,能够构建桩模块和驱动模块来回调用,方法也是以白盒为主。 4、白盒测试的准则是尽可能覆盖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黑盒则是尽可能覆盖所有的输入输出接口,包括文档等壹些静态的测试。除常用的测试方法外,仍需补充大范围的随机测试,尽可能达到覆盖率100%。

基于生命周期的软件测试-教案

《软件测试基础》教案 第三讲 教材内容:3 课时1 ----------------------------------------------------------------------------------------------------------------------------- 2 1.回顾上一章: [5分钟] --------------------------------------------------------------------------------------------------- 2 2.课程知识点讲解: ----------------------------------------------------------------------------------------------------- 3 2.1.具体知识点1:基于生命周期测试概述[10分钟] (3) 2.2.具体知识点2: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测试要求[10分钟] (3) 2.3.具体知识点2:HP ALM对生命周期软件测试的支持[10分钟] (3) 3.本节总结[10分钟] --------------------------------------------------------------------------------------------------- 4 4.考核点--------------------------------------------------------------------------------------------------------------------- 4 5.测试题--------------------------------------------------------------------------------------------------------------------- 4 6.扩展部分------------------------------------------------------------------------------------------------------------------ 4 7.学员问题汇总 ----------------------------------------------------------------------------------------------------------- 4 8.作业------------------------------------------------------------------------------------------------------------------------ 4课时2 ----------------------------------------------------------------------------------------------------------------------------- 5 9.回顾上一章: [5分钟] --------------------------------------------------------------------------------------------------- 5 10.课程知识点讲解:-------------------------------------------------------------------------------------- 5 10.1.具体知识点1:[10分钟] (5) 10.2.具体知识点2:[10分钟] (5) 10.3.具体知识点3:[10分钟] (5) 11.本节总结[10分钟] ----------------------------------------------------------------------------------- 6 12.考核点 ----------------------------------------------------------------------------------------------------- 6 13.测试题 ----------------------------------------------------------------------------------------------------- 6 14.扩展部分 -------------------------------------------------------------------------------------------------- 6 15.学员问题汇总-------------------------------------------------------------------------------------------- 6 16.作业 -------------------------------------------------------------------------------------------------------- 6

软件测试的起源与发展

软件测试的起源与发展 软件测试的概念与定义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那时软件规模都很小、复杂程度低,软件开发的过程混乱无序、相当随意,测试的含义比较狭窄,开发人员将测试等同于“调试”,目的是纠正软件中已经知道的故障,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对测试的投入极少,测试介入也晚,常常是等到形成代码,产品已经基本完成时才进行测试。 直到1957年,软件测试才开始与调试区别开来,作为一种发现软件缺陷的活动。由于一直存在着“为了让我们看到产品在工作,就得将测试工作往后推一点”的思想,潜意识里对测试的目的就理解为“使自己确信产品能工作”。测试活动始终后于开发的活动,测试通常被做为软件生命周期中最后一项活动而进行。当时也缺乏有效的测试方法,主要依靠“错误推测ErrorGuessing”来寻找软件中的缺陷。因此,大量软件交付后,仍存在很多问题,软件产品的质量无法保证。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阶段开发的软件仍然不复杂,但人们已开始思考软件开发流程的问题,尽管对“软件测试”的真正含义还缺乏共识,但这一词条已经频繁出现,一些软件测试的探索者们建议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开始阶段就根据需求制订测试计划,这时也涌现出一批软件测试的宗师,BillHetzel博士就是其中的领导者。1972年,软件测试领域的先驱BillHetzel博士(代表论著《TheCompleteGuidetoSoftwareTesting》),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大学组织了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关于软件测试的会议。在1973年,他首先给软件测试一个这样的定义:“就是建立一种信心,认为程序能够按预期的设想运行。Establishconfidencethataprogramdoeswhatitissupposedtodo.”后来在1983年他又将定义修订为:“评价一个程序和系统的特性或能力,并确定它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软件测试就是以此为目的的任何行为。Anyactivitiesaimedatevaluatinganattributeorcapabilityofaprogramorsystem.”在他的定义中的“设想”和“预期的结果”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用户需求或功能设计。他还把软件的

软件测试流程规划

软件测试流程规划 一、引言 本文档规范了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整体流程,明确了软件测试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各阶段中的负责人、具体工作内容和必需的输入输出文档。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各测试阶段需要的测试工具、测试点和测试步骤,并提供了各类测试文档的参考模板。 二、测试流程概述 1、流程介绍 一般来讲,软件测试是伴随着项目的立项而开始的。也就是说,软件项目一旦确立,测试工作也就开始了。在测试的过程中,前后要经过以下主要环节: 需求分析—>制定测试计划—>搭建测试环境—>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BUG回归测试—>测试总结—>软件发布 对于以上流程环节,一般而言,需求分析属于需求分析人员的工作范畴,环境搭建、用例设计、测试执行以及回归测试等属于测试人员的工作范畴,测试负责人负责制定测试计划以及对各个环节的跟踪、实施、管理等。 2、流程图 功能测试 项目开始 需求阶段 测试计划 测试阶段 性能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 兼容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 接口测试 测试总结 软件发布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于需求的收集、分析以及评估。 1.由需求分析人员统一收集需求,并整理成文档格式转发给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和测试经理; 2.项目经理召集开发经理、测试经理和需求分析人员进行会议讨论,了解具体每个需求的实际含义,并且明确各需求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3.小组会议讨论,确定最终实现的需求和功能点,并整理出重点需求; 4.项目经理根据会议讨论结果编写需求说明,并且再次召集小组开会讨论,对需求说明进行修复、完善,并最终确定《需求规格说明书》。 负责人:项目经理 输入文档:需求说明文档 输出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 四、测试计划阶段 作为测试的起始步骤和重要环节,测试计划是对测试全过程的组织、资源、原则等进行规定和约束,并制定测试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时间进度安排,并提出对各项任务的评估、风险分析和管理需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测试计划是从管理角度对整个测试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 测试计划的主要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概述(介绍项目测试的范围、目的以及组织形式) 2.测试进度(测试时间周期的安排) 3.测试策略(包括测试环境、测试工具及测试方法) 4.需求跟踪(确定系统测试项与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5.测试通过失败标准(指明测试何时通过何时结束) 6.测试挂起恢复标准(指明当测试过程无法进行下去时测试活动挂起以及恢复的标准) 7.资源分配(工作量的统计以及工作任务的安排) 8.应交付测试工作产品(明确测试需要提交的各类工作文档) 9.风险评估(预估测试存在的风险) 测试经理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发布时间以及需求规格说明、开发计划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完成后提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组织讨论会,连同开发经理、测试经理以及各模块负责人,对测试计划进行评审并确定。 负责人:测试经理 输入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计划》 输出文档:《软件测试计划》

最新软件测试用例实例(非常详细)

1、兼容性测试 在大多数生产环境中,客户机工作站、网络连接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具体硬件规格会有所不同。客户机工作站可能会安装不同的软件例如,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等而且在任何时候,都可能运行许多不同的软件组合,从而占用不同的资源。测试目的 配置说明操作系统系统软件外设应用软件结果 服务器Window2000(S) WindowXp Window2000(P) Window2003 用例编号TestCase_LinkWorks_WorkEvaluate 项目名称LinkWorks 模块名称WorkEvaluate模块 项目承担部门研发中心-质量管理部 用例作者 完成日期2005-5-27 本文档使用部门质量管理部 评审负责人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本文档由测试组提交,审核由测试组负责人签字,由项目负责人批准。历史版本: 版本/状态作者参与者起止日期备注

V1.1 1.1. 疲劳强度测试用例 强度测试也是性能测试是的一种,实施和执行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找出因资源不足或资源争用而导致的错误。如果内存或磁盘空间不足,测试对象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在正常条件下并不明显的缺陷。而其他缺陷则可能由于争用共享资源(如数据库锁或网络带宽)而造成的。强度测试还可用于确定测试对象能够处理的最大工作量。 测试目的 测试说明 前提条件连续运行8小时,设置添加10用户并发 功能1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功能1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一、功能测试用例 此功能测试用例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主要测试技术方法为用户通过GUI(图形用户界面)与应用程序交互,对交互的输出或接受进行分析,以此来核实需求功能与实现功能是否一致。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生命周期 定义 软件生命周期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或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周期内有问题定义、可行性分析、总体描述、系统设计、编码、调试和测试、验收与运行、维护升级到废弃等阶段,这种按时间分程的思想方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种思想原则,即按部就班、逐步推进,每个阶段都要有定义、工作、审查、形成文档以供交流或备查,以提高软件的质量。但随着新的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的成熟,软件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指导意义正在逐步减少。 生命周期的每一个周期都有确定的任务,并产生一定规格的文档(资料),提交给下一个周期作为继续工作的依据。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的开发不再只单单强调“编码”,而是概括了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软件工程要求每一周期工作的开始只能必须是建立在前一个周期结果“正确”前提上的延续;因此,每一周期都是按“活动-结果-审核-再活动-直至结果正确”循环往复进展的。 阶段 同任何事物一样,一个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也要经历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一般称为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阶段,使得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使规模大,结构复杂和管理复杂的软件开发变的容易控

制和管理。可以将软件生命周期概括为软件计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阶段、软件设计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软件编码阶段、软件测试阶段和软件运行与维护阶段。软件计划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需求分析阶段: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是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阶段,能够为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软件设计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软件编码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软件测试阶段: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软件运行和维护阶段: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模型分类 从概念提出的那一刻开始,软件产品就进入了软件生命周期。在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考题

软件测试过程管理-考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软件测试过程管理 1. 关于软件测试模型,描述正确的是(C) A. V模型测试的对象就是程序本身,测试与开发可以同一阶段进行 B. W模型测试的对象是程序,需求、设计等,可以支持迭代的开发模型 C. H模型软件测试过程活动完全独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 D. X模型是事先计划再进行测试。 2. 制定测试计划的步骤:(D) A. 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B. 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策略确定测试标准、预计测试工作量 C. 确定测试构架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D. 确定测试范围确定测试策略确定测试标准确定测试构架确定项目管理机制预计测试工作量测试计划评审 3、编写测试计划的目的是:(ABC)(多选) A、使测试工作顺利进行 B、使项目参与人员沟通更舒畅 C、使测试工作更加系统化 D、软件工程以及软件过程的需要 E、软件过程规范化的要求 F、控制软件质量 4、某公司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了CMM2认证,表明该公司(C)。 A. 开发项目成效不稳定,管理混乱 B. 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 C.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级管理制度和规程,可对项目的成本、进度进行跟踪和控制 D. 可集中精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软件过程 5. (B )可以作为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志。 A.使用了特定的测试用例B.错误强度曲线下降到预定的水平C.查出了预定数目的错误D.按照测试计划中所规定的时间进行了测试 6.软件测试计划的内容应包括(D)。 A. 测试目的、背景 B. 被测软件的功能、输入和输出 C. 测试内容和评价标准 D. 以上全部 7.下面不属于软件测试过程中的输入类的是(B)。 A. 软件配置 B. 测试用例 C. 测试配置 D. 测试工具 8. 下列不属于测试需求分析阶段的输入的是(A)。 A. 软件测试的方法与规范 B.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C. 软件测试计划 D.软件设计说明

软件测试经典案例

软件测试-测试用例的经典例子 一、等价类划分 问:某程序规定:"输入三个整数 a、 b、 c分别作为三边的边长构成三角形。通过程序判定所构成的三角形的类型,当此三角形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时,分别作计算… "。用等价类划分方法为该程序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三角形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解: 分析题目中给出和隐含的对输入条件的要求: (1)整数 (2)三个数 (3)非零数 (4)正数 (5)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等腰 (7)等边 如果 a、 b 、 c满足条件( 1 ) ~ ( 4 ),则输出下列四种情况之一: 1)如果不满足条件(5),则程序输出为 " 非三角形 " 。 2)如果三条边相等即满足条件(7),则程序输出为 " 等边三角形 " 。 3)如果只有两条边相等、即满足条件(6),则程序输出为 " 等腰三角形 " 。

4)如果三条边都不相等,则程序输出为 " 一般三角形 " 。列出等价类表并编号

覆盖有效等价类的测试用例: a b c覆盖等价类号码 3 4 5(1)--(7) 4 4 5(1)--(7),(8) 4 5 5(1)--(7),(9) 5 4 5(1)--(7),(10) 4 4 4(1)--(7),(11)覆盖无效等价类的测试用例: 二、边界值分析法 NextDate函数的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

在NextDate函数中,隐含规定了变量mouth和变量day的取值范围为1≤mouth≤12和1≤day≤31,并设定变量year的取值范围为 1912≤year≤2050 。

三、错误推测法 测试一个对线性表(比如数组)进行排序的程序,可推测列出以下几项需要特别测试的情况: I.输入的线性表为空表; II.表中只含有一个元素; III.输入表中所有元素已排好序; IV.输入表已按逆序排好; V.输入表中部分或全部元素相同。 四、因果图法 有一个处理单价为5角钱的饮料的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其规格说明如下:若投入5角钱或1元钱的硬币,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则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若售货机没有零钱找,则一个显示〖零

软件缺陷生命周期流程规范V1.0_初稿

软件缺陷生命周期流程规范 软件测试部 吴XX 2015年12月05日

1. 目的 对软件功能评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跟踪,从缺陷的产生开始,经过修正、验证等等一系列操作后,最终关闭,包含了软件缺陷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时,通过汇总缺陷和分析缺陷曲线,判断产品缺陷是处于发散期、平稳期乃至收敛期,由此作为评估产品稳定性的依据。 2. 范围 自主研发项目,合作研发项目和OEM项目及上市阶段样机的软件功能评测问题类。3. 定义 3.1 缺陷跟踪库:用于存储测试过程中的缺陷,并对整个缺陷生命周期进行跟踪的数据库,结合当前流行的测试工具,目前采用Mantis来处理和跟踪缺陷。 3.2 研发中心:负责提交测试申请,接收测试中心提交的问题点,并修正。 3.3测试部:负责接收测试申请,执行测试,并对测试问题进行汇总和校验,提交测试报告。 3.4测试经理/组长:对接收的测试任务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并执行测试,过滤测试工程师提交的缺陷,并提交缺陷进行分流和执行关闭动作。 3.5测试工程师:执行测试并提交测试缺陷,同时对已经修改的缺陷在新版中进行验证。 4. 流程 4.1 缺陷处理流程图

4.2 流程解释 按照箭头的走向,所有能走通的路径都是有效路径。以下过程是按照主线来走的。详细请见状态转换说明 4.2.1测试部接收测试申请,并根据测试计划执行测试; 4.2.2测试工程师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筛选、判断,新建缺陷,并提交相应软件人员; 4.2.3测试经理/组长收到新提交的测试缺陷后,进行再次筛选和过滤,将状态改为“已审核”; 4.2.4软件接口人收到转移过来的缺陷后,进行过滤确认问题,并转给具体的工程师修改; 4.2.5软件工程师收到问题后,进行分析,发现了根本原因后则将状态设为“已确认”;4.2.6问题已经解决后则将状态设为“待验证”,并转移给问题提交人进行确认; 4.2.7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优先级降低,将状态设置为“延期”,软件责任人不变; 4.2.8问题提交人确认问题已解决后将问题“已关闭”。如果问题本身路径已经修改完成但相关路径出现问题,则仍然将此问题“关闭”,同时提交新问题,并备注说明这是该问题的衍生问题; 4.2.9问题提交人确认未修改,则将问题“重新打开”给软件人员/软件接口人; 4.2.10测试经理对验证通过的问题进行再次筛选和过滤,然后将问题关闭; 4.2.11对于描述有问题的bug,相关人员将问题打回给问题创建人员,并简要说明理由;4.2.12对于不是问题、设计如此、重复提交的情况,相关人员将问题状态设为“打回”并转给问题提交人/测试经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4.2.13问题提交人/测试经理发现测试工程师提交的问题不是问题,则直接关闭问题; 4.2.14测试人员验证概率性问题,暂无法复现的,将状态改成“跟踪”,跟踪三个软件版本仍未复现,则将此bug关闭,如复现bug,则“重新打开”此bug。 附录: 5. BUG缺陷库解释 5.1 用户组成员及其权限

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模型入门介绍

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模型入门介绍 转自51testing 摘要:测试常被看作是一个昂贵且不可控的过程。测试花费太多的时间,耗费的比计划投入的多,无法提供充分的关于测试过程本身的质量情况。因此,信息系统的质量和商务风险难以判断。 很多组织意识到改进测试过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实际上为了改进和控制测试过程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步骤以及什么次序是困难的。 基于实践知识和测试过程开发经验,测试过程改进模型(以下简称TPI)被开发出来。TPI提出了一个组织内测试过程成熟度的观点。 在这份文件里将介绍TPI的内容和结构。同时,测试过程改进的一些方面及面临的挑战也将做些讨论。 1、概述 测试常被看作是一个昂贵且不可控的过程。测试花费太多的时间,耗费的比计划投入的多,无法提供充分的关于测试过程本身的质量情况。因此,信息系统的质量和商务风险难以判断。 很多组织意识到改进测试过程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实际上为了改进和控制测试过程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步骤以及什么次序是困难的。 基于实践知识和测试过程开发经验,测试过程改进模型(以下简称TPI)被开发出来。TPI提出了一个组织内测试过程成熟度的观点。 在这份文件里将介绍TPI的内容和结构。同时,测试过程改进的一些方面及面临的挑战也将做些讨论。 2、软件测试的目的 一个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测试活动可以这样来加以说明: 测试活动是从测试计划、测试准备到测试执行、测试分析这样一个过程,测试的目标是对信息系统(泛指软件)的特性进行确认,以发现该系统应有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异。 测试计划和测试准备活动用以定义测试过程何时开始。在任何测试方法应用前(即测试执行阶段前),测试过程要求有明确的计划和准备阶段。 测试可以降低系统质量的不确定度级别,但是测试效果的好坏依赖于系统发布所带来的风险,还有我们愿意花费在降低不确定度等级上的时间和资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