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大纲(整理)

管理学大纲(整理)

管理学大纲(整理)
管理学大纲(整理)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一)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1)必须是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的目标。(二)管理的载体是组织(三)管理的任务、职能、层次。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蒋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五大职能。组织中管理分为上层主管、中层主管和基层主管。(四)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五)管理者的角色。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把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大体上分三类:(1)管理一个组织(2)管理管理者(3)管理工人和工作。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管理的二重性:(1)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2)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第三节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二、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三、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

第四节管理主体—管理者

一、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铀有贡献责任的人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者2、中层管理者3、基层管理者

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1、综合管理者2、职能管理者

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1、直线管理人员2、参谋人员

二、管理者的素质

(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1、政治与文化素质。2、基本业务素质。3、身心素质

(二)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如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一线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包括观察人、人际交往等。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如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战略性的,长远的重大问题处理能力等。

高导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所处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要求越高。

(三)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创新。创新素质:1、创新意识2、创新精神3、创新思维4、创新能力。

第五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

四项试验:搬运生铁块,铁揪实验,最基本的是工时试验,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配备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8)提出了管理的例外原则。

其他代表人物:1、卡尔.乔治.巴思2、享利.甘特3、吉尔布雷斯4。哈林顿.埃默森

课外:

主要贡献:以工厂内部的生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重点放在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和工作定额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上。

四个第一:第一个将科学原理和方法用来解决管理问题;第一个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对于车间一级的管理,第一个开展系统的时间和动作研究;首次提出对工人要进行科学地挑选与培训。

泰罗制的缺陷:(1)局限于低层次、车间;(2)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3)几项失败:心理革命、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

二.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法国人。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法约尔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分工;(2)职权与职责;(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个人报酬;(8)集中化;(9)等级链;(10)秩序;(11)公正;(12)任用期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

4.管理要素

三、马克斯.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组织理论之父)

德国人,代表作《社会和经济理论》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教育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英国管理学者林德.厄威克和美国管理学者卢瑟.古利克

厄威克主要著作有《管理的要素》《组织的科学原则》《管理备要》他提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十条原则:1。目标原则2。专业化原则3。协调原则。4。职权原则5。职责原则6。明确性原则7。一致性原则8。管理宽度原则9。平衡原则10。连续性原则

第六节行为科学理论

一、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行为代表人物梅奥。

梅奥的霍桑试验:照明度试验,装备试验,访谈活动,绕线试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职工士气)

梅奥的观点:(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二、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爱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首先产生的是最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能要求高层次的需要。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保健因素不具备时会产生不满,具备时不会产生很大的激励。激励因素包括成就、上级赏识、工作责任、个人进步等。激励因素不具备时不会引起不满,具备时产生很大激励,来自工作本身。

3.费鲁姆的期望价值理论M=V.E。M代表激励力量,V代表满足个人需要的预期价值,E代表可能获得该价值的概率。费鲁姆认为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1)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2)绩效与奖励的关系(3)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4.麦格雷戈的X—Y理论。

5.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法”:1。1贫乏管理方式1。9乡村俱乐部型管理5。5中间型管理主要9。1任务管理方式9。9战斗集体型管理方式

第七节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

2.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美国的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

3.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经理的职能》: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和马奇,《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

5.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的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理论和管理》《组织与管理:系统与权变的方法》

6.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领导方式的一种理论》

版《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 课程编码:0220002 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上机:0,其他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经济学 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李鹏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以现代社会组织为客体,研究组织持续发展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本课程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管理学的基本前提,包括管理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管理道德、管理环境;第二部分,管理过程,包括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熟悉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具备一定的环境分析、组织设计、沟通协调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以及,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对管理学的体系、架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掌握决策和计划制定、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塑造、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有效激励和控制等内容,并能够利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具体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学时:6 1.本章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含义,把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掌握管理理论的变迁。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理解:管理的含义与本质,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 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3.本章教学重点: 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 4.本章教学难点: 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5.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技能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四)欧文的人事管理 (五)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二)组织管理理论 二、行为管理理论 (一)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817管理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考试大纲本管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企业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本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方法,管理伦理,组织文化,管理决策,计划与计划工作,战略性计划,计划的实施,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力量的整合,领导与领导者,激励,沟通,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方法,管理的创新职能,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基本内容 (一)总论 1.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必要性,法约尔的五种职能论,赫伯特.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论,周三多等人认为一切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论。 2.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主要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3.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 4.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的方法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 (二)管理前提与本质 1.管理伦理 有关伦理的几种观点,伦理管理的特征和影响伦理的因素,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伦理和行为的具体体现。 2.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基本要素,组织文化的功能,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3.管理决策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类型与特点,决策理论、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 (三)计划 1.计划与计划工作 计划的概念及性质,计划的类型及编制过程。 2.战略性计划 战略性计划的概念,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 3.计划的实施

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 (四)组织 1.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概述,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集权与分权。 2.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与培训。 3.组织力量的整合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直线与参谋。 (五)领导 1.领导与领导者(主要是论述) 领导的性质与作用,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领导方式及其理论,领导艺术。 2.激励 激励性质,激励理论,激励实务。 3.沟通 组织中的沟通,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 (六)控制 1.控制与控制过程 控制的原理,控制的要求与过程。 2.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非预算控制,成本控制。 (七)创新 1.管理的创新职能 创新及其作用,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2.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3.企业组织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层级的结构创新,企业文化创新。 二、考试要求 (一)总论 1.管理与管理学 (1)了解人类活动的特点; (2)理解管理的必要性; (3)熟悉周三多等人认为一切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论; (4)掌握法约尔的五种职能论,赫伯特.西蒙的管理就是决策论。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李华伟 审核人:王宏兰 编撰日期:2008-9-1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在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其一,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管理知识,认识管理的作用,激发从事管理工作的兴趣;其二,通过方法的教授和对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管理实践问题。最终使学生养成自觉地按照管理的原理、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方法的领会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能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准确地掌握历史上各种不同的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系统地了解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各项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掌握计划、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中常用的方法;系统了解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对其的管理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系统、理解管理者的分类及素质要求、了解管理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其组织形态分类、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方法的分类,掌握管理机制的构成与作用机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管理的含义与实质,理解管理学的性质与特点。明确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内涵。清楚管理者的分类,能区分谁是管理者,理解管理者的素质培养,了解管理系统构成及其要素。清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机制含义,内容和一般的管理方法,掌握管理环境的分类。 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管理的职能及其内容,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其内容。 一般掌握:管理者的分类,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难点: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的清晰、明确认识,管理系统的全面掌握和应用。第二章管理思想 教学内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进、现代管理原理、组织文化。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掌握组织文化的功能与组织文化的建设。 重点掌握:掌握“人本管理”、“组织再造”、“学习型组织”等现代管理思想

管理学复习大纲【共6页】

管理学复习大纲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管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管理的综合性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必要性管理二重性属性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本质二重性(科学性、艺术性)管理职能及其关系明茨伯格管理者角色理论(人际、信息、决策)管理者技能(概念、人际、专业)管理者层次管理道德观(功利主义、权力至上、公平公正、社会契约、推己及人)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性、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管和社会经济观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萌芽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论和经纪人观点古典管理理论泰罗制及其评价法约尔的一半管理理论及其评价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及其评价行为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现代管理论丛林四个突出观点(系统、权变、人本、创新)现代管理思想新发展学习组织理论核心能力理论业务流程再造 第三章现代管理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主要包括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

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等观点权变原理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责任原理主要包括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合理设计职位和委授权限,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等观点效益原理认为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第四章决策决策的概念(识别并解决问题、利用机会)决策的原则(满意、系统性、适应性、效益型、民主性)决策的类型(五种分类方法:作用、性质、问题条件、风格、方法)决策的过程(诊断问题-明确目标-拟定方案-筛选方案-执行方案-评估效果)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组织自身、决策主体、决策的性质)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法:集体决策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法、德尔非法)活动方向决策法(波士顿矩阵、政策指导矩阵)定量决策法:确定性决策(量本利分析)不确定性决策(悲观准则、乐观准则、后悔值准则、乐观系数)风险型决策(决策树法) 第五章计划动词的计划和名词的计划计划的内容(6W2H)计划与决策的关系计划的性质(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和秩序性、经济性)计划的类型计划的层次(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预算)计划编制的过程战略性计划选择愿景和使命(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远大愿景生动逼真的描述)战略环境分析(外部的一般环境: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行业环境:现有企业间竞争、入侵者、替代品入侵

最新《管理学原理》复习提纲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20分,共20个空格,每空格1分) 1、管理是一个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一个系统过程。 2、组织中最大的分工是管理者与操作者。 3、有效的管理,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讲究效益。 4、管理者的素质由品质、能力、知识三个方面构成。 5、管理者的职权包括支配权、强制权和奖赏权。 6、管理者根据地位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7、在西方的管理思想史上,除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思想外,主要的管理思想流派包括: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和权变管理思想。 8、质之外还有社会和心理需求的“社会人”。所以,管理者要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保持平衡。 9、泰勒因其提出的理论奠定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而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和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被称为“现代经营之父”。 10、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层次需求理论;心理学家费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双因素理论。 11、马斯洛的高层需要与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较吻合,而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需满足的底层需要则相当于赫茨伯格的保健因素。 12、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底层到高层分为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14、科学决策理论认为,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5、决策的第一步是察觉和分析问题。 16、目标有多种类型。宣称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对其目标的官方陈述,目的是为了使公众相信该组织打算做什么;真实目标是指组织实际追求和注重的目标。

《管理学考试大纲》word版

考试大纲: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及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管理者及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技能结构;掌握管理的职能、性质和管理学的特点,为后续各章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本章的重点是管理者的定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及管理学的特点等内容。 一、管理的定义 1、管理的含义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二、管理者 1、管理者的定义 2、管理者的角色 3、管理技能 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1、管理职能 2、管理性质 四、管理系统 五、管理学 1、管理学含义 2、管理学的特点 思考和练习: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何谓管理者? 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而且是文化。”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学习目标及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明确各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对管理的贡献,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天的管理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本章的重点是科学管理理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权变理论、系统理论、决策理论等内容。 一、管理的历史背景 二、传统管理理论(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一)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古典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阶段(霍桑试验) 2、现代行为科学研究的内容 (三)定量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今) 1、管理过程理论 2、系统理论 3、权变理论 4、决策理论 5、其它理论派别 四、未来管理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全球化 2、劳动力多元化 3、创业精神 4、电子商务

5、管理创新与弹性 6、质量管理 7、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 8、工作场所精神境界 思考和练习: 1、管理理论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就每个阶段加以简单说明。 2、未来管理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哪些?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 [学习目标与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对管理者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内外约束力量——组织文化(内部约束)与管理环境(外部约束)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程度及方式,理解组织文化与环境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本章的重点是组织文化与环境的内含及其对管理产生的影响等内容。 一、管理万能论与管理象征论 二、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定义及维度 2、组织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3、强文化与弱文化 4、文化的来源及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 三、管理环境 1、外部环境的定义 2、外部环境的分类 3、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4、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管理 四、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管理概述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三章决策 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计划 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 第五章组织与人事 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 第六章领导 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

《管理学》复习大纲

《管理学》考试复习提示 题型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论述题(15分) 案例分析题(15分) 名词解释 1、激励、 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2、职能权力、 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行为的决定权。职权跟组织层级化设计中的职位紧密相关,跟个人特质无关。 3、战略计划、 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4、非正式组织、 (网义)指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5、管理环境、 指存在于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绩效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6、沟通、 沟通是信息的交流,是指可理解的信息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 7、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就是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具有复杂性、规范性和集权性的特性。 8、管理决策、 决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基于充分信息,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依据评定准则和标准,进行分析、判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的管理过程。 9、组织层次、 组织层次是指组织在纵向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层级数目和有效的管理幅度,需要根据组织集权化的程度,规定纵向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最终形成一个能够对内外环境要求做出动态反应的有效组织结构形式。 10、目标管理、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1..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特征、要素)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及含义 (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评价、应用) 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把工人看作“经济人” ?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 ?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6.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大职能、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职能)) 经营的六项职能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 ?会计活动:记帐,盘点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管理要素(职能) ?计划: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与人的双重结构

《管理学》考试大纲

广西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 《管理学》考试大纲 (2010年修订)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管理学》考试是行政管理专业科学硕士招生而设置的专业大类考试,其指导思想是为了选拔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运用上述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管理对象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考查学生对管理实践热点及管理研究动态的了解情况。 二、考试内容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定义与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西方传统管理思想;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经济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二篇决策 第六章决策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类型与特点;决策的理论;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决策的方法。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 第三篇组织第九章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概述;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部门化;集权与分权。 第十章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的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

管理学教学大纲 (1)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 二、课程编号: 06000060/06000082/06139040/06255042/06287041/06352041 06000051/06137040/06145040/06195042 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经济学 六、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的其他各专业 七、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做法。 2、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认识说明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和案例。 3、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一定的计算方法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4、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说明: 管理学是管理类学科及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各管理类的分支学科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因此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管理学是建立在经济学、数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学习管理学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坚实的经济学、数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结构。 管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在教学中应适度安排一些实训或实习的内容穿插其间。 基本上述原因,管理学课程在计划安排和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几点: 1、课程教学安排应在第三、四学期,即二年级的本科时段。此时,学生已基本学完经济学、数学等公共基础课,而专业课程尚未开始。 2、教学中应适度运用案例教学或安排学生实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认识。

3、管理学的开设课时为51学时。 相对于管理学的丰富、庞大内容而言,51个计划课时显得太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重点,照顾一般。同时考虑到管理类各专业的课程结构,管理学中有些内容,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已在有些专业成为专门的课程,故在教学中,凡可能与其它课程重复的内容一般少讲或不讲。 4、本大纲作为教学、考试的依据。 为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创造性,本大纲的规定是粗线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遵循本大纲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可灵活发挥,甚至可超出大纲的内容,讲课的章节顺序也可灵活调整,但考试必须以本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统一阅卷。 5、本大纲所依据的教材为美国学者斯蒂芬·P· 为将国外最先进的管理研究成果与中国自己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本大纲在所指定的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了一部分反映中国管理特色的内容,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注意研究国内管理学方面的经典教材。 九、该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及重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管理、管理者及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技能结构;掌握管理的职能、性质和管理学的特点,为后续各章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本章的重点是管理者的定义,管理的职能与性质及管理学的特点等内容。 一、管理的定义 1、管理的含义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二、管理者 1、管理者的定义 2、管理者的角色 3、管理技能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832管理学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考试科目代码:[832] 一、考试要求 考生应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从管理学的视角或应用管理学的理论分析一些经济现象或管理问题。 考生考试时可以使用计算器。试卷要求闭卷笔试,成绩90分及格。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含义和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属性;管理学及其特点。 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中国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概述。 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理论概述;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第二章企业社会责任 第一节道德与管理 道德与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个体道德的影响因素;提高个体道德修养的途径。 第二节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义务;不同社会责任观的特点;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第三章计划工作 第一节计划与计划工作 计划的含义,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的性质与分类;计划工作的程序;计划实施的方法(目标管理及滚动计划法)。 第二节企业愿景与战略性计划 企业战略愿景;企业使命;战略环境分析;战略性计划选择等。 第三节决策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理论(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当代决策理论);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风险型决

策问题的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 第四章组织工作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工作 组织的含义;组织工作的含义;组织工作的特点及步骤。 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类型;组织结构的层次设计;组织结构的部门设计;组织结构的职权设计。 第三节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计划;员工选聘;员工绩效评估;员工培训。 第四节组织变革与创新 组织变革的含义;组织变革的类型;组织变革的动因及目标;组织变革的过程及其管理。创新及其内容。 第五节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含义及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功能及内容;组织文化的塑造。 第五章领导工作 第一届领导与领导工作 领导的含义,领导工作的含义;领导的作用;领导权力的构成。 第二节沟通 沟通的含义;人与人沟通的特殊性;沟通的类别;有效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其要求。 第三节激励 激励的含义及过程;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组织中的人性假设;激励需要理论、激励过程理论等激励理论。 第四节领导理论 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情景理论等领导理论。 第六章控制工作 第一节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 一般控制论中的控制(即一般控制)的含义,管理控制(即控制工作)的含义,两者的异同点;控制工作的分类;控制工作的步骤;有效控制的特征。 第二节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方法、综合控制方法。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分钟

管理学大纲

管理学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管理学是我校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考试目标是要求考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并具备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管理学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具有较好的管理学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30% 案例分析约20% 论述题约30% (四)参考书目 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普遍性、管理的含义、管理的特性、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要素、管理学的重要性。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 中外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的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价;行为科学理论阶段,霍桑实验及梅奥的结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X-理论—Y-理论等;管理科学理论、管理理论的丛林阶段、最近20年来管理学的趋势、以及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 四、管理的基本方法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

五、管理伦理 管理伦理的几种观点、管理伦理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改善管理伦理的途径、伦理行为的体现、管理道德与经济效益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六、决策与计划 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决策的类型与基本特点;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过程;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 决策的主要方法; 计划的概念、类型、编制过程、战略性计划、企业资源规划、计划的实施。 七、组织 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部门化、集权与分权等; 组织结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人员配备、组织力量的整合; 组织文化的含义、类型和功能。 八、领导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和联系;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对人的关系和对任务的关心、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等; 激励的含义及激励理论: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的要点及其应用; 沟通的含义和作用:沟通的特点、沟通过程、沟通的障碍及克服、倾听的作用。 九、控制 控制的含义、步骤及其重要性; 控制的类型:各种控制的内容、方法和优缺点等; 控制的有效前提和要求 控制的过程:制订标准、衡量绩效和采取行动; 控制的方法:财务控制、预算控制、审计控制等; 管理信息系统。 十、创新 管理的创新职能、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 十一、综合分析能力 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结合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三部分考试样题(略) 见2006年管理学试题

(完整word版)大一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提纲 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过程(四个) 1、计划工作(目标、方案) 2、组织工作(分工、协调、部门) 3、领导工作(指导、奖惩、指挥) 4、控制工作(标准、检查或考核、纠偏) 二、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从本质上说,管理者需要为别人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作业者只需要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即承担后果。(此答案为老师口述内容,详情参阅各自课堂笔记!) 三、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抽象逻辑思维) 2、人际技能(对各层管理者都很重要) 3、技术技能 四、管理者的分类或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 1、人际方面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者、纠纷调解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五、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客观规律性,反对经验论 管理的艺术性——实践性,反对模式论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反映了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对管理方式和方式选择的技巧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古典理论: 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行政管理理论——韦伯 1、科学管理——泰勒 泰勒制的内容: 泰勒的管理思想和理论,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观点: 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C、实施科学管理要求精神上的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以下六个管理制度:

A、最佳动作原理 B、合理的日工作量或恰当的工作定额原理 C、第一流工人制 D、刺激性付酬制度 E、职能管理原理或职能工长制 F、例外原理 对泰勒制的评价: 贡献: A、泰勒制提出科学操作代替传统的个人经验 B、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极大地提高 C、管理职能与执行的分离 局限性: A、泰勒把人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 B、泰勒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C、泰勒强调科学管理会产生劳资双方的精神变革 PS:科学管理原理的四个实验(具体内容见PPT) A、动作时间研究 B、搬运生铁的试验 C、铁锹的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 管理的十四项一般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 (2)责权对等。 (3)纪律严明。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等级链(常考) (10)秩序。 (11)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性。 (14) 团结精神。 管理的五项职能: A、计划: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B、组织: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C、指挥: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D、协调: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和力量。 E、控制:控制就是注意一切是否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大一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 考试内容 1. 10个选择 2.5个名词解释 3. 简答 5个 4.论述2个 5.1个案例分析 名词解释(10个) 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一定手段协调组织资源和活动的过程。【不考】 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的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的总称,其核心是组织的价值观念。 3.决策: 指管理者通过分析各种备选方案,对面临的机会或威胁作出反应,作出关于特定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决定。【不考】 4.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指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可能有几种,不能预先确定,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估计,无论哪个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 5.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可能有多种,但无法预先明确估计,并且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也无法确定,各种方案出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6.滚动计划法:是指编制计划时采用近细远粗的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改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每次计划修订都使计划向前滚动一次。{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7.部门化:是指将组织中的工作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安排合并成若干管理单位或组织单元的过程。 8.授权:是指上级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利授予下属人员的行为。 9.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沟通、指导和奖惩等手段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或艺术。 10.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 11.过程型激励理论:是指主要针对员工从个体动机到采取行动的过程进行研究的理论。 12.沟通: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受者的传递过程。 13.需求层次理论 简答以及启示(10个) 答题方法:1,简述内容,有几条答几条,简答2.忽略启示 3.字特别少的,每一条后面加一点分析 一。简答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启示P75 答:1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3企业中存在以情感为主线的非正式组织。 4企业管理中存在霍桑效应。

869管理学考试大纲

869管理学考试大纲 1.考试目的 《管理学》作为全日制管理类学术型硕士学位入学的专业考试课程,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进行管理学领域深入学习和学术研究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2.考试性质和范围 本考试旨在考查应试者在管理学领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和应用能力。考试范围包括管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理论和综合运用技能。 3.考试基本要求 管理学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该能够: 初步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重点了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理论和技能。 熟悉管理学基本职能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理解管理学基本假设,掌握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正确评价组织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具备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准确把握管理学发展趋势,了解情景嵌入式的管理学热点问题。 4.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简答题、名词解释题)和主观试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相结合,基础知识测试和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答题时间180分钟。 5.考试内容(知识点) 《管理学》考试包括以下部分: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综合应用、理论前沿等四部分。总分为150分。各部分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1)基本概念:管理学、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管理学基本假设、管理学发展历史、管理学前沿所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 题型:名词解释题 (2)管理理论:计划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组织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领导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控制职能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管理学发展历史与前沿等方面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