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1年高三下学期补习班历史周练试卷零班3.25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1年高三下学期补习班历史周练试卷零班3.25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1年高三下学期补习班历史周练试卷零班3.25
江西省丰城中学2021年高三下学期补习班历史周练试卷零班3.25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蔡沈《书集传》云:“建,立也。极,犹北极之极。至极之义,标准之名,中立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建立至高无上的君主权威和统治原则之义,其核心是严格规定君民、君臣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材料主要说明

A.君主权威至高无上 B.君主应处理好君臣关系

C.宗法观念巩固统治 D.宗法思想严格依附等级

2.“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

3.《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这段话说明()

A.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分封制逐渐削弱了王权

C.中央难以控制地方D.刺史职能开始得到彰显

4.《秋夜草疏图卷》载道:“于是,海内人士愁忿之气雷动雾结,而政治革命之论出。一闻先皇帝颁布立宪之谕,和平者固企踵而望治理,激烈者亦降心而待化成。”这则材料说明()

A.预备立宪无法拯救危机

B.辛亥革命广受人民响应

C.保守派革命派冲突不断D.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5.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写道:“人们认为,从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情去期待那么大的效果——从体力劳动者行使参政权看出精神进步的有力工具,是不可思议的。”这表明代议制( )

A.不为当时人们理解B.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C.相关内容不够完善

D.没有保障工人贫民权利

6.“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

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B.所有“主义”都具有政治色彩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于欧洲D.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欧洲社会

7. “英国人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把‘暴力革命’和‘激进主义’的观念传播向欧洲的时代,终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下列最能够体现当时英国人“自己的方式”的是

A.1688年“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的颁布

C.建立现代工厂制度D.1832年议会改革

8.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A. 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B. 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D. 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9.托尔维克《论美国的民主》:“对于共和政体来说,最为重要的是:不仅要保卫社会不受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不受另一部分人的不公正对待。”这说明( )

A.共和政体可缓解社会矛盾B.美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C.邦联政体有助于民主建设D.种族歧视已逐渐消解

10.“岭南寸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虚市。”墟市在两广地区称之为草市,一般在交易之后便四散回家,到明清之际逐渐演变为“定市”,即稳定的地区性商业中心,这一推演说明( )

A.官府开始重视商业发展B.市民阶级在两广地区崛起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瓦解

D.商品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

11.何世鼎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一文中写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国有企业主导型的路径,它不同于英国的完全从民营企业开始的模式;也不同于日本

先由‘官营模范工厂’做出示范,之后也由民营企业主导的模式。”这体现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发展程度不高B.没有打破市场经济的桎梏

C.容易滑向妥协D.主要是由政府控制发展的

12.陆定一在评价某一运动时说:“这‘乌托邦’想法,将被实现,并将超过。”这种“乌托邦”的想法,并非梦呓,而有一个所谓物质基础,这就是‘粮食卫星’,这则评论说明( )

A.人们已认识到大跃进的弊端B.大跃进运动被世人所追捧

C.大跃进是乌托邦梦想的实现D.大跃进运动没有尊重现实

13.土耳其的崛起并不是导致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相反,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传统商路的进一步衰落。葡萄牙人的商业垄断阻碍了传统商路的发展,导致了奥斯曼土耳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地位下降,这则材料说明( )

A.土耳其在传统商路的扩张是被动的B.新航路的开辟,实质上是大国间的较量

C.新航路的开辟源起于资本主义萌芽D.商业垄断已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14.《农业调整法案》在实施过程中不也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很难加以解释……临时要在法案里评价一个概念——所有这些以及数千个别的事项,都是新鲜事物,即使是通晓法律的人也难明白表述,这说明( )A.过度干预经济的体制下措施难以实施B.罗斯福新政进步性愚民性共存

C.罗斯福新政内容繁多难以真正的施行D.罗斯福新政在执行时阻碍重重

15.滞胀危机实质上是由于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之间的供需不平衡关系造成的,为避免滞胀危机的再次反映,就应该控制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欲望,平衡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之间的供需关系,这则材料说明() A.滞涨危机并不单单是社会问题 B.国家应减少在经济方面过分控制

C.滞胀危机能促使国家转变职能D.国家过度干预致使滞涨危机爆发

16.斯大林遵循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看成一种无商品、无市场的社会原则……斯大林当作社会主义给人民提供的东西,初看起来很像马克思,恩格斯绘制的社会主义蓝图……但他在经济建设时期的社会生产只是为了工业化,毫无目的和意义。这则材料说明( )

A.斯大林模式主要为工业服务B.经济建设应该保障民生

C.斯大林模式脱离了社会主义 D.斯大林模式下弊病良多

17.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对“新思维”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思维”的核心是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积极调整对外关系……但他的外交“新思维”只是反映了当今世界的部分现实,却不是全部,这是他理论的致命错误……其对外政策的失败,正是构成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则材料表明()

A.戈尔巴乔夫在政治革命中急功冒进B.斯大林模式已深深制约着苏联发展

C.苏联最终解体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D.戈尔巴乔夫没有认清正面对的时局

18.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将世界的市场和资源都充分利用。因此,解决资本主义大量的产品滞销、本国消费市场趋于饱和的问题的唯一方法,便是经济全球化,这则材料体现出( )

A.经济全球化在各方面都有表现B.经济全球化能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C.资本主义发展欲求经济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连成一个利益的整体

19.《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说明孔子()A.对天道了解甚少B.用其他方式在阐释性与天道

C.不关注人性天理

D.对性与天道的阐释比较隐晦

20.在我国,自元代以后,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开始了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封建的纲常名教严重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科学界从宋元时期直到清末也没有形成一个阵容整齐的科学家队伍,在文学界、艺术界也逐渐开始走向衰落。这则材料说明( )

A.程朱理学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B.宋元时期人们沉陷在经验传统中

C.封建思想下人们缺乏创新的意识 D.重文轻武思想盛行导致科技中落

21.陈独秀在《恶俗篇》中说道:“平常合股做生意的,皮气不同,还必定要拆伙,何况是夫妇大事,相处至少也有三四十年,若是配屈了,二人便和对头一般,如何能勉强拘在一起,终身不得其所呢?”陈独秀的婚姻观冲破了家庭本位,以个人为基础。这则材料体现出()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女性权利开始得到体现

C.纲常名教已渐被民主思想取代D.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22.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产生于中国革命的中前期,总体比较宏观,既缺乏更为细致的思考和论证,更缺乏基础国力、稳定政治、强大军队、群众基础等现实支撑,深入民众的程度不够,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未调动出来……从而导致了新三民主义伦理思想实践缺乏深入性。这说明新三民主义()

A.理论色彩十分浓厚

B.具有不合时宜性

C.没有得到群众拥护D.缺乏实践的基础

23.人们参加公共的政治文化活动不再依赖旧有的权威和习惯,而是靠自己的意见的正确合理符合逻辑和能言善辩。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迫切地要求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和善于辞令的本领……一个以传授这种技巧为主的智者运动便应运而生。智者学派的兴起说明()

A.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顶峰B.这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加深

D.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4.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文中说道:“文化一旦摆脱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和没有帮助的情形下找到理解这个物质的和精神的世界的途径,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因为古代文明在每一种使人感到兴趣的精神事业手上具有丰富的真理和知识。”这段话表明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

A.是文化觉醒的一个过渡阶段 B.使人们开始体悟人性之美

C.打着古典主义的旗帜在变革D.批判继承了古代文明内涵

25.由于英国最早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最一般和最本质的特征是商品关系的普遍化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从商品的现象形态或流通领域来看……好像一切都是自由平等的,都是契约的关系……而实质是对劳动者的剥削,其虚伪性早就遭到当时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揭露和鞭挞。这则材料主要体现出( )

A.启蒙运动缘起于人们对虚伪的社会的批判

B.当时国内社会矛盾不可调和

C.资本主义社会打着民主的幌子在压榨人民D.自由平等思想无法真正实现

二、材料阅读理解题(50分)

26.(20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而这种社会变迁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迅速加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图2

(1)图1到图2服饰的变化,反映出了什么社会问题?当时的社会有何特点?(8分)

材料二:

图3中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图4

材料三:社会改造是十九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由于社会危机的显露程度和人们对社会危机的认识程度的差异,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思想萌芽之后,经历了从以政治制度变革为中心到主要注重人的改造,再到以政治制度变革带动社会

经济制度变革的发展历程。历史表明,只有人的改造与制度改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以人的改造推动制度改造,在制度改造中实现人的改造,二者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才能最终实现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造。(2)请综合上述图片以及材料,指出中国社会变迁的总体趋势。(12分)

27.(18分)在中国古代长期的科学认识活动中,古人形成了一种感应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许多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由相互感应引起的,于是便对自然心生了无比的敬畏之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笛卡尔曰:“在人间一切物中,聪明之分配,最为平均;因即对于各物最难满足之人,皆自以其自己之聪明为甚丰而不求再多。”

材料二:《庄子·马蹄》:“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1)请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庄子与笛卡尔观点的异同(12分)

材料三:《庄子·外篇·天道》:“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笛卡尔、庄子对自然的共同态度(6分)

28.(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

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26题(20分)

(1)(8分)

(2)(12分)

27题(18分)(1)(12分)

(2)(6分)

28题(12分)

答案CABCA、DDCBD、DbCCB、DDCDC、CACCA

26.(1)近代社会思潮发生改变,社会结构逐渐走向重构(4分)

特点:①由单一保守走向多样开放②人们开始注重自我的追求(每点2分)

(2)①由政治改革逐步走向人的改造②由政治制度改造走向经济体制变革

③由经济逐步走向政治、军事发展④与社会所呈现而出的问题亦步亦趋(同步)(每点3分)27.(1)同:①不过分的争取利益②主张节制欲望③认为知足便是幸福的开端(每点2分)

异:①庄子强调天性是固定不变的;而笛卡尔认为人的天性会发生变化②庄子主张人不应有过分的私欲;而笛卡尔认为人不应该奢求太多③庄子用自然的角度去谈及社会问题了;而笛卡尔从实际问题着手(每点2分)

(2)①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②不应过分去认识,改造自然(每点3分)

28.【答案】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

丰城中学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四第6次周考答案历史CABCA、DDCBD、DbCCB、DDCDC、CACCA

26.(1)近代社会思潮发生改变,社会结构逐渐走向重构(4分)

特点:①由单一保守走向多样开放②人们开始注重自我的追求(每点2分)

(2)①由政治改革逐步走向人的改造②由政治制度改造走向经济体制变革

③由经济逐步走向政治、军事发展④与社会所呈现而出的问题亦步亦趋(同步)(每点3分)

27.(1)同:①不过分的争取利益②主张节制欲望③认为知足便是幸福的开端(每点2分)

异:①庄子强调天性是固定不变的;而笛卡尔认为人的天性会发生变化

②庄子主张人不应有过分的私欲;而笛卡尔认为人不应该奢求太多

③庄子用自然的角度去谈及社会问题了;而笛卡尔从实际问题着手(每点2分)

(2)①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②不应过分去认识,改造自然(每点3分)

28.【答案】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