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4期

NO.04,2011

86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邵冰

(辽宁大学法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缩影,民众为了参与社会管理、获取政治资源,希望所有的信息都暴露在阳光下,这往往会与公民的隐私权发生冲突,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保障公民隐私权正是我国依法行政所追求的目的与价值。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较为笼统,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其他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制定,缺乏配套的法律体系;此外,《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对于个人隐私权的救济存在缺失,公民隐私权受到行政机关的侵犯屡见不鲜,所以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立法和制度,从根本上达到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平衡,构建依法行政的"阳光政府"。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隐私权;知情权;保护行政公开是推动世界各国政治民主的浪潮,与此同时,尊重公民隐私权也是国际人权保障的需要。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拥有大量信息,但行政权力也慢慢渗透到我们的私人领域之中,行政权与隐私权的对抗不免产生。倡导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同时尊重与保护公民隐私,正确调解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不仅是对信息公开立法和运行中的要求,更是对我国依法行政和人权保障的极大考验。

一、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概述(一)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称为《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那么首先我们就要解决何谓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需要,运用公权力采集、制作、公开、保存公民能够识别的该个体的信息资料,包括姓名、电话、纳税信息、档案文件等一切信息。而这些信息中并非统统为公民的隐私信息,只有那些不愿他人知晓和获取,又要求他人给予充分尊重和保护的信息才是隐私信息,换言之,隐私信息只是个人信息中的一部分,该部分信息被认定为个人隐私性质的信息,其专属于信息持有人。只有隐私信息才需要他人和法律给予保护,行政机关及其他主体不得公开。

(二)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的关系首先,行政机关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涉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使得私人领域愈来愈多的暴露在阳光之下,所以在公共行政中的隐私权就与传统意义上民事领域的隐私权有着不同的性质。行政机关为了公共职能的需要,在权衡个人隐私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时候就难免对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害,所以,行政机关在正常行使行政权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才能解决公权与私权的冲突,这也使得隐私权不仅表现为私密性,又有了公共性的特征。

其次,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通过信息公开,公民不仅进行民主参政,更重要的是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知情权的实质。一方面,公民希望个人的隐私信息不得公开;另一方面,公民期望除己之外的所有政府信息都在阳光之下,这就造成了个人隐私与社会公众需求的博弈,从权利冲突的角度看,就是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

(三)各国政府信息公开中公民隐私权保护的规定1.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中对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规定美国的行政公开比较早,在《隐私权法》中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个人档案公开中的权利与义务,其规定:"

行政机关为某一目的取得某个人信息益在总体和局部上尚未得到规定,因为他们需要一种难以实现的精确界定,或者说它们所遭受的侵害方式变幻无常,法律无法对它们进行规范。

(一)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看其合理性道德涉及人的思想和情感,而法律只涉及人的行为。伦理学的目标是完善人的个体品格,而法律只是尝试去调整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道德更关注的是这类行为背后的事物,而不仅仅是行为本身。相反,法律所关注的行为,并且只关注表现于行为之中的思想与情感并以此判断它们对一般道德所构成的危害。与"过失"相比"故意"就有着更大的反社会性。

道德也有划分,分为内部道德和外部道德,而法律只能涉及外部道德而不是内部道德。在婚姻关系中,往往要求一方对另一方的忠诚。可是,在精神上的不忠诚,只是违反了道德准则。法律并不能处置,并且也没有办法处置这种精神上的"出轨",除非当事人采取了某些外在的行为,比如说重婚。现今的法律,已经不再过问道德了。与道德相反,法律是通过各种制裁、惩罚、替代性的补偿以及预防性的措施来发挥作用的,因而法律必须以某些切实的事物为依据。

(二)从法与道德的联系中看其合理性法律和道德不能划等号,然而法律和道德从来都不是各自孤立而存在的,虽然分析法学家们曾经声称法律与道德是截然不同且互不相关的。可是从他们的理论中还是可以看到分析法学家们承认了法律与道德的接触与重叠,只是他们为自己的学说这么解释到,虽然在一个理论上非常先进的法律体系中,可以清楚地界分司法功能和立法功能,但这种分解在实务中却无法得以完全的实现。

法律和道德发生能够联系的一个重要场合就是法律解释,而法律解释所追寻的一个价值标准就是"真实解释",也就是说当字面的意思无法提供满意的答案时,其可能存在于一种"内在价值"中,而这种内在价值往往是指内在的伦理价值。当现行的婚姻法无法解决所有的婚姻纠纷时,法律解释就是必要的,而且这种解释也是要符合道德和伦理的,绝不会和道德背道而驰。比如,解释中有一条:"系存续离婚时,夫妻一方主张婚姻关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由双方共同偿还的,举债一方应证明所负债务基于夫妻合意或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经营"这一条解释就是非

常有利于保护夫妻一方不承担另一方的没有基于夫妻合意以及夫妻共同生活、经营的债务。也避免了夫妻实际感情破裂,夫妻一方以此为离婚条件逼迫对方与其一起偿还债务,而使另一方长期处于精神痛苦之中的情况。明确婚前的不动产,是对当事人物权的一种保护,也是为了杜绝一些居心叵测的"婚托"或骗婚之人以婚姻为借口,不仅骗取不动产也骗取当事人的感情。

无论是历史法学派所笃信的法律和道德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其后又分道扬镳,还是分析法学派一板一眼地将法和道德的联系规定在了司法立法、法律规范的解释、法律适用以及自由裁量这四个方面,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都是既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道德为法律提供了基本的内在价值,而法律也在维系着道德,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最底线,违反法律必定违反了道德并且会遭到法律的制裁,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也不一定受到法律制裁。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就像是大圆和小圆,大圆是道德,小圆是法律。而小圆的大小一定要合适,如若法律这个小圆如果太小,就不能发挥法律本身的价值,而且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如若这个圆太大,甚至大于道德,那么法律就过于严苛,必将无法逃脱最终被废止的命运。

四、结语

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婚姻家庭关系,以及日益变迁的社会价值观,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内容基本上兼顾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虽然不可称之为完美,但是从历史的角度以及从法律和道德关系的角度来说还是合理可行的。相信新《婚姻法解释三》将来可以为法律从业者在解决更多的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方面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1]李双元、温世扬:《比较民法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彼得罗?彭梵德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罗斯科?庞德著陈林林译:《法律与正义》[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费孝通:《乡土中国》[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作者简介:宋皓(19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现为郑州大学2010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

2011年04期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NO.04,2011

87

在没有得到他的同意之前不能用于其他目的,在信息利用上,必须合理预防滥用"。同时该法案还规定了个人档案向本人公开的程序,并规定了档案公开不当的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措施;1966年通过的《信息自由法》明确规定了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人事档案、医疗档案、执法记录与信息不予公开,在这里何谓造成不当侵害比较含糊,尚无统一标准;此外,《侵权行为法》、《电子政府法》等都明确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中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2.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中对于公民隐私信息保护的规定日本政府信息公开采用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个人信息识别型模式保护个人信息,即对于个人信息单独与其他信息结合起来,能够识别出特定个体的信息;其次,个人信息公开范围比较窄,只要一般人能够识别的信息就不予以公开;最后,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救济途径,例如,设置信息公开审查会作为专业裁决机构处理信息公开纠纷,更有效地保护公民隐私信息免受政府随意公开、利用。

二、政府信息公开中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政府信息公开中对于隐私权保护的规定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中隐私信息不公开的基本原则和公开的例外情况;第二十三条规定了涉及第三方的隐私信息保护的问题;第三十三条规定了行政机关侵权的行政救济程序;第三十五条规定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第六十九条规定了侵权的行政救济和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仲裁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在调查劳动争议案件中涉及的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这些法律、法规既规定了原则,又规定了具体内容;既规定了救济程序,又规定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人权保障领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对于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1.

隐私权保护的范围没有厘清《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没有规定个人隐私信息的明确范围。虽然理论上界定了个人信息与隐私信息的关系,但《条例》并没有厘清二者区别,范围边缘较为模糊,故行政机关在信息收集、公开时难以判定个人隐私的内涵,不仅造成行政资源浪费,更会造成行政权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侵犯;《条例》还规定,"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这里何谓重大影响,没有具体标准,这就涉及到如何衡量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保护关系的自由裁量问题,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不得不赋予行政机关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加之工作人员的素质差异,裁量控制缺乏可操作性造成了对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巨大威胁,难以有效实现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2.信息使用的其他环节鲜有规范《条例》只规定了信息公开法律规制,并没有囊括信息使用的其他规制。信息收集、保存、更新等环节规范存在缺失,更有甚者某些行政机关及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为获取利益非法交易个人信息,对公民隐私权构成了潜在或明显的侵害。

3.对于隐私权侵犯的救济缺乏保障第一,《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受案范围,隐私权虽不在其列,却在兜底条款中做出了隐含规定,但行政诉讼的受案标准是具体行政行为,而许多信息利用的行为(收集、保存、更新)并不是具体行政行为,而是行政事实行为或行政指导行为,这些行为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的同时却不可诉,正是《行政诉讼法》的弊端;第二,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而《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了第三方隐私信息公开,如果行政相对人在未经第三人同意情况下申请公开并获取了其隐私信息,第三方虽然能在民事诉讼中获得相对方的侵害赔偿,而对于行政机关的侵害却无门可诉,只有在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中才能作为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丧失了起诉人的地位;第三,行政诉讼中隐私权侵权诉讼程序不同于普通行政诉讼,在《行政诉讼法》中的相关程序规定模糊缺失;第四,新《国家赔偿法》虽然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及其他赔偿方式,但却只针对人身伤亡的情况下才可适用,对于隐私权侵害不予适用,不能满足公民隐私权侵害的根本救济。

三、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对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建议

(一)立法层面对于政府信息公开中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完善

1.进一步细化《条例》对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规定在《条例》中明确规定个人信息与隐私信息的范围,例如,姓名、性别、学历等信息可以公开,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等信息不能公开,甚至行政机关不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借口裁量公开。

2.在条件成熟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条例》只规定了信息的公开,未对信息使用的其他环节做出规定,所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整合信息收集、保存、公开等全方位、系统化的法律势在必行。首先,行政主体在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时应以公民自愿为基础,强制收集为例外,在收集时应负有说明义务,告知公民信息收集范围、储存机构以及使用去向,并在法定权限内使用正当手段和程序收集;其次,定期更新、删除公民信息,保证信息准确、完整,方便公民个人与其他主体利用信息的通畅;最后,合法、正当使用公民隐私信息,禁止非法交易公民信息或以向相对人说明使用目的外的途径使用信息,违者将严厉制裁。

(二)构建政府信息公开中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相关机制首先,可以效仿日本建立信息公开审查会,由信息公开领域专家构成,赋予其审查信息公开与否的职权,拟公开的信息特别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需要审查会这样的专业机构审查批准后方可公开,否则行政机关不得公开,这就形成了信息公开前审查的权力制衡,从根本上保障了公民隐私权。同时,赋予审查会处理信息公开纠纷的职权,但审查会的审查意见也不是终局决定,相对人不服同样可以进行行政复议和诉讼,行政机关也可以向上级机关提出反对意见;其次,构建个人隐私保护听证制度,听证是行政法正当程序原则的集中体现,隐私信息公开前应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第三,建立个人隐私的安全保障制度,避免信息被肆意披露和非法使用;最后,构建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政问责和内部追偿制度,侵权主体及工作人员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可通过《侵权责任法》和《民事诉讼法》加以保障;可喜的是《条例》中规定的笼统的刑事责任被具体化,《刑法修正案(七)》中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可以说,《刑法》该条的修改对于个人隐私权保护立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目前,虽然《条例》三十三条、三十五条规定了侵权的行政法律责任,但过于笼统且在行政法律体系中尚未建立起相应的问责和追偿机制,还有待细化。

(三)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公民隐私权的救济制度第一,在《条例》中扩大诉讼的受案范围,将信息的非法收集、保存、使用以及部分事实行为、指导行为纳入其中;第二,在《条例》中赋予信息的所有人同时是受害方的第三人以行政诉讼原告的身份,使其获得诉讼救济;第三,对于侵犯隐私权的诉讼程序做出特别规定,如不公开审查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行政主体的侵权无过错归责原则等;第四,新《国家赔偿法》对隐私权、名誉权等人身权利的赔偿不仅包括赔偿金,还应增加精神损害赔偿等方式,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隐私权保护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 ].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2】曹康泰,张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3】崔冬,胡敏:《论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

(2).【4】秦珂:《美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保护制度》

[J ].图书馆学研究,2006,

(10).【5】胡东:《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

(4).作者简介:邵冰(1986-),辽宁大学法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法学)宪法与行政法方向。

招标法律法规汇总

招标法律法规汇总 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实施细则》 3.《山西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条例》 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5.《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投标办法》 6.《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投标办法》 7.《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8.《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 9.《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办法》 10.《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11.《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12.《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13.《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14.《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15.《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 16.《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 17.《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18.《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 19.《评标专家和评标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 20.《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21.《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22.《铁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实施办法》 23.《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 24.《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领域行为处分规定》 25.《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26.《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资格管理办法》 27.《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机构资格管理办法》 司法解释 28.《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政策 29.《关于铁路工程项目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投标工作的指导意见》 30.《关于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集中交易的通知》 31.《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32.《关于做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意见》

我国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政府采购是指一国的政府机关及其下属的所有实体机构,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等标的之行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政府采购日益成为国家管理公共支出和节约经费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政府采购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功能,将各国政府采购制度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现状,并提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公共资金招标 一、政府采购一般理论问题 (一)政府采购的界定 政府采购在欧盟官方及其欧洲各国又称为公共采购,是指使用公共资金的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动用公共资金,以法定的方式和程序购买、租赁商品、工程、智力成果及雇佣劳务或获取服务的行为。 (二)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 1.公开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是指有关采购的法律、政策、程序和采购活动都要公开。公开性原则贯穿于政府采购整个程序中。首先,有关采购的法律和程序要公布于众。其次,采购的内容、数量、质量,对供应商的资格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要公开。当然,对于一些采购,由于采购物品的性质,使得采购过程不能公开,但即使如此,采购机构也必须作出说明和记录,并须经严格审批和授权。 2.公平性原则 政府采购公平性原则是指“采购主体要为供应商竞争性地获得政府采购合同提供公平的途径”。政府采购中的公平性首先是指所有参加竞争的投标商机会均等,并受到同等待遇。其次,公平性原则还要求合同的授予要兼顾政府采购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政府采购制度中制定一些规则和采取一些措施,使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小企业、少数民族企业也能获得一些政府采购合同,从而促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3.竞争性原则 竞争性原则是政府采购制度的灵魂和精髓。政府采购目标是通过促进供应商、承包商或服务提供者之间最大程度的竞争来实现的。只有竞争才能防止政府

民国的法律制度

民国的法律制度 学习重点: 了解民国时期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主要内容: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二、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一)制宪活动 1、《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制定背景:一方面为了尽快结束地方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指挥并进一步组织全国的革命力量,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实 现南北统一;另一方面,独立后的各省政权大部分为立宪派和 旧军阀所控制,他们想通过制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成立新 政府的形式来同清政府和袁世凯进行政治交易。 (2)评价:A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 B对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没有作出任何规定。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制定背景:南北议和,孙中山准备放权 (2)特点 1)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2)扩大参议院权力,相对缩小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3)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3)意义及局限 1)意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宪法性文 件; 2)局限:①没有的反帝反封建的规定,没有解决人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②政体的改变表明有因人而设缺陷。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其他革命法令 1、保障民权方面 (1)解除“贱民”身份。 (2)禁止买卖人口和贩卖华工。 (3)提倡女权。女子可与男子同学。 2、经济管理方面:保护私产(《保护人民财产令》),振兴实业。 3、官吏管理方面:严格铨选,整饬吏治。 4、文化教育方面:发展教育,重视文化。废除科举,改学格物致知

5、社会习俗方面:革除陋俗,改进风尚 (1)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2)限期剪辫、劝禁缠足 (3)改变称呼,废止跪拜 (4)改用阳历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 1、司法机关 (1)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 (2)临时中央审判所:最高审判机关 (3)实行四级三审制 2、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1)禁止刑讯、体罚 (2)审判公开和陪审制 (3)保障司法独立:法官终身任职 (4)建立律师制度:《律师法草案》 二、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公元1912年-1928年) (一)北洋政府的制宪活动1、《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1)制定背景:以国民党占多数席位的国会制定的。 (2)主要内容:①继续肯定责任内阁制,对大总统的权力进行了比较多的限制; ②继续扩大国会的权力; ③严格限制总统任期为五年,只能连选连任一次。(3)评价:虽有些规定比《临时约法》退步,但未颁布便成为废纸一张。 2、《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1)制定背景:第一届国会、各地方议会均被解散,按袁世凯的意思 组成约法会议。1915年5月1日,在袁世凯的授意 和操纵下,正式宣布废除《临时约法》,公布《中华 民国约法》。 (2)主要内容:①取消内阁制,实行总统制; ②取消国会制,设立有名无实的立法院和参政院; ③为限制、否定人民的权利提供宪法依据。 (3)评价:这部约法是专制独裁宪法性文件,袁世凯实际上是个皇帝。 3、《中华民国宪法》(“贿先宪法”) (1)制定背景:直系军阀用武力胁迫和高价收买并施的手段制定。(2)主要内容:①是用漂亮词藻标榜民主; ②给予地方自治权。 (3)评价:这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体现了直系军阀假民主、真独裁的伎俩。 (二)北洋政府的立法特点和法律内容 1、立法特点

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湛中乐 北京大学法学院 教授,2006年6月22日)

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上) 湛中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上传时间:2006-6-22 关键词: 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合同 内容提要: 政府采购是现代政府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方式。本文从政府采购制度的历史沿革入手,分析了政府采购行为的涵义、性质及基本特征。本文认为:政府采购具有民事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双重属性,但侧重于行政行为的属性,或者说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合同行为。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组织要获得其职能活动所需的物资和劳务往往需要国家通过行政命令或计划调拨、无偿或平价等方式来实现,或者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取得所有权最主要的方式是公用征收”(注: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16页。)。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包括个体工商业者)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独立的利益主体,这时,政府乃至其他社会公共组织和团体要获得他们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就必须通过有偿买卖的方式来实现。通常情况下,有偿取得所有权的方法主要有:公用征收、公用征调、国有化、某些优先特权(例如艺术品公开出卖时国家享有优先买权)、签定行政合同取得或交换不动产或动产所有权等。(注: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60页。)因此行政法学界以前对公用征收研究得较多,并且认为通过合同等价买卖方式取得所有权的政府采购属于私法领域,应受民法规则的支配,因而,从行政法的角度对政府采购制度的定义、性质、特征、功能、原则以及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控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滞后,导致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建设也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我们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不健全,使得政府采购中的违法犯罪、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非常严重,政府采购的劣质工程屡见不鲜,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政府采购市场又将面临同国际贸易市场接轨的必然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从理论上认真研究政府采购的一些基本法律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学界一项十分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历史沿革 政府采购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1782年,当时的英国政府就曾经设立文具公用局,专司政府部门所需办公用品的采购。该局后来发展为物资供应部,专门负责采购政府各部门所需物资(注:曹富国、何景成:《政府采购管理国际规范与实务》,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为了采购战争所需的物资,就由某些军事机构从事类似于今天政府采购部门的工作。美国联邦政府民用部门的采购始于1792年,当时联邦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将联邦政府的物资采购权力赋予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9世纪初期,美国国会一些议员为帮助其朋友获得政府采购合同,于1806年首次通过了关于封闭式招标(Sealed Bidding)采购的系列法律;1861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一项联邦法案,对以前法律中的封闭式条款做了修正,并成为以后美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基础。(注:Steven Kelman Procurement and Public Management Publisher for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Washington,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是调整政府采购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一般意义上的政府采购,是指公共部门和单位,以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我国的政府采购改革自1996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颁布实施,将我国政府采购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有力地推动了政府采购改革的深入进行,促进了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并为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政府采购制度奠定了基础。此后,财政部相继制定实施了《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投诉处理办法》《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等部门规章及相关规范性文件。 第一节政府采购法概述 一、政府采购法的适用范围 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一)采购人。法定的采购人是指各级国际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二)采购资金。法定的政府采购资金是财政性资金,不包括其他性质的资金和各类形式的间接支付手段。财政性资金包括政府预算资金和尚未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等资金。采购人完全用非财政性资金开展的采购活动,可不受政府采购法约束。 (三)采购行为。法定的采购行为是指以合同方式进行的有偿采购行为,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 (四)采购项目。法定的采购项目是纳入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采购人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外并且属于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项目,不受政府采购法约束。政府采购法规定,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其集中采购目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确定并公布。 (五)采购对象。法定的政府采购对象为货物、工程和服务。货物是指各种形态和种类的物品,包括原材料、燃料、设备、产品等。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服务,是指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政府采购对象。 二、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一)政府采购基本原则 1.公开透明原则。该原则要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财政部门)、采购人及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将除涉及商业秘密以外的政府采购信息,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及时

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什么是政府采购? 答: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它是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包括购买、租赁、委托、雇用等。 2、什么是政府集中采购? 答:是指由政府设立的集中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中心)依据政府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受采购人的委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原则,以及必须采取的市场竞争机制和一系列专门操作规程进行的统一采购。它是政府采购的主要形式。 3、什么是部门集中采购? 答:是指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纳入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货物、工程、服务的采购活动。 4、什么是分散采购? 答:是指采购人自行组织实施采购活动,分散采购的主体是采购人。分散采购是相对于集中采购而言,也是政府采购的一种组织实施形式。 5、什么是政府采购当事人? 答: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 6、什么是政府采购预算? 答:是指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年度内所有政府采购项目及资金的计划,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 7、什么是集中采购目录? 答:是指将要求实行集中采购的采购项目单独制定一个清单,即集中采购目录,包括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部门集中采购目录。凡是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必须委托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或采购代理机构采购。 8、什么是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答:是界定采购项目是否纳入政府采购法调整范围的金额标准,是界定采购项目是否适用政府采购法的依据。 9、什么是政府采购指定媒体? 答:是政府采购监管部门指定的集中面向社会发布政府采购信息的媒体。目前指定媒体主要

我国政府采购中的监督机制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物流管理 我国政府采购中的监督机制问题研究 一、引言 政府采购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一环。政府采购监管对于推动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采购监督制度既是政府采购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政府采购法制的重要保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政府采购监督制度,就没有真正的政府采购法制。 西方国家已在200多年前就开始了政府采购活动,这使得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更加成熟。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部分省、市试行政府采购。因此,我国政府采购监管制度还不完善,有关理论滞后,不能适应我国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要求。所以,为保证政府采购活动公正、合理、有效进行,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已成为目前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中,国外有关政府采购的专家、学者对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作了详尽的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的成果,并在实践上也收获颇丰。 结合各方面的资料,可以归纳出以下的概念: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Public procurement),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监督下,以法定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国际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和劳务的经常性活动。 本人大量查阅、浏览了中国期刊网上当前已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对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方面的研究文章有很多,但本文会结合我国新的市场经济条件,写出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 二、主题 国外西方国家对政府采购的研究比较早,形成了一些比较成熟理论和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美国著名采购专家菲朗(.The Purchasing Handbook,5thed,M c一Graw一Hill,1993)认为,“采购之根本目标在于识别所需材料的来源,并在需要的时候以尽可能经济的方式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获得这些商品。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1988)认为,“在政府采购工作中必须制定周密而严格的采购程序,尽可能实行公开招标,以便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采购中贪污浪费等腐败现

PPP项目法律法规政策汇总(最新最全)

PPP项目法律法规政策汇总(最新最全) 序号发文机关发布日期文号文件名称法律1全国人大会常委会1999.08.30主席令第2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全国人大会常委会2014.08.31主席令第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订)3全国人大会常委会2014.08.31主席令第1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14年修订)国务院发布4国务院办公厅2002.09.10国办发〔2002〕4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5国务院2004.07.16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6国务院2005.02.19国发〔2005〕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7国务院2010.05.07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8国务院办公厅2010.11.26国办发〔2010〕5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9国务院2011.12.20国务院令第6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10国务院2013.09.06国发〔2013〕3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11国务院办公厅2013.09.26国办发〔2013〕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12国务院办公厅2014.06.14国办发〔2014〕27号国务院办

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13国务院2014.08.08国发〔2014〕28号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14国务院办公厅2014.08.11国办发〔2014〕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15国务院2014.09.21国发〔2014〕4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16国务院2014.09.26国发〔2014〕45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17国务院2014.10.20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8国务院2014.11.16国发〔2014〕60号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19国务院2014.11.27国发〔2014〕62号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20国务院办公厅2015.01.14国办发〔2014〕6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21国务院办公厅2015.01.21国办发〔2014〕7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22国务院2015.01.23国发〔2015〕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23国务院2015.01.30国务院令第6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24国务院办公厅2015.05.08国办发〔2015〕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25国务院办公厅2015.05.11国办发〔2015〕3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

政府采购中各流程时间期限的规定 公开招标

政府采购中各流程时间期限的规定(公开招标) 1. 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格预审的,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已进行资格预审的,评审阶段可以不再对供应商资格进行审查。资格预审合格的供应商在评审阶段资格发生变化的,应当通知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 ??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包括采购人和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对供应商的资格要求以及供应商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和地点。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2. 邀请招标时资格预审公告期限:不少于7个工作日。 3. 邀请招标时投标人提交资格证明文件的期限:资格预审公告期结束之日起3个工作日前。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十五条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招标采购单位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公布投标人资格条件,资格预审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问题2)。??投标人应当在资格预审公告期结束之日起3个工作日前(问题3),按公告要求提交资格证明文件。招标采购单位从评审合格投标人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3家以上的投标人,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 4. 单一来源采购唯一供应商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一条第一项规定情形,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采购人应当将采购项目信息和唯一供应商名称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5. 招标文件提供的期限: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不少于5日。 6. 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的时间期限:在投标截止时间15日前作出。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招标文件的提供期限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问题5)。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可以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澄清或

法律法规及政策汇编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行政法规 1.《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6.《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3); 行政规范性文件 1.《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3.《财政部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与监督的通知》; 4.《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以BOT方式吸引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1994); 5.《国家计委、电力部、交通部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 6.《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1996; 7.《国家计委关于加强国有基础设施资产权益转让管理的通知》(1999); 8.《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00); 9.《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1);

第十五章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 【学习建议】: 北洋政府的法律活动主要集中在制定宪法和援引清末法律方面。三部宪法和《暂行新刑律》是我们学习本章应掌握的重点。在司法制度上,“县知事兼理法院”是其主要特点。 【本章知识点】 1.北洋政府各时期制订的宪法和宪法性法律。 2.北洋时期立宪的特点。 3.北洋时期主要的立法活动。 4.北洋时期司法制度的特点。 第一节北洋政府的立宪骗局 【基本内容】: 一、“天坛宪草”。在北洋袁世凯统治时期,以国民党为主的国会和袁世凯之间的斗争是当时的主要政治矛盾。其结果是,意在限制袁世凯权力的“天坛宪草”虽被制定出来,但国会被袁世凯解散,“宪草”成为一纸空文。 二、《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独揽大权后,开始炮制《约法》。他组建“约法会议”,提出七条约法大纲,使最后制定出来的《约法》彻底否定了《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个人独裁。 三、《中华民国宪法》。北洋政府在直系军阀统治时期,曹锟以贿选的方式当上了大总统,炮制出了《中华民国宪法》,其内容较为民主,在国权和地方制度上,要求国家统一和地方自治,但其“贿选宪法”的名声,暴露出北洋军阀假民主、真独裁的本质。 【概念辨析】: 1.《天坛宪草》 1913年4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成立,开始宪法的起草工作。宪法起草完毕后提交国会审议,由于当时国会已经被袁世凯解散,此宪法草案未能通过法定程序成为正式宪法。因宪法的起草工作是在天坛祈年殿进行的,所以,这部宪法草案被称之为《天坛宪草》。 《天坛宪草》11章113条。它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将总统置于虚位,强化国会对内阁的控制。《宪草》还规定了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的审计制,明确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由不同部门分别行使的权力分立体制。 《天坛宪草》是在以国民党占多数的国会与袁世凯争夺国家政治权利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制定的。国民党试图用宪法来约束袁世凯的权力,保护辛亥革命的成果,保卫共和制度。《天坛宪草》渗透着民主精神,对共和政体、民主政治作了详细规定,它成为以后历次制宪活动的基本依据。 2.《中华民国约法》 1914年5月,袁世凯颁布、实施《中华民国约法》,确立起独裁政治。作为近代宪法,《约法》虽然保留了“主权在民”等与共和政体相适应的有关条款,并规定了与《临时约法》相同的人民的权力和义务,也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但它仍然是对民主共和政治的背叛。这表现在它极大的扩大了总统的权力,使之凌驾于三权之上,“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内阁制被废除,改行总统制。《约法》虚化了对总统权力的制约。在选举方式上,使总统终身制成为可能。

浅谈政府采购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完善

浅谈政府采购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完善 【摘要】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 额标准以上的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文章主要对政府采购中相关的法律盲点进行梳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些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278(2012)04-092-01 政府采购行为是伴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出来的,在一个社会中没有国家自然就没有政府,那就更谈不上政府采购了。关于政府采购的官方定义在我国《政府采购法》中是这样表述的:“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作为一种制度,政府采购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1782年由政府设立的文具公用局就是专门负责政府部门所需的办公用品的一个机构,并在同时间开始对政府采购进行立法。1792年,美国联邦政府的相关机构也开始就所需的办公用品进行统一的政府采购,并于1861年也通过了了《联邦采购法》。开始就政府的采购行为所进行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标志着政府机构的政府采购制度已初步形成。 政府采购工作烦琐复杂,牵涉到一系列的环节和手段,并与国家

利益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政府采购也是我国法制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的法制经济,就是对各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加以规范的经济。而如何针对政府采购建立起相关的法律制度,笔者认为关键是如何把已确立的相关的政府采购制度转化为各行为主体行为时的准则,从而使市场主体特别是政府采购主体的交易行为得以规范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立法规范,从而建立起一系列的关于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虽已针对政府采购建立起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远远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 第一、是可操作性不够强。主要是些指导性地,原则性的法律,操作空间不够。笔者认为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就像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都是些很难贯彻到具体的政府采购过程中去的一些法律规范,太宏观、太原则了。 第二、各地立法差异大,不具有普遍性。这主要是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此各地方由此而制定的政府采购法规自然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各地立法上的差异。 第三、就是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法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特别是很多细节缺乏规范。虽说我国也以《政府采购法》为基础,相继出台了不少的配套的法律、规章制度,比如《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供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一、制宪 (一)1913《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天坛宪草》 1.背景 二次倒袁失败,宋教仁被刺,善后大借款以及宪法委员会几名成员被捕杀,使国民党人占有优势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认为袁即将实行专制独裁,民国危在旦夕,而以军事手段无法取胜,故要利用国会尽快制定宪法,以维护民国的民主共和体制,用合法手段约束袁,进行法律倒袁。 2.内容 体现了企图以法律对袁进行限制的要求。 (1)继续肯定责任内阁制,对总统权力进行了较多的限制。国务员赞襄总统,对众议院负责;总统发布命令及国务文书须国务员副署。 (2)继续扩大国会权力。规定国会不仅有立法权,还有弹劾乃至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副总统、国务员的权力。 (3)对严格限制总统的任期,规定总统任期5年,只可连选连任一次。 部分规定有所倒退,体现国会内各派政治力量的政见和力量的对比。 (1)总统有紧急命令权; (2)政府有紧急财政处分权; (3)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体。 3.结果 一心独裁的袁无法容忍,公开宣布草案谬点甚多,借二次革命之机,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导致议会所剩议员不足半数,国会解散,《天坛宪草》未及审议通过、正式颁布。 (二)1915《中华民国约法》即《袁记约法》 1.背景 国会解散后,袁为以形式上合法的手段达到独裁的目的,清除《临时约法》的妨碍,组建约法会议作为增修约法案的立法机关,修改约法,扩大总统权力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约法会议一经成立,袁即向其提出增修约法案,内容如下: (1)外交大权归总统,宣战、媾和、缔约,无须参议院同意; (2)总统制定官制,任用国务员、驻外大使、公使,无须参议院同意; (3)采用总统制; (4)宪法由国会以外的国民会议制定,起草权由总统和参议院行使,公布权由总统行使。 (5)公民权的褫夺与恢复,由总统行使。 (6)总统有紧急命令权和紧急处分财产权。 约法会议接到议案后即制定出了“新约法”,废除了《临时约法》。 2.内容 形式上保留与民主共和政体相适应的条文,实际上确认袁的独裁专制统治,极大扩张

关于《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在工程建设项目中 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目录 关于《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1) 一、两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1) 二、两法在工程建设项目的适用界线及关联性分析 (2) 三、实际工作中一些特殊情况的适用实践 (4) 关于《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两大基本法。《招标投标法》实施于2000年1月1日,《政府采购法》实施于2003年1月1日。《招标投标法》是对招投标活动的一般性、普遍性规定。《政府采购法》是对政府采购活动的一般性、普遍性规定。从效力层级来说,两者均为全国人大制定颁布的法律,是并列并行的。两法在立法宗旨、适用范围、程序要求、法律责任等方面各有侧重。两法在具体适用时,有相对清晰的界线,又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仅就工程建设项目这一领域,两法的适用就错综复杂。 一、两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招标投标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制定本法。《招标投标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招标投标活动,适用本法。《政府采购法》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制定本法。《政府采购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政府采购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的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

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由上规定可以看出,两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全不一致的。《招标投标法》旨在规范招标投标的法律行为,行为的主体是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及个人。调整范围是我国境内进行的招标投标活动,即不论招标项目的主体性质和资金来源如何,所有的招标投标活动都应当遵守《招标投标法》。而《政府采购法》旨在规范政府采购的采购行为,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组织。 二、两法在工程建设项目的适用界线及关联性分析 从上述两法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对具体项目的适用是有一定界限的。但这条界限并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两法仅在工程建设项目适用上就有关联性,产生这种关联性的依据是《政府采购法》第四条,即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投标的,适用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七条对此条款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政府采购工程以及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适用《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适用政府采购法及本条例。 从两法适用范围及政府采购法第四条及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可以知道,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也可以采用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磋商方式。政府采购工程采用招标方式,即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的适用招标投标法及实施条例;采用非招标方式,即采用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磋商的适用政府采购法及实施条例。 但工程采用非招标方式适用政府采购法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是不同时具备政府采购行为四要素的工程建设项目。由于《政府采购法》所约束的行为

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研究

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研究 政府采购制度是现代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调整政府采购的法律文件不断增多,它逐渐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2003年1月1日,我国《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然而,由于立法指导思想偏颇、部门利益驱动、立法分散以及立法条件的制约,我国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内矛盾重重,影响了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功能的发挥。 并且,当前我国正面临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简称“GPA”),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协调法律规范间的关系,意义重大。一方面,它是贯彻政府采购法正义、秩序价值和公平、效率原则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政府采购立法的完善及法律的实施;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我国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遏制腐败和应对国际法律风险。本文从我国当前政府采购的立法现状出发,探讨我国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应然构建,并进一步指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来说,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 阐述本文的研究动机与目的、研究方法与范围以及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的必要性。从法律自身的内在要求与实践需要两个角度,阐述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的必要性。从理论上而言,统一、系统、整体是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特征,只有形成系统化的结构,才能充分贯彻政府采购法的原则、价值,弥补政府采购立法的不足,确保政府采购法律规范的实施;从实践方面来看,对政府采购法律规范体系化的整合更有助于财政支出的管理和腐败行为的遏制,并且也是我国政府采购在国际化、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应对国际法律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的原则与标准。首先,通过分析政府采购及政府采购法律体系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协调统一、注重效率、遵循价值位阶和公共利益优先四项原则。原则是一种抽象概括,能对具体行为起指导作用。在政府采购领域,法律规范的体系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以这四项原则为导向,才能确保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的正确方向,才能使得政府采购法律体系化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其次,根据法律体系双重结构理论,法律体系可以分为外部体系与内部体系,

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试题

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有奖知识竞赛试题 不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___________起施行。 A、2002年1月1日 B、2003年1月1日 C、2004年1月1日 D、200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所称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___________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A、财政性资金 B、非财政性资金 C、经营收入 D、捐赠收入 3、政府采购应当遵循___________。 A、公开透明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 C、公正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4、政府采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集中采购的范围由___________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确定。 A、区级以上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5、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___________。 A、不需回避 B、必须回避 C、应该回避 D、可以回避

6、___________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 A、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B、市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7、政府采购当事人是指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___________等。 A、采购人 B、供应商 C、采购代理机构 D、企业 8、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___________。 A、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团体组织 D、企业 9、集中采购机构是___________,根据采购人的委托办理采购事宜。 A、非营利事业法人 B、营利事业法人 C、国家机关 D、社会团体 10、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_______ A、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B、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C、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D、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E、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F、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招投标法律法规汇编

招投标法律法规汇编 一、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 《招标投标法》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3号》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工信部令27号】》 《人民国财政部令第74号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式管理办法》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详细容》 《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法暂行规定》 二、基本原则 1、关于肢解项目规避招标的规定 《招标投标法》第四条任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式规避招标。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工信部令27号】》第二十二条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已确定投资计划并落实资金来源的,招标人可以将多个同类通信工程建设项目集中进行招标。招标人进行集中招标的,应当遵守《招标投标

法》、《实施条例》和本办法有关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规定。 2、关于必须招标围的规定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3号》第二条规定必须招标围: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围包括:(三)邮政、电信枢纽、通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项目;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3号》第四条规定必须招标围:使用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的围包括: (一)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 (二)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 (三)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并且国有资产投资者实际拥有控制权的项目。 3、关于必须招标规模的规定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3号》第七条,上述5、6条规定的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财政税务学院14级财政学第3次论文作业 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解决对策 作者:王艺欣 学院:财政税务学院 专业:财政学 班级:14级财政实验班 学号:142010554 指导教师:薛炎凌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采购在拓宽范围、扩大规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工作起步比较晚,出现了一些阻碍财政资金科学、合理、高效使用的现象。本文先分析了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和现状,后针对我国政府采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 关键词:政府采购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efor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system,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expanding the scope and the scale.However, due to the late start of our country'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work,there have been some obstacles to the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efficient use of financial capital.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hina.What’s more,a brief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problems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hina an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government procure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