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江西省电力公司

(2008-2010年)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实施方案



一、前言

(一)实施方案的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人才强企”战略,踏实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培养和造就适应江西省电力公司快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强化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优化公司系统各单位高技能人才比例结构,为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江西电网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根据2008年5月9日江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决定,围绕《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和省公司发展战略及现状,结合公司“十一五”前两年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省公司编制《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一五”后三年(2008-2010年)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制定的依据

1、《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赣电人资[2006]53号);

2、《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管理规定》(国家电网人资[2007]857号);

3、省公司2008年第5次总经理办公会议纪要(赣电综〔2008〕15号);

4、省公司毛日峰总经理在对赣电高技办[2008]7号文件《关于建议省公司对学校管理模式作适当调整的请示》的批示。

(三)方案实施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是在对公司系统各单位生产技能人员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中生产技能人员培训部分作适当调整和补充,重点加强生产技能人员的中长期培训管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单位培训机构的作用,以优化公司系统高技能人才比例结构,以生产现场的热点、难点技术问题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生产技能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为目标,通过脱产、半脱产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形式,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力争在“十一五”末期,使公司系统具有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的生产技能人员的比例达到员工总数的35%,使公司系统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与素质得到优化。根据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省公司还将继续对《方案》的内容和范围进行适当调整,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促进《方案》的不断完善,以有效指导公司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二、生产技能人员现状分析

(一)公司系统生产技能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构

根据江西省电力公司2007年劳动年报数据,公司系统全口径总人数为73541人,其中农电工17887人,辅助生产企业及省公司人员9032人。2007年底公司所属供电公司及柘林电厂员工总人数46622人,其中生产一线技能人员25730人,占总人数的55.19%;生产一线无证书人员6403人

,占技能人员的24.88%,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分别为2694人、2894人、12148人,分别占技能人员的10.47%、11.25%、47.21%;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为1458人、133人,分别占技能人员的5.67%、0.52%。

在主网生产单位中,地市公司12363人,超高压公司278人,柘林水电1184人,总计13825人。生产单位技能人员共计6207人,占主网总人数的44.9%,生产一线无证书人员160人,占技能人员的2.58%,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分别为98人、200人、4789人,分别占技能人员的1.58%、3.22%、77.15%;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为845人、115人,分别占技能人员的13.61%、1.85%。

从主网生产单位人员结构分布情况看,技能人员结构呈纺锤型分布,两头小,中间大。这说明近几年来省公司通过大力开展技能人员培训,主网生产单位人员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高技能人才比例及人才密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农网生产单位中,员工总人数32797人(不含农电工17887人),其中技能人员19523人,占总人数的59.53%。生产一线无证书人员13869人,占技能人员的71.04%,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分别为1233人、1170人、3039人,分别占技能人员的6.32%、5.99%、15.57%;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为197人、15人,分别占技能人员的1.01%、0.07%。

从农网生产单位人员分布情况来看,县公司技能人员结构呈金字塔型分布,塔基大,塔尖小。这说明农网生产单位人员素质较低,整体水平较差。应进一步加强对县公司技能水平较低的人员进行培训,以达到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二)公司系统生产技能人才与电网发展矛盾的状况

主网单位生产一线员工的培训工作在省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一些进步,员工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改善,队伍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但在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上,还未取得突破,高级技师、技师所占比例过低。高技能人才紧缺,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这与江西电网快速发展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今后主网单位的技能培训应主要集中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员工水平,培养高、精、尖的技能人才队伍上,稳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主网单位无证书人员6403人,占技能人员的24.88%,农网无任何技能等级的人员占农网技能人员的71.04%,这样的人员素质结构已经不适应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企业的要求。公司必须尽快加强对县公司技能人员的培训工作,改变这种人力资源现状。由于县公司技能人员总量基数较大,技能培训中心暂时无法承担如此大的基础培训,省公司可以指定区域化的农网员工技能培训基地,负责对县公司人员进行培训(主要是指开展中级工、高级工的培训),使县公司技

能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江西电网快速发展,设备、线路、变电容量急速增加,电网建设、检修试验、营销服务等任务繁重;生产一线缺员、其他岗位冗员的结构性缺员现象突出,在部分单位技能人员技术水平整体下降。公司系统员工队伍学历状况、技能等级都偏低,队伍素质与电网发展不相适应,体现了制定生产技能培训实施方案与措施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状况分析

(一)生产技能培训现状

江西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实行归口管理和分级负责制,建立起了三级培训网络,较好地保证了生产技能型员工培训的顺利开展。

1、大力实施生产技能人员培训。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五年两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及生产技能人员离岗轮训规划,省公司制定了《五年千名新技师培养实施方案》及《员工离岗轮训实施方案》,扎实地抓好技师的培养和生产一线员工技能的全面提升。继电保护、变电检修、配电线路、电能计量、高压试验等专业的技师班效果突出,为改变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打下良好基础。省公司组织了生产技能人员离岗轮训,加大了离岗轮训力度,对部分技能人员及企业转岗、富余、非电专业等技能人员实施离岗轮训。将技师集中培养和技能人员离岗轮训作为生产一线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外,每年公司组织开办了多期提升生产技能水平的短期培训班。

2、 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

为适应省公司推行“两项制度”改革,对新进大学毕业生及退伍军人实施岗前培训,在技能培训中心开展了岗前培训工作。主专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电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训、辅专业进行为期一年的电力技能培训。对录用的退伍军人集中实行为期2年的培训,要求取得电力中专学历证书和中级工以上等级证书。

3、加强实训基地技能设施建设。

省公司根据电网现状,加大对技能培训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公司按照集约化发展的要求,于2007年科学编制了2008年至2010年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按照整体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实训基地设施。

4、 生产技能培训的经费保证。

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省公司下发《关于集中员工教育经费的通知》(赣电财[2007]71号),加大培训经费投入,集中一定比例的员工教育经费统筹用于全公司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公司还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进行各种专项培训。

经费全额到位是培训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目前省公司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经费保证制度,为我们的教育

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和有力保障。

(二)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基层生产单位对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重实际工作、轻队伍建设;重使用、轻培养;重业务、轻培训的观念和做法还比较普遍。说起来培训工作重要,工作忙起来培训就次要,甚至不要。认为只要完成生产任务,不出安全事故,就是最好,错误的认为教育培训投资多收获小,浪费时间和精力。另外就是由于学习培训对工作业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干部员工往往对有组织的参加学习培训机会是应付的多,投入精力的少,培训效果差。深层次的原因反映出企业的执行力不强,干部员工缺乏学习动力。

2、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公司系统员工总量多、冗员率高、技能人才缺乏,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缺乏。管理和服务人员超员与变电、线路等重要生产岗位人员紧缺的矛盾。同时,由于江西电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设备总量不断增加,新产品、新设备的投运迫切需要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而生产一线技术骨干都忙于日常的生产任务,参与培训的时间就较少,工作与培训的矛盾日益突出,客观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但主观上是部分员工缺乏对企业发展共同愿景的追求和上进心,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

3、培训对象本末倒置。由于客观原因致使基层单位存在对培训任务、提升队伍素质的应付状态,让一些在生产单位一般人员“完成”上级下派的培训任务,使得培训的对象出现本末倒置现象,优秀的生产骨干很少得到公司组织及外送的培训。

4、生产技能培训实训设施不足。在实训设备方面,依靠技能培训中心进行建设与管理,实训设施建设的进度不够快,实训项目在准备、组织、开展等环节不能全部落实,培训及实训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5、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虽然在公司党组的重视下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技能培训中心限于经费原因,在实训设备及装置建设方面步伐不快,各个地市供电公司各地市公司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工作停滞不前,影响了员工技能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6、生产一线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高。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对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自我学习认识不够。由于约束机制的存在,生产一线员工对于资格取证的积极性比较高。

四、改变当前生产技能培训的目标与模式

(一)确定生产技能培训工作目标

1、加强技能人员培训,各地市公司要把技能人员培训作为工作重点,抓好技能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职业资格培训,抓好技能人才

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普及培训,使各个地市公司每年生产技能培训人数达到技能人员总量的80%以上,脱产到培训中心(或基地)培训人数达到员工总量的10%以上。省公司在年初下达培训计划的时候,同时将生产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按人员总量的比例分解落实到各地市公司,各地市公司在参加省公司的培训任务之外,另外要组织相当数量的培训,确保培训工作和人才培养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大培训设备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整合实训设备资源,经过三年时间,建成以技能培训中心为核心,以各地市公司培训中心为补充、为基础的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特色鲜明的实训基地。地市公司要按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确保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省公司在2009年开展地市公司实训设施建设情况的检查。

3、实施远程教学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电话和网络等手段,发展远程教育。到2010年,建成覆盖所有基层单位的远程教学培训网络,以网上培训在线学习系统为平台,开发江西电力适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网上培训资源,开展自我启发式培训,为网上学习、网上考试提供支持。

(二)完善生产技能培训工作模式

1、充分利用公司系统现有的培训资源,充分发挥江西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以技能培训中心为核心,以各地市供电公司培训基地为重点,以县级供电公司培训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实训构架。生产技能人才的培训以“新型、实用”为重点,按照“分级培训、分级考核”的原则,开展“阶梯型”的培训。技能培训中心及各基地在开展和实施培训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及省公司有关教育培训的管理规定,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实效。

2、鉴于一线员工对于取证的积极性比较高,则加强加大取证培训与考试,在培训与考试方面进行分离,通过第三方的考试取证工作,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提高证书的质量。

3、加强对生产技能人员的考核,促进生产技能落后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建立生产技能人员技能水平考核制度,结合公司生产技能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定期对生产技能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对技能水平不能满足本岗位工作要求的人员,必须进行为期一年的离岗轮训,离岗培训后仍不合格者,向辅助岗位分流安置或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4、通过近三年培训、调考、竞赛的实践经验,实训是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省公司、地市公司开展培训工作时,除公司长期培训班,各类培训班

以开展实训教学为主。

5、加强省公司培训班的规划与管理。

(1)中、长期培训班计划。指脱产培训时间在半年及以上的各类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主要由技能培训中心承担,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公司系统主要生产岗位的技能人员、新进人员(退伍军人)、离(待)岗人员、各工种高级工技能等级的预备鉴定人员以及其他人员。

江西省电力公司2008-2010年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实施项目(中、长期)计划及培养目标见附表一。

(2)短期培训班计划及管理。短期培训是指培训时间在一个月以内的各类培训。主要以技术技能更新、设备升级改造、现有技能强化为主,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培训。

实施该类培训,要按照分级培训、分级考核的原则,明确定位各级培训机构的职能。技能培训中心以脱产培训形式开展市供电公司高级工及以上人员、县公司技能骨干人才及特有工种的培训;市公司层面在现场培训的形式开展岗位培训、中级工及以下人员、县公司主营工种的培训;县公司以现场培训的形式开展农网营业配电工的培训。各工种的短期培训应以提高生产技能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以现场热点、难点技术问题为重点,努力提高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江西省电力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短期培训)由江西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要求,结合各业务主管部门的实际需求,在每年年初制定下发。下达的年度培训工作计划为刚性指标,各培训项目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确保培训落实到位,按照培训计划中的内容、时间执行,确保培训质量。

江西省电力公司2008-2010年生产技能人员短期培训主要项目计划及对象见附表二。

(3)加强农电员工的培训。全省农电工基数较大,共计17887人,在开展农电工培训过程中,突出安全生产规程、电网专业知识、专业操作技能以及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内容的培训。加快实行农电工持证上岗制度,各个地市公司负责考核。在地市公司进行技能等级取证的培训与鉴定,每年完成将生产一线农电工的15%(2680人)取得资格晋升(至少一级)的培训与鉴定。

在2008-2010年期间,省公司要继续加强农村供电所长、35千伏变电站主值、副值人员的岗位培训,并完成对农村供电所长、35千伏变电站主值、副值人员轮训一遍的目标。

五、生产技能培训实施措施

生产技能人员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直接实践者,在推动公司发展、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公司各

单位的不懈努力,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但随着公司发展与电网发展不断加快,“两个转变”的不断推进,电网设备装备水平及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也对公司系统生产技能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省公司将继续加强对生产技能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完善各级培训机构的组织建设,规范培训管理流程,建立科学的生产技能培训工作考核及保障体系。

(一)加强培训过程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国家电网公司颁布《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电网人资[2006]206号)以及省公司颁布执行的《培训班管理实施细则》(赣电人资[2007]71号),是各类培训班管理必须执行的规定。培训要严格执行国网公司和省公司计划内、计划外培训项目,在开展和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加强需求分析、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等环节的过程管理。

培训中心(基地、机构)应严格按照《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班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培训任务,科学评估培训效果、规范经费管理。并接受归口管理部门的监督、评价、考核与管理。

省公司将加强对公司系统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考核。对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效果评估进行专项的检查,对基层单位技能培训机构设置、专职人员配备、生产技能培训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二)实施教考分离制度、加强人才培训出口质量控制

在2008-2010年的培训中,省公司将实施教考分离制度。通过由第三方组织考试的方式,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学员学习成效、培训机构培训业绩以及培训师培训能力、水平和成效。评价结果与学员的使用、待遇,培训师的奖惩,培训机构的绩效直接挂钩。

1、教考分离实施范围

凡公司系统员工教育培训周期在一个学期(半年)及以上的各级各类培训班;

2、教学管理

(1)培训中心承担的公司系统各类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周期拟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编写部分针对性教材。

(2)培训中心应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抓好教学管理各个环节。

3、考试管理

(1)省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教考分离的考试组织工作,包括组织命题、监考、改卷、成绩统计等工作。

(2)省公司人力资源部依据培训中心上报的各级各类培训班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使用教材等教学文件确定实施教考分离的课目,并依据培训中心提交的教学资料作为课程命题的依据



(3)考查课程应加强平时考核工作,授课教师应通过随堂测试和考勤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考查课程的到课率。考查课程期末测试可采取多种形式。

(4)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提问、随堂测试(含作业)、期中考试等形式。培训中心制定平时成绩的评分依据。

(三)加快培训设施的建设,提高技能培训的实效性

省公司将根据《江西省电力公司实训基地建设三年规划》,继续加大对实训设施建设和投入。技能培训中心应根据《江西省电力公司实训设施建设三年规划》要求,按照“模拟生产现场、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组织实施、验收管理等工作,确保《实训设施建设三年规划》完成。

到2010年的三年内,以省公司技能培训中心为中心,在现有变电仿真系统、多功能模拟输电线路、营销仿真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好变电(调度)运行、继电保护和自动化、电力通讯、变电检修、输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营业用电等6个实训基地,含变电(调度)运行仿真、继电保护及测控、 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通信、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变压器检修、电气试验、电测仪表、油务化验、输配电线路、电力电缆运行与检修、营销系统、电能计量及负荷控制、装表接电及典型客户配电实训室等15个专业实训室,以满足电力调度员、变电站值班员、继电保护工等各工种技能人员的实训、轮训的需求。

同时技能培训中心要根据公司系统每年培养10%技能人员的要求,加大培训教舍的建设,能够达到同时容纳长期培训班1260人以及短期培训班300人的能力。

(四)加快培训师资力量的培养,发挥技能知识、企业文化的“传、帮、带”作用

按照《江西省电力公司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今后师资力量队伍建设中,将省公司层面优秀专家人才纳入兼职培训师队伍,同时予以培养、使用和考核,不断充实和加强师资力量,为实施全员培训提供的师资保证。

1、师资人才库的建设

公司所属两个培训中心的教师是江西省电力公司的企业内部专职培训师。公司系统的培训中心要建立详细的专职培训师人才档案,加快专职培训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招聘、培养、使用、开发和激励等方面措施,完善专职师资人才库的建设。

公司层面建立兼职培训师师资人才库,符合以下条件的人才都纳入到兼职培训师资人才库统一管理。

(1)省公司命名表彰的优秀专家人才;

(2)在省公司及以上级别的调考、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才;

(3)对于以前参加过技能培训并具有较高教学能力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技

术(技能)人员;

(4)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以及企业文化的中高级管理人才;

(5)省公司优秀“双师型”人才。

做好公司层面兼职培训师资源库的建立及更新,根据授课需要,随时调用兼职培训师人才。

2、师资能力评估和考核

培训机构要将专职培训师、兼职培训师任课情况列入个人的绩效考核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大对专职培训师、兼职培训师的评估与考核力度。

培训中心每年对专职培训师结合年度工作总结,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对于不符合企业培训师要求的人员进行转岗处理。

对目前在培训中心任兼职培训师的人员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将表现优秀的兼职培训师列入培训师资人才库。

根据培训中心的授课需求,做好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和首席专家授课的课程安排。将首席专家、优秀专家人才的授课作为其续聘和享受待遇的必要条件。

3、实施师资队伍授课能力提升的培训

(1)内部培养,选送专职教师到国家级或省级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实施机电专业、基础专业教师向电力类专业基础课教学转移计划;实施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跟班实习计划,3~5年轮训一遍。及时了解电力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融入到培训课程中。

(2)在公司系统师资人才库中每年择优选聘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培训师,从而建立人员相对稳定、知识结构合理、能进能出的高素质兼职培训师资队伍。凭借技能培训中心的基地,为公司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传播服务。

(3)按照“师德为本,能力为重”作为培训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增强师德修养和认真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放在第一位,紧密联系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培训师的岗前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师整体水平,成为企业培训骨干、出名师,保证省公司教育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公司培养生产一线人员作出更大的贡献。

省公司根据国家职业培训师的标准,定期对专、兼职培训师进行职业训练,在必要的情况下由专业培训训练机构帮助训练提升专、兼职培训师的良好的讲台演绎能力和授课现场技巧,根据专业技能培训师的具体现状和成长要求来分别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和计划,从而激发专职、兼职培训师的授课意愿,进一步提高授课水平,促进形成培训师愿意讲、学员愿意学的良好氛围。

4、师资培训的考核与管理

将优秀专家人才在培训中心授课的时间与质量等情况作为优秀专家人才命名、考核、续聘的必要条件。在培训中心完成20课时以上培训工作量作为优秀专家

人才选聘的必要条件;优秀专家人才担任兼职培训师,每年应完成40课时以上培训工作量,才可以在下一年度进行续聘;首席专家每年应完成2个及以上的新技术讲座,才能够享受相应的待遇。兼职培训师应服从培训中心的教学安排,勇于承担培训教学任务、甘于在省公司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五)加强员工培训激励管理,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全面深入地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就是要做到人才引进和培训并重,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举。培训工作不是独立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必须与人才招聘、使用、考核、待遇及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工作才有动力和活力。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也与各单位生技、安监、调度、营销、基建等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履行职责密切相关。

1、激励: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要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去激励员工主动学习。要把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竞赛、调考发现优秀技能人才,通过培训和交叉岗位锻炼培养人才,通过绩效、薪金、持证上岗来约束和激励技能人才,通过评选优秀专家人才打通生产技能人才的晋升通道。

2、考核:把培训工作作为一个重要工作来加强考核,对基层单位、对基层员工参与培训以及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1)在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中加强培训工作考核,加强培训工作在基层单位、相关部室培训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在制度和组织上督促培训工作的执行。按照同业对标工作的要求,将培训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

(2)设立技能员工培训档案登记制度,与薪酬和绩效改进挂钩,以真正实现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建立育人、用人合一的管理模式,使广大员工感到培训是自己的行为,也是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要使员工感到有压力、有动力,将培训转化为自觉行动,推进生产技能培训工作,达到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目的,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扎实基础。

(六)加快培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升,实施培训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

1、加快培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升,带动培训质量提高和全员培训工作开展

(1)加强对有培训管理先进做法的电力培训机构的调研与交流,开阔眼界,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开展内部培训管理。

(2)组织职业培训师的培训,按照国际通用的职业标准对公司系统培训管理人员进行全面专业训练,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使培训管理人员在公司系统的培训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先进管理理念进行管理实践,使培训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

2、加快培训管理方式、方法创新

,建设远程培训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1)实施省内培训管理的定期座谈与交流制度,基层单位提出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培训师参与交流与研讨;

(2)每年8月份进行全系统的培训需求调查,形成培训需求报告;

(3)完善建设企业远程培训系统,实现培训资源网络共享。到2010年,建成覆盖所有基层单位的远程教学培训网络。实现网上培训,以在线学习系统为网上培训平台,共享网上培训资源,督促员工开展自我启发式培训,为网上学习、网上考试提供支持。

(4)省公司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块设计标准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大各通用教材、专业教材等模块培训课件的开发,加快培训课件上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