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本体性知识的视角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从本体性知识的视角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从本体性知识的视角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从本体性知识的视角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从本体性知识的视角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袁樱

(菏泽学院初等教育系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的构建是数学素养培养的基础,需要高师院校在调整数学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素养本体性知识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7-0054-02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

要目标。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关注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与生成,是继续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1数学素养及教师数学素养的内涵

1.1数学素养的内涵

尽管世界各国数学课程都强调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但对于“数学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其构成要素又是什么”,学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统一的阐述[1]。国内学者王子兴、桂德怀、徐斌艳、张奠宙、郑强等人分别有自己的观点。其中郑强对数学素养的界定较为具体并指出了它的三个表现层次,这里就其观点简而述之。

郑强认为,“数学素养”是指经过数学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个人决策等所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包括理解数学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数学的本质以及形成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具体地说,在生活实践方面,数学素养表现为能够主动地用数学知识来观察、分析、处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了数学观察推理意识、数学敏感性等;在数学学科内部,表现为能够理解数学的学科意义,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懂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最后,在数学文化方面,表现为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懂得数学的美和价值等[2]。另外,郑强还指出,数学素养由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数学能力、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观与人文精神等几个要素构成。

还需指出的是关于数学素养的构成,NCSM在《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数学》报告中指出,现代数学素养包含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技能、数学能力、个性品质七个方面的内容[1]。

1.2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内涵

国内学者段志贵将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分解为六个模块:充分地感知数学(本质)、理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梳理数学内容(明了数学史实)、提炼和分析数学知识(数学的意识)、寻求数学知识的呈现(注重数学语言的合理运用)、数学美的感悟。张建良、王名扬认为,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胡力等人指出,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数学哲学等方面,这些要素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1]。

由上述国内诸多学者对数学素养及教师的数学素养的理解可以看出,数学素养已经超越了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范畴,更多地指向数学理解、数学把握和数学运用的能力及修养。

1.3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与本体性知识

正如张奠宙先生所说“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居高临下,知道小学数学在整个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展示数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句话涵盖了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修养和数学素养两方面的要求。但教学修养和数学素养的养成无捷径可走,绕不开丰富的数学学科本体性知识这一门槛。

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需要自己从教学科的丰富的知识,我们称之为“本体性知识”。研究者认为,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既包括显性的可言传数学知识,也包括隐性的默会知识即数学能力、素养,是两者的统一体[3]。

因此,从数学素养和本体性知识的内涵关系来讲,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乃是数学素养生成的根基。当然,这对于职前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来说也不例外。据调查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有关数学本体性知识并不乐观,为此,师范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必需建立在本体性知识的构建与生成之上。

2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有关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的现状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特有的问题是因专业的特殊性,既要兼顾学术性和师范性,又要适应小学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以致专业方向的学科边界比其他师范专业更为模糊,使得课程设置的问题尤为突显。这也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有关数学学科的本体性知识不足或缺失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菏泽学院小学教育专业05至09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丰富和牢固,不但高等数学与现代数学知识贫乏,初等数学知识也是不够牢固,知识水平总体上是零碎的、不成体系,不具有整体性,不能高观点地把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2)隐性的数学能力不强,特别表现为以认知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数学能力,比如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理解能力、数学运用能力、数学交流能力等。(3)关于数学思想及方法论的认识比较粗浅,不了解现代数学诸多思想方法,不知道数学思想演变发展的脉络。(4)缺乏必要的数学史的知识,不了解数学发展的来龙去脉,对小学数学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整体把握。师范生数学学科本体性知识的不足使得教学能力低下,比如解读教材时“看不透”、“读不懂”小学数学教材,把握不准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培养因素“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是他们“底子苍白”,即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能力水平等数学功底欠缺并且整体数学素养不够深厚。所以,提高师范生小学数学教学能力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在加强师范生作为未来小学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的构建的基础上,提升数学素养。

3夯实本体性知识,有效提高师范生数学素养

师范生任重道远,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他们数学素养生成的基础,是进一步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3.1调整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使师范生拥有完善的数学知识功底,是培养数学素养的根基

《标准》将小学数学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其内容看似简单,实际涵盖的范围却非常广,其中包括了方程、不等式、数列、排列组合等初等数学知识,渗透了集合、对应、函数、概率统计、极限等近代数学内容和思想方法。这就要求师范生必需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够深入浅出地驾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为此,必须调整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整合数学

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开设的科目应涉及到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各方面[3],侧重《标准》中要求的数学内容,将高等数学的学习与初等数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小学数学各学习领域内容的理解,从学科视角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驾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另外,应当开设数学思想方法论、数学史、数学文化等内容,增强师范生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比如数学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数学内容体系,掌握数学思想发展脉络;数学文化课程会向学生展示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充分发挥各自的素养教育功能。

3.2转变教学思想,改善数学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师范生数学能力,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必需

数学教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低级层次是介绍数学概念,陈述数学规则,指出解题的格式和套路,以便通过考试;高级层次是着眼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经由思维训练,使学生获得数学能力以及美的享受[4]。

高师数学课程教学也应转变教学思路,改变重学术轻师范性的现象,在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意义建构,兼顾数学思想方法的传递,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帮助他们形成数学观点,提高数学能力。

3.3引导师范生阅读和思考是提升他们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事实上,没有一定的阅读量,要想提高数学素养只能成为一句空话。随着新课程体系的诞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这对师范生而言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所以,不妨引导师范生回到诸如“数学是什么”、“儿童是如何理解数学的”这些本原性的问题上来,让他们试着去读一读数学家是怎么理解数学的,把功夫下在内功上,静下心来读些有关数学哲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文化之类的书籍。

3.4培养师范生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是实现数学素养提升的保障

目前师范生专业化培养最需要的是通过拓宽和加深他们的数学学科知识,提升数学素养。这就需要他们的内省与发愤,没有个人认识上的到位,单靠外部的推动,数学素养培养将不会有多少实际效果。也就是说,师范生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重在内因,关键在于自我养成。

而高师学生尚处于专业学习阶段和职业准备期,由于缺乏真实的职业经历,使得高师学生的专业自我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师范生缺乏专业教师的体认,加上虚拟性的专业环境,使得师范生的专业人员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十分淡漠。”(叶澜语),所以,培养师范生的专业自觉会使他们的教学修养和数学素养得以更好地实现。

4结语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深化的重要保障,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学科本体性知识基础之上,伴随在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之中,引导他们自觉的不断积累、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典顺.数学素养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10,12(50—53).

[2]郑强.数学素养与数学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5(126).

[3]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6(40—45).

[4]张齐华.审视课堂——

—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87).

作者简介:袁樱(1980—),女,山东菏泽人,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数学)。

(上接42页)

前那样属于她丈夫,而是属于她自己,她可以自己做主来支配自己的身体。虽然,埃德娜“感到自己有些象一个因一时感情冲动而被蒙骗犯有失贞行为的女人”[3]但她所想的是失贞于罗伯特·勒布伦,而不是她的丈夫蓬迪里埃。性觉醒使埃德娜更进一步摆脱了身上的枷锁。

埃德娜的最终觉醒仍然是在格兰德岛,但这一次却是以生命为代价。罗伯特的再次离开彻底粉碎了她对爱情的幻想;她与阿罗宾的关系受到旁人的耻笑;更多的人则是指责她对家庭的漠不关心。她的苦闷无处宣泄,痛苦无人倾听,这个社会之于她是越来越疏离与冷漠。既然已经觉醒,并且在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已经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生活:把孩子和丈夫作为生活的全部,而把自己置于从属的地位。矛盾愈演愈烈,最终把埃德娜推向了格兰德岛。当她赤身裸体地站在海边时,她完全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重塑了自我,思想解放最终取得胜利。同时,她的死也意味着她对社会追求的失败。因为死亡表明她无法将思想上觉醒了的独立的个体意识转变到其现实生活中去,无法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这是埃德娜的最终觉醒。

每一次的觉醒都将埃德娜推入一个新的认识,同时又将她一步步推入一个背离社会规范的境地。她试图寻找一条既保持其个体的独立与自由,同时又能与当时的社会相融的道路。然而在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的这种尝试注定是无果,埃德娜的最终命运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埃德娜的抗争以失败告终,但是她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勇士,一个敢于拒绝社会对女人的错误定义的勇士,一个努力重新实现自我的勇士。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作家自己——

—一个十九世纪末冲破社会、家庭对女人的限制和束缚,勇敢地跨出家庭这个狭小的空间,走向社会,走出自我,争取妇女解放的伟大女性——

—凯特·肖邦。

参考文献:

[1]弗吉尼亚·伍尔夫.贾辉丰译.一间自己的房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凯特·肖邦,杨瑛美译.觉醒[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4]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冉爱华(1983—),女,重庆丰都人,助教,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总结 一、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一年级认识数学认识数字大小比较加减学习与认识 物体的认识二年级简单的加减乘法四则混合运算认识大数基本的生活应用(轻重,东南西北) 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角、长方形、正方形、轴对称) 三年级进一步学习 多位数乘除法认识分数图形周长面积的求法及应用圆角分、重量长度用小数表示 四年级应用题的一些分类学习四则运算定律线、角的初步知识小数的认识及性质小数 的应用方程的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方程应用题) 正数负数的初步认识及应用 五年级小数乘除法列方程解应用题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体积及表面积约数和倍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简单的统计二、小学数学各年级学科问题及失分点一年级位置 分不清运算进位退位易错生活常识应用易错(路、人民币、重昊) 单位的转化二年 级乘法表的认识与记忆易错简单图形认识混淆三位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题易错。 三年级多位数乘除法进退位失分图形周长面积的变式题失分四年级应用题理解分 析失分运算定律运用失分简便计算小数点的移动及小数的加减法失分五年级计算问题(小数及简易方程) 分析应用题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综合运用 三、小学数学各年级学科难点和重点一年级比较数的大小加减法长度人民币的认 识二年级乘法表的学习与认识加减法角的认识方向的区分三年级乘法除法图形的周长及面积的计算四年级小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点的移动及小数的加 减简便计算 五年级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正负数的认识应用题四、如 何学好小学数学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 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 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 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 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 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 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 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 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 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 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 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 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 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 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 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天材教育 1对1小学数学辅导计划,倡导从一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天材教育小学数学课 题组的专家们认为,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 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天材教师给出 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脉络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知识结构脉络图 同和小学 魏建 6.常见的量 (1)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 (2)不同单位的改写 数与运算 数与 代数 比与例比 式与方程 常见的量 1.数的认识 (1)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意义、读写,认识数的组成、数位和计算单位。 (2)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 (3)大数的改写,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因数和倍数的认识,知道奇数、偶数、合数、质数的概念,会求最小公倍数合作大公因数。 2.数的运算 (1)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算理和计算方法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便计算 (3)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运算定律和基本性质 (1)认识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 (2)减法和除法的性质 (3)积、商的变化规律 (4)分数、小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4.比与比例 (1)比和比例的认识 (2)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分类 5.式与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公式 (2)方程和等式的意义 (3)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4)列方程解决问题

平面图形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1.线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2)认识平行与垂直 (3) 图形 与几何立 体 图 形 2.角 (1)认识角 (2)角的大小和分类 (3)量角和画角 3.多边形的认识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 (2)认识正方形、长方形 (3)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4)认识圆的各部分组成及相互关系 4.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周长 (2)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的面积 5.立体图形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 (2)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3)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或容积 (8) 6.图形变换 (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变换 (2)平移和旋转现象及作图 (3)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9) 7.位置 (1)认识8个方向 (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1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知识点【全】

小学数学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1】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单位是1。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连续自然数相差1。 【2】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整数和小数都是按照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整数含有数位的个数叫做位数。最小的一位数是1。【4】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例如)读作:一百零二亿五千零二十万零五十。 【5】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

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例如)七十亿零三百万四千写作:00。 【6】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 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亿。 【7】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13 亿。【8】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9】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 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例如)6÷3=2(或2×3=6),那么我们就说6能被3整除(或6能被2整除),或3能整除6(或2能整除6)。 【10】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约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例如)6÷3=2(或2×3=6),那么6就是3和2的倍数,2和3就是6的因数(或a的约数)。 【1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等于它最大的约数。(例如)9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9,最小的倍

新学习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新学习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日期: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 究-中学数学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 彭荣 (重庆市渝北区白岩小学校,重庆40112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教学中本身存在或因课改产生的问题接踵而来,面对这些问题,教学主体即教师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自身的改变。在这些教学的问题中,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师的,就是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问题了。本文主要阐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缺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028-02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方面。本体性知识就是教师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就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即为数学知识,包括可通过语言进行传授的数学知识和无法进行言传的数学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师所具有本体性知识现状 在我国的教育中,有一个理念深入人心,那就是“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观念被人称为桶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人开始对桶论提出质疑,认为教师所拥有的水不该是死水,教师的水应当是随着教育的不断进行而不停更新的,应当是一汪活水。还有人认为教师拥有多少水对学生来说没关系,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找水,这样即便教师没有水,也可以帮助学生或者指导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30×1’=30分、辨析题:4 ×5’=20分、简答题:5 ×6’=30分、材料分析题:2×10’=20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 第一章:教育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我国小学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小学学校管理、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小学智育 、小学德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小学生的安全指导 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和班集体 、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 、少先队活动 、课外活动 、班主任 第四章: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第五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 、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1 第六章:教学实施 、教学概述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原则 、小学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第七章: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中国的教育萌芽 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无名氏:《中庸》 无名氏:《大学》 (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 创立条件: 、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 、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 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 主要教育学家: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2 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康德:德国哲学家 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洛克:英国哲学家 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科学阶段)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主要观点: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复习必备提纲! 今天为不同年级的学生 整理出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 帮助小伙伴们及时查缺补漏哦! 一年级的知识重点 1 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 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 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 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重点 1 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2 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3 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4 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 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学科素养

二、试卷内容的结构分析 小学数学本体性知识(10分) ?文本解读 ?作业设计与命题 ?教学诊断和评价 本体性知识 ?新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改编的内容,拓展的内容,综合的内容,教材知识点教学需要的上位知识。 ◆五、六年级的教材内容 文本解读 题型和前两年一样,倾向于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更强调新旧教材变化的对比解读。

作业设计和命题:布卢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其中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表现性评价试题:(题目的设计意图,学生可能的策略,怎样设计评分标准) 小胖用计算器算两个两位数的乘法,积是455,但忘了是哪两个因数,只记得它们都小于50. 小巧说, 能用计算器找出两个因数,从7×64试起. 老师说, 7和64都不可能. 老师说了三个理由, 你认为老师说的理由是: ①②③ 你能用计算器很快找出小胖的两个因数吗?把你每次试的算式和结果都记录在下面,试的次数越少越好. (1).“三角形”这一概念,小学教材中是如何呈现定义的?在数学体系(或中学)中它的定义是什么? 5% (2)《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之上……”请你选择上表其中的一课时,简述如何了解学生的教学起点。5% (3)根据教学起点分析,设计这节课新课展开环节。25% (4)基于为学生后序学习积累基本活动经验设计一道本节课的练习并说明意图。5%

(5)例举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典型错例,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10% (6)根据你定的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出一题创新检测题,并说明设计意图。10%

(完整版)2019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

(完整版)小学数学1-6年级各年级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知识一(上) 1.数一数 2.比一比:“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⑴1~5的认识(基数、读写、数序、比大小、序数、组成)⑵1~5的加减法(加减法含义、计算)⑶0的认识(表示起点、没有)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5.分类: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 6.6~9的认识和加减法:(1)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数数、数序、比大小、序数、写数、组成)。(2)8、9的认识和加减法(出现了“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渗透统计思想、比多比少内容)(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填未知加数)。(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5)整理和复习。 7.11~20各数的认识:数数、读数、数序和大小、序数、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十几加减几(不退位)、十几减十。 8.认识钟表: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8、7、6加几(“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5、4、3、2加几和“用数学”。 一(下) 1.位置: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十几减几;用数学。 3.图形的拼组: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关系 4.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加减(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5.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计算。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7.认识时间: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数、1分1分数)。 8.找规律: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数字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其拓展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其拓展 一、关于给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科知识及其拓展的培训意见 1、培训内容 (1)帮助教师们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及其结构,包括能够解答教科书(如人教版12册)所有的练习题和复习题。 (2)帮助教师们正确理解小学数学知识中容易误解的数学概念与有关知识,使他们的小学数学知识得到横向拓展。 (3)立足于教学的需要,帮助教师们开阔知识视野,使他们的小学数学知识得到一定的纵向延伸。 例如一些数学史知识。如数学王子高斯巧算1+2+…+100的故事;哥德巴赫猜想;祖冲之与圆周率等等。 特别是,市场经济要求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货款、效益、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一系列经济名词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汇,与这一系列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如估算、比和比例、利息与利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统计与概率等,理应成为数学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要有所掌握。 2、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辅导: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段分块进行辅导,帮助教师们解决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疑难问题。 (2)校本培训学习: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任务,让教师们各自完成学习任务,自我提高。 3、评价与考核建议 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拓展培训的评价可分为: 第一、学习态度和完成作业情况评价,占一定比例; 第二、小学数学知识过关考试(卷面考试),占比例大些。 考试内容:以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所涉及的小学数学知识作为考试基本内容。 试题设计:(1)基本数学概念及计算题,(2)综合题(中等难度),(3)知识拓展题。 二、关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及其拓展的认识 1、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三大部分。 教育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生思想工作(班主任)等方面的知识。它是教师在职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 真题: 材料解析: 1、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2、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课堂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 2、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五、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教育学生。 4、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 5、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6、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两个设计。 7、对于课堂吵闹现象老师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十、如何创建优良的班集体?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3、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4、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教材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 6、系统性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 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最新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额外奉献:六个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6、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一、公式(必须牢记并会应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10、植树问题 A、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B、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11、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

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4.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及功能 1.教育的本质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额外奉献:六个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6、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一、公式(必须牢记并会应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植树问题 A、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B、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11、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2、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与对策 曹培英 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就是课改背景下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与对策。应该说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不多,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应该淡出我们的视野。 我们的话题就从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说起。前年我们都在回顾改革开放,人民教育就准备组一组稿,其中一篇要我写,要我从实践的角度写一写,我写的文章中其中一个视角是从我们教师教育的视角来看,我们30年教育改革一个基本的发展轨迹,因为这30年的历程我都亲历了,改革开放之初,30年前,在我们开始大规模改革之前呢,我们首先进行了一场教师培训,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的教师培训为后面的教学改革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当时的培训有个名称叫做教材教法过关,低段的老师过低段的教材教法关,高段的老师过高段的教材教法关,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申报考全段的教材教法,分别给予不同的证书,为什么这样一个席卷全国的培训会有非常好的基础呢?因为百废待兴,当时由于十年动乱,当时一切都从头开始,那是需要的,另外一个呢,我们也能想象,如果一个老师如果连教材都不理解不熟悉,基本的教学常规都不能很好的掌握的话,怎么可能有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个基础上我们迎来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春天,全国各地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具有本土特征的教学方法,拿我们小学数学来讲,大家耳熟能详的江苏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法,广东深圳市教研员陈永年的验看法等等,都是小学数学学科的,这些教学方法发展到后期呢,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一个模式应该有自己的改革目标,改革理念,成熟的教学机构、流程,相应的理论支撑,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自己的评价,那么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很多有识之士发现,教学方法再怎么改革,只是一小部分参与,怎样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其中,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改教材,教材改了,迫使所有用这个教材的老师都得考虑我这个方法是不是应该相应的进行调整,于是各地都在自发的进行教材改革,这种自下而上的教材改革,为我们现在推行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个学科教材的改革发展到后面,很多学校的领导发现一个学科单打独斗,不成气候,因此形成了整体改革,这个中小学的整体改革到今天还有一个全国的专业委员会,每两年都会搞一次活动。从课程教材改革来讲,在我国30年间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发现文本上的课程要转化为课堂上真实的课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最新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①数一数(认识数字、数数)②比一比(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③1~~5的认识和加减法(5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加减法)④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⑤分类(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物体的分类)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⑦11~~20各数的认识(数11到20各数、读数顺序和写法、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题)⑧认识钟表(认识钟表、钟表上的半点时刻)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个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⑩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①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第几行第几个)②20以内的退位减法③图形的拼组④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数、写数;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整十数加一位数,对应的减法)⑤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⑦认识时间(认识钟表,了解1小时=60分)⑧找规律⑨统计⑩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①长度单位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混合运算,加减估算)③角的初步认识(判断角,直角)④表内乘法(一)(2到6的乘法口诀)⑤观察物体(前后左右看到的,对称的)⑥表内乘法(二)(7、8、9的乘法口诀)⑦统计(看条形统计表回答问题,谁最多?每个代表多少人?谁比谁多多少?)⑧数学广角(几种搭配,摆法,逻辑推理)⑨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①解决问题(加、减混合运算,连加连减,乘加乘减)②表内除法(一)(2-6的除法,“平均分”,“除”和“除以”的区别,被除数÷除数=商,乘除法的互逆运算,因数×因数=积,想乘法算除法,简单的乘除法混合应用,简单的应用题。)③图形与变换(锐角、钝角、平移、旋转)④表内除法(二)(7-9的数的除法,“倍”的概念,含括号的计算,列式计算的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分步解决问题,年龄差题型,“倍”的相关题型)⑤万以内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读数写数,整百整千数相加减,近似数与估数,比较数的大小)⑥克与千克(1千克=1000克,估数计算,单位换算)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估算计算,“大约”的应用,竖式计算的近位和退位,三位数加减法,先估后算,“0”的退位减法)⑧统计(统计表和统计图结合,绘制统计图)⑨找规律(看图找规律)⑩总复习

本体性知识

一、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就是数学知识。 首先,必须要成系统。比如,1、在小学阶段哪种图形的认识是最完备的?(三角形)完备的知识体系有哪些元素?(内涵、外延、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什么图形是最基本的图形?(三角形)为什么?(因为任何图形都可以分割成三角形)2、数学概念有几种不同的学习形式?(描述性定义;发生式定义;属差式定义)3、什么是连方?三连方有几个?四连方有几个?五连方有几个?六连方呢?(2、5、12、35) 其次,必须敢于质疑。比如,1、对教材中平行线的质疑:方向完全相同的两条线就是平行线。2、对教材中四边形分类的质疑:四边形——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长方形(有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四边相等的长方形)。 二、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传递出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要有意识地运用协同理论。比如,1、为什么多媒体课件要设计成每动一下就变化一下?(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2、语文中的作文教学:现在的孩子写作文基本是视觉作文。要打开学生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写出这五种感觉,再加上想象。 经验只能成就偶然,意识才能成就必然。理论能让我们的教学有意识。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三、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也就是教学实践经验、实践智慧。 1、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要花80%的时间去琢磨与界定。对目标的解读要成为我们的重要环节。目标要在课堂中进行内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的达成而展开。 2、我们要研究学生学习的起点、难点和差异点。起点让我们明白教学从什么地方切入。难点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差异点可用于制造课堂的气氛,也就是生成课堂的高潮。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在哪里?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全部参与。数学老师上课要带着统计的观念上数学课。公开课上可以以一大组为样本,学生会呈现哪些信息?数学老师应经常思考:真正的教学是什么?除了教给孩子什么是对的?还要教给孩子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是错的? 3、材料的选择。一方面是尊重教材,但更要做到科学合理。(1)难度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2)最好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3)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4)一定要有这堂课的数学结构。(5)例题:非本质属性越少越好,要求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大全说课讲解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大全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 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 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 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 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 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 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 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 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 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 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 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 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否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 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是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 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 得最佳的发展。最早见于朱熹的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 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 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 的因材施教。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 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 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达 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 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 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十六、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 法等。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 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 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