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论题的研究背景

1、国内外古镇研究现状

从国内方面来看,对江南水乡古镇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是阮仪三教授带领下的同济大学,对许多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同济师生都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做出了详细的保护性再开发规划,从理论到实践客观地看待了江南水乡的过去、现在并规划了将来。尤其是以周庄、同里、甪直、南得、乌镇、西塘为主的江南六镇,明确提出了“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为能完好地保留古镇风貌创造了条件。

从国外方面来看,较有影响的包括美国60年代的“新城市开发法”以及80年代的“都市化”村庄思想;法国的“革新农村”政策;前联邦德国的“多核分散型空间”理论等。

2、论题研究所针对的主要问题

(1)、水乡古镇的空间系统也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过程。但是到当代,为什么水乡古镇普遍面临衰败的危机,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水乡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和人文底蕴都相当的地方,哪些因素是制约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2)、在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古镇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其现代与历史的空间关系。如何更好的解决保护与发展的

矛盾,能够在城市进步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脉”,使城镇化不再破坏到古镇,以什么方式去保护古镇,如何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城市发展与延续历史文脉的矛盾,今后又以什么方式发展等等,这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江南古镇保护实践的发展历程

1986—1995年,自发保护阶段:以《周庄总体规划(1986)》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保护规划的完成;周庄提出“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全新发展思路。

1996—2003年,古镇保护与观光旅游互动阶段:以第一届周庄国际旅游节(1986)、江南六镇正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0)、江南六镇荣获“联合国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奖”(2003)等为主要标志。在周庄旅游经济强大的示范效应下,更多江南(乃至全国)古镇加入保护行列(乌镇、西塘、同里、用直、南浔)。2004—至今,古镇保护与城镇综合发展互动阶段:随着中国旅游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以及各古镇在观光旅游方面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单纯的古镇旅游经济发展进入了拐点。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快速崛起的发展背景下,各古镇纷纷开始结合自身实际,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尝试新的古镇保护与开发模式,带动城镇各项产业的综合发展。三、典型江南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模式比较

1、江南古镇的发展特色

以“江南六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一种典型地域城镇遗产类型的整体保护模式影响并带动了江南乃至更大地域众多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江南六镇在发展中形成了其一定的发展特征:

(1)、保护与开发并行,旅游与工业共兴。在“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思想指导下,完整的保护古镇格局风貌,充分利用古镇历史人文遗存,强化历史特色,开展旅游,并将收益回馈于古镇保护中,同时兴工业,使旅游开发与经济共同发展。

(2)、法制与人制并进,居民参与,共同致富。引导居民参与到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中来,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古镇保护和旅游管理机构,以确保古镇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证古镇历史风貌健康延续与继承发展。

(3)、宣传营销与品牌塑造同步,以市场为主体,共同拓展。江南六镇的保护在把握水乡共性的基础上抓各自特点,形成其独特韵味。如周庄:典型的江南河街式贸易集镇,以“中国第一水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西塘:不以旅游为核心,追求文化价值和人居环境,以“生活西塘”为定位;同里:恬静的水乡居家小镇,打造为“颐养天年的乐土”;南浔: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财富,具有“财富南浔”特点;甪直:以祠兴庙、以庙兴镇的典型,展现宗教古镇特

色;乌镇:典型的人家尽枕河,以“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为理念,发展博物馆式的古镇。

2、古镇开发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商业化,古镇原真性面临挑战。以周庄为代表,古镇内店铺泛滥,不少居民开店后又将其租于外地经营者,强买强卖的恶性竞争使旅游环境日益恶化。“小桥流水”依旧,而“人家”不在,水乡意境渐失。

(2)、发展模式雷同化问题严重。六大古镇虽具其自身特色发展模式,但对于很多都只停留一天甚至半天时间的观光者而言,在景观上仍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开发过程中缺乏独具特色的吸引物,旅游开发仅停留于观光和门票收入上。

(3)、缺乏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体验,开发中存在“空心化”现象。以乌镇为代表,大量原住民的外迁,丧失了百姓生活其中所自然营造的那份传统意蕴,形成了“外壳尚存,内涵尽失”的空壳化现象。(4)、古镇超负荷接待,不可修复性破坏严重。古镇在很难满足超负荷游客旅游需求的同时,游客也很难体验到原汁原味的水乡原貌,水乡原始氛围破坏严重。

(5)、古镇在其周边诸多现代化建设和高新型消费场所的包围下,水乡古镇成为了新都市的缩微“盆景”,与小桥流水相伴的自然风貌无奈的被忽视了。

3、如何解决古镇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做到古镇风貌的保护

延续与价值重现

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中,一方面,古镇居民渴望自身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他们拥护开发;另一方面,古镇作为游客的观光区、市民休闲娱乐区、历史文化资源的载体,作为地方政府,希望古镇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不要随便改造与开发。同时,他们希望能通过古镇来招商引资,满足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作为经营者,他们则更多地关注投资回报率,容易忽视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其各方利益间充满着矛盾,应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与保护间的矛盾。(1)、对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古镇的保护不仅意味着对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的保护,

还应综合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成为社会发展的深层控制力。

(2)、基础设施的更新。古镇最大的弱势是基础设施的简陋,从而带来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脏、乱、差。严重影响古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要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居民环境应成为城市建设、历史保护的重要任务。

(3)、宜人尺度的保护。对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设计,其材料、色彩、形式、尺度都要严格控制。对户外广告、门面、招牌等采用传统的形似和和谐的色调,预防旅游发展与商店建设带来的冲击及视觉污染现象的发生。

(4)、新旅游空间的外拓展。在古镇周边进行新旅游空间拓展,

凭借空间转移实现分流

减压,新扩展内容应避免与古镇区内雷同。

(5)、品牌塑造与特色发掘。为古镇空间注入新功能、与社会同步的文化发展策略和非

物质遗产的继承发扬,是古镇发展的必然选择。如通过承办各种文化发展论坛提升古镇的文化氛围,与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举办各种旅游节、文化展、民俗庙会,借鉴国内外创意产业区的发展适时引入艺术家的入驻等。

四、义乌佛堂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1、古镇结构的形态特征及文化内涵

(1)、形态特征

空间格局:佛堂镇依托于义乌江,以江东路、荷花路为古镇的两大界面,直街、蒲

川为古镇空间的骨架,一次渗透展开(图1)。蒲川是佛堂镇内部的主要水系,在城镇发展过程中,蒲川成为一条界线,其东西两侧形成不同的村镇形态和特征:蒲川以西为以横纵街巷体系为特征的商业重镇,其规划布局以直街为中轴形成南北三纵,东西六横格局,街坊肌理规整密实;蒲川以东片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分布较多宗室祠堂等公共建筑,其格局是以祠、堂为核心形成的村落型布局形式,建筑肌理自由有机。

图1:以江东路、荷花路为古镇的两个界面,直街、蒲川为古镇空间的骨架,一次渗透展开。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建筑特色:佛堂镇内现存传统民居百余幢,大多是清朝时期与民国初期所建,建筑形式与细部特征因建造时期不同而有些微变化,但其总体上又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与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比较,虽同为粉墙黛瓦,佛堂的古建筑却不同于一般的江南建筑,其外观传承了徽州民居的马头山墙,但在细部装饰以及建筑结构、构造方面又融入了独特的地方木雕、砖雕、石雕工艺,并且雕刻的花饰、图案内涵丰实,技艺精美(图2、3、4)。

图2、3、4:技艺精湛的地方三雕艺术。从左至右分别为砖雕、石雕、木雕。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典型空间标志与要素:古树名木、特色门楼、浮桥、码头、老街、传统建筑等是体现古镇传统风貌的典型空间标志和要素。

(2)、文化内涵

历史文化价值:佛堂镇的历史文化特色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古镇因佛缘而得名,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其次,古镇因水运而发展,是义乌商贸文化的溯源地。第三,古镇因“百姓”而繁荣的古镇,是徽、浙文化的交汇地。

社会经济方面:佛堂镇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依仗义乌江和较发达的航运业,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成为周边县乡地区的水陆交通中

心、农副产业集贸中心,成为客流、货流集散中心,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县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伴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走向世界,近年来义乌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浙江省的经济强市。

2、古镇发展演变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佛堂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的较好,价值较高,但现代生活的需求与历史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土地使用效益不高,有部分产业与街区环境氛围相冲突,与居住相关的配套公共设施缺乏;道路交通组织混乱,系统不明确;建筑类型、空间构成多样,但有改造部分与历史环境相冲突;居住条件拥挤,住宅厨、卫设施简陋,环境品质不高;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缺乏;部分历史建筑过度使用,质量状况较差。

3、对佛堂古镇保护发展的建议

古镇空间的保护发展针对的不仅是建筑和街道空间,还包含了功能空间及场所精神空间。因此,对其空间保护发展可由空间整合、功能重构、文脉延续来实现。

首先,古镇空间的整合。

(1)、古镇形态的保留。保护佛堂古镇整体形态与格局特征,包括佛堂镇“如锚投江”的布局型态,以及以蒲川为界东西不同的街巷特色与肌理特征等方面。

(2)、开发建设与古镇风貌的融合。保护佛堂古镇建筑风貌特色

与细部特征,包括重要的历史建筑和传统连续界面,以及特色的建筑构件如木雕、砖雕、石雕等。进行沿街、沿河立面整治,恢复江南水乡的传统生活街区风貌,并加强对现存传统弄堂和宅院的修缮保护。

(3)、街道空间尺度、层次、界面的提炼,提供宜人化的空间感受。现佛堂镇内大部分道路保持历史走向,大部分街巷还维持历史的尺度,这对于佛堂现在的格局保存意义重大。这些都是需要保护的对象,对其界面特色、尺度、走向等要进行严格控制。

其次,古镇功能的合理规划。一部分需改造的古镇住宅空间在规划后用于餐饮、休闲、娱乐、服务等,多功能、多业种、多业态的商业集合体,满足游憩活动中不同的功能需求。这些功能活动与原来的居住空间相结合,使商业活动也因空间的气质而更具有吸引力。同时,街道边缘化空间的规划,在原有的空间模式中,边缘化空间产生了丰富的生活化活动,如聊天、喝茶、娱乐等。将这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边缘空间加入消费功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原有休闲生活方式的延续(图5)。

第三,古镇文脉的延续。古镇的文脉也需要延续和保存。但一脉相承也需与时俱进,这样,古镇的文脉才更能得以发扬。在历史文脉中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古镇以新的内涵,历史的记忆在发展中得以延续,对于古镇才能有新的见解和认识。

图5:街道的边缘化空间处理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五、结语

近年来古镇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使古镇结构形态保护延续面临了严峻挑战。为何水乡古镇普遍面临衰败的危机,水乡古镇如何能够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古镇空间的保护与发展除了需要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外,更需要相关专家和广大民众的共同支持和参与,通过对古镇历史文化的充分研究,和谐处理今人与古人和而不同的空间使用模式,古为今用,结合创新思维对古镇开展实效保护,使得古镇保护与发展并进,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参考文献

[1] 阮仪三,袁菲.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8(5)

[2] 义乌市城建档案馆编,义乌古建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1

[3] 王颖.传统水乡城镇结构形态特征及原型要素的回归——以上海市郊区城镇的建设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0,(1)

[4] 阮仪三、李浈、林林,江南古镇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的保护,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7

[5] 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论文《江南水乡城镇的历史复兴与发展——精粹化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6]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 段进,季松,王海宁.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m].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 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研究

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研究 摘要:水景,是江南水乡古镇中的一道风景线,它对于点缀古镇文化气息、生命气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理念不断渗透的今天,对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选择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乌镇等作为具体对象,对古镇水景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现有水景生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发展 一、引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美丽、俊秀的江南水乡古镇风光,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江南小镇》中写到:“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恬之中……”。可以说,江南美,美在古镇,而古镇美,则美在水景。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特殊产物,承载着人类生命起源的重要使命,也是江南水乡古镇自然美中最具魅力的元素。在魅力无限的江南水乡古镇水景中,融入生态发展的理念,则能够使古镇水景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而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基于此目的。 二、江南水乡古镇水景生态特征 (一)生态舒适性特征 江南水乡古镇众多的水景景观中,大多以水与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互相结合的形式构成,这种交互式、共生式的组成态势,凸显出了水景景观的自然和谐感,博得了大多数游客的眼球,在此基础上,古镇水景被更多地融入到水乡建筑的辅助建造中,成为提升游客观赏、游玩、视听舒适感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水乡古镇水景表现出的生态舒适性特征,显得异常凸显。 例如,著名的乌镇桥里桥风景,鳞波荡漾的河面上,横竖交错着两座古石桥,远眺过去,给游人以视觉上的静态美感,微风轻抚,水面凌动,与石桥交相呼应,又呈现出动态美感,石桥和水景的共生共融,显得如此和谐,游人观之,心旷神

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

古镇保护与开发研究 【摘要】古镇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研究古镇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概括了学术界对古镇概念的不同理解。通过对比国内外对古镇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总结了历史城镇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的保护措施,分析了国内外对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此外,对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最后阐明了保护与开发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并从完善古镇保护法和加强理论研究两方面对古镇保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古镇;保护;开发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旅游产业不再是传统观念上的无烟产业,过度开发和保护不当都会使旅游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古镇作为向现代人展现人类历史文明的一种媒介,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性和历史传承性,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自上世纪八十年末,以代表江南古镇特性的周庄古镇以景点形式迎来了第一批游客,由此便拉开了我国古镇旅游的序幕。现如今,古镇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热潮。但是伴随着我国向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很多历史文化古镇正面临着严重威胁。古镇里的很多古民居、古街道、古建筑和文化传统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它们或因全国上下兴起的大规模的城乡建设热潮所面临着强拆、改建;或因环境的恶化而使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面临自然的风化破坏;亦或是由于在旅游开发时遭到无序、盲目的修建。总之,不管何种原因,要想让古镇旅游可持续的发展下去,就应对古镇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古镇的概念研究 由于我国的古镇旅游起步较晚,对古镇旅游的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直到进入21世纪,古镇热潮的兴起,才引起学者们对古镇旅游的关注。从现有相关研究文献及论文的资料看,学者们起初对古镇的关注度从单一的区域旅游资源和古镇景观构造这些方面开始研究,到现在的结合资源学,市场学,管理学等对古镇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对古镇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界定,甚至对古村落、古城、古镇、历史文化名城这几个概念都没有明确区分。周虹在《古镇映像馆/徽州》中把那些沿袭了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且居民建筑至今仍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镇、古城、古镇都统称为“古镇”[1]。而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则从历史城镇的特征方面来进行界定,他认为历史城镇有别于一般的城镇,它是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生产生活的见证;它具有深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和制度文化,在当时充当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2]。陈志华在《关于楠溪江古村落保护问题的信》中对古镇提出了一些量化的指标,古镇必须具备悠久的历史,是通过规划设计,与自然环境相融的村落,古镇里面不仅有书院、村塾,还要有公共园林,且具有很高的科名成就[3]。而同济大学的朱晓明则认为古镇的历史应有个时间分界,他认为那些始建于民国前至今仍发挥着社会功能的村落,对民风民俗、历史建筑风貌、建筑风格、选址等都保留得较为完好的,均可以称之为古镇[4]。刘伟在他的硕士论文中结合国外古城的定义和我国古镇的由来和古镇的历史功能把古镇定义为:主要指18世纪以前已发展起来并保存当时风貌的,一种介于城

江南十大著名水乡

江南十大著名水乡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同里——东方威尼斯(江苏苏州) 第一次看见同里,是在影视片中,只是感觉这个地方很美。后来就知道的越来越多了:这里号称「东方威尼斯」,这里有著名的集清代江南园林建筑之大成的退思园,这是一个被15条小河分割,有49座小桥的千年古镇......

西塘——梦里水乡(浙江嘉兴) 从建镇开始,西塘度过的时间约为600年,在江南的水乡古镇中算是短的,不过完整的明清代古建筑,的确是江南水乡古镇中难得一见的。整座水乡古镇如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仙境。

周庄——神州第一水乡(江苏苏州) 若要选中国最热门的水乡古镇,周庄想必名列前茅。周庄最令人不忘的当推镇上的桥,陈逸飞喜欢周庄,那幅《故乡的桥》使周庄闻名天下。不过让人们揪心的是,旅游旺季,这个小镇每天的游客竟会达到上万人,周庄还能承受多久呢? 安昌——感受绍兴民俗(浙江绍兴) 安昌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可是水乡旅游热起来以后,安昌也就借机开始发“烧”。这个地处文化名城绍兴附近的小镇,已经度过了漫漫千年的历史。如果说还有什么比较出名的话,那就是清代的绍兴师爷了。

光福——香雪海的故乡(江苏苏州) 走近今日的光福古镇,可能不会象大多数江南水乡古镇那样,满眼看到的是桥弄亭堂,但是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仍然说明了这里的古老。到光福的人,大多是冲着光福邓尉山坞的梅花去的,这也是众多水乡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朱家角——现代都市中的古镇(上海) 朱家角在前几年还是一派古色古香,可是经济浪潮太过汹涌,不过几年,朱家角的容颜已经大改,小镇距上海市区很近,这让朱家角的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在大都市上海的身边,有这样一

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类型不断增加,古镇旅游日趋兴旺。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总结了国内古镇的兴起、问题、开发与保护等问题,希望能够为古镇旅游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古镇旅游保护开发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product type, the ancient town increased tourism is to flourish.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of systematic reviews,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problems, the rise of the ancient town,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the hope can for town tourism research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reference Key Words:town tourism expoliation protectation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古镇旅游实践的影响下,很多学者开始介入古镇旅游的研究领域,累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古镇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我国古镇旅游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1.古镇旅游的兴起 古镇旅游的兴起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20 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

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中国的古镇以其特有的环境氛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独特的建筑风貌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然而,在古镇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遭受现代化、商业化的强烈冲击,面临着失去特色的危险。如何以科学的发展观来保护古镇、开发古镇,使古镇旅游经济开发与其自然、人文环境协调发展,是保证古镇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对历史核心保护区实施合理规划与有效保护 上个世纪经济发展的初期,在古镇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急于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忽视了历史遗产的保护,大面积拆毁历史街区,待经济达到一定水平进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时,却发现许多历史遗产已不复存在。 完整保护有历史意义的古镇街区是很有价值的。保护区应包括建筑和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及与其有关联的环境景观;在具有重要地下文化遗迹的地区进行城市改造,充分考虑遗迹的存在,不能对其造成损害,包括对遗迹本身的伤害和对古迹所辐射区域的影响;在古镇发展与遗址保护有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遗址的保护;核心保护区的规划应能提高区域内居住者的生活水平,应该允许对一般性历史建筑内部进行少量或局部的改造,对外部则保持历史环境风貌;在历史核心保护区中,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应同时并存并得到同等程度的保护。 2、正确处理古镇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 中国当前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日益兴旺的旅游业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却给古镇的历史遗存带来了很大损害,许多国家都在依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来吸引游客,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业,才会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巨大的利益。 传统、风俗、习惯可能正在逐步失传,而旅游业的开发要保存这些文化并展示给游客,从而使其复兴,并赋予其时代的精神与新的含义。此外,旅游业能够在思想认识和资金保障上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它提高了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对其保护就容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保护工作也就容易开展;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得到落实。 古镇保护与旅游业的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严格遵循在保护的前提下永续利用的原则,从而要看到,旅游业在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的专家还提出,我们要借鉴国外一些新兴旅游的方式,在原有古镇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点,扩大旅游范围。 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可持续旅游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旅游正在迅速发展,文化遗产地已成为旅游热点,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古镇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并不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关系,重点在于我们的合理规划与引导。 3、营造古镇经济圈 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欧洲热衷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和崇尚现代建筑,大批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环境被破坏。然而,欧美国家醒悟得早,抢救得快,立法定规,合理规划,最终使得经济依旧飞速发展,同时古典欧美风情仍然大量流传于世。 将历史的古镇经济发展的缩影倒映在新兴的古镇发展之上,它给人们的启示是:第一、

江南水乡古镇空间构成要素

江南水乡古镇的旅游意象空间构成要素研究——以昆山锦溪古镇为例 锦溪,旧称陈墓,位于昆山市西南2 3公里处,东与上海青浦为邻,西与苏州吴中接壤,距离上海虹桥枢纽5 0 公里,上海空港浦东机场9 0 公里,距离苏州古城4 0 公里,镇北毗邻苏沪高速,沪宁高速,京沪高铁,镇东南距沪苏浙高速公路、318国道不足2 0分钟车程,镇西距苏州绕城10公里,苏嘉杭高速3 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满溪跃金,灿若锦带”,因此得名锦溪。如今,锦溪有陈妃水冢,文昌古阁,十眼长桥,以及数十个民间博物馆,被称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是锦溪的主要景观特征。 所谓意象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水乡古镇是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类集聚地,并在一定的地域形成完善的以水为中心的网络体系,是水乡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城镇空间形态反映了深层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和“可印象性”,近年成为旅游热点。 江南水乡古镇给人的印象是基本景观意象是“小桥、流水、人家”,特别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之后,水乡古镇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古镇旅游开发加剧,水乡旅游空间的塑造缺少从游客感知层面的景观意象要素的考虑,使得游客所感知的水乡古镇仅仅是游览内容的不同,而其景观意象要素缺乏独特性。 锦溪古镇旅游景观意象构成要素现状 林奇认为,对城市的可意象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有5 个,分别为通道、边缘、街区( 区域)、节点和地标,由于这种分类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的优点,在现代城市与环境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鉴于水乡古镇与一般的城市无论是在历史、成因、建筑形式、景观格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本文在林奇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水乡古镇的自身特点,建立了水乡古镇的景观意象要素构成体系。 锦溪古镇景观意象要素的构成 1)通道 街道、水巷、蜿蜒的石板路是古镇通道的核心载体。 2)边界 古镇内部水岸边的栏杆、堤岸、石板路旁的河埠头组成了古镇的景观意象边界。 3)区域: 五保湖、古莲池、菱塘湾等“五湖四荡”和古镇外围城镇、乡村所构成了水乡古镇的区域环境,整体区域景观意象特征已被城镇化进程影响。 4)节点 五保湖广场:锦溪古镇的入口服务区域,临水而设。 桥:锦溪素有“36 座桥,72 只窑”,现存古桥大多完整无缺,碑记联柱俱在,花纹图案精美,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著名的有里和桥、太平桥、古莲长堤、普庆桥、众安桥、十眼桥等,其中古莲长堤、十眼桥,给游客以强烈的视觉节点意象。 牌坊:中心水巷的出入口牌坊。 5)标志物 古镇内的主要标志物为博物馆、纪念馆、陈妃水冢、莲池禅寺、文昌阁,是古镇内核心景点的构成部分,其中莲池禅寺、文昌阁结合古莲长堤勾勒了锦溪入口处的标志景观意象,而由古砖瓦博物馆、古董馆、天文馆、家具馆、根雕馆等一系列博物馆所组成的博物馆群是古镇内最为核心的景观意象,也是锦溪作为“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的核心景观意象的表征。

江南古镇题目

第一讲 历史上,江南古镇广泛兴起于宋代 以“水市”为特色的江南古镇是菱湖 历史上幕风蔚盛,涌现出众多师爷的江南古镇是安昌 历史上以诗人众多著称的江南古镇是王店 江南古镇居住文化的突出表现之一是临水建筑 江南古镇“一字型”空间结构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一河两街 清代南翔镇的空间结构属于典型的十字形 江南古镇是由传统市镇发展而来的,传统市镇最初有两种基本形态,即镇市和草市 被誉为“神州第一水乡”的江南古镇是周庄 江南水系中起到联系钱塘江水系与环太湖水系作用的是江南运河 江南古镇的空间结构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即“十字型”、“一字型”和丁字形 下列古镇发展事例中说明市镇与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依水而立,因水兴废”的是青龙镇的兴衰 第二讲 江南古镇商业街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街河一体 宋代草市就其市场形态而言主要属于农村初级市场 下列属于明清时期江南著名丝业巨镇的是南浔 下列江南古镇中,历史上依托大运河中兴起的是乌青 江南古镇与安徽南部的水运商路主要依托钱塘江水系 南宋江南著名学者陈亮大力倡导重商思想,其基本观点是农商相藉 历史上轮船引入江南古镇商贸运输是在清末 历史上江南古镇的商人就其经营方式而言,可分为三类,即行商、坐商和摊商 江南古镇传统商人的地域性组织是会馆 明清时期苏州至宁波的水运商路主要依托大运河和浙东运河 第三讲 江南地区多雨潮湿,古镇民居建筑布局又十分紧凑,建筑防洪措施十分重要,下列不属于民居建筑防洪构件的是石堤坝

“阿婆茶”主要流行于哪个江南古镇周庄 茅盾《林家铺子》里的“清风阁”的原型是访卢阁 阳澄湖大闸蟹的最大产地巴城镇 龙舟竞渡的由来,不包括纪念夫差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的“刘皇”是专治蝗灾 不属于江南古镇水神的是屈原 明代屠隆《考槃馀事》中记载的六大名茶不包括紫笋茶 江南水乡成为古代中国人居生活的典范,得益于当地人民的水环境保护措施,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环境,下列属于这些水生植物的是莲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红酒、善酿酒、加饭酒和香雪酒是绍兴黄酒的四种类型 第四讲 园林建筑中造于山顶或者半山处,供人休息眺望的建筑是亭 下列不属于江南水乡古桥的典型性审美特征是宽广雄伟 江南水乡民居建筑为解决采光通风需求,最重要的建筑结构是天井 水乡民居建筑的装饰有植物类的雕刻构件,具有美好的寓意,装饰兰花的寓意是 朴素 现代江南绍兴走出众多文学巨匠,成为江南的文化符号,下列不出生于江南水乡的文学家是曹禺 在课程中提到水乡园林景色之美主要有三点,下列不属于这三点的是匾额题字 水乡园林比之城市园林,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园林选址,下列属于水乡园林的是小莲庄 江南水乡地区最具典型的桥梁种类是拱桥 同为水乡,粉墙黛瓦的江南古镇与色彩斑斓的意大利威尼斯在建筑色彩上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文化心理 明清时期,江南文人相聚于水乡园林进行雅集活动,其主要内容是诗文创作 第五讲 下列江南古镇中,历史上由北方移民主导下发展起来的是濮院镇 江南水乡文化心态的突出特点是开放包容 江南水乡文化持续发展的活力机制是开拓进取 以倡导实学著称的汉代江南地区著名思想家是王充 江南水乡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求实致用 江南水乡文化地域性格的突出特点是刚柔相济 下列属于江南水乡文化地域性格表现的是刚以智

浅论传统古镇的开发与保护

浅论传统古镇的开发与保护 ——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江南旅游热的急剧升温,全国各地掀起了古镇旅游的热潮。本文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就传统古镇的开发与保护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磁器口古镇旅游开发现状的实地调研,指出开发传统古镇在旅游开发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包括旅游承载量超载、过度商业化的发展倾向、古镇居民缺少文化保护意识等。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建议通过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来实现古镇旅游开发的持续发展,具体包括政府实施积极干预,实现长远发展;部门合理布局,规范市场管理;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提高文化保护意识。 关键字:古镇旅游磁器口开发与保护商业化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istory town: A case study of CiQiKou history town in Chongqing Abstract:Since the 90s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rapid warming of tourism in south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a tourism boom town set off. This thesis takes Chongqing Ciqikou ancient town as an example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Ancient town. Starting with an overview and current status of ancient town by research, we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town, such as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saturation, over-the tendency of business, residents who are lack of awareness of cultural protec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thesis suggests carry out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way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ecific measures as follow: the government to actively intervene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 sector rationally regulate the market management; residents participat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Keywords: ancient town tourism; Ciqikou;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business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精品

关于中国古镇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班级:旅游管理113班 姓名:李芮 学号:11341004 关于中国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旅游业更成为全球性的朝阳产业。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古村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居民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水乡风貌吸引着

众多游客前往,当地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古镇旅游的迅速升温,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如何正确对待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从古村古镇的定位,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古镇旅游资源保护和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与综述,为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镇旅游;保护;开发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古镇旅游实践的影响下,很多学者开始介入古镇旅游的研究领域,累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古镇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我国古镇旅游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一、古镇旅游的兴起 (一)古镇旅游的兴起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20 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 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镇,无不成为游客追逐的对象。 (二)古镇旅游存在的问题 古镇旅游开发中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也使许多古镇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容量饱和 旅游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当旅游地的游客量超过旅游容量时,

江南水乡六大古镇

江南水乡六大古镇 江苏昆山周庄古镇 说到周庄就不能不说桥。周庄的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贞丰桥畔诗韵悦耳,富安桥桥楼台壁,而最知名的无疑就是双桥。双桥地处周庄中心地段,位于交叉的河道上,呈直角状排列,当地人称“钥匙桥”。当年著名油画家陈逸飞画了此桥后,曾经被美国石油大王收藏,后来石油大王访华时又将这幅画转送给邓小平。从此周庄随着双桥一起在世界上声名鹊起。 周庄呈“井”字形的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水小阁,比比皆是。尤以深厅、张厅气势非凡,历经百年,风姿依旧。元末明初,家住周庄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曾经资助明皇朝修建南京1/3的城墙,但最后仍然得罪了皇帝朱元璋,被流放到云南,客死他乡。如今沈厅仍在,这个颇有分量的古民居中主人公的悲剧故事让人浮想联翩,为周庄的流水小桥凭添一分沉重的气氛。 江苏吴江同里古镇 同里古镇的民居不少,虽不像周庄全部沿河而建,却给人空间感。这里的河道更为开阔,是用青石板铺成的。 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此园在不大的面积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荫堂。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在古镇,最古老的桥是思本桥。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河港上。桥名“思本”,乃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意。 在同里,最小的桥该是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此桥桥面总长不满五尺,宽不过三尺,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单孔拱形,小巧玲珑,堪称一绝。而最能反映同里人勤奋好学的桥,则莫过于普安桥,又称小东溪桥。初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在其西侧石壁

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名镇汇报材料(1)

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名镇汇报材料(1) 尊敬各位领导: 多年来,××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帮助下,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因地制宜谋发展,兢兢业业搞建设,扎扎实实抓生产,全镇呈现出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历史文化名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北部,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城镇社区,有139个村民小组6134户21763人,其中农业人口19227人,占总人口的88%。居住着哈尼、彝、傣、回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镇海拔在786米至2271米之间,平均海拔1372米,属全年无霜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局部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日照时数为2900小时。良好的气候特征为××的发展奠定了优越的人居环境。20XX年,××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742万元,财政总收入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财政支出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万元,城镇个体经济总收入378万元,粮食总产量万公斤,人均有粮408公斤,农村经济纯收入35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全镇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 ××因盐而得名,因盐茶而发展,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称,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自1725年开采盐至今已有285年的采盐史。清末及民国时期,××因盐茶商贸而一度成为思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曾经辉煌一时的××,每天有上百支马帮出入于盐井,一时间××商贾云集、马店林立,马锅头把食盐驮运到外地出售,同时把外地的商品驮运到本地销售,随着贸易的日趋频繁,××及早的汲取了大量外地优秀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人文、饮食和民族民间文化。民国时期,××曾是滇西南鸦片的集散地之一,同时又是解放思普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多少先烈们为党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学因革命精神的传承而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绿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主演《阿诗玛》、《五朵金花》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及中国保尔—张培英的故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领袖纪念碑,他上面刻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四位共产党伟人,这是我们至今发现的国家领导人“四位一体”并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纪念碑。 ××镇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昆曼国际大通道穿境而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4公里,距思茅69公里、距西双版纳193公里、距绿色新三角200多公里;距墨江101公里、

西塘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

浅析西塘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 摘要:对民族传统、民间民俗习惯等文化遗产研究相对较少,切入点还有待探讨。目前古镇的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观光的低层次上,还没有达到产品设计阶段,对游客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另外,在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上建议要抓住自身特色,突出展品。 关键词:西塘;水乡;古镇;民俗;旅游 abstrac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habits, folk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relatively les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mains to be discussed. at present the ancient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only stay in sightseeing of the low level, have not reached the product design phase, and create a strong appeal to visitors. in addition, in the outstanding product exhibition will seize their own proposals to features, outstanding exhibits. keywords: xitang; water; the ancient town; folk; tourism 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历史背景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为申请世界遗产的六个江南古镇之一,西塘虽远没有周庄、同里出名,甚至比不上近在咫尺的乌镇,但西塘现有一千多户居民,是江南古镇中最多的,也因此被称为“生活着的千

重视浙江古镇建设 打造美丽江南水乡典范

(重视古镇建设打造美丽江南水乡典范 江南水乡古镇是江南文化最直接的承载空间,记录着比别的区域更具有完整性、多样性的文化和空间特质,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规划思想与经济规律的完美结合,塑造了中国人理想的“文明、富足、诗意、和谐”的居住环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而其“小桥、流水、人家”的城镇格局和建筑艺术,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在中国规划与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时至今日,随着历史发展的江南水乡在新时代仍不断续写着鲜活生动的地域文化,是传承和展现中华民族传统人居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内容。 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同等重要,并将其定为基础的地位,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充分认识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明确要求各地要大力开展文化遗产继承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为古镇村落的开发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一、江南水乡古镇的价值 1.地域传统文化的精萃 江南地区保存最为良好,最能体现江南历史文化特色的就是江南水乡古镇,只需稍作维护引导,江南水乡本身就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首先,水乡古镇体现了相天法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因水成镇、依水成街、枕水而居,与“水”共生共荣,将人与水的和谐发挥到极致,产生了独特的水乡聚落环境,建筑风格,构成了水乡古镇的贸易繁华,滋润了人们的生活,更使水乡城镇具有了恬淡、灵秀的自然特色和地方特征。 其次,水乡古镇彰显了兼收并蓄、雅俗共赏的民族文化价值。江南水乡是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皆发源于此。以太湖地域为中心的江南水乡地域,处于古吴越文化的交汇影响下,并受到中原文化的南播,和楚文化的东渐。宋元以后社会经济南移,形成了独树一帜和高度发达的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经济发达、民族融合、与世界的交往频繁,逐渐形成富有个性、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这种来自当地居民的包容性和创造力所形成的多元文化的汇集,是一部江南文化“活”博物馆,反映着生生不息的来自于世代居民的创造力。能够把古今、中外的文化风格融为一体的种包容和多元是真正的中华文化。这种文化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浪潮提供远远不断的灵感和吸收力! 再次,水乡古镇的工商联动、特色鲜明表现出社会经济价值。宋元后社会经济中心南移,江南富庶全国,作为国家粮仓和财政支柱,真正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及至明清,稻米、棉桑、纺织、冶铁、造纸、印刷、造船、陶瓷等业蓬勃发展,工商业的繁荣与农业的发达相为表里,形成基于“乡脚”制度的原材料和商品集散交换的初步市场经济网络,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涌现出大批的手工业、商业专业市镇。如吴江的盛泽、震泽,湖州的乌镇、南浔以丝织业著名,松江的朱泾、枫泾、七宝是棉布加工中心,朱家角的米市,下沙、光福的刺绣业,善琏的制笔业,石门的榨油业,陈墓、干窑的砖瓦窑业等。这些市镇一头连接着中心城市,成为中心城市发展繁荣的基础,一头连结着农村,带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在江南几百里方圆内形成一个繁密和发达的市场网络,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国经济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展现了建筑艺术价值。江南水乡城镇从总体布局到具体单体,都与水密不可分,通过河道、街市将商店、茶馆、桥堍、河埠、祠庙等多样化的空间联结融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了一套功能完整的水乡社会网络。小桥流水、水巷窄街、深宅大院、粉墙黛瓦、碧水绿树,和谐而统一,丰富而纯朴。水乡城镇中所体现的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经济的观念、家庭的观念、人的心理与居住的空间层次的契合等,都是人们在不断地与自然、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并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在中国城镇规划

关于千年古镇保护和开发的几点建议

关于千年古镇保护和开发的几点建议 ---从乌镇成功模式中的启示 乌镇地处浙北地区二省三市交界处,隶属于桐乡市。全镇区域面积6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为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乌镇于1999年开发,当初乌镇是(古宅)破坏严重,人员外流严重,尤其是80%的年轻人外出务工。 当时,桐乡市委、市政府对乌镇开发的意见不一,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乌镇无开发之价值。当时桐乡市委书记充分认识到乌镇的历史底蕴,文化厚重和发展潜质,敏锐地捕捉到其开发的价值,作出了乌镇开发的决策部署。当时专门将县委办主任派到乌镇担任(党委)书记,统筹协调一度兼任了,农办主任、旅游局长,居委会主任等七个重要岗位。开发之初是由桐乡县级十三个部门各出资100万,共1300万元,成立乌镇保护和开发旅游公司。 工作之初一方面,邀请同济大学主持编制规划,同时组织学者专家挖掘乌镇文化故事,请当地老人()乌镇()联系。同时着手对乌镇“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首先是对东栅水区开始。一是整治车水马桶,二是立面改造,三是管线下埋,四是河道清淤疏浚,五是启动茅盾故居的修缮。同时耗资3.4亿对原来住在东栅内的138户居民房屋进行了改造

改进,在改造中,对于原来木料均(),按一比一修复,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生态上)的布局,2002年对外开放。 2006年为改造西栅,对西栅内2000余户进行整体拆迁,原式改造修建。斥资6亿余元,在于中青旅的的合作中,为乌镇开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保证了资金来源,同时也与中青旅明确了乌镇独有品牌独有经营权,桐乡市委政府拥有一票否决权等条款,到2016年()净税33亿,税收5.4亿。 二、比较分析 当前的***镇千年古镇,与当初的乌镇有极其相似之处。一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但又传承流失,提炼挖掘困难。二是破坏较大,空心化现象严重,()基础建设较差。三是建筑独特,有()的科学价值,四是()。同时,乌镇拥有***镇难以比拟的优势就是乌镇地处杭、苏、沪等二线城市的辐射范围内而***镇周边200公里内务5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但是我们***镇也有乌镇的无法比拟优势是我们***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山水资源。是一个隐世心安之地,是原始古村落,并且这也是当下及未来人们向往之地。 三、***镇千年古镇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苦干中凝聚人心。从乌镇1999年开发之时,当时各方均保持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意见也不少,但是桐乡市委市政府不争议,不辩

古镇保护的现状(DOC)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30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 申报工作。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 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镇,无不成为游客追逐的对象。 古镇旅游开发中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也使许多古镇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容量饱和 旅游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一般量化为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当旅游地的游客量超过旅游容量时,就会出现消费过度集中,造成旅游地的交通拥挤、住宿紧张、吃饭困难、景点爆满、价格上涨、服务质量下降乃至客人投诉增加等负面效应,这样其实是对文化遗产和环境的最大破坏,同时也降低了旅游量。

古镇目前面临的最大的压力便是游客流量增加迅速,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尤其在旅游旺季(如图一所示),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即所谓“旅游公害问题”。 图1 古镇2000 年每月游客人数统计分析 2.古镇旅游产品自身的缺陷 第一,主题重复,产品单一。田喜洲通过调查指出,不论是江浙沪地区古镇主打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是西南地区凸显民族风情的古镇旅游,都存在主题雷同的问题。李苏宁对此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将其表达为“发展模式克隆”,他特别指出,江南六大古镇虽然分别形成了商业古镇、居住古镇、宗教古镇和生活西塘等特色发展模式,但在景观、旅游项目上仍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各自的旅游主题也不能清晰地反映出经营上的差异化,缺乏亮点与特色。 第二,配套设施不完善。秦容指出,古镇区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工程不健全,生活废水废渣污染严重,有的景区甚至没有干净的厕所;旅游配套设施跟不上,如旅游餐饮、住宿档次低、条件差,景区内缺乏完善的导游服务系统。

中国十大水乡古镇

中国十大水乡古镇 图文:来自百度编制:沈庞桂 背景音乐:评弹演唱---黄霞芬2013年1月6日

江南水乡,风光秀美,古文化遗存丰富。这里丘陵星罗棋布,平原横贯东西,湖河纵横交错,历来就有“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之美称。 江南水乡,水木清华,桑田纵横,河湖似镜。“村村皆画图,处处有诗材。”尤其是水乡古镇,条条街巷傍水流,户户人家尽枕河。一条条美丽如画的水巷,配以古色古香的石拱桥,恰如一幅幅静物画。偶尔一只小巧的乌蓬船划破平静的水面,从青藤蒙络的桥洞中穿过,马上就给画面注入了神韵和活力。上桥下桥,步移景换,令人目不瑕接。再加上粉墙竹影、古树苍藤、细喃甜美的越话吴语的映衬,更浓化了江南水乡使人神往遐想的诱人风光。 江南水乡枚不胜举,最著名的我国十大水乡古镇依次为:

第一名十大水乡古镇:周庄——世界十大古镇之一(江苏*苏州)第二名十大水乡古镇:西塘——梦里水乡古镇(浙江*嘉兴) 第三名十大水乡古镇:同里——东方威尼斯(江苏*苏州) 第四名十大水乡古镇:乌镇——最具文化气息(浙江嘉兴) 第五名十大水乡古镇:甪直——难忘的古镇(江苏*苏州) 第六名十大水乡古镇:南浔——曾经最富庶的古镇(浙江*湖州)第七名十大水乡古镇:木渎——吴文化的聚宝盆(江苏*苏州)第八名十大水乡古镇:朱家角——现代都市中的古镇(上海) 第九名十大水乡古镇:光福——香雪海的故乡(江苏*苏州) 第十名十大水乡古镇:安昌——感受绍兴民俗(浙江*绍兴)

----世界十大古镇之一 周庄水乡古镇位于苏州东南部,是江南具有代表性的水乡古城,雄踞江南水乡古镇之首。周庄,绿水环绕在古城的各个古居之中,景色宜人,河道纵横交错,船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周庄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王少子摇的封地了,因此也被称为是“摇城”。至今已经有九百多年的文化历史了,周庄因为沈万三的水运赢商,使周庄成为了江南之中的巨镇。

对古镇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在“首届四川旅游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材料 对古镇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子昂故里管委会杨衍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大家好! 我来自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四川射洪金华镇。很高兴能向大家介绍子昂故里的旅游文化。首先,我谨代表子昂故里管委会感谢四川省旅游协会、四川省发展经济学会、中国策划学会、国际主题酒店研究会盛情邀请,感谢海洋教授的大力帮助,让我有幸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一起参加这次旅游创新发展论坛。共同谋划四川旅游的发展蓝图,特别是古镇文化旅游的开发建设,探讨如何加强联谊与合作,如何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到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客源共享,推进古镇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按照本次论坛既定的主题,我将以子昂故里的开发为主线,谈谈对古镇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思考,同时将子昂故里旅游发展的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的介绍。我的发言,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即四个问题、四个设想、四个优势、四个看点。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一、目前古镇文化旅游开发的四个问题。 1、开发建设的深度不够。由于缺少对古镇的保护意识,许多古镇在人们忙碌地新建中急剧地消失,文化内蕴未被人

们充分的挖掘出来,更谈不上开发了。我们金华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千年道观金华观远近闻名,古读书台可与江油青莲的匡山相媲美,“亭台不落匡山后,杖策曾经工部来”世人皆知,正所谓“千山景色此间有,万古书台别地无”,但子昂故里就远不如梓同七曲山大庙开发得好,海内文宗的内蕴未被充分发掘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旅游环线未充分形成。旅游环线有大小之分,前几年人们习惯于过“黄金周”,出游的人都走得远,看得多,带动的旅游消费也大,人们的去处也大都是一些名山大川。而自今年开始,情况就不同了,“清明”、“五一”、“端阳”、“中秋”小长假的出现,中短线游客剧增,我们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就应当敏锐地捕捉到这信息,紧紧抓住“小长假”带来的“大市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就本县而言,可与木连故里、平安森林公园、沱牌工业园、龙凤峡侏罗纪公园及毗邻的中国死海、观音故里形成一至三日游的小环线;从大的方面而言,可主动融入九寨、三峡游环线。这大小环线,既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旅游发展趋势,更蕴含了无限的商机。 3、配套条件缺乏,留不住游客。我们一定要吸取这样的的教训:古镇文化旅游开发片面地强调一个“古”字,景区内的宾馆、旅客中心、旅游交通车辆、古镇文化旅游纪念品、娱乐设施欠缺,旅游“六要素”不完善,景区留不住人,旅客“当天来当天走,走了不回头”。再加上管理体制缺乏创新,老景区焕发不出新活力,古镇依旧是一个“古董”,旅游开发显得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