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当前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当前贵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

随着近几年贵州省经济高速的发展,贵州农村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就中国整体而言,贵州农村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在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贵州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省份,贵州农村面临着重大挑战。贵州农村绝大多数农民生活在贫困和未达到小康的状态,如果农村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存在,严重制约着贵州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阻碍其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因此,研究如何建立反贫困战略、消除农村贫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贵州农村的贫困现状

贫困的含义

在陈良瑾主编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教材中提到,学者对贫困含义的界定主要包括四个角度。“缺乏说”关注贫困的表象,范围比单纯的物质缺乏到无所不包的社会、精神的缺乏;“排斥说”认为贫困夺去了人们建立未来大厦——生存机会的工具;“地位说”的定义是贫困是经济、政治、社会和符合的等级格局的一部分,穷人就处于这个格局的底部,贫困状态在人口中持续的时间越长,这种格局就越稳定;最后是“能力说”,认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总结上面四种定义,能够看出贫困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贫困体现在许多方面。贫困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划分,接下来将从各个方面探讨贵州当前农村的贫困现状。

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

收入从“十一五”初期的l984.62元增长到2012年的4753元,但是农村的贫困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薄弱都是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

1.1贫困人口及贫困发生率贵州省88个县级单位中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全国排名第一。《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关于全省扶贫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十一五”以来,共安排实施扶贫项目8.9万个,涉及全省83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特区),1378个贫困乡(镇)和12770个贫困村,推动贵州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46万人。“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77.7万人下降到418万人,减少359.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3.9%下降到1

2.1%。根据国家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2年的92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

3.4%下降到26.8%。

1.2 农村的生活质量,衡量农村的生活质量常使用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一种长期的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2010年贵州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9%,从中可以看出贵州省农民的生活水平低。从居住条件看,贵州省2012年末城镇人均住房面积27.86m2,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9.75m2。从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看,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贵州省农村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差全国水平四到五年。

2012年末贵州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012年末全国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1.3城乡收入差距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贵州城乡居民人均年纯收入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逐年升高,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年收入为8380.96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1876.96元,相差6504元。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年收人为18700.5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为4753元,相差13847.5元。贵州2012年末城镇化率为36.41%,低于全国5

2.57%的城镇化率16.16个百分点。2贵州农村贫困的原因分析

2.1地理环境恶劣贵州省位于世界3大喀斯特区域之一的中国西南岩溶地区中心腹地,山地和丘陵喀斯特面积比重大,导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全省喀斯特出露面积占71%,石漠化区域已达3.5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0.39%。土地资源与全国相比,高原山地多,极不利于农村的发展。虽然人均耕地高于全国,但多是坡度大的低产田。贵州土地资源与全国的比较如下图

2.2自然灾害频发贵州省是自然灾害多发区,旱灾、冰冻灾害频发。2010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95.64万hm2,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88.93万hm2的40.01%;绝收面积达到55.72万hm2,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88.93万hm2的11.40%,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79.77亿元,占农业产值587.31亿元的30.61%。

2.3贵州教育及其落后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为2840.03万人,占总人口的81.74%。其中: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

程度的人口为183.88万人,占总人口的5.29%;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3.02万人,占总人口的7.2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35.07万人,占总人口的29.79%;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68.07万人,占总人口的39.37%。

与全国相比,2010年全省每10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别为:大学文化程度5292人,高中文化程度7282人,初中文化程度29789人,小学文化程度39373人。与全国相比,贵州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少3638人、相当于全国的59.26%,在全国排倒数第一位;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少6750人,相当于全国的51.89%,仅高于西藏,排倒数第二位;拥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少8999人,相当于全国的76.80%,排倒数第四位;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多12594人,相当于全国的1.47倍,仅次于云南,排第二位。从文盲率看,贵州为8.74%,比全国的4.08%高4.66个百分点,仅次于西藏(24.42%)和青海(10.23%),排全国第三位。

在贵州省内,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大,许多农村孩子九年义务教育未完成就外出打工,知识技能水平低,只能从事低下的廉价体力劳动,法律意识淡薄,收入没有保障。

可见贵州省高学历人才匮乏,教育水平各项指标在全国垫底,教育的落后是贫困的原因也是结果。

2.4交通落后信息闭塞2012年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公路16.45万公里,在人均水平少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绝大多数国土属于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在贵州建设一公里的高速公路可

以在东部平原建设四公里,然而贵州在资金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在农村地区,许多地区还未通公路,农民运输生产资料及其困难,在山区人背马驮,生产力极其低下,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最基本的通讯需求基本得不到满足,农村贫困人口往往处于信息边缘状态,难以及时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在选择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方法、调整产品结构、农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具有盲目性,农产品的增值率相对较低,导致农产品增值更少。

2.5农业生产方式低下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原因,贵州省农村生产方式仍停留在人力加畜力的水平上,绝大多数农活是靠牛拉犁、肩挑担、背背筐、手插秧、镰割稻来完成。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土地坡度大,质量低,农民的生产意愿低下,缺乏引进新种子和新生产工艺的意愿。

2.6社会保障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当前社会保障水平不够,覆盖面低,社保落实不到位;贫困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医疗机构数量少质量低,医务人员缺乏且水平偏低。部分地区人口仍处于贫病交加的状况致使贫困程度加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高。

2.7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贵州省历年来一直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国家在里面负有重大责任,与贵州省相邻的湖南、重庆、四川等省份发展好于贵州省。在当前的社会制度下,国家政策的对地区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然而贵州省很少获得国家重大政策支持,一直处于自然的缓慢增长,虽然最近几年有所改观,但贫困由历史累积。

3贵州农村反贫困措施探讨

3.1大力发展经济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贵州省的人均GDP 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远远低于上海北京等发达省份。2011年贵州省省生产总值57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2012年生产总值680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虽然有基数小的原因,最近几年贵州省的发展速度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意义重大。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农村的医疗、教育、社保、基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3.2把教育发展放在第一位“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中,农民阶层唯一的上升途径就是教育,如今这条路变得越来越窄,贵州农村的教学设施和教师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更落后于发达国家几十上百年。唯有大力发展教育,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才是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严格实行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加大对贫困孩子的资助,推进教学设施现代化建设;培养贫困地区优秀的教师队伍。除此之外,加大宣传,改变家长和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和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减少家长在经济上的负担。此外,加大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

3.3完善农村交通建设交通一直是制约贵州省贫困地区的重要因素,规划和建设通村公路,硬化路面,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生活更有利于农民与外界的沟通联系。另一个措施是移民搬迁,将山区里的贫困人口搬迁到交通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并配套实施土地政策,就业政策。除此之外,推动全省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等建设,贵州整体交

通的提升对贫困的地区的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

3.4发展特色经济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自然风景得天独厚,例如被称为“中国凉都”的六盘水气候怡人,风景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依托各乡镇的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休闲,避暑度假等特色旅游目的地。在农业方面,培养农业技术人员,调查研究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提出最优的农业生产方案,比如丘陵生态农业、高原草场等生态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依托当地优势,是能够发展出符合当地的特色农业经济的。

3.5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相结合低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适时地提高低保标准。农村低保制度只能解决部分生存需要,要真正让贫困农村农民脱离贫困过上小康的生活,扶贫开发显得很重要。扶贫开发中提供小额低息信贷,支持贫困人口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创业。对饮水灌溉水利项目提供项目资金,改造中低产田,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3抓住国家政策机遇 2012年4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国发2号文件,文件中较大篇幅的提到贵州农村的建设和扶贫开发,国发2号文件提到,全面推广“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创建活动。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抓住机遇,

为贵州农村反贫困走上小康道路。

参考文献

邢红;党凤兰;刘俊昌;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探究;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彭红碧;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影响因素;安徽农业科学;2010

年01期

黄海燕;王永平;新阶段贵州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策略调整;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李龙娟;西部农村贫困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 2010年硕士论文

陈良瑾;《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4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