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一个国家的体育不仅能够体现这个国家的国民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国家的经济实力。回望我国的体育发展史,可以发现它是与党的发展齐步前进的。

首先,是令国人骄傲的花样滑冰。花样滑冰(figure skating) 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Robert Johnson)撰写的《论滑冰》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花样滑冰的书籍。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首届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滑(1924年列入),男女双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4个比赛项目。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限报3人(队)。

与其他竞技运动不同,花样滑冰是一项艺术与运动结合的体育项目,除了要掌握冰上技术,对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有极高的要求。在音乐伴奏下,运动员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

奥运会花样滑冰有四个项目: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舞,比赛均在室内进行。它要求在60米×30米的冰场上,运动员以40公里/时的速度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艺术表演诠释背景音乐,感染裁判、观众。这项运动涵盖了体育、艺术、音乐、舞蹈、服装设计、化妆……因此对运动员到教练技术以外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花样滑冰比赛标准场地

长60米,宽30米(长不得少于52米,宽不少于26米),近似长方形场地(四个角是弧形的而不是直角),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5℃~-6℃,冰面厚度为3厘米~5厘米。

花样滑冰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穿着脚底装有冰刀的冰鞋、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表演预先以技术动作为基础编排的节目。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在音乐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国际滑冰联盟规定的比赛项目有单人花样滑冰、双人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3个项目。

说到花样滑冰就不得不提冰上的金童玉女,申雪和赵宏博。他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敬佩。1998年,长野冬奥会双人滑第5

1999年,世锦赛双人滑亚军

2000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铜牌

2002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2002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2003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2004年,世锦赛双人滑亚军

2004年,花样滑冰大奖赛冠军

2004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双人滑冠军

2006年,都灵冬奥会双人滑季军

2006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双人滑冠军

2007年,第三次获得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冠军

2009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两年之后的完美复出秀)

2010年2月15日,申雪/赵宏博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以短节目76.66分的成绩刷新国际滑联短节目历史最高分。

2010年2月16日,申雪/赵宏博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以总成绩216.57的历史最高分为中国花样滑冰获得历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

我们要介绍的第二个运动是击剑。击剑,击剑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早在远古时代,剑就是人类为了生存同野兽进行搏斗和猎食所使用的工具。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剑由最初的石制、骨制发展到青铜制、铁制,最后到钢制,并作为战争的武器,逐步走上历史舞台。击剑在古代埃及、中国、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国家十分盛行。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就出现了击剑课,并有剑师讲课。有关古老的击剑形式,在希腊、埃及等国家中的一些历史建筑和纪念碑上都可见到关于击剑的浮雕。这项起源于罗马,兴盛于欧洲贵族时期的运动,渐渐被国人熟知。击剑是从古代剑术决斗中发展起来的一项体育项目,它结合优雅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要求运动员神的高度集中和身体的良好协调性,体现出运动员良好的动作和敏捷的反应。早期的击剑由于缺乏良好的护具,容易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创伤,引起流血,重伤,甚至死亡。自从现代击剑中引入了完善的保护衣具,并采用钝的剑尖,已经消除了这项运动的危险性,也极大的促进了这项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击剑比赛项目男子有花剑、重剑、佩剑,女子有花剑、重剑。

西班牙被认为是现代击剑运动的摇篮,第一本击剑书籍就由两位西班牙教练编著

1776年,法国著名击剑大师拉·布瓦西埃发明了面罩,这是击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法国成为当时欧洲击剑运动的发展中心。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上就设有男子花剑、佩剑的比赛。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2届奥运会上增加了男子重剑比赛。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第8届奥运会上又增加了女子花剑比赛。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25届奥运会上,女子重剑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击剑运动启蒙于20世纪50年代。1973年,中国击剑协会成立;1974年加入国际剑联,这标志着我国击剑运动走上国际舞台。

接下来是田径。据记载,最早的田径比赛,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进行的,项目只有一个——短距离赛跑,跑道为一条直道,长192.27米。

到公元前708年的第10届奥运会上,才正式列入了跳远、铁饼、标枪等田赛项目。当时只准男子参加,女子连观看也不行,违者处以死刑。田径赛,顾名思义是田赛和径赛的合称。它们都是根据场地而命名的。最早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标准田径场,那时的一些跳跃和投掷项目的比赛,都在一块空着的场地上举行,而一些赛跑的项目,都在一段平坦的道路上举行,“田”和“径”的命名就由此而来。“田”指广阔的空地或原野,田赛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各种跳跃和投掷项目比赛的统称。“径”指跑道或道路,径赛是在田径场的跑道上,或场外规定的道路上进行的不同距离的竞走和各种形式的赛跑的统称1894年,在英国举行了最早的现代田径运动国际比赛,比赛共分9个项目。真正的大型国际比赛是1896年开始举行

的现代奥运会。它沿用古代奥运会每隔4年举行一次的制度,每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的比赛项目之一。从1928年第9届奥运会起,才增设了女子田径项目,此后,女子便参加了田径项目的比赛。田径运动包括跳,投类以有效成绩距离大者名次列前的田赛和跑、走、跨(含3000米障碍)类完成全程时间短者名次列前的径赛以及由上述田、径两类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项目和短跑团体接力项目,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和比耐力的体能项目,或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或要求在很长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耐力,最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比赛

2006年7 月12日在瑞士洛桑的超级大奖赛上,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夺得冠军,同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

体操。体操运动起源于古希腊,现代体操运动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健

美操、技巧5个竞技性项目。

“体操”(Gymnast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Gymnastike,最早由古希腊语Gymns(意为裸体)演变而来。古希腊人崇尚强壮体魄的各种运动,更崇尚裸体运动,认为人体的健美只有通过不着服装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以奥运会体操比赛记载为例,1896年第1届雅典奥运会,设立了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和单杠项目,还有爬绳。但没有自由体操项目,也只有男子体操比赛。

据专家研究,我国古代体操有两类:一类是强健筋骨预防疾病的体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药学名著《内经》中的“导引养身术”。出土的导引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之久,不仅年代早,而且内容非常丰富:有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器械运动等。另一类存在于古代乐舞、杂技、戏剧和流传于民间的技巧运动中。现代体操的正式名称是竞技体操,它是体操的一分支,而又简称为体操。这是一项在规定的器械上,完成复杂、协调的动作,并根据动作的分值或动作的难度、编排与完成情况等给予评分的运动。

中国男子体操代表人物李宁

1982年第6届世界杯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6项冠军。

1983年第22届世锦赛男子团体冠军。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冠军。

1985年第23届世锦赛吊环冠军。

1986年第7届世界杯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冠军。

李小鹏

1997年第33届世锦赛团体冠军。

1998年世界杯总决赛自由体操、双杠冠军。

1999年第34届世锦赛团体、跳马冠军。

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团体、双杠冠军。

2002年第36届世锦赛(单项)跳马、双杠冠军。

2002年世界杯总决赛双杠冠军。

2003年第37届世锦赛团体、跳马、双杠冠军。

2006年世界杯总决赛双杠冠军。

程菲

中国国家女子体操运动员,中国女子体操队前队长。曾获得奥运会女子体操冠军、跳马冠军、平衡木冠军等众多金牌。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后,国际体操联合会将其命名为程菲跳,程菲跳是第二个以中国女运动员命名的跳马动作。程菲一共在三届世锦赛、三届世界杯总决赛、二届奥运会上获得了九个世界冠军,成为了中国女子体操选手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队员。、

最后我们为大家介绍帅哥美女云集的跳水。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它是从高处用各种姿势跃入水中或是从跳水器械上起跳,在空中完成一定动作姿势,并以特定动作入水的运动。跳水运动包括实用跳水、表演跳水和竞技跳水。跳水运动在跳水池中进行。跳水运动员从1米跳板,3米跳板,或从3米,5米,7.5米和10米跳台跳水。跳水运动要求拥有空中的感觉,协调,柔韧性,优美,平衡感和时间感等素质。

竞技跳水是一项由个人参加的竞赛项目。跳水运动员本人由跳台或跳板腾空,运动员可以直接入水或在空中做各种难度的体操花样动作,以干净利索而优美的姿势入水。史上的跳水曾经以谁跳得更远为比赛标准。跳水运动的历史非常久远。人类在掌握了游泳技能之后,就开始有了简单的跳水活动。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花瓶上就有描绘一群可爱的小男孩正头朝下作跳水状的图案。我国在宋代出现了名为“水秋千”的简单跳水器械。

现代竞技跳水始于20世纪初。1900年,瑞典运动员在第2届奥运会上作了精彩的跳水表演,一般公认这是最早的现代竞技跳水。1904年第3届奥运会上,男子跳水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08年正式制定了跳水比赛规则。到1912年第5届奥运会时,增加了女子比赛项目。

近代竞技跳水是随着其他欧美体育一道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的。1979年以来,我国选手在一系列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现在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已经被公认为世界跳水强国。而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的跳水运动发展也很快,一批优秀的跳水运动员1984年,中国跳水队第一次站上奥运会的舞台,它就注定要让全世界惊讶。从此之后,人们给这支队伍起了个充满荣耀的名字——梦之队。在洛杉矶、汉城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跳水队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同时为今后中国跳水横扫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毫不夸张的讲,1984、1988年两届奥运会,是中国跳水队的“梦起时刻”。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中国跳水队进入了“茁壮成长期”。在这两届奥运会中,中国跳水队在金牌、奖牌总数方面都超过了美国,终于坐上了世界跳水运动的头把交椅。

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中国跳水队成就霸业的地方。尽管在这两届奥运会中未能实现包揽金牌的终极梦想,然而中国跳水队已经晋升为“跳水梦之队”,这是不争的事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跳水队赢得7金1银3铜,虽然与包揽梦擦肩而过,但也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取金牌总数最多的一支1运动队。

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幻灯片1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2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概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幻灯片3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 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幻灯片4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5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幻灯片6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到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幻灯片7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幻灯片8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幻灯片9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小结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幻灯片10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 发展概述

美国体育发展史

美国体育发展史 17世纪初,漂洋来到北美洲的欧洲移民,面对陌生而严酷的新环境,不得不为生存而竭力挣扎。他们从早到晚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从事娱乐和游戏活动。这些人大多是生活简朴、虔诚的清教徒,享乐和消遣在他们看来是邪恶的。 1621年圣诞节,当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威廉·布雷福德看见一群青年人正在玩耍一种投掷棍棒的游戏时,便将他们驱散,并且宣布“街上不许游戏或作乐”。1628年,在马萨诸塞洲昆西附近的梅里山上,一根五朔节花柱被砍倒,围着跳舞的人们因“盲目地崇拜异教”而遭到责罚。长期以来,尽管当地印第安人一直有着自己的游戏譬如长曲棍球,但他们的游戏也遭到殖民当局的取缔。 在美洲的许多殖民地,这种对娱乐及游戏的敌意是以官方的禁令和严厉惩罚而表现出来的。1619年,弗吉尼亚地方议会宣布,禁止掷骰子或玩牌游戏;严格控制饮酒;任何人一旦发现为闲散者,就得被迫义务劳动。1647年,在马萨诸塞海湾颁布了一项法令,禁止玩耍推盘游戏。1650年,该法令扩大到禁止“在公共娱乐场所或周围玩耍滚木球或其他游戏”。1693年,在东康涅狄格,一名男子“因在安息日玩球而被罚款12先令并戴6小时的足枷”。在美洲殖民地文化中,以某种形式限制周日的活动也是常见的。 然而,这些禁令和限制并没有阻止住人们对娱乐及游戏的热爱,在新英格兰及所有的边疆地区,体育运动得到开展。人们长途骑马、练习射击打靶,获胜者佩戴红色彩带,赢得掌声。狩猎和钓鱼不但是获取食物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种娱乐形式。北美洲的森林和河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到17世纪后期,体育活动已经在北美洲殖民地得到发展。 19世纪初,在美国北方,人们已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出游走访、跳舞、听音乐、交谈、散步或徒步旅行、骑马、划船、射击、下棋等。在一些较大的城镇,人们还玩扑克牌。年轻人玩足球、板球、掷铁环以及许多其他运动。冬天,人们滑冰或划雪橇。为了款待宾客,人们还玩九柱戏、滚木球戏等。在南方,人们喜欢射击比赛,最受欢迎的形式是“射牛”,最吸引人的游戏是斗鸡和赛马。斗鸡游戏最终在南方消逝,而赛马运动则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体育项目之一。1829年,美国第一份体育杂志《美国赛马注册》在巴尔的摩发行。 南北战争之后,体育运动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最喜爱的运动有射击、划船、散步或徒步旅行。1873年,约有10万人参加了在长岛举行的射击比赛。1876年,有两件事标志着美国近现代体育运动时代的开始:全国棒球联盟作为管理棒球运动的新机构,取代了投机性质的全国职业棒球运动员协会;由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拉特格斯大学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成立美国校际橄榄球协会。随后,网球、高尔夫球、滚木球、田径以及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均有了各自类似的职业或业余协会组织。19世纪后半叶,美国还首次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赛事: 1864年,首次抽奖赛马活动在纽约举行。 1868年,纽约体育俱乐部举办首次室内体育比赛。 1869年,首次校际大学生橄榄球赛在新泽西州的布伦斯威克举行。 1876年,首次美国校际大学生田径比赛在纽约的萨拉托加举行。 1881年,首届全美网球锦标赛在罗德西亚岛的新港举行。 1891年,首次篮球比赛在马萨诸塞州的斯普林菲尔德举行。 1892年,首次拳击比赛在新奥尔良举行。 1894年,首次高尔夫球公开赛在纽约的扬克斯举行。 1895年,首次排球比赛在马萨诸塞州举行。 第一次世纪大战严重阻碍了体育运动的进步和发展,但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进入体育运动的黄金时代,杰克·登普西打败杰西·威拉德,赢得世界最重量级拳击冠军;巴伯·鲁思连续打破棒球联赛本垒打纪录;绰号叫“军舰”的美国良种马在1919年和1920年的两个赛季的21次竞赛中胜20次;电台在全国范围内实况播出重大体育赛事;报纸大量报道体育消息;体育明星的形象被搬上银幕,如同电影明星一样,他们的面孔出现在商品广告中。 当时的美国人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可以从票房收入反映出来。1918年,棒球世界系列赛只有179617美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xx与思想演变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 从一定意义上讲,认识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过去与现状,把握学校体育思想嬗变的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正确开展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2.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 3.掌握xx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思想基础: xx的文艺复兴、xx、启蒙运动; 学校体育产生的条件: 由工业革命发端的一系列巨大社会变革。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回顾: 体育的内涵(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理解) “骑士七艺”: 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是其主要内容和形式。

14-16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自己的旗帜和纲领。哲学、科学、文艺、教育乃至神学,纷纷把人、人体和人体运动,作为自己注意的中心。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批判灵肉二元论,批判中世纪教会学校的“重灵魂、轻身体”的教育传统,并将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xx·路德(xx的先锋): “灵魂与肉体不是矛盾的,只有健康的肉体才能为宗教理想服务”,“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驱散人们烦恼、苦闷,而且使四肢得以充分发展”,“保持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天职之一”。 “快乐之家学校”: 意大利的维多利亚创办的学校,将学生按年龄及兴趣分组,并组织学生每天到户外跑跳、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或玩球类游戏,因此被尊称为“第一个新式的学校教师”。 小结: 从“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到“灵肉一致”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重视对人和人体的研究。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1.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后,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早在原始时代就把走、跑、跳跃、投掷、攀登、爬越等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本领传授给下一代。这是人类教学的萌芽,也是体育活动的萌芽。体育的发展与教育、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宗教活动、休闲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需指出,体育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时期:原始的体育萌芽时期;自觉从事体育时期;形成与完善体育制度时期。经过这三个时期,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体育体系;其中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体育概念 “体育”一词,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的论文时首先起用的(Education Physique<法>)现在国际上普遍用“Physical Eduation”泛指“体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Sport”一词一般认为源于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离开工作去游戏、玩耍、进行娱乐活动等。后来逐渐形成具有新含义的一个概念,即---竞技运动(竞技体育)。 我国体育概念的传入 我国是近百年来才从国外传入“体育”一词的,体育史界一般认为最早是留学生从日本传入的。当时还有从德国传入的“体操”一词。新中国成立后,都用“体育”和“体育运动”这些词作为体育的总概念或第一位概念。“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体育,体育理论界对它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普遍且较有群众基础的观点是:它是指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依据人体生长发育、动作技能形成和机体机能提高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全部财富。 我国现代体育,基本上由:大众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三方面所组成。 运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通常,许多人都喜欢在运动后去洗个热水澡,以为这样既可去污又可恢复疲劳。其实不然,运动后身体尚未恢复正常状态,不宜立即洗澡,尤其是洗热水澡。根据运动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在运动时,流向肌肉的血液增多,心率加快。当运动停止后,血液的流动和心率虽有所缓解,但仍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如果这时立即去洗澡,则又会增加血液向皮肤及肌肉内的流量。这样就使得所剩的血液不足以供应其他重 要器官,如心脏及大脑,因而会诱发心脏病。 有的人在运动后即去洗热水澡,尔后常常会感到头昏眼花,全身无力等不适,就是上述所说的缘故。特别是老年人或者身体肥胖者,运动后就更不能立即去洗热水澡了。 缺少运动导致现代富贵病 人的一生,谁都离不开运动,从婴儿学步,到各种各样的锻炼方法,无不是为了生存、为了健康。只有当人类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研究 贾志强刘海英杨鹏飞马潇曼郭美 摘要:通过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献的研究,专家访谈、定量分析、定性描述和逻辑分析与类比归纳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着力于历史事件来反映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展过程和多元内容进行详细的挖掘,描述分析、归纳提炼和总结;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体育事业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的互动关系,进行较深层面的分析,力求发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未来走向,并丰富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给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失衡,既政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行为与我国体育体制转型方式矛盾;国家办体育事业和社会办体育事业的矛盾;教育系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与三级训练体制间的矛盾;《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矛盾;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和狭隘的民族与团体之间利益至上的矛盾等;存在着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失衡;国家奥运战略与地方全运战略失衡;产权边界模糊、激励机制不足造成的投资与收益间的失衡等,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协调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关系。 一、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与演进特征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与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看,我国的竞技体育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逐步深化发展阶段 国家体委于1979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工会议,工作重点从过去集中抓政治运动转到抓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实现体育工作重点的转移。1979年11月,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体育开始新的局面。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对优秀运动队、业余体校和学校运动队按照一、二、三线运动队进行了调整,逐渐建立和健全了按比例发展、层层衔接的训练网络。在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上获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和16枚铜牌的佳绩,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4位。并在游泳、田径两个项目上实现了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第二阶段:深化发展阶段 1993年,国家体委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新时期我国体育改

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关系

1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起源 人类的体育文化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生产劳动教育, 原始时代的体育得益于宗教祭祀活动的舞蹈, 部落纷争的军事格斗, 猎取野兽的射杀搏击, 娱乐休闲的玩耍游戏, 以及健身祛病的医疗养生, 不管是根植于教育的身体活动技能传授, 还是具有强烈对抗色彩的竞技体育, 其本源是相同的, 其实质是相通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两种亲缘关系十分相近的文化种类, 一是它们有共同的表达方式, 那就是人的肢体语言, 即身体的动作、姿势构成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 二是都有走向比赛的倾向, 但不同之处是前者把比赛作为一种手段, 而后者把比赛演绎成为一种目的; 三是这两种活动都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儿童时期, 即生长教育阶段; 四是在哲学层面上,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描述和构造未来人类的特征。学校体育侧重说明这种特征的必要性, 而竞技体育则侧重探索各种特征的可能性。 2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经历的文化轨迹 几十年来, 走进学校的体育教育与走进社会的竞技体育, 在目的、内容、方法、价值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出现了差别。学校体育由一种职前教育训练走向终身教育, 提出终身体育的目标。由于现代社会对知识的青睐, 对体能的藐视,对智慧的崇拜, 对健康的忽视, 使得学校体育承担起了“健康”、“体质”的任务; 而竞技体育由于功利目的的趋势, 在专门化、专项化、专业化上越走越远, 走上了由业余体育向职业体育发展的道路, 在这一过程中甚至出现了许多类似服用兴奋剂、球场暴力之类的社会问题。然而, 国际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背离出现的严重后果, 于是不断呼吁竞技体育、奥林匹克要回归体育的教育文化本原,努力排斥商业化的影响, 走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求得世界体育持续、繁荣的发展。 2. 1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对立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对立有其特殊的原因,这原因有来自历史的, 也有来自现实的, 由于管理体制造成的, 还有利益冲突形成的。 2. 1. 1 历史文化缘由: 从历史文化渊源来看, 中国传统文化是排斥竞技体育的。据有关专家研究, 在过去的100年中,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文化冲突至少发生了三次。第一次, 学校体育中的“兵操废除之争”。在维新派首创推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的浪潮中, 以德国体操为代表的“西洋兵操”传入了官办学堂。这种体操很容易与中国“富国强兵”的民族愿望相结合, 从此, 我国学校体育就开始了长达20年的“兵操体育”, 其内容主要是整队、步伐操练等各种军事训练科目, 与西方竞技体育基本无缘。1915年后中国官办学堂在课外开始开展竞技体育, 出现了“课上是兵操, 课外是竞技”的所谓“双轨制体育”, 引发了著名的“兵操废存之争”, 这场争论最终承认了竞技体育的客观存在; 第二次, 是30年代的“土洋体育之争”。有人主张提倡“土体育”, 脱离“洋体育”不再参加奥运会和远东运动会, 理由是竞技体育有损健康等等。中国的国民体育应提倡养生术, 学校体育主要练习拳棒和兵器, 以便祛病延年、锻炼筋骨。这场“土洋之争”的实质是我国传统体育界的“国粹派”与西方体育不断较量、抗争的延续。第二次的撞击, 实际是以传统体育和西方体育的相互承认和融合而宣告结束。第三次, 发生在本世纪的80年代, 有一种观点认为增强体质的活动才是“体育”, 因而称体育为“体质教育”, 而竞技运动主要目的是创纪录、夺金牌, 是国外“竞技普及派”搞得“运动铸型”, 而不是体育。中国近现代体育文化三次碰撞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不承认竞技运动是体育是不符合实际的, 也是不符合体育文化发展逻辑的。当然,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毕竟有某些质的区别, 抓体育工作只重竞技和金牌, 而忽视全民建身, 忽视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这种缺憾迟早会产生严重后果, 也是必须改正的。 2. 1. 2 现实原因: 本世纪50 年代, 一种比前苏联更为集中的“举国体制”模式, 在中国体育界确立起来, 这是计划经济发展在体育界必然产生的结果。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 在这一时期, 这一体制确实保护了运动员和体育事业。继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这一训练体制更加游离于教育, 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首先砸烂了教育, 砸烂了训练体制所依附的学校,于是运动训练成为体育行政部门下的独立拨款的一个事业系统。1979年通过的关于学校体育的两个《暂行规定》虽然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体育与教育没有在有关竞技体育这一实质性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直到1990年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才写上了学校应“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有条件的学校经过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2. 2 两个不相容的运动训练竞赛管理体制 80年代后, 在体育社会化的改革呼声中, 许多高等学校提出创办高水平运动队,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于是,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并掌握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简述 一、古代学校体育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概况(史前~1840年) 1、在原始社会,当各种生产劳动手段成为祭祀的一种仪式时,标志着体育活动的萌芽。 2、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夏代的“校”、“序”、“痒”到商代的“大学”“痒”,到西周的“国学”“乡学”,中国的学校成为完备的系统。殷代主要是宗教和军事两方面,习射及传习多种武艺是教授的主要内容,西周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这其中的射和乐都包含有体育的成分,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3、春秋战国时期,“为政尚武”的宗旨被“文武兼学”“文武分途”的教育逐渐取代,学校体育得到了较大发展。其中先秦儒教对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约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学校教育以诗、书、礼、乐、春秋、易六经为基本内容,使学校体育一蹶不振。开重文轻武之先河。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清谈”盛行,重文轻武的思想日盛,使古代学校体育衰败不堪。 6、唐代,“兵士唯习弓马”是正业,使古代体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7、宋明朝代,“居敬穷理”、“主静倡敬”、“八股取士”,以至“衣冠之士羞与武夫齿”,重文轻武登峰造极。但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和玩乐的需要,宋代的“武学”“武举”,明代的“儒生习武”,较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复兴。 8、清代“射骑立国”,一向“尚武”,国学、官学中体育占有重要地位,使古代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延绵未断,随战争而得到相应的发展,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受到压制,但一直呈发展趋势。 (二)古希腊教育中的体育与思想 古希腊教育提供了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的完整典范,对近现代体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教育体系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1840年~1949年)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 拼音 tǐ yù 体育一词有两种解释 在我国,体育一词有两种解释。 体育 如在《》中,对体育一词是这样解释的: (1)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 (2)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登山、射击、滑冰、滑雪、举重、摔跤、击剑、自行车等各种项目。体育一词具有两种解释的证据还可以从其翻译上找到,即体育一词有physical education和sport、sports两种

不同的翻译,例如,的英文全称为: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英文刊名为:China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体育一词的详细解释 体育一词虽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但由于《现代汉语词典》对体育这一词条多年未加修订的缘故,因此其解释并不适用于今天。 1.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事实上,随着社会发展,目前体育的主要任务早已超出了仅仅是发展身体(发展体力,增强体质)的范畴。目前体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身心(身体和精神)健全发展,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2.体育(sport、sports)《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各种活动,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游泳、武术、登山、射击、滑冰、滑雪、举重、摔跤、击剑、自行车等各种项目。事实上,目前体育的范畴早已超出了身体锻炼(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范畴。在目前,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各种身体运动都是体育。换句话说,体育是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竞争要素的身体运动的总称。名称由来

中国体育史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体育史发展历程回顾 【摘要】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国内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教育、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我国体育史的发展,有利于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和特点,为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近代体育史;历程回顾;发展趋势 1.中国体育史起源的背景及发展特点 研究中国的体育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阶段,距今大约经历了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当时我国还处于原始部落的生活时期,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还处于非常低落的时代,但是已经出现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身体活动和生活技能,开始出现了萌芽状态的体育活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人类经历了能够使用劳动工具、语言、文字等等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对人类文化和教育、体育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历史文献和文物中记载的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石制的兵器和劳动工具如,刀、矛、斧、铲等,可以用于日常的劳作、狩猎、操练、防卫敌人。另外当时,也有以舞蹈的形式出现的身体活动,主要用于愉悦心情和促进身体健康。在这个时期,体育活动也就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体育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被人类需求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尤以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而突出。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看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第一,体育科学化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体育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第二,体育管理的科学化。运用科学预测方法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分析。对体育系统的各种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及时掌握所管辖范围的各种体育信息。比如:科学的运动处方、各类保健和康复中心、电脑全自动控制的动感单车和各类力量练习器、各种蒸气浴等,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和氛围;第三,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包括电化教育等手段,较好掌握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里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第四,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逐步完善充实,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三大部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 2.中国近现代体育史研究的兴起及主要特点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研究的范畴不可能像时髦的事物和流行歌曲那样被人们所追崇,正逐渐被削弱而略显过时。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都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历史研究往往要跟政府的指令挂上钩,大家出于申请课题研究经费的实际需要,必须按照课题指南的设定,服从时代的要求,遵循政府的指令,这样固然能够更好地调动大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和

我国学校体育学的演变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演变过程 专业:体育教育班级:体教三班学号:201005034088 姓名:沈俊 摘要: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经历100余年的发展历史。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演变的过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适应我国国情,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健康第一,身心发展相协调,终身体育为方向并逐步完善的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理论体系。 关键词: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目标健康军事需要文化 (一)建国前学校体育发展简况 中国古代体育是指史前至19 世纪末的中国体育。中国古代体育萌发于史前人类的社会实践,形成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在其历史演进中,虽艰难曲折,却始终传承不绝,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相传在远古帝尧时代,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禾苗干枯,土地龟裂,各种毒蛇猛兽也四出为害。为解救黎民苦难,善射的后羿决定为民解困。后羿以其神奇的射技,射下九日,并杀死毒蛇猛兽,万民皆大欢喜。“后羿射日”的传说反映了远古祖先掌握了弓箭后,大大增强了同大自然作斗争的力量和信心,也表现了原始人对高超射技的赞扬。 至于古代神话中的长跑家,可要算是逐日的夸父了,这则神话反映了上古人类同严重干旱作斗争的情况,以及人类练就长途奔跑能力的历史背景 原始人为了生存,长途跋涉,历尽艰苦,去寻找生命之水。在跟大自然的长期搏斗中,我们的祖先练就了长途奔跑的能力,从而争取得生存的权利。 原始人类的游泳情况在古代神话中也得到反映,精卫填海的故事讲到,炎帝的女儿女娃便是在东海游泳时给淹死了。这表明古代人生存很需要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 神话虽然不完全是现实生活,但人们的想像不能脱离生活的具体环境,因此,神话传说是某个时期人类现实生活的曲折反映。从中可对人类早期体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窥见一斑。 在距今约 12 万年的丁村人文化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考古学家发现了少量石球;而在距今约 4 万年的许家窑人文化遗址,则发现了大量石球。这种石球最早可能是一种狩猎工具或祭祀用品。到了距今约 4,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如西安半坡村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为儿童殉葬的石球及若干陶球。由此可见,石球可能是中国古人类最早的球类,说明了石球由生产工具演化为游戏用具的历史。 最早的弓箭是狩猎的工具,也是作战的武器。考古学者在距今约 2.8 万年前的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石箭头;到氏族公社瓦解时期,出现了铜镞。这是后世考证射箭运动的最早由来。 原始氏族社会,最重集体生活。集体舞蹈不仅能使人们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也有助培养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成形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出现过三个体育大发展时期,即战国时期、汉代和唐代合群观念。后来,由于常在祭祀中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Robert Johnson)撰写的《论滑冰》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 花样滑冰的书籍。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 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首届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滑(1924年列入),男女双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4个比赛项目。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限报3人(队)。与其他竞技运动不 同,花样滑冰是一项艺术与运动结合的体育项目,除了要掌握冰 上技术,对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有极高的要求。在音乐伴奏下, 运动员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 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奥运会花样滑冰有四个项目: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舞,比赛均在室内进行。它要求

在60米30米的冰场上,运动员以40公里/时的速度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艺术表演诠释背景音乐,感染裁判、观众。这项运动涵盖了体育、艺术、音乐、舞蹈、服装设计、化妆……因此对运动员到教练技术以外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花样滑冰比赛标准场地长60米,宽30米(长不得少于52米,宽不少于26米),近似长方形场地(四个角是弧形的而不是直角),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5℃~-6℃,冰面厚度为3厘米~5厘米。花样滑冰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运动员穿着脚底装有冰刀的冰鞋、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表演预先以技术动作为基础编排的节目。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在音乐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国际滑冰联盟规定的比赛项目有单人花样滑冰、双人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3个项目。说到花样滑冰就不得不提冰上的金童玉女,申雪和赵宏博。他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敬佩。1998年,长野冬奥会双人滑第51999年,世锦赛双人滑亚军 2000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铜牌 2002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2002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中国体育发展史

中国体育发展史 (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因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春秋时期出现了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个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很多相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实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实行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因为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增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因为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相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动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的成立为体育运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首先,体育在整个国家中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体育的重视和对人民健康的关怀,体育事业被当作国家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载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194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所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10月开国大典刚刚结束,就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及时地将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组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同志亲自出席了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1950年,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我国第一个体育杂志《新体育》题写了刊头。1952年,为祝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毛泽东主席为大会作了“发展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服务”的题词。1954年,党中央批转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其中指出“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国宪法第二十一条明文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l983年10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批转了《国家体委关于进一步开创体育新局面的请示》,通知指出:“体育战线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就,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向四化进军的信心,在建设两个文明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指出:“体育是增强人民体质的积极有效方法,同时

是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建国5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逐步建立健全了全国体育工作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构。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作为直属国务院的一个部门,负责统一领导和监督全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体育运动,并由贺龙副总理兼任体委主任;以后又陆续健全了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县的体育运动委员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军委总政治部等有关部门,也都相应地建立了负责体育工作的机构,同时还建立了各产业系统的体育协会和单项体协,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地方体育科学学会及单科学会。近年来国家机构改革,将国家体委改为体育总局。由此,使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相互配合,形成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完整体制。 其次,由于党和政府对体育的重视,体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改善。过去对体育和体育工作者的偏见和传统观念,正在逐步改变。体育工作者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人数一届比一届多。历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都邀请了体育界的代表,还有不少人担任了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总工会的委员。近年来,通过有组织、有领导地评选全国干名、百名优秀体育教师、评选“十佳”运动员等活动,使体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地提高。特别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为国争光的运动员、教练员非常关怀。他们经常出席运动会和庆功会。优秀运动员经常被邀请到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作客。对我国参加的一些重大国际比赛,中央领导同志有时还直接参与

中国体育史上零的突破

中国体育史上零的突破 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 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许海峰 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2008年8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举办一届人文、科技、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付诸现实。政府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民众的热情支持都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在为这一体育圣典举国欢庆的时刻,不禁让人想起了对我国体育运动有着非凡意义的第二十三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正是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们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对于这届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新飞跃的奥运会,1984年8月号的《新华月报》组合了多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专题报道。报道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9日至8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全世界一百四十个国家和地区近八千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届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会。中国派出了三百五十三人的大型体育代表团,其中运动员达二百三十一人。他们在十六天的比赛中,共获得十五枚金牌、八枚银牌、九枚铜牌,获得金牌总数高居第四位;同时,他们在赛场内外表现了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作风,赢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他们的名字在中国已变得家喻户晓:男子自选手枪金牌得主许海峰,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金牌得主李宁,女子高低杠金牌得主马艳红,女子花剑个人金牌得主栾菊杰,女子十米跳台金牌得主周继红,还有男子自选手枪铜牌得主王义夫…… 每一块金牌的背后都凝聚着我国体育健儿的血与汗,这其中,最让国人为之振奋的就是我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刘翔的胜利,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一个体育迷狂喜过后的冲动之言,但我想说,这不是感性的表达,而是理性思考后的结果。 在此之前,中国体育史上共有三个伟大的胜利,第一个是五十年代,容国团夺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第二个是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第三个是1984年,许海峰夺得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但是刘翔来了,成了第四个,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个胜利是对历史的一种继承,更是对历史的巨大超越。 容国团的胜利,意义在于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对一个刚刚从抗战和内战中走出的民族与国家来说,这一个胜利弥足珍贵,更何况他还创造了“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样的名言。

中国及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一个国家的体育不仅能够体现这个国家的国民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国家的经济实力。回望我国的体育发展史,可以发现它是与党的发展齐步前进的。 首先,是令国人骄傲的花样滑冰。花样滑冰(figure skating) 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Robert Johnson)撰写的《论滑冰》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花样滑冰的书籍。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首届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滑(1924年列入),男女双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4个比赛项目。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限报3人(队)。 与其他竞技运动不同,花样滑冰是一项艺术与运动结合的体育项目,除了要掌握冰上技术,对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有极高的要求。在音乐伴奏下,运动员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 奥运会花样滑冰有四个项目: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舞,比赛均在室内进行。它要求在60米×30米的冰场上,运动员以40公里/时的速度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艺术表演诠释背景音乐,感染裁判、观众。这项运动涵盖了体育、艺术、音乐、舞蹈、服装设计、化妆……因此对运动员到教练技术以外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花样滑冰比赛标准场地 长60米,宽30米(长不得少于52米,宽不少于26米),近似长方形场地(四个角是弧形的而不是直角),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5℃~-6℃,冰面厚度为3厘米~5厘米。 花样滑冰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穿着脚底装有冰刀的冰鞋、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表演预先以技术动作为基础编排的节目。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在音乐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国际滑冰联盟规定的比赛项目有单人花样滑冰、双人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 3个项目。 说到花样滑冰就不得不提冰上的金童玉女,申雪和赵宏博。他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敬佩。1998年,长野冬奥会双人滑第5 1999年,世锦赛双人滑亚军 2000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铜牌 2002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2002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2003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历程的研究

摘要:笔者希望通过回顾与思考我国学校体育近六十年的改革发展,可以探索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演变规律,总结成绩与经验,找出问题和不足,这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扬州会议;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体育教育改革;学生体质 1.目的:比较各个阶段提出的体育教育思想,反思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为今后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2.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田野实证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3.我国体育教育发展历程分析当近代教育制度刚在中国确立时,学校体育便随之应运而生,尽管不同历史阶段赋于了它们不同的内容、形式及指导思想,但鉴于学校体育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各国政府都按照自己利益和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把学校体育纳入了教育体系之中。例如,20世纪初期出现的尚武精神、军国民主义、实用主义和发育主义等,就一直影啊着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体育,在改造旧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才从饱经风霜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回顾60年的艰辛历程,学校体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奠定基础阶段(1949-1965) 3.1.1明确方向建立机构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校体育,为了改变旧中国学校体育的落后面貌,毛泽东同志于1950年和1951年,曾先后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并提出“健康第一”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1951年7月,政务院通过《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1954年,中央体委及高等教育部等六单位发出《关于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1957年颁布的党的教育方针又明确规定:“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以上文件和方针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在为学校体育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的同时,通过借鉴前苏联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终于创建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体育,并明确了它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所起的作用。在此期间,中央教育部设立了体育指导处,高教部成立了体育处,国家体委设立了群体司,共青团中央设立了军体部,加强了对学校体育的领导。 3.1.2加强措施、完善制度为使学校体育工作得到落实,最初以学习前苏联教学经验和推行《劳卫制》为主要内容的高校体育,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放羊式”或所谓“单元一贯制”的教学方式,并使以《劳卫制》为中心的群体活动及运动训练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据1955年对121所高等学校的统计材料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已占学生总数的68。9%。但是由于对体育认识上的欠缺,为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思想尚未真正树立;加之师资力量薄弱,体育经费与设施匾缺,以及我们工作中存在的某些缺点,使学校体育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有些学校不仅未能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甚至连正常的体育教学都没有走上正规。针对这种情况,高等教育部及国家体委等四单位,于1956年2月再次发出《关于加强领导进一步开展一般高等学校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强调各高等学校必须加强措施,把体育运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并要求各校对体育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在明确开展体育运动具体方针与步骤的基础上,制定体育工作计划,建立起必要的体育工作制度。此后,为了使体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教育部颁布了教学计划,规定全国小学、中学、大学一、二年级,每周必修2学时的体育课。在此期间,高教部又先后颁发了《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出版了高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参考书,制定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统一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要求,开始在全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学文件,使教学秩序得以稳定,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开展。特别是在1965年,由于国家体委颁发了《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条例和项目标准》草案,不少有条件的高校开始试行《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使高校体育在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课余运动训练和活跃运动竞赛等方面都有新的起色,并在大学生中涌现出一批运动健将和全国冠军。从总体上看,这段时期虽然受到“左”的思潮影响,但学校体育在曲折中仍在向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