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广西高等学校教育学考点完整版(详细)

2016广西高等学校教育学考点完整版(详细)

2016广西高等学校教育学考点完整版(详细)
2016广西高等学校教育学考点完整版(详细)

第一讲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教育的内涵: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

1.教育者教育的构成要素

2.教育中介

3.受教育者

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起着越来越主要的作用,平衡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

高等教育的特征:介于基础教育和参与社会工作间,主要涉及高深知识、专门知识、相应技能1.关心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2.文化拓展

1.品德培养

2.知识传授

1.政治

2.促进社会发展

2.经济功能

3.文化

1.促进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的流动

衍生功能

2.加速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交流、重组

3.成为学术权利支配与调整的场所或文化资本生产交换的平台

4.安置青壮年人口,提供闲暇的生活方式

高等教育含义: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各种专业教育。程度分为专修科、本科、研究生。教学组织分为全日制和业余、面授和非面授、学校形式和非学校形式。

1.育人

目的

基本功能

一、教育概述

二、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三、高等教育的目

的与功能

第二讲 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中方早期大学代表: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

西方早期大学代表:古希腊的柏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

1.自主自治的办学观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2.学术自由的治学观

3.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教育

2.在培养目标上,培养人格健全、完美、知识丰富的人

3.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大学职能中占据主导地位

德国柏林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实践,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它的出现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

1.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科学知识成为教学重要内容

2.高等教育被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1.在原有育人和科研的职能上,增加社会服务职能2.范例:美国高等教育P17

1.夏商时代就产生了学校

2.“五学之所”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文献记录的高等教育机构

3.汉代的“太学”是我国正式设立大学的开始

4.洋务运动“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开端

5.董仲舒对汉代太学做出总要贡献

6.南宋朱熹振兴了书院

7.张之洞开创学生赴外留学

8.蔡元培主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完全人格

一、萌芽期的高等学校

1.开始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愚昧,推崇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艺术来陶冶人工业化社会的高等学校

二、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

三、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

第三讲 高等学校的职能

1.培养人才

2.科学研究

3.社会服务

1.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关系:相辅相成,两者都要有,专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生命

2.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是趋势

3.平等和效率的关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四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

1.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高校教师职业觉得定位

2.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3.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4.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1.物质待遇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表现

2.职称晋升状况

3.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中的影响力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1.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高校教师成长

1.专业知识的发展

2.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专业能力的发展

3.专业情意的发展

1.社会环境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

2.学习文化

3.个人经历

4.自我更新

一、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二、对现代高等学校职能的思考

一、高等学校的教

1.非关注阶段: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之前

2.虚拟关注阶段:职前接受教师教育,“准教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

4.任务关注阶段:关注教学,关注“我怎么才能行”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专业发展为指向,关注专业发展自身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区别

1.高校教师虚拟关注阶段的缺失

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中断1.专业学习高校教师成长途径

2.专家引领

3.同伴互助

4.个人反思

1.教书育人主要任务

2.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3.社会服务

1.职称结构 4.专业机构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

2.年龄结构 5.学缘结构

3.学历结构

1.学生的人

学生的本质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3.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1.家庭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2.学校

3.同辈群体

一、高等学校的教

二、高等学校的学

1.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表现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3.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

4.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1.主动性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2.开放性

3.独特性

4.创造性

1.自我发展、自我构建的学习主体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2.不是教学过程的被动接受者,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3.具有独立性、探索性

1.师生间的教育关系: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体现在指导和管理师生间的教育关系

2.师生间的心理关系: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3.师生间的道德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制约1.平等对话走向交往的高校师生关系

2.相互尊重

3.共同分享

4.彼此评判

第五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

受三种因素制约:知识、学生、社会

1.学科中心论:强调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编排上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2学生中心论:课程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3.社会中心论: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

二、高等学校的学

三、高校中的师生关系

二、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

1.分科课程:最常见1.学科课程

2.关联课程

3.融合课程:如生物化学

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

4.广域课程:合并数门相邻学科

2.活动课程

3.核心课程1.显性课程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

1.物质层面高校课程的类型

2.隐性课程

2.制度层面

3.精神文化层面

1.公共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

2.专业基础课程

3.专业课程1.必修课程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

2.限选课程

3.任选课程

不是简单的若干门课程的叠加,而是呈现出一种高度结构特征1 .构建导向

1.外部因素: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2.内部因素: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

1.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我国专业课和选修课少

2.高校课程的组合方式

2.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单门课程间相互搭配和融合的问题

3.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纵向上考察学生先学什么再学什么的问题

1.课程方案的设计

2.课程目标的确定

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

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4.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的开发

5.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三、高校课程的组

1.课程价值观:人才培养的指向由“高深学问”转向“为社会经济服务”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

2.课程体系:统一大于多元

3.课程内容:分科多于综合

高校课程的改革

1.以“全人”教育为目标开展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思考

2.课程体系强调基础化弹性化

3.以学科整合带动课程综合化

课程与教学改革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2.对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第六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

1.师生共同参与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2.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内涵

3.课程资源的拓展过程

4.是预设性和生成性辩证统一的过程

5.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彼此交融的过程

1.从教学活动的目的来说具有教育性的特点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

2.从教学活动的内容来说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3.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说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4.从教学活动的方式来说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1.由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所决定高校教学“中间过渡性”的特征

2.由教学内容的特点所决定

3.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变革,引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具有更高水准

1.教学的相长性:老师教促进学生学,学生学促进老师教,老师教老师学互促进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

2.教学的发展性

3.教学的教育性

1.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高校教学活动的原则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高校课程的组

一、高校教学活动的内涵和特征

二、高校教学活动的规律和

原则

1.你从哪里出发教学准备阶段

2.你要到哪里去

3.你如何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4.你怎么知道是否到达想到达的地方1.教学语言技能

5.教学讲解技能9.组织教学技能实施调控阶段

2.板书板图技能 6.提问技能调控10.结束技能

3.教态变化技能7.导入技能

4.教学演示技能

8.反馈强化技能

1.练习 3.测试反馈评价阶段

2.提问 4.考核

反思总结阶段 1.主教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P100

2.助教行为

3.管理行为1.接受型学习方式

4.探究性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2.自住性学习方式

3.合作性学习方式 1.讲授

2.直观演示1.问答2.讨论高校教学活动的策略

1.练习指导3.巩固知识的策略

2.阅读指导

3.活动指导

4.组织管理的策略

好处:对老师而言,发现教学不足并改进,更好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反思能力,加强同学间相互了解

1.知识呈现策略

2.信息沟通的策略

三、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

四、教学活动的基

本策略

第七讲 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

含义: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物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教学评价的内涵

1.谁来评价

步骤

2.评价谁,如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物质条件,对评价本身的评价

3.评价什么1.鉴定分层功能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2.反馈调节

3.激励导向

4.教学功能

1.绝对评价:评价每一个对象

1.按评价标准

2.相对平价:群体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同一个个体,不同时间或侧面进行评价1.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前,对学习者各方面进行评价2.按评价的目的

2.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

3.总结性评价: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评价1.定量评价2.定性评价

1.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专业认证

1.院系级评估

2.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

2.专业与课程苹评估

3.学生平评教与教师评学

4.教学督导

1.外部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活动

3.按评价的表达

二、教学评价的类

三、高等学校常见的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活动

一、教学评价的概

念与价值

1.内容:对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包括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多方面

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日常测试

2.期末考查和考试1.学习契约2.量规

1.内容:教师素质、工作过程、工作成果

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课堂观察

2.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方法

2.学生的学业成就

3.学生平评教

4.教师的自我评价

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1评价价值的多元化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多元化

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应用

第八讲 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1.学期备课备课的步骤

2.单元备课

3.课时备课备课的艺术

1.备教材 5.教案编写

备课内容

2.备学生

3.备教法和学法

4.备教师自己

2.传统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3.几种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

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五、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一、备课、说课的

艺术

1.说课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说课的作用

2.说课有利于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开展

3.说课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1.简易性和操作性说课的特点

2.理论性和科学性

3.交流性和示范性

相同点:都是教学工作重要的准备阶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授课

1.概念内涵不同,说课属教研活动,备课是教学任务完成的方法步骤

2.对象不同,说课是说明为什么这样备课,备课是面对学生上课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3.目的不同,说课是为了提高备课能力,备课是优化教学过程

说课的艺术

不同点:

5.基本要求不同,说课要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备课在于实用,强调教学安排

相同点:都要立足于教材,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

1.面向对象和主要目的不同

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不同点: 2.所属范畴不同,讲课属于课堂教学范畴,说课是教研范畴

3.基本要求不同,1.理论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说课的原则

2.科学性原则 5.特色性原则

3.逻辑性原则

1.说教材、教学对象说课的内容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

4.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说课含义:授课教师在理备课基础上,面对领导、同行、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讲述自己的叫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方式

4.活动形式不同,说课的集体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备课是教师客体进行的静态教学活动

一、备课、说课的艺术

1.确定课题说课的程序

2.精心准备

3.形成说稿

4.进行说课和答辩

说课的艺术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材说课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2.说课不是授课,说课比较灵活

3.说课不是背课,要突出说字

4.说课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

5.说课理论与教材相结合1.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口语的作用

2.影响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3.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

1.以教学过程划分:开场白、阐释语、结束语“讲”的艺术—教师的口语

2.以表达方式划分:叙述语、说明语、议论语1.言之有理

3.言之有物2.言之有序

4.言之有情1.练习运气

3.练习吐字

2.练习发声运调

1.主板书:章、节、目

2.副板书:字、词、术语、符号“写”的艺术—教师的板书

1.提纲式板书 3.表格式板书

2.语词式板书

4.图示式板书

1.精心构思、整体设计板书的设计原则

2.合理布局、虚实相生

3.书之有序,擦之适时

教师口语的锤炼

板书的作用

教师板书的类型

教师口语的分类

教师的口语要求

一、备课、说课的艺术

二、上课

的艺术

1.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 3.包括身体各部位、空间距离、身体接触

2.是非言词的

4.主要用于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等1.表示明确意义的符号势 3.引导对话的调整势

5.消除紧张适应势

2.指明物体的图示势 4.提示内心感觉的表情势

1.亲密距离 3.社交距离

2.个人距离

4.公众距离

分类

1.面部和身体动作 3.声音暗示

2.空间和触摸 4.服饰和其他装饰品“做”的艺术—教师的教态

1.动态无声交流 3.静态有声交流

2.静态无声交流

1.辅助性 3.情境性

2.直观性

4.差异性

1.协调辅助教学内容的开展

2.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秩序1.目光运用要合理、真诚

3.举止风度要优雅、自然运用教态的要求

2.面部表情要亲切、适宜

4.服饰发型要和谐、得体

1.监督检查作用 3.提高借鉴作用

2.评估指导作用 1.听课前的准备

3.掌握听课的方法,即看、听、记、交

2.端正听课的态度听课的艺术

1.定量课堂观察技术

2.定性课堂观察技术

教态的功能

听课的作用

关于听课的技术

朱迪 皮尔逊

卡克(目前最常用)

教态的特点

如何听课

教态定义

艾克曼

霍尔

二、上课

的艺术

三、听课、评课的艺术

1.综合性强 3.科学性强

2.实践性强 4.发展性强1.示范性评课

3.研究型评课2.提高性评课

4.检测型评课1.科学性原则 3.真实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 4.尊重教者原则评课的艺术

一堂好课的标准

1.主动 3.快乐

2.生动

4.有效

评课的标准

1.评教学目标 3.评教学效果

2.评教学设计 4.评教师素质1.切记套话连篇

3.切忌角色凝固 5.切忌面面俱到

2.切忌评课声音单一

4.切忌自我本位

第九讲 高校科研的一般概述

1.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2.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

3.高校是技术创新系统执行主体的组成部分

4.高校制度创新系统是国家制度创新系统的实现形式

1.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

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2.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

3.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

1.科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2.科研能提高研究者的学术水平

3.科研能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

评课注意事项

评课的特征

评课的类型

评课的原则

评课的内容

三、听课、评课的艺术

一、高校科研的地

位与作用

1.学科交叉融合和技术集成,引发新的科学和技术科学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趋势

2.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科技成果商品化速度加快

3.科技全球化深刻改改变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模式

4.科学技术将更加关注人类自身发展及其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1.存在着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目前高校科研存在突出问题

2.缺乏战略层面的科研规划

3.高校科研的人才和条件不足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与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间的矛盾高校科研发展面临的挑战

2.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与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缓慢间的矛盾

3.社会急剧变化的要求与高校科研创新体制不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间的矛盾

4.国家对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的迫切需要与我国高校水平较低间的矛盾1.加强原创 3.聚集人才

5.科教结合2.鼓励交叉

4.强化组织

6.贡献社会

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

3.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高校科研的政策措施

4.加强组织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5.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与与合作,充分利用供给科研资源

7.大力加快地方高校科技的创新工作1.基础研究 3.应用研究2.应用基础研究 4.推广演研究

1.现象型研究

2.实验型研究1.小规模研究按活动规模的大小来划分 2.中规模研究

3.大规模研究

其他分类P179

高校科研的发展目标

从与生产的关系来划分

从其主要研究方法来划分

二、我国高校科研现状与发

三、高校科研的类

1.意义性 3.创新性 5.普适性

2.科学性 4.现实性

1.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

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

2.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

3.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第十讲 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

1.发现问题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

2.了解情况

3.深入思考,如比较类比类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想象假设

4.实践验证

1.确定选题并制定研究计划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

2.进行文献检索he实地调查

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P192

2.实验研究法,如对照试验法、析因实验法、验证实验法、模拟实验法

3.文献研究法,如步骤:提出课题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文献综述

4.调查研究法

1.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顾及科研

2.科研实践经验不足而难获科研立项

1.青年教师要形成积极的学术态度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

2.学校要重视青年教师的科研管理

3.管理机构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应用平台

1.熟悉科研课题申报常识,关注课题来源动态

高校科研的价值追求

1.观察研究法,如自然观察法、直接观察法、量的观察法、时间观察法、时间记录观察法、参与式观察法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存在的问题

四、高校科研的原

一、高校科研的步骤与方法

二、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的培养

2.执著钻研专业知识,慎重科研选题。原则:价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3.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扎实完成文献综述。文献撰写特点:综合性、评述性、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

4.注重同事间的协同合作,合理组建研究团队

1.课题名称

2.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选题依据及课题价值

3.研究内容、目的与假设、拟解决的问题、课题的创新点

5.认真做好课题论证,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客课题论证构成 4.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确定

5.研究方案的设计

6.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7.课题的研究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6.把握客体申报时间,按时送交申报材料

第十一讲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大学基本任务

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威斯康星思想

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

1.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

2.专家服务

1.社会服务的学术性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特点

2.社会服务的层次性

3.社会服务的伦理性

4.社会服务的有限性

1.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

2.根据地方需要开展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或技术转化

3.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制订规划,提供咨询

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形式 4.与地方政府协作建立科技园区

5.创办科技产业,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6.直接参与贫困地区的领导管理工作,开展对口服务

7.利用学校资源,为本地各种团体服务

1.高校的教学功能与科研功能,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基础服务社会基本途径

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是大学对社会需求作出反应的一种外适功能,是指大学在遵循自身特征与规律的前提下,以自身的学术优势为基础,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大学的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提供的学术性服务

一、高校社会服务

职能概述

高校的功能体系: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一、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概述

三、高校青年教师课题申报的要求

2.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科研的发展

1.文化政治服务 1.开展技术推广服务 3.建立高科技产业孵化器

2.建立科学工业园区

4.兴办合资企业

3.教育培训服务

1.促进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2.促进高校自身发展

3.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第十二讲 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

1.科研选题关注社会需求需要

2.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3.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服务技能

1.提高认识,主动参与

2.明确定位,扬长避短

3.正确处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

一、高校社会服务

职能概述高校的功能体系: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的关系

2.社会经济服务

三、高校社

会服务职能的意义

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

容一、高校教师对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二、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原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