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_田禾

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_田禾

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_田禾
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_田禾

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

田 禾

内容提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食品安全犯罪日渐猖獗,这与中国食品安全保障的法制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中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体系,刑事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防线,然各类法律法规均存在与 刑法 相衔接的问题,只有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这些法律法规相互补充,才能更有效地打击食品犯罪。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犯罪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普遍关注。过去几年来,中国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屡屡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凸现。如何维护食品安全,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从理论到政策,从立法到司法,从体制到行政,都在不断地摸索。保障中国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而刑事法治是该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体系

食品安全是一个链条,涉及到原材料种植、加工生产、包装标识、运输、进出口、销售、卫生和食品安全犯罪等各个方面,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与食品安全犯罪有关。中国食品安全刑事法律体系由众多的法律法规构成。

规范食品安全的法律众多。在行政法规方面,就食品原料而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 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等法律法规都原则性地规定了相关的刑事责任。就食品生产而言, 食品安全法 、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查处食品标签违法行为规定 、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等法律法规对食品及食品的生产、标识作了严格的规定,构成犯罪的,将承担刑事责任。在消费方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等对因食品安全造成的消费侵权和卫生事件作了明确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在食品安全犯罪方面,中国 刑法 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犯罪,其主要见于分则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中。 刑法 第143条规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适用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行为。第144条规定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适用于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但事实上,可以适用于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条款并不限于上述两条直接适用于食品安全犯罪的条款。 刑法 第140条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适用于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第225条、第114条、第115条中的 非法经营罪 、 投放危险物质罪 与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实际上也与食品安全犯罪有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构对 刑法 适用所做的解释也涉及食品安全犯罪。200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 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

137

题的解释 ,解释了什么是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和什么是 后果特别严重 。2002年8月两高针对 瘦肉精 案件发布了 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规定在养殖供人食用的动物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或者销售该类动物的,以 刑法 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对此类动物提供屠宰服务或销售其制品的,同样依照 刑法 第144条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触犯 刑法 规定的两种以上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国 食品安全法 经过四审,于2009年2月28日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食品安全法 同 食品卫生法 比较, 食品安全法 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安全监管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个主要的变化为: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取消食品 免检制度 ;对 问题食品 实行召回制度;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民事赔偿优先; 问题食品 代言者承担连带责任;保健食品宣传不得涉及治疗功能;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

在刑事责任规定方面,与已废止的 食品卫生法 相比, 食品安全法 减少了违反某规定、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这样比较琐碎的规定,而是由第98条作了一个笼统、原则性的规定,即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安全法 详细地规定了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的内容,更具有操作性。删减刑事责任的规定的目的并不是弱化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而是通过减少重复和不适用的条款,使立法的目的更明确和清晰,适用的范围更广。

可以说,由前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食品法律体系是由一系列法律法规组成的。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大制定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约21部,国务院制定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行政法规约40部,各部委制定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规章约150部,可以说我国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由一系列有关食品生产和流通的安全质量标准、安全质量检测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构成的食品安全法律框架。 就食品犯罪而言, 刑法 和新生效的 食品安全法 是其核心。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犯罪已经不只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随着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可能是影响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重要内容,此处不赘述。

中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基本要素

从上面的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各种基本要素。但在讨论食品安全犯罪之前,首先应明确什么是食品以及什么是食品安全犯罪。已废止的 食品卫生法 第54条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法 第99条第1款规定的食品定义与原 食品卫生法 的规定是相同的,即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法 还明确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含义。根据 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此外, 食品安全法 还对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术语作了明确规定。比如,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是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的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等。

同 食品卫生法 相比, 食品安全法 中与食品相关的术语更加规范和明确,增加了一些保障食品安全的内容。例如,对食品安全、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用于食品的洗涤剂及消毒剂等做了规定,并明确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定义,使食品安全的涵义更明确,彰显了对食品安全的保障是全方位、综合性的。当然, 食品安全法 并非无懈可击。 食品安全法 对于许多制度建设问题只作了原则规定 ,各种配套规章的清理、修改与协调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食品安全犯罪是与上述食品安全内容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概念。在中国 刑法 中,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个

138

2009.6

犯罪概念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该行为必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该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三是应受刑事处罚,应受刑事处罚以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为前提。

因此,食品安全犯罪是指,与食品相关的行为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并应当受到刑事法律处罚的行为。中国 刑法 用两个条款规定了食品安全犯罪:一是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指自然人或法人、非法人单位故意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行为( 刑法 第143条);二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指自然人或法人、非法人单位违反食品管理法规,故意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刑法 第144条)。 但根据上述法律,与食品安全犯罪有关的犯罪远不止这两种。

因此,按照食品安全犯罪及相关犯罪的性质,涉及食品安全的犯罪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本罪,即刑法分则规定的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中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涉及的条文为第143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第144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二)刑法分则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涉及的主要条款有第382条、第383条(贪污罪)、第385条、第386条(受贿罪)、第388条(斡旋受贿罪)及第397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第402条(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三)刑法分则规定的妨害公务罪。涉及的主要条款为第277条(妨害公务罪)。

(四)其他可能相关的犯罪,比如,商标标识类罪。

由上可见,食品安全犯罪本罪是第一类犯罪,在中国 刑法 中被放置在分则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中,其他的则是与之相关的犯罪,分见于与刑法分则的其他章节中。本文只讨论食品安全犯罪的本罪。

中国食品安全犯罪有如下要义:从本罪( 刑法 第143条和第144条)上看,食品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的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又侵犯了社会上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危害对象是社会上不特定的人。犯罪对象是食品,如果犯罪对象是有毒、有害食品,则其行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如果犯罪对象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则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不同,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属于危险犯,只有 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 时,其行为才可能构成该罪名。如果没有这种危险性,则只有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的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才可能构成该罪。有毒、有害食品与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仅有毒、有害,而且掺入的是非食品的原料,而后者可能是有毒、有害的腐败变质的食品原料。

犯罪方法主要有生产、投放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生产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在由食品原料加工成食品成品的过程中添加有害物质,也包括在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有害物质; 销售 既包括批发,也包括零售; 投放 主要是指在食品或直接用于制造食品的原料中放置有毒、有害物质。不同的行为影响到罪名的确立,对销售食品的行为而言,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犯罪故意,即使销售了有毒、有害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也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如果是投放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不论其主观心态是故意或过失,都存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只不过适用罪名不同,要么是投放危险物质罪,要么是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对于生产有毒、有害或者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的行为,其行为本身一般已经直接表现出了主观故意,应该构成犯罪。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结合其犯罪的手段和方法,还可能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如何界定有毒、有害食品是确定食品安全犯罪的关键。 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 包含了两个要素:第一,添加在食品中的物质应当是非食品原料,而不是食品原料;第二,被添加的物质是有毒或有害的,两者缺一不可。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的食品原料的或者在食品中添加无毒、无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均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至多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

从犯罪结果来看,法律要求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严重疾患。 足以造成 并非 已经造成 。 严重食物中毒 是指因为食用或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直接引起不特定多数人的食源性疾患,如胃肠炎、痢疾、急性呼吸障碍等; 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 是指除严重食物中毒外,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病变或者造成了诸如伤寒、肝炎等传染病的传染和蔓延。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只要足以造成而不需要发生严重食物中毒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即构成本罪。如果已发生严重后果,则依法加重处罚。如果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不足以造成上述严重后果的,但销售额在5万元以上的,应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论处。如既不足以造成上述严重后果,且销售额在5万元以下的,则不构成本罪。

司法实践中,在未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等严重食源性

139

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

疾患之前,判断是否 足以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 是一个问题。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 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认定的方法作了具体规定,即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鉴定,食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的有害细菌或者其他污染物的,应认定为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第4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或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行为人往往会仿冒他人注册商标,这时他的行为又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这就构成了刑法上的牵连犯。对于牵连犯,审判机构将会在涉及的各罪名中选择一个处罚最重的罪名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就是 择一从重 处罚的原则。

还需注意的是,食品安全犯罪的相关罪名属于选择性罪名,在定罪时应根据其具体行为选择适用。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为例,行为人生产有毒食品的,应当认定为生产有毒食品罪;销售有毒食品的,应当认定为销售有毒食品罪;既生产又销售的,就应当认定为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如果生产(销售)的是有害食品的,就应当认定为生产(销售)有害食品罪。

在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制裁方面, 刑法 第143条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设置了三个量刑幅度:对危险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对实害犯,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对结果加重犯,即后果特别严重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 第144条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也设置了三个量刑幅度:对行为犯,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销售了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对本罪的实害犯,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对本罪的结果加重犯,即后果特别严重的,依照第141条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 对食品犯罪设置的罚金刑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在罚金刑的适用制度上采用的是按照一定金额的比例罚金制方式来确定罚金数额。第二,在罚金刑适用上采用的是选科制与并科制相结合的方式。中国刑事立法的罚金刑有三种适用方式,一是单科制,即对犯罪行为人只能判处罚金,不能判处其他刑罚。这种处罚方式只对单位犯罪主体适用。二是并科制,罚金刑只能附加主刑适用,不能独立适用,主要适用于那些罪行比较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并科处罚方式是罚金刑适用的主要方式。三是选科制,即罚金刑既可以附加主刑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中国 刑法 规定的食品犯罪罚金刑适用方式是并科和选科相结合的方式。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的危险犯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行为犯,采用的是选科制,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与自由刑并科适用。第三,在罚金刑的适用标准上,采用 销售金额 为是否适用罚金刑以及决定处以罚金额度的标准,即以销售多少为额度,对仅仅生产而没有销售的食品犯罪不处以罚金刑。

中国食品安全犯罪规定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由前所述,中国对食品安全的刑事法制保护建立了一个由种植到消费的全方位法律体系,并且,中国 刑法 还具体规定了食品安全犯罪条款。特别是 食品安全法 的生效,使食品安全更具有保障。表面上看,这样的体系不可谓不完善,但其是否能遏制越来越疯狂的食品安全犯罪仍需拭目以待。从相关法律体系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中国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性质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确,结果是惩治不力。中国 刑法 将食品安全犯罪归类到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中,这是远远不够的。从刑法理论来看,食品安全犯罪的犯罪客体为双重客体,一为侵害不特定的多数人健康权利和生命安全,二为 食品安全法 总则规定的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秩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食品安全恶性案件的主要危害性不仅表现为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危害了公共安全乃至于国家的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从上到下谈虎色变的问题。食品安全犯罪侵害了不特定的多数人健康权利和生命安全,明确这一点,更能体现现代刑法的以人为本的法制理念,有利于对公共安全的保护,提高公民及当事人的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有效遏制日益突出的相关犯罪的发生。从食品安全犯罪的严重性看,以及从打击食品犯罪的有效性看,中国 刑法 将其作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犯罪,是低估了其性质的严重性,因为食品安全犯罪绝不仅仅是破坏了经济秩序,不应仅将其看作是经济犯罪,而应将其归类在第二大类犯罪即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

第二,从技术层面上说,中国惩治食品犯罪的相关法律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之处。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

140

2009.6

大都是行业监管的法律,这本是无可厚非的问题。但是,由这些法律法规规定食品犯罪的刑事责任势必存在一个与 刑法 相衔接的问题。在食品违法行政处罚与食品犯罪刑事处罚方面的衔接,行业监管法律在立法上一般将食品安全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放在同一条款中,即在具体列举食品行政管理相对人各种形式的违法行为后,在食品违法行政责任后面原则性地规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即在规定行政处罚的行业监管法律中附带规定刑事罚则的内容,这在立法理论上被称为 散在型刑事立法方式 ,即将刑事罚则分散地设置于行政法律之中,且必须依附于刑法典才有意义。这种立法方式又分为依附性与独立性两种形式。中国涉及食品行政犯罪的规定都采用依附性散在型立法方式,具体表现为:一是原则性规定刑事罚则,即笼统规定某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援引性刑事罚则,即在 刑法 对某种犯罪的罪状与法定刑已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重申对某种严重行政违法行为的刑事规定;三是规定对某种行为比照 刑法 某一条款追究刑事责任。 尽管这些规定在客观上对协调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其缺陷明显。原则性规定的刑事罚则可能在刑法典中没有相对应的罪状描述和法定刑规定,援引性刑事罚则可能因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特征同 刑法 规定的某个犯罪行为的客观特征不完全吻合而导致适用困难。具体而言,虽然众多的法律法规涉及到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责任,如已废止的 食品卫生法 等行业监管法律的 法律责任 章节规定了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但是由于在 刑法 中缺乏相应的条款,食品卫生行政管理法律中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的规定只能是一纸空文。 食品安全法 有同样的缺陷,当然 食品安全法 没有也不需要详尽地规定哪种行为是犯罪以及应该给予什么处罚,但是其仍然存在与 刑法 的衔接问题。为了使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很好地衔接起来,有学者建议采用独立性的散在型立法方式,即在行政法律中设置具有独立罪名和法定刑的刑事罚则。 但 食品安全法 并未采纳这样的方式,只是规定了较为明确的行政处罚措施,对刑事责任的规定是概括性和总揽性的,这种方式有利有弊。

第三,就处罚权来看,中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违法行为与食品犯罪行为的处罚权分别由两个独立主体行使,实践中往往会发生食品监管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竞合的问题。如已废止的 食品卫生法 对第39条 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中的 严重 无明确的解释,这是造成以民事、行政责任代替刑事责任的根源。 食品安全法 存在同样的问题。对如何行使处罚权,学界有三种主张:(1)选择适用,即两种处罚只能择一适用;(2)附条件并科,认为二者竞合时可以并科,但在执行任何一个后,没有必要时,可以免除执行另一个;(3)合并适用,既适用刑罚处罚,又要适用行政处罚。 有学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最为合理,因为同一违法行为既违反行政法规范又触犯刑律,该食品违法行为兼具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的双重性质,因而其责任和应受的处罚也应是双重的,由于这两种处罚性质和形式不同,因此,对同一行为进行两种不同性质的处罚不违背 一事不再罚 原则。如根据 食品安全法 ,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或者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掺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在处以罚款、吊销卫生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后,构成犯罪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合并适用有两种情况,一是食品监管机关在行政执法时认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应根据 刑事处罚优先 的原则,主动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再视司法机关处理情况和法律规定来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二是食品监管机关已适用了行政处罚后才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可以以罚款折抵罚金,也可以不同罚则各自适用。比如,行政机关已经适用了能力罚和财产罚,并不影响人民法院再对行为人处以自由刑。

第四,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在何种条件下对食品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何种条件下予以刑罚处罚?根据中国现行立法,一般根据以下三个条件来确定:一是情节轻重 ,二是数额大小 ,三是后果严重程度 。以上三种标准在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刑罚处罚中都有体现。现行立法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二者的适用范围,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学者建议,应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类别确定行政处罚行为和刑事处罚行为的范围,对经济领域或者民事领域的违法行为应多用刑罚和民事责任,少用或者不用行政处罚。

其二,没收违法所得与没收财产如何衔接的问题。中国 刑法 对罚金的数额规定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不规定具体数额,由审判人员根据犯罪情节决定;二是规定相对确定的数额;三是以违法所得或犯罪所涉及的数额为基准,处以一定比例或倍数的罚金。 食品安全法 第84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可

141

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

见,行政处罚罚款数额一般是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 产品质量法 是依具体情节处以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没收违法所得是指没收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所获得的财产利益,没收财产是将犯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的食品犯罪主要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非法经营罪。其中,没收财产与罚金选择适用,并处罚金就不能再并处没收财产。

其三,在罚金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前所述,中国 刑法 规定了食品犯罪罚金刑的适用是并科制和选科制。在实践中,食品犯罪的罚金刑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食品安全犯罪是严重的危害社会安全行为,在中国 刑法 中,罚金刑是附加刑,处于从属地位,除了单位犯罪以外,没有一种犯罪是仅科以罚金刑的。其次, 刑法 对食品犯罪罚金刑的设置过低,仅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比对食品卫生违法行为的行政罚款还低。再次,以销售金额作为适用罚金刑的基准,使没有销售金额或销售金额小的食品安全犯罪得不到处罚。

因为上述问题,中国相关法制对食品安全的保障仍然存在需要完善和改革之处。

第一,保障食品安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食品安全刑事保障法律体系。这个体系按法律位阶由不同的法律、法规、条例组成,更重要的是其彼此紧密衔接。各法律、法规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应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协调一致,而且食品犯罪定义及制裁应与 刑法 衔接准确。如果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与 刑法 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率低, 刑法 将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第二,严格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这种监管不只限于发现问题后对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而且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监督,杜绝对应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不调查、不移交、不上报,或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现象的发生。目前,中国对食品违法犯罪活动的监管存在实际发生多、查处少,行政处理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少,查处一般犯罪分子多、追究幕后操纵主犯和职务犯罪分子少,判缓刑多、判实刑少的 四多四少 的现象, 这实际上对维护中国食品安全非常不利。此次轰动全球的 奶粉事件 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整个中国奶制品行业的监管失控,中国国内知名企业几乎无一幸免。一方面是这些企业本身管理上有问题,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食品监督部门严重失职,因此,严厉惩处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公职人员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违反 食品卫生法 的刑事责任行为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它与行政、民事案件有着本质的区别。追究此类案件的刑事责任时,应执行国务院第310号令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 。另外,根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完善食品犯罪的刑罚。 食品安全法 增大了食品安全违法的行政处罚力度。例如,其第84条规定,违反相关规定的,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2000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违反第85条的,除了处以上述处罚外,情节严重的,还将被吊销许可证。

与 食品安全法 的处罚相比, 刑法 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罚金刑畸轻。食品安全犯罪的危害性显然大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刑法 的罚金刑规定低于行政法的罚款数额,显然是不合适的。 刑法 第143条、第144条规定,除自由刑和死刑外,上述犯罪还可以单处或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 刑法 第143条还规定了可以没收财产。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该法第141条的规定处罚。

罚金刑畸轻,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遏制日渐疯狂的以牟利为目的的食品安全犯罪。罚金刑为附加刑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应该说,罚金刑对食品犯罪这样的经济犯罪具有特殊的预防作用。因此,应提高罚金刑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方面的数额;应把罚金刑确立为主刑,提升罚金刑在包括食品犯罪在内的整个经济犯罪刑罚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应该整合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和程序法,合理配置法律责任。严格的部门法的划分对食品安全保障是不利的,因此应采取各部门法已有的手段与制度,如经济管制、市场准入信息强制披露、惩罚性赔偿、召回等方法,特别是刑事制裁的手段,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线。新生效的 食品安全法 规定了食品安全违法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种责任形式,总体上偏重行政责任,民事责任规定偏少,而对刑事责任则只笼统地规定依照 刑法 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方式可能助长行政机关的 以罚代管 的行为。因

142

2009.6

此,在构建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中应该合理配置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而如何配置则还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的研究。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被食用后造成轻伤、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认定为 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

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被人食用后致人死亡、严重残疾、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轻伤或者造成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应认定为 后果特别严重 。

隋洪明: 我国食品安全制度检讨与重构 以 食品安全法 颁布为背景 , 法学论坛 2009年第3期。

参见屈学武主编 刑法各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9~90页。

顾加栋、姜柏生: 食品安全犯罪刑法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1期。

杨秀英、李晓君: 论我国食品犯罪罚金刑的完善 , 行政与法 2007年第9期。

冉: 论食品监管中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衔接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陈兴良: 论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关系 , 中国法学 1992年第4期。

汪永清: 行政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 ~22页。 如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罪案立案标准的规定 第61条规定: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10万元以上,单位在50万元以上的,达到刑事处罚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对 严重 作了以下描述:一是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鉴定,食品中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超标准有害细菌或者其他污染物的;二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被食用后,造成轻伤、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是生产、销售的有毒、有害食品被食用后,造成轻伤、重伤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转引自冉 论食品监管中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的衔接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

刑法 第141条规定: 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作者简介:田禾,195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春莉

143

论中国刑事法中的食品安全犯罪及其制裁

《食品安全问责与渎职犯罪(下)》试卷答案

食品安全问责与渎职犯罪(下)试卷答案 1、细节决定成败。三鹿奶粉事件中,如果在各个清查环节能够认真执行并发现问题,就一定会有效避免严重结果的发生。() 正确 错误 2、基层执法机构对于有明确任务布置且没有采取足够行动的,容易被认定为执行不力。()正确 错误 3、中国乳制品产业的问题不是近几年才有,早在安徽阜阳大头奶粉的时候就暴露出了问题。() 正确 错误 4、法律对分段监管的具体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各地政府有权对具体事项进行规定。() 正确 错误 5、徇私舞弊和贪赃枉法同刑事犯罪相同,只是程度和后果不同,河南“瘦肉精”事件中暴露出徇私舞弊问题。() 正确 错误 6、20XX年8月2日石家庄市政府接到了三聚氰胺的报告,强调保密防治炒作,并按照国家要求启动应急预案。() 正确 错误 7、食品安全监管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历史环境属于客观方面。() 正确 错误 8、问责机构可以是监管部门。() 正确 错误 9、协调配合不力属于问责事由。() 正确 错误 10、食品监管渎职罪规定: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

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正确 错误 11、依法定责的前提是()。 A权力 B义务 C作为 D职责 1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问责事由的是()。 A监管流于形式 B贪图享乐 C处置不当 D徇私舞弊 13、渎职侵权犯罪的表现不包括()。 A贪污腐败 B滥用职权 C玩忽职守 D徇私舞弊 1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 A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B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 10年以上有期徒刑 15、问责,本身是个舶来品。问责是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意即权责对等,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要建立责任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我国最早使用问责这一概念是从()。 A 20XX年非典 B 20XX年三鹿奶粉事件 C 20XX年问题奶粉 D 20XX年温州动车事故 16、食品安全相关职务犯罪的主体是()。 A企业生产者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运输主管人 D社区工作者 17、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属于食品安全职务犯罪的()。

略论食品安全犯罪刑法指导理念的重置.doc

略论食品安全犯罪刑法指导理念的重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引起社会各界和国家的广泛关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出台食品安全法并引入风险刑法的理念,旨在确保食品安全,但修改后的刑法并没有遏制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实践证明,要想遏制食品安全犯罪,并不能简单地靠引入风险刑法理念,扩大犯罪圈、加重刑罚就能解决。虽然风险刑法在欧洲大陆的迅猛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我国有着不同于他国的具体国情,风险刑法难以支撑起食品安全领域的刑事法保护伞,在食品安全犯罪惩治中不能盲目引进,而要更加重视刑法指导理念的发展。 一、现行食品安全犯罪的现状概述 食品安全犯罪是指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在生产、运输、销售、监管等各环节实施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破坏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秩序,侵害不特定消费者生命、健康,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在现行刑法中主要由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食品监管读职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共同构成惩罚食品安全犯罪的体系,是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罪名的集合。 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成为侵扰国民身体健康的大患,如毒奶粉、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国家也对此高度重视,2009年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取代了《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办公厅更是从2009年起连续六年出台了《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表

明了政府惩治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决心。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发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强调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又发布通知,要求依法从重处罚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143条由结果犯修改为危险犯,提高了143条和144条的刑罚以及增加食品监管读职罪《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犯罪所做出的调整,体现了刑事立法理念与《食品安全法》理念的统一,是对公众要求严惩食品安全犯罪呼声的立法呼应,也是刑法加强对民生保护的体现。其后,最高人民法院又下发了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及相关职务犯罪的通知,要求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及相关职务犯罪依法严惩,这些规定是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利器。 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学界掀起加大法律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自从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理论后,风险理论得到广泛的讨论,并对我国的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获得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可与支持,其在刑法学界的表现为风险刑法观的引入。风险刑法的主要特征是刑法介入的早期化和法益保护的前置化,将刑法干涉范围扩大,使刑罚的目的从消极的一般预防转变为积极的提前预防。按照风险刑法的理念,将食品安全领域刑法保护提前,增设抽象危险犯,取代传统刑法所强调的具体法益和因果关系理论,以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罚力度。风险刑法理念迎合了广大民众惩治食品安全犯罪的心理需要,并最终在《刑法修正案》中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实践。但其后仍出现了众所周知的甲醛鸭血、病死猪肉、新型地沟油、毒胶囊、塑化剂、人造鱼翅等食品

青少年违法犯罪经典案例

市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 一部山寨苹果手机,毁了两个家庭 未成年人,是含苞的花朵,是扬帆待航的小船。然而,有一些花朵还没有来得及开放,就遇到了暴风雨;有一些小船刚刚启航,就误入迷途。 近日,常州市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公开发布未成年人犯罪典型警示案例,与社会各界探求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希望在孩子们遇到暴风雨时,给他们撑起一把雨伞;当孩子们走在迷途时,为他们点亮一盏灯。 抢劫: 苹果手机摔坏了,他再去抢一只 在小宇还两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因感情不和离异了。从小,小宇和哥哥就一直由母亲抚养,虽然缺少了父爱,但母亲对他一直疼爱有加,尽其所能满足小宇的物质要求,同时一心望子成龙的母亲对小宇的学习及生活管教十分严厉。 2012年7月,苹果iPhone4手机风靡全国,拥有一部iPhone4成为了众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梦想。16岁的小宇眼看周围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加入了iPhone一族,磨

着母亲也给自己买了一部iPhone4手机。拿着这只白色的iPhone4,小宇如获珍宝,格外珍惜,因为他知道以自己的家境能够拥有这只手机很不容易。然而在一次上网时,这只手机不小心被摔坏了。看着坏掉的“苹果”,小宇完全不知所措。想向母亲承认,却不敢,因为母亲知道后必定会责骂。不承认,又过不了母亲那一关。正当小宇心慌意乱的时候,他突然看到旁边一个上网的男孩有一只和自己一样的手机。 一个疯狂的想法陡然在小宇的脑海出现:我何不把那只手机抢过来,那么母亲永远不会发现手机已经被摔坏的事情。小宇尾随男孩来到一个偏僻的路边,趁男孩不注意,勒住他的脖子将他拖到路边草地。小宇没想到,男孩会强烈反抗,惊慌失措之下,他拿起随身携带的小刀连续刺向男孩的腰部、腹部……没过几天,小宇就被抓了。 法庭上,谁都无法相信,眼前这个面目清秀、手足无措的孩子居然为了抢一只山寨的苹果手机,将匕首捅向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导致被害人重伤的结果,而且被害人从此不能从事劳累工作。小宇一时的冲动,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另一个幸福的家庭,最终法院判处小宇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 诈骗: “捡”到信用卡竟去商场刷 2012年5月31日下午,小钱在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时,无意间发现机器上留有一张被他人遗忘的银行信用卡,当即随手带走。 “这卡没用的。信用卡都有密码,你把它扔了吧。”当天下午,当小钱告诉17岁的好友小赵,自己从自动取款机上“捡”了一张银行信用卡后,小赵心中一动。 “扔了?”小赵想,也许这卡还有用呢。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来到我市某超市内的一个移动通信柜台。她先精心挑选了一部白色苹果4S手机,手持“捡来的卡” 刷卡时,赵某“机灵”地冒用信用卡正面的拼音签下名字——“李婷”。让她惊喜的是,营业员并未要她输入密码!初试成功,小赵喜出望外。 “当时我有点昏头了,财迷心窍,有钱赶快用。”怀揣这张不用密码的信用卡,小赵先后在南大街某品牌烟酒店、某品牌婴幼儿用品店等冒用他人信用卡连续消费,一天之内,总计刷卡消费金额竟高达16375元。 在抓获小赵归案时,她正在翻阅手机说明书,购买的化妆品、烟酒等物品甚至都没来得及拆。因犯信用卡诈骗罪,赵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贩毒: 帮“干哥哥”送货

学法: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学法: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2016-03-14 信息来源:国家食药总局网站 2015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涉案金额高,违法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筛选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 案例一浙江温州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仟家味调味品店和淑芳香料商行的经营者黄剑文、傅莉莉、葛淑芳3人已被人民检察院以贩毒罪提起公诉。 案例二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进行现场检查,当场查扣“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天富生”菊花玉竹片、“天富生”芡实片等多种标注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可疑产品。经检验,“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含有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属于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涉嫌犯罪,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共同调查。经查,2014年1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张泽安家族利用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和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设的诊所作为掩护,以看病开处方的形式,销售其违法生产的森健降糖冲剂等10种假冒保健食品。这些产品均标注虚假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在11批次产品中检出化学物质格列本脲、盐酸二甲双胍等药物成分。此案共查获上述假冒保健食品35000余瓶,涉案金额17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6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

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2015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涉案金额高,违法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筛选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 案例一浙江温州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

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仟家味调味品店和淑芳香料商行的经营者黄剑文、傅莉莉、葛淑芳3人已被人民检察院以贩毒罪提起公诉。 案例二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5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进行现场检查,当场查扣“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天富生”菊花玉竹片、“天富生”芡实片等多种标注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可疑产品。经检验,“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含有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属于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涉嫌犯罪,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共同调查。经查,2014年11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张泽安家族利用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和其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设的诊所作为掩护,

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食品安全犯罪入刑问题研究 【引言第一章】食品安全犯罪概要 【第二章】我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成因 【第三章】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四章】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完善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中国食品安全刑法制度构建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三、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食品安全犯罪的体系归属不够科学 现行1997 年《刑法》将食品安全犯罪作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类犯罪的一种。当时的立法背景是,97 年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依据传统观点,尽管食品安全犯罪确实危及到了公众的生命健康,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起始阶段,立法者价值取向上更多的倾向于该行为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仍然做出将其归入破坏市场经济类犯罪的体系安排。但高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食品安全犯罪的定位问题。食品安全犯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市场监管制度,也包括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将此两者分清主次是确定食品安全犯罪性质归属的关键。三鹿奶粉、阜

阳毒奶粉事件波及全国,造成婴幼儿发育不良,有的甚至造成终身残疾,给数以百计的婴幼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害,类似这样的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如果认为其所侵害的法益是经济秩序显然不太合理。总结这些事件,对国家市场监管秩序的扰乱已被公众的生命健康权益代替成为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要客体。从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及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对这些事件的反映、应对与案件判决的互动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社会各界关注点首先和最主要的在于犯罪行为对生命健康的损害。 (二)现有食品安全罪名规制的范围过窄 1.主观要件拘泥于故意 根据我国《刑法》,第143、144 条规定的主观罪过形态均是故意,这难以对司法实践做出回应。以2003 年海城市学生豆奶中毒事件为例,法院最终判郝国栋、郝佳乐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处徒刑三年、罚金15 万;判郝佳乐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处拘役六个月。①事实上该案在质证、因果关系等方面存在诸多法律质疑,在此本文只对该案的主观罪过问题探讨。关于主观罪过争论的焦点是:被告人是基于故意还是过失的主观罪过? 分析案件事实,抗营养因子的检测在当时并没有列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事实上企业违反使用符合行业标准的灭活工艺的注意义务,造成多人中毒的危害后果的发生,其主观上更符合过失的罪过形式。因此,笔者认为法院的最终判决是值得探讨的。笔者认为这是行为人是否违反注意义务构成过失触犯食品安全罪的问题。

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不足与完善

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不足与完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如何吃得放心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食品安全事件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我国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已将“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完善标准”列为重点任务,由此看来,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应当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机制,寻找有效对策,遏制食品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现实意义 (一)食品安全犯罪威胁大众的健康安全 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运行最基本的物质,一旦不安全的食品进入人体,将会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如今,随着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情况越来越严重,暴露出了许多食品安全问题。

(二)食品安全犯罪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打击消费者信心,使其生活充满了顾虑和担心,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运行。对生产环节而言,不法分子处心积虑地将假冒伪劣食品不断投入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必然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有序运行,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障碍。 (三)食品安全犯罪影响对外贸易,损害国家对外形象 中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食品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我国食品问题时有发生,对外贸易受到困扰。出口食品被扣留或退货,不仅给我国带来经济损失,而且损坏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信誉,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损害国家的竞争力。 二、现行刑法在食品安全保护方面的不足

未成年人违反犯罪典型案例

未成年人违反犯罪典型案例及分析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仅会造成对国家、社会、被害人及其家人的危害,也会造成对自己和家人的危害,代价往往是极其沉重的。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会改写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自己付出的代价是最为沉重的。很多时候违法犯罪离我们并不遥远。作为未成年人,要牢记一句古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案例】关于网络及游戏 第一个小案例:一个15岁山西少年在网上下过这样的帖子:“她让我没有一点上网自由,我恨她,请帮我除掉她,愿意者请与我联系,重金酬谢。”这是一则雇凶杀母的帖子,仅仅是因为每次上网都受到母亲的阻止。可悲的是,几天后山西省一名同样沉迷网游的初中生,竟然真的为了这200元“酬金”成为凶手,他们竟联手将这位母亲砍死。 第二则小案例:远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的胡某,年仅16岁,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的玩家“捅”倒。而坐在一旁的同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了几句。在网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同龄少年的胸口,导致他当场死亡,而胡某则又坐回电脑前,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人了?会不会坐牢?” 还有一则案例,郑州少年15岁的小威,父母离异,父母双方都不要孩子,爷爷奶奶又管不了,小威辍学在家无聊迷上了到电子游厅玩电子游戏,几乎疯狂。2006年10月3日,在“作战”过程中,游戏对家将小威在游戏中“杀死”。一怒之下,小威在游戏厅内将其游戏对家活活打死。 据检察院调查,大部分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作案的诱因、作案的勇气甚至作案方式都来源于游戏。一些网络暴力游戏从2D升级为3D,动画效果极其逼真,游戏人物杀人或被杀时,血光四溅。这样长期的、无数次的“杀人”训练使玩家变得情感丧失,对生命麻木,血腥而直观的画面加上充满挑逗性的文字,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模仿欲,使他们由“网上搏杀”到“仿效杀人”,由网络游戏高手演变成为现实中的凶犯。 某检察院检察长说:“我以前就想不明白,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怎么能对同龄人下那么狠的毒手!了解了网络游戏,我才明白,他以为人被杀死之后,可以像游戏里的人物一样,在下一局中死而复生,继续厮杀!可生命哪里有下一局啊!” 【案例】相关法律 我们来看看相关法律对类似案件做了哪些规定: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上面说的三个案例,三个少年都不满18周岁,所以,法庭也没有公开审理这些案件。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食品安全案件的认定和侦查

食品安全案件的认定和侦查 【摘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食品安全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更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对食品安全案件进行准确的实体认定,提高食品安全案件侦查能力。有效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犯罪,是政府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要尽快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实体认定以及对食品安全犯罪侦查中的几个要点的探讨能够对该类型案件侦查的侦查人员有所 帮助。 关键词:食品安全犯罪认定侦查对策 引言: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对于吃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些令人心旷神怡的饮食文化众彩纷呈,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然而,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犯罪却让这种伟大的饮食文化蒙上一层阴影。“地沟油”“毒豆芽”“毒酸奶”“彩色馒头”“瘦肉精”等等,严重威胁着国人的餐桌安全。让我们以前能够大快朵颐的饮食习惯也变的小心翼翼,胆颤惊心。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二,与食品安全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三,食品安全犯罪的认定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0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

工作总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三个特点

工作总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三个特点 一、案件特点 (一)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行为以销售壮阳保健品为主。除201X 年的一例案件为生产销售假羊肉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以外,其余案件全部为生产销售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壮阳保健食品。由于我国对壮阳类产品的类型和生产厂家有严格限制,造成一大批小作坊制作的壮阳类保健食品横行市场。此类产品市场需求量多,利润空间大,二至三元钱进价的商品能卖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顾客往往羞于到正规医院就诊或购买,选择在街边小店购买,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被害人的这种心理状态,为经济谋求利益铤而走险。 (二)通过实体店贩卖壮阳类保健食品的作案地点多为出租房或小型商店、成人用品店。在朝阳检察院办理的销售有毒、有害壮阳类保健食品案件中,作案地点均为犯罪嫌疑人经营的成人保健品店或生活超市内,涉案物品数量少,与其他正常经营的商品摆在一起掩人耳目,具有迷惑性。这些场所多由个人经营,不具有营业执照,有需求才进货并迅速处理,被查处时存货仅为十几盒甚至几盒。同时,我区出现了部分拥有营业执照的大药房从保健用品市场批发壮阳类保健食品的现象,此类商家以合法形式掩盖犯罪行为,利用消费者对我国批准生产的壮阳类产品的不了解和对大药房等正规销售地点的信任,销售,谋取非法利益。 (三)壮阳类保健产品的主要来源较为集中。一是游商上门送货,这些保健品多来源不明,供货商与进货商均不留联系方式,采取定时送货的方式;二是店

主从朝阳区十里河保健品批发市场进货,进货方明知此类保健产品非正规厂家生产,但放任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三是来自各地产品交易会。如李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一案中,其有毒、有害壮阳保健品均自杭州产品交易会购进,涉及19个品种、101盒。 二、暴露出的问题 (一)法律规定相对机械,实践中存在漏洞。《食品安全法》及《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案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明确了食品安全标准。但是由于食品的多样性与致害病菌的变异性,上述法规只能作为泛性条款与兜底条款,必须依靠各项安全标准及质量鉴定报告方可发挥作用。而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质量鉴定机制均不完备,致使司法监督在食品安全保障之路上步履蹒跚。如生猪羊牛肉属于二次加工才能食用的食品(即煮熟),相关机构因国家对生肉无规定的标准均表示无法进行鉴定,使得案件无法取得应有的证据,无法建立有效的证据链,案件不了了之。 (二)执法机关食品安全监督侦查制度不规范,“行刑衔接”机制运行不畅。基于食品不稳定性、易变异性的特点,离开第一现场后证据难以再行补足,及时扣押及送检是鉴定结论真实有效的重要保证。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与食品鉴定部门在鉴定上衔接不畅,配合力度不足,接收鉴定食品的程序复杂,导致扣押的检材不全或无法及时送检,使得出具的鉴定结论缺乏应有的司法意义,阻滞了案件的司法进程。此类现象集中出现在我区公安机关刑事专项行动办案过程中,。刑事专项活动在集中打击犯罪活动中成效明显,但本身带有应急性、运动型的特点,同时部分人员证据意识、程序意识薄弱,对涉案物品查封、扣押、送检、保

从刑法角度谈食品安全的保护

从刑法角度谈食品安全的保护 一、关于食品安全概念的界定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对食品安全的界定是不同的,食品安全的概念也不断被充实、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对食品安全作出如下界定:食品安全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存权利,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可见,在生产力落后、粮食极端匮乏的年代,食品安全更多的被赋予保障食品数量的使命。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文献中提出,食品安全即在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们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认为食品安全就是保证食品达到适合人类食用的卫生标准。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与质量。为此,在1992年的国际营养大会上,食品安全又有了新的内容:在任何时候人人都可以获得的限定,表达了人们对食品安全新的诉求。我国于20XX年2月28日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中用食品安全替代了食品卫生,将食品安全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这是我国从法律角度对食品安全下的定义,虽不能完全涵盖食品安全的内容,但它反映出法律对人们生命健康权益的保护。纵观食品安全概念的发展历程,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笔者认为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富含的营养全面合理,能够满足人们对食品的数量、卫生和质量需求,不会对人体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能够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所应具备的标准。具体而言就是,在数量方面,食品能够满足人们购买的欲望和能力;在质量方面,食品符合卫生安全、质量达标、营养全面的标准。因此,食品安全包含了食品数量、食品卫生、食品质量和食品营养四方面的要素,它们是食品安全不可或缺的内容,四者之间相互,共同组成了食品安全的完整概念。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现状 (一)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20XX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相应的《食品卫生法》失效,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失去了部门法依据。20XX 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修正为:生产、销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典型案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典型案例分析 (周春燕 2011、11、2) 由于年龄、心智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身份与角色的特点,应该说,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相对就是集中的,并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亦存在较多的共性。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区域间人口频繁、大规模的流动的大背景下,受社会结构转型及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侵财犯罪 [盗窃罪]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90后”王某成为一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管教,王某初中未毕业即“逃离”家庭来到京打工。来到大都市后,她开始沉迷网络游戏,有时为买游戏装备一夜要花近百元,这也让时长间断打工的王某有些承受不住。2010年6月的一天下午,从网吧出来的王某几乎身无分文,这也让她起了邪念,在某胡同一院门前时,王某趁被害人杨某进院的功夫将杨停放的一辆电动车偷走,后被人赃并获。法院以盗窃罪对王某免予刑事处罚。 [法官点评] 侵财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有绝对的比重。就具体的犯罪种类而言,主要有盗窃罪与抢劫罪两种;就具体的主体而言,在校学生与城市外来务工未成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年龄与社会角色决定了未成年人绝大多数为“纯消费者”,其日常的开支需要家庭的资助;少数即使参加

工作往往也不能“自给自足”,不能吃苦耐劳,甚或存在不劳而获想法,这与她们受太多物质诱惑或玩心太重所导致的超额消费赤字存在着的巨大矛盾,决定了未成年人实施侵财犯罪的多发性。尤其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务工未成年人群体而言,由于脱离了传统乡土社会的约束,而父母的管教往往也很少或鞭长莫及,她们因沉迷网络、交友不慎而引发的此类犯罪日趋多发。值得注意的就是,因对法律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站脚助威不就是犯罪),导致实施抢劫犯罪的情况也时有出现。就此类犯罪的预防而言,应区分不同的未成年人犯罪主体,对于在校未成年人来说,家庭的日常管教与学校经常性的普法教育尤为重要,并更要注意防止她们沉迷网络或结交不良青少年;对参加的未成年人而言,由于多为城市外来务工者,从事的多为餐饮、保安等无技术含量的服务业,这就要求家庭除想方设法进行管教外,其从业单位应担负起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责。 二、扰乱社会秩序犯罪 [聚众斗殴罪] 陈某(犯罪时17周岁)曾因滋事被劳教。2009年1月11日晚,陈某在石某家玩时,听到了石某在某职技学校读书的女友曹某打来的请求增援的电话。原来曹某因琐事与同校女生李某发生口角后,李某扬言要找人与贾“约架”。在石某提出帮忙为曹某“出气”的请求后,陈某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准备了一把砍刀。次日下午,陈某等一行四人与

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情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f11354148.html, 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情况 作者:肖明 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第06期 新法增行政拘留处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指出,新食品安全法体现严惩重处原则,强化了食品安全刑事责任的追究。新修定的食品安全法增加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因为发现有些违法者往往不怕罚,但是怕关,怕抓人。 滕佳材介绍,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做了较大改革,首先要求执法部门判断违法行为是不是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就直接由公安部门进行侦查,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构成刑事犯罪的话,才由行政执法部门进行行政处罚。 新法还提出,对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管理工作。此外,针对有些违法者“怕关不怕罚”的情况,新法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经营病死畜禽、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等屡禁不止的严重违法行为,增加了行政拘留的处罚。 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文 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并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在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经营上述食品; 二、生产经营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三、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或者生产经营其制品; 四、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生产经营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 五、生产经营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六、生产经营添加药品的食品。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问题透析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问题透析 【论文提要】: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面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应运而生,这充分显示出党和政府治理食品市场、惩治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做好法律规范之间的衔接,充分利用刑事审判职能,预防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本文首先分析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现状,通过几个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差异,提出司法实践中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四点建议。笔者认为,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是预防和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基础。当前,首先要做好刑事司法与《食品安全法》实施的衔接,修改和完善犯罪要件,加大犯罪的打击力度。然后结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健全完善食品监管、预警、风险检测等各项机制,努力做好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配合,共同构建食品安全防控体系。 【关键词】:食品安全犯罪问题理性之策 【正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因此一贯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总有一些不法之徒受利益的驱动,冒天下之大不韪,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制假、售假,坑害群众。一段时期以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福寿螺、苏丹红、毒火腿、瘦肉精、毛发酱油、黑心月饼……,直至2008年9月份曝光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一起起怵目惊心,轻者致病,重者要命。国人为之惊恐、为之愤怒。“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须切实监管,严厉惩治。”[1]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加快食品安全立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呼声日益高涨。为适应社会新形势、顺应群众新要求,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并于2009年6月1日起开始执行。这是

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摘要 食品是人民用来维持生命的物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的被曝光,引起了人们的惊慌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食品安全犯罪的危害是非常的巨大的,不法分子通过制造伪劣的食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来获取暴利,这样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食品市场经济的秩序,通过这些食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会影响我国人民的人心,造成全国人民的恐慌,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和谐社会的发展的进程。其次,通过我国制定相关的刑法,能够更好的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刑法具有强制性以及严厉性,刑法对于犯罪者的惩罚的力度是非常的大的,不仅仅是对违法者进行相关的罚款以及停业等处罚,还对于食品安全犯法者根据食品安全的问题的大小剥夺政治权利甚至是生命权利进行剥夺,只有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食品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者,做到有法可依,严格的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处理,更好的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的安全。针对于此对于本文的研究是非常有一定的现实的意义的,希望本文的研究的结果能够对于刑法对于食品安全的保护有一定的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监管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 I

目录 1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2.1理论意义 (1) 1.2.2现实意义 (1) 2食品安全相关概念 (3) 2.1食品安全的概念 (3) 2.2食品安全的特征 (3) 2.3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4) 3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现状 (5) 3.1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5) 3.1.1本罪的犯罪构成 (5) 3.1.2本罪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5) 3.2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 (6) 3.3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 (6) 3.3.1本罪的立法背景和理论基础 (6) 3.3.2本罪的犯罪构成 (7) 3.3.3本罪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7) 4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7) 4.1立法理念上的不适应 (7) 4.2立法实践上的缺陷 (8) 4.3刑法规制的范围较窄 (8) 4.4现行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定位不准确 (9) 5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建议 (9) 5.1确立现代食品安全刑事立法理念 (9) 5.2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具体措施 (9) 5.3增设食品安全过失犯罪 (10) I

8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

八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有关污染环境犯罪的定罪量刑具体标准。同时,最高法通报了8起环境污染犯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显示,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实施以来,环境污染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提高了对环境污染犯罪的震慑力度,推动环境司法工作顺利展开。 ■案例一 刘祖清污染环境案 排放含重金属的污染物严重超标,构成污染环境罪 (一)基本案情 2013年10月以来,被告人刘祖清伙同他人,在未按国家规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未建设配套水污染防治等环保设施的情况下,雇佣工人从事鞋模加工。期间,产生的废水未经过处理,通过连接围堰的管道排至村庄排水渠。经监测,上述加工厂总外排口废水中重金属浓度为镍23200 mg/L、总铬8.64 mg/L、铜36mg/L、锌132 mg/L,分别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的排放标准23199倍、4.76倍、35倍、25.4倍。 (二)裁判结果 福建省晋江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被告人刘祖清伙同他人在鞋模加工时,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含镍、铬、铜、锌的废水,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23199倍、4.76倍、35倍、25.4倍,严重污染环境,其行为已构成污染环境罪。据此,以污染环境罪判处被告人刘祖清有期徒刑二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案例二 田建国、厉恩国污染环境案 非法炼铅污染环境,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半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田建国租赁炼铅厂,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利用火法冶金工艺进行废旧铅酸蓄电池还原铅生产。自2012年8月~2013年10月,被告人田建国先后从张柱芳等人(已另案处理)处购买价值人民币108330105元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共计13500余吨,用于还原铅生产,严重污染环境。被告人厉恩国建设炼铅厂租赁给田建国,且为田建国经营提供帮助。田建国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初探(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初 探(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初探(通用版) 内容提要: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是指数个刑法条文因对同一符合犯罪构成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都有所规定,而具有包含或者交叉关系的情形。它具有三个特征,即:必须有数个刑法条文;数个刑法条文之间具有包含或者交叉关系;其原因是数个刑法条文对同一符合犯罪构成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都有所规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从竞合程度与形成原因两个方面,可以分别将其分为包含型法规竞合与交叉型法规竞合和一要件型法规竞合与数要件型法规竞合。对之,在适用刑法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除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关键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界说;特征;分类;适用原则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法》

的出台无疑是我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新法建立了诸如取消食品免检、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实行食品召回等一系列制度设计与规范供给,其对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法的颁布与法的实效尚有很长的距离,其间可能存在许多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的问题: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这些制度如何予以理解阐释?这些制度在施行中还存在或可能存在哪些问题?这些制度与现有的制度如何衔接、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当然需要众多学人的智识努力,其间探讨、争鸣,甚至不同意见的针锋相对也很为必要。为此,本期刊发《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规竞合初探》、《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专家治理模式的重构》、《食品召回法律责任研究》三篇文章,就新法涉及的一些具体制度进行探讨,以期能引起更多学人对这些问题从更为微观、更为实证的角度进行研讨分析。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国际社会普遍对之极为关注。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为了有效地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

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四川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网络 教育)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办学学院四川大学 校外学习中心奥鹏学习中心 专业法学 年级 1703 指导教师梁琼芳 学生姓名何思 学号 aDB117k2045 年月日

论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 专业:法学 学生:何思指导教师:梁琼芳 摘要 食品是人民用来维持生命的物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但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的被曝光,引起了人们的惊慌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食品安全犯罪的危害是非常的巨大的,不法分子通过制造伪劣的食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来获取暴利,这样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食品市场经济的秩序,通过这些食品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会影响我国人民的人心,造成全国人民的恐慌,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和谐社会的发展的进程。其次,通过我国制定相关的刑法,能够更好的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行为,刑法具有强制性以及严厉性,刑法对于犯罪者的惩罚的力度是非常的大的,不仅仅是对违法者进行相关的罚款以及停业等处罚,还对于食品安全犯法者根据食品安全的问题的大小剥夺政治权利甚至是生命权利进行剥夺,只有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食品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者,做到有法可依,严格的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处理,更好的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的安全。针对于此对于本文的研究是非常有一定的现实的意义的,希望本文的研究的结果能够对于刑法对于食品安全的保护有一定的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监管

On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of food safety Major:A law Student: Hesi Supervisor:Liangqiongfang Abstract Food is the material that people use to maintain life, and it is the material that people rely on for survival. However, the frequent exposure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has caused people's panic and affected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order. The dangers of food safety crime is very huge, criminals by shoddy food for sale in the market to obtain huge profits, such a serious affected the food order of market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se food for sale in the marke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health in our country, caused a great loss to our country's economy, food safety problems are exposed affects the hearts of our people, lead to the national people's panic, serious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our country. Second, through the related criminal law in our country, to better impact food safety crime, the criminal law are mandatory and severity, the criminal law for the perpetrators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punishment is very big, is not only the offender related fines and penalties such as closed also for food safety offenders deprived of political right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food safety problem and even deprived of right to life, only in this way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food safety, only in this way can better against food safety violators, legal, strict harsh treatment for food safety violators, Better guarantee people's health and life safety. In view of thi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is paper.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food safety by criminal law. Key words: Food safety; The criminal law; Protection; regulator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