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生态脆弱性相互关系的计量推断方法

社会—生态脆弱性相互关系的计量推断方法

社会—生态脆弱性相互关系的计量推断方法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 在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有一类非常高频并且较难的考点,就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今天中公教育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在考试中如何体现又如何解。 一、思考: 如果明天天下雨,那无我们就放假。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我骗了你? 答案:明天天下雨了,我却没给你们放假。题干信息可以写成明天天下雨→我们放假(p→q),觉得我欺骗你们的情况应该是:天下雨这件事情发生了,也就是放假的条件满足了,我却不给你们放假,即明天天下雨且我们不放假(p且非q) 规则:p→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 能力训练 1、判断下列命题间是否具有矛盾关系 “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是危险的”和“如果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不是危险的” 答案:不是。【中公解析】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联命题),即p 发生,非q也发生才可以,而后面这个命题是一个假言命题,即p和非q发不发生并不知道。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一只熊很饥饿且它不是危险的” 二、应用: 1、直接考察

例:在接受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仑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上述断定不成立? 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 ②连长牺牲了,但鬼子没能跨过昆仑关 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 A.只有① B.只有② C. ①和② D.①和③ 答案:A。【中公解析】由问法:哪项为真,上述断定不成立,即考察一真一假的问题,就需要大家能看出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可以把题干信息写成“连长活着→鬼子不跨过昆仑关”矛盾命题即为“连长活着且鬼子跨过了昆仑关”,所以只有①,答案选择A 2、真假话问题 例: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 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 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中公解析】整理题干信息:①周√→吴√②郑√③周√且吴×④周√或王√并且一直四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观察四个信息发现①和③是一对矛盾命题,即一真一假,而又已知只有一个只真的,所以可以知道②和④是假的。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 否命题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之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逆否命题。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假言命题是在行测考试中必然性推理部分常考考点,而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也就是逆否命题更是经常出现,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难,只要细心,找到推出关系就可以判断,但是对于逻辑来说,做对并不是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快速的解题才是我们要做的重点,那下面我们就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此类题型在问法上,会以“由此可以推出”“据此题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等形式出现,即让我们根据题干推出关系,找到与干推出关系一致或是题干逆否命题的选项,也就是说通过肯定推出关系前件可以肯定推出关系后件,或者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那么当选项中出现肯定后件或者否定前件的情况,因为什么都推不出,可以直接排除。我们看个例题:一本书要成为畅销书,必须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如果上述断定成立,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 大多数人喜欢有可读性的畅销书 B. 没经过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 C. 有可读性的书一定是畅销书 D. 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一定不是畅销书 答案:D。解析:题干和选项都涉及到假言命题的标志词,结合问法,考虑考得为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题干推出关系为“畅销书?有可读性或者经过精心的包装”A选项很明显不能从题干得出。B选项没有经过精心包装,不知道是否有可读性,不能否定后件,排除。C选项有可读性,后件的选言命题为真,肯定

后件,什么都推不出,排除。D选项没有可读性又没有精心包装的书直接否定了题干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当选。 注意:我们所说的前件后件一定是推出关系的前件后件。

判断推理题高分答题技巧

判断推理题高分答题技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判断推理题高分答题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公务员考试作为公安院校学生竞争岗位的一个平台,已经引起学生及社会的足够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一,通读教材,夯实基础。判断推理模块... 公务员考试作为公安院校学生竞争岗位的一个平台,已经引起学生及社会的足够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通读教材,夯实基础。判断推理模块,尤其是演绎推理模块,是广大考生比较头疼的部分,坦白的讲,这其中所考察的有些知识确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这就要求广大学员在备考的初始阶段首先要通读教材,了解考试的大体内容并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在基础备考阶段,透彻理解教材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题型,对精选习题加以强化练习,巩固复习效果,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第二,认真研究真题,提高做题能力。研究近几年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真题,有利于进一一步把握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的试题特点和规律,抓住考试重点,进行有针对的复习。比如说图形推理除了常规题型的考查,还出现了新题型等。真题是一切趋势变化的源泉,掌握了真题就掌握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脉。 第三,细化模块,专项练习。对判断推理的四大模块进行针对复习,有利于查找自己的弱点,专攻死穴,达到优点更优,漏洞补上,齐头并进。

:重点突破,提升能力 通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大部分考生做题的准确率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模拟成绩却还是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学员对知识点只是有了一个基本的、一般的掌握,但是针对某些难度较大、或者是没有透彻掌握的知识点依然束手无策。这就要求考生通过专项系列教材和试卷系列当中的全真模拟卷来攻克自己的短板。根据自己基础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缩小复习范围,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对考试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不擅长的知识点的复习上。特别是熟练掌握做题的技巧,在保证做题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答题的速度。 :反复练习,全面提升 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是由专项组合的一个整体,在这个阶段,考生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考试,要化零为整。 首先,在这个阶段,考生要全面进入做题能力训练的阶段,要严格按照考试的模式进行反复的训练,知识的掌握是一方面,但做题确实另一方面,能把自己学会的知识通过题目展示出来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可以训练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考生要反复练习,全面提高做题能力,这是考生不仅做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还可以选择性的接触一些地方省市考试真题,通过真题练习考生可以积累临场经验,感受考试气氛,掌握做题节奏,提高应试能力。 其次,在做题的同时要注意梳理知识点。考生要将个人以前做过的题再仔细看一遍,找出错误原因和改进方法,记忆下来,避免以后再犯。另一方面是将之前复习中学习过的知识点、题型、方法技巧等,进行一次集中

行测逻辑判断之可能性推理做题三步法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判断是一个考生普遍觉得较难但又非常容易提高的题型。逻辑判断又可以划分为两大知识体系——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必然性推理的题目涉及命题的矛盾、推出等多种规则,考生在初期学习的时候常感觉要记忆的知识点又多又难以理解,但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一定程度的练习,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到那时候必然性推理的题目自然也就难不倒各位考生了。反倒是可能性推理尤其是削弱型和加强型题目的解题技巧,值得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部分题目看起来都不是太难,但重在考查大家的逻辑思维,考生很容易被题目表象迷惑或陷入自己的思维中无法自拔,最终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公教育专家希望通过对可能性推理中削弱型和加强型题目做思路梳理,帮助考生认清题型并提高正确率。 第一,读懂题干 读懂题干信息对于削弱和加强型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削弱还是加强题干的观点和结论,我们首先都需要清晰无误地了解题干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否则就会容易选择无关选项,就选项本身而言虽然看似很有道理,但如果跟题干论证无关的话,就不能进行削弱和加强,这也是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所以考生在拿到题目时要善于捕捉关键信息,剔除一些无用信息或者简化一些复杂语句,快速有效地提炼出文段的核心观点以及论证方式,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看清问法 当明白了题干信息后再关注题目的问法,是削弱型还是加强型题目。这一步看似简单,但有很多考生却经常在这方面出问题,所以一定要细心审题。一般如“最能削弱、质疑、反驳”等问法自然是削弱型题目,“最能加强、支持”是加强型题目。而“需要补充的前提、隐含的假设、必需作出的假设”其实也是让我们弥补漏洞,对论证结构进行补充,所以仍然算作加强型题目。还有一类如“不能质疑、除了哪项都能质疑”,意思并非一定是加强型题目,而是指在四个选项中有三项都能够削弱题干论证,不管是强是弱都可以,但有一项是不能对题干进行削弱的,有可能是加强,也有可能是无关选项。所以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明确题目问法也是很重要的,可以厘清思路,更快地排除错误选项。 第三,比较选项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推理五大题型解题技巧 一、真假型 真假型题目的特点为题干给出几句话或者几句描述,但未指出其真假情况,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例题】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张老师说,小赵一个都没猜对,小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 A. 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 B. 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 C. 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 D. 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画图表如下: 由上表,显然几人的猜测有一致之处,再由张老师说的话继续完善表格进行推理。由“小赵全部猜错”,可知其他几个人猜测的跟小赵一样的也全部错误,即下图阴影部分都是错的。 又由于小杨和小李对于墨和纸的猜测相同(如上图圆圈圈示),且小李只对1个,而小杨只对2个,因此对于两人墨和纸的猜测只能对一个,故小杨对砚的猜测是正确的,即“砚在

第一层”一定为真。因此答案选D。 【点拨】对于真假型题目,通常可以从确定条件、一致条件和唯一条件这几个点出发,或者当所给条件相似时,从最不一样的条件入手,此外,在考场上一时没有思路时,可直接选择假设法或代入法。 二、匹配型 匹配型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个条件,且涉及两类或两类以上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匹配型题目可以看做复杂的排序型题目,所以解法也与排序型相似。 【例题】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A.甲不是湖北人 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D.湖北人年龄最小 【解析】分析推理题目,题干有两个条件涉及河南人,可以把河南人作为突破口。 由题干可知,河南人不是甲,也不是乙,则只能是丙;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即丙比乙年龄小,而丙比湖北人年龄大,则湖北人只能是甲,且年龄最小,因此山东人是乙。由此可得:乙(山东人)>丙(河南人)>甲(湖北人)。故答案选D。 【点拨】匹配型题目的解题关键是找出元素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结合不同类型的关系由确定的推出不确定的,常用图表形式表示元素间关系,有些步骤运用排除法比较方便。 三、排序型 排序型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多个条件,但只涉及一类元素,这些元素在时间先后、位置顺序或者数量、程度等方面有一定关系。 【例题】北京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机动车辆限行政策,每辆机动车周一到周五都要限行一天,周末不限行。某公司有A、B、C、D、E五辆车,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已知:E车周四限行,B车昨天限行,从今天算起,A、C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E车明天可以上路。 由此可知,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今天是周六 B.今天是周四 C.A车周三限行 D.C车周五限行 【解析】分析推理题。首先由“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可知,每天至多有一辆车限行,又E车周四限行,可画图如下:

直言命题解题思路详解

中公金融人银行招聘网为您整理招聘信息,并为您提供免费银行备考技巧、备考资料、备考视频、试题真题等资料,中公金融人银行招聘网预祝众考生应聘成功! 2016年银行春季招聘交流群:74234136 2016年银行春季校园招聘公告汇总 一直以来银行都是非常热门的工作选择,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银行的工作稳定性,薪资福利水平等都是非常符合考生要求的。但是银行考试仍然需要经过笔试行测部分的考察。那么在行测中文科也占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简单来看看文科其中一部分直言命题的解题方法。 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之中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一个章节,但是他是后面复言命题的基础所以直言命题十分重要。 一、直言命题的基本概念 含义 直言命题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直言:一句话,单句 命题: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 所以直言命题的含义就是表示判断关系的单句。 直言命题的结构 所有苹果是水果 量项主项联项谓项 逻辑之中我们并不研究推理内容主要研究推理形式,因此主项谓项是研究重点 主项除了所有之外还有有些、某个 联项有是和非

两项有三个联项有两个,因此直言命题有六种基本句式。 直言命题六种基本句式 所有A是B 所有A非B 有些A是B 有些A非B 某个A是B(具体某一个) 某个A非B(具体某一个) 二、矛盾关系 什么是矛盾 矛盾:表示同一个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B两种情况且AB不相交,AB就是一对矛盾 换言之矛盾双方要满足如下两点要求: AB包含所有情况 AB没有交集 怎么找矛盾 举例:思考黑人的矛盾是什么男人的矛盾是什么结果黑人的矛盾是除了黑人之外所有的人,即非黑人男人的矛盾是除了男人之外所有的人,即非男人 所以找矛盾的方法: 在命题前面加、减非或者并非 例题 并非所有同学喜欢有些老师。求这句话的矛盾所有同学喜欢有些老师 (三)矛盾的意义 矛盾双方有两点要求 矛盾命题必定永远一真一假

公考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公考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李浩颖) 2019.5.5 1、矛盾关系:条件只有一真,真话在矛盾中,其余全假;条件只有一假,假话在矛盾中,其余全真。绕过矛盾看其余。 所有A都是B与有的A不是B; 所有A都不是B与有的A是B; A→B与A且?B A或B与?A且?B A且B与?A或?B 例:龙李村一村民丢失了一头牛,村长找到涉嫌的甲乙丙三人来询问,三个人逐一陈述,甲说:我没有偷。乙说:是甲偷的。丙说:我没偷。在一旁的丁了解真相,发表意见说:你们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偷了,且只有一个人说对了。 请问:他们三人是谁偷了牛。 A、乙 B、丙 C、都没有偷 D、甲 解题思路:首先找矛盾,可以看出甲和乙的话矛盾,必然一真一假;其次绕过矛盾看其余,题干中只有一句是真话,真话一定在矛盾中,矛盾以外的命题为假,因此丙的话为假,那真实情况为:丙偷了。答案为B。 2、反对关系:没有矛盾找反对,绕过反对看其余。 条件只有一真,找到“有点”和“有点不”,其余全假; 条件只有一假,找到“所有都”和“所有都不”,其余全真。 有的A是B与有的A不是B 所有A都是B与所有A都不是B 例:某次英语考试结束,1班小王和小赵一起对考试成绩预测:(1)、有人考试没及格;(2)、有人考试及格了;(3)、小王考试没及格。成绩公布后,发现他们的预测中只有一句话是正确的,由此可知:( ) A、1班同学都没有及格 B、1班同学有人没及格 C、小赵考试及格了 D、小赵考试没及格 解题技巧:找不到矛盾找反对,发现(1)和(2)为反对关系,必有一真。绕过反对看其余,题干中只有一真,则(3)一定为假,即小王及格了,则(2)为真,由于只有一真,因此(1)为假,真实情况所有人都及格了。答案为C

2018军队文职笔试备考技巧直言命题的解题技巧

2018军队文职笔试备考技巧:直言命题的解题技巧 在军队文职笔试备考必然性推理过程中,直言命题就是我们接触的第一个知识点,那么可想而知把它的重要性。直言命题是考生复习好整个必然性推理的基础,更是考生建立逻辑思维的基础,因此,把此节知识学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直言命题其实并不是很难,难就难在考生第一次接触这门逻辑课程,容易被陌生的知识吓到,那么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考生走进直言命题的世界,了解它的秘密和它背后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直言命题的六种标准形式。对于初接触直言命题,首要做的就是把直言命题的标准形式学会,这样才能做到拿到题目转换成标准形式再进一步进行推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题,来尝试转换成标准形式。 【例题】把下面几个命题转换成直言命题标准形式。 (1)没有金属不导电。 (2)所有不搞阴谋诡计的人不是野心家。 (3)女性不都爱化妆 (4)男性都不爱化妆 【解析】(1)可以转换成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2)可以转换成所有野心家都是搞阴谋诡计的;(3)有些女性不爱化妆;(4)所有男性都不爱化妆。在这几个例子中,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不……”可以转换为“所有……都……”;“……不都……可以转换成“有些……非”。 第二个故事是直言命题的矛盾命题。矛盾命题是此部分的常见考点,常见的是真假话问题。下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讲解下解题思路。 【例题】一件盗窃刑事案中,警方抓获了甲、乙、丙、丁四名犯罪嫌疑人,对他们进行质问,他们是这样说的: 甲:是乙作的案。 乙:是丁和我一起作的案。 丙:丁是案犯。 丁:不是我作的案。 四句话只有一句是谎言。 如果以上判定为真,则以下()项是真的。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doc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我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多多学习答题技巧,巧妙地快速答题!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直言命题中我们运用的对当关系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可能事大家熟知的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可以达到快准狠的效果,但是有一类对当关系却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反对关系。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样可以用好题干中的反对关系。 1、反对关系分类 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比如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 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如果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题目呈现: 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 (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

(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 (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 经过具体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 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 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 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 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 【解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结构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结构,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则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则“有些是”必定为假,则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反对关系在考试中较为常见,如果涉及到真假题中出现有这一关系,我们就可以利用反对关系的特性快速解题,快速选出答案。 行测可能性推理复习资料:力度比较 一直以来,可能性推理都是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的重点必考题目,很多同学在学可能性推理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觉,理论学起来简单易懂,但是一旦做题,总是一错一大片。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众多削弱、加强的选项中总是成功避开了那个最能削弱、或最能加强的正确选项。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可能性推理的“选项力度比较”。 角度一:必然性>或然性 主要从语言的表述上进行区分。“必然性”即表述比较绝对的选项,例如含有“一定、肯定、必须”这样表述绝对化字眼的选项,这样的选项

行测解题技巧-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是必然性推理中比较简单的一块内容,但是由这个章节引出的矛盾关系基本贯穿了必然性推理的全部。那么什么是矛盾关系呢?简单理解的话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逻辑里面把同一素材的两个命题永远满足一真一假关系称为矛盾关系。 直言命题的六种分类可以写成三对矛盾关系,分别是:所有是的矛盾为有些非;所以非的矛盾是有些是;某个非的矛盾是某个是。那么这些矛盾关系什么时候用呢?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优先考虑矛盾,第一种情况,根据题干论述为真(假),选假(真);第二种情况,题干论述只有一真(假)时,即真假话问题时优先考虑矛盾。接下来我们就用一道例题来感受一下矛盾关系的考查形式。 【例1】六年级的某节语文课,甲乙丙丁四个同学中有一人没来上课,其他三个人都来上课了,老师在事后询问时,他们做了如下回答: 甲:乙没有来 乙:我不但来上课了,还回答了问题 丙:我迟到了一会,但直到下课才走 丁:如果丙来了,那就是我没有来 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丁没有来上课 B.乙没有来上课 C.丙没有来上课 D.甲没有来上课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把四个人的话用逻辑命题的形式表述为:甲说:非乙,乙说:乙,丙说:丙(就是丙来上课的意思),丁说:丙→非丁。四个人中只有一句假话,并且发现甲说的话和乙矛盾,那么根据矛盾关系性质可知甲乙必有一真一假,那么丙丁的话就都为真话,结合丙丁的话可知,丙来了丁没来,直接选择A选项。 那么如果这道题问说假话的是谁,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分析甲乙的话了,由题干信息可知只有一人没来,根据上述分析可直没来的是丁,所以甲说的话就为假话。 通过这道题呀,我们发现对于矛盾关系在真假话问题中的应用,解题可分三步走:1.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朴素逻辑的快速解题方法

判断推理解题技巧:朴素逻辑的快速解题方法 1、排除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我们可以根据题干的已知信息去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这样做题快还准。 例题1、李赫,张岚,林宏,何柏,邱辉五位同事,近日他们各自买了一辆不同品牌小轿车,分别为雪铁龙,奥迪,宝马,奔驰,桑塔纳。这五辆车的颜色分别与五人名字最后一个字谐音的颜色不同。已知李赫买的是蓝色的雪铁龙。 以下哪项排列可能依次对应张岚,林宏,何柏,邱辉所买的车? A.灰色的奥迪,白色的宝马,黑色的奔驰,红色的桑塔纳 B.黑色的奥迪,红色的宝马,灰色的奔驰,白色的桑塔纳 C.红色的奥迪,灰色的宝马,白色的奔驰,黑色的桑塔纳 D.白色的奥迪,黑色的宝马,红色的奔驰,灰色的桑塔纳 【解析】A。已知题干的确定信息为五辆车的颜色与人名最后一个字谐音的颜色不同。那么可知,林宏不买红色车,排除B。何柏不买白色车,排除C。邱辉不买灰色车,排除D。 例题2、大学毕业的张、王、李、赵4人应聘到了同一家大型公司,每人负责一项工作。其中一人做行政管理,一人做销售,一人做研发,另一人做保安。已知: ①张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保安; ②王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研发; ③如果张没有做研发,那么赵也没有做行政管理; ④李不做行政管理,也不做保安; ⑤赵不做研发,也不做保安。 由此可以推出: A.张做销售,李做研发

B.赵做研发,李做销售 C.李做销售,张做研发 D.李做研发,赵做保安 【解析】C。由①②④可知,张王李不做行政管理,只能是赵做行政,排除BD。由③可知,后假前假,赵做行政管理就能推出张做研发,所以排除A选C。 排除法对于朴素逻辑来讲是个很好的方法,也是大家常常忽略的方法,所以大家要经常练习使用哦。

[行测]逻辑判断之可能性推理解题技巧

为什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设有判断推理题型?判断思维能力是人的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其涵义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思维进行判定、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能力。通过对一个人的判断推理能力的判定,能够反映出他对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联系的认知能力的高低。而国家公务员所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对象、内容都是非常复杂的,且工作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作为国家公务员,其判断推理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为完成日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才将判断推理作为一种基本的测试题型列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逻辑判断主要测查的是报考者对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演绎和归纳的能力,其中理解是基础,演绎和归纳是重点,需要报考者有清晰的思维。 根据逻辑判断的题目要求,解题时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①假设正确,即题目所说的话无论是否和实际相符,都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②不需附加任何说明即可推出,这就提醒考生在解题时不要主观臆断,附加自己的想法,而应以题干内容为准。 从历年考试真题以及大纲中所给的例题可以看出,20XX年逻辑判断部分的考查内容将仍然以可能性推理为主,一般会出现六大题型(即

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结论型、评价型和解释型)中的3-4种,但重点依然会是削弱型题目,这类题目是批判性思维在考试中的典型应用。此外,也会适当考查必然性推理题目,主要涉及复言命题推理和分析推理类题目,这类题目可以更好地考查报考者是否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针对逻辑判断部分的考试特点,我们在备考时要重点把握可能性推理的六大题型(削弱型、加强型、前提型、结论型、评价型和解释型)及各自的解题方法,特别是前提型题目,在20XX年国考中共考察了5道,前提型可以归为支持型题目中。做削弱型、加强型题目首先要对题干论证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其中的关键词来分清论点、论据以及题干的论证方式,还要准确辨别选项间的削弱或加强程度。而必然性推理部分虽然所占比重较小,却是解题的基础,考生要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选取快速有效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方法有三: (1)熟记规则。答题时应考者应熟记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果决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因此,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确答案应与所给出的陈述相符。 (2)查找中心句,简化题干,找出题干内部联系。现在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部分的题干越来越长,不仅考查了判断推理能力,还考查了阅读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把题干简化,找到中心句。例如,20XX年真题,“近来,网上出现了一则有关”公务员绿色出行“的报道,即A市教育局通过添置公务自行车,是的较近距离的公务活动不再派汽车,从而大幅度降低了公务汽车使用率,B是环保局负责人看了这则报道,认为引进公务自行车能缩减财政开支,于是决定也采取这种做法。以下哪项

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第6章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6.8 设有如下一组推理规则: r1: IF E1THEN E2 (0.6) r2: IF E2AND E3THEN E4 (0.7) r3: IF E4THEN H (0.8) r4: IF E5THEN H (0.9) 且已知CF(E1)=0.5, CF(E3)=0.6, CF(E5)=0.7。求CF(H)=? 解:(1) 先由r1求CF(E2) CF(E2)=0.6 × max{0,CF(E1)} =0.6 × max{0,0.5}=0.3 (2) 再由r2求CF(E4) CF(E4)=0.7 × max{0, min{CF(E2 ), CF(E3 )}} =0.7 × max{0, min{0.3, 0.6}}=0.21 (3) 再由r3求CF1(H) CF1(H)= 0.8 × max{0,CF(E4)} =0.8 × max{0, 0.21)}=0.168 (4) 再由r4求CF2(H) CF2(H)= 0.9 ×max{0,CF(E5)} =0.9 ×max{0, 0.7)}=0.63 (5) 最后对CF1(H )和CF2(H)进行合成,求出CF(H) CF(H)= CF1(H)+CF2(H)+ CF1(H) × CF2(H) =0.692 6.10 设有如下推理规则 r1: IF E1THEN (2, 0.00001) H1 r2: IF E2THEN (100, 0.0001) H1 r3: IF E3THEN (200, 0.001) H2 r4: IF H1THEN (50, 0.1) H2 且已知P(E1)= P(E2)= P(H3)=0.6, P(H1)=0.091, P(H2)=0.01, 又由用户告知: P(E1| S1)=0.84, P(E2|S2)=0.68, P(E3|S3)=0.36 请用主观Bayes方法求P(H2|S1, S2, S3)=? 解:(1) 由r1计算O(H1| S1) 先把H1的先验概率更新为在E1下的后验概率P(H1| E1) P(H1| E1)=(LS1× P(H1)) / ((LS1-1) × P(H1)+1) =(2 × 0.091) / ((2 -1) × 0.091 +1) =0.16682 由于P(E1|S1)=0.84 > P(E1),使用P(H | S)公式的后半部分,得到在当前观察S1下的后验概率P(H1| S1)和后验几率O(H1| S1)

(完整版)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和方法

宁夏公务员考试断推理题解答方法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也叫逻辑推理,是判断推理中的测试内容之一。10道(或15道)试题由题干、提问和备选项组成。题干或是给出一段论述、或是给定一些条件,然后根据提问,在A.B.C.D 四个备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答案。 逻辑推理蕴涵普通逻辑的基础常识。这些常识,在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其他内容的测试中,都有广泛应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容忽视。当然,不了解这些常识,也可以做一般性的分析和断定,但往往出错。原因是,不同的试题,都针对着不同的知识点,也就是考点。这些考点的考核方法和出题思路是有规律的。离开这些规律,就无从把握考点,有可能导出“我认为”的思路,而失去了正确解答的机会。 为了便于考生掌握考点,有效地管理和调用相关的常识、方法和技巧,本书根据试题常见的考点,首先提供几个好理解、易操作的快读、快解方法,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这些快读、快解方法,都是针对历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点和题型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巧,在应试中十分重要。当然,当了解必要的逻辑常识后,这些方法的应用就更为灵活。 快读快解应用篇 ——真题考点经验精选 快读快解口诀集锦 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对应关系杂排除做首选 具体有疑问果断选宏观 可能不推“必”部分不推“全” 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 强弱相比较选最才保险 概念有内涵当心被偷换 分析必弄清论据和论点 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

分析巧运用解题思路宽 口决部分解说: 1.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 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 试题1: 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 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不鲜。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 [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

人工智能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教学提纲

人工智能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不确定性推理部分参考答案 1.设有如下一组推理规则: r1: IF E1 THEN E2 (0.6) r2: IF E2 AND E3 THEN E4 (0.7) r3: IF E4 THEN H (0.8) r4: IF E5 THEN H (0.9) 且已知CF(E1)=0.5, CF(E3)=0.6, CF(E5)=0.7。求CF(H)=? 解:(1) 先由r1求CF(E2) CF(E2)=0.6 × max{0,CF(E1)} =0.6 × max{0,0.5}=0.3 (2) 再由r2求CF(E4) CF(E4)=0.7 × max{0, min{CF(E2 ), CF(E3 )}} =0.7 × max{0, min{0.3, 0.6}}=0.21 (3) 再由r3求CF1(H) CF1(H)= 0.8 × max{0,CF(E4)} =0.8 × max{0, 0.21)}=0.168 (4) 再由r4求CF2(H) CF2(H)= 0.9 ×max{0,CF(E5)} =0.9 ×max{0, 0.7)}=0.63 (5) 最后对CF1(H )和CF2(H)进行合成,求出CF(H) CF(H)= CF1(H)+CF2(H)+ CF1(H) × CF2(H) =0.692

2 设有如下推理规则 r1: IF E1 THEN (2, 0.00001) H1 r2: IF E2 THEN (100, 0.0001) H1 r3: IF E3 THEN (200, 0.001) H2 r4: IF H1 THEN (50, 0.1) H2 且已知P(E1)= P(E2)= P(H3)=0.6, P(H1)=0.091, P(H2)=0.01, 又由用户告知: P(E1| S1)=0.84, P(E2|S2)=0.68, P(E3|S3)=0.36 请用主观Bayes方法求P(H2|S1, S2, S3)=? 解:(1) 由r1计算O(H1| S1) 先把H1的先验概率更新为在E1下的后验概率P(H1| E1) P(H1| E1)=(LS1× P(H1)) / ((LS1-1) × P(H1)+1) =(2 × 0.091) / ((2 -1) × 0.091 +1) =0.16682 由于P(E1|S1)=0.84 > P(E1),使用P(H | S)公式的后半部分,得到在当前观察S1下的后验概率P(H1| S1)和后验几率O(H1| S1) P(H1| S1) = P(H1) + ((P(H1| E1) – P(H1)) / (1 - P(E1))) × (P(E1| S1) – P(E1)) = 0.091 + (0.16682 –0.091) / (1 – 0.6)) × (0.84 – 0.6) =0.091 + 0.18955 × 0.24 = 0.136492 O(H1| S1) = P(H1| S1) / (1 - P(H1| S1)) = 0.15807 (2) 由r2计算O(H1| S2) 先把H1的先验概率更新为在E2下的后验概率P(H1| E2) P(H1| E2)=(LS2×P(H1)) / ((LS2-1) × P(H1)+1)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图形推理主要题型解题技巧梳理

图形推理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几乎所有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都要涉及到对图形推理的考查。由于图形推理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是一种文化公平的考试,更多体现的是考查考生的观察、抽象、推理能力。 综合分析最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各省市公务员考试真题,可以发现,图形推理虽然有很大变化,但本质仍然是对图形的数量、位置以及样式的考查。下文试题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通过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为考生梳理图形推理的解题技巧以及备考策略。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判断推理题中图形推理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数量类 若一组图形中每幅图的组成较为凌乱,但局部显示有一定的数量变化。对于有这样特点的图形,通常从数量的角度来进行解题。对这几年公务员考试命题趋势的分析发现,数量类图形推理考查的角度虽然很多,但重点仍然集中在点、线、角、面、素。 (二)位置类 对于位置类图形推理题,一般来说,一组图形中元素个数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局部元素位置有变化,这时从位置的角度出发来解题。位置变化的类型分为平移、旋转、翻转。 (三)样式类 样式类图形的特点:图形组成的元素部分相似。在解决样式类图形推理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顺序——先进行样式遍历,再进行加减同异。 样式遍历是指在每一组图形都包含相同的元素,只是每组图形进行了不同的排列组合。如:例5。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图形推理练习 1.[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44题]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该组图形整体比较凌乱,但图形中面的个数(封闭空间)的个数依次是0、2、4、6、8、?由此可知,面的个数呈现为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按照这个趋势,那么所求图形包含的面的数量应该为10。所选择的四个备选项中封闭空间的面分别是:10、6、3、7。故正确答案是A。 2.[2008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47题] 【试题答案】B。

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

逻辑判断题是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虽然题量不大,但往往占据了考生大量的时间。事实上,解逻辑判断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对正确地解题有很大的帮助。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为考生介绍解逻辑判断题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并结合例题对各方法进行了深入讲解,希望给予考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一、概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必然性推理题目较少,方法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并且在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力度逐渐加大。 必然性推理又叫演绎推理,是指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包括:各种直言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模态推理。可能性推理又叫或然性推理,是与必然性推理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推理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寻找逻辑漏洞等。下面我们将选取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几种方法为考生做出讲解。 二、代入法 代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题目信息比较繁琐或对题目的解答没有思路时,都可以用代入法。代入法在必然性推理(由前提必然推出某个结论)和可能性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推出关系)的题目中都可使用。 1、必然性推理 在必然性推理中,当题目涉及由多个条件推出结论常用代入法,一般采用正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与题干相矛盾,则为假。 例题1:有人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乙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丙说:“我比甲年岁小,甲23岁,乙比甲大3岁。” 以上每人所说的3句话中,都有一句是故意说错的,你知道3个人的年龄到底是多大吗?() A.甲22岁,乙25岁,丙21岁 B.甲23岁,乙22岁,丙25岁 C.甲22岁,乙23岁,丙21岁 D.甲23岁,乙25岁,丙22岁 解题分析:本题用代入法来解题比较方便。将A项代入,则甲只有一句错误,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A项错误;将B项代入,则甲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B项错误;将C项代入,则甲只有一句错误,而乙有两句错误,不符题意,所以C项错误;将D项代入,则甲乙丙三人各有一句错误,符合题意。 所以,正确答案是D。 2、可能性推理 在可能性推理中,解前提型题目时,有时会出现多个选项能支持题干的结论或者四个

逻辑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是国考试每年必考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的是应试人员对文字材料的理解、演绎和归纳。解答时必须严格依据题干所给条件进行推理,不能附加任何说明。 逻辑判断可以分为两类: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其中必然性推理在考试中主要体现为命题推理和智力推理两类题目。现国考以可能性推理作为考试重点,但是必然性推理也是每年的必考题型,下面对必然性推理中智力推理的考情和一些解题技巧进行分析。 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智力分析每年出现1-2题不等。智力分析题形式、题材都变化较多,没有统一模式,但常见的有以下五种题型:真假型、排序性、匹配性、数学型、其他型。 一、真假型 真假型题目的特点为题干给出几句话或者几句描述,但未指出其真假情况,要求根据所给条件进行推理。 【例题】(2012·国家)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张老师说,小赵一个都没猜对,小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 A. 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 B. 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 C. 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 D. 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画图表如下: 由上表,显然几人的猜测有一致之处,再由张老师说的话继续完善表格进行推理。由“小赵全部猜错”,可知其他几个人猜测的跟小赵一样的也全部错误,即下图阴影部分都是错的。 又由于小杨和小李对于墨和纸的猜测相同(如上图圆圈圈示),且小李只对1个,而小杨只

行测答题技巧:四大基本原则巧解判断推理

行测答题技巧:四大基本原则巧解判断推理 【导语】海南事业单位招聘/?wt.mc_id=bk15130。 在事业单位考试行测中,判断推理题由逻辑判断、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四个部分组成。其中逻辑判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考生花费在这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属于判断推理题中稳定拿分的题型;而图形推理题考察规律较多,大量习题的练习必不可少。 至于行测中判断推理题的解题原则,并不是无迹可寻,只需要考生领会解题原则并配以日常的训练,判断推理题拿高分指日可待!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判断推理题的四大解题原则为各位考生做解析。 一、不主观原则 判断推理题是一种相对来讲较为严谨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切忌随意的代入自己的主观判断。答案的得出要以题干中的内容为依据,随意加入的主观推测会偏离出题人的本意,尤其是逻辑推理的题目,更是一种客观且严谨的题型,尤其要注意不主观原则。 【例】“闪婚”是指男女双方恋爱不到半年就结婚。某研究机构对某市法院审理的所有离婚案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闪婚夫妻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由此,该研究机构认为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以上论证? A.调查发现,离婚最快的夫妻常常不是闪婚夫妻 B.到该市民政部门办理的协议离婚案件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70% C.调查显示,闪婚夫妻婚后感情更加融洽 D.调查显示,恋爱时间过长的夫妻离婚率高于闪婚夫妻 【答案】B。解析:题干结论是“由此”后面的内容,其依据是“结果显示”后面的内容。题干论证为:“该市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中闪婚夫妻在3年内起诉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非闪婚夫妻”→“闪婚是目前夫妻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B项所提供的数据说明该市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最多占该市离婚案件总量的30%,则根据法院审理的离婚案件作为调查对象而得出的结果并不具有代表性,即通过驳斥论据的科学性来削弱结论。A项偷换了概念,“离婚最快”与“离婚比例”不是一个概念;C项“感情融洽”不代表“不会离婚”,不能根据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来进行主观推测。D项恋爱时间过长是比闪婚更重要的原因也不能代表闪婚不是重要原因。故都可排除。 二、就题论题原则 在逻辑题中,答案的得出一定是与题干能构建起立联系的,也就是我们的解题思路要就题论题,不要脱离题目或者说过度的探索题干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容,这些内容都不是题目中所要考察或者说探讨的问题,我们最终选出的选项应该是能够直接与题干中所说的内容建立起联系的,即为就题论题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