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研究进展

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研究进展

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研究进展
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研究进展

植物生态学报 2009, 33 (3) 607~616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

收稿日期: 2008-07-10 接受日期: 2008-12-18

基金项目: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YZ-1-09)、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4BA721A3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I06A1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27)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junzichen@https://www.doczj.com/doc/cd12110879.html,

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研究进展

周 峰 陈 君* 徐 荣 于 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摘 要 根寄生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一类寄生在寄主根部, 以摄取寄主水分和营养物质为生的特殊植物类群, 其种子萌发需要寄主萌发刺激物的诱导。该文主要阐述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的特异性, 以及目前已发现的刺激种子萌发的信号物质及其调节机制和生物合成途径, 并就萌发刺激物的识别机制及其在根寄生植物或丛枝菌根真菌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提出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根寄生植物 种子 萌发刺激物 根系分泌物 独角金内酯

REVIEW OF RESEARCH ADVANCEMENTS ON SEED GERMINATION STIMULANTS OF ROOT PARASITIC PLANTS

ZHOU Feng, CHEN Jun *, XU Rong, and YU Jing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inal College, 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Root parasitic plants are a class of special angiosperms that obtain water and nutrients by attaching to the root of a host plant. Their seed germination requires induction of germination stimulants from the host.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eed germination of root parasitic plants and signals known to stimulate this course, as well as their regulation mechanism and biosynthe-sis pathway. We detail the recognition mechanism between seed and stimulants and the function of sig-nals in establishing the parasi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parasitic plants or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hosts. We also discuss present research problems and reflect on the future of this field. Key words root parasitic plants, seed, germination stimulant, root exudates, strigolactone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3.020

根寄生植物是被子植物中一类寄生在寄主根部, 以摄取寄主水分和营养物质为生的特殊植物类群。它们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并具有不同的生长发育习性和不同的寄主识别特性(宋文坚等, 2006)。目前已发现的寄生植物约4 000种, 隶属于22个科(Nickrent et al .,1998)。根据寄生植物与寄主的关系、寄生特点以及叶绿素的有无, 可分为全寄生植物和半寄生植物; 全寄生植物根据其寄主的范围还可分为专性寄生植物和兼性寄生植物(盛晋华等, 2006a); 同时, 根据寄生的部位又可以分为根寄生植物和茎叶寄生植物(Press & Graves, 1995)。

由于其寄生特性, 一些根寄生植物是农作物

的有害生物, 使农作物产量减少30%~80%, 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Radi, 2007), 如列当属(Orobanche )和独角金属(Striga )等寄生植物; 但很多根寄生植物又是宝贵的药用资源, 如肉苁蓉(Cistanche spp.)、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和草苁蓉(Boschniakia rossica )等。此外, 根寄生植物对生态系统也产生重要影响, Bardgett 等(2006)发现, 草地生态系统中引入根寄生植物小佛甲草(Rhinanthus minor )后, 植物多样性增加, 总体生物量显著减少, 氮等养分的循环速度加快, 间接影响植物根际的生态环境。因此, 寄生植物的防治和利用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以及目前已经发现

608 植物生态学报 www. https://www.doczj.com/doc/cd12110879.html, 33卷

的刺激种子萌发的信号物质及其调节机制和生物合成途径、萌发刺激物的识别机制及其在根寄生植物或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真菌)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提出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1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

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具有特异性。刚成熟的种子经过胚后熟(After-ripening)后, 必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预培养(Preconditioning), 在适宜的环境中, 合适浓度的寄主(或非寄主, False host)根系分泌物的诱导下才能萌发。

1.1种子具胚后熟的休眠特性

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胚往往发育不完全, 其萌发需要经过胚后熟过程或休眠期。如肉苁蓉属的种子属于球形原胚类型, 发育不完全, 没有胚根、胚轴、子叶及胚芽的分化, 仅为几十个细胞组成的一团胚性细胞(李天然等, 1989)。在自然环境下, 肉苁蓉种子要经过冬季数周至几个月时间的低温解除休眠, 盛晋华等(2006b, 2006c)将肉苁蓉种子置于2~5 ℃下低温层积3个月, 可有效完成生理后熟。层积处理后, 种子中贮藏的大分子化合物降解, 转化为各种可溶性的、可为胚代谢及生长过程所利用的各种小分子物质(盛晋华等, 2006b)。同时, 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均发生变化, 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明显增加。CTK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加, 具有抵消发芽抑制物的作用, 加快胚后熟的过程, 萌发抑制物脱落酸(ABA)的含量则极显著降低; 此外, 后熟过程可以使种子获得产生赤霉素GA3的能力, GA3能促进生长,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促进细胞分裂, 在促进种子发育、调控种子的发芽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盛晋华等, 2006c)。层积处理后4种激素水平都发生消长变化, 说明种子的休眠及其打破并非取决于某一促进或抑制物含量的高低, 而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盛晋华等, 2006c)。樊文梅和苏格尔(2002)测定锁阳种子萌发时内源激素的变化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1.2种子的预培养

根寄生植物种子完成胚后熟后, 必须经过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预培养, 才能对萌发刺激物产生响应。González-Verdejo等(2005)将分枝列当(Orobanche ramosa)种子保持在24 ℃的黑暗环境预培养8 d后, 种子可以有效应答萌发刺激物——独脚金醇类似物(Strigol analogue)GR24[3-(4-甲基-5-氧-2,5-二氢吠喃-2-氧甲基)-3,3a,4,8b-四氢-茚并(1,2-b)吠喃-2-酮], 得到大约70%的高萌发率。预培养过后的种子脱水几个月后仍能完全响应GR24的刺激, 而不需要一个新的预培养期。寄生杂草弯叶独脚金(Striga hernzonthica)种子预培养3周后对萌发信号物质GR24反应最为敏感, 随着预培养时间的延长(延长至8周或11周), 种子对萌发信号物质的反应下降, 萌发率显著降低, 种子出现二次休眠(Matusova et al., 2004)。

根寄生植物种子的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代谢和发育过程, 其生理学功能至今还不清楚。其对种子萌发的意义可能是: 1)预培养能诱导种子代谢产物的变化(如内源激素的变化), 这些代谢产物对于应答GR24或根系分泌物是必要的。预培养期间, 萌发所必需的GA被合成, 而ABA的含量显著降低(Zhou et al., 2003; 宋文坚等, 2006)。GR24处理后, GA合成的抑制剂对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加入外源性GA3得到逆转(Zehhar et al., 2002)。2)预培养阶段, GR24或其他天然萌发刺激物的受体蛋白被合成(González-Verdejo et al., 2005)。3)受体蛋白在种子中进行结构修饰, 使萌发刺激物能接近其细胞靶点, 这对于种子应答外界的萌发刺激物是必要的(González-Verdejo et al., 2005)。4)预培养期间,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 AOX)被激活, 对于种子萌发及其对寄主植物的侵染有重要意义(Nun et al., 2003)。5)预培养可消除独角金种子中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制物, 提高种子氧化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 pane-1-carboxylic acid, ACC)的能力, GR24能调节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在未经培养的种子中抑制乙烯的合成, 在预培养后的种子中则起促进作用, 而乙烯合成是独角金种子萌发所必需的(Babiker et al., 2000)。

1.3种子萌发刺激物的诱导与“自杀性萌发(Suicidal germination)”

根寄生植物的种子经过胚后熟和预培养后, 在寄主(或非寄主)合适浓度根系分泌物的刺激下才能萌发。种子萌发后根尖朝着寄主根部的方向生长, 这可能与寄主在根部周围形成不同浓度梯

3期周峰等: 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研究进展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3.020 609

度的萌发刺激物有关(Dubé & Olivier, 2001)。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特性与其生活方式和环境密切相关, 是为了适应不良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态对策。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胚很小, 储存的营养物资非常少, 萌发刺激物只有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刺激种子萌发, 如果在幼苗不能到达寄主根部的区域形成合适的萌发刺激物浓度而促使种子萌发, 则会造成幼苗找不到寄主而很快死亡, 导致“自杀性萌发”(宋文坚等, 2006)。研究发现, 如果独角金种子萌发后不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 其生命只能延续5 d左右(Chang & Lynn, 1986)。那么根寄生植物是通过什么机制来阻止自杀性萌发或是将其危害降到最小而不影响其物种延续的呢?目前分析, 可能的机制有: 1)根寄生植物的种子个体小, 数量多, 寿命长。据统计, 一株高粱(Sorghum bicolor)根部可寄生300株独角金属植物, 每株可结种子约5×104~5×105粒, 种子可存活达20 a (Butler, 1989); 2)种子具有休眠特性, 在适宜环境中, 需要萌发刺激物质的诱导才能萌发, 而且只有寄主达到一定数量, 其萌发刺激物的浓度合适时才能萌发; 3)种子完成胚后熟后, 可以吸引寄主根系向根寄生植物种子的方向生长, 如肉苁蓉种子的种皮上有果胶质, 具有很强的吸水力, 可保持种仁水分, 适应干旱环境, 诱导寄主植物毛细根向种子延伸(盛晋华等, 2004); 4)种子休眠程度不一, 个体差异大, 萌发时间不同步, 从而缓解竞争, 有利于萌发植株的生存(盛晋华等, 2006c)。目前, 如何利用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促使寄生性杂草种子的“自杀性萌发”, 从而防治有害寄生植物已是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

2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刺激物及其调节机制

萌发刺激物能促进根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 诱导AM真菌的分枝(Akiyama et al., 2005)。最新研究表明, 萌发刺激物还能抑制植物的分枝(Gomez-Roldan et al., 2008; Umehara et al., 2008)。目前, 已有几种天然萌发刺激物从多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其产生和数量与植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此外, 萌发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它萌发刺激物的相继发现, 为寄生杂草的防治奠定了基础。2.1刺激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的信号物质

刺激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的信号物质已从多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中分离出来, 包括单子叶植物高梁、玉米(Zea mays)、黍稷(Pennisetum glaucum)和双子叶植物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豇豆(Vigna unguiculata)、红三叶草(Trifolium pretense)、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百脉根(Lotus japonicus)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等(Yasuda et al., 2003; Humphrey et al., 2006; Xie et al., 2007, 2008a)。经过科学家的多年研究, 目前已发现的天然萌发刺激物主要有9种: 独脚金醇(Strigol)、Strigyl acetate、高粱内酯(sorgolactone)、黑蒴醇(Alectrol)、列当醇(Orobanchol)、5-deoxy-strigol、Solanacol、2'-Epi-orobanchol和Sorgomol (Akiyama & Hayashi, 2008)。人工合成的独脚金醇类似物有GR系列如GR24、GR7、GR3等, 其中以GR24活性最高, 应用最多(宋文坚等, 2006)。这些天然的独脚金醇类化合物及人工合成的类似物(如GR24)总称为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Joel et al., 1995; Press & Graves, 1995)。

很多非寄主植物也能分泌刺激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的信号物质。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独角金种子萌发刺激物——独角金醇, 最初是从非寄主植物棉花根系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在10–12~10–15 mol·L–1的浓度下能使独角金和列当等种子发芽(Cook et al., 1966, 1972), 随后才从独角金的真正寄主玉米、高粱、粟(Panicum miliaceum)的根系分泌物中分离出来(Siame et al., 1993; Hauck et al., 1992)。在不同的生长条件和不同的生长时期, 寄主分泌不同种类的独角金内酯(Sato et al., 2003), 这些复合的根系分泌物可能比单一的独角金内酯更有效。

最近, 日本科学家Akiyama等(2005)发现, 从寄主百脉根属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分离出的一种独角金内酯(5-deoxy-strigol)是AM真菌菌丝分枝的诱导因子。长期以来, 菌丝分枝被认为是AM真菌感染前期识别寄主的第一个形态学事件, 在AM 真菌定殖陆生植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my et al., 1994; Redecker et al., 2000)。AM真菌菌丝广泛分枝, 保证真菌能和植物根系接触, 从而建立共生关系。由此推测, AM真菌与寄生杂草可能都是通过检测独角金内酯来寻找他们潜在

610 植物生态学报 www. https://www.doczj.com/doc/cd12110879.html, 33卷

的宿主。

另据报道, 适当浓度(1~100 mg·L–1)的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抑制剂氟啶酮(Fluridone)和达草灭(Norflurazon)可缩短分枝列当、埃及列当(Orobanche aegypliaca)和小列当(O. minor)的预培养时间, 促进萌发刺激物诱导的种子萌发(Chae et al., 2004; Song et al., 2005)。氟啶酮也能诱导预培养后的独脚金种子萌发(Kusumoto et al., 2006)。乔学义等(2007)发现0.1 mg·L–1的氟啶酮能显著提高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u)和盐生肉苁蓉(Cistanche salsa)种子的发芽率。此外, 加入植物生长延缓剂烯效唑(Uniconazole)和多效唑(Paclobutrazol), 使列当种子对萌发刺激物的反应能力降低, 阻碍种子萌发(Fer & Zehhar, 2001; Logan & Stewart, 1991)。微生物的代谢物也可促进萌发信号物质的活化。芽枝霉菌(Cladosporium)产生的Cotylenins(CNs)和扁桃壳梭菌(Fusicoccum amygdali)产生的壳梭孢索(Fusicoccins, FCs)在10–5 mol·L–1的低浓度下, 可诱导独脚金和小列当种子的萌发(萌发率>50%)(Yoneyama et al., 1998)。

2.2萌发刺激物的调节机制

植物的营养状态影响独角金内酯的生成和分泌。缺乏营养元素的植物, 尤其是磷饥饿的植物, 相对于生长在营养物质充足环境下的植株, 其根系分泌物的量更多且活性更强, 表明萌发刺激物(或分枝因子, Branching factors, BFs)的分泌及其数量是通过营养物质的可获得性来调节的(Yoneyama et al., 2001, 2007a, 2007b; López-Ráez et al., 2008)。植物缺乏磷等营养元素时, 根系与AM真菌通过化学信号相互作用, 释放独角金内酯促AM真菌分枝以形成更多的菌根, 促进植物无机盐的吸收, 这说明, 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 独角金内酯作为AM真菌对寄主进行识别和定位的信号物质被选择下来。后进化的寄生植物正好利用了这种信号物质, 这一发现为长期停滞不前的寄生生物学问题——“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本身的角色是什么”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在土地非常贫瘠的非洲, 寄生杂草反而更多的原因。据报道, 在非洲, 尤其是西非, 2/3的农田被独角金属的杂草感染, 对大约3亿非洲人民的生活造成影响(Humphrey et al., 2006; Bouwmeester et al., 2007)。独角金内酯除了作为信号分子外, 可能还会刺激AM真菌产生真菌共生信号(myc factors, MFs) (Akiyama & Ha-yashi, 2006)。此外, Sun等(2008)发现AM真菌定殖玉米根系后, 玉米根系分泌物对独脚金种子的萌发刺激作用降低。这些发现突出显示了植物、AM 真菌和寄生植3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也许能为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中有益真菌共生体和破坏性寄生杂草的控制提供新的手段。

3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独角金内酯已经从很多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中提取出来, 其人工合成的类似物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对其在植物中的生物合成过程现在还知之甚少。很多科学家认为独角金内酯是一种倍半萜内酯(Yokota et al., 1998), 但它的结构与更高一级的萜类物质亦具有相似性, 独角金内酯可能正是来源于它们。类异戊二烯是萜类的基本单位, 通过两条独立的途径进行生物合成: 一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以甲羟戊酸为前体的甲羟戊酸途径, 甾体类和倍半萜化合物通过这一途径合成; 二是在质体中进行的丙酮酸/磷酸甘油醛途径(MEP), 胡萝卜素、单萜和二萜等通过此途径合成(陈大华等, 2000)。并且这两条途径能以中间体焦磷酸异戊烯酯(IPP)的形式进行互换(Botella-Pavia et al., 2004)。如果独角金内酯是倍半萜类化合物, 则其起源于法尼基焦磷酸(甲羟戊酸途径), 但Matusova等(2005)利用玉米的类胡萝卜素突变体和玉米、豇豆、高粱MEP途径的抑制剂氟啶酮进行了一系列的活体追踪实验, 观察根系分泌物对弯叶独角金和锯齿列当(Orobanche crenata)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发现萌发刺激物独角金内酯就像植物激素ABA一样, 起源于MEP途径。

López-Ráez等(2008)收集用氟啶酮处理或ABA合成缺陷的番茄植株的根系分泌物, 对分枝列当进行萌发实验, 同时对AM真菌的菌丝分枝进行测定, 利用高效液相-质谱(LC-MS/MS)联用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也证实了番茄分泌的独角金内酯亦起源于MEP途径。类胡萝卜素的裂解是由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 CCDs)催化的(Auldridge et al., 2006), CCDs对其裂解的双键表现出特异性。

3期周峰等: 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研究进展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3.020 611

Gomez-Roldan等(2008)利用豌豆ccd8突变株(Pisum sativum ccd8 mutations, rmsl)进行研究, 发现rmsl根系分泌物对列当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和AM真菌的分枝作用均显著降低, 进一步说明独脚金内酯起源于MEP途径。

独角金内酯是由三环内酯(Tricyclic lactone, ABC三环)通过烯醇醚键(Enol ether bridge)与α,β-不饱和呋喃环(α,β-unsaturated furanone moiety, D环)耦合形成的(Humphrey et al., 2006)。ABC三环可能是由MEP途径衍生的C40-类胡萝卜素经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NCED)裂解产生的(Matusova et al., 2005; Bouwmeester et al., 2007)。D环(Methylbutenolide ring)起源于半萜前体单位, 如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DMAPP)。5-deoxy-strigol是独角金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第一个产物, 具有促进AM真菌分枝和刺激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的能力(Akiyama & Hayashi, 2008)。5-deoxy-strigol就像独角金内酯生物合成的一个分枝点, C-4、C-5和C-9位经过细胞色素P450催化的羟基化, 分别进一步转化成列当醇、独角醇和sorgomol; 独角金醇和列当醇经过O-乙酰化分别形成strigyl acetate和orobanchyl acetate, 后者最近被证实为黑蒴醇(Xie et al., 2008b); 高粱内酯则由sorgomol在C-9位通过氧化脱羧形成。orobanchol的2'-差向异构体2'-Epi-orobanchol和solanacol是从烟草根系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 solanacol是第一个出现苯环的独角金内酯(Xie et al., 2007)。目前, 关于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还比较少, 有待更多实验的支持。

4根寄生植物种子识别萌发刺激物的分子机制

种子识别萌发刺激物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是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机制进行识别的。如果通过这种机制进行识别, 则需要的萌发刺激物的量很少, 过程非常迅速, 而且一旦被激活, 种子萌发将是不可逆。Wigchert和Zwanenburg (1999)发现天然萌发刺激物或合成类似物GR7在10–7~10–15 mol·L–1的低浓度下具有活性。所有的独角金内酯均具有相同的碳骨架, ABC内酯的C 环和D环(α,β不饱和呋喃环)通过烯醇醚键相互连接以及C-D环部分的绝对构型对于保证萌发刺激物的活性是至关重要的(Mangnus & Zwanenburg, 1992; Thuring et al.,1997; Sugimoto et al.,1998) , Macías等(2005)发现, 该位置氧原子的存在可能是萌发刺激物具有活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未与D环连接的ABC内酯对向日葵列当(Orobanche cumana)种子萌发具有特异性。 González-Verdejo 等(2005)用GR24处理预培养后的分枝列当种子发现, GR24处理种子5 min即可启动种子萌发, 而且是不可逆的。这些结果说明萌发刺激物可能正是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机制诱导种子萌发的(Zwanenburg & Reizelman, 2001)。

在预培养阶段, 受体蛋白被合成或激活, 萌发刺激物与受体结合触发信号转导, 启动涉及种子萌发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González-Verdejo et al., 2005), 如乙烯的生物合成。这种识别机制的分子机理可能是: 受体中的亲核取代基(Nucleophilic substituent)攻击萌发刺激物CD内酯环之间的烯醇醚双键并在1,4位上进行迈克尔(Michael)加成反应, 随后D内酯环以离去基团(Leaving group)的形式消除, 最后形成ABC部分与受体共价结合, 通过不可逆的级联信号传递启动种子萌发(Mangnus & Zwanenburg, 1992; Aki-yama et al., 2005)。但是, 共价修饰并不是信号转导的必要条件, 而且之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此类化学反应在种子的表面蛋白中进行(Humphrey et al., 2006)。独角金内酯在自然土壤环境中很不稳定, 主要是因为其烯醇醚键很容易被包括水在内的亲核剂裂解。此外, C-D环对于促进AM真菌菌丝的分枝也是必须的, 将独角金内酯置于甲醇或甲醇水溶液这些亲核剂中, 其活性大大降低, 这也解释了独角金内酯在亲核剂存在时不稳定的原因(Akiyama et al., 2005)。

乙烯的生物合成和活化是独脚金种子发芽所必需的。研究表明, 萌发刺激物可诱导种子内乙烯的合成, 独角金种子的萌发是GR24作用及其迅速诱导乙烯产生促使种子内源物质生化代谢的结果。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minoethoxyvinylglycine, AVG)和乙烯作用抑制剂2,5-降冰片二烯(2,5-Norbornadiene)均会抑制种子萌发, 加入乙烯前体ACC, 则会消除AVG的抑制作用, 促进种子萌发(Logan & Stewart, 1991; Babiker et al., 1993, 2000; Zehhar et al., 2002)。Logan和Stewart(1991)发现即使在没有GR24的条件下, 乙烯亦可完全调节独脚金种子的发芽, 而

612 植物生态学报 www. https://www.doczj.com/doc/cd12110879.html, 33卷

且内源乙烯比外源乙烯更加有效。预培养、加入外源CO2、GR24以及GR24和ACC组合处理均可提高种子氧化ACC的能力, 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 而且GR24比ACC对促进独角金种子萌发更有效(Babiker et al., 2000)。

氟啶酮能够抑制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途径中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 PD)的活性, 导致八氢番茄红素积累, 达草灭可抑制六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fluene desaturase)活性。类胡萝卜素是合成ABA的前体, 因而氟啶酮和达草灭可抑制ABA的合成。Yoneyama等(1998)研究证明ABA抑制独角金和列当种子的萌发。说明氟啶酮和达草灭促进种子萌发可能是由于氟啶酮和达草灭抑制了种子内部ABA的产生。但Kusumoto等(2006)研究发现氟啶酮可以使预培养后的独脚金种子萌发, 但另一种ABA抑制剂吡氟草胺(Diflufenican)却不能使其萌发, 这说明ABA含量的降低可能不是独脚金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适当浓度的氟啶酮和达草灭能促进独角金和列当种子萌发, 但是用氟啶酮处理植物, 其根系分泌物反而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5展望

萌发刺激物的分离和鉴定自Cook等(1966)从非寄主植物棉花根系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第一个独角金种子萌发刺激物—独角金醇以来, 目前虽已利用LC-MS/MS和核磁共振(NMR)等技术方法分离和鉴定出几种萌发刺激物, 但相对于广泛存在植物根系的萌发刺激物还微乎其微, 且萌发刺激物在土壤中不稳定, 而且浓度很低, 如棉花幼苗每天分泌大约15 pg (Sato et al., 2005), 如何从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快速、高效、准确地分离鉴定萌发刺激物, 值得进一步研究。

萌发刺激物的生物合成独角金内酯已从多种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中分离得到, 人工类似物的合成亦早见报道。研究表明酯独角金内酯和ABA一样, 起源于类胡萝卜素途径, 但它与ABA 是从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哪个中间产物分化开来的?有哪些酶参与?关键酶是什么?还有待实验进一步证实。独角金内酯在土壤中不稳定, 而且释放的量特别少, 这也是独角金内酯的分离和生物合成途径至今很难突破的原因之一。当前科学家希望利用独角金内酯合成缺陷突变体或基因工程对生物合成途径的特异基因进行修饰, 以期阐明独角金内酯的生物合成途径(Bouwmeester et al., 2007; Akiyama & Hayashi, 2008)。

萌发刺激物的作用机制目前, 对于萌发刺激物诱导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有一种观点认为, 其可能是通过受体介导的信号机制进行识别的。Zwanenburg和Reizelman (2001)用亲和层析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分离出60 kDa的膜结合蛋白, 并认为可能是受体蛋白。生物素化的GR24亦被用来检测独角金内酯的结合蛋白(Reizelman et al., 2003), 但其受体是什么?两者是何种结合方式?信号通路又是什么?还有待更多的实验支持。乙烯合成在寄生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其作用机理亦有待进一步揭示。

“自杀性萌发”的研究通过利用诱杀作物(Trap crops)间作和轮作, 可有效有效减少土壤中的寄生植物种子的数量, 减轻寄生植物的危害, 提高农作物产量(Chittapur et al., 2001; Oswald, 2005)。如何开发经济高效的诱杀植物及其相关的农艺技术体系(宋文坚等, 2006); 在不影响寄主和生态环境的情况下, 如何利用人工合成的萌发类似物诱导有害寄生植物种子的自杀性萌发以及根寄生植物自身如何避免自杀性萌发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AM真菌的作用从L.japonicus根系分泌物中分离出的5-deoxy strigol, 能诱导独角金种子的萌发, 也是AM真菌的分枝因子。Bidartondo等(2002)发现3种自身没有叶绿素的外寄生植物(Epiparasites)其根部与AM真菌相互交织形成共生复合体, 通过AM真菌的菌丝获取其他绿色植物的营养物质, 寄生植物-AM真菌-绿色植物形成一个特殊的食物链关系。那么, AM真菌和寄生植物如何相互影响, AM真菌在寄生植物与寄主植物建立和维持寄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哪些作用, 传输哪些物质?此领域刚刚起步, 有待深入研究。此外, AM真菌的定殖会减少独角金对玉米和高粱的侵染(Gworgwor & Weber, 2003; Lendzemo et al., 2007), 这可能是由于防御基因(Defence gene)表达的增强和萌发刺激物的减少共同造成的(Sun et al., 2008), 这也为寄生杂草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3期周峰等: 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研究进展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3.020 613

参考文献

Akiyama K, Hayashi H (2006). Strigolactones: chemical signals for fungal symbionts and parasitic weeds in plant roots. Annals of Botany, 97, 925-931.

Akiyama K, Hayashi H (2008). Plastid-derived strigolac-tones show the way to roots for symbionts and para-

sites. New Phytologist, 178, 695-698.

Akiyama K, Matsuzaki K, Hayashi H (2005). Plant ses-quiterpenes induce hyphal branching i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Nature, 435, 824-827.

Auldridge ME, McCarty DR, Klee HJ (2006). Plant carote-noid cleavage oxygenases and their apocarotenoid products.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9, 315-321.

Babiker AGT, Ejeta G, Bulter LG, Woodson WR (1993).

Ethylene biosynthesis and strigol-induced germination

of Striga asiatica. Physiologia Plantarum, 88, 359-365.

Babiker AGT, Ma Y, Sugimoto Y, Inanaga S (2000). Con-ditioning period, CO2 and GR24 influence ethylene bio-

synthesis and germination of Striga hermonthica.

Physiologia Plantarum, 109, 75-80.

Bardgett RD, Smith RS, Shiel RS, Peacock S, Simkin JM, Quirk H, Hobbs PJ (2006). Parasitic plants indirectly

regulate below-ground properties in grassland ecosys-

tems. Nature, 439, 969-972.

Bidartondo MI, Redecker D, Hijrl I, Wiemken A, Bruns TD, Dominguez L, Sersic A, Leake JR, Read DJ (2002).

Epiparasitic plants specialized on arbuscular my-

corrhizal fungi. Nature, 419, 389-392.

Botella-Pavia P, Besumbes O, Phillips MA, Carretero- Paulet L, Boronat A, Rodriguez-Concepcion M(2004).

Regulation of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in plants: evi-

dence for a key role of hydroxymethylbutenyl diphos-

phate reductase in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plastidial

isoprenoid precursors. Plant Journal, 40,188-199. Bouwmeester HJ, Roux C, Lopez-Raez JA, Bécard G (2007). Rhizosphere communication of plants, para-

sitic plants and AM fungi.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12,

224-230.

Butler LG (1989). Striga: scourge of African cereals. IN-TOSOMIL Publication Number 89-1,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NE, USA.

Chae SH, Yoneyama K, Takeuchi Y, JOEL DM (2004).

Fluridone and norflurazon, carotenoid biosynthesis in-

hibitors, promote seed conditioning and germination of

the holoparasite Orobanche minor. Physiologia Plan-

tarum, 120, 328-337.

Chang M, Lynn DG (1986). The haustorium and the chem-istry of host recognition in parasitic angiosperm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12, 561-579.

Chen DH (陈大华), Ye HC (叶和春), Li GF (李国凤), Liu Y (刘彦) (2000). Advances in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 isoprenoid metabolic pathway. Acta Botanica Sinica (植物学报), 42, 551-55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Chittapur BM, Hunshal CS, Shenoy H (2001). Allelopathy in parasitic weed management: role of catch and trap crops. Allelopathy Journal, 8, 147-159.

Cook CE, Whichard LP, Turner B, Wall ME, Egley GH (1966). Germination of witchweed (Striga lutea): iso-

l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 potent stimulant. Science,

154, 1189-1190.

Cook CE, Whichard LP, Wall ME, Egley GH, Coggon P, Luhan PA, McPhail AT (1972). Germination stimu-

lants II. The structure of strigol—a potent seed germi-

nation stimulant for witchweed (Striga lutea Lour.).

Journal of America Chemistry Society, 94, 6198-6199. Dubé MP, Olivier A (2001). Striga gesnerioides and its host, cowpea: interaction and methods of control. Ca-

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79, 1225-1240.

Fan WM (樊文梅), Su GE (苏格尔) (2002). The compari-son of the dynamic change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between 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 and Avena

chinensis Metag. during the germination of their seeds.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NeiMongol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 304-308. (in Chi-

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Fer A, Zehhar N (2001). Germination of Orobanche ramosa is contolled by gibberellins and ethylene. In: Fer A, Thalouarn P, Joel DM ed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

ternational Parasitic Weed Symposium. Faculte des Sciences, University of Nantes, Nantes, 122.

Gomez-Roldan V, Fermas S, Brewer PB, Puech-Pagès V, Dun EA, Pillot JP, Letisse F, Matusova R, Danoun S, Portais JC, Bouwmeester H, Bécard G, Beveridge CA, Rameau C, Rochange SF (2008). Strigolactone inhibi-

tion of shoot branching. Nature, 455, 189-194.

González-Verdejo CI, Barandiaran X, Moreno MT, Cubero JI, Di Pietro A (2005). An improved axenic system for studying pre-infec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rasitic plant Orobanche ramose. Annals of Botany, 96,

614 植物生态学报 www. https://www.doczj.com/doc/cd12110879.html, 33卷

1121-1127.

Gworgwor NA, Weber HC (2003).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parasite-host interaction for the control of Striga

hermonthica (Del.) Benth. in sorghum [Sorghum bi-

color (L.) Moench]. Mycorrhiza, 13, 277–281.

Hauck C, Müller S, Schildknecht H (1992). A germination stimulant for parasitic flowering plants from Sorghum

bicolor, a genuine host plant. Journal of Plant Physi-

ology, 139, 474-478.

Humphrey AJ, Galster AM, Beale MH (2006). Strigolac-tones in chemical ecology: waste products or vital al-

lelochemicals?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23, 592-614. Joel DM, Stelfens JC, Matthews DE (1995). Germination of weedy root parasites. In: Kigel J, Galili G eds. Seed

Development and Germination. CRC Press, New York,

567-597.

Kusumoto D, Chae SH, Mukaida K, Yoneyama K, Yone-yama K, Joel DM, Takeuchi Y (2006).Effects of fluridone and norflurazon on conditioning and germi-

nation of Striga asiatics seeds. Plant Growth Regula-

tion, 48, 73-78.

Lendzemo VW, Kuyper TW, Matusova R, de Vos CH, Bouwmeester HJ, Narvaez L, van Ast A (2007).

Colonization by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f sor-

ghum leads to reduced germination and subsequent at-

tachment and emergence of Striga hermonthica. Plant

Signalling & Behaviour, 2, 58–62.

Li TR (李天然), Xu YY (许月英), Ge JX (戈建新), Xu MY (徐梅英) (1989). The seed germination of Cistanche

deserticola M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ost plant 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NeiMongol (内蒙古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0, 395-40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Logan DC, Stewart CR (1991). Role of ethylene in the germination of the hemiparasite Striga hermonthica.

Plant Physiology, 97, 1435-1438.

López-Ráez JA, Charnikhova T, Gómez-Roldán V, Matusova R, Kohlen W, de Vos R, Verstappen F,

Puech-Pages V, Bécard G, Mulder P, Bouwmeester H

(2008). Tomato strigolactones are derived from caro-

tenoids and their biosynthesis is promoted by phos-

phate starvation. New Phytologist, 178, 863–874.

Macías FA, García-Díaz MD, Carrera C, de Luque AP, Rubiales D, Galindo JCG (2005). Synthetic studies on

germination stimulants of Orobanche species. In:

Harper JDI, An M, Wu H, Kent JH eds. Proceedings of the 4th World Congress on Allelopathy.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 Wagga.

Mangnus EM, Zwanenburg B (1992). Tentative molecular mechanisms for germination stimulation of Striga and Orobanche seeds by strigol and its synthetic ana-

logu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40, 1066-1070.

Matusova R, Rani K, Verstappen FW, Franssen MC, Beale MH, Bouwmeester HJ (2005). The strigolactone ger-

mination stimulants of the plant-parasitic Striga and Orobanche spp. are derived from the carotenoid path-

way. Plant Physiology, 139, 920-934.

Matusova R, van Mourik T, Bouwmeester HJ (2004).

Changes in the sensitivity of parasitic weed seeds to germination stimulants. Seed Science Research, 14, 335-344.

Nickrent DL, Duff RJ, Colwell AE, Wolfe AD, Young ND, Steiner KE, dePamphilis CW (1998).Molecular phy-

lo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parasitic plants.

In: Soltis DE, Soltis PS, Doyle JJ eds. Molecular Sys-

tematics of PlantsⅡ. DNA Sequencing. Kluwer Aca-

demic Publishers, Boston, 211-241.

Nun NB, Plakhine D, Joel DM, Mayer AM (2003). Changes in the activity of the alternative oxidase in Orobanche

seeds during conditioning and their possible physio-

logical function. Phytochemistry, 64, 235-241. Oswald A (2005). Striga control—technologies and their dissemination. Crop Protection, 24, 333–342.

Press MC, Graves JD (1995). Parasitic Plants. Chapman and Hall, London.

Qiao XY (乔学义), Wang HL (王华磊), Guo YH (郭玉海) (2007). Study on conditions of seed germination of Cistanche.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国中药杂志), 32, 1848-185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Radi A (2007). Conventional and bio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for control of parasitic weeds. In Vitro Cel-

lular & Development Biology - Plant, 43, 304–317. Redecker D, Kodner R, Graham LE (2000). Glomalean fungi from the Ordovician. Science, 289, 1920-1921. Reizelman A, Wigchert SC, del-Bianco C, Zwanenburg B (2003). Synthesis and bioactivity of labelled germina-

tion stimulants for the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rigolactone receptor. 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 1, 950-959.

3期周峰等: 根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刺激物研究进展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09.03.020 615

Remy W, Taylor TN, Hass H, Kerp H (1994). Four hun-dred-million-year-old vesicular arbuscular my-

corrhiza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91, 11841-11843.

Sato D, Awad AA, Chae SH, Yokota T, Sugimoto Y, Ta-keuchi Y, Yoneyama K (2003). Analysis of strigolac-

tones, germination stimulants for Striga and Oro-

banche,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1, 1162-1168.

Sato D, Awad AA, Takeuchi Y, Yoneyama K (2005). Con-firm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strigolactones, germi-

nation stimulants for root parasitic plants Striga and

Orobanche, produced by cotton. Bioscience Biotech-

nology & Biochemistry, 69, 98-102.

Sheng JH (盛晋华), Zhai ZX (翟志席), Yang TX (杨太新), Guo YX (郭玉海) (2004). Study on biology of para-

sitic plant. 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6, 57-62. (in Chi-

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Sheng JH (盛晋华), Zhang XJ (张雄杰), Liu HY (刘宏义), Li L (李莉) (2006a). The summarize of parasitic plant.

Bulletin of Biology(生物学通报), 41, 9-13. (in Chi-

nese)

Sheng JH (盛晋华), Zhang XJ (张雄杰), Liu HY (刘宏义), Li L (李莉) (2006b).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layer

accumulation on the seed post-maturation of Desertliving Cistanche. China Seed Industry(中国种

业), 3, 23-24. (in Chinese)

Sheng JH (盛晋华), Zhang XJ (张雄杰), Liu HY (刘宏义), Li L (李莉) (2006c). The influence of post havest rip-

ening on content of seed entogenous hormone in Cis-

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 Seed (种子), 25, 1-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Siame BA, Weerasuriya Y, Wood K, Ejeta G, Butler LG (1993). Isolation of strigol, a germination stimulant for

Striga asiatica, from host plants. Journal of Agricul-

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41, 1486-1491.

Song WJ (宋文坚), Jin ZL (金宗来), Cao DD (曹栋栋), Tang GX (唐桂香), Zhou WJ (周伟军) (2006).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asitic plant and its

host recognition mechanisms.Chinese Journal of Ap-

plied Ecology(应用生态学报), 17, 335-339. (in Chi-

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Song WJ, Zhou WJ, Jin ZL, Cao DD, Joel DM, Takeuchl Y, Yoneyama K (2005).Germination response of Oro-

banche seeds subjected to conditioning temperature, water potential and growth regulator treatments. Weed

Research, 45, 467-476.

Sugimoto Y, Wigchert SCM, Thuring JWJF, Zwanenburg B (1998). Synthesis of all eight stereoisomers of the germination stimulant sorgolactone. Journal of Or-

ganic Chemistry, 64, 1259-1267.

Sun Z, Hans J, Walter MH, Matusova R, Beekwilder J, Verstappen FW, Ming Z, van Echtelt E, Strack D, Bisseling T, Bouwmeester HJ (2008). Cloning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a maize carotenoid cleavage di-

oxygenase (ZmCCD1) and its involvement in the bio-

synthesis of apocarotenoids with various roles in mu-

tualistic and parasitic interactions. Planta, 228, 789-801.

Thuring JWJF, Heinsman NWJT, Jacobs RWAWM, Ne-fkens GHL, Zwanenburg B (1997). Asymmetric syn-

thesis of all stereoisomers of the strigol analog GR24.

Dependence of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n the stimulatory activity of Striga hermonthica and Oro-

banche crenata seed germination. Journal of Agricul-

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45, 2278-2283.

Umehara M, Hanada A, Yoshida S, Akiyama K, Arite T, Takeda-Kamiya N, Magome H, Kamiya Y, Shirasu K,

Yoneyama K, Kyozuka J, Yamaguchi S (2008). Inhibi-

tion of shoot branching by new terpenoid plant hor-

mones. Nature, 455, 195-200.

Wigchert SCM, Zwanenburg B (1999). A critical account on the inception of Striga seed germinatio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47, 1320–1325.

Xie XN, Kusumoto D, Takeuchi Y, Yoneyama K, Yamada Y, Yoneyama K (2007). 2'-Epi-orobanchol and so-

lanacol, two unique strigolactones, germination stimu-

lants for root parasitic weeds, produced by tobacc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5, 8067–8072.

Xie XN, Yoneyama K, Kusumoto D, Yamada Y, Takeuchi Y, Sugimoto Y, Yoneyama K (2008a). Sorgomol, ger-

mination stimulant for root parasitic plants, produced

by Sorghum bicolor. Tetrahedron Letters, 49, 2066-2068.

Xie XN, Yoneyama K, Kusumoto D, Yamada Y, Yokota T, Takeuchi Y, Yoneyama K (2008b). Isolation and iden-

tification of alectrol as (+)-orobanchyl acetate, a ger-

616 植物生态学报 www. https://www.doczj.com/doc/cd12110879.html, 33卷

mination stimulant for root parasitic plants. Phyto-

chemistry, 69, 427-431.

Yasuda N, Sugimoto Y, Kato M, Inanaga S, Yoneyama K (2003). (+)-Strigol, a witchweed seed germination

stimulant, from Menispermum dauricum root culture.

Phytochemistry, 62, 1115-1119.

Yokota T, Sakai H, Okuno K, Yoneyama K, Takeuchi Y (1998). Alectrol and orobanchol, germination stimu-

lants for Orobanche minor, from its host red clover.

Phytochemistry, 49, 1967-1973.

Yoneyama K, Takeuchi Y, Ogasawara M, Konnai M, Su-gimoto Y, Sassa T (1998). Cotylenins and fusicoccins

stimulate seed germination of Striga hermonthica

(Del.) Benth and Orobanche minor Smit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46, 1583-1586. Yoneyama K, Takeuchi Y, Yokota T (2001). Production of clover broomrape seed germination stimulants by red

clover root requires nitrate but is inhibited by phos-

phate and ammonium. Physiologia Plantarum, 112,

25-30.

Yoneyama K, Xie XN, Kusumoto D, Sekimoto H, Sugimoto Y, Takeuchi Y, Yoneyama K (2007a). Nitrogen defi-

ciency as well as phosphorus deficiency in sorghum

promotes the production and exudation of 5-deoxystrigol, the host recognition signal for arbus-

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root parasites. Planta, 227, 125-132.

Yoneyama K, Yoneyama K, Takeuchi Y, Sekimoto H (2007b). Phosphorus deficiency in red clover promotes exudation of orobanchol, the signal for mycorrhizal symbionts and germination stimulant for root parasites.

Planta, 225, 1031-1038.

Zehhar N, Ingouuj M, Bouya D, Fer A (2002).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gibberellins and ethylene in Orobanche ramose germination. Weed Research, 42, 464-469. Zhou WJ, Xie XN, Song WJ, Sato D, Takeuchi Y, Yone-yama K (2003). Changes of germination and ABA lev-

els in Orobanche seeds under conditions of stress. In: Japanese Society for Chemical Regulation of Plants ed.

Proceedings of 38th Chemical Regulation of Plants.

SASAKI Printing & Publishing Co., LTD., Nagoya, Japan, 41-42.

Zwanenburg B, Reizelman A (2001). En route to 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igolactone receptor using biotin labeled strigolactone analogues. In: Fer A, Thalouarn P, Joel DM, Musselman LJ, Parker C, Verkleij JAC ed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Parasitic Weed Symposium. University of Nantes, Nantes, 102-105.

责任编委: 宋松泉责任编辑: 李敏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 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真菌、病毒和类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寄生性植物)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____ 。(病鳞茎,蚜虫和汁液传播) 4.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作用是____,蛋白质衣壳的作用是____ (遗传物质,识别和保护) 5.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 茎___部位。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 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0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6小时 出现根 3天不成活 出现叶 一星期不成活 2. 要改变的条件:温度不改变的条件:水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中,一组种子放在低温环境中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24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32小时 出现根 3天 5天 出现叶 一星期 11天 3. 要改变的条件:光照不改变的条件:水温度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12小时 12小时 种皮破裂 16小时 16小时 出现根 3天 3天 出现叶 一星期一星期 光照组和黑暗组的实验记录没有明显差别,说明光照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结论 经过试验并查阅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种子萌发的条件 种子萌发除了本身发育完全的内在条件外,尚需要有适当的环境条件配合才能进行.所谓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和光线等. (一)水分: 水分是种子萌发所绝对必须的.有了水分,种子贮藏的养分才能水解产生作用,细胞也才能膨胀伸长. (二)氧气: 种子开始活动就要进行呼吸作用,也就需要氧气.所以播种时浇水太多,种子反而会腐烂,就是因为缺氧的原故.只有少数水生植物的种子,能在缺氧状况下发芽. (三)温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温度可以从5-30℃的范围,但每一种植物都有其发芽适温,也就是最适合于发芽的温度.对同一种植物的种子来说,在适合发芽的温度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四)光: 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 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 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 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 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 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 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 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 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日期光照下的种子发芽情况黑暗中的种子发芽情况 照片文字描述照片文字描 述10.1长出胚根长出胚 根

10.2露出子叶露出子 叶 10.3子叶长出子叶长 出 10.4胚轴稍微 变长胚轴变长,有真叶 10.5有真叶真叶变 大 10.6上胚轴变 长,有几根 才长出真 叶上胚轴变长

10.7一株比较 成熟,其他 的继续生 长继续生长,都比较成熟 四、实验结论: 1、我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doc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 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 10 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 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 10 颗绿豆种子放在 xx 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 5 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 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 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xx、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过程如下 日期光照下的种子发芽情况黑暗中的种子发芽情况 照片文字描述照片文字描 述 10.1 长出胚根长出胚 根

10.2 10.3 10.4 10.5 10.6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露出子叶露出子 叶 子叶长出子叶长 出 胚轴稍微胚轴变 变长长,有真 叶 有真叶真叶变 大 上胚轴变上胚轴 长,有几根变长 才长出真 叶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10.7 一株比较继续生 成熟,其他长,都比 的继续生较成熟 长 四、实验结论: 1、我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xx。 2、xx 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 如果用手触碰幼胚,它就会停止生长。

植物种子的萌发

植物种子的萌发 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目标: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3、知道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和外界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 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学习内容分析:“种子的萌发”一节是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绿色植物的生活史是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历程。种子的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起始 阶段。在本部分中,《课程标准》已明确对学生的要求: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提倡开展“种子萌发”的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理解农业生产中各种工作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 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多月的生物学,对于生物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一、种子的结构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巩固 具体目标: 描述种子的结构。 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知道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和外界条件。 师生活动:(一)、情境导入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大多数是由种子萌发形成的。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

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新课讲授 一、种子的结构 1、种子的结构 ①展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讲述:虽然不同种子的外部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种子的结构却是基本一致的。 2、以大豆种子为例,观察种子的结构。 ①教师指导:先观察大豆种子的外部形态;再剥去种皮,用手掰开种子的两片子叶,观察大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②观察种子后,总结出双子叶植物种子的一般结构。 ③思考拓展:所有种子的结构都是与大豆种子的一样吗?玉米? 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④提问:把煮熟的种子种到土壤里会不会萌发?为什么大米种到地里不会萌发?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过渡:那是不是种子只要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就一定能萌发了呢?种子萌发还需要一些外界条件。那么你知道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吗?】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家里的大人如果要将一块空地种上自己想要的作物,他们会怎样处理种子使种子能够萌发呢?(提示:什么温度?浸不浸种?松不松土?埋不埋到土里?见不见光?施不施肥?)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 篇一: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制作人:肖中豪;邓鑫;李天铭 学号:06;07;07 学校:南村侨联中学日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

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 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篇二: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种子发芽对比实验报告单 篇三: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转自:小草范文网:种子发芽的实验报告)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普通植物病理学精彩试题(二)

标准文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病症和病状 2.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3.单分体病毒和多分体病毒 4.生理小种和专化型 5.胞囊和泡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任何一种病害的发生都是由有关病原物、寄生植物和环境条件三 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 2.植物病害都要经过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最终都表现出一定 的病征。() )(3.多数真菌有性阶段对植物病害流行不起重要作用。)(4.半知菌亚门各类群真菌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5.锈菌的夏孢子具有分生孢子的功能。 )6.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是通过锁状联合的形式实现细胞分裂的。( )(7.鞭毛菌和接合菌都可以产生内生的无性孢子。 )(8.所有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统称为病原物。 )(9.芽孢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 ( 10.对于非持久性病毒,用治虫的方法防治比较困难。 )(11.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2.从伤口侵入的植物病原细菌一定能从自然孔口侵入。 ) ( 13.植物病毒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体内存活。)(14.真菌芽殖型分生孢子全部来自产孢细胞。().所有的植物寄生线虫都具有口针。15 )16.八界系统中广义的菌物涉及藻物界、原生动物界和真菌界。() ( 17.同一植物病毒粒体中含有DNA和RNA。 ) ( 18.子囊和担子都是真菌进行核配和减数分裂的场所。 ) ( 19.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 ) ( 20.植物线虫多以二幼虫侵入寄主。 20分)分共三、填空题(每题2 1.引起植物病害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有 。 .原核生物界可分为2 病。四个门,植原体属于门,主要引起植物的 .菌丝体的类型有3 ,菌丝的变态主要有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 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 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

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 水。 3、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提出问题: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猜想假设:豆苗在壤土中长得好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3株绿豆苗 实验过程: 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植物病害 什么是植物病害? 什么是病程? 是否所有的植物病变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举例说明。 病害三角和病害四面体分别涉及哪些因素? 什么是病害的症状? 什么是病状? 什么是病征? 是否所有病害都既有病状又有病征? 根据症状是否就可断定病害的类型?no 常见的病状分为哪五大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常见的病征类型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什么是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哪五大类? 什么是非侵染性病害?可能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病原物 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类型?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三类? 什么是共生?什么是共栖?什么是寄生?什么是寄主和寄生物?什么是植物病原物? 什么是寄生性?什么是致病性?二者的强弱之间是否一定相关?是否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反之如何? 什么是真菌?什么是菌丝?真菌营养体有哪些类型? 真菌菌丝的变态有哪些类型?真菌菌丝的组织体有哪些?子座和菌索是否菌丝的组织体? 什么是菌核?什么是子座? 真菌的繁殖形式有没有有性阶段?常见的无性孢子有哪些?常见的有性孢子有哪些? 真菌有性生殖包括哪三个阶段?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什么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分为哪四个门?与植物病害相关的是那三个门? 薄壁菌门中哪些属与植物病害密切相关? 厚壁菌门中属于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是哪个属?有哪些病害? 植原体和螺原体属于原核生物界的哪个门? 植物病毒 什么是病毒?病毒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亚病毒?什么是类病毒?什么是朊病毒? 病毒是否都对人类有害?病毒的害与益? 植物病毒中可否既有DNA又有RNA? 按病毒核酸的种类和其在复制过程中的功能,可将病毒分为哪5种类型? 什么是病毒的内含体?分为哪两种类型? 病毒的传播是不是完全被动的? 根据自然传播方式的不同,植物病毒的传播可以分为哪两类?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

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六章寄生性植物第六章寄生 性植物1、教学目的了解寄生性种子植物与寄主的 相互关系的主要类群2、重点和难点重点:寄生性 植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难点:重要寄生性植物的拉丁学名3、教学方式使用CAI课件进行讲授。 第一节寄生性植物的性状一、什么叫寄生性植物 大多数植物是自养的,它们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借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称为寄生性植物。(与杂草不一样)二、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方式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得生活物质的方式和成分各有不同。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不同,可分为2类:1、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 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列当和兔丝子 2、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 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例:桑寄生和槲寄生。三、寄生性植物的寄生部位1、根寄 生寄生物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例:列当,独脚金等。2、茎(叶)寄生寄生物寄生在寄主的茎秆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类寄生称为茎(叶)寄生。例:菟丝子,槲寄生,藻类。 四、寄生性植物的分布及为害性1、分布热带地区较多,如无根藤,独脚金,寄生藻类等(华南)。有些在温带,如菟丝子,桑寄生等(江、浙,山东)。少数在高寒地区,如列当(新疆)。2、为害性寄生性植物都有一定的致病性,致病力因种类而异。半寄生(桑、槲寄生):大多为害木本植物,受害不太明显。全寄生(列当、菟丝子):主要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少数为害木本。第二节寄生性植物的类群一、寄生性种子植物在分类上属于被子植物门的12个科,重要的有菟丝子科、樟科、桑寄生科、列当科、玄参科和檀香科。其中以桑寄生科为最多,约占一半左右。1、桑寄生(Loranthus) 桑寄生为常绿寄生性小灌木,枝黄褐色或灰褐色,幼株尖端常被有绒毛。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寄主多为阔叶乔木或灌木,如山茶科和山毛榉科。在广东常见的有橡胶(树)桑寄生、龙眼桑寄生。防治:秋冬季节落叶后,人工摘除,或药剂防除。2、槲寄生(Viscum)槲寄生为绿色小灌木,茎圆柱形,半寄生,二岐或三岐分枝,分枝处近互相垂直,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叶对生,倒卵形至椭圆形,内含叶绿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尤以温带为多。寄主范围多为阔叶树,如梨、榆、桦、栗、杨柳、胡桃等树种。防治:秋冬季节,人工砍除或化防:CuSO4、氯化苯、氨基醋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观察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观察植物种子萌发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结构的生长顺序及各结构特点; 2、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 二、实验材料: 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豆种子10颗、两个透明塑料杯(自制)、脱脂棉、水 三、实验过程 1、制作培养杯:将脱脂棉平铺在塑料杯中。 2、将10颗绿豆种子放在盛有水的杯中浸泡一夜后,各取5颗放在两个透明塑料杯中方法是用镊子将种子放在脱脂棉与瓶壁之间,然后小心向杯中加水至水面离杯底2cm高,将一个培养杯放在温度(约25摄氏度)有光处(如窗台),另一个放在温度相同的黑暗处。 3、每天定时(早上9点)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拍摄照片记录种子萌发情况,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在描述时注意描述植物长出来结构的名称(胚根、子叶、真叶、胚轴);描述叶片颜色、胚轴颜色;测量并记录幼苗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论: 1、我们发现种子萌发时先长胚根再长子叶。 2、子叶的形状是圆扁形,真叶是披针形。 3、黑暗中发芽的绿豆胚芽是网状状。2、我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 五、发现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如果把长出胚根的种子放到没水的地方,它就会生长缓慢。五、感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三个懂得了生命的奥秘。当我们把种子放下去时,就种下了一种对生命的希望,看着它们一点一点的长高,它们茁壮成长,心中感到喜悦。种子的长大,正如人生的巅峰一般,是需要一步一步攀登的! 一.实验器材及用品: 吸水纸(可用软纸代替),放大镜,直尺,标签纸,记录纸,绿豆种子(超市购买)四.实验过程: 1.重点观察绿豆种子的发芽过程 试验步骤: 种子的选择及准备:选用绿豆的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原因是这些种子容易取得,发芽快,现象明显绿豆种子发芽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照的强弱,氧含量的多少有没有关系呢?为了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我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 控制——条件种子萌发实验记录表 1、要改变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光照 实验方法:给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一组种子加很少的水 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对照组试验组 种子膨大

种子成熟与种子萌发

种子成熟与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是作物生长的基础,从生理角度看,萌发是无休眠或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吸水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为生理活动状态,呼吸作用增强,贮藏物质被分解并转化为可供胚利用的物质,引起胚生长的过程。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萌发的本质是水分、温度等因子使种子的某些基因表达和酶活化,引发一系列与胚生长有关的反应。 种子萌发过程中有以下六个生理生化变化: (一)种子吸水 种子的吸水分为三个阶段:“快—慢—快”(急剧吸水阶段—吸胀性吸水;吸水迟缓阶段;胚根出现;生长吸水阶段—渗透性吸水)。 (二)呼吸作用的变化 在吸水的第一和第二阶段,CO2的产生大大超过O2的消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吸水的第三阶段,O2的消耗大于CO2的释放—有氧呼吸。 (三)酶的变化 1、酶原的活化:种子吸胀后立即出现,如:β-淀粉酶、蛋白酶等。 2、重新合成:如α-淀粉酶、蛋白酶等。 两种途径: (1)活化长寿的mRNA →新蛋白质→新酶 (2)新合成的mRNA →新蛋白质→新酶 (四)贮藏物质的动员 淀粉经水解或磷酸解为葡萄糖,使有机物的种类增加。 (五)植物激素的变化 ABA(脱落酸)等抑制剂下降,IAA(生长素)、CTK(细胞分裂素)、GA(赤霉素)含量上升,使胚乳中贮藏物的降解,促进胚根胚芽的生长,控制幼苗的向地性生长。 种子储藏种子的呼吸作用在种皮未破裂时,先以无氧呼吸供能,后逐渐有氧呼吸。在种皮破裂后,无氧呼吸逐渐减弱,有氧呼吸逐渐加强。

种子萌发的常见图像 (1)可溶性糖;(2)淀粉;(3)千粒重(4)含N物质;(5)粗脂肪

种子的休眠 1)休眠的主要原因 ①种皮限制; ②种子未完全成熟; ③胚未完全发育; ④抑制物的存在。 2)休眠意义: 避免种子在不适宜的条件或季节里萌发, 免于幼苗受到伤害和死亡。 1.下列对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 一、解释名词(20分,每题2分) 1. 侵染性病害 2. 症状 3. 子实体 4. 专性寄生 5. 单循环病害 6. 生活史 7. 全寄生种子植物 8. 系统侵染 9. 病程 10. 趋光性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2.翠菊黄化病的病原是____ 。主要通过____ 、____ 、和____传播。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 ____ 。 4.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___部位,它以____伸入寄主茎干内与其 ____ 和____连接,吸取全部养分。 5. 牡丹(芍药)炭疽病发病部位有____ 、____ 、____和____ 。 6.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病原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 7.唐菖蒲干腐病主要危害球茎,球茎受害后有3种症状类型,即____ 、____ 和 ____ 。 8. 草坪草害虫按照其危害习性与部位的不同分为____ 、____ 、____ 和____ 。 9.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____ 条明显的暗褐色线。 三、判断题(15分,每题1.5分) 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四、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 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 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五、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 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寄生性植物习题

寄生性植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寄生性植物:寄生性植物是一类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依赖另一种植物提供生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多数属于高等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能够开花结籽,故又称寄生性种子植物。 2 全寄生植物:无叶片或叶片已经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退变为吸器(或吸根、吸盘等),从寄主体内摄取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如列当、菟丝子寄生在一年生草本植物上,引起寄主黄化,生长衰退, 严重时导致寄主死亡。 3 半寄生植物:茎叶虽含有叶绿素,但光合作用水平很低,无法自给自足,摄取寄主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完成其生活史。如桑寄生科和槲寄生科植物的寄主大多为木本植物,寄主受害后无明显的发病表现。但有的危害重,例如矮槲寄 生每年仅在美国西部就造成超过1000万立方米木材产量的损失。 4 根寄生植物:按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寄生与茎寄生两类,列当和独脚金等寄生在寄生植物的根部,在地上部与寄主植物彼此分离,称为根寄生。 5 茎寄生植物:无根藤、菟丝子等寄生在寄主的茎杆枝条或叶片上,寄生藻类也在寄主叶上或杆上寄生,两者紧紧结合在一起,这类寄生称为茎寄生。 二、问答及论述题 1 寄生性植物有哪些类型? 主要属于哪些植物类群? 寄生性植物是一类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不能自养,必须依赖另--种植物提供生活物质而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其中大多数寄生性植物属于高等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能开花结籽,这些类群又被称为寄生性种子植物,重要的有菟丝子科、桑寄生科、列当科寄生性植物,以及玄参科、樟科中的一些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以寄生方式从寄主植物上获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等。按其对寄主植物的营养依赖程度可将其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全寄生是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其形态特征为:无叶片,或叶片已退化成鳞片状,没有叶绿素,根系蜕变成吸根;解剖特征为: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主要种类有菟丝子、列当和无根滕等。半寄生是指仅从寄主植物内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方式。其形态特征为:茎、叶有叶绿素,根系退化;解剖特征为:吸根中的导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相连。主要种类有独脚金、槲寄生、桑寄生和樟寄生等。寄生性植物按其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根寄生和茎寄生两类。根寄生是一类寄生于寄主植物根部的寄生性植物,如列当和独脚金等;茎寄生是指一类寄生于寄主植物茎部的寄生性植物,如菟丝子、无根藤、槲寄生等。 2 寄生植物是如何吸收营养物质的? 寄生性植物从寄主植物上获得生活物质的方式和成分各有不同。按寄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或获取寄主营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两类。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例如列当和菟丝子,它们的叶片退化,叶绿素消失,根系也退变成吸根,寄生植物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它们有粗壮或发达的茎和花,能结出大量的种子,对寄主植物的损害十分严重,常使寄主植物提前枯死。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为“水寄生”。如槲寄生和桑寄生等植物的茎叶内有叶绿素,自己能制造碳水化合物,但根系退化,以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维管束的导管相连,吸取寄主植物的水分和无机盐。有些寄生植物如独脚金,叶片退化成为鳞片状,虽含有少量的叶绿素,能制造少量的碳水化合物,但不能自给自足,仍需寄主的养料补充。

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目标: 1、观察认识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2、学会对种子进行解剖观察。 材料用具: 泡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碘液,滴管,解剖针,培养皿。实验步骤: 1、课前准备:课前1~2天,浸泡颗粒较大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取一粒泡涨的菜豆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它的外形。 3、剥去种皮,露出两片并合着的豆瓣,是子叶。 4、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地分开两片子叶,用放大镜观察。 5、取一粒泡涨的玉米种子,放在培养皿中,观察它的外形。 6、在培养皿中,用左手按紧玉米种子,右手持刀片,沿着隆起的一侧从中央 纵向剖开。 7、用滴管在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注意事项: 1、玉米粒实际上是果实,它的种皮外面生有果皮,两者紧贴在一起,不易分 开,习惯上叫它种子。 2、干种子浸泡时,如果天气较冷,则可用温水;如果天气较热,要经常换水, 以防腐烂。 3、解剖玉米种子时,一定要用培养皿垫在下面切,不要直接在桌面上切,以 免损坏桌面。 4、使用刀片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实验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实验目标: 1、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学会通过设计对照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材料用具: 大豆种子40粒,有盖的罐头瓶,小勺,餐巾纸或卫生纸,标签,胶水,清水。探究过程: 1、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在哪种环境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种子萌发需要、等条件。 3、探究实验的计划 取4只洁净的罐头瓶,分别编号。在4只瓶中各放入两张餐巾纸,并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入10粒种子,按下列处理方式操作: (1)将1号瓶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中。 (2)将2号瓶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温室环境中。 (3)将3号瓶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拧紧瓶盖,置于温室环境中。 (4)将4号瓶洒入少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冰箱内。 几天后观察各瓶中种子萌发的情况。分析你的假设是否成立,从而得 出结论。 4、修订计划 小组讨论,论证计划的可操作性,进行必要的修订,使计划更完善、更科学。 5、实施计划 依计划进行实验,定期观察,作好记录。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注意事项: 1、选用实验的种子最好是当年的新种子。 2、在利用对比实验法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简单的对比实验,可不设对照,只 考虑控制因素的有无,互为对照,进行比较。

精选-植物病理学试题和答案

《植物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 2、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和破坏能力。 3、无隔菌丝:菌丝体有分枝、无隔膜、为单细胞。 4、无性繁殖:是否经过性器和性细胞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5、游动孢子囊:菌丝顶端形成囊状结构,其内产生游动孢子。 6、分生孢子:菌丝分化具有一定形状的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形成外生的孢子。 7、子囊果:着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 8、质粒:在有些细菌中,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9、多分体病毒:病毒内几种大小或形状不同的粒体所组成,只有当这几种粒体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该病毒的全部性状。 10、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或鳞生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完全依靠从寄主植物上吸取营养。 1、病征:植物感病后,由病原物在病部构成的特征。 2、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生存的能力。 3、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一种较坚硬的颗粒装物。 4、有性生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 5、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藏卵器和雄器)结合而形成的有性孢子。 6、转主寄生:病原菌需要寄生两种不同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7、荚膜:细菌细胞外比较厚而稳定的粘质层。 8、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植物的病毒可以保护植物不受另一种病毒的侵染。 9、稀释限点:把病株组织的榨取液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侵染力,这稀释限度即为稀释限点。 10、卫星病毒:有些RAN 病毒伴随有低分子量的小粒体病毒,这种小粒体病毒称卫星病毒。 1、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体的寄主细胞或组织中吸取营养而生存,寄主细胞亡便终止寄生关系。 2、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 3、厚垣孢子:菌丝顶端或中间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休眠孢子。 4、准性生殖:菌丝形成异核体,通过核配,有丝分裂、染色体交换,最后形单倍体细胞核的过程。 5、同宗结合:单个菌株自行交配完成有性生殖。 6、分生孢子器:球形或瓶形有孔口的容器,其内着生分生孢子。 7、极鞭:着生在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的鞭毛。 8、持久性病毒:病毒在昆虫体内转移时间长,并能进行增殖,然后才能传毒。 9、卫星RNA:有些RNA 病毒伴随小分子星的RAN,它与辅助病毒RAN 无同源性单独不能侵染,要依赖辅助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这些小分子量RAN 即为卫星RAN。 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植株后沿生长点或维管束蔓延至主株的侵染方式。 1、非侵染性病害: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类病害不能传染。 2、子实体:真菌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结构体。 3、接合孢子:由两个同型配子囊结合而成的一种厚壁有性孢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