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教案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教案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教案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教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选题 “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互联网之长补农业之短的模式。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互联网+农业”通过众多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销售直接面向网络消费群体,可有效解决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据此完成1-3题。 1.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农业增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素质 C.淡水资源 D.科技水平 2.下列问题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解决的是() A.土壤肥力低 B.农业生产市场定位差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D.交通运输不便 3.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需要首先改善() A.物流配送服务 B.冷藏保鲜技术 C.乡村道路条件 D.农产品加工技术 1. D 2. B 3. A【解析】第1题,农业生产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技术支持,实现增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发展中国家农业增产依靠科技的比重较低,但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农业增产的主要动力都是科学技术。第2题,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营销,使农业生产的市场定位更加准确。“互联网+”并不能直接解决土壤肥力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和交通运输不便的问题。第3题,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其运输环节主要是通过物流来完成的,所以需要首先改善物流配送服务。冷藏保鲜技术针对的是部分农产品,当前我国乡村的道路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不再是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限制条件。利用“互联网+”销售的农产品包括不需要再加工的原料,因而改善农产品加工技术并非当务之急。 “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保留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读图完成4-6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9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的主要依据是() A.有城市自来水灌溉 B.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 C.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D.气候、土壤条件优越 2.南方一些省区1997年柑橘大丰收,有的地区却出现橘熟无人摘,甚至出现橘树被毁的现象,这主要是受() A.自然条件的影响 B.橘树虫害的影响 C.劳动力缺乏的影响 D.市场需求量的影响 3.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的原因是() 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③生活习惯的改变④自然条件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C.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区投施适量熟石灰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5.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6.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B.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 D.属于粗放的商品农业 7.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牧场 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 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

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参考下图,回答8~10题。 8.处于阶段III农业的显著特征是() A.大农场生产 B.生产专业化 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 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9.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进行农业区划 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 10.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 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 D.大量使用农药 11.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A.中国 B.美国 C.法国 D.俄罗斯 12.畜牧业发达,又是世界粮食出口国,还位于大陆东岸的发展中国家的是() A.美国 B.法国 C.巴西 D.阿根廷 13.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 A.蔗、果、桑、鱼混合农业 B.水稻和牲畜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D.多种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14.宁夏平原要发展水稻,必须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①土壤②气候③地形④水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15.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趋势的是() 16.能体现农业因地制宜的例子是() ①黄土高原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内蒙古高原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③江南丘陵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④南方的山地丘陵大力发展林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区位练习题

农业综合练习题一 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示意图。读图,回 答1~2题: 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2.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好 (2014唐山一模)“某山区土地利用形式多种多样,1 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以种植甘蔗为主;1 000米至2 000米的坡地,多种植咖啡、可可;2 000米到3 000米的地区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一年可两熟;海拔更高的地区是高寒草原和终年积雪。”读上述材料回答3~4题: 3.影响该地农牧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为( ) A.坡度大小 B.热量变化 C.土壤类型 D.水分变化 4.在2 000米到3 000米的地区多种植玉米、小麦、大麦和马铃薯,其中以马铃薯的栽培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是( ) A.可在霜期栽种 B.适合冻土培育 C.生长季最短 D.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2014唐山二模)上海郊区顾某一家有7口人,2007年之前种0.5公顷地;2008年承包10公顷农田,建起家庭农场;2009年起,用部分承包地,建了年上市1 500头肉畜规模的生态养殖基地,形成了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养殖基地牲畜粪便连续还田2年后,顾某农场与其他单纯粮食家庭农场相比较,每公顷种粮化肥成本降低20%,粮食产量和品质均有提高。2010年其全年种养收入超过18万元。据此回答5~6题: 5.该家庭农场农田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 ) A.土地流转 B.人口减少 C.开垦荒地 D.生态好转 6.种养相结合的家庭农场生产方式( ) A.化肥用量会提高 B.土壤矿物质减少 C.市场适应性增强 D.农业科技投入减少 如图表示的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7~9题: 7.四个平原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传统农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关于四个平原上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面积广阔,水源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丙-草场茂密,光照不足 D.丁-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9.关于四个平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2014泗县模拟)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玛雅社会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放牧业 B.混合农业 C.原始迁移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1.玛雅社会农业生产方式直接导致(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4菏泽一模)天然橡胶喜高温、高湿,年均温在19℃以上,以21~27℃为宜,年降水量1 000~1 500mm,相对湿度70~80%;静风向阳,风速小于3米/秒。天然橡胶喜肥沃深厚的土壤,土层厚度大于60cm,越冬低温天气是橡胶生长的限制因素,当温度 小于5℃就会引起冻害,温度小于0℃会引起严重冻害, 时间较长则引起死亡。读“我国天然橡胶优势产区分 布示意图”,回答问题:(30分) (1)说出图示中热带界线的走向及主要影响因素。(8 分) (2)指出形成我国橡胶分布区、橡胶密集分布区和橡胶高产 区不同适生区的主要因素。简述与广东相比,云南天然橡胶 优势产区在气候方面的优势条件。(6分) (3)下图为海南某橡胶产业园生产示意图,据此说明该天然橡胶产业园生产经营的主要优势。(8 (4)海南的天然橡胶生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热带种植园相似,但规模、质量、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海南进一步发展天然橡胶生产,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8分)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课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一)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实例: A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B 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农业的特点: (1)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注意: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同时要注意,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 实例: 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3.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集约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 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 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原始农业 按农业的发展历史分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区位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高中地理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重点强化卷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64490060】 1.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的需求变化B.科学技术的发展 C.交通运输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变化 2.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对图中农业生产自然条件改造较为明显的是() A.化肥、农药B.饲料加工、城市 C.机械、科技D.灌溉水源、大棚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关系密切。第2题,该地人类活动对农业投入较为明显的是灌溉水源和大棚生产。 【答案】 1.A 2.D 下图为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H市的某优质荔枝采摘区,据图回答下题。 3.广东荔枝产量有“大小年”之分,大年和小年的产量有时相差几倍乃至

几十倍。近些年,广东荔枝种植的大小年差别越来越小,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少,有利于荔枝的稳产 B.荔枝的市场需求稳定,农民扩大荔枝的生产面积 C.由于种植管理技术进步,克服过去完全“看天吃饭”的做法 D.虫害不再隔年发生,保证了荔枝的稳产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荔枝产量的稳定,是种植管理技术进步的结果,C正确。 【答案】 C 下图是某地种植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在距城市20~60 km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 A.X B.Y C.Z D.X、Y、Z 5.影响Y农产品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 C.土壤D.地形 【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距城市20~60千米范围内,X农产品的利润位于其他两种农产品之上,利润最高。第5题,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Y农产品的利润急剧下降,说明市场为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 【答案】 4.A 5.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时间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如图示意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四种代表性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结构及商品率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属于丙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A.水利工程量大B.劳动力投入多 C.专业化程度高D.生产规模小 解析:1.D 2.C 第1题,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种植业为主,且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并重,且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乙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但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丙农业地域类型畜牧业比重高,且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丁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且商品率高,为商品谷物农业。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大牧场放牧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且商品率高。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投入多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2018·西安八校联考)读图,完成3~4题。 3.若甲图中x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y轴代表农作物商品率,则与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对应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4.乙图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中国同类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同点为( ) A.经营方式都是家庭经营 B.农业机械化水平一样高 C.都是单产高,商品率低 D.主要农作物中都有玉米 解析:3.C 4.D 第3题,根据经纬度定位可知,乙图中的农业区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故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这类农业商品率高,采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农业人口密度小,根据甲图坐标轴的含义可判断出,③符合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第4题,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乙图中阴影区域也大量种植玉米;美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机械化水平、商品率等都高于我国;美国的农场多为家庭经营,而我国以国有农场为主。 读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乳畜业 6.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 A.美国B.巴西 C.澳大利亚D.日本 解析:5.A 6.A 第5题,由图可以判断,a高温多雨,为季风水田农业;b年均温较低,年降水量少,为商品谷物农业;c范围广,气温、年降水量差别大,为乳畜业。第6题,美国国土面积大,跨纬度广,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以上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均有分布。 (2018·东阳模拟)读某国一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配置图,完成7~8题。

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红旗中学2010年5月) 【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大牧场放牧业 1 2、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因和特点(见《世纪金榜》P41) 3 案例4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 本案例主要探究了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形成过程和发展措施,现总结如下: (1) (2(3

【高效记忆】图示法记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重点)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优势体现在气候、草场、地价、交通等方面。如下图所示: 【高效记忆】图示法记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措施 (见《世纪金榜》P41) 知识点二:乳畜业 1【高效记忆】图示法记忆乳畜业的区位要求 活动题:(重点) 1 、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1)饲料因素:为什么西欧有适于养牛业需要的多汁牧草?(提示: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2)市场因素: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2、用下列材料论证你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提炼出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 解析: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市场因素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鲜牛奶以及牛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郊区,以生产加工乳制品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就饲料因素看,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牧草,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因此,乳畜业农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饲料作物。 西欧乳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3、把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一比较。

(完整版)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含答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练习题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分别位于( D ) A.中央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西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 B.湄公河三角洲、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 C.墨累达令盆地、中央大平原、西欧平原、湄公河三角洲 D.湄公河三角洲、中央大平原、墨累达令盆地、西欧平原 2.影响丙地两大农业部门生产结构作出调整的最主要因素是( B )A.保鲜冷藏技术 B.国际市场需求C.气候不断变化 D.交通运输条件 车厘子(一种水果)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味道鲜美,但容易腐烂。某网店采用“先订购,后采摘”的预售方式销售美国车厘子,力求进口水果从源地直达消费者。下图为销售流程,回答3~4题。 3.美国最适宜种植车厘子的地区是( A ) A.西部高原区 B.佛罗里达半岛C.中央大平原 D.密西西比河口 4.智利也是著名的车厘子产区,如果该网店欲预售智利车厘子,最佳时间在( A ) A.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 B.2月中旬—2月下旬 C.6月下旬—7月上旬 D.8月中旬—8月下旬 瑞士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陡峭的石坡上用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一道道梯田,梯田脚下是波光粼粼的莱蒙湖,对岸是连绵起伏的阿尔卑斯山。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成为瑞士著名的葡萄酒产地。读“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景观图”及“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中描述的葡萄园在图中的位置是( A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6.有诗人写道:“德萨雷是幸福的,因为有3个太阳照耀着它的葡萄园”,诗中的“3个太阳”是指( C )

高一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资料讲解

即墨四中高一地理导学案——农业地域类型 出题人:高一地理组时间:2015.5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难点:对比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考查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常用的几种农业类型(补充介绍) (1)亚洲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区位因素:自然条件 1、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气候区。大部 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充沛, 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2、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 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土壤:人工改良的水稻土,土壤肥沃 4、水源: 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原因 1、劳动力: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力强度大, 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人均耕地: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3、生产习惯:由于历史的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4、食物偏好 (2)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 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 北国营农场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 优势 自然因素: a)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b)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 大黑土区之一) c)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 河提供灌溉水源) d)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a)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b)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c)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d) 交通: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潘帕斯草原发展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区位优势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 阿根廷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大打机井,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高中地理新高考第23讲 农业的区位因素

第23讲农业的区位因素 2017版课程标准 内容要求 学业层级2018年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核心素养要求 1.结合实例,说明 农业的区位因素 合格考 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 素 综合思维、区域 认知 2.结合实例,说明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环 境保护要求内容】 等级考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 合思维、地理实 践力 [知识体系构建] [主干知识整合] 一、农业区位的含义 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二、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

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是决定性因素,图析如下: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易误辨析]宁夏瓜农常在瓜地里铺上一层鹅卵石,试分析其作用。 提示减少蒸发,保持水分;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积累有机物,提高瓜果品质。 四、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真题研析 【例1】(2019·北京文综)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尝试自解] [思维路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 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 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2.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1.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2.在分析图3.15时,应重点把握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地形、发达的铁路运输和便捷的海运条件等重要信息。 3、结合案例4完成活动题。 (对于活动的处理可以采取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019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试题

2019高考地理农业地域类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埃及尼罗河下游地区,图示同纬度其他地区为沙漠,故甲地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的主要原因是有尼罗河作为灌溉水源。 答案:C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2~4题。 2.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3.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4.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澳大利亚 D.日本 解析:由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热量、水分条件关系图分析,a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因此判断为水稻种植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c为乳畜业,其分布范围广,主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图中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在美国都有分布。

答案:2.A 3.C 4.A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甲)和农业产值构成图(乙),读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农业既有小麦种植也有畜牧业,所以属于混合农业。 答案:C 6.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解析: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是混合农业的特点。 答案:B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7~9题。 7.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种植园农业 解析:①地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最低,投入大量劳动力,故A正确。 答案:A 8.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②地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故为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属于混合农业区。答案:D 9.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③地为大牧场放牧业,可通过建设高质量人工草场提高载畜量。 答案:C 经过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据此回答10~11题。 10.甲点位于(37°N,118°E),其所属的自然带为(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 农业区位因素

第九单元农业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农业是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种植业 种植业是利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粮食、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社会生产部门。在我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是谷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大麦、燕麦、玉米、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统称。 通常,粮食作物也是农作物中的主导作物,世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80%。

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一般是指对自然条件的选择较严、技术要求复杂、产品的经济价值较高、主要用作工业原料的作物,故又称“技术作物”或“工业原料作物”。 我国纳入人工栽培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包括纤维作物(如棉、麻等)、油料作物(如芝麻、花生等)、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等)、三料(饮料、香料、调料)作物、药用作物、染料作物、观赏作物、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等。 畜牧业 畜牧业,是通过人工饲养、繁殖畜禽等以取得肉、蛋、奶、羊毛、皮张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包括牲畜饲牧、家禽饲养、经济兽类驯养等。

林业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 渔业 渔业是指人类开发和利用水域,采集捕捞与人工养殖各种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渔业按水域可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按生产特性分为养殖业和捕捞业。 农业区位 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高三地理复习14《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必修二)

《新课标》高三地理(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 第十四讲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3.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4.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判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本讲重点: 1.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本讲难点: 根据对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进行因地制宜的区位选择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一)农业生产活动 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实例: A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B 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农业的特点: (1)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注意: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同时要注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 实例: 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 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3.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集约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 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 按投入多少分 按产品用途分

高一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高一地理农业地域类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即墨四中高一地理导学案——农业地域类型 出题人:高一地理组时间:2015.5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难点:对比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考查点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常用的几种农业类型(补充介绍) (1)亚洲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区位因素:自然条件 1、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多雨热量充足气候区。大 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充 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2、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 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土壤:人工改良的水稻土,土壤肥沃 4、水 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原因 1、劳动力: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力强度 大,而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人均耕地:由于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3、生产习惯:由于历史的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4、食物偏好 (2)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 亚、俄罗斯、乌克兰,我国的东北、西 北国营农场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 优势 自然因素: a)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b)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 大黑土区之一)c)水源: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d)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a)人口: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b)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c)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d) 交通: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美国、阿根廷牧牛 (干旱、半干旱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潘帕斯草原发展气温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大牧场放牧业的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区位优势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促进了牛肉的销售 阿根廷为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使肉牛方便地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港外运 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大打机井,开辟水源 种植饲料 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特点: 2、主要分布地区: 。 二、乳畜业 1、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 市场的 化、 化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 2、主要分布地区: 。 3.西欧乳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西欧具有广阔的 ,和凉爽的 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社会经济因素:西欧的城市化水平 、以 为主的饮食习惯,使 西欧市场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4.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

练习: 1世界著名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特点是() A、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B、属于粗放的农业 C、牧牛业占有重要地位 D、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2、大牧场放牧业中养羊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有()A、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B、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C、美国、澳大利亚、南非D、阿根廷、南非、新西兰 3、潘帕斯草原所属的国家是() A、德国 B、蒙古 C、新西兰 D、阿根廷 4、关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的选择,欠妥的是()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C、距海港较近,交通方便 D、经济发达,本地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5、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 B、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 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 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的两项重要因素 6、适宜发展乳畜业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干旱、半干旱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7、下列区位最适合发展乳畜业的是() A、交通不便的山区B、劳动力多的乡村地区 C、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周围地区D、城市中心区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我国已加入WTO,预计粮棉生产会受到较大冲击,而花卉、园艺业则有较大的优势。回答8—10题。 8.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C.国土狭小,土地价格高D.投资多,能耗大 9.面对入世的挑战,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是()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C.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D.借鉴英、丹经验,着重发展畜牧业,以应对国外粮棉倾销 10.我国入世已一年多,原先预计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花卉、蔬菜,其出口情况反而不如棉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市场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下降 B.缺少完善的生产—销售渠道 C.我国花奔、蔬菜的生产成本较高 D.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11.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①机械化水平高②地广人稀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④自然条件优 越⑤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2.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13.下列国家中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均较为典型的是() ①美国②阿根廷③加拿大④澳大利亚⑤南非

高中地理必修2:专题二 常见农业地域类型

专题二常见农业地域类型1.常见农业地域类型比较

2.常见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 (1)根据气候判断 ①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需兴修水利,工程量大。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丰富,热量、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干旱区可以通过解决灌溉问题发展优质农产品,如温带水果、棉花等的生产,因而多为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半干旱区可利用天然牧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根据分布判断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明显,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下图是美国的农

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判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直接根据其分布即可判断:A为大牧场放牧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 (3)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商品率判断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如下面农场中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其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4)根据存在问题判断 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不同,它们所面临的生产中的问题也不相同,反映出地域差异和自身生产特点,因此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判断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例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问题就是“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5)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判断

高中地理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三亚市第一中学麦萍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其它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于整章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通过教材p43的活动1和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课本p43活动3,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3-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共同条件是() ①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②有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候 ③地广人稀 ④有便利的交通运输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气候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 2.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交通运输条件的有() A.种植业和林业B.畜牧业、渔业 C.园艺业、乳畜业D.林业、渔业 【答案】 C 【解析】园艺业、乳畜业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 3.阿根廷有农产品出口到埃及,最短的海上运输线经过() 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 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 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D.莫桑比克海峡、苏伊士运河 【答案】 A 【解析】阿根廷到埃及最短的海上路线是横渡大西洋进入地中

海的航线。 4.能使土壤肥力得到保持和提高的措施是() A.刀耕火种 B.多施化肥、农药 C.常施农家肥 D.连续几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 【答案】 C 【解析】常施农家肥可使土壤有机质得到及时补充。 5.从农业经营方式来看() A.墨累——达令盆地主要是家庭农场经营 B.美国的谷物农业主要由集体农庄经营 C.阿根廷的牧牛业主要由国家经营 D.亚洲的水稻种植主要由大农场经营 【答案】 A 【解析】亚洲水稻种植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经营,西方国家农业主要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 (2012·青岛一中高一检测)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园艺业B.游牧业 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7.下列地区为该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区的是() A.恒河平原南部 B.波德平原北部 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 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 【答案】 6.D7.C 【解析】第6题,据图看出,该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且产品主要流向市场,商品率很高。可判定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第7题,拉普拉塔平原南部即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A项为季风水田农业,B项为乳畜业,D项为混合农业。 下图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对Ⅰ地带自然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②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③全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辽阔 ④沿海有暖流流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