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WTO体制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WTO体制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WTO体制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WTO体制的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WTO体制的影响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是第一个目的在于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多边机构,自成立之日起有很多成就引以为豪;但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今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其与WTO冲突日益严重。世界贸易组织应该采取有效的行动,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关键字: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冲击;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在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发展形式。经济全球化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跨国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推动,区域经济化则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建立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实现一体化目标的基础上。尽管其发展动力和实施途径不同,但是二者最终都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个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融合。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为企业创造更为统一的市场环境,为世界范围内的商务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其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为迅速。目前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都是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而且,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所实行的优惠待遇不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过全球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世贸组织的标准。许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涵盖了迄今被排除在世贸组织多边谈判之外或多边谈判没有充分讨论的问题,如政府采购、环保标准、投资与竞争政策、劳工标准等。马春林、吴冲锋(2003)在文章《全球经济一体化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提出测度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国民经济互动指标,并且据此对经济全球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得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和全球各经济区域之间关联程度变弱这二个结论。薛誉华(2003)在文章《区域化——全球化的阻力》中从区域化的动机等方面探讨了区域化理念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后果,认为区域化的真实意义是与全球化抗衡。李双元、李赞(2005)在《从WTO和EU法律制度谈全球经济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一文中分析到WTO和EU分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物和典型代表。从这两个国际组织法律制度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的协调与共同发展,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的目标。探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其核心其实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影响问题。文章选取全球经济一体化组织典型代表——WTO作为分析对象,归纳出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其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促进和冲击双重作用,借此来更清楚地表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

我们所讲的经济区域化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区域经济集团或区域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区域性的组织发展迅速,数量急剧增加。按照WTO的统计,区域性贸易协定(RTAs)的实施数量在

1950-1959 年有3个,1960-1969年有19个,1970-1979年上升到39个,1980-1989年为14个,1990-1998年则为82个,到2001年底,在世贸组织注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有170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此外,还有次区域性的组织,如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

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源于发达地区—西欧。第一个在WTO登记的区域一体化协定是《罗马条约》。其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四五十年代的萌芽和初建时期,六七十年代的发展和扩大时期,八十年代以后进入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九十年代至今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的盛大时期。其中出现了二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但在70年代末受挫;第二次高潮发生在80世纪中后期,一直持续到现在。二次区域化浪潮相比较,各有特点,分析见下表:

表1:战后二次区域化的比较

第一次区域化第二次区域化

以政府或政策导向为主要动力以市场导向为主要动力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出口促进与贸易自由化

歧视性区域集团非歧视性或开放性区域集团

注重区域内竞争注重全球竞争

南-南合作或北-北合作北-南合作

区域集团成员不重叠区域集团成员重叠

如上表所示,在第一次区域化浪潮时,区域组织的组建主要有两种平行的模式,一种是南—南合作模式,即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组建的区域组织,另一种是北—北合作模式,即发达国家之间组建的区域组织,如欧共体。但是,到了第二次浪潮时期,新的区域化组织更倾向采取北—南合作模式,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区域集团,如欧洲联盟逐步把东欧一些发展中国家吸纳为成员。

在“南南型”合作组织内,成员国的经济绩效差距会逐渐拉大;而在“南北型”合作组织内,成员国的经济绩效差距会逐渐缩小。换句话说,“南南型”合作方式促使成员国的收入水平趋于发散;而“南北型”合作方式促使成员国收入水平趋于收敛(Venables,1999)。

二、区域经济组织与WTO的联系

(一)最基本目标一致

WTO宗旨为: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称”,“经由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以求大幅度降低关税及其

他贸易障碍,在国际贸易关系中消除歧视待遇”。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有活力和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包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成果和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而这些最惠条款与最终目标都与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相关原则相一致。区域经济组织是在

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下,以消除阻碍成员间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合理配置的各种障碍,实现贸易自由化和促进多边合作为共同目标。其目标和动力是成员体的共同利益,即提高成员体在国际竞争中的整体竞争力,实现比较利益和规模经济利益,降低区域内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创造更为自由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推进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实现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特定成员经济体的利益最大化。

(二)成员相互兼容

从1995年成立时的128名成员国到目前已经增加到150个,扩大了世界贸易组织作用发挥的覆盖面,把世界上更多的国家的贸易活动纳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轨道,更加有利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

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差不多全部WTO成员)都从属于各个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许多国家还同时参与了多个规则各不相同的区域贸易协定。这种成员资格的双重性要求其在遵守区域组织规则的同时也要遵守WTO相关规则,使得二个组织之间形成了一种天然联系。

(三)区域经济组织为开辟自由化新领域并制定国际纪律提供了经验和技巧

区域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可为成员政府、管理阶层和利益集团注重参与多边谈判、开辟贸易自由化新领域并制定相应的国际规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同时也加深了国内主管部门和产业界同职业谈判代表之间的联系和了解,避免了“为谈判而谈判”现象。

在区域集团内,成员国政府和利益集团之间可通过公平互惠原则来加以协调贸易利益和国内政策的冲突,最终在一些新的领域达成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区域经济合作协议。然后区域集团的经验和技巧再应用到多边贸易体制有关这方面的谈判中。

如果关于同一方面的区域谈判和国际谈判同时在进行,二场谈判可以相互拖动,彼此吸取新技巧,产生“协同作用”。例如,欧共体70年代内部进行的有关政府采购的谈判与当时东京回合有关政府采购的多边谈判相伴而行。

(四)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有助于认识到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和多边协调的重要性区域集团协议的达成,有助于促进成员国政府和利益集团认识到接受国际规则和纪律的必要性,因为无论是区域集团协议还是多边贸易协议,都是一个权利和义务的框架体系。区域集团成员要获得其他成员遵守协议规则和纪律所产生的权利,它必须按照协议承担改革国内不符合国际规则和纪律的政策法规的相应义务,也就是为得到权利所付出的代价。

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利和义务框架离成员国政府比较遥远,付出代价并不一定马上产生直接明显的利益。因此国内政治利益集团都不愿为此付出改革既定政策和立法的代价。区域集团正好可以弥补多边贸易体制的这一局限性,他可以促使成员国内政治利益集团充分认识到区域内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进而促其接受国际规范和法律。

(五)区域经济组织可以成为进一步推动敏感领域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试验场”

敏感领域涉及到经济决策主权方面的问题,如竞争政策、技术标准等等。区域集团凭借其自身优势,在上述领域比多边贸易体制的自由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为多边贸易体制在

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贸易自由化计划提供了“试验场”。例如世贸组织的新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上述复议机构”的建立就是参照了美加协议的做法。

(六)区域集团还有助于巩固改革成就和自由经贸政策思想的传播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开放缺乏坚实的政治、立法和群众基础,这样,通过参与本地区内的区域集团协议,利用协议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种向国内利益和保守集团施压的外部机制,以巩固改革开放的成就并促之向前发展。虽然也可以利用多边贸易体制,但其产生的压力不如前者直接有力度,因为区域内有周边关系和地缘政治利益考虑的约束。这也解释了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初衷。

区域集团的形成、发展和扩大,还有助于自由经贸思想的传播,特别是那些一贯实施贸易体制和保护政策的国家,在加入区域集团后或者迫于压力或者出于自愿吸收并借鉴其他成员执行自由经贸政策的经验与做法,以提高本国贸易政策的开放自由程度。

三、区域经济组织对WTO的冲击

(一)区域性组织的排他性的威胁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五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主要的原则目标。实践中,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都制定有明确的贸易政策,而且这些贸易政策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区域内成员实行贸易自由化与保护政策,而对区域外的成员则实行各种贸易壁垒,形成对区域内外不同成员之间的歧视性贸易政策。从而增强了各自组织内部成员的国际竞争力,结果就导致了各自区域一体化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贸易增加,区域外的贸易减少,可能会导致成员国的贸易转移,损害了非成员国的贸易利益,明显地违背了WTO的非歧视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也造成了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区域性组织中大国主导的威胁

区域性的经济组织都是由各个地区中占主导地位的大国联合部分盟国携手合作建立起来的,它们在这些区域性组织中相互合作削减贸易壁垒,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在全球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力量。贸易强国在选择贸易政策时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往往不顾WTO制度规则的约束,从自己的利益愿望出发,单方面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贸易政策,进而以该既定的贸易政策为框架在WTO范围内开展贸易谈判,强力推进自己的贸易政策。一旦WTO的制度原则与自身的利益发生冲突,一些贸易强国就会在贸易政策选择的天平上发生违背WTO的制度原则而偏向自身利益的倾斜,这些最终都会引发出WTO制度的变迁。

(三)区域组织调整的范围不断突破,内涵不断扩大的威胁

作为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法律体系,WTO不可能包含国际贸易的所有内容,在诸如环境问题、劳工、投资和竞争政策、贸易与社会条款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无条件、自动适用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任何一项关税的减让或完善,都会以点带面地把谈判结果扩展给所有成员,这就具有了双刃剑的作用,虽然可以使以后的程序和环节简单化,但其它成员对权利共享。因为这些成员同时也是义务承担方,随着多边贸易体制成员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在成份上越来越复杂,还没有涉及的领域越来越敏感,如果想在一个特

定的议题上达成协商一致,显然是越来越困难。多边贸易谈判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政治敏感性越来越强,相互妥协的可能性越来越小,WTO的多回合发展步履维艰。与之相应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涉及的国家要少得多,具有共同的地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合作的基础,参与方之间在政治和经济合作方面的现实需求决定了其相互协调立场的难度要小,从而对谈判议题的确定、谈判成果的达成和执行要相对容易,因此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一些国家先后就多边贸易谈判中难以达成的领域制定了条款。

这样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对于全球经济组织而言,更有利于深层的经济合作;与多边体系相比,谈判更容易在少数具有相当合作意向的国家之间开展,并能够取得成果。区域贸易一体化组织更深层次的合作以及朝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动机和谈判,将会有利于实现一个更高层次的内部区域一体化的良性循环。如现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通过新协定的形式有计划地升级为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区域体制。欧盟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共同大市场经过《申根协定》步入东扩和单一货币的时代;澳新紧密经济联盟已经提前完成了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发展中国家中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南非共同体均在原有基础上迈出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实质步伐;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创建都是区域一体化演变的历史性事件。可是这些却使得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被阻碍,

(四)经济区域化可能强化国际政治对抗

经济区域化必然要求各国在经济管理体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等方面进行协调, 同时满足协议在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汇率等方面给出的苛刻条件, 其最终结果必然是实现政治上的区域一体化。而这种政治上的较量和利益冲突必将给全球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四、WTO与区域经济组织的协调

(一)认可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动力,是追求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的次优选择和阶段性准备。其有促进多边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从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作用,但也的确存在对多边贸易体制造成损害的威胁。然而,许多国家由于难以舍弃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面对这一现实,世贸组织需要具备应有的灵活性。认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存在,同时尽量避免和防范其对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造成损害。

关贸总协定第24款允许区域贸易协定作为一个特例存在,条件是它在促进区域内贸易流动的同时不得提高对外部世界的壁垒。换句话说,区域贸易协定应该补充而不是威胁多边贸易体系。进入世贸组织时代以后,除了原先的第24款被继承下来以外,世贸组织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也允许区域贸易协定的存在。为了监督和评估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多边经济合作产生的影响以及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协定的关系,1996年2月6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专门设置了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

(二)客观分析区域经济组织存在的原因

1.从理论上分析。在特定区域内和有共同利益关切的各国之间,比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之间更容易达成经济一体化协议,因而经济融合程度更高,这其实是一体化造成区域内福利的增长高于区域外的反映。区域内各成员因数量较少、经济实力相当、经贸利益互补性强、法律制度较容易协调等原因使得这些国家形成协调的意志相对容易,所以国际经济一体化在区域范围内的推进要比在全球多边体制下推进更快。这种差异导致经济一体化在区域层面和全球层面上表现为不同步性。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化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分工的深化加速推进,同时世贸组织的建立与其他各领域的协议、制度的实施,使世界上更多国家之间经济关系中的障碍得以更快消除,从而使彼此间经济融合的程度更加深化。因此,全球范围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在不断推进。

2.从世界范围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并存的局面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制、发展水平方面的不平衡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要求各国同等程度地消除经济障碍是困难而不现实的,而在发展水平接近和有共同利益诉求的国家间开展经济一体化运动则成为现实选择。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和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特别优惠待遇如何安排仍然是一难题。实践证明,多边贸易体制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显得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则采取了一些实际的步骤,如历次“洛美协定”以及欧盟2000 年签订的打算用自由贸易区协定替代“洛美协定”的“科托努协定” 等。可以认为,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和特别优惠措施,将是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3.从经济目的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动因都是经济主体在市场自发力量驱动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两者实现各自目标的基本要求都是消除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贸易投资障碍。不能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呈现出的集团排他性倾向而对其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贡献加以否定。事实上,呈现出的所谓集团排他性在一定程度上不过是由于区域经济体制形成使成员国的向心力增强,这正是一体化所引致的系统优势的表现。关税联盟或自由贸易区在其成员间相互贸易中消除壁垒,是朝着普遍的贸易自由化迈出的一步,因此只要区域组织的特惠安排无损于非成员的贸易,就应得到允许。只要自由贸易原则正确实施,由一个区域内自由贸易所产生的增加生产的福利裨益,完全能增加对从其非成员方面的购买力。而且,区内贸易限制减少或取消,不仅使区内外的贸易机会增加,而且也为全球范围内抵御贸易保护主义作了示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贸易集团化能促进总协定下多边贸易的发展,它将成为实现全球贸易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阶段。

4.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新特点来分析。亚太经合组织首创了“开放的地区主义”,使得成员之间的所有优惠性的措施或安排,也适用于非成员。这既有助于区域内部各国之间的合作,也有助于全球各国之间的平等经济交往。同早期区域组织具有排他性相比较,这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开放性表现得更加鲜明。跨国公司作为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间渗透的主角,其全球化经营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间的交流,以致现在很难指出哪一个一体

化组织是纯粹的排他性集团。相当部分国家同时成为多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如美国既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又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在拉丁美洲和非洲这样的例子就更为普遍。这都是否定区域集团排他性的直接证据。另外,一体化安排的跨区域性进一步淡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域性”色彩。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其成员——秘鲁在空间上的分离状态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向整个南美洲的拓展以期建立一个完整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反映出一体化进程中区域藩篱的淡化和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渐变。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呈现出开放性、交叉性、扩展性和全方位性等新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参与国家在不断增多,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间在对外经济政策、经济活动规则等领域中积极谋求共识,这种被已经扩大了的成员国整体接受的经济规则和运行模式将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内在运行机制的雏形。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走相互融合的道路,这将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积极构建共同协调发展的国际环境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任何人都不可轻易断言是绝对的积极或是绝对的消极,应该说是利弊并存,利大于弊,关键是要研究如何扬其利、避其弊,其核心就是要构建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协调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

1.加强国际法制建设。尤其重要的是明确规定世贸组织规则的效力应优先于各成员方的国内措施和相互间达成的各种区域贸易协定。另外,要完善世贸组织区域一体化安排的制度设计,其中包括:建立统一的区域一体化审议规则和程序,改变目前不同的区域贸易安排分别依照不同的协定或规定进行审议的混乱状态,以提高审议速度、效率和质量;尽快研究制定界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否阻碍多边贸易体制的一般标准,以便及时断定拟议中的或已通知世贸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是否符合多边贸易规则;加强世贸组织体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审议力度,改变其“审而不决、决而无果”的局面,切实解决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审议难、执行难问题,树立起世贸组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审议的权威和信心。

2.进一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力度,维护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利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平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是一个需要扶持和帮助的群体。他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制成品的销售市场,发达国家也有责任对发达国家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销售更多工业制成品的益处。让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融入到“全球游戏规则”中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存同荣,世界经济才可以成为一个大家庭。

3.正确及时发现区域经济组织可能助长的霸权主义倾向。不同类型的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机有很大的差异。对大国来说,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其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影响力可能是最重要的;而对小国来说,获得市场准入机会(进入大国的市场) 通常被考虑为优先因素。前者的目标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自然演化结果,后者的目标则需要双边(或诸边) 谈判来完成。这种不对称性需要小国在区域贸易协定谈判过程中做出“单方面”的让步,例如调整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能源定价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竞争政策等,以适应大国(通常也

是最发达国家) 的要求。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新区域主义(ne w regionalism) ”(Perroni and Whalley, 2000)。在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欧盟与东欧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国”(加拿大、墨西哥及东欧国家) 对“大国”(美国、欧盟) 做出的“单方面”让步。其实这就是主导权的争夺。如果不及时引导、解决,很容易助长霸权主义,导致世界朝极端化发展,不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很多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争夺其实是大国之间对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作为世界经济的霸主,美国曾经长期单独决定全球经济规则的走势。70年代以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对美国霸主地位直接构成挑战的不是日本经济、德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迅速扩张。在1986年欧共体决定于1992年与欧洲自由贸易区合并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时,美国第一次感觉到了霸主地位丧失的威胁,美国迅速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拉开了美欧之间竞争的序幕。在世界各个地区, 美欧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手段进行竞争。90年代以后,日本也加入了此争夺战之间。

简而言之,在当今各国纷纷强调要与世界同步,努力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并逐步步入实质实施阶段时,处理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性经济组织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使其互促互动,真正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J].世界经济,2002.(5)

[2]姜桂石,刘会清.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N].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30(2)

[3]李双元,李赞.从WTO和EU法律制度谈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N].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6)

[4]王文举,安广实.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5]郑玲丽.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河北法学,2004.22(12)

[6]金祥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及其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1995.(6)

[7]何祖普.WTO规则对区域贸易组织的规制[J].甘肃农业,2006.(2)

[8]刘光溪.互补性竞争论-区域集团与多边贸易体制[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作用概述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及作用概述 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大力支持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有序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总体看,各地区注意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将区域振兴和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等工作,区域发展更为协调和均衡。 2008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18.7万亿元、4.4万亿元、5.2万亿元和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17.4%、21.9%和16.1%,东部地区本外币贷款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同比分别提高2.3、4.7和4.3个百分点。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适应这种形势,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冲破行政区经济的束缚,深化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实力。 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原有的“行政区经济”,由于条块分割,无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已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于是,出现了跨行政区不同形式的经济联合,如经济技术协作区、经济协作区等。但这些经济联合体,仅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级形式,并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联合,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也不能达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目的。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达到强化区域优势或区际间优势互补的目的,增强区域及全国经济实力。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阶段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形式参考已建立的国际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区域经济联合体,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定义为: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或地理特征较相似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为谋求发展而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与共同经济调节,形成一个不受区域限制的产品、要素、劳动力及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区域的动态过程,它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内各地区合理分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联合体共同繁荣。经济协作区是我国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初级的、松散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围绕加强能源、交通及其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大跨度的联合,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行政区范围大小又分为四种形式:一是省(区)际经济协作区,即相邻的若干省、区、市,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二是省际毗邻地经济协作区,即相邻几个省、区、市间的部分接壤地区,按照历史的经济联系和现实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三是省内经济协作区,根据本省、区的经济布局和各市、县经济发展要求,自愿建立的合作组织;四是城市间经济协作网络,即若干地域相邻,或沿海、沿江、沿路的若干城市,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的合作组织。城市间经济协作网络,往往以城市群的形式出现,在区域经济联合中起重要作用。城市群是社会生产力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相邻地域范围内,由相当数量规模等级不同、各具特点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城市,构成的网络体系。现有的城市群都是各国最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在本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枢纽作用。由于它集聚的产业、金融、贸易、科技、信息等力量,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日益成为主宰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城市群中的每个城市,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它们之间通过生产上的协作与联系,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经济,从而形成城市群的整体功能优势,推

新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新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文化相近、体制相同、水 平相似的地理近邻国家建立区域经贸合作组织,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它以牺牲一定的国家主权为代价,以期获得更多的比较成本收益和社会经济福利,直至形成区域内统一的经贸政策和经济体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它对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在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最近二三十年来,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区域经济出现的新的特点,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应该怎样去适应新形势下的世界经济区域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

引言……………………………………………………………………… 1、新形势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特点…………………………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原因………………… 1.2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新阶段,新特点…………………………… 1.3区域经济一体的实践,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 发展概况…………………………………………………………… 2、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积极影响……………………………… 2.2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 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 4、中国与国际区域经济的合作………………………………………… 5、结束语………………………………………………………………… 6、参考资料……………………………………………………………… 7、英文摘要………………………………………………………………

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综述

1.3研究综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因其重要性与必然性,已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所以国内外诸多经济学家也对这个命题进行了深入且透彻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原因及现实意义、对各国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如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中国将要在此浪潮中的决策与发展战略选择的研究等。 1.3.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况的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极重要的命题,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这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况的分析上,陈开胜(2012)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发展经济规模的需要,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等等,他还指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发挥区域综合优势,促进均衡协调发展;有效利用各类资源,消除地区恶性竞争;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促进产业空间转移;扩大对内经济开放,完善合作体制机制。 1.3.2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的相关研究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各国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学者有着不同的探究角度,概括而言,可归纳如以下。陈开胜(2012)从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两个角度考虑,“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地区内各国之间壁垒的消除,简化贸易层次程序,加速货物自由流通,并有利于资源跨国界的流动,从而在地区内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同时,市场规模扩大,使各成员国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发挥规模经济的效果,因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意味着地区内部竞争的激化。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将会加强经营管理,利用新的手段和科技成果,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国际竞争力。”而对于非成员国来说,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毋多庸叙。蒋娟(2013)是从发展中国家角度来考量的,从组织内与组织外探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近加大了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增加了组织内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

摘要: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主线,目前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空前的发展热潮,在如此快速的发展之下,中国不仅要在贸易合作和贸易自由上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更是在经济教学这一容易被忽略的层面上也做出了深刻的反思。本文就是从经济教学中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着手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于中国关于这一全球性发展趋势的对策做出相应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教学;对策 全球经济不断扩张、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范围也在发生改变。很多主权国家开始注重区域内外经济的联合和发展,随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融合,自由经济贸易、贸易集团浪潮、区域经济教学都随之发展并不断的被强化和推广。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一)贸易主张开放自由。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的保障就是它的发展可持续性以及自由性,想要保障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开放无疑是最佳的方法。一般而言,贸易主张开放自由就是其将发展单边贸易自由化和对外资源开放密切联系在一起,两者共存的经济发展就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的最好诠释。 (二)加强自我扩张意识。贸易的发展已经走到一定的顶峰时期,必然会出现佼佼者与失败者,贸易经济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自我扩张意识,当两者同时被重视的时候,成功的贸易集团就将在这其中脱颖而出,所以当区域贸易集团出现后,其贸易伙伴将因担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传统市场遭到侵蚀,而采取相应行动。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强自我扩张的意识和积极的行动。 三、区域经济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的对策 (一)教学计划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区域经济教学是属于应用型教学,很多西方对于区域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给予高度重视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西方国家会有充分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我国的区域经济学教学则比较注重理论性,缺乏教学的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上,教条性质的知识比较多,很少回去关注比较热点的问题和话题,实践性的缺乏不仅仅会使区域经济学教学面临无趣,更重要的是会破会学生对于经济学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教师对于授课缺乏主动性。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一门学科,区域经济学与其它经济学内容息息相关,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应能够让学生明确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所学各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区域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基础。尽管如此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围绕课本照本宣科,对于区域经济学教学的内容严重缺乏调理和理论性,在很多问题上模棱两可,导致学生最后只具备应对考试的能力。 (三)中国应积极做出战略调整明确目标。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变革应该积极做出政策和战略的调整。目前,在自由贸易区域的谈判中,中国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并不是非常的明确,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没有立足长远的发展目标。中国应尽快明确战略目标,加快自由贸易区域的实施,对于相对落后和发展中薄弱的环节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最大限度的明确战略目标并向着目标前进。 (四)站稳脚跟开拓领域。在能够确保亚洲地位稳固的同时,尽快确保能够长远的立足,将目光集中到全球的经济发展上,在全球网络的构件上,力求构筑我国区域与全球的联系与合作。最佳的选择就是海峡两岸的区域经济合作,大陆与之强强联手一致对外共同挑战,尽快构建一个涵盖大陆以及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区域,用共同的市场、共同的资源实现对外的经济政策,积极的参与全球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变革。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李光辉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预料21世纪初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并同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关系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区域是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的地域空间,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一词是一个含义十分广阔、使用领域极大的词汇,它或以实体概念被使用,或以抽象的空间概念被使用,不同的学科对象有不同的解释,就是在经济学这一学科中也有不同所指。常见的区域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经济特区等等。在这些区域中,既有跨国的,也有几个国家各自一个行政区的组合,还有一个国家内为特别目的设立的区域等等。 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作为这一概念的内涵应具有地域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等。 一体化一词英文为“Integration”,最初来源于企业之间的联合。企业之间通过卡特尔、托拉斯以及其他兼并方式联合而成的产业组织,可分为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两种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专有名词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欧,从此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探讨也就开始了。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词的定义,经济学家艾尔·阿拉格(AiiM·EL-Agrua)有过这样的描述:“到了1950年,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们赋予这一名词(区域经济一体化,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一项明确的定义,特别指将不同经济实体结合成较大经济区的一种事务状态或者一种过程。今天这个名词的用法也仅限于一含义。更具体地说,国际经济整合能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所有贸易障碍,并建立一定的合作的协调的机制。后者完全依赖于一体化采取的具体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A.Balassa)在其名著《经济一体化理论》一书中对“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也做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a process),又是一种状态(a state of affairs)。就过程而言,它包括采取种种措施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差别的消失。”(3)巴拉萨的这一定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经典性意义。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解释,基本上围绕着“过程”和“状态”而展开的。 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8年1月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从此,经济一体化不是一纸概念,而是有丰富实践的实体,从而引起很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经济学家维多利亚·柯森(Victoria Curson)在1974年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解释了经济一体化,他把一体化“过程”的理解为趋向全面一体化的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把一体化“状态”理解为业已一体化成员国的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4)经济学家彼得·林德特给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定义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或两者的结合,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对此,经济学家彼得·罗伯逊(Peter Robson)则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在某种条件下,成员国之间歧视的消失;维持对

WTO习题_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贸组织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

1 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以温州打火机为例。 答:(1)重视技术标准,完善质量体系。应将中国的国家技术标准尽快提高到国际标准水平。PPT第二章第三节。 (2)实施国际标准化战略。采用国际标准,不仅能给本国技术、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使生产更加便利,也更容易了解市场需求,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3)完善产品认证制度。通过立法强制或教育引导企业参与产品认证,与国际接轨。 企业要积极参与产品的认证工作,既要参与“硬认证”如各种技术认证,又要参与“软认证”如社会责任认证和知识产权认证,生产符合国际标准或贸易国标准的产品。 (4)制定科技兴贸战略,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新产品研发机构,随着产品技 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新贸易壁垒措施也越来越苛刻,企业要不断研发适应新 环境的产品。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生产 观念。 (5)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为了减少贸易摩擦,规避各种新贸易壁垒,企 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国际品牌,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另外,既要 扩大出口我国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也要进口外国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6)取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新市场。由于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对进口产品的检验 标准不一。企业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外,还要努力开拓新市场,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 避免由于某一个国家市场关闭,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7)转变经营观念,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有条件或时机成熟的企业要大胆“走出去”开 展国际化经营。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地”变“产地”,既能学习国外的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可绕过国外各种贸易壁垒,使我国产品真正进入国际市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显著特征,至2011 年,中国已经与五大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5个自由贸易区,已签署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对经济一体化代表性理论及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现状进行评述,最后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中国;国际经济一体化;综述 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拓展,各国集团与宏观经济主体的区域合作趋势也在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初级形态,也是一种局部性的全球化,自此过程中,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本文将对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文献作出回顾与评述。 1.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含义界定: 对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界定,国内外学者持不同意见。主流表述如下: 从手段角度,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 从状态过程角度,经济一体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差别的各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其表现为各国间的各种不公平的差别待遇的消除。 从目的角度,应定义为自由贸易、统一市场、共同繁荣等等。 2.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理论基础 2.1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是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该理论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强调自由贸易可以给各国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同盟内部的关税减免,必然导致成员国的福利增加,就世界范围而言,总体福利也是增加的。 1950年,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在其著作《关税同盟理论》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并认为任何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成员国以及外围集团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具体得益取决于“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最终结果。继维纳之后,米德、维纳克、科登等人在其基础上提出了3*3模型,后经麦克米兰、麦克兰和劳埃德对该模型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除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个效应外,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还包括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开支、减少走私、增强集团的谈判力量等。此外,关税同盟建立之后,会对成员国经济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就是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会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是成员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以及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技术进步。

第五章__经济一体化

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本章大纲: 案例引导: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的动因 ?第四节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 ?第五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实践、影响与发展态势 ?第六节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案例剖析:中国是否要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 案例引导: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假设有三个国家:美国、墨西哥和中国,其中美国是棉衬衣的纯进口国,中国和墨西哥都生产并出口棉衬衣。假设中国棉衬衣的出口价格为每件10美元,墨西哥的价格为11美元,再假设美国对两国棉衬衣都征收2美元的进口税,中国棉衬衣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为12美元,墨西哥的衬衣价格则为13美元。在美国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以前,美国当然选择从中国进口棉衬衣。 ?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之后,取消了所有从墨西哥进口商品的关税,但仍然保持着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在不需要缴纳关税的情况下,从墨西哥进口的棉衬衣售价只有11美元,而中国的棉衬衣仍要支付关税,其市场售价仍要12美元。在此情况下,美国不再从中国而转从墨西哥进口棉衬衣。由于墨西哥的棉衬衣便宜,增加了美国消费者对棉衬衣的需求。?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美国的进口有了两个方面的变化:改变了进口的来源:从原来的中国变成了墨西哥,从非贸易集团成员转向成员国,即所谓“贸易转移”;增加了总进口量:由于不加关税的墨西哥棉衬衣比加关税之后的中国棉衬衣便宜,美国从墨西哥的进口总量要比原来从中国进口的多,这种由于取消对成员国关税而增加的进口量是“贸易创造”。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合久必分:欧洲区域与经济一体化的困境和未来的选择

合久必分:欧洲区域与经济一体化的困境和未来的选择(2010-12-21 11:18:42) 标签:财经经济一体化债务危机欧盟教育分类:百家讲坛,学术殿堂 摘要:区域与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和过程。本文从区域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区别引入,以欧洲的一体化为实例探讨了区域与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功和遇到的挫折。现在,经历两次重大危机的欧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尤其是当前的债务危机亟待解决。基于此,作者提出欧盟或将解散或退化的猜想,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验证这一猜想。 关键词:欧盟区域与经济一体化危机未来 一、区域与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与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区域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是两个概念。区域一体化通常指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经济一体化”,经济学家的定义是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狭义的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简称。 虽然区域一体化通常是指区域的经济一体化,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认为,除了经济一体化之外,区域一体化还应该包括政治一体化(一个政府,同一政策)、文化一体化(价值认同、宗教信仰相近)、货币一体化(使用统一货币)和社会一体化(人口可以自由迁移)等等内容。 (二)经济一体化的阶段和分类经济一体化往往要经历四个阶段: 1.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2.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这四个阶段,各单独经济体之间的市场融合程度是不断提高的。按照这四个阶段可以把经济一体化组织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特惠关税区。即在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关税优惠,这是经济一体化中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形式。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2.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但对区外国家仍报持各自的关税和限额。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4.共同市场。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货币联盟。如1993年后的欧盟。 5.经济货币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形式。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

浅谈中国经济区域一体化

浅谈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 2006221109100159 付群体育学院1.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国经济安全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内在需要。随着两岸四方的经济联系、要素流动日益密切,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推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是两岸四方的现实选择。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一条主要措施就是适应开放经济的需要,促进贸易自由化,推进国内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在此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一方面,已存在的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目前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地区,还在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其范围。另一方面,许多新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正在孕育或已现雏形,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区域一体化表示兴趣。如正朝贸易自由化目标努力的东盟十国自由贸易区,东盟"10+3"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东盟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拉美国家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等。这些现象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各个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参与与本国经济有更紧密联系的本区域经济的整合和开放。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达到惟有以特定地理范围的国家集团为生产单位相适应的阶段。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其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都必须借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合作的力量。因此,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都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世界贸易和经济总量的增长,但在今天乃至今后半个世纪中,区域经济一体化都要比经济全球化实际得多,重要得多。 由于东亚经济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横向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形成了梯度发展格局及其有活力的内部贸易和投资网络,经济互利互补,各具不同的需求和比较优势。因此,东亚现已初步具备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条件和可能。最近几年,“10+3”、“10+1”及中日韩三国合作对话都在加速进行。但由于具有敏感性的农产品自由贸易等问题难以解决,制度化的中日韩合作,“10+3”合作及东盟分别与日、韩“10+1”合作,目前尚难以取得真正突破。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合作途径是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摘要:目前,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阻力。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多边经贸规则及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影响,使我们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区域化阻碍全球化的观点缺乏充分的现实依据。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是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即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阻力。本文则认为,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没有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且还在许多方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体制;促进作用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体制)的促进作用 1、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样以贸易自由化为目标,与多边贸易谈判的目标相吻合,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2、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由于数量更少、地域较近、经济文化水平较为接近,因而更易协调各方立场和利益,能使有关参加方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暂时无法实现的自由化利益在小范围内得以实现,从而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补充。 3、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涉成员远少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各成员间就贸易自由化进程达成一致的难度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在小范围内更快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进而坐在WTO谈判桌前的代表数量就可下降,从而有效地降低多边贸易谈判的复杂程度和难度。 4、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作为多边贸易自由化的“试验场”,通过小范围的“试验”可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大有裨益的经验教训,为国际贸易自由化提供可供借鉴的先例,发挥示范效应。如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产生之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等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已就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规定。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的疑虑,为多边规则的达成和实施提供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WTO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中间环节,有助于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深层次发展。 5、当前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具有重叠性,即某一国家是多个组织的成员国,这类国家能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推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 6、区域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可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抗衡经贸超级大国,从而防止和避免多边贸易体制成为超级大国称霸的工具。

【范文】《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知识点总结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知识点总结.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之间为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劳务和产品等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国家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 2.欧共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区别: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它是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1967年合并而成。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构成欧洲共同体的三个机构中的一个。 一、欧共体的出现: 1、成立背景: 材料: 材料一 5世纪哲学家卢梭说:“欧洲国家必须建立联盟,维护欧洲的和平。”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欧洲的联合是历史的要求。”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材料二 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曾说:“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联邦政府和一个欧洲议会,以消除欧洲国家之间的纷争,维护持久的和平。”欧洲历来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源地和主战场。“二战”使欧洲国

家普遍削弱,使欧洲各国深刻意识到,欧洲不能再发生内部的纷争了。 材料三 在“冷战”格局下,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而美国借扶植西欧又不断加强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欧洲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 思考1:结合内外形势,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有哪些? 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恢复 联系加强——可能性 战争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二战后国际地位的下降,冷战的世界局势——必要性 思考2:“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是什么? 2、成立过程: 第一步: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始。 第二步:1957年法意等六国签署《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密切的联盟”。它的基本内容是共同市场和共同的经济政策的形成,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它们成为欧共体的两大支柱。 思考3.“为什么说《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研究

高达50%,这表明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变量对于环境投资效率具有相当显著的影响力。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效率值分析、敏感度分析、投影值分析三大步骤,本文对于我国财政投资效率,特别是环境投资效率的评价给出了操作方法与案例。本论文研究表明,我国环境治理与保护投资效率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环保投资所取得的积极效果相对于环境投资自身的高速增长并不相互协调。我国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投资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环境投资效率在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加强我国环境投资效率跟踪、评比、监管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长期以来由于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成为对政府考核的引导性指标之一,导致一些地区着力于把环保投资金额人为地做大。一些地区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片面扩大环境保护投资范围、增加环境保护投资绝对值作为环境工作的指导思想,导致一些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普遍偏高,而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造成了环境投资与实际效果之间出现较大的反差(章轲2009)[9]。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建议建立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资金效率评价与监管的长效机制。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环境投资效率进行及时监管与评价,环保部门、财政部门要对环境投资资金进行必要的跟踪检查,提高评价与分析结果的惩罚刚性,将之作为环保项目承担单位今后年度申报项目资格 审查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国家审计部门 要加强对环境投资资金的审计。实践中我 国环境保护资金涉及面非常之广泛,资金 来源渠道很多,如何对环境保护与治理资 金进行效率审计,应成为今后我国财政支 出效率审计的研究方向及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长翠.生态环保资金监管:基于政府投入效 应问题的研究[J].财政研究,2006(7). [2]张中华.论我国财政投资效率的制约因素及 其对策[J].财政研究,2002(8). [3]颉茂华,刘向伟等.环保投资效率实证与政策 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4). [4]黄泉川,扈文丽.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 新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5). [5]尹希果,陈刚.环保投资运行效率的评价与实 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5(7). [6]王小玉,王晓萍.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现状及 改革建议[J].价值工程,2011(1). [7]黄志刚..浅谈国外环保投资的经验及对我国 的启示[J].经济前沿,2008(7). [8]李振东.环保投资的费用效益分析[J].中国环 保产业,2002(2). [9]章轲.中国环保投资虚火太盛专家呼吁提高 投资效率.第一财经日报,2009-12-14.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纪燕渠) 一、引言 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学和 区域政策讨论的重要话题,在当前经济社 会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还有利于扩大国内 市场规模,扩大内需,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同时还可以促进国土空间优化,形成良好 的国土空间经济秩序等。 虽然国内很早就认识到中国区域经济 一体化程度不高或者说市场分割的负面影 响,并在相关政策和法规方面做出了很大 的改进,但当前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仍然相对缓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不同行 政区之间的要素流动不充分、产业结构趋 同、底线竞争、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不衔 接、生态治理分割与跨界污染、公共服务体 系不衔接等。这导致了经济资源配置效率 低、不公平竞争和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协 调发展。 区域一体化既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状 态,在这个状态下,一个完整区域内不同地 方的市场主体行为受到同一供求关系的调 节;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边界逐步消失(李 善同和侯永志,2008)。与此相对应,国内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也会包括多个阶 段,第一阶段通常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通 过大规模投入、逐步完善并最终形成密度 适当的网络型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体系, 为产品和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创造便利的条 件;第二阶段是区域合作逐步扩大阶段,地 理上相互毗邻的地区,通过政府间的协议, 消除产品和要素流动的政策壁垒,在地方 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之下,区域合作不断增 强;第三阶段是制度建设和整合阶段,通过 完善维护市场有序竞争及有效竞争的法律 体系,建立合理的中央地方关系框架,消除 阻碍商品和要素流动的政策及制度根源, 实现国内区域一体化 。 34 ··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选择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策略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趋势日益明显,为了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谋求最大利益,使得国家经济更稳定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国家的影响力与国际话语权,我们就必须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采取正确的策略。 一、中国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所处的环境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了促使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劳务和产品等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国家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趋势,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991年在“一个中国”和“区别主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原则基础上,中国、中国台湾和香港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2 年11 月,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除了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外,还有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由于2008 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美日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经济组织纷纷出台措施,力图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经济增长。然而,经济复苏迹象依然难觅,近日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布的负面经济数据显示,其经济衰退程度日益加深。欧元区的经济形势每况愈下。东盟和东亚国家大多是外向型经济,严重依赖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美欧经济陷入低迷,消费能力锐减的同时,在危机条件下

贸易和投资的保护主义更有可能被重新拾起。 二、世界主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积极方面来说,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后的“贸易创造”效应使北美地区经济增加了活力。拉动对包括中国产品在内的区外产品的需求。区域内贸易规则和产品标准的统一也有利于降低我国企业的市场开拓成本。北美自由贸易区向南扩展,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及其内部贸易规则的统一也有利于我国对整个拉丁美洲市场的开拓。从消极影响方面来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对区外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协定给墨西哥提供优惠待遇使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影响到国际资金和技术的流向,导致其向北美市场倾斜,增加了中国吸引外资的难度。(二)APEC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机遇 APEC要求各成员大幅消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开辟了新的天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两个轮子同时滚动,符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强经济技术合作达国家的持续发展。为设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不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改进技术,也有利于发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动同他国的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设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奠定基础。 2、挑战 关税的大幅度削减,使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面临巨大挑战。APEC决定将能源、化工、电讯、汽车工业产品、玩具、首饰等酒类产品的关税从1999年开始降为

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有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组员:年级主任:时间: 【课题】第23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知识回顾】 1.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由哪两部分组成?其三大支柱是什么? 3.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哪两大金融组织?他们的英文缩写和标志你记得吗?基本特征是什么? 4、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哪些影响?怎样评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一:掌握欧洲共同体建立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07页第1——3段大字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欧洲共同体建立的原因有哪些? 2、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经历了怎样的工程? 阅读课本107页第4段——108页第1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2、欧共体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当堂达标】 学生能熟练背诵欧共体成立的原因、过程和建设措施。。 学习目标二:熟练掌握欧洲联盟的建立、欧元的诞生和规模扩大的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根据课本108页第2——3段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1、欧盟成立的目的何在?成立的依据是什么? 2、欧盟何时正式成立?欧盟的性质与欧共体有何不同? 根据课本108页第4段大字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3、欧元是何时定名?何时正式启用的? 根据课本109页第1段大字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4、欧元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根据课本109页第3段大字内容,自主完成下面问题。 5、欧洲一体化的建立与发展有哪些影响? 【当堂检测】

1.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 B.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C.实现政治体制的一体化 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 2、“二战”后的欧洲走向了经济区域一体化的道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 ①长期的冲突和战争给欧洲人民造成了灾难和痛苦 ②“二战”后欧洲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 ③美苏冷战威胁到欧洲的自身安全④经济区域集团化迅猛发展的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⑵迈出西欧一体化进程中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C.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3.《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说明了()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着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解析】选C。 4、从“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的演进趋势是: ①从经济逐渐扩大到政治、军事领域 ②其规模不断扩大 ③由政治逐渐扩大到经济领域 ④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合流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5.2005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 A.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C.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D.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解析】选C。 6.欧元的出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便于欧洲各国贸易往来 B.与美元的垄断地位抗衡 C.欧洲统一局面的出现 D.欧洲一体化的体现 7. 2007年3月25日,欧盟各成员国的首脑齐聚德国首都柏林,庆祝欧盟成立50周年。在欧盟5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关键点,下列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欧共体成立于两极格局的严重对峙之时 B.欧共体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C.欧洲联盟成立时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 D.欧盟的发展延缓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解析】选D。 8.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这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元的正式启用说明了()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统一国家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和强制使用的货币 【解析】选B。 9.下列关于欧盟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10. 2007年3月25日,欧盟27国领导人云集柏林,共庆欧盟五十周年,并联合签署了《柏林宣言》。欧盟各国为和平、发展、合作所作的努力,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材料二欧美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1913年指数为100) 年份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 1939 166.8 139. 166.2 161.8 1946 252.3 107.5 79.7 119.8 1973 679.4 471.2 561.9 610.5 1983 840.7 588.4 658.2 804.6 材料三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