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老师用】 (2)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老师用】 (2)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老师用】 (2)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祝壮】【老师用】 (2)

中考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模板】姓名

一、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1、题型:【1】题目有什么含义?【2】以 ** 为题,有何作用【妙处】?【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4】给文章拟题。【5】文章题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3】文章《***》的题目能否改为《***》并说明理由

3、解题思路:

【1】题目含义:表层含义(字典义,文中人、物、事、景)+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

情感,主题、人、物、景特点)

【2】题目作用:(1)表明写作对象(人、物、景),揭(暗)示对象特征。(2)交代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环境、)。体现主要内容(3)作为线索,贯穿全文(4)揭示情感主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6)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中心。

4、答题格式:【1】本文题目运用**句式(设问、反问等),新颖注目,引人思考+【2】语言形象生动。运用**修辞(有则答,无不答)+【3】题目字典义或指文中的(人物、事物、事件)+【4】这里用来表达(揭示、抒发)观点、感情。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交代文章(记叙文)的**要素+【5】起到**效果。

5、示例:

(1)《5张纸条》危难时5个人在5张纸条上写下各自的名字,而团长却选择牺牲自己的儿子,表现5个人尤其是团长和自己的儿子的自我牺牲精神。以5张纸条为题,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题目形象含蓄,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一只土碗》把小说的标题“一只土碗”改成“转变”,你认为怎么样?

【答案】不可。理由?【1】“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使全文浑然一体【2】寓意含蓄,可以引起读者兴趣【3】以“转变”为标题,过于直白,不够含蓄。

6、拟题方法:阅读、分析文章内容,根据【1】写作对象(人、物、景)【2】记叙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环境【3】主要内容【4】线索【5】文章主旨【6】全文感情基调【7】写作对象特征。【8】修辞手法词句【9】其它

二、记叙文的线索

1、线索类型:【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老山界》【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以人物为线索【行踪,见闻】。《最后一课》【4】以事件为线索。《智取生辰纲》【5】以一物为线索。。《枣核》【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阿长与山海经》【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如《变色龙》一文以“狗的主人是谁” 。

2、线索中考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它有何作用?【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合文章谈谈它在文章怎样表现的?【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全篇的?请你具体写出本文的线索。

【变体题型】(1)“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 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2)表格填充题

5、判断、寻找线索的方法【1线【3】因物“取”线【4】反复(词语句子)出“线”【5】以情【情感类的形容词】“导”线。【6】定“神”看“线”这种方法适应范围最广。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只要我们先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去审阅、把握住它的“神”,再把握文章的线索,那么无论有无外部标志或内部标志,都能正确地把握它的线索。如《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确定这一主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6、答题格式:文章就是这样以****为线索,把与***线索有关内容联系起来,***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6、示例【略】

三、重要词语品味(重要词语含义、作用的理解)

1、题型:【1】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2】加点词××用得很传神,请作具体说明。【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某个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

2、解题思路:【1】确立品味词语角度;修辞手法、感情色彩,表现手法、描写方法+【2】词语表层含义(字典义,)【3】词语深层含义(象征义,比喻义、双关义、人物情感,文中主题、人物性格、事件性质、景物特点)

5、答题格式:【1】一般格式:词语本义+词语的语境义+品味词语的角度+内容上(人物性格、景物特点、事件性质、人物情感)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2】特定词语表达效果(作用)的格式:

(1)①××一词(等词),生动形象地/准确地/具体地/写出了××的特点+②强烈地/鲜明地/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①××一词(等词)对应前文××词语+②在结构上起××作用。

(3)词语的替换格式:①能替换。/不能替换。②理由:句子(或作者等)意在表现(表达)××,原词作用及表达效果;词语换后的表达效果。③二者的表达效果相同/不同,所以能替换。/不能替换

6、示例: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问题】请分析加横线的词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胆怯是胆小,畏缩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企鹅害怕暴风雨到来的形态,与海燕形成鲜明对比,衬托海燕的勇敢、乐观。

四、赏析句子

1、题型:【1】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谈谈你对文中“***”句子的理解。【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4】结合语境,品味语句。【5】文中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修辞、描写】方法,有何作用。【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7】你如何【怎样】理解某段的画线句。【8】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9】赏析文中画线(加点)词语的含义或妙处。

2、解题思路:表层含义(句子本身含义)+深层含义(思想感情生活哲理人生态度、文章中心,人、物特点等)+赏析角度(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内容作用+结构作用(过渡,)+艺术效果。

4、答题格式:

【1】修辞角度答题格式:句子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表达效果。

例如: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丰子恺《白鹅》)请分析“厉声呵斥”的含义和作用

答案:“厉声喝斥”是大声斥责,是鹅的大声叫喊,这里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白鹅傲慢的特点,把白鹅写得富有灵性,表现了对白鹅的喜爱。

【2】描写角度答题格式:运用***描写方法+描写内容+表达效果(中心、人、物特点,思想感情)

例3: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请分析本段的内容和作用

答案:本段是孔乙己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在那些短衣帮面前显示阔气,炫耀自己有钱的样子,表现出他在有了酒资之后的迂腐之气

【3】表达方式角度答题格式:运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发、说明、)***,阐述观点)***+表达效果。

例如:鲁迅《故乡》结尾句。

答案:运用议论表达方式,阐述只有奋斗,才能成功的观点,抒发作者积极探索新生活的愿望,升华文章中心。

【4】关键词语角度答题格式:文中关键词语分析+表达效果

如: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

答案:“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5】特殊句式答题格式:特殊句式(设问、反问、疑问、感叹)+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比如设问能提醒注意、引发思考;

例如:我的耳边,敲响岳飞八百年前在南阳武候祠听到的雨声,我的眼前,红起了岳飞当年夜深不寐时点燃的烛光。岳飞他瞻仰武候祠而泪下如雨,而坐以待旦,而挥涕走笔,这不是一种精神人格上深刻的领悟,沟通和激动吗?《夜读岳飞》答案:句子以反问的形式,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在夜读岳飞时深深投入、心醉神迷的状态,强调了了作者对岳飞高贵灵魂的理解与赞美。

五、重要段落作用的理解

1、中考题型:【1】文中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3】分析某段在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4】某段内容似乎与和文章(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5】概括文章某段内容并说说该段与文章内容关系(作用)【6】文中某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妙处(作用)

3、解题思路:内容上:【1】、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2】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的作用。(注意:语段的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结构上:【1】首段(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摄全篇,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5)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 尾段:(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3】中间段(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其他段落:(1)承接上文;(2)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为后文作铺垫、埋伏笔等。

4、答题格式:【1】本段内容写什么+【2】本段所处位置的相应作用.

【2】段落能否删去格式:(1)①不能。②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的联系。③所以不能删去。(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2)①能。②理由:文章内容写的是××,本段内容写的是××,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无关)/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感)是××,而本段体现的是××;③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本段内容表达的主题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无关(相悖);④所以可以/应该删去。

5、【示例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茅盾)这一段开头在文章中作用是什么?

答案: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结构上)点明了白杨树的不平凡和“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内容上)

【示例2】“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窗》泰格特)这样的结尾有何作用?

答案:结构上:收束全篇,内容上:画龙点睛,凸显人性的高尚和卑劣,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

【示例3】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的活气。(《故乡》鲁迅)这段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烘托了“我”悲凉的心境。

【示例4】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孔乙己》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本段交待季节、天气,表明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示例5】纵观全文,第【1】段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能否去掉?为什么? ---【山西中考】《描花的日子》【答案】(一)能,(1分)第【1】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去掉之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因此可以去掉。(2分)

(二)不能,(1分)第【1】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坐在一起”作了铺垫。所以不能去掉。(2分)

六、内容、主旨的概括

1、主要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它包括【1】主体事件。例如【题型】:全文(某段)写了什么内容(什么一件事)【2】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文章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4】(景)事物的某方面(结构、外形、体积等)方面的特点

2、文章主旨:即文章的主题、中心、主旨、写作目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态度、看法,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

3、主要内容和主旨的区别:【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即文章中能看到的内容【主旨】从文章的内容感受到的思想感悟(感情、品质、道理…),即写作目的。

4、中考题型:

【1】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例如:⑴,议种瘪种⑵,给儿新生。

【2】根据全文概括事(景)物的特点。例如;概括“昙花”的用途

【3】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例如: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概括层意(段意)例如:围绕父亲和植物打交道写了多件事,请概括其中的三件事。

(1)水稻灌浆时,像对待淘气的孩子一样盯紧。(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5、概括文章内容的解题思路:【1】先迅速整体浏览,理清写作思路获得整体印象【记叙要素、事(景)物特点等】,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章或文段文段中的中心句、过渡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区域】,【2】然后思考、整合、提炼出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句子,比如中心句虽然可以直接借用来概括,但根据题目要求(比如字数)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压缩),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3】根据要求,准确表达

6、概括内容的方法

【一】要素归纳法【1】人物(谁)+干什么(事件)+结果【概述式】【2】人物(谁)+时间+地点+干什么(事件)+结果【具体式】【3】事(景)物+特征(功能、用途。成因等)

【二】中心句摘录(提炼)法。例如,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夏》)

【三】结构分析(层)合并法。例如,我追忆看山水画和《水浒传》、读《千家诗》、聆听老师教导的往事(《往事依依》)【四】文题扩张法。例如: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概括记叙文内容的格式:【1】人物(谁)+干什么(事件)+结果【概述式】【2】人物(谁)+时间+地点+干什么(事件)+结果【具体】【3】事(景)物+特征(功能、用途。成因等)

8、主旨答题思路:首先概述文章内容,通过叙述(描写、塑造等)……;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的格式来表达。

9、答题格式:【1】写人为主:记叙了***一事,刻画赞扬了***人物形象,赞扬(批评、鞭挞)、表达了……;

【2】记事为主:记叙了***一事,批评(歌颂)了***表现了……;【3】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的描写了,赞扬【表达、鞭挞】了……;【4】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10、示例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背影》

11、概括(判断)主旨的方法

【1】通过分析思考人物、事(景)物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2】通过分析思考文章题目,思考判断作者的写作目的【3】抓住文章的主旨句、段,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就是文章主旨的所在,因此思考,分析,判断开头,结尾的议论、抒情语句不失为判断写作意图的意种有效方法之一。【4】抓住文章的过渡语句,思考、分析、判断主旨。

八、环境描写作用分析

2、中考题型:【1】某段或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某段或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赏析某段或画线句子。【从景物描写角度赏析作用]【4】某段画线句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有何用意。【5】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文字描写某景物?

3、答题思路【1】研读或句子【2】判断环境描写【3】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环境描写内容【4】联系语境思考作用

4、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一般而言】【1】为事件的发生渲染气氛。在事件还没有发生之前,先渲染出一个气氛。【2】烘托人物的心情。【3】为事件的发生做铺垫。【4】为下文设置伏笔,可以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年代等【5】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7】暗示或升华作品主题。【8】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具体分析】内容方面:【1】交代故事背景。【2】渲染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衬托人物形象。【5】深化文章主题。结构方面:【 1】铺垫伏笔下文。【2】推动情节发展。艺术效果方面:增强文章艺术感染力

5、社会环境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例如“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变色龙》【2】揭示人物【事物】命运的社会原因。例如《故乡》一文中:“官多,兵多,税多……”

6答题格式: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内容+思考环境描写内容作用或这段文字是***环境描写+描写了***环境,+揭示环境***特点+环境描写作用或者:这句(段)话描写了的一幅图画,交代了的背景,渲染了的氛围(气氛),烘托(衬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写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般只要写到两三个就足够了)

7、示例: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问题】结合语境、赏析画线句子

【答案】环埦描写,描写了山间小渓旁动物们玩取、嬉戏的自由生活,突出了褐色石居住环境的美好和它的幸福、满足之感,并与文末褐色石被关进保险柜生活在黑暗中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九、人物形象分析

1、题型:【1】文中的某人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2】结合全文,探究某人是个怎样个人物形象。【3】请概括某人的形象(特点)。【4】文中的某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5】文中刻画某人运用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怎样个人物形象。【6】文中的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7】文中的某人是个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具体示例作简要分析。【8】文中某人有哪些优秀品质(性格特点)?

2、解题方法、思路:【1】抓住事件人物情节(过程)中表现来分析人物形象【2】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二者关键】抓住相关语句中个关键词语来分析人物形象

思路:【1描写方法人物形象

【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3、人物描写方法【1】描写内容:外貌(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2】描写角度:正面(直接)、侧面(间接)【3】描写粗细:白描、工描(细节)【4】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5、答题格式:【1】品质特点【人物性格】+具体情节概括或某人是个**品质特点【人物性格】这从**具体情节概括中看出【的到证明、体现】【2】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或者**属于**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 的高尚品质等)

6、示例:(2011宿迁中考《拔下钥匙》)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答案:心理描写(1分),突出了他镇定果敢、不畏死亡的高贵品质(1分)。

方法总结【答案要素】:描写方法+表达效果(作用)

十、记叙文阅读之写作手法及作用

1、写作手法的分类。

【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反语、借代、引用,互文、回环、顶真、通感等。

【3】、结构手法:过渡、照应、详略、衔接、悬念、铺垫、伏笔、线索等。

【4】、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类比、烘托、衬托、对比、扬抑(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讽刺

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等。

2中考题型:

【1】某一故事情节如此安排的写作目的是什么?【2】本文表现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某段为例进行分析。【3】某一人物安排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析理解文章的记

叙顺序/记叙线索/人称作用/详略安排/表现手法及作用等。

3答题格式:

【1】.记叙方式答题格式:【1】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的记叙顺序,把**事件叙述得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把**放到前面写,造成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插叙了**内容,充实了文章内容,丰富了人物形

象,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文章中心。

【2】判断修辞方法并分析作用

提问方式:划线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有何作用/有何表达效果?

题型变种:请从文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进行赏析。(选择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答题四步曲:【1】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4】思考作用(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3】表现手法答题格式:【1】运用**表现手法+【2】**表现手法在文中运用+【3】思考作用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

什么/强调了什么)

【4】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答题格式: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发人深思。

【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答题格式: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动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共鸣。

4、示例:【1】许多少女般秀美的湖泊干涸了她的青春,许多琴弦似的小溪失去了她的小夜曲,许多浪子般的内陆河被埋葬了最后的徘徊。唯有你(大河),还在奔流,还在奔流,还在追求着你不朽的抱负。【问题】“湖泊干涸了她的青春、小溪失去了她的小夜曲,内陆河被埋葬了最后的徘徊”这几句话对于描写大河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通过与湖泊、小溪、内陆河的对比,突出了大河追求的坚定(执著)。【2】从布局谋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结尾加上“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3分)(山西中考《一次帮助,改变两个人命运》)【答案】:不好,因为原文设置了悬念(或埋下了伏笔),行文有波澜,

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接近即可)【3】【问题】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3分)【答案】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点出“作比较”“作铺垫”2分,分析1分。共3分)(2016杭州中考)

十一、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

1、题型:【1】从全文看,作者(文中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说)?【2】文章(某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针对文章中的某一现象/某一内容,说说你的理解或看法?【3】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结合上下文,补全文中人

物的心理活动(人物对话)。【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3解题思路(方法)【1】解答文章内容理解或分析原因此类题可从两方面入手:①联系上下文内容;②联系文章中心思想或作者情

感表达的落脚点。【2】谈启示、看法、做法等【3】补写或续写内容【4】主题探究(1)对主题的概括(2)对主题争议的评判。(3)答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抓住抒情、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B]抓住中心句[C]抓住关键词[D]注意联系文章题目。

4、答题格式:(结合相关内容,联系文章主旨阐述)

【1】联系实际谈看法或做法的:我认为(从)文中要告诉我们(得到)**道理+我的理由(自我体会)+联系自己(别人)生活中的实例(事例)说理由。

【2】主题探究:(1)①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通过写××),运用了××的手法,②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告诫(警示)××(某种思想道理)。(2)①表明观点(我赞同主旨是××)。②理由:从文章内容上分析;从文章结构(如详略安排)上分析。(视具体情况可从一个最主要的方面阐述理由,也可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5、示例:【1】(2016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贫寒是凛冽的酒》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3分)

【答案】文中的“我”经历了贫寒,在贫寒中磨炼了意志,形成了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成了“我”一生最大的财富。(1分)作为青少年,我们也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贫寒”,我们应该将其作为磨炼意志的法宝,努力铸就自己的优秀品质。(2

分)(共3分)

【2】(2016重庆A卷《我的暖,一寸长》“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4分)【答案】这个父亲认为自己为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2分)但是他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3】(2016云南中考,《最初的温暖》)(1)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孩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答案】因为自卑与嫉妒,对同桌那么不友好,但她却不记恨,还来不及向她道歉。(符合文意即可,2分)

(2)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答案】真善美是美好社会和人生的动力;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品德;要学会珍藏美好,传递爱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

【示例练习】

《雪地里的红棉袄》

三十年前,我八岁。

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月十分凄惶。

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

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夏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驮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十五岁,嫁来时,驴屁股上曾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大约是那年的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嘴角的米粒。嫂子却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饭,留给我的,里面掩着两个鸡蛋。

我没喝,也没吃。

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那两个鸡蛋,“还热,吃吧。”

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

二十年前,我十八岁。

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

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现在,我三十八岁,号称作家。

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大嫂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到写这篇文字,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

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得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自己疼自己。”

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三十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问题及答案】

一、题目含义作用

《1》红棉袄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嫂子的红棉袄”展开叙事。

《2》把棉袄比喻成火焰,以火焰象征嫂子的心灵,以及带给我的温暖,棉袄本身也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嫂子对我们的关爱。

2.文中写到嫂子的红棉袄,蓝棉袄和黑棉袄,以"棉袄"贯穿全文,实在是作者巧妙构思!你能说说妙在哪里吗?

⑴棉袄一词在文章的不同处分别出现,使全文贯穿于一线,紧凑而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严密。

⑵由棉袄自然而然比喻成火焰,以火焰象征嫂子的心灵,以及带给我的温暖,棉袄本身也带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如嫂子的心灵。

⑶每个棉袄的出现,都是一种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三种不同的颜色,三种不同的场景,由棉袄的颜色逐渐变深,而始终在作者心里是火焰的颜色,代表作者对嫂子的感情越来越深。

二、概括文章内容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心?

①嫂子给“我”留米粥和鸡蛋;②嫂子暖和了“我”强肿的小手;③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送“我”上学;④嫂子在临开车的时候塞给“我”六个鸡蛋;⑤嫂子抱柴草给“我”烧炕。(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三、线索理解

1.文中开头已经交代“30年前,我8岁”,为什么还要在后文写“20年前我18岁”、“现在我38岁”?

按时间顺序结构全文,使文章层次分明;说明嫂子一直在给我关爱亲情,她的爱伴随着我生命的历程。

2.作者采用了一线串珠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具体赏析。

一线串珠:标题“雪地里的红棉袄”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它串联起了我8 岁、18岁、38岁等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嫂子的深刻记忆;“鸡蛋”是另一条串联情节的线索,通过“留鸡蛋”、“塞鸡蛋”、“买蛋糕”等情节,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嫂子的敬爱之情(2分)。一线串珠的使用使得文章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让整个文章有浑然一体的感觉(2分)

三、景物描写作用

文中划线的句子为什么要反复写“那天,风大,雪大”?

环境烘托:文章中有三处地方写到了“风大,雪大”,突出了天气的恶劣,借此反衬出嫂子的关爱给“我”带来的温暖(2分)。这一句不断呼应标题。环境描写的烘托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更加突出,更加真切(2分)。

四、人物描写

1.嫂子穿着红棉袄,我将其看做雪地里的一团火焰,而嫂子后来穿的蓝、黑棉袄也看作火焰,为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⑴因为嫂子的心像火焰,情像火焰,温暖着我的心。

⑵嫂子在我心里的形象是像火焰一样温暖我的,给我力量的。

⑶嫂子已经成了一种象征,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嫂子在我心里的形象。情景相融。给读者一种温暖的感觉。

2. “我”8岁那年,为什么没吃嫂子留给“我”的米饭和鸡蛋,反而跑到河边破冰给侄女洗尿布?品味这句话,试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文字。

因自己和哥哥误解了嫂子而歉疚,因嫂子对自己特别疼爱而感动。

3.有人说,全文主要写“我”和嫂子,文章最后一节又突然写“我”的侄女,这是画蛇添足,你是否也这样看?说说你的理由。

结尾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很巧妙。简洁的语言交代“我”的侄女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也是为了突出嫂子对家人的爱、对家庭的贡献。

4.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本文能以情动人,源自作者生动的描写,请针对本文所运用的某种描写手法,结合文中的材料,写一段简短的评论。

细节描写: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嫂子“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怀里暖和”、“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的手里”,一个“拉”和一个“塞”表现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之情(2分)。这些细致而传神的细节描写,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地细腻,更加地感人(2分)。

5.文中作者说,嫂子其实是最美的。为什么做着会这样认为呢?你觉得在你的身边什么人最美呢?为什么?

“我”发现嫂子“眼睛已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岁月的风刀摧老了嫂子的年龄,摧暗了嫂子的服色,摧毁了嫂子的容颜,但却摧不垮嫂子的满腔慈爱,摧不垮“我”对嫂子的满腔尊敬和赞美:美丽的心灵让她成了最美丽的人,“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母亲往往是最美的,因为她的爱。

6. 请概括“嫂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

善良(富有爱心)、勤劳、无私(有奉献精神)(答出两点即给2分,意思相同即可。)

五、字词句段的含义作用

1 .第一部分第二段“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表达非常形象,说说它的具体意思。

孩子们多而贫苦,家里靠父亲的操劳支撑着、父亲是家里的脊梁。

2.第一部分加点的两个字“舔”和“赶”用得非常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舔和赶,动作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家里的贫困,在那时一点米粒或者米汤都非常珍贵。

3.文中画线的句子“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哪些含义?(4分)

比喻(1分)。①嫂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亲人的慈母情怀,培育出了作家、博士,蛤她却为此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卸货分)。②盛赞嫂子的养育之恩(1分)。

4.父亲和大哥“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大嫂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样丰富的内涵?

一方面写出了嫂子为这个家整日操劳,没有片刻休息;另一方面写出了父亲和大哥对嫂子的无限感激,对嫂子的付出无法回报的歉疚以及未能给嫂子带来幸福生活的自责,感情复杂而动人,极富感染力。

六、文章情感

1.这篇文章表现了哪几种情感?在表现这些情感时,作者采用了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你结合原文,选择其中的一种作具体赏析。(6分)

(1)嫂子对“我”、哥哥和父亲的关爱之情;(2)“我”“哥哥和父亲”对嫂子的感激之情。(2分,每点1分)

寄情于物:本文主要表现了嫂子对“我”的关爱,而这份关爱之情,是作者巧借“鸡蛋”来展现的。如文中第5段中嫂子给“我”留鸡蛋,第12段中嫂子给“我”塞鸡蛋,即是通过鸡蛋来表现嫂子对“我”的关注和爱护(2分)。文章还表现了“我”对嫂子的感激之情,而这份感悟的表达,作者主要是通过“红棉袄”留在“我”心中深刻印象来表现的(2分)

初中记叙文常见考题答题格式

初中记叙文常见考题答题格式 (一)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 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等; 语句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强调某方面内容、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等。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进行分析。 1、比喻:答题格式: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作者对( )的喜爱(热爱)之情。 2、排比:答题格式: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或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3;设问:答题格式:无疑而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夸张: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给人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6、拟人: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对( )的喜爱(热爱)之情。 7﹑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等; 8﹑对偶:句式整齐,结构对称,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等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意思,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中考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1.说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常见题型:结合全文,说说题目的作用。(题目的含义是什么?)(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考虑: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文中字面意义)和深层义(文章中心或人物的精神品质)两方面来谈;2、题目的作用: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常见题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模式一般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人物+事件+结果【3.根据提示补充故事的情节或补充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的变化。】 围绕线索找准关键词来答题,不要偏离主线乱答。 【4.判断某段(或某句)的描写方法(或修辞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一)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①肖像描写②外貌描写③神态描写④动作描写⑤语言(对话)描写⑥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二)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推动情节发展;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⑤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②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三)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答案就会很空,容易丢分。 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①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③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④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⑤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⑥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⑦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⑧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⑨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⑩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5.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或环境描写)并说明其作用。】 此题答同上“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6.体会重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常见题型: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语文说明文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格式

语文说明文、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格式 说明文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题型一: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的例子,客观具体的说明了...怎样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一系列数字,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怎样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③打比方:(同比喻)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怎样的特点。 ④做比较:把...与...做比较,突出强调...怎样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⑤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介绍了)...(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⑥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⑦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2.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3.引用名言、格言、谚语;生动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题型二:分析某词能否去掉 ①不行。 ②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 ③点明是对什么的修饰或限制。 ④结合句子,谈一下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具体作用。 ⑤平实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生动性: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形象。 ⑥谈谈删除或替换这个词语后,意思有什么变化。 题型三:分析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四:题目/开头的作用:

语文阅读答题格式完整版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6、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其他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2)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3)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4)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5)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二、说明方法(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答题格式: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答题格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答题格式: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答题格式: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答题格式: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习题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考点、热点回顾 1.问文章体裁? 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 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 说明文 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4.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doc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 1、线索 (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 3)以人物为线 (4)以事件为线(5)以情感为线( 6)以某物为线( 7)以题目为线( 8)明暗两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 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 ”线索,中间串写了“ ”、“ ” 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 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 (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 顺序。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1、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7)景物描写 (8)场景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 节描写。 (2)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 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 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 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 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 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 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

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1.文章体裁是什么? 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能通过六要素 理解记叙文。

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

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及格式:1)借助题目。2)要素归纳法。3)摘录主要句子。4)合并段意。5)人物、事物、事件格式1: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格式2:略式:人物+事件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补充:归纳文章中心的途径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 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 一、在标题上设题 1、标题有什么含义 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 (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 (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 (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 3、如何拟写标题 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 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 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 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 ※注意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 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刻画xx的性格特点,表现xx的某种品质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 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 (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2、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公式

记叙文阅读 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题要点:1.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2.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3.交待时间、地点 4.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 例:请你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暮色开始四合。”“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的作用。 答:景物描写。交代了时间,渲染了四周静谧的气氛,烘托出“我”孤独、害怕的心情,为下文“我”的困境做铺垫。 二、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要点:1.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有时有侧面描写) 2.事例 3.结合时代背景(《风筝》中的哥哥和弟弟) 4.关注作者的态度 可参考《走一步,再走一步》、《风筝》、《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中的人物来分析。 三、记叙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插叙: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 答题思路:插叙:使情节完整、结构紧凑;突出中心及人物形象;为下文某个情节做铺垫。 倒叙:构成悬念、吸引读者。 例:1.从全文看《风筝》的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探寻作者看到风筝,就会感到“惊异和悲哀”。 2.找出《羚羊木雕》中插叙的情节,并分析其作用。 答:万芳与“我”换裤子的情节。突出了万芳的仗义和“我”与“万芳”之间的友谊;为下文“我”将木雕送给万芳做铺垫。 四、概括主要内容 解题思路:将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筛选出来,组成一句话。 例:请你概括《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要内容。 答:“我”在伙伴们的鼓动下爬上了一座山崖,被困在了上面,最终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步走下了山崖。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梳理--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梳理 一、关于题目: 1、题目的作用(好处) (1)新颖巧妙/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运用……修辞,写出……内容,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主题; (4)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5)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 2、题目的含义(谈谈对题目含义的理解) (1)表层意思指……(结合文章主要内容) (2)深层含义指……(结合文章主题) 3、对题目的理解 (1)主要答:题目含义 表层意思指……(结合文章主要内容) 深层含义指……(结合文章主题) (2)次要答:题目作用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主题;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二、关于重点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1、开头的作用 1)开篇点题,写出了……内容 2)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内容 3)(设置悬念/起笔突兀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如有运用环境描写,要在答完上面三条之余,答:运用环境描写,及环境描写的前五条作用5)与后文或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6)有时会定下全文……感情基调(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开头) 2、中间过渡段的作用 1)(一般来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或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 2)也有可能是插叙,答插叙的作用 3)如以上两种情况都不是,那就要先概括本段主要内容,然后看这段内容对于上文和下文的作用(一般来说,如交代了上文……情况的原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或背景;为下文……做铺垫等);同时要写写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更好的表现了主题。 3、结尾的作用 ●结构:收束全文,呼应开头(或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2)点明……的主旨(把文章主题完整地写上,主要可从三个方面作答:(1)塑造了……的人物形象或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优秀品质;(2)表达了文中人物之间……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告诉我们……的启发或生活道理)

记叙文阅读题型

记叙文阅读题型 1.借物式文题,文题的作用是什么? a。象征主人公的美好心灵 b.构成全文的行文线索 2.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a.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b。揭示文章主题 c.构成文章行文线索 d.点出文章主人公二。文章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1.内容上概括全文内容,结构上总领全文。 2.引出文章的主人公。 3.引出下文故事情节 4.首段如为环境描写的则为; b.揭示文章感情基调, c.烘托人物心情 三。关于人物描写类的语言分析 1动作描写类的语言分析 a.单一动作分析。反映人物()的心理,突出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的品质。 b.连续几个动词的分析。作者抓住()( )( )等几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或()的心理或()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感情。 2.神态描写类语言分析 这句话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人物()心理,突出人物()的特点。3.心理描写类语言分析 这段话用细腻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人物在()状态下的()的心理,突出了人物()的情感(愿望) 4.肖像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a.揭示人物性格 b.突出文章中心 四。关于铺垫、照应、过渡、线索类习题 1. 铺垫 a.前文概括点出,后文以具体事例叙述。 b 前文简述起因,后文叙述事件过程及结果。 答题格式:这句话交代了(),为后文写()做铺垫。 2 照应 a.与文题照应. 后文点出与与文题相一致的语句或词语。 b。前后呼应。前后文之间语言相一致或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c 首尾照应。语言表现形式基本相同或略有差别,但意思密切关联。 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3 过渡 a. 语言特点:或总结上文或概括下文 b. 作用:内容上总结上文(概括下文),结构上承上启下。 c. 位置;在文章的俩段之间或在某一段的段首 4. 线索 特点: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并贯穿全文,大多为某一事物性名词。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五关于联系实际的题型的答法 a.分析文章的主题 b 联系自己的实际 首先指出我们也要具有的精神品质(和文章主题相符),然后指出我们的做法,最后交待要达到的目标。

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教师总结资料讲解

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教师总结

上海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总结 总的来说,上海的中考语文还是比较容易得高分的。原因有二 1:题型固定。所以可以掌握答题格式几套路就可以拿到不少分。 2:重阅读和写作。上海的孩子见多识广,一般理解能力和见识都不差。不像其他省市,还要考些容易混淆的错别字啊,难弄的拼音啊,成语搭配啊,高难度的改病句等语文基本功。上海的比较简单,古文+阅读+作文。这模式比较好! 简单的说,就是语文要弄140难,但要弄130还是不难的。 以下是阅读的一些体型和套路: 记叙文的: 1、问你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某句,或者标题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80%的概率必考啊)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问你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个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

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给你一个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或者效果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4、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每年基本必考啊) 上海常考的修辞,比喻、你人、夸张、排比、反问。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答题的时候要说生动形象的啥啥啥,生动形象是一个采分点。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 一、在标题上设题 1、标题有什么含义 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 (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 (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 (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 3、如何拟写标题 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 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 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 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 ※注意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 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刻画xx的性格特点,表现xx的某种品质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 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 (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2、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多方面概括。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方法大全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一)在做阅读题时必须有四种意识: 文体意识: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 语境意识: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 文本意识:坚信一切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题目意识:注意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和要求,注意按分值答题 (二)做阅读题的流程: 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初看题目,明要求,再通读原文→依据要求,确定有效阅读区域,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如何判断文章体裁? 备选答案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戏剧。 三种文体的区别: 文体表达方式写作内容语言特点写作目的 记叙文记叙、描写写人、记事、状物、绘景生动形象以情感人 说明文说明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准确简明以知授人 议论文议论摆事实,讲道理严密以理服人 (三)记叙文阅读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题型一:知识类 这一类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中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此类题的前提是掌握好记叙文章的基础知识,牢记各种知识点,并能把自己的知识形成休系,形成网络。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1、记叙文一般有六个要素,哪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有几种?不同的人称各自有什么作用? 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 (1)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第一人称; (2)如果叙述人并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对方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二人称;(3)如果叙述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三人称。一般地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 作用(好处):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记叙顺序及其作用有哪几种?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2、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6、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答题技巧: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情节:1、概括主要事件答题提示:抓住文中六要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2、人物感情变化轨迹答题提示:从文中找出描述心理的词语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三、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 1、某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衬托、对比、烘托铺垫,表现人物品质、心理、情感,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心理活动:如感动、感激、愧疚、自责、喜悦等,一定要答出原因。 2、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答题技巧: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如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a.开头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b.结尾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解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含蓄、卒章显志、使文章结构完整等 c.过渡的句子: d.用了特殊修辞的句子。 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或物的特征带回突出。八大修辞及其表达效果:①比喻:生动、形象;②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③排比:加强语言气势,使某种感情更加强烈;④反问:加强语气;⑤反复:强调;⑥对比:突出其中一个;⑦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⑧夸张:极力表现事物某种特征。 (运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另外,主旨句的赏析应从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主题,贯穿全文)入手,或者从句子本身的作用、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入手。 4、文段的作用:开头语段作用:(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结尾语段作用:(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 五、对写法的分析: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2)欲扬先抑(3)象征(4)白描(5)铺垫;(6)设悬念,埋伏笔。表达方式:(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描写方法:(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 2)倒叙(在开头)( 3)插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