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1、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始于16世纪,最终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这个时期,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为什么称这一时期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是,资本家独自经营的个体资本和企业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自由竞争充分展开的经济基础。所以,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处在自由竞争阶段。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特点

第一,竞争主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分散的资本和企业。第二,竞争展开的条件:除了土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垄断障碍。第三,竞争手段:主要是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第四,竞争采取的形式: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平均利润原则通行。第五,竞争结果:资本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二)自由竞争阶段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

1、生产社会化

第一,生产社会化是18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个历史范畴。生产社会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分工和协作的机器体系基础上的物质资料生产。第二,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从个人的生产资料变成由许多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生产本身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一系列的社会行动;产品从个人的产品变成社会的产品。

在自由竞争阶段,工业革命和自由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集中日益发展和提高。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集中。从两个方面得以实现: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日益集中;出现了规模巨大的混合联合企业。此外,在促进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方面,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2、资本社会化

第一,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了资本社会化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发展。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为了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家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可能的限度内,调整资本关系,使资本社会化,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第二,后果:资本社会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资本社会化从两个方面促进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部门范围内的资本社会化促进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本社会化,促进跨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股份资本是资本社会化的初级形式。在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股份资本”,它是资本社会化的初级形式。股份资本在资本关系上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与个人占有资本相对应,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第二,与资本家个人进行经营管理相对立,资本管理形式的社会化。

3、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

垄断代替竞争并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其最初表现形式是私人垄断资本

的形成和发展,其关键环节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少数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易于取得银行贷款,因而能够广泛地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生产专业化和协作,利用廉价的原材料,节约不变资本,降低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所以,竞争的结果,总是大企业战胜中小企业,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从而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到少数大企业手中。其次,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通过发行股票把许多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巨额的资本,能够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一个大型的企业,这种个别资本向股份资本的发展,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和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从而极大地促进和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程。第三,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频爆发,造成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并被大企业所吞并。而大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纷纷联合和合并,从而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达到了更高程度。

另外生产社会化也必然引起生产集中,随着现代分工协作制度的发展,分工形成专业化生产和部门集中;协作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协同生产和跨部门集中。

生产集中,指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在社会生产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大。生产集中是生产力发展和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形成垄断,生产集中是私人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或大企业的联合,它们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对某个或若干个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实行独占或控制。

生产高度集中之所以必然引起垄断是因为:第一,当某个部门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业时,往往容易达成协议,为垄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第二,少数大企业为了实现规模效益,或为了避免竞争中两败俱伤,有必要彼此间建立协议或联合,共同操纵市场,形成垄断。第三,生产高度集中,不但使原有中小企业无力与大企业竞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新企业的进入,这也使少数大企业自然占据垄断地位。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

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产生垄断。一方面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联合协议,并且它们的实力雄厚,也有力量操纵和控制该部门的生产和流通,这就为垄断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既造成竞争的困难和新企业进入的限制,同时也会使大企业之间在竞争中造成两败俱伤,为了避免双方因势均力敌带来的竞争损失,它们也有暂时达成联合协议形成垄断的必要性。

1、垄断组织

垄断统治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来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控制某个或某些生产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的联合。垄断组织的形式随垄断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比较典型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有:(1)卡特尔(Cartel)。它是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利润,在商品的产量、销售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签订协定而形成的垄断同盟。卡特尔内部的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参加者在生产上、商业上和法律上仍保持其独立性。(2)辛迪加(Syndicate)。它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为了共同采购原料和销售商品通过签订协议而建立起来的垄断组织。参加者仍保持在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但丧失了商业上的独立性。辛迪加设办事处统一接受商品的订单和统一采购原材料,按照协议在辛迪加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分配。(3)托拉斯(Trust)。

它是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大垄断企业。各个参加的企业丧失了在商业上、生产上和法律上的独立性。托拉斯董事会统一掌管所属企业的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原来的企业主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按股份获取股利。(4)康采恩(Concern)。它是由一两个实力极为雄厚的大工业企业或大银行为核心,把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许多大企业联合起来而组成的垄断组织。

2、垄断利润:

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组织形式的内容不同,垄断程度亦有差别,但其实质都是通过对生产和市场的垄断,来保证垄断资本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的形式,表现为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企业可以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长期获得大量的高额垄断利润。

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家一般是获得平均利润,个别资本家通过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是,一旦新技术被普遍采用之后,个别资本家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也就消失了。垄断形成以后,垄断资本家就不再满足于获得平均利润了,而是不断地追逐高额垄断利润。这样一来,自由竞争条件下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直接目的和动机,在垄断条件下就表现为垄断资本家追逐高额垄断利润的直接目的和动机,追逐高额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垄断资本家对高额垄断利润的追逐,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垄断利润的实现途径一般是两个:第一,生产流通费用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第二,垄断价格高于生产价格。因此,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第一,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二,垄断企业外部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企业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从再生产四个环节来考察垄断利润的实现和来源,我们看到,在生产环节中,垄断资本家必然会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对企业内部工人进行剥削,特别是在劳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垄断企业中,工人的劳动则是以倍加劳动的形式,成为更大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交换环节中,垄断资本家想方设法独占市场,控制价格,限制竞争,操纵着市场交易活动的展开,使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购买生产资料时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使小企业和小生产者的一部分价值和剩余价值,通过出售原材料时的垄断低价转化为垄断利润。在分配环节中,垄断资本家除了占有本企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占有其他企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还通过控制国家机器,利用国家财政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如政府对垄断企业的减税、科研资助、优惠贷款、军属订货等。在消费环节中,垄断资本家利用自己的实力控制消费市场,一方面使消费为满足垄断资本家的需求服务,另一方面则把工人和劳动群众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通过购买消费品时的垄断高价转化为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规律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支配着其他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的运行,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决定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命运。

垄断资本和垄断利润出现以后,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作用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垄断部门之间和非垄断部门之间分别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的趋势,这就是平均利润率的二重化。

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变化的基础是垄断和竞争的并存。在垄断资本条件下,在垄断直接统治的部门中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但并没有消除自由竞争,在非垄断部门中自由竞争依然存在。然而,由于垄断资本已占据统治地位,很难形成社会统一的平均利润率,垄断部门的利润率又必然经常高于非垄断部门的利润率,因此,必然会出现二重的平均利润率。

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作用形式变化的机制是资本转移。由于非垄断部门以自由竞争为特征,资本转移一般在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进行,而垄断部门之间的资本转移一般则是以大企业为主。因此,这就会

形成垄断利润的平均化趋势和非垄断利润的平均化趋势。

3、垄断价格

是垄断组织为了保证其获得垄断高额利润,凭借垄断地位所规定的商品价格。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垄断价格的规定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商品的价值,只不过是对剩余价值做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分配。垄断利润的来源仍然是雇佣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还包括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垄断利润的实质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这种高价格源于垄断部门凭借垄断地位,按照高于在没有垄断势力条件下可能形成的生产价格出售商品。显然,这种垄断高价并不是同种产品的统一的高价格。并且,垄断高价与垄断低价可以同时存在。垄断企业出售商品采用垄断高价,而购买商品时则采用垄断低价。第二,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在市场上,价格一般具有高度易变性,但垄断价格由于其垄断性质变动则很小,在再生产周期中的波动幅度也比较小。第三,垄断价格具有刚性。也就是说,垄断价格具有只上涨而不下跌的趋势,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也处于上涨状态。

垄断价格的这些基本特征,使一些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或生产价格,但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第一,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同时它还要受到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第二,垄断价格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从全社会看,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仍然是一致的垄断价格实现的垄断利润,是中小企业的资本家失去的部分剩余价值以及其他劳动人民的部分收入。;第三,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可见,垄断价格的出现,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歪曲地表现为大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了垄断价格的形式。

4、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运行机制。竞争机制的作用过程是各资本之间经济利益的调整过程。在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机制的作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的形成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与竞争共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垄断之所以不能消除竞争。是因为:第一,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但垄断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既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竞争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第二,任何垄断都无法达到“纯粹的垄断”的地步,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并存,垄断企业与“局外企业”并存是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现象。因此,垄断企业与“局外企业”之间,“局外企业”相互之间必然存在着竞争。第三,垄断组织是以市场份额占有越来越多,乃至全部为目的,这必然造成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事实上,在垄断条件下,不仅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由竞争,而且还存在着其它多种形式的竞争: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存在着扼杀与反扼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垄断组织内部存在着争夺私利和领导权的斗争;垄断组织与垄断组织之间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

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由垄断本身所产生的竞争,与自由竞争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第一,竞争的主体和目的不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竞争主体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竞争主体主要是少数实力雄厚的垄断组织,竞争目的在于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第二,竞争的手段不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和产品的价格等经济手段来抢占市场,打败对手;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仅依靠上述经

济手段,而且依靠垄断组织的经济实力和统治权力,采取购买、讹诈和玩弄金融上的阴谋诡计,甚至运用政治的或各种暴力手段来扼杀竞争对手。第三,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参与竞争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力量单薄,而且比较分散,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参与竞争的是实力雄厚、势均力敌的垄断组织,因此,竞争的程度要比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更加剧烈,破坏性也大得多。第四,竞争的范围不同。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竞争主要是限于国内市场,甚至是范围更小的地区市场;但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竞争的范围已由国内市场扩展到国外市场,而且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扩展到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等方面。

垄断代替竞争占据主导地位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现象。但是,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竞争机制仍然发挥作用。然而,竞争机制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新的特点。首先,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垄断竞争是指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其类型主要有两个:一是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即一方面是同一部门各垄断组织为争夺原材料、产品销售市场以及人才、技术等资源而展开的竞争,另一方面是不同部门的垄断组织之间在资本转移过程中展开的竞争;二是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即垄断组织内部各不同企业之间为争夺控制权和利润分配额而展开的竞争。非垄断竞争则是指垄断之外的中小企业之间,为获取较好的销售地位和较高的利润开展的竞争。在垄断资本条件下,垄断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形式,并与非垄断竞争并存,主导着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

其次,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价格竞争是以价格为主要手段展开的竞争。这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的基本手段。但是,在垄断资本条件下,价格竞争依然存在并表现出公开的和隐蔽的形式。垄断组织之间为达成暂时的妥协进行垄断性的勾结定价,一旦形成了寡头垄断,参与寡头垄断的垄断企业就会进行秘密削价,从而引起公开的价格战。此外,还存在着广泛的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是指运用价格之外的多种手段进行的竞争。它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四个:一是促销竞争。主要手段是加强广告宣传和扩大销售网络。这是垄断企业非价格竞争的重要形式,二是产品质量竞争。在这方面的竞争中,参与寡头垄断的垄断组织更注重于通过改善产品的外观设计来开展竞争。三是服务竞争。垄断组织在维持垄断价格的同时,开展服务领域即售前、售中、售后环节服务的竞争。四是市场外竞争。包括公关竞争、生产技术竞争、管理竞争、人才竞争等。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在垄断资本条件下的并存,使竞争机制的重要性大大增强。

第三,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垄断资本形成以后,竞争机制作用的范围就由国内进一步扩展到国际,形成了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相互交错、相互推进的局面。一些大型的垄断组织竭力拓展国际市场,对外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加强国内竞争的基础上形成并加强国际竞争。竞争机制作用范围的扩展表明,在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机制作用的进一步强化。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的本质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的本质

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概括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溶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与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上述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个特征是最根本的,其他各个特征都是在第一个特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一、二个特征是垄断统治在国内的表现,第三、四、五个特征是垄断统治在国际范围内的表现。具体说来:(1)生产的集中和垄断是指生产领域形成了垄断,由于生产决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所以生产垄断是一切垄断统治的基础。(2)金融资本是最高形式的垄断资本,金

融寡头及其统治是垄断统治的集中表现。(3)资本输出表明垄断统治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意味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具有垄断性质。(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垄断资本形成了对世界商品和投资市场的分割与垄断。(5)垄断资本主义各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表明垄断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分割了世界领土,垄断地占有了殖民地。因此,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贯穿着一根轴线,具有共同的本质,这就是垄断。由垄断统治决定的追求高额垄断利润,成为决定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最深刻的经济根源,垄断阶段上的一切重要社会现象,都可以从垄断统治找到其根本原因。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工业中形成集中和垄断的同时,银行业也形成了集中和垄断。银行业的集中是随着工业生产的集中而在竞争中逐渐形成的,银行业的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银行垄断以后,银行的作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首先,银行通过固定的信贷关系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督,进而决定它们的命运;其次,银行通过开展其他金融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从而控制和操纵大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后,银行还把自己的董事和经理直接派到所控制的大工业企业担任领导职务,实行人事结合,从而进一步地控制和掌握大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

银行垄断的形成和银行新作用的出现,促使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逐渐地融合起来,形成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指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垄断资本。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之所以会走向融合,对银行来说,是为了扩大银行垄断资本的活动范围和分享一部分工业垄断利润;对垄断企业来说,则是为了获得更有力的贷款条件,并分享一部分银行垄断利润。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垄断银行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和债券,以及创办新的企业的方法,参与工业生产活动;二是工业垄断组织通过购买银行股票和自己创办新的银行的办法,参与银行业务。随着金融资本的形成,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

金融寡头的全面统治表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金融寡头实行全面统治的主要手段是“参与制”。“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控制额的方式,控制和支配其他众多的企业。金融寡头首先用自己的资本掌握总公司,把它作为“母公司”,然后利用“母公司”的资本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掌握股票控制额,把它们变成自己的“子公司”,各个“子公司”再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更多的公司,即“孙公司”。通过“参与制”的方式,金融寡头就可支配比其自有资本大得多的他人资本,从而实现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统治。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一方面金融寡头亲自出马或委派其代理人到政府机构中担任各种重要职务,另一方面金融寡头又以各种手段收买政府高级官员、国会议员等,直接操纵国家机器。在实行“个人联合”的同时,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各种咨询机构,影响政府的决策,通过控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媒体,把其势力伸向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它在经济上的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工业和银行业的集中与垄断加强的基础上,银行垄断资本同工业垄断资本进一步融合,使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大大加强。

(1)金融资本的实力大大增强,拥有和支配的资本大量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对金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金融资本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银行除了控制巨额信贷资金外,还垄断了大规模私人信托基金,建立起广泛的分支银行网络,占领了金融业务市场。金融资本还通过合并的方式加强金融资本在国内的垄断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形成众多的跨国银行。这些巨大的金融资本渗透到国民经济各部门,越来越多地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

(2)金融资本的结构和统治形式发生了变化,垄断财团大量出现。在激烈的竞争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庞大的金融体系中,除商业银行外,还出现储蓄组织、投资组织、保险公司等专业金融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组织的资产增长很快,并通过混合兼并转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非银行金融机构还与银行互相联合,其结果是在金融业中也出现了以银行为核心的混合联合公司,其经营范围几乎包括全部的金融业务。垄断财团就是金融资本集团,它是由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大工商企业所结成的垄断资本集团。垄断财团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金融集团通过经济统治,进一步扩大垄断统治范围;第二,金融财团家族色彩淡化,金融资本股份法人化和法人垄断化;第三,金融集团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控制格局发展为以银行资本为核心的现代金融资本网状式联合控制。金融垄断集团业务范围的扩大化使其越来越成为分配和调节的枢纽,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神经中枢。

(3)金融寡头进一步加强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战后,金融寡头不仅在政府机关中有了更多的代理人,而且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家亲自担任政府的重要职务。此外,金融寡头还建立各种各样影响政府政策的机构,名义上是经济协调机构,实质上是政府政策的策划者。

(4)跨国银行大量出现以及金融寡头统治范围的扩大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跨国银行迅速发展,它们建立在高度垄断的基础上,是产业资本国际化的产物。跨国银行的高度发展,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使发达国家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可以利用国际金融体系不仅对本国政治经济进行干预,还可以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

由此可见,金融资本统治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削弱其“万能的统治者”的地位,反而使它的控制范围扩大了、控制能力增强了。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阶段特征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以垄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本章重点在于通过对“垄断”的分析,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的发展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集中是资本集中的结果和表现,资本集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和条件。它们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是资本突破私人资本数量有限性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更加社会化。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现在采取了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单个的私人的资本相对立。因而,它的产生,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以及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和统治。 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又叫独占,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来源等,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成立的协定、同盟或者联合。垄断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必然后果。因为,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只要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走向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垄断组织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发生在19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自由竞争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已经开始出现,但还只是一种不太明显的迹象。(2)垄断组织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在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卡特尔之类的垄断组织有了广泛的发展,但还不够稳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3)垄断统治确立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特尔、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遍及工业各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它们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于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了垄断的资本主义。 三、垄断组织 垄断的产生与发展以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为标志,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松散到紧密的多个阶段。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一种同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财务上和法律上各自独立,它们只是根据协定瓜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规定价格等等。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结成的销售组织,它比卡特尔的组织联系更加稳定。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仍然独立,但在商业上丧失了独立性,它们的商品销售与原材料供应,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机构统一控制。 托拉斯是更为发达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把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成一个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及其委托的经理统一负责经营和管理。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了生产、商业、财务和法律上的独立性,原来的企业主则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

垄断资本主义(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 一、不定项选择 1.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是: A.工业资本( ) B.银行资本 ( ) C.金融资本( ) ) D.产业资本( ) 2.垄断条件下的利润率平均化规律的变换: A.规律已消失( ) B.只存在垄断部门,不存在于非垄断部门( ) C.只存在于非垄断部门,不存在于垄断部门 ( ) D.在垄断和非垄断部门起作用( ) 3.垄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作用 A.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B. 削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削除了资本主义竞争() D. 部分地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4. 垄断价格是: A.不受价值规律制约() B.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 C.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 D.商品价值加垄断利润() 5.垄断利润是: A.是通过市场的高卖低买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 C.是来源于垄断企业先进的机器设备 ( ) D.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6.金融资本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A.参与制( ) B.人事联合( ) C. 买方垄断( ) D. 买方垄断( ) 7.垄断形成的原因是: 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 B.为获取稳定利润大企业相互勾结( ) C.资本高度集中必然会引起垄断( ) D. 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经济优势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 ) 8.垄断的基本特征: A.垄断是一种经济权力( ) B.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支配地位( ) C.垄断的实质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D. 垄断的基础是大企业的高效率( ) 9.垄断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 A.辛迪加( ) B.卡特尔( ) C.康采恩( ) D.托拉斯( ) 10.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A.垄断不能削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 B.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 C.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 ) D.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 11.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A.资本集中度较高( ) B.产品有差异( ) C. 信息较完备 ( ) D.存在一定的资本进入壁垒( ) 12.金融资本的新特征:

精益生产PI考试试题(附答案)

PI题库 一、填空题: 1.进行岗位资格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员工的__能力___和__素质___及__绩效表现____与组织在竞争环境中的发展期望能很好地相适应。 2.一汽通用的愿景:生产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用户最信赖的产品,成为世界第一的轻型商用车制造商。 3.企业文化是以文化引导为根本手段。 4.安全事故分为损失工作日事故,可记录事故,急救事故,危肇事故。 5.一名称职的工段长或班组长首先要是一名培训师。 A.愿景 B.使命 C.价值观 D.战略 3.下面哪一项是使命的核心要求(A) A.审查策略、行动和体系,以保证支持人员为达到使命而作的努力 B.政策、方法、程序和体系必须与公司的宗旨、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相一致 C.应有流程:定期评价领导层的表现和决策 D.政策、方法、程序和体系必须与公司的宗旨、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相一致 4.员工独立上岗操作柔性状态至少达到(C)圆

A.1/4 B.2/4 C.3/4 D.4/4 5.在安全绿十字中蓝色表示什么事故?(B) A.险肇事故 B.急救事故 C.可记录事故 D.损失工作日事故 6.岗位柔性有几种状态(C) A.3 B.4 C.5 D.6 7.2011年公司给员工的培训课时目标是(B) A.25h B.26h C.27h D.28h 8. A. 9. A.员工 10. 烷。 A. 11、 A. 12.GMS A.4-8 13. 息) A.5天 14. A. 15.PI A.人员参与 B.标准化 C.持续改进 D.内建质量 16.PPE的中文意思是(B)。 A.工具 B.个人劳保防护用品 C.工作服 D.设备 17.效率与安全始于(C) A.整顿 B.整洁 C.整理 D.整齐 18.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操作工,必须接受安全操作培训,确保操作时遵循正确的(B),避免事故的发生。

垄断资本主义的最基本特征

建立起严密的管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其结果,一方面工人为垄断资本家创造的财富日益增多,工人收剥削的程度日益加重;另一方面使更多的工人成为失业者。在流通领域,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价格进一步剥削广大工人和劳动群众。在分配领域,通过资本阶级国家的财政信贷、通货膨胀,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再分配,使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这一些都加深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贫富的鸿沟,使两个阶级的矛盾加剧。1996年,美国20%最富裕家庭占有国家全部收入的49%,收入比上年增长2.8%,而20%最贫家庭的收入却减低1.8%。资产阶级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实行了调节劳资关系,开展失业救济,加强社会保险等一系列所谓"福利"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第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不断加深。战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的高额垄断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其他经济落后国家的剥削和掠夺,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劳动人民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二次大战过后,虽然旧殖民体系瓦解了,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民族独立、发展中国家,而新殖民主义仍然像一副外表美丽的枷锁套在发展中国家的脖子上,世界上穷国和富国之间的鸿沟不断扩大,据1991年统计,占世界人口20%的莫桑比克、印度等30个穷国,同占世界人口20%的瑞士、美国等38个富国比较,前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63美元,仅相当于后者22808美元的1/140.发展中国家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外债2002年已经达到25000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沉重负担。这都表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精益生产常用语英文翻译

精益生产常用语英文翻译 精益生产的概念和基本原则The concept and principle of lean production 六西格玛品质论坛精益生产的历史:TPS及其演变The history of lean production: TPS and its changing 精益生产的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n production: 价值和浪费;快速响应客户Value and Muda, quick response 精益生产的思想Lean production thinking 追求完美和持续改善Seek perfec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七大浪费 7-Muda 精益生产的基础The fundamental of lean production 5S的含义The meaning of 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SEIRI, SEITON, SEISO, SEIKETSU, and SEITSUKE 5S的推行方法The implement methods for 5S 5S的实务技巧 5S implement skills 5S实施过程的优化 5S implement process optimizing 流线化生产Flow production 流线化生产的八个条件 8-condition for flow production 单元设计Cellular layout 流线化生产的设备选择Equipment selecting for flow production 看板管理Kanban managemento 什么是看板What is Kanban 看板的实施方法The implement methods for Kanban 实施看板管理的限制条件The limited condition of Kanban management implement 快速换线SMED 快速换线的理念 The idea of SMED 内部作业与外部作业的分离Separate the-operation between outside and inside 将内部作业转化为外部作业Turn the inside-operation to outside operation 作业的优化Operation optimizing 精益生产的设备管理Equipment management in lean production TPM TPM的概念和发展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TPM TPM的设备基础管理Equipment essential management of TPM 六西格玛品质论坛TPM的八大支柱8 columns of TPM 六西格玛品质论坛TPM实施的十三步骤13 phases for TPM implementing 案例分析Case studyo 工厂5S分析(根据现场拍摄照片)Workshop 5S analysis (depends on photos taken from on-site) 工厂生产线设置分析Production line layout analysis 快速换线案例分析Case study for SMED 内部作业与外部作业的分离Separate the operation between outside and inside 六西格玛品质论坛将内部作业转化为外部作业Turn the inside operation to

丰田之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目录[] ? ? ? ?

丰田之精益生产 [] 起源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源于丰田生产方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典型工业为例,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系统,同样也体现在产品开发、协作配套、营销网络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它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也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

精益生产方式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制约的产物。它是从丰田佐诘开始,经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努力,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 定义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 核心 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 [] 实质

精益生产知识竞赛试题库

精益生产知识题库(笔试题) 一、简答题 1.精益生产的概念? 答:不断消除所有不增加产品价值的工作,是一种减少浪费的准时化生产方式。 2.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 答:自动化和准时化生产(JIT)。 3.什么是5S? 答: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4.精益生产七大浪费是什么? 答:过量生产、运输、等待、移动、多余的动作、缺陷、库存。 5.什么是TPM? 答:全员参与的工厂全面改善活动。 6.精益生产追求的七个零指? 答:零切换、零库存、零物耗、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事故。 7.消除浪费ECRS 四原则是? 答: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8.创造无间断流程的目的是? 答:消除作业流程的浪费。 9.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 答:价值、价值流、流动、拉动、尽善尽美。 10.什么是标准作业?

答:作业必须遵守的标准,包含生产节拍时间、标准在制品数量、操作顺序三个要素。 11.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特点? 答:拉动式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工作法、并行工程。 12.识别浪费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探究原因:浪费因“不一致”“不均衡”“不合理”因素而不断发生; ②三现原则:到现场、看现物、把握现象; ③5W1H 法:对每个浪费作业反复问为什么,从而查找浪费的根本原因; ④价值流分析:鉴别在设计、订单处理、制造过程中每一个活动的价值。 13.精益生产三大重点? 答:Q(quality)品质好、C(cost)成本低、D(delivery)交期准。 14.实施5S 的要点是什么? 答:①三定原则:定物、定点、定量;②三要素:放置场所、放置方法、标识方法。 15.TPM 的两大活动基石是什么? 答:①5S 活动;②小集团活动机制 16.现场问题的处置要点是什么? ①当问题发生时先到现场;②检查实物;③当场采取紧急措施; ④发掘真正原因并予以排除;⑤标准化防止再发生。 17.5W1H法中的5W1H各指何意?

什么是精益生产及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特点

什么是精益生产及精益生产管理方法的特点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制约的产物,它是从丰田相佐诘开始,经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努力直到60年代才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决心追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其目标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 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进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的特点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去掉生产环节中一切无用的东西,每个工人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是必须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精简是它的核心,精简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管理中一切不产生附加值的工作,旨在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 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及其意义 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日本所采用的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所需人力资源--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生产系统,还是工厂的其他部门,与大量生产方式下的工厂相比,最低能减至1/2; 2 新产品开发周期—最低可减至l/2或2/3; 3 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一般水平的1/10; 4 工厂占用空间—最低可减至采用大量生产方式下的1/2; 5 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平均库存水平的1/4; 6 产品质量—可大幅度; 精益生产方式是彻底地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地生产适应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诸多方法,对制造业具有积极的意义。精益生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以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以垄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本章重点在于通过对“垄断”的分析,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的发展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集中是资本集中的结果和表现,资本集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和条件。它们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是资本突破私人资本数量有限性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更加社会化。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现在采取了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单个的私人的资本相对立。因而,它的产生,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以及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和统治。 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又叫独占,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来源等,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成立的协定、同盟或者联合。垄断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必然后果。因为,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只要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会走向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垄断组织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发生在19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当时自由竞争已经发展到了顶点,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已经开始出现,但还只是一种不太明显的迹象。(2)垄断组织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在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卡特尔之类的垄断组织有了广泛的发展,但还不够稳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3)垄断统治确立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特尔、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已经遍及工业各部门,特别是重工业部门,它们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于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了垄断的资本主义。 三、垄断组织 垄断的产生与发展以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为标志,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从松散到紧密的多个阶段。其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一种同盟。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商业上、财务上和法律上各自独立,它们只是根据协定瓜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规定价格等等。 辛迪加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结成的销售组织,它比卡特尔的组织联系更加稳定。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和法律上仍然独立,但在商业上丧失了独立性,它们的商品销售与原材料供应,都由辛迪加的总办事机构统一控制。 托拉斯是更为发达的垄断组织形式,它把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联合成一个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及其委托的经理统一负责经营和管理。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丧失了生产、商业、财务和法律上的独立性,原来的企业主则变成了托拉斯的股东,

精益生产的定义和特征

三、精益生产的特征 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精益生产的归纳者们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精益生产企业的特征。这五个方面是:工厂组织、产品设计、供货环节、顾客和企业管理。归纳起来,精益生产的主要特征为:对外以用户为“上帝”,对内以“人”为中心,在组织机构上以“精简”为手段,在工作方法上采用“Team Work”和“并行设计”,在供货方式上采用“JIT”方式,在最终目标方面为“零缺陷”。 1)以用户为“上帝” 产品面向用户,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将用户纳入产品开发过程,以多变的产品,尽可能短的交货期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真正体现用户是“上帝”的精神。不仅要向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而且要洞悉用户的

思想和要求,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的适销性、适宜的价格、优良的质量、快的交货速度、优质的服务是面向用户的基本内容。 2)以“人”为中心 人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应以人为中心,大力推行独立自主的小组化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积极为改进产品的质量献计献策,使一线工人真正成为“零缺陷”生产的主力军。为此,企业对职工进行爱厂如家的教育,并从制度上保证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挂钩。应下放部分权力,使人人有权、有责任、有义务随时解决碰到的问题。还要满足人们学习新知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形成独特的,具有竞争意识的企业文化。 3)以“精简”为手段 在组织机构方面实行精简化,去掉一切多余的环节和人员。实现纵向减少层次,横向打破部门壁垒,将层次细分工,管理模式转化为分布式平行网络的管理结构。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柔性加工设备,减少非直接生产工人的数量,使每个工人都真正对产品实现增值。另外,采用JIT和Kanban方式管理物流,大幅度减少甚至实现零库存,也减少了库存管理人员、设备和场所。此外,精益不仅仅是指减少生产过程的复杂性,还包括在减少产品复杂性的同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4)Team Work和并行设计 精益生产强调Team Work工作方式进行产品的并行设计。Team Work(综合工作组)是指由企业备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功能设计组,对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和集成能力。综合工作组全面负责一个产品型号的开发和生产,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编制预算、材料购置、生产准备及投产等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设计和计划。综合工作组是企业集成各方面人才的一种组织形式。 5)JIT供货方式 JIT工作方式可以保证最小的库存和最少在制品数。为了实现这种供货方式,应与供货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利益共沾。 6)“零缺陷”工作目标 精益生产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尽可能好一些”,而是“零缺陷”。即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无废品、零库存与产品的多样性。当然,这样的境界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但应无止境地去追求这一目标,才会使企业永远保持进步,永远走在他人的前头。 四、精益生产的体系构成 如果把精益生产体系看作一幢大厦,它的基础就是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以小组方式工作的并行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的三根支柱就是: 1)全面质量管理,它是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零缺陷目标的主要措施; 2)准时生产和零库存,它是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方法; 3)成组技术,这是实现多品种、按顾客定单组织生产、扩大批量、降低成本的技术基础。这幢大厦的屋顶就是精益生产体系。

(完整版)精益生产知识试卷

精益生产知识试卷 一、填空题 1、请列举四个现场改善经常用到的精益工具:65 、TPM 、标准作业、均衡生产、价值流。 2、TPM的基本概念是全员参与的生产维护,基础是5S,对象是全体成员,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生产 效率,以各级领导为中心的小组活动为形式。 3、精益生产的8大浪费分别:人的潜在能力,动作浪费、生产过多、搬运、生产过剩、等待、库存、不良品浪费。 4、精益5项原理中逆向原理:从客户的角度区分增值与非增值,不能从独立的企业与部门角度区分。 5、精益运营的三个方面:运营系统、管理架构、观念与行为 6、一切不增值的行为和活动都称为浪费。 7、流程分析是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工序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改善的必要IE手法。 8、精益推行中,人在受改变习惯做法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反抗力,在心理上存在一个:恐怖区 9、精益系统的方法并不急于立即解决问题,而是立足于揭示问题根源找出长期的对策。 10、5S管理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等生产要素开展 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 11、区分工作场所内的物品为“要的”和“不要的”是属于5S中的整理。 12、物品乱摆放属于5S中的整顿要处理的范围。 13、整顿主要是排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浪费,清扫重在消除现场脏污。 14、5S中“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制度化, 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15、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是:零库存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16、生产要素的5M QS分别指:人、机器、物料、作业方法、管理、品质、安全。 17、精益生产方式采用拉式控制系统,两大支柱是准时化和自働化。 18、精益生产追求的7个“零”极限目标零切换浪费、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事故。 19、标准作业是为了实现作业人员、作业顺序、工序设备的布置、物流过程等的最优化组合而设立的作业方法; 20、准时化JIT 英文JUST-IN-TIME”,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生产导向,追求生产周期的缩短,杜绝过量生产; 21、SMED意思是单分钟快速换模,Single Minute Exchange Die;是快速和有效切换的方法。 22、快速换模基本方法是,A:严格区分线内换模作业,线外换模作业,B:线内换模作业尽量转变,线外换模作业,C:缩短线内换模作业时间; 23、目视管理看板通常有:自动控制显示器,各种颜色贴纸,良品/不良品样板图,工艺看板(作业指导书),生产指令看板,宣传公告栏等。

第九章 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第九章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第一节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主要内容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1.剩余价值刺激自由竞争:为追逐最大限度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加强资本积累,引起资本聚集,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2.自由竞争引起资本集中:在竞争中大企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便于资本转移,总是排挤和并吞中小资本,使生产和资本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3.信用是促进资本集中有力杠杆:(1)信用通过贷款形式加强大企业竞争能力,帮助他们打垮中小资本;(2)信用又促进分散中小资本集中起来,组成规模巨大股份公司。 (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1.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使垄断成为可能:生产集中程度不高时,各部门生产由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分散进行,他们之间不容易达成协议;生产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少数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掌握该部门产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他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2.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使垄断成为必要:这些势均力敌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竞争损失,不得不谋求暂时妥协,共同控制某种原料来源、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同时,生产高度集中,企业规模巨大,要想创办新企业与之竞争已不可能。 (三)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必然造成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占有资本和财富的积累;一极是工人遭受奴役和贫困的积累。资本积累必然导致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激化,为资本主义灭亡准备物质条件。同时,资本积累必然为资本主义灭亡准备掘墓人。 (四)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主要内容;个别大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独占某种商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各个垄断集团凭借垄断地位,可以控制他人商品生产规模,规定销售范围,操纵市场价格,确定利润分配,阻止其他资本家插手其控制部门和地区。 (五)垄断是帝国主义经济实质: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其它特征都在垄断基础上发展起来。 二.金融资本形成和金融寡头操纵国家政权 (一)金融资本:生产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融合生成的新型资本形态。1.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业务往来十分频繁,工业企业亏损对银行资本具有重要影响,银行资本必须确切了解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经营状况,以便对其及时监督。2.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融合经济途径:(1)银行采用扩大或减少信贷办法,影响工业企业,决定工业企业命运;(2)银行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推销公司债券、创办工业企业、“整顿”或“改组”亏损企业,对工业企业广泛控制;(3)工业企业通过购买大银行股票或自己开办银行,把势力范围打入银行。3. 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融合组织形式: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实行

精益生产的主要特点

精益生产的主要特点 1、采用拉动式生产方式 企业的计划部门只制定最终产品计划,其他部门和工序的生产是按照后向部门和工序的生产指令来进行的,是后一工序岗位根据需要加工多少产品,要求前一工序岗位制造正好需要的零件,此种根据制定最终产品由后工序岗位拉动前一工序岗位进行的生产方式。 2、JIT生产(准时生产) 其实质是保持物流和信息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实现以恰当数量的物料,在恰当的时候进入恰当的地方,生产出恰当质量的产品。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TQM(TotalQuality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 组织中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其是一种预先控制、全面控制制度。它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全”字,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其强调产品的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非检验出来的。对于出现的问题,组织技术、品管、生产等人员协作尽快解决。 4、并行工程 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

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进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但可以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依据适当的信息系统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其目标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上市时间。“精益生产”应用的案例结果表明: ①精益生产让生产时间减少90%; ②精益生产让库存减少90%; ③精益生产使生产效率提高60%; ④精益生产使市场缺陷减少50%; ⑤精益生产让废品率降低50%; ⑥精益生产让安全指数提50%。 就“精益生产”的特点来说,部分企业内部已经有了雏形,TQM 和并行工程已经或多或少的在企业中得到初步应用,可能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未能深入应用。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把“精益生产”的模式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是IT人员思想趋于接近高层的表现,是企业IT人员提升的成果之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影响_百度文库(精)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影响内容提要:战后西方国家垄断的加剧和金融资本统治的加深,国家垄断资本势力的增强,表明垄断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将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特征及其作用和影响上来阐述观点。 关键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用、影响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阶段中,其实质是不会变的,这都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但是,在它的不同发展阶段中,会跟着形势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私人垄断不仅存在,而且有了新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都是在国家调节下的新发展。下面是这些新的特征的简要说明: (一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总的来说,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逐渐增加,特别是在大战和危机年代,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管理更是加强,特别是在二战后,国家的干预和调节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而且国家作为一个私人垄断组织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成为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机制之一。 (二国家调节和私人垄断相互促进。 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私人企业的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比如国家以优惠的价格向企业提供基础设施的服务,以巨额资金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把成果转让给大企业;国家大力支持和扶植困难的企业,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等等。 (三国家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有了新的内容。

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大大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通过银行和金融体系调整利率和信贷来帮助困难的企业度过难关和支持大型工程的建设等。 (四各国力图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共同进行干预和调节。 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商品、劳务、金融、货币、技术、信息和劳动力市场迅速扩大,形成了完整的世界市场体系。这样,各国经济的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关系空前加强,经济进入了全球化的阶段。 (五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机构。 因为各国之间有着不同的综合国力、不同的经济实力以及不同的国家利益,所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一些发达国家率先结成了一些联盟,如欧洲共同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后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渐渐结成了各种集团如东盟、非洲经济共同体等。 (六以国家实力为后盾,力图扩大经济实力范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旧殖民体系瓦解。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要求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利用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优势来保持以前那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如欧共体正积极的东扩、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力图把中美和南美都囊括在内,同时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亚太一体化组织。 把握了以上六个特征,可以让我们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个更深刻的理解。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关系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重要的垄断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它自身范围内的一次自我调节。具体形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实质。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写道:“现代国家,不管它的

精益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3.对供应商的影响 4.80%的经理人开始了解精益生产概念 5.很多企业开始尝试运用精益生产方式 6.民营企业开始觉醒 7.成功者不多 8.精益需要本土化 五、我们的精益出路 1.我们有非常好的品牌优势 2.我们有过辉煌的历史 3.但我们在逐步失去我们的优势 4.生产环节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5.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提升企业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六、实施精益生产项目的几点要求 1.危机意识和坚定的决心 2.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责任—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3.坚决执行 七、推进精益的思想基础 1.抛弃固有的观念和方法 2.积极寻找方法而非找不到的理由 3.严禁为现状辩解,实事求是的否定现状

4.不求完美,50分即可,马上行动 5.错了就马上改正 6.改革不允许大量投资 7.不遇问题,不出xx 8.WHY问5个找真正的原因 9.发挥团队的力量 10."革新xx无止尽 十、结束语 1.强占先机,迎接挑战 2.革命性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3.希望大家对企业的感情不要停留在口头上,要看到实际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消费者从“粮票排队时代”到足不出户就能选购所需的商品,还能够为自己设计独特的产品特性。同时“中国制造”的概念开始响遍全球,令13亿中国人感到自豪,以致于开始让很多反华人士感到担忧,“中国威胁论”也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反对者担忧大量优秀制造企业转入中国,影响本国的就业率和社会稳定。 21世纪是中国的舞台,我想所有中国人都有信心实现这个理想。但是,我们离此目标还差很远,我们现在最多只能说是制造大国,要变成制造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当中,我接触到了很多企业,其中很多业绩良好的民营企业,在深入企业了解过程中让我惊讶和震惊。在我原来的概念中,这种企业属于那种基本没有生存能力的组织,但他们却活得很好。(很多人肯定问我,为什么呢?)那这些年,这些企业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我总结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靠产品(指产品本

精益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精益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新益为精益生产咨询公司概述:精益生产方式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在日本丰田公司诞生的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从丰田相佐诘开始,经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实践探索,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才逐步完善形成的,最后由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中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专家命名为Lean Production(简称LP)方式。是公认的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1、精益生产内涵。 精益生产方式是指综合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客户需求为依据,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根本,对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利益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是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的一种管理状态。也是一种适时制造,消除一切浪费和故障,向零缺陷、零库存努力的新型生产管理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要求企业在生产组织过程中从客户(内部和外部)的角度来确定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到交付的整个过程,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在“客户拉动”观念指引下,消除产品的过早过多生产,确保现场在制品和库存的大量减少,压缩生产提前期,减少所有资源消耗且不增值活动,并向员工授权,引导员工,激励全体员工用价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隐藏的浪费,以求生产过程的持续改善和改进。改进的结果必然是在企业中促使加速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并显著增加产品价值。 2、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实质。

精益生产方式的管理出发点是要求企业运用精益思维消除一切Muda,Muda一词源于日本,是指耗费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活动。Muda的内容包括许多,如残次品、超过需求的生产、不必要的各种裕量、不必要的工艺、闲置的资源和库存、各种等待、不必要的运输、不必要的人员变动、需要纠正的错误等。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是杜绝一切Muda,以降低生产成本,并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依据进行生产,鼓励员工的全面参与,持续改进质量、持续改善工作的一种管理运营方式。目标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和空间等)为顾客提供及时的产品与服务,为客户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最终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模式,同时它也是一种理念,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员工精益求精无止境追求的企业文化。 3、精益生产方式的方法特点。 精益生产方式要求在生产中,实行拉动式的准时生产,杜绝一切超前、超量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在制品储备;采用快速更换工装模具技术,把单一产品种生产线改造成多品种混合生产线,把较大批量生产改变为多批次小批量生产;在员工技能上强调一专多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把一线员工组织成作业小组,协同工作;在协作关系上,把大量的零部件设计和生产交给协作厂进行等等。

精益生产名词解释

精益生产名词解释 一、何为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除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质量,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精益生产管理就是控制浪费、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二、什么叫八大浪费 八大浪费是定义工厂在JIT生产方式中的,其浪费的含义与社会上通常所说的浪费有所区别。对于JIT 来讲,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绝对最少的物料、设备、人力、场地和时间的部分都是浪费。因此,JIT生产方式所讲的工厂的浪费归纳为八大种,分别是:不良、修理的浪费,过分加工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和管理的浪费,简称为八大浪费。 三、何为6S 6S 起源于日本,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将人员、机器、材料、操作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它针对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方面提出要求,倡导从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位员工都养成事事“讲究”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的目的。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六个项目,因均以“S”开头,简称6S。 四、价值流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物料、信息流、时间流等,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包括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原材料到达企业,企业对其进行加工后转变为成品再交付客户的全过程,企业内以及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的信息流也是价值流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价值流包括增值和非增值活动,如供应链成员间的沟通,物料的运输,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安排以及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等。 五、团队和团队建设 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建设是指有意识地在组织中努力开发有效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通过自我管理的形式,负责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团队建设是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管理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愿意探索影响工作小组能创造出更高的业绩。 优秀团队的要素是同一目标、互信互助、团结一致,形成不可战胜的合力。 六、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Kaizen)方法最初是一个日本管理概念,指逐渐、连续地增加改善。是日本持续改进之父今井正明在《改善—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一书中提出的,Kaizen意味着改进,涉及每一个人、每一环节的连续不断的改进:从最高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到工人。“持续改善”的策略是日本管理部门中最重要的理念,是日本人竞争成功的关键。 所谓持续改善,是以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通过全员参与各个领域的目标化、日常化、制度化的改进活动,运用常识的方法及低成本的“改善”手法,确保现场管理水平逐步上升,促进企业式的持续进步稳健发展。 七、TQM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质量是用户对一个产品(包括相关的服务)满足程度的质量要求。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生命。质量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对影响质量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组织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