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 科学 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 科学 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 科学 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 科学 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杂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沙子)和(豆)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

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第三单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1/4),它的引力是地球的(1/6),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昼夜温差(310℃)。

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望月)。

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月

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月食只有(月全食)(月偏食)两种;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而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欧州人称它为(Galaxy),它的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

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

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

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

(塑料制品)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

(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

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

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1)减少丢弃;(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简答题:

1、日食成因?答: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

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分(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P54

图要求会画)日食发生的几个特点:(1)、太阳被物体给挡住,(2)、挡光物体是球形(3)、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4)、挡光物体在运动。日食一般发生在初一,总在太阳光轮的西边开始。

2、月食成因?答: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日面,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就会发生月食。

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会画图)

3、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日食、月食的出现都是(由于月球

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所决定的,同(天体的影子)有直接关系。

4、现在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答:1、垃圾污染;2、水污染;3、大气污

染。另外还有:白色污染、物种数量锐减、土地沙漠化、酸雨等。

5、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答:1、洗手洗脸用水盆;2、淘米水用来洗碗;3、

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

6、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的环境问题,你会怎么做?答: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少领

取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买菜时带上菜篮子、布袋子;在单位或学校就餐,自带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将废旧塑料制品收集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回收炼油。

7、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

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

18、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实验题:

1、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的?减少水分,即把某种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使物

质重新析出。

2、得到晶体的步骤:先制作食盐的溶液,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1—2滴在玻片上。

为了蒸发得快,滴后要轻轻晃一下,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

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时玻片离火焰要远一些,慢慢烘干。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用手或器物触摸它。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特征:(1)材料,口杯、清水、滴管、镊子、小刀、载玻

片、盖玻片、碘酒、培养皿、吸水纸。(2)制作切片标本的步骤,a、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上滴一滴水b、用镊子把要被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要折叠c、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在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d、需要染色的标本,可以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e、将做好的载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

复习题

填空题

1. 凭人的肉眼最多只能看清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 放大镜是中间,边缘的镜片。

3. 生活垃圾可以分为、、类。

4. 做填埋模拟实验时,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喷水相当于。

5. 当前世界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等。

6. 月球是地球的,月球围绕地球______________。

7. 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不同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它物体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

8. 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七星。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星。

9. 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初一时称为,十五时称。

10、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会发生变化的。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和()两大类。

11、列文虎克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它是由两块()组合而成的。

12、月球的地形特点是:月球表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和。

13、在太阳系的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是,最近的是,最大的是,最小的是。从内到外排列第三的行星是。

14、度量宇宙中恒星间距离的单位是,它是指光在中所行的路程。

15、减少垃圾的办法是 ( )。

16、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17、地球大气层中的 ( ) 是 ( ) 保护伞。

18、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在 ( )之中。

19、、等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20、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美国的()。

21、世界都是由()构成的,()都是会发生变化的。

22、有一种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不但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形态和大小而且还有新物质生成,这样的变化叫()。

23、检验一种物质是否含有淀粉的最好方法是在这种物质中加(),如果变成了()色,说明这种物质中含的淀粉。

24、美丽的烟花,当它燃烧、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25、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形成的。

判断题

1. 冰也能制成放大镜。………………………………………()

2. 在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才是恒星。……………………………()

3. 凸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

4. 海边建填埋场可以不危害环境,可以让垃圾的污水直接排到海洋里。()6. 垃圾填埋场有可能会影响十几年以后的土壤和地下水。………()

8. 购买物品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包装豪华的物品。………………………()

9. 日光灯管是有害有毒的垃圾。…………………………………………()

10. 废电池是没有毒的垃圾,我们可以随便扔在垃圾堆里。………………()

11、所有的物体都会热胀冷缩。……………………………()

12、铁钉生锈是物理变化。………………………………()

1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14、最早以现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

15、月球的明亮部分总是向着太阳的………………………()

16、蜡烛燃烧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17、电灯发光是物理变化……………………()

18、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9、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因为火山爆发和陨石的撞击形成的…………()

20、月亮在天空中总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的………… ()

22、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3、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在变化过程中转变成了其它物质。()

24、要防止铁生锈,只要切断生锈的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25、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物理变化()

1、在显微镜未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世界。()

2、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4、蜡烛燃烧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7、月相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食。()

10、当我们没有办法减少一些材料的使用量时,可以通过回收垃圾中的原材料,重新加工利用以减少垃圾的数量。()

11、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天文学上的时间单位。()

14、在垃圾堆上种蔬菜,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节省肥料。……………()

1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放大镜的视野就越大。…………………………()

16、黑洞也是恒星消亡的遗留物,它的引力巨大,即使光也无法逃走。 ( )

17、在北部天空小熊座的北极星很亮所以很著名。(

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不具有放大镜功能的是()

A 、装上水的圆柱体烧杯 B、透明的玻璃球C、金属球

2、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A 、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

3、海平面再上升50厘米的话,全球多少人口得迁移()。

A、1%

B、30%

C、5%

4、月食不会出现的是()。

A 、月环食B、月偏食C、月全食

5、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

A 、初一B、十五C、初七八

6、最早的眼镜是()发明的。

A 格罗斯泰斯特

B 培根

C 列文虎克

7、白糖熔化直至变黑的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8、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叫 ( ) ,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 ( ) ,围绕行星运行的星是 ( )

A行星 B 卫星 C 恒星

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士星地球天王星海王星

由近及远排列:

作图题

1、画出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2、请你画出下列时间的月相图

初二初八十五二十二二十九

2、画出显微镜下洋葱表皮细胞

简答题

1、请写出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至少写3条)

3、简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什么是太阳系?

5、“白色污染”是指什么污染?它有哪些危害?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6、请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解释日食或者月食的形成原因。(选择其一)

7、请写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能利于环境保护或者能节省能源的做法。(三条以上)

探究实验

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8分)。

(1)、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2、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12分)。

(1)、研究的问题:

(2)、我们的假设:

(3)、实验材料:

(4)、实验方法

(5)、:现象分析:

(6)、实验结果:

排序

()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整调节旋钮,使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将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将下列天体及天体系统按所占空间的大小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太阳系、太阳、地球、月球、宇宙、银河系、总星系

五、问答

1、根据日食的模拟实验,说说日食的形成过程,并画图加以说明。

2、画出上半月月相图

连线题

水星公转周期最长的的行星物理变化面包发霉

海王星公转周期最短的行星铁生锈

木星直径最大的行星水结冰

地球直径最小的行星化学变化小苏打与白醋混合金星自转周期最短的行星火柴燃烧

火星自转周期最长的行星铁钉弯折

袁隆平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巴斯德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培根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染色

烧杯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蚕蛾棒状

天牛丝状

蝴蝶鞭状

蚂蚁羽状

蝗虫膝状

错误改正

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

改正:

(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

错误:

改正: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下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如报纸上的图片、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简述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5、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边缘较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7、(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8、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9、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1、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 12、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1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1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9、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2分,共20分): 1、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而()的发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3、我们利用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放大镜把通过透镜所能观察到的范围称为()。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4、蟋蟀的耳朵在 ( )。 A、头部 B、足内侧 C、腹部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 倍。 A、200 B、2000 C、200万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 B、3 C、4 8、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 9、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 ) 的信息。 A、更少 B、同样多 C、更多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 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工具与机械 一.使用工具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方便或省力的装置叫做机械,机械包括机器和工具,工具是能使我们方便和省力的简单机械 二.杠杆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2、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可以省力。在生活中常见的可以省力的杠杆有撬棍、压水井的压杠等。可以省力的杠杆类工具有:老虎钳、羊角锤、开瓶器、裁纸刀、杠秤等。 3、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生活中的应用有跷跷板、天平、装订机等。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生活中的应用的工具有:火钳、夹子、筷子、镊子。 5、剪刀是一个阻力点会移动的杠杆,人体的小臂骨是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三.轮轴 1、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使用轮轴可以省力,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3、生活中使用的轮轴有汽车方向盘、自行车脚蹬子、水龙头开关、辘轳、门锁把手、钥匙等;轮轴类的工具有螺丝刀、扳手。 四.滑轮 1、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旗杆顶端的滑轮是定滑轮。 2、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3、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装在一起,就形成的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塔式起重机上使用了滑轮组。 4、滑轮组中的滑轮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 五.斜面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 2、斜面越长,或斜面高越短(即斜角越小)斜面越省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全面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节我在成长 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 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 ★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 第二 个高峰期是青春期0 5、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 而不是成年。 6、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7、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8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 定后读数。 10、身高和体重是衡量生长发育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儿童的发育水平, 身高和体重 的比例还可以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 11、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判断 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2) 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X ) 3、测量身高时,必须脱掉衣服。(X) 第二节悄悄发生的变化 苏 教 版 六 年 级 科 学 下 册 复 习 资 料 1、 测量体重的工具是: 体重称。 2、 在成长中,我们的 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 牙。 3、 婴儿期,

1、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睡觉中,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2、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幵始进入青春期, 而男孩要稍晚一些,一般是12岁幵始进入青春期。 3、青春期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4、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幵始。 5、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6、男孩在青春期时会出现变声、遗精等生理现象,这些都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7、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8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9、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答:(1)少女不宜穿高跟鞋,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 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骨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经典)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精心整理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包括镜框和镜柄)。 3、(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不同)。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017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2017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 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 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 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 程叫做风化。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 岛屿。 9、七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10、四大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1、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1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13、你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平原 14、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14千米 15、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用。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 一类是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 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 4、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6、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有: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电镀、涂沥青、制成不锈钢。 7、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酸性物质。 8、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碱性物质。 9、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 10、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

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补充)

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补充卷 四、简答 1、哪些方面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答:这些方面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1、变质的食品;2、有毒的生物 制作的食品;3、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成的食品。 2、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营养搭配合理? 答:我们要做到不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均衡的的饮食,这样就能做到营养搭配合理。 3、人们常说“病从口入”,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不讲究卫生,吃了不干净的、变质的、 有毒的、被污染的食品,从而使身体患病,所以说病从口入。 地表变化的奥妙 17、矿产资源可分为(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能源矿产又叫做(燃料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 其中煤是(固体燃料),石油是(液体燃料),天然气是(气体燃料)。18、各种(矿物)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聚集)在一起 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 19、(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石油、 天然气用(钻井开采)。 20、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利用(煤)做燃做燃料煮(盐)。 21、在(李四光)和(黄汲清)等中国地质学家的指导下,我国开发了(大庆油田),使我国的(石油矿产)开始得到大规模利用。 22、在《本草纲目》中列出的药用矿物达(161)种。(原子能)等高 科技产业需要许多(特种矿物)发挥特殊作用。 23、(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历史)及(古代生物)的情况。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在太行山山崖中发现岩石中夹有(海生螺 蚌化石),从而推断出太行山在很早以前是(海洋)。 24、目前,全球已探明的主要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储量为(1450)亿 吨,按现有规模消耗,其中铝可保证供应约(222)年,铜可保证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记忆)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了解)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记忆)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了解)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了解)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了解)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了解)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记忆)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记忆) 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等,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记忆) 1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记忆) 1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4、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记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会用) 15、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记忆) 1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绿藻)的作用。 17、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了解) 18、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记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晶体形状()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和()。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英国科学家()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见了()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和()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杂交水稻(),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 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燃烧。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 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K支点2支撑看杠杆,能使杠杆绕着运动的位置可以在任意位子^边上、中间等。 用力点、阻力点 例子|压水井的压杆、蹺跷板、慑子、自行车刹车等等 A省力或费力的判断依据; 厂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羊角僮s开瓶蓋 4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钓鱼竿.侵子.帑桨 L等力杠杆: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 木I杆公式=匸血丄通方=卜星勺丄乏方

吳经典分析; 指甲钳 ACK?省力杠杆DEO:费力杠杆DE6 费力杠杆秤杆, 支层。点,(A是备用支点,防止称的东西太重0不够用)阻力点 用力点:P〔秤死)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 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 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凸起)、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3、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透——“凸透”镜)。 4、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长石、云母、石英、黄铜矿、雪花、水晶、维生素C 等 四、怎样放得更大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 光—上片—调焦—观察。 2、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 具有不同的功能。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 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 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 妙的微生物世界, 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 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3、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4、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5、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6、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2017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 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制作过程: (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

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六年级下册科学素材-复习资料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1)放大物体。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的,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能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三色组成的。 6、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 7、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C 、水晶等晶体的形状。玻璃不是晶体! 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细胞 。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 病毒。 16、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7、、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18、显微镜使用步骤P13了解: ①、安放 ②、对光 ③、上片 ④调焦 ⑤观察 1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目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小刀、洋葱、滴管、清水、稀释的碘酒、吸水纸、镊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 2、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3、在载玻片中央第一滴清水,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 4、从一端盖上盖玻片,避免留有气泡,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 多余的水。 5、将做好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效果。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调节旋钮 物镜 反光镜 目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一个个小点由(红)、(绿)、(蓝)三色组成。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英国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因为(放大镜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镜片中央凸得越厉害,放大倍数越高)。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9、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但并不是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10、制造晶体的方法:1.(减少水分);2.(降低温度)。 1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2、(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使用显微镜的步骤:①安放;②对光;③上片;④调焦; ⑤观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后来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4、洋葱表皮上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5、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6、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8、(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9、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什么是放大镜? 放大镜叫凸透镜,它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什么? 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放大,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哪些? (1)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相关那些?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凸起的程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同时视野变小。 昆虫触角的特点是什么?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蚜虫的天敌是什么? 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什么是晶体? 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 常见的晶体有哪些? 常见的晶体有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雪花等,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哪些? 制造晶体的方法: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 给下列物体分类。 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味精 晶体:白糖、食盐、碱面、味精 非晶体:松香、玻璃、珍珠、琥珀、水晶 14、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显微镜有哪几部分构成? 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与镜面的()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2、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 3、()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4、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和()。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等,就具有同样的()功能。 5、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叫做透镜的()。 6、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和()。 6、早在()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7、人的实力最高可以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

有关。 9、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观察不到的()。如通过()能观察到苍蝇的()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蟋蟀的“耳朵”在()、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10、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它们的()。触角具有嗅觉、听觉和触觉的功能。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的形状()。 11、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蚜虫的大小如(),蚜虫的天敌是(),草蛉吸食蚜虫的体液。 12、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13、()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1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15、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6、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晶体形状(),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7、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