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探索宇宙资料

中国探索宇宙资料

中国探索宇宙资料
中国探索宇宙资料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模拟宇航员”安然无恙。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我国迈出了探月、登月的步伐。

神舟五号

飞行员:杨利伟少将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神舟六号

飞行员:费俊龙少将、聂海胜少将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发射火箭: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

搭载物品: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来、查氏集团等知名企业标识,搭载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则用于太空育种实验。在开舱仪式现场,6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中国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申报》百年纪念特刊、书画作品《六骏图》和10幅少先队员太空画作品。神舟六号返回舱搭载的物品还有“我给…神舟?六号航天员写封信征文活动”特等奖作文、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和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以及书画名家的作品等。

技术应用: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这种飞船像卫星一样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飞行,飞行高度大约为300公里。飞船有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目前国际上成熟航天国家的飞船均是三舱式,这次神舟六号就是三舱式飞船,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国际水平。

飞行员:翟志刚(指令长)大校、刘伯明上校、景海鹏大校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

发射火箭: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第583秒飞船与火箭分离;随后飞船正常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

返回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飞行时间: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七号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神舟七号飞船候补梯队航天员分别为陈全(指令长)、费俊龙、聂海胜。主要任务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中国的航天员首次出舱来进行太空行走。

翟志刚出舱作业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

从神舟七号开始,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征2F火箭担任。

神八不是载人的,没有航天员。

神九——景海鹏大校刘洋,少校刘旺,大校

神舟十号

发射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神舟十号任务和以前最大的区别是,这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进行应用性飞行。所谓应用性飞行,有些类似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联盟飞船,就是执行正常运输任务。神舟飞船已经基本定型,神舟十号没有新的大的技术变化,只做了一些小调整。从神五首次载人到神九,主要任务都是为了验证飞船自身的技术,到神九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具备了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载人运输系统的能力。目前,神舟飞船的任务不再是试验自己,而是为天宫一号提供人员和物资运输保障,支持航天员在天宫一号进行科学试验。

1、神舟十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应用性太空飞行时代

2、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完全掌握建设和运行可供人长期居住的太空站的关键技术,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这是神舟飞船的第10次发射,距离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首飞太空恰好10年。这一期间,共有10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十全十美”。

中国太空探索

天宫一号完美升空!标志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的能力。中国即将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Tiangong-1 has a perfect launch! It’s marked that China has the ability of initial constructing the space station. China will soon becom e the third country which m aster the space rendezvous and docking technique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载人飞船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太空又安全地返回地面,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是建造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第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中,神舟七号已经实现了出舱,而此次成功发射天宫一号,以及一个月之后将要发射的神舟八号,就将完成交会对接。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的重点,将由载人飞船系统,逐步转向空间站系统。这将是一次关键性的重大跨越。因此,天宫一号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According to the three-step manned space developm ent strategy. Firstly, that achieve a m anned spacecraft sending astronauts into space and return to the ground safely, the second step is to solve the 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 and rendezvous docking technology, the third step is to construct the large long-term manned space station. From Shenzhou One to Shenzhou VI, the first step has been achieved. The second step, the Shenzhou VII has been achieved spacewalking.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Tiangong-1, and the launch of the Shenzhou VIII after one m onth will com plete the rendezvous and docking.The heart of China's m anned space project will turn to the space station system s from m anned spacecraft system. This will be a key leap. Therefore, the launch of the Tiangong-1, China's m anned space industry is another im portant milestone in history. 空间站被认为是当今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最高形态,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开展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实验,探索新知,造福人类,这也是航天事业本身的根本意义。 Space Station is described as the highest form of manned space technology.The experim ents of using the unique environm ent of space to carry out life science and materials’ science, exploring new knowledge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m eaning of their own space industry.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遥感等各个科学门类与技术学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依靠的是自力更生的力量,凝聚了科技人员和各行各业智能与创造力,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将有效带动中国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助力经济腾飞。 Manned space flight is one of the m ost complex systems in human history. It involves m echanics, astronom y, earth science, autom atic control technology,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本节是从地球开始,逐步向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深处延伸,进而展示出宇宙结构的图景,并通过著名人物、论著和事件,向学生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最后是以“幻想与追求”为结题,鼓励同学们学好物理,实现人类探索太空的梦想,培养学生认识宇宙、探索宇宙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为此,本节教学应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科学猜想和假设;通过文献探究和交流研讨等协作学习方式和互动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存储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论证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用具〕 1. 多媒体计算机(联网)、cai课件。 2. 参考光盘:《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小百科全书》《科学博士》。 3. 参考书:《当代科学之门》《少年科学家》。 〔教学参考〕 一、探索的历程

1. 识图——创设情境 使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并进行归纳和比较。 教师归纳:这些图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下面请同学们从下列各题中任选一条,进行网上信息收集。也可以自行立题探究。 2. 问题——科学猜想 (1)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2) 哥白尼和日心说。 (3) 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4) 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5) “神舟”号飞船的四次成功飞行。 3. 上网查阅——文献探究 学生协作式活动过程,教师可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讨论。 4. 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 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代表,进行信息发

揭秘2020年中国太空计划

揭秘2020年中国太空计划 航天事业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家的发展进步。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新华视点”记者独家采访来自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和专家,听他们细数2020年中国太空事业将发生哪些大事。 大事1——天舟4月出征首试“太空加油” 4月,我国第一个“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将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介绍,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密封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起飞质量13吨,能运输6吨重的物资。它主要承担为空间实验室运送消耗物品、推进剂、维修设备、维修器材和试验载荷设备等任务,并且下行一些空间站废弃物。 天舟一号最重要的使命是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为天宫二号“太空加油”,开展在轨维修和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技术验证。这是我国建设空间站之前在太空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试验。 大事2——嫦娥五号38万公里外采回月壤 嫦娥五号是我国迄今研制的难度最大、任务最复杂的航天器。按计划,嫦娥五号将在今年11月底前后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介绍,8.2吨重的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

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如果进展顺利,整个过程将在1个月内完成,2020年内就能将2公斤的月壤“打包”回地球。“届时,我国探月三期的目标就全部完成。”叶培建说。 大事3——北斗导航服务区域覆盖全球 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今年也有大动作。北斗三号卫星计划在7月左右进行首次发射。北斗三号卫星今年计划发射6至8颗,将实施数次一箭双星发射。 包为民介绍,北斗三号服务区域将从北斗二号时的覆盖全球三分之一扩大到全球;卫星性能也大幅提升,单星设计寿命达到12年。北斗三号系统采取了星间传输、地基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轨、低轨卫星及地面站的链路互通。 继2020年成功发射3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后,目前我国已有22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轨运行,其中新一代卫星7颗。 大事4——6颗新卫星助力人们在飞机高铁上触网 2020年,我国计划发射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实践十八号、中星9A、中星9C等共6颗通信卫星,使我国的通信卫星技术进一步迈向国际前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王敏介绍,4月,我国将发射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这颗卫星首次在高轨道上应用激光通信和电推进等技术,通信总容量达20G以上,超过我国此前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6月,起飞重量达7吨的实践十八号卫星计划发射,它所采用

太空探索的利与弊1

太空探索的利与弊 众所周知,宇宙是一个不可预知的环境,而如今人们探测到的仅仅只是半径为140亿光年的可见宇宙,而我们的地球在这可见宇宙中可谓是沧海一粟,但地球又是那么的特别,他孕育了生命,使之成为了太阳系中唯一一个存在生命的物体。地球提供了我们人类吃的穿的以及各种各样的矿物和能量,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索取,地球上的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已近枯竭,所以,人类萌生了向外太空索取资源的念头,宇宙空间探索由此应运而生。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先进的太空探索工具被充分地运用起来了。其实人们探索宇宙有着多重原因,人是有好奇心的而且有欲望尤其是占有欲。并且想占有整个宇宙的资源和空间。 首先,人们为了了解宇宙演化及其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了解人类和地球生物在宇宙中的地位及意义;其次为了发展各种太空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但最重要的是探索和占有各种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的极端环境进行各种科学和技术试验,当然其中也有个原因是为了显示国家的先进和强大。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人类开发外层空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探测太阳系和其他星球最理想的跳板和中转基地,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表面存在的氦-3是地球上难得的核燃料,若全部开采,可满足全世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能源需求。此外,月球还是理想的天文、重力波物理和中微子物理等学科的实验和观测地。所以人们首先把月球作为宇宙探

索的第一站。阿波罗号登月成功使人们踏上了月球的征程,此外,中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探明了月岩中含有大量硅酸盐,可供建造各类建筑。月球上的矿藏铁、钛、铝以及其他地球上缺乏的稀有元素,可以就地开采、冶炼,用来制造各种设备,供空间站使用或运回地球。由于没有大气阻挡,月球上可建立高效率的大型太阳能发电站,为各类开发活动提供充足的能源。于是人们更加热衷于探月之旅。 但是太空探索也存在着种种弊端。直接带给我们的第一感是太空探索不仅仅需要先进的可以,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神七的发射成功再度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豪感,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也成为新的民族英雄。但成功走出舱的翟志刚身上穿的那件宇航服就价值千万,还有造一个宇宙飞船并用火箭护送上太空的费用至少好几亿。 还有太空的污染问题,太空中的各种垃圾处在失重的环境下,会与宇宙飞船相碰撞,难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在太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容易穿到地球上引起瘟疫。还有宇宙辐射易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被吸入黑洞…… 但我认为,空间探索的利大于弊,地球的资源总会有用光的一天,但是人类要延续下去就必须利用资源,依靠资源,所以向太空索取资源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也是目前来看比较现实的方法。 所以,我认为政府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军太空。这些资金可用在这十方面。 加大初级教育投入,任何事情要从娃娃抓起。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约38万公里),是人类进行太空探险的第一站。前苏联1959年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这是人类的航天器第一次到达地球以外的天体。同年10月,月球3号飞越月球,发回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1970年发射的月球16号着陆于丰富海,把100克月球土壤送回了地球 美国的“徘徊者”3-5号月球探测器

“勘测者”月球探测器 美国发射的月球轨道器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迈出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在月球表面 宇航员阿尔德林在美国国旗旁留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足印 “阿波罗”15号的月球车 “阿波罗”17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行驶

“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 环绕月球飞行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间,9个“徘徊者”、7个“勘测者”探测器和5个月球轨道器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它们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并分析了月球的土壤,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备。随后美国便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先后向月球发射了17艘“阿波罗”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是试验飞船,4-6号是无人飞船,7号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8-10号载人绕月飞行,11号至17号是载人登月飞行。 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局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和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此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总共约300小时。

关于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一些看法

外太空生存 可以这么说,人类想移民外星球,需要解决的问题:通信、交通、生存、世界观、人生观。其中世界观、人生观是根本,通信、交通是基本条件,生存是目的。 先谈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宇宙位置,我们对世界、种族、亲情、爱情、友情的观念将发生变化,因为在宇宙时期初期,人类所需要追求的是生存,不是简单地指个人生存,而是指全人类的生存。为了这个优先考虑的问题,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谈谈自己的观点:世界观,更准确地说这个世界不再指,国家、民族、或者地球表面,已经上升到整个宇宙,我们生存的环境不再是平面,而是空间,四维的、五维的、甚至更多维。这时,我们要有一颗探索的心,去征服其他的星球,其他的资源。人生观,以前只要在集体中混得好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解放自己,开拓眼界,将人生目标定的高高的,能发现新的星球,资源,找到人类前进的动力将成为我们的基本目标,什么亲情,爱情等都成了奢侈品,我们要成为全人类的英雄。 通信,交通将是这部发动机前进的基础条件。信息要传达,节省时间,交通要顺达,方便资源、人员、设备等必备物及时有效传输。这些需要技术的强有力支持,我说的技术包括科学(科学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创新、科学实践)。 生存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原始目的,随着探索的深入,人类的目的将发生千奇百怪的变化。 我所要阐述的是,在我们想着找到合适人类生存的星球,找到能支持人类探索,或者只移接地球上的理论知识来前进,而产生新理论只能通过推导等没有亲生经历的产生的方法来发展科技时,我们是否可以开辟新的道路。新的道路,需要我们抛弃固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类固有的道德观,七情六欲等。首先,不同于人类的生存的环境,我们就不能生存了吗?我们就没有适应力吗?我们能不能以其他存在形式生存下去?在通信交通方面,开辟新的方式,绝对是唯一的选择。这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技术的应用(从维数上突破是关键)。我提出数和量决定论。 它包括:①基本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②基本原可存在可消失。 ③基本原具有数、量和运动的性质。 ④数(S)不同于我们熟悉的记数,确定或约数。它可用程度来表 示,数的各种程度都有可能发生对象的变化。 ⑤量(L)是基本原的表现形式,是基本原的静态。 ⑥基本原在坐标维中的数的变化称为运动(Y)。运动的表述用Y| 来表示。公式Y|=团S即L(现在仍不能用具体的数学符号来表 示,需要开辟新的数学形式) ⑦基本原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形态(现在只能假设三种)静态、动态 和静动态(又可分为静前动后、动前静后、动静一体,或许还可 分) 本人高三的时候就思考这个问题了,现在加以完善。 其它的提一下,人抛弃身体,用其他的身体,或者对人的身体进行改造。

中国太空探索的几大困境

中国太空探索的几大困境 “神舟九号”13天的太空之旅注定将成为中国太空探索道路上又一里程碑。事实上,自2003年“神舟五号”实现首次载人航天以来,无论在载人航天还是深空探测上,每隔两三年中国就会树立一座里程碑。自上个世纪美苏争霸所掀起的太空探索热潮终结以来,像中国这样短时间内高频度地推出航天工程项目的情况并不多见。 1975年7月苏联“联盟号”飞船与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在空间轨道成功对接,以象征性的姿态宣告美苏在太空竞赛中握手言和。苏联解体后,美国和俄罗斯这对冷战对手更是成了国际空间合作的引领者,共同主导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转。但在国际空间合作的表象下,太空探索过程中的竞争从未停歇。美俄这样的传统空间大国以及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后来者,在开展空间合作的同时,也都以不同节奏推进各自独立的太空探索计划。 1972年7月美国“阿波罗号”系列飞船最后一次载人登月,将太空探索中人类留下足迹的纪录也定格在了那一年,人类太空探索进入“后阿波罗时代”。此后美苏太空竞争的重点转向航天飞机制造和空间站建设,但无论是投入的力度还是取得的成就,都没有再现载人登月那样的辉煌。与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格局一样,“后阿波罗时代”的太空探索也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以绝对的优势稳居太空超级大国位置,俄罗斯的太空实力从苏联解体后经济衰退的冲击中逐渐恢复,欧洲、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成为空间探索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在载人登月竞赛中完胜苏联之后,美国把太空探索的重点放在航天飞机、载人空间站和火星探测上,在太空探索领域继续保持领先。1986年“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曾给美国的航天事业造成打击。就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第二年,美国布什政府公布“太空远景规划”,提出研制下一代航天器、重返月球以及载人登陆火星的“星座计划”。奥巴马政府2010年对布什政府的航天政策做出调整,取消了重返月球计划,把关注点放在提升美国航天工业实力、航天科技水平上,并且更加重视国际空间合作。

NASA太空探索的意义何在2015-7-25

NASA太空探索的意义何在 2015-7-25 1970年,赞比亚——这是非洲一个兵荒马乱的穷苦国家——的一名修女玛丽·尤肯达写信给NASA。善良的修女无法理解,地球上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忍受饥饿煎熬,为什么美国还要耗费数十亿美元尝试把人送到宇宙里去? NASA的一名科学家恩斯特·史都林格给她回信,全文如下: 尊敬的玛丽·尤肯达修女: 你的来信收到了。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这一封对我的触动最大,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富有探求精神的灵魂,一颗仁慈怜悯之心。我会尽我所能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首先,我要向你以及和你一样的勇敢修女们表达深深的敬意,因为你们将毕生精力献身于人类最高尚的事业——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你在信中问我,为何我会在地球上仍有很多儿童面临饿死威胁之时建议投入数十亿美元实施火星探索计划?我想你一定不希望我给出这样一种回答——“哦,我并不知道很多孩子正因为饥饿走向死亡,从这一刻起,我会停止任何太空方面的研究,直到人类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我意识到火星之旅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前很久,我就已经知道很多孩子正在挨饿。然而,我以及我的很多同伴仍然坚信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其他行星是一种在当下值得进行的冒险,我甚至认为这项探索计划与其他很多潜在的援助计划相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帮助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严峻问题。援助计划每年都在讨论和争论,但所产生的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在解释太空探索计划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地球上的各种问题之前,我想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有助于你了解我的观点。 故事发生在大约400年前德国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有一位非常仁慈的伯爵,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救济镇上的穷苦百姓。这份仁慈令人非常感动,因为在中世纪,穷苦百姓实在是太多了并且经常出现全国性瘟疫。 有一天,伯爵遇到一个奇怪的男人。他的家里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辛勤劳作,每天晚上都会拿出几个小时在自己的实验室搞研究。他将一块块玻璃打磨成小镜片,而后将镜片安装到镜筒上,利用这种装置观察非常微小的物体。放大数倍的微小生灵尤其让伯爵感动不可思议,深深着迷,因为这是他此前从没有见过的。伯爵邀请这名男子带着他的实验设备搬到自己的城堡,成为他的一名“特殊员工”。从此,这个怪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研制和改进他的光学仪器上。 镇上的人认为这个怪人是在研究一些没用的东西,伯爵在他身上浪费了太多钱,都感到很愤怒。他们抱怨说:“我们还在忍受瘟疫的折磨,而他却拿钱让这个男人搞一些没有用的爱好。”听到这样的抱怨,伯爵并没有因此动摇,仍坚持自己的做法。他说:“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但我仍会支持他的研究,因为我坚信他的研究终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探索外太空对人类科技水平的推动

探索外太空对人类科技水平的推动 内容摘要:航天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在这块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极其辉煌。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功上天,到现在还在服役的、由16个国家参与研制的国际空间站,人类正一步一步探索着远古时期自己只能翘首仰望的星空,探索者地球之外的未知领域,探索着更多的生存空间。或许有人会问,将这么多钱投在探索外太空——一个看起来对人类社会发展毫无益处的事情上,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对那一片死寂的外太空感兴趣的,把那些钱收回来,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不是更好吗?事实上,探索外太空对于人类的意义远远不止满足好奇心那么简单。随着探索过程的不断深入,人类的整体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一、医学领域 航天飞机中有一种燃料泵技术,在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中用于排水,该燃料泵直径仅为2.54厘米,重量不到113克,既适用于航天,也使用 于人体。它完全能够装入儿童的胸腔中,替代心脏(是的你没看错)的功 能。迄今为止,这种微型燃烧泵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医学领域并已拯 救了百余条鲜活的生命。 骨质疏松是骨矿含量的丢失,骨结构的破坏,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 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一般人患了骨质疏松就会导致长期的痛 苦与折磨。在太空中,宇航员很容易就会患上骨质疏松——失重条件下他 们不必用骨骼去支撑身体,钙质会迅速且大量地流失。NASA(美国国家 航空航天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新的3D断层摄影和一种“振动板”,宇航员预计每天要在振动板上接受10分钟-20分钟某种电疗并配合束缚 带锻炼。这项研究已经在动物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能否应用于人体还 要等待进一步实验 医院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十分干净的地方,事实上,在我们周围,无论经过多么严格地消毒,微生物依旧存在。对于那些免疫力弱或者需要 严格无菌环境的人,一种创造无菌环境的方法和设备极为重要,而一项航 天技术已经在法国的5所医院中成为提供无污染空气环境的创新方法。根 据欧洲航天局公布的最新消息,这项原本用于确保宇航员在空间站里能呼 吸到洁净空气的航天高科技方法,现在已经被用来在医院中“捕杀”和“清 除”微生物真菌、细菌、孢子以及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而且,利用该技 术还能祛除空气中与SARS、埃博拉、天花和结核病等恶性传染疾病相关 的微生物。 航天生物遥测是利用传感器将人的生理信号变为电信号,经放大、调制,送入发射机,经发射天线发射,由远距离接收机接收所传输的无线电 波并将其还原成原始的生理信号,再进行分析处理。当宇航员在太空生活 或作业时,地面的监测中心需要通过航天生物遥测来及时、准确地了解宇

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 一.太空探索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l号飞船首次邀游太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II号”飞船首次踏上月球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2003年和2005年分别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和六号载人飞船。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太空热”,一些航天大国正积极准备重返月球和在不远的将来登陆火星。人类在太空探索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同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但太空探索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未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越科学技术的范围。太空探索同人类从事的任何活动一样都是由活动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以及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三个要素构成的。显而易见,太空探索的手段是由科学技术提供的,而太空探索的目的和结果涉及人与社会、宇宙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哲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因而太空探索是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综合研究的对象。 二.目前的最新发展 中国:继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之后,标志着中国已经有初步建立空间站的能力,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十号也即将发射将继续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 2011年06月09日下午4时50分05秒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轨道,飞向150万公里外的第2拉格朗日点进行深空探测。此次嫦娥二号主要测试深空探测能力,当前嫦娥二号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到达预定的区域,为以后进行火星等其他深空探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储备一些宝贵的信息材料。成为第一颗直接从月球轨道飞向深空轨道的卫星。 美国:美国宇航局的好奇(Curiosity)号火星探测器是一个汽车大小的火星遥控设备。它是美国第四个火星探测器,也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2011年11月26日23时2分,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顺利进入飞往火星的轨道。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 测任务。 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群,似乎十分容易被遗忘,但请千万不要忘记“黎明”号探测器——“黎明”号计划是第一个探测这一重要区域的人类探测器,它也是世界上第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Komarov)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1970年4月15日阿波罗13号机组到达月球的远边,距离月球表面254公里,距离地球400171公里,创下了航天员太空飞行最远的纪录。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人类太空探索的六个难题

人类太空探索的六个难题 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人类并未留在那里。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人类的祖先走遍了这片大陆,然后便离开了。当来到海边时,他们建造船只并不远万里扬帆前往他们当时不可能知道是否存在的岛屿。为什么? 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当人们抬头仰望月亮和繁星时,也会说同样的话:“那里有什么?我们能去那里吗?没准我们能去那里。”因为这就是人类做的事。 当然,太空对人类生命的危害要比海面大得多。逃脱地心引力需要付出比离岸远航多得多的努力和代价。不过,那些船已是当时的尖端技术。航海家们精心规划了他们昂贵且危险的旅程,其中不少的人为了发现地平线以外的世界而死于非命。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呢? 想和你谈谈衍生技术,从简便的小产品到可能养活千百万人、防止致命事故或挽救伤患生命的发现,无所不有。 告诉你,不应该把所有鸡蛋都放在这个日益脆弱的篮子里。一次陨星大撞击,人类都将落得和非鸟类恐龙一个下场。另外,你注意到近来的天气了吗? 告诉你,齐心协力发展一项计划可能对人类是有益的。这项计划不涉及相互残杀,却涉及认识地球家园、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方式和对人类继续生存下去至关重要的东西。 把一切都告诉你:人类应该设法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生活、建立空间站和月球基地以及在火星上修建城市和在木星的卫星上建造栖息地的所有原因,还有人类应该遥望太阳系以外的星球——如果能做到的话——并说“我们能去那里吗?没准我们能去那里”这样的话的所有原因。 文章称,这是一个庞大、危险并且可能无法实现的计划。但人类从未因此而停下拼搏的脚步。 雨果奖和星云奖双料获得者、《辅助正义》一书作者安·莱基曾说:人类诞生于地球。人类会留在这里吗?答案是否定的。 难题一:升空(地心引力的阻碍)

科普:探索太空

探索太空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飞天之梦展馆,我是大家的科普小老师,大家可以叫我XX老师,刚发给各位小朋友的工作纸上大家是不是都填好了自己的名字与学校的名称,今天呢我们要开展的活动的主题就叫做“探索太空”。 “太空”这个名词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同学们知道太空在哪里吗?太空中存在着什么神秘的物质?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太空既美丽又充满了未知,(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9千米)、平流层(9~45千米)、中间层(45~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40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40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如果给各位同学一个机会,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去到太空当中去探索太空的奥秘呢?好,看来各位小朋友都很想成为宇航员去探索太空,今天我们就有机会通过我们的工作纸的几个不同的展项先对神秘的太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站,飞到月球上去,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1969年,“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地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人类第一次真正登上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他的一小步,同时也是人类的一大步,而月球的表面环境与地球其实是非常不一样,月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它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6,这是由月球的半径和质量决定的。在月球上跳跃与在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呢? 假设我们用同样的力在月球上跳的话,高度可以比在地球上多出5倍之多。我们这个展項,根据计算,设计成模拟的月球表面与水平面成8度左右夹角,大约跳跃高度符合6倍标准。首先躺在躺椅上,双手紧握扶手,然后脚用力蹬,躺椅就会沿着轨道向上滑动。整个跳跃过程会被镜头拍摄下来,传送到上面的屏幕上,体验者就可以通过屏幕看到自己的跳跃过程和高度了。 一直以来,宇宙都是科学家研究和探测的重点。其实地面的望远镜也可以观测太空,但是在地球的上空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用它们观测太空就好像隔着水看水底一样,看到的影像会受到大气折射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探测太空,在1990年,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一起合作发射了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是以天文学家哈勃为名,,他发现了大多数星系都存在红移的现象,建立了哈勃定律,被认为是宇宙膨胀的有力证据。同时,他也是星系天文学的创始人和观测宇宙学的开拓者,被称为星系天文学之父。(小行星2069、月球上的哈勃环形山)哈勃望远镜运行在地球大气层外缘离地面约600公里的轨道上的第一座太空望远镜,总长13.1米,镜筒直径4.3米,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确的天文望远镜,造价近30亿美元。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 哈勃望远镜,用它观测太空,所收到的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佳,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且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哈勃望远镜顶部有一个感光探测器,可以探测到宇宙中140亿光年发出的光,然后反应轮调整方向,拍摄到最佳的照片。它能够单个地观测到星群中的任一颗星;能研究和确定宇宙的大小和起源,以及宇宙的年龄、距离标度;还能分析河外星系,确定行星间、星系间的距离,它能对行星、黑洞、类星体和太阳系进行研究,并画出宇宙图和太阳系内各行星的气象图。哈勃望远镜自发射后经历了5次维修,2009年,美国宇航局对哈勃望远镜做了最后一次维修,会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寿命延长至2013年后。(作为天体观测的主力,美国宇航局希望哈勃望远镜能维持到2018)届时发射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能接续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天文任务。(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将于2018年10月升空,另外在2009年3月,美国宇航局还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科学技术史》大作业 姓名:白晋周 学号:2038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我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出于兴趣与爱好,自己也主动了解了一些宇航方面的历史与专业知识并有所感触,愿意与您一同分享。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得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就是我们心中崇尚的道德准则;另一件就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都在赞美、探索星空,并从中探讨生命与人生的意义。 宇宙就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解开宇宙的奥秘,一直致力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探索天体的运动与演化规律,并把获得的真知应用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她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她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她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与其她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翌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加以改进。伽利略利用她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就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至此,地球的地位从居于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级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银河系就是否已经包括了宇宙的全部内容呢?随着观测手段不断改进,新的观测手段的出现,哈勃望眼镜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进一步。 人类探索宇宙最重要的动因之一,就就是追本溯源,寻求宇宙与我们人类的起源。因此随着科学观测手段的一步步深入,也就有了各种宇宙起源观点与假说的提出,其中一种“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这场大爆炸要追溯至至少120~150亿年以前,而宇宙的时间与空间就由这个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从20世纪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到“勇气”号顺利登陆火星;从2003年初“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到“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器最终与地球失去联系,无论成功与失败,总会有人向外太空探索投下怀疑的目光:用巨大的投入去证实一个几近无望的假想,有意义吗?更何况地球上还有那么多烦心的问题远未解决!挑战未知是人类诞生之初就具备的本能,而探索外太空则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现代的延伸。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不断地探求未知,其终极目的就是要回答“我从哪来?我到哪去?”这样的问题。 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答案,人们便将追问的目光投向浩瀚的外太空。正是这些追问,成为志士仁人探索宇宙的动力。恰是有了这些探索,曾经是离经叛道、惊世骇俗、招来杀身之祸的异端言论成了人们今天的天文学常识。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因此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航天员欧约翰·H·格伦中校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历时4小时55分23秒,在大西洋海面安全返回。 1962年8月11日,苏联发射载有尼古拉耶夫少校的“东方”3号飞船上天。8月12日,苏联发射载有波波维奇中校的“东方”4号飞船上天。“东方”4号与“东方”3号首次在太空实现载人飞船的交会飞行,最近相距5公里,第一次从太空传回电视。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中尉驾驶苏联“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48圈,历时70小时50分,19日返回。 1964年10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载3人的第二代载人飞船“上升”1号。航天员科马罗夫、耶戈洛夫和费捷斯托夫驾驶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4小时17分,返回于库斯塔奈地区。这是苏联、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载3人飞行。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完成了目视观测、拆卸工作及其他实验。 1965年3月23日,美国成功发射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座”3号。飞船乘载着美国航天员格里索姆中校和约翰·杨少校,绕地球飞行5圈,历时4小时53分钟。这是美国首次载2人飞行。 1965年6月3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麦克迪维特上尉和怀特上尉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 2007年10月18日13: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中小] 在浩瀚星河中,有一颗表面四分之三被海洋覆盖的蔚蓝色星球——地球。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