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修改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积极应对交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全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升河南区位优势,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快构建我省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性战略举措。交通地位的变化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兴衰,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必须把建设现代交通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着力构建以交通为重点、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早日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强化中原经济区战略性通道功能。为此,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交通战略意识,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迎难而上,合力攻坚,多策并举,进一步加快全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步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二、下步工作总体要求

“十二五”是我省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形成完善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郑州航空枢纽的关键时期,交通建设筹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以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交通建设资金筹措遇到较大困难。今后一段时期,要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较为充裕的有利条件,加强投融资创新,强化对外合作,增强融资平台能力,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瓶颈制约,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构筑我省交通区位新优势。近期综合交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突出重点,科学优化调整。按照“保在建、上必须、重配套”的原则,集中力量加快计划竣工和在建项目建设,计划新开工项目要积极落实建设条件,适时开工;超前开展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储备。涉及我省交通优势和枢纽地位、关系大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布局的项目,要创造条件全力推进。

——完善融资平台,强化“四资”运作。以交通投融资平台为主体,理顺管理体制,加强机制创新,远近措施结合,拓宽融资思路,借鉴成熟经验,统筹做好资源、资产、资金和资本“四资运作”。

——加强协调联动,创造优良环境。按照“依法合规、简便高效”的原则,落实好各项支持政策和措施,对于取得

实效的措施或方法,尽快推广应用。各级各部门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难中求进,力求实效。

三、重点任务

——铁路。重点推进城际铁路和客运专线建设,配合国家实施好干线铁路项目。一是确保郑开、郑焦和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2013年建成通车;继续推进其他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适时开工建设。二是加强协调配合,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确保石武客专2012年投运;强力推动郑徐客专前期工作,确保2012年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郑渝、郑济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三是配合国家积极推进晋豫鲁铁路、宁西铁路和蒙西至华中铁路建设。

——民航。以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和航线开辟为重点,加快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加大航线开拓扶持力度。一是开工建设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完成综保区货站和机场货站改扩建工程及“区港联动”信息系统。二是尽快完成河南航重组复飞和南航河南分公司改制,引进基地公司,争取机场过夜飞机达到27架以上。三是加大政策扶持,争取新开通10条以上航线,突出中转和联程联运,着力优化航空运输网络,积极引进货运货代龙头企业,争取2012年实现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的阶段性目标。

——公路。以完善网络、内捷外畅、提升水平为重点,加快推进公路通道建设。一是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加快连霍、京港澳高速拓宽改造,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网服务水平。二是围绕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600公里的目标,加快高速公路新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三是全力推进台前、渠首等“10+1”连接线建设,确保2012年全部建成,实现相关县(市)20分钟上高速。四是结合产业聚集区、城市组团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国省道、县乡道和快速通道改造建设。

三、保障政策和措施

把增强交通投融资平台融资能力作为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加快全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扶持,完善机制,强化各融资平台的合作,相互支持,确保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一)理顺体制机制

1、变更河南铁路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铁投公司)出资人。将铁投公司出资人由河南投资集团变更为省政府。投资集团对铁投公司出资53.3亿元股权转为债权。其中,债务性资金46.6亿元,包括发行企业债17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28.6亿元和技术援助贷款1亿元,投资集团作为企业债发行人和贷款人不变,由铁投公司按照该债务性资金的本息还款节点和额度提前一天归还投资集团,由投资集团偿还银

行,直至本息还完;其他资金6.7亿元和投资集团为铁路筹资支付的利息从省财政已拨给投资集团的建筑安装营业税18.5亿元中直接抵扣。以后铁路建设产生的建筑安装营业税以及运营期营业税由财政直接拨付铁投公司。

2、完善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国土开发中心)管理机制。在省编办批复的范围内,国土开发中心自主招聘矿产资源开发和土地开发等专业人才,人员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完善人事、社保等手续,实行企业化管理。参照省级投融资平台工资体系及标准,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制定国土开发中心领导班子及工作人员的绩效工资标准,领导班子实行年薪制,其他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

3、河南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收费还贷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事业法人登记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企业法人,不改变目前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缴纳税金,资产不计提折旧。省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尽快办理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等手续。省交通运输厅、国资委尽快批复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交投集团)公司章程,建立交投集团董事会等,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和领导班子。

4、完善铁路项目各市出资督导机制。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豫政…2010?42号)

要求,各省辖市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按建设需要及时拨付应承担的建设资金。各市出资确有困难的,要主动与铁投公司协商合作进行土地开发,所得收益抵顶出资。对于需要铁投公司帮助申请征地拆迁贷款的各市,由各市与铁投公司协商具体合作方式,各市落实贷款所需的担保和质押条件,由铁投公司代为组织融资。对于出资到位不及时的省辖市,铁投公司根据建设进度提出清欠计划,省财政通过年度财政结算予以扣收,或由省国土厅扣减其土地指标数量。

(二)整合优化既有资产

1、国资委负责协调,将河南地方铁路集团公司所属的汤台铁路公司、漯阜铁路公司股份划入铁投公司,铁投公司要妥善解决相关人员安置问题,确保地方铁路集团稳定;将铁投公司持有的郑煤集团、中平能化股份置换为义煤集团股份,提高铁投公司持有义煤集团股权比例,达到持有20%股份具备权益法并表的条件,增加铁投公司现金流和融资能力。股权置换后,铁投公司享有该股权的收益权,委托省国资委行使在义煤集团的其他股东权利。

2、将交投集团所属企业划拨用地,以作价出资方式注入交投集团,降低其资产负债率,提高融资能力。将高发公司所属部分效益较差的高速公路资产和相应债务划入收费还贷中心。支持交投集团通过运作高发公司股权(不超过49%)以及新建或在建项目股权进行融资,约定期满后再行

回购,减轻筹资压力。充分发挥中原高速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利用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将交投集团所属高速地产、岳常高速股权和资产划入高发公司,将原黄河良种渔场和郑新黄河大桥服务区用地变更为商住类用地,增加高发公司优质资产。交投集团、收费还贷中心要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增强服务区对周边居民的服务能力,提高自身收益。

(三)做好土地和矿产资源运作

1、省市联合对郑州航空城规划区内土地进行整体开发。以省国土开发中心和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共同组成开发公司,由开发公司与郑州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对郑州航空城规划区内土地进行连片综合开发,扣除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含直接投资成本、融资成本以及15%投资收益)后,50%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由省国土开发中心和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支配用于机场建设,其余土地出让净收益归属郑州市。航空城规划区内一级开发后商住类地块由省国土开发中心、郑州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共同进行二级开发,依据双方约定比例分成,对其参与的土地二级开发项目相关税收郑州市留成部分,按照投资比例返还各出资方。郑州市要加强航空城规划控制,提高开发准入门槛,提高开发效率和效益,并统筹解决航空城规划区域内

指标、土地报批、土地征收(收购)、拆迁安置、土地出让等问题。

2、省国土开发中心整合储备矿产资源。省国土厅和财政厅等部门加强协调,为省国土开发中心配置一批有较大融资潜力的矿产资源,将永城市城郊矿区西煤普查等7个资源项目矿权配置给省国土开发中心,并依法办理手续;将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代省国土厅管理的矿权用于省国土开发中心进行融资。

3、加快开发铁路建设中不可复耕的大型临时用地。本着既解决大型临时用地遗留问题又增强铁投公司融资能力的原则,对石武客专等铁路建设中的制梁场、铺轨基地、轨道板厂、拌合站等不具备复垦条件的大型临时用地,由铁投公司与地方政府共同开发,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土地一级开发成本(含直接投资成本、融资成本及15%投资收益)后,50%的土地出让净收益注入省铁投公司用于铁路建设,其余土地出让净收益归属地方政府。铁投公司负责筹集开发资金、实施开发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办理农用地专用、土地征收和协助开发工作,省国土厅统筹解决建设用地指标。对于规划区内已被占用的大型临时用地,由所在市县政府在规划区内调剂同区域价值相当的土地用于开发;对于规划区外的大型临时用地由铁投公司出资补齐复耕费差额后交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复耕工作,地方政府在规划区内置换同等规模的土地用于开发。其他在建、拟建铁路按照此办法实施大型临时用地的开发。

4、开展“一站一城”建设。“一站一城”是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托城际铁路和客运专线站点,通过统筹规划、系统开发,开发建设功能齐全的“城市新功能区”和现代化城镇群,在通过开发筹措我省铁路建设资金的同时,为我省今后的铁路运营提供长效解决机制。“一站一城”采取“以省为主、平台运作、出资匹配、省市合作”的模式实施,铁投公司负责统筹实施“一站一城”的全部开发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在每个站点提供1200至1500亩土地用于“一站一城”开发建设,扣除土地开发直接投资成本和融资成本后的净收益,全部用于铁路建设,各市按省确定的出资责任享受相应的股份权益,超过出资责任部分由省市按5:5比例分成,采取现金出资的地方政府,“一站一城”开发建设工作在全省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地方政府商铁投公司实施;站点周边土地已被占用的,地方政府需在附近区域提供相应价值土地用于开发;二级开发以铁投公司为主,采取独立开发、合作开发、引进战略投资人开发等形式,建设用地按照规范的程序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由铁投公司取得;省建设厅负责组织编制“一站一城”控制性规划;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组织编制“一站一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结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一站一城”建设所需用地纳入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配置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和农用地专用计划指标,协调办理农用地专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结合铁路建设需求,立即启动城际铁路郑州经开站、机场北站、绿博园站、开封杏花营站、焦作站、云台山站和郑徐客专商丘站等站点开发。为规范有序地推进“一站一城”开发建设,由

省发改委牵头,国土、财政、建设、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及沿线市、县(区)政府积极配合,协调解决好铁路沿线土地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加强政策扶持

1、按照“零点思维”的理念,涉及国铁和铁投公司参与的铁路项目的印花税、建筑安装营业税,省部合资公司运营期营业税,以及铁投公司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列为省级收入集中征收入库,注入铁投公司。其中,把省财政每年返还铁投公司的建筑安装营业税和运营期营业税作为财政补贴直接注入专项用于铁路建设,增加其利润。省财政每年安排国有资本运营收益的10%注入铁投公司用于支持铁路建设。2013年前,省财政要优先安排地方债资金支持铁路建设。

2、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要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国土开发中心100亿元注册资金2012年年底前全部到位。对于国土开发中心缴纳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列入省级收入征收后注入国土中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省市各部门要优先支持国土开发中心与各市联合收储土地、参与城中村改造等项目。

3、河南煤化集团要确保河南民航发展投资公司(以下简称航投公司)资金需求,省国土资源厅要协调优先向河南煤化集团配置禹州方山白沙煤田等一批矿产资源。对于2015

年前河南煤化集团上缴的矿产资源使用费先征后返,专项用于航投公司对河南航空公司的增资。省国资委优先安排国有资本收益注入航投公司。支持航投公司出资参与郑州机场服务设施建设。

4、交投集团、收费还贷中心所属在建及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建筑安装营业税全部列为省级财政收入,按季度注入交投集团、收费还贷中心作为资本金使用。2016年前,将交投集团应缴纳的营业税全部列为省级收入,按年度注入交投集团。对于交投集团所属高速公路划拨用地以作价出资方式注入高发公司时,涉及的契税、印花税、办证费等作为省级收入征收后注入交投集团。支持收费还贷中心向省财政预借通行费收入临时弥补资金不足,并从上缴国库的通行费收入或通过市场融资逐步偿还。高速公路项目所在地政府要帮助交投集团、收费还贷中心协调解决压覆矿产资源问题,给予交投集团高速公路沿线土地、房地产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优惠政策。

(五)积极争取其他资金支持

1、省市合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项目贷款。针对在建城际铁路项目近期资金需求,按照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条件要求,由铁投公司牵头办理相关手续,郑州、开封、焦作三市要积极配合,根据境内路段比例、土地价值等落实相应数量的规划用地,为贷款提供质押,土地权属仍属各市,力争尽

快取得贷款30—50亿元,满足近期城际铁路建设需要。郑州、开封、焦作三市要按照“一站一城”要求,做好站点周边土地规划与控制,与铁投公司共同开发,确保还本付息。

2、加强政府信用与市场机制的有机对接,拓宽融资渠道。交投集团、铁投公司和收费还贷中心要积极推动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融资租赁、BT和BOT等融资工作,与省外资金实力强的企业、社保资金管理机构等加强合作,确保我省交通持续稳步发展。积极探索设立基础产业发展基金的可行性,为机构和其它投资人提供进入基础产业的途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 【法规类别】交通安全管理 【发文字号】交安监发[2015]20号 【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 【发布日期】2015.02.10 【实施日期】2015.02.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交安监发〔2015〕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中远、中海、招商局、中交建设、中外运长航集团,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部属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实现“平安交通”总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

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平安交通”的客观要求,是依法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交通运输系统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构建科学完善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可靠的交通运输安全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法治思维、依法行政,强化红线意识、守住底线,以建设“平安交通”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真正把安全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关口前移、超前预控、有效防范,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执行到位。 --坚持依法治理、明责履责。完善法规制度,明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定位,制定责任清单,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坚持改革创新、标本兼治。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构建长效机制。 --坚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加强形势研判,探索安全生产规律,科学谋划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全局,统筹兼顾、相互协调,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安全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 到2017年“平安交通”五年建设阶段,初步建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国际化战略”六个体系。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基本健全,责任更加明晰落实,监督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从业人员综合

2020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附解答 交通运输建设及影响

重难点交通运输建设及影响 〖重难点解读〗 从历年高考题看交通运输建设考点占的比重较高,特别是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的分析以及其产生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从高考题考查情况看,主要考查的方向是结合中国或者世界上某交通建设案例为材料,案例的选取往往要选取能反映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变化的建设项目,如京东的管道胶囊快递配、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马拉巴的内马铁路、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重载铁路浩吉铁路等,综合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人地协调观。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比较、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交通线建设的意义等。 〖典例探究〗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 【答案】6.B 7.A 8.D 【解析】以东北某区域的铁路修建及运输为背景,试题开始进入了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相结合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读图能力。 6.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A对,BCD错。故选B。 7.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

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故选A。 8.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3)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9~11题。 9.该公路位于 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 10.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 1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答案】9.D 10.B 11.D 【解析】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自然景观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试题紧密结合地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 9.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故选D。10.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故选B。 11.由第9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

中国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中国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发布时间:2015-02-27 保险业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保险业信用体系是以法规制度和契约标准为依据、以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系统为基础、以树立和弘扬诚信文化理念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约束的行业治理机制。加强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保险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5-2020年。 一、基本现状和形势要求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保险业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实施了《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保险营销员诚信记录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和办法,保险业信用建设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管理系统、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全国车险信息共享平台、财产险承保理赔信息客户自助查询平台等监管信息系统,保险业信用记录共享平台初步搭建。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系统整治和规范市场秩序,对违规失信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保险经营行为不断规范,行业形象和社会信誉明显好转。积极开展保险诚信教育,推动保险诚信文化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广大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诚信意识不断增强。 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消费者的期待相比,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统一的信用记录制度和平台尚未建立,信用信

息共享机制有待加强;保险征信系统和信用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信用体系的市场治理功效有待发挥;保险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销售误导、惜赔拖赔、弄虚作假、不正当竞争、骗保骗赔等不诚信现象依然存在。 (二)形势要求 保险是基于最大诚信的制度安排,诚信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对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加快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险业作为经营风险和信用的特殊行业,具有专业性、负债性和长期性,因而比其他行业更看重诚信,更强调契约精神。没有诚信,保险业就会丧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减少或避免保险经营中的各种风险,促进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当前,保险业仍不同程度存在销售误导、理赔难等不诚信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给保险业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加强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将诚信贯穿到保险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保险服务。 加快推进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进保险监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市场化、信息化是保险监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然而,长期以来保险监管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治标多、治本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使保险监管运用多种手段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保险监管的有效性。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任务 (三)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各项要求,以建立健全保险业信用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征信系统和信用服务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 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确定了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积极组织各专责小组牵头单位根据市、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及《**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和子体系方案报送2015年重点工作计划,要求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要科学合理,统筹安排,确保完成全年乃至规划期目标。在我办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了,形成了《**区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计划进度一览表》,以区“两建”办的名义印发,明确了今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责任单位,并要求各相关单位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并做好工作协调、信息互通共享工作。 2.完成了**区2014年诚信建设效果评估工作。为全面了解我区诚信建设工作效果,我办牵头制定了《**区诚信建设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创建效果评估工作。评估工作分三部分开展,一是量化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二是量化**区居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感知评价;三是量化**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立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方面的内容,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居民两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政府工作和社会居民感知评价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了《**市**区2014年诚信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3.做好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工作。根据市“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牵头开展了2014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迎检工作,认真对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开展自评,组织相关子体系牵头单位收集资料,查漏补缺,并在考核当天,根据考评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文本

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文本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 0 1 5 . 1 1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 (2) 第四章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第五章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7) 第六章道路网规划.............................................................................................................................................................. 第七章公共交通规划 ............................................................................................................................................................第八章客运枢纽与公共交通场站布局规划......................................................................................................... 1 3 第九章旅游交通规划 ............................................................................................................................................................ 第十章停车设施规划 ............................................................................................................................................................ 第十一章慢行交通规划 ............................................................................................................................................................ 第十二章物流系统规划 ............................................................................................................................................................ 第十三章交通管理与信息化规划 ...................................................................................................................................... 1 7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1 9第十六章附则........................................................................................................................................................................ 附表........................................................................................................................................................................................ 附录........................................................................................................................................................................................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 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2021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健全制度强化责任推进道路运 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2021版)

健全制度强化责任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体系建设(2021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是深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确保道路运输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如果安全工作搞不好,道路运输事故频发,发展就无从谈起。近几年,我省按照交通部确定的"严把三个关口,搞好客运站场监督"的工作要求,历经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夯实基础,强化管理、防控事故四个阶段,大力推进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监管体系、培训体系、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了运管机构的安全监管水平。 一、突出重点,完善三个网络 2003年以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在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中,往往由客、货、修等业务部门分口管理,责权利不明确,职责不清,管理力度弱。2003年以后,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以建立道路运输安全防控体系为重点,在省交通厅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

“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框架结构

《“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基本结构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成效 第一节“十三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回顾XX市“十三五”期间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总体情况,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总结相关情况:组织架构建设情况;政策文件等顶层设计;规章规范标准等制度设计;信用信息归集情况;信用信息应用情况;重点部门或重点行业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信用宣传教育培训等。(突出工作亮点,需向相关部门调研了解) 第二节“十三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政策环境。 总结分析“十三五”以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新变化、新政策、新格局,着重分析十八大之后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为背景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要求。

回顾总结XX市“十三五”期间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格局。 通过国家政策、XX市政策环境的分析为“十四五”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供方向性指引。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 政策面分析: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牵头推动下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局面;XX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XX 市参与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的契机。 经济社会发展面分析:信用体系建设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阐述“十四五”期间XX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提出与“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信用体系建设要求。 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基础分析:在调研基础上分析出XX 市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的建设成果。 第二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 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

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

综合运输体系综述(完全版)

综合运输体系综述 学号:21780120 姓名:胡石 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运输工具和设备现代化以及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由于运输方式的多样化,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方向发展。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运输发展的新模式。我国传统的工业和交通运输管理基本上是以条条为主的,各种运输方式的横向联系欠缺。由此往往造成该建设的项目没有及时建设,而不该建设的反而建成,造成浪费。运输业的建设从单一的、孤立的发展模式向综合的、协调的模式转变,无疑会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良好效果。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的状况。 一、综合运输体系 1.1综合运输体系的含义及构成 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或者叫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其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首先,综合运输体系是在5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其次,综合运输体系把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这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分工的基础上,有一种协调、优势互补的要求,即在运输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在各个运输环节上的连接贯通,以及各种交通运输网和其运输手段的合理布局。从运输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各种运输方式一方面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协作配合、优势互补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运输市场和技术发展上又相互竞争。这2种要求交织在一起,形成综合运输体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长期过程。 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3个系统组成:1)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互相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运输网要四通八达。2)综合运输生产体系,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这个系统要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体系。这个系统要有利于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在3个方面构成了综合运输体系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1.2综合运输体系的展望 综合运输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逐步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综合运输体系,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处理好国民经济与运输系统的关系、综合运输体系与各种运输方式子系统的关系、各种运输方式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整体要求,协调发展。要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综合运输网,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应的运输方式,发挥城市交通在综合运输网中的枢纽作用,大力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2)铁路运输,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在可预见的未来,铁路仍将是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要加快铁路的技术改造和新线建设。近期内,要加快既有线路的改造和扩建。要发挥铁路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优势。适当建设客运专线及高速公路。大力发展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对短途货运以及成品油运输应逐步由其他运输方式分担。3)公路运输,短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送达速度快的优势,发挥公路运输在短途客货运输的主力作用。随着公路状况的改善、汽车建设的进步和大型车的增加,公路运输将逐步成为高档工农业产品运输以及中距离客运的重要力量,要加速公路,尤其是干线公路的技术改造。4)沿海和内河运输,国内外大宗和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沿海和内河运输要加强内河航道建设,以及沿海和内河港口的改造和建设,发展沿海和长江等内河运输,实现干支道直达运输和江海联运。5)航空运输,大

活动方案之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方案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方案 【篇一: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关于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在2011年底前,相关部门依托政府网站,全面设立项目信息 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以下简称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链接和 整合其相关部门建立的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 信息和信用信息,逐步建立健全全县工程建设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 惩戒制度;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要求建立信用档案,不良行为信息 公开基本达到全覆盖,初步实现全县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 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二、实施原则 (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要按照整体部署,结 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县政府网站开通专栏,集中 公布信息,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积极推进工程建 设领域信息公开共享,将这项工作与治理商业贿赂、推进政务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二)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务求取得实效。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 究国务院、省、市有关部门制度、发布的本行业(系统)内项目信 息和信用评价标准,按照县级统一的信息公开共享规范和基本指导 目标要求,依据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 金的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城乡建设和管理重大事项以 及信用信息等确定需公开项目的范围,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坚持 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完整 地通过“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规范 发布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 (三)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注重经验总结。要探索途径、树立典型,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推广成功做法和建设经验,整体推进相关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一)成立机构,落实责任。2011年9月,成立在县工程建设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县推进工程建设领域

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的具体目标 ①运输能力—到2020年,群域公、铁、水、管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不足现象基本消除,到2030年群域综合交通体系运输能力适应并且适度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②运输结构—群域综合交通运输结构明显改善,城市轨道、铁路、水运等两型交通方式比重日趋合理,其中铁路客运比重力争超过20%,长株潭核心区轨

道、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力争不低于35%,城市群核心区—外围区城际走廊铁路客运比重力争不低于50%。 ③运输网路—群域县域和重要乡镇至少有2条二级以上公路连接,3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10-50万人口城市通高速公路。重要城市通铁路:50-100万人口大城市通高速公路和铁路。重要城市通高速客运铁路: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通高速公路、高速客运铁路。 长株潭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定位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枢纽。长株潭核心区拥有城市群面向国际、连接全国的各类交通系统。作为2条全国性综合运输通道的交汇点,长株潭核心区沿京广、沪昆2条主通道布设的国家铁路客运专线、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湘江等高等级内河航道、油气管道国家干线,拥有国家组合型公铁陆运主枢纽、长沙黄花机场区域国际航空枢纽。 湘潭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成果 (1)公路网布局规划 规划由“4纵2横2支”共8条线路组成高速公路网,总规模为361公里。 一般干线公路网分为二个层次:主线和支线。主线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以上,支线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以上。一般干线公路网总规模为1613公里。主线由“九纵十横”19条线路组成,总规模为907公里;支线由39条路线组成,总规模为706公里。其它未纳入一般干线公路范围的县乡公路,总规模2700km,规划改造成四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近期全部硬化。通组公路近期硬化60%,中期硬化40%。 (2)港口规划 湘潭境内湘江段将按Ⅱ(3)级航道建设,设计水深2.6~3.0m,直线段航宽90m(双线),弯曲半径550m,净空要求10m。

浅谈如何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114001215.html, 浅谈如何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 作者:李长波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1期 摘要: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不断优化,但目前仍 存在部分问题。在对我国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分析后,提出交通运输地域发展不平衡、衔接不连贯、市内交通运营效率低下和交通运输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由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一、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 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也在不断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元素交通运输方式保障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改革下,我国也取得大量成就,如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首条热带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以及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等等。但我国总体交通运输体系规模较小,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分布不合理,大量污染等问题带来了社会经济压力。所以,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事业还有待完善。 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存问题 (一)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地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东中西三个部分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西区相较于东部而言在经济、技术和地理因素上差距较大,这直接导致了西部交通运输体系的不完善,降低了西部地区的工作和生产力效率。东部地区在机场、水运、海运和铁路网络的建设上较为完善,交通运输效率较高,为东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较大的动力。但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在内陆水运、海运和铁路建设上存在较大的限制,目前交通不方便。另外,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西部地区的机场建设数量和市内综合运输方式也较不完备。 (二)多种交通方式衔接不连贯 一方面,在大部制改革之前,各类交通方式处于各自管理,尚未呈现统一、协调的发展战略布局。铁路运输和建设由铁道部管理,航空运输由民航总局统一指导建设,水路、公路则由交通运输部门管理协调,各部门的专有化管理导致了各类交通方式尚未形成有效的衔接。并且,在大部制改革之后,并未有明显的改善,仍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另一方面,由于各类交通设施前期规划建设的问题,車站、转运区域尚未形成融合,在物流和人力的转运上所耗费的时间成本较高,降低了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及应对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及应对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然而,现实中《规划》的实施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目前来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宏观层面的立法欠缺。我国尚无一部全国性的信用法律法规,对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尽管中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了诚信守法的法律原则,在《刑法》中规定了对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处罚,但缺少与信用制度直接相关的立法,实际操作中大都按照部门规章来运行,立法层次还不够高,很多不诚信行为如何认证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极大地制约了征信活动的开展。

操作层面的具体制度安排缺失。落实《规划》需要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安排,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诸多操作层面具体制度缺失的问题。 信用信息标准和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在信用信息标准建设上,由于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由各地区、各部门先行建设信用平台和出台相关标准,导致各地区、各行业的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平台建设标准各不相同,给地区间、行业间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国家信用平台归集地方信用信息带来很大困难。在信用平台建设上,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等方面,行业分割、区域分割十分严重。既有平台滞后带来的‘不足’问题,也有部门利益导致的‘不愿’问题,既有法规欠缺带来的“不能”问题,也有边界模糊导致的‘不清’问题”。其存在的主要核心问题是完整统一的社会服务需求和数据分散、行业垄断和地方割据的供给格局之间的矛盾。 信用服务市场和机构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缺少高质量的数据,制约信用服务市场的发展;信用服务机构结构失衡,政府相关征信机构势力强大,商业征信机构发展落后;信用服务产品单一,数量较少,且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没有一个增值的信用产品体系,信用产品的认可度和信用度也比较低,认可度不高。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4年9月

目录 前言............................................................... I I 1 总则 (1) 2 术语和定义 (7) 3 居民出行调查 (11) 4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 (21) 5 出入境交通调查 (28) 6 公交调查 (35) 7 商用车辆调查 (42) 8 交通生成源调查 (48) 9 停车调查 (52) 10 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57)

前言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分析城市交通现状与问题的必要途径,为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预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的供需平衡以及交通供需关系的发展趋势等提供基础数据。城市综合交通调查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的基本前提和极其重要的环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建城[2010]80号)中明确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调查的主要调查内容及调查信息。 为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升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与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交通调查数据在规划设计、政府决策、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交通调查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编制工作。导则借鉴国内外城市交通调查经验,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提出了主要交通调查项目的调查方案设计原则、调查组织实施方法、调查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调查成果要求,对进行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专项交通调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居民出行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出入境交通调查、公交调查、商用车辆调查、交通生成源调查、停车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十个章节。城市综合交通调查除应符合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参加编写工作的主要单位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