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最终版

文献综述最终版

法政学院

本科生学年论文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班级: 12级思想政治教育汉班

学号: 20121102670

姓名:米精

指导教师:张金兰

2015年 9 月 26 日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法政学院12级思想政治教育班米精

指导教师张金兰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不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理想人格的培养以及人的自我完善,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也从间断过。本文在参阅过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相关的书籍和论文后,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做如下整理和归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做全面阐述的书籍和文章,主要是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内容、过程、原则及方法等来进行研究的;二是关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启示方面的研究;三是国外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

一、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全面研究

关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理论基础,陈勇、胡正强在《孔子道德教育思想论析》一文说到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张力红在《孔子道德思想研究》一文中写到,“为政以德”,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政治理论基础;“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中庸”,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基础。①关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包括一系列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范畴,以及理想人格学说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理论等在内的思想体系。如庞朴、马勇、刘贻群在《先秦儒家研究》一书中写到,孔子的道德思想核心是“仁”,仁的主要内容包括:(1)仁的基础和先务是孝,而孝也是儒家一切教义的基础和先务①孝是仁的基础和先务②孝也是仁的主要内容之一。(2)仁的准绳和目标是礼,而孔学也主要是礼学。(3)仁的基本界限是中庸(4)仁的实行方法是忠恕(5)为仁的精神安慰是成名。孔子儒家构成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孝和礼为主要成分的道德思想体系。②王世明在《孔子伦理思想发微》一书中:“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认为仁即爱人;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以为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在世界观上相信有人格意义的“天”,但又把天看成自然之物;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强调“学而时习之”,提倡“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注重“学”与“思”的结合。”“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手段,“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杨朝明与修建军主编《孔子与孔门弟子研究》一书:“孔子的伦理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包括一系列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范畴,以及理想人格学说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理论等在内的思想体系。具体来说则是仁爱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情怀;提倡“忠恕”之道,主张宽以待人、成人之美;轻鬼神,重人事,提倡对人关心、同情和帮助;肯定人在道德人格上的独立和平等,尊重人的人格与尊严;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对人生道德价值的追求;主张德治,反对苛政。”③

①张力红:《孔子道德思想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第22-32页。

②庞朴、马勇、刘贻群:《先秦儒家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第311-328页。

③杨朝明、修建军:《孔子与孔门弟子研究》,齐鲁书社,2004,第271-283页。

杨昌洪在《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一书中,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要包括“克己”与“爱人”两个方面,以“礼”为准则。④冯克诚的《原始儒家教育学说与论著选读》(上),“仁”是孔丘的最高的道德概念。他的道德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绳。此外,他还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⑤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及其儒家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教人做人,使学生成为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即所谓“仁者爱人”。这种培养目标决定其道德教育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立志、本仁、约礼、博文。四者的关系是:志为根本,孝为基础,仁为核心,礼为准绳。⑥吴乃恭在《儒家思想研究》一书中强调“贵仁”,“克己复礼为仁”,突出了“仁”在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核心地位,进而引出孝、悌、恭、敬等仁的具体德目。黄钊的《关于孔子的道德教育学说探析》一文,“仁”是最高德目,以“仁”为统帅,又辅之以义、礼、忠、恕、孝、悌、慈、爱、勇、温、良、俭、让以及恭、宽、信、敏、惠等一系列具体德目。赵官官和张景书的《〈论语〉中的德育思想探析》一文,以“仁”为核心,大体可以分为仁德、信义、礼学三个方面。陈旗敏的《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对话》一文,“仁”是其道德学说的中心,包括仁、礼、孝、悌、忠、信等道德条目。杜振吉的《试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一文,以“仁”为核心,包括爱人、忠恕、孝悌、中庸、立志、礼、义、恭、宽、信、敏、惠。唐海燕的《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一文,以“仁”为核心,包括礼、忠恕、孝悌、义、信等。陈景磐《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内容:“仁”和“礼”,以仁为主,还有孝、义、忠、恕、廉、耻、勇、信、诚、和爱、中庸、谦、俭、勤等。周德昌的《孔子德育思想简论》一文,中心是“仁”,包括忠、孝、悌、恕、礼、敏等。沈道梅的《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文,认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包括:“仁人君子”的道德教化目标、“仁者爱人”的道德范畴体系以及“为仁由己”的道德修养方法(笃志、博学、慎思、躬行)。张力红的《孔子道德思想研究》一文,认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仁”为道德教育的目标,以“礼”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以“义”为道德教育的最高准则,以“孝悌忠恕”等为道德教育的基本道德规范,最终实现“君子”的道德理想人格。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仁”和“礼”,二者缺一不可。如王世明在《孔子伦理思想发微》一书中讲:“多数学者认为,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的概念,仁礼学说是孔子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一个二位一体的结构,在仁和礼中,无法把任何一个选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赵吉惠在《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一书,“仁学”、“礼学”是孔学的核心内容。“仁”是内在的道德情感和伦理思想,“礼”是外在的伦理行为和社会制度,“仁”决定“礼”,二者一表一里,仁是内核,礼是形式。⑦王琨的《孔子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一书认为孔子是儒家道德理念的化身,孔子的道德理念是以“礼”和“仁”为核心的,礼与仁之间紧密联系,它如鸟之双翼、车之二轮、硬币之两面,不可分离。汝秀梅的《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探析》一文中谈到,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忠恕、孝悌、信义、智勇等并且对“仁礼”思想进行了再认识,认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以“礼”为

④杨昌洪:《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第26-28页。

⑤冯克诚:《原始儒家教育学说与论著导读》(上),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第18-23页。

⑥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第8-13页。

⑦赵吉惠:《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113-126页。

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孔子讲的“爱人”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孝悌为本;二是爱有差等。对“忠恕”、“孝悌”思想的再认识,认为孔子的“忠恕”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能实现道德教育价值,能唤醒、生发、提升人的良知与“善性”,使人在互助中达到和谐和人格的完美。刘颖的《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文,也同样的认为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是以“礼”和“仁”为核心,以“孝”和“悌”为根本,“礼”是孔子一生求知和修养的主要目的。

关于孔子道德教育目的研究,无论是黄钊的《关于孔子的道德教育学说探析》、赵官官和张景书的《〈论语〉中的德育思想探析》、杜振吉《试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唐海燕《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还是陈景磐《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都是要培养士成为有道德有从政能力的“君子”,为奴隶主阶级服务。

关于孔子道德教育过程,学者们都持比较统一的观点,刘颖的《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张传燧的《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赵家骥的《孔子德育思想初探》、周德昌的《孔子德育思想简论》、李如密的《儒家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都认为儒家将德育过程划分为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即孔子要求学生要有道德认识,要知仁、知礼、知道,强调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重视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并且康仲德在《我读〈论语〉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一书将知、情、意、行的道德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孔子的道德教育过程更加具体化,主要有把“孝悌”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内容,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做起,推而广之,做到“泛爱众,而亲仁”,善待、关爱身边所有的人;“安贫乐道”,不为物欲所惑;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应该以“仁德”为本,做到诚实守信,“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坚守做人的“正道”,用高尚的品德情操形成对周围人群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影响;强调必须用“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行一致,忠实淳厚,端庄严肃,彬彬有礼;“自省”、“自律”。

关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原则及方法,多数学者将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合为一体来研究和阐述,主要包括力行、自省及因材施教的方面。如冯克诚在《原始儒家教育学说与论著选读》(上)一书认为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立志、力行、自省与自克、改过迁善、乐道与安仁;张传燧在《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将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归纳为主动、中庸、持恒、改过;吴乃恭在《儒家思想研究》一书认为“多闻”、“多见”,“敏而好学”、学思并重、“知者自知”、学行并重,言行一致、“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以“四教”(文、行、忠、信)培养“士”、“君子”、因材施教,启发施教;汝秀梅的《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探析》一文中的学思结合、言行一致、因人而异、不断启发、自省自克、以身作则;陈勇、胡正强《孔子道德教育思想论析》一文中的立志乐道、学思结合、言行一致、自省自克、因材施教、以身作则;周德昌《孔子德育思想简论》一文中的言行一致、改过迁善、以身作则、克己、自省、因材施教;刘颖《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文中的立志有恒、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以身作则;杜振吉《试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一文中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有关道德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与帮助,积极改过迁善、树立道德榜样,重视正面鼓励、平等的对待学生,注意因材施教、重视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觉修养,注重“内省”和“自讼”、强调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学者单独就孔子道德教育方法做研究主要是从道德教育的一般方法来入手。如赵官官、张景书在《〈论语〉中的德育思想探析》以及陈

景磐在《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一文中都将孔子的德育方法归为榜样示范、学、思、行结合以及因材施教;赵家骥在《孔子德育思想初探》一文归结为内省,思过;黄钊在《关于孔子的道德教育学说探析》一文中倡导“循循善诱式”的教育方法,包括因材施教、举一反三法、愤起悱发法、重视思想交流法;周蓉在《孔子的德育思想浅析》一文中将其归为五点,主要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道德教育、善于启发诱导、身教重于言传、灵活运用表扬与批评、强调道德实践的作用(言行一致、思过、榜样);陈旗敏《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对话》的中庸思想,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唐海燕《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言传身教、躬身自省;柯远扬《试论孔子和儒家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德育智育并重,以德为先、中庸。

也有对其进行全面研究的。如陈雁的《孔子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价值》一文从孔子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有教无类法、因材施教法、志道力行法、温故知新法,到孔子道德教育的一般方法,包括愤启悱发法、循循善诱法、举善而教法、扬善抑恶法,最后到孔子道德教育的特殊方法,包括诗乐熏陶法、文以载道法、学思结合法、克己内省法、交往观摩法等,对孔子的道德教育方法进行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二、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主要是积极的,表现为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启示上。如刘蔚青的《浅议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一文中认为,要想使孔子的德育思想为现代教育服务,可以从两点入手,首先要重视德育教育,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教育应充分展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⑧其次,制订实施切实可行的德育教育策略,教育者要注重身教,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还要着眼于立身、处世和行事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性道德,使之形成合乎规范的处事之道。再如沈道梅的《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文认为孔子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是,一是现代道德教育要成为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二是现代道德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道德需要;三是现代道德教育需要更加突显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的价值。还有张力红的《孔子道德思想研究》一文认为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可以分为三点,一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道德教育理论的奠基作用,表现在它构建了道德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设立了道德教育思想的学习科目,提出了一套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二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在道德教育实践方面的开创作用,是指孔子首开道德教育实践之先河,不仅强调学习道德知识,更强调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三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先导作用,是指中华民族道德精神中的许多闪光的思想,都为孔子首创,经过世世代代后人的提炼、升华和发扬光大,而成为民族的道德精神。

三、国外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

国外关于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主要是韩国和日本。崔根德《韩国儒学思想研究》一书谈到,儒学在未来社会将起很大的作用,可发挥如下的特长:第一,儒学根据随时处中、随时变通的易哲学,可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多种多样的变化,并固守人类的良心。第二,如果儒学能扩充以天赋性善说为根据的人类主体思想,就能发挥克服机械文明弊端的能力。第三,研究诚和敬哲学生活化的途径,

⑧刘蔚青:《浅议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2012,第80-81页。

使它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伦理。正如《中庸》中所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诚实性可以成为人类共同体生活的轨道。第四,儒学关于恕的思想,可以成为国际化时代人类圆满的处理“你”、“我”之间关系的伦理。恕就是“如心”,推己及人,亦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第五,儒学的孝思想,可以用来进行对祖先的原始报恩道理教育,使人们懂得对父母应有尊敬心和对子女应有慈爱心,巩固家庭,培养家族血缘关系的凝聚力。第六,儒学的礼教可以起确立地球村秩序的基本作用。韩国同德女子大学赵骏河教授认为孔子所谓的“仁”,是人类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德性。我们应该早日找出正确的价值,而“仁”才能担任这一任务,“仁”是内在人性的德目,每个人都是与生具有的。因而21世纪的人,必然只有持着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才能享受丰饶的经济和发达的科技所带来的既平安又安乐的、和平的、共生共存的世界。为了培养正直的新人,应该恢复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这将会给人类的光明前景带来保障。高桥进在《论现代的日本家庭道德》一书中强调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强化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礼在家庭道德中的重要性。这些都对我们的研究有借鉴意义。⑨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庞朴、马勇、刘贻群:先秦儒家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8.

2.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M].济南:齐鲁书社,2004.9.

3.王琨:孔子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M].济南:齐鲁书社,2006.8.

4.李如密:儒家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M].北京:中华书局,2011.12.

5.冯克诚:原始儒家教育学说与论著选读(上)[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

6.杨昌洪: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9.

7.康仲德:我读《论语》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1.

8.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5.

9.杨朝明、修建军:孔子与孔门弟子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4.12.

10.赵吉惠: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6.

11.吴乃恭:儒家思想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8.

12.崔根德:韩国儒学思想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06.

论文类:

1.赵家骥:孔子德育思想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1981(2).

2.黄钊:关于孔子的道德教育学说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3.汝秀梅: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4.赵官官、张景书:《论语》中的德育思想探析[J].《科教导刊》,2011(5).

5.周蓉:孔子的德育思想浅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

6.陈旗敏:中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对话[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

7.杜振吉:试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河北学刊》,1996(2).

8.唐海燕: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4(5).

9.陈勇、胡正强:孔子道德教育思想论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10.陈景磐: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8).

11.周德昌:孔子德育思想简论[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12.柯远扬:试论孔子和儒家的教育理念[J].《哲学研究》,1997(2).

13.刘蔚青:浅议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管子学刊》,2012(4).

⑨杨娅玲:《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华章》,2008(17),第35页。

14.沈道梅: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8(12).

15.陈雁:孔子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价值[D].《苏州大学》,2006(4).

16.张力红:孔子道德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5).

17.刘颖: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4).

18.杨娅玲: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研究文献综述[J].《华章》,2008(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