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房建设标准说明

机房建设标准说明

机房建设标准说明
机房建设标准说明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说明

内容包括

一.综合布线及机柜互联二.机房空调系统

三.机房配电系统

四.机房监控系统

五.机房接地系统

六.机房加固系统

七.机房装修

八.UPS即不间断电源系统九.机房消防系统

一、综合布线及机柜互联

机房内布线我们考虑到设备比较多,又比较重要,布线系统应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施工、测试。同时,选购布线系统应着眼于未来,保证构建的布线系统有足够的传输余量,从而满足未来3—5年网络的升级更新。目前应以六类布线系统为主要选择。

机房内强、弱电走线应明显分开,以避免电磁干扰,一般要求强电采用地板下走线,弱电采用上走线,强电采用线槽,弱电采用吊装金属梯架。

工作区信息点布设数量应考虑充足,保证每台计算机直接接入机房内的交换机,不应在工作区设二级交换机级联,工作区与机房之间布线距离超过有关布线标准规定的传输距离的,应使用光纤布线作为骨干线路并通过交换机内部的光纤模块进行交换机的级联。

机柜内配线架、模块、跳线应与所选布线系统类型、性能要求、国际标准统一,并尽可能使用同一厂家的产品配合使用,以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更为优化。工程完工后应使用测试仪按照所选种类布线系统的国际标准要求进行链路和通道的现场测试,以证明其能够满足标准规定的指标。

本次机房内共设计150台以上机柜,其余均匀分布在机房区域;机房输出线路应满足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系统的应用。

二、机房空调系统

应安装独立空调系统,保证24小时运转,维持机房内恒定温湿度,以保证设备使用环境;应对门窗作密闭处理,以保证环境清洁;机房应避免阳光直射;机房必须安装新风系统,新风应有2—3级过滤,最后一级过滤应为亚高效过滤器,以补充机房新风和维持机房正压和洁净度。机房内不宜设采暖散热器,如设散热器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漏措施。

空调工程送风方式要求下送风上回风。在活动地板下的空间,用作送风的静压风库,通过保持正压,气流组织分配均匀地送入各个网络设备内。下送上回气流组织把机房空调与机柜或机架柜的设备冷却合二为一个送风系统,回风通过机房顶棚上的空间回至空调区内。

新风机要求在主机房外人员功能区安装室外新风换气机,负责主机房功能区的新风供应,机房换气次数根据需要合理设计。

三、机房配电系统

机房配电系统应满足至少200机架位的供电系统使用,即外接变压器至少应为200*10*(1+0.2)=2400千伏安变压器。

机房负载分为关键负载和设施负载。关键负载指计算机及网络、外设、测试与监控等设备,设施负载指空调、动力、照明、维修等设备。

关键负载不允许须臾断电,对电源可用性要求非常高,必须使用UPS系统来保证,并通过系统/设备冗余来加强。同时,为保证UPS配电系统对电力故障的容受力,需要使用发电机后备电源与浪涌保护设施。为保证电源质量,抵抗/消除谐波和隔离干扰,需要在UPS与关键负载之间使用K值隔离变压器。

UPS配电系统应设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避免系统故障或维修时中断电源。UPS主输入与静态旁路输入应独立设置。单机UPS系统容量应满足全部关键负载的需要并考虑适当余量,使用两套UPS实现系统冗余或至少采用模块化UPS实现设备冗余。电池后备容量应满足全部关键负载条件下,市电后备电源供电前不中断,至少保证断电时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保护性操作。

关键负载应使用双路UPS供电,至少实现UPS/市电双路供电。对单电源关键负载,应在其前端加装STS设备。

在UPS与关键负载之间应使用▽/YK20隔离变压器或Dzn0 K13隔离变压器,以满足关键负载苛刻的零地电压要求,隔离乃至消除谐波,消除各种高频干扰,改善供电质量,提升运行性能,保障数据安全。为保障设备安全与系统稳定,隔离变压器合闸涌流必须小于8In。

发电机组配备柴油应急发电机,以保证在UPS电力允许范围内的电力支撑。

为保障关键负载必要的运行条件,设施负载必须由带后备电源的市电供电。

机房配电系统应采用带后备电源的市电经由独立回路供电,有条件的可使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备用电源容量应同时满足关键负载与设施负载的全部容量。

机房内所有负载,包括关键负载和设施负载,其配电系统应当一体化设计与施工,以确保可靠和安全。

机房配电系统必须选择ABB、施奈德、西门子等著名品牌的元件及配件构建,并进行电流保护的选择性设计与分析,以确保配电系统故障率最低,故障面最小。为进一步提高配电系统的可用性,应当采用可平衡三相负载的热插拔微断、可调整保护值的电子脱扣塑壳以及适量的备用回路。

机房配电系统必须设有按分区设置的紧急断电装置,以满足消防联动要求。为应对紧急情况,应构建EPO系统,以便可以在联动之外,可认为切断消防设备之外的所有负载电源。

机房配电系统至少配置指示灯与多功能数字表,以便巡检与维护。应当装备智能配电监控系统,以监测主回路与输出支路的各种电量值与开关状态,通过预置报警、实时观察、统计分析等手段,维持系统最佳运行状态,防患于未然。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应当同时支持本地管理与远程管理。通过触摸液晶屏实现本地管理,通过Web浏览器进行远程管理,同时,可通过RS485接口为机房监控系统提供必要数据。

机房施工应选择优质电缆、线槽和插座。

插座应分为市电、UPS及主要设备专用的防水插座,并应有明显标识。

照明应选择机房专用的无眩光灯具,应保证主机房平均照度大于500Lx(勒克斯)。

四、机房监控系统

系统要能对机房市电配电的状态进行监控。例如:三相相电压、相电流、线电压、线电流、有功、无功、视在功率、频率、功率因数、电度等;

系统支持管理人员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配电运行情况;

系统能够实现电压过高、过低,电流过大,频率不稳,缺相及空气开关温度过高等报警;

系统可以生成机房配电系统报警报表,并可按需求查寻或打印;

系统对机房配电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可通过IE浏览器实时查看机房配电实时状态数据,及其报警事件等;

系统要能对机房UPS各部件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如:UPS的各开关、整流器、电池、逆变器、旁路及输出等各部分的状态。要求系统标明UPS电流流向,可看到负载的供电状况,是否受保护等;

系统要能对机房UPS各部件的参数状态进行监控,如: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后备时间等;整流器与旁路的电压、电流参数;逆变器与电池的电压、电流及

电池的后备时间、充电量,负载的电压、电流参数,并合理布局、形象显示;

具体监测的内容和控制的项目与卖方提供的该型号通讯协议规定的内容相符。能够实时反映设备状态及故障信息,记录各种数据并绘制相关图表;

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UPS运行情况;

如果UPS参数设置超过限制,系统可以根据设定自动报警;

系统可以将机房UPS生成报警报表,并可按需求查寻或打印;

系统对机房UPS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系统检测到UPS电池供电,应自动记录电池2-4小时内放电过程,并能随时提供报表查询,该功能应完整集成到系统中;

具体监测的内容应能够实时反映设备状态及故障信息,记录各种数据并绘制相关图表;

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蓄电池工作情况;

如果蓄电池电压小于设定值,系统可以根据设定自动报警;

系统可以将蓄电池生成报警报表,并可按需求查寻或打印;

系统对蓄电池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系统检测到蓄电池放电,应自动记录电池2-4小时内放电过程,并能随时提供报表查询,该功能应完整集成到系统中;

可通过IE浏览器全面查看蓄电池实时运行状态和参数数据,及其报警事件、放电记录等。.机房空调监控分为紧密空调监控和普通空调监控,系统应能实现对两种空调的监控,功能包括开关机、设定工作模式、设定温度、风速等。

系统要能对机房空调各部件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进行监控。例如:压缩机、滤网、风机、加热器、加湿器、去湿器、通风装置等部件运行或停止的状况,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查看空调运行参数;

可通过软件在系统上或通过网络远程修改空调设置参数,并实现空调的远程开关机。要求系统记录操作人及操作事件。系统一旦监测到有报警或参数越限,能够自动报警;

如果空调部件出现故障,系统可以根据设定自动报警;

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空调运行情况;

系统可以将机房空调数据生成报警报表和操作记录报表,并可按需求查询或打印;

系统可以对机房空调参数进行历史曲线记录,并可随时查看任意一天的曲线记录;

提供将历史数据导入Excel表格的功能,便于在Excel中作各种分析比较;

可通过IE浏览器全面查看机房空调实时运行状态和参数数据,及其报警事件、设置记录等。

通过机房电子地图,调用消防实时监测画面;

本子系统发生报警时可根据需要发出报警提示、联动门禁系统打开相应逃生通道,让工作人员迅速撤离灾害现场,并可启动综合排烟系统;

系统支持通过短信实时查询机房消防状况;

一旦发生消防报警,必须在监控系统上手工复位,该报警才能解除;

系统应记录相关事件以备查询。1.系统支持多屏显示功能(可以上电视墙),用户通过“拖拉”方式可以把不同的界面拉到相应的显示屏上,方便用户管理。

五、机房接地系统

机房所在建筑必须安装避雷针等防直击雷保护装置,机房电源进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防雷措施。雷雨较为频繁的地区或有条件的地区应在建筑物总配电柜、机房电源输入端、不间断电源输出端分别安装三级防过压保护装置,以防止感应雷所引起的雷电浪涌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过电压。

防雷要求

第一级防雷器,安装在机房总配电柜的进线端,分别对相线、零线进行防雷保

护。

第二级防雷器,安装在机房UPS配电柜输入端。

第三级防雷器,安装在机房UPS配电柜输出端。

通常要求机房设有四种接地形式,即:计算机专用直流工作地、配电系统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

根据《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有关规定,机房计算机专用直流工作地、配电系统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宜公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要求计算机逻辑工作地为在机房内做成口字形架空铜带,铜带和室外接地体可靠连接,设备和此铜带通过编织铜带进行连接。同时机房内所有金属材料均和此铜带进行等电位连接,等电位是减少电气火灾,减少设备电气事故的一个重要措施。考虑到机房的静电泄露要求,对抗静电活动地板进行可靠的接地处理,并在机房地面敷设静电泄露网。

各接地系统用BVR50m㎡电缆引至室外接地端子。

六、机房加固系统

在选择机房位置时应及时确认机房所在建筑楼层楼板承重能力,对照本节点机房建设规模和设备数量,核定该承重是否满足需要,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加固措施对活动地板下送风不得有大的阻挡。

七、机房装修

机房装修应遵循国家有关标准,采用防火材料、防静电材料。墙面装饰宜采用贴墙材料(如铝塑板、彩钢板等)饰面,应做到:表面平整、气密性好、易清洁、不起尘、不变形。墙体基层应做好防潮、屏蔽、保温隔热处理。活动地板下的地表面应进行防潮处理(如涮防潮漆等)和下送风空调区域地台保温处理,保证下层顶板表面不会因楼板和冷风的温差而结露。

机房门窗应采用防火防盗门窗,机房内门窗可用无框大玻璃门,保证机房的安全,也保证机房内有通透、明亮的效果。机房的外窗应为双层密封窗。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应符合《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6650-86)。活动地板应可拆卸,所有设备的线缆的连接、管道连接及检修更换都应方便。活动地板的高度应不低于350毫米。

机房墙面装饰施工中应做严格密封处理(特别是活动地板下的密封),不能有漏风缝隙,吊顶、墙、柱面、隔断、门窗建设等内容。

装修色彩以业白色为基本色。机房的装饰设计和施工必须满足计算机机房的洁净度和特殊介质的存放要求,应选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防火、美观适用、安装容易、维修方便、不变形的材料。

1.主材选择

根据规范,室内装修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燃烧性能A级)或难燃材料(燃烧性能Bl 级)。机房区内饰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不霉变,并在一定温度、湿度作用下变型小的材料,材料的耐火性能符合GBJ45中A级标准。

(1)天花板

天花板采用方形600*600*0.8铝质微孔吊顶方式,要求选用的吊板具有好的吸声性能,无有害气体释放,表面平整,漆面坚固的铝合金材料;吊项龙骨坚持久,抗腐蚀不变型,空调风机新风机运转时不出现明显振动,同时要求拆装方便,便于维修。

吊顶上空必须做防尘处理,主机房上部楼板及四周均做2层防尘处理,涂刷不易脱落的防尘涂料,其它饰面应选用不起尘的材料。天花内所有顶棚和柱面均应涂防火涂料。天花材料的选用要求具有易清洁、自重轻、不易烧、耐腐蚀、施工方便及防尘吸音的功能。机房金属吊顶到静电地板净空高度为2700mm。

吊顶内用嵌入照明格栅灯。

以上吊顶材料燃烧性能均为A级。

(2)钢化玻璃隔墙

机房内玻璃隔断采用12毫米厚钢化玻璃隔断,该隔断在地板下和吊顶上均和其余区域相隔离密封,隔断骨架应采用亚光不锈钢包框,不锈钢厚度不小于1毫米,隔断钢架采用方管或槽钢制作,要求钢性强,稳固不晃动。

(3)墙、柱面

窗户全部用密封胶密封缝隙。内层采用石膏板进行封闭处理。

墙体内墙面及所有窗户均采用优质铝塑板墙面板装饰,窗户采用石膏板进行封堵。基层所采用的材料要求为不燃材料,以达到防火的要求,并且具有易清洁、保温、耐擦洗、抗腐蚀的特点。安装时要求墙面平整、简洁大方,长期使用不变形,

安装牢固、平整。内墙面基层必须采用金属结构,不得采用木质龙骨,以提高防火能力和抗变形能力,衬板采用防火石膏板。同时在墙面和地面基层铺设保温棉,以保证机房内冷量减少损失。

(4)楼面

机房地面铺设全钢无边优质抗静电活动地板,规格为600×600×35,活动地板应符合GB6650—86《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性能达到A级标准,均布荷载≥6.3×104 N/m2(约800Kg/m2),表面系统电阻在l×104~1×1()9 Q。风口板的数量按lOOm2内10~12块计算。地板与地面高度要求为30cm(总高度:包括地板、支架等的厚度)。要求地板表面平整防滑,边角处不易碰损脱落。设备等安装后无松动。现场切割的地板,周边做到光滑无毛刺,并按原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作相应处理。地板安装前需对地面进行防尘处理并铺设保温棉。

活动地板下部安装电源引线管槽及插座,线槽均应采用镀锌金属线槽,不得采用塑料或PVC线槽。地板下支架均要做好防静电接地。地板下做散力承重处理。

放置UPS、机柜及精密空调机位置应布置钢支架。

(5)门窗

强电配电区与网络数据区采用钢化玻璃隔断,玻璃隔断处均安装玻璃地弹门。

为满足计算机对含尘量的较高要求,除主材选用不起尘的材料外,铺设活动地板房问在抗静电地板下及吊顶内空间均刷漆作防尘处理,以减少尘埃污染,使机房区域与其它部位有效地分隔为两个不同指标的空间环境。

2.防火处理

主材为非燃性或难燃性材料外,其它材料尽可能选用难燃性材料,所有木质隐蔽部分均作防火处理。

3.保温设计

整个地板下保温层进行处理,同时在墙面及天花做保温处理。

4.色彩设计

机房色彩应淡雅,顶板、地板、墙面均为明亮、宁静的色彩。

八、UPS即不间断电源系统

UPS系统是连接在输入电源和负载之间,为重要负载提供不受电网干扰、稳压、稳频的电力供应的电源设备,在市电掉电后,UPS可继续给负载提供一段时间的供电。要求本工程所选用的UPS采用纯在线,能提供稳定、洁净、不间断的电源,并具备完备的网络管理功能,远程监控管理功能。

九、机房消防系统

根据本节点规模选择消防模式,应采用气体灭火方式。消防系统应有24小时监控和报警装置,并与所在建筑物消防系统联动,否则应安排专人值班。

消防系统要求

消防系统主要由消防报警和消防灭火两大部分组成。

当火灾发生时,同一防护区的感温探测器与感烟探测器同时报警时,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在手动或自动启动灭火程序前,控制台发出指令,通知人员撤离,并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切断机房配电柜供电电源,即切断非消防电源供电的用电没备。接收动作完成后的返回信号,经30S可调延时后启动防护区内的全部七氟丙烷无管网灭火装置,释放灭火气体以完成灭火任务,并将回答信号传回控制器。控制器设在监控室,同时可在控制器上手动远程启动灭火装置。在防护区对外出口处设置紧急起停按扭和放气指示灯,在外出口处也可以直接启动灭火装置完成灭火功能。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

的配合和支持)

B级机房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B级机房建设技术规范 要求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B级机房技术规范要求 一、项目概况 XXX机关信息化机房位于机关园区5号楼首层西侧,分为主机房区域、支持区域及辅助用房区域。其中主机房区域面积约为40M2,支持区域约为 20M2,辅助用房区域约为20M2。 主机房区域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运行(机柜摆放区)。支持区域包括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技术作业的场所(UPS及电池摆放区)。辅助用房区域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监控屏幕及监控席位)。XXX机关信息化机房按照B级机房进行设计。 XXX机关信息化机房定位为XXX园区算机网络中心,为建筑群系统的弱电间和各分布区域设备机房等服务区域提供信息服务和网络支持;并为各弱电子系统前端设备信号传输提供供信息服务和网络支持。 本项目工程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分项工程(或子系统): 机房建筑装修工程 供配电及UPS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 机房空气调节系统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安防系统 环境监控系统 KVM系统

消防系统 网络设备及网管系统 光缆敷设及熔接 配线间整理及墙面装修 机房设备搬迁及系统割接 二、建设原则 XXX机关信息化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应根据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长远规划,为计算机设备和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可靠、宽松、舒适的工作场地,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延长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场地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安全可靠性 高可用性 可管理性 绿色节能、环保 先进性与经济 舒适性 规范化与标准化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保密性 三、建设依据 本工程建设应满足国家现行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的标准及规范,并适当参考相关国际主流标准,施工、验收时需满足下列标准及规范(包括以下标准及规范,如有更新版本,参照新版本执行)。

机房建设标准

目录 一、物理安全(三级建设-国标GB/T 22239—2008) (5) 1.1物理位置的选择(G3) (5) 1.2物理访问控制(G3) (5) 1.3防盗窃和防破坏(G3) (6) 1.4防雷击(G3) (6) 1.5防火(G3) (6) 1.6防水和防潮(G3) (7) 1.7防静电(G3) (7) 1.8温湿度控制(G3) (7) 1.9电力供应(A3) (8) 1.10电磁防护(S3) (8) 二、建设必要条件 (8) 2.1设计及验收依据 (8) 2.2机房环境必要条件 (11)

2.3机房建设内容 (12) 三、建设要求 (13) 3.1机房装饰装修系统 (13) 3.1.1总体要求 (13) 3.1.2 地面 (13) 3.1.3 天棚 (14) 3.1.4 墙、柱面 (14) 3.1.5 隔断 (14) 3.1.6 门窗及其它 (15) 3.2供配电系统 (15) 3.3防雷接地系统 (16) 3.4UPS不间断电源系统 (16) 3.7机房空调系统 (17) 3.7.1精密空调功能要求 (17) 3.7.2维保要求 (18) 3.7.3空调系统的安装要求 (18)

3.7.4空调功率的选型 (18) 3.8新风系统 (19) 3.8.1设计要求 (19) 3.8.2功能及规格 (19) 3.8.3安装要求 (19) 3.8.4通风设备技术要求 (20) 3.9消防报警及气体灭火系统 (20) 3.9.1技术要求 (20) 3.9.2土建的建议和要求 (21) 3.9.3设备要求 (21) 3.9.4设计和验收要求 (21) 3.10网络布线工程系统 (21) 3.10.1线缆敷设 (21) 3.10.2标识标签 (22) 3.11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架构介绍 (22) 3.11.1监控内容 (22)

机房标准工程验收标准及方法文件

机房项目验收方法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验收日期: 验收人员: 验收依据: 国标: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标: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GA371-2001)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F2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建筑物防雷系统规范(GB50057-94) 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33-91)所选设备及所选材料的有关资料。现行的建筑装饰行业有关规定、条例、法规。

一、UPS验收方法

附件: UPS现场验收测试 1、自检 标准:UPS一般都有故障自检功能,可以检查出主要故障,并报警。 测试方法:先模拟一故障(如不接电池),给UPS接入交流电,并合上市电开关,系统将进入自检状态,自检完成后,会报警该故障。 2、无电池市电开机 标准:UPS应该能在无电池情况,由市电逆变工作。 测试方法:断开电池,接入市电,合上市电开关,(这时若报电池故障可暂不理会)按“开机”键,稍后UPS指示灯由“市电”、“旁路”指示灯亮,转为“市电”、“逆变”指示灯亮。这时测量的输出电压、频率应该是稳定的,波形是正弦波。 3、市电逆变转电池逆变无间断 标准:正常情况下,UPS由市电逆变给负载供电,若这时电池正常,市电停电,应该由电池不间断地给负载供电。 测试方法:先让UPS工作在市电逆变状态,断开市电开关;UPS自动由市电逆变状态转到电池逆变状态,指示灯相应的由“市电”、“逆变”指示灯亮转为“电池”、“逆变”指示灯亮。在此转变过程中,可以用一台计算机做为负载,以便检测在转变过程中对负载的影响。 4、电池逆变转市电逆变 标准:如果UPS工作于电池逆变方式,在市电正常后,UPS应不间断地转到市电逆变方式。 测试方法:先断开市电开关,让UPS工作在电池逆变状态,指示灯为“电池”、“逆变”指示灯亮;再合上市电开关,UPS将自动由电池逆变转为市电逆变,指示灯由“电池”、“逆变”指示灯亮转为“市电”、“逆变”指示灯亮。在此过程中,可以用一台计算机做为负载,以便检测在转变过程中对负载的影响。 5、转维修旁路供电 标准:对于中等容量以上UPS(一般5KVA以上),应设计有维修旁路供电。在机器故障时,可以让UPS工作在维修旁路,以便进行内部不带电维修。 6、市电逆变关机 标准:UPS在市电逆变工作方式应能安全关机。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最新版】

机房建设标准要求 一、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位置选择 1.电力供给稳定可靠,交通通信便捷,自然环境清洁; 2.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4.对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确定主机房的位置时,应对设备运输、管线敷设、雷电感应和结构荷载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经济比较;采用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房,必须具备安装室外机的建筑条件。 5.电子信息系统主机房建设面积(尚未确定设备规格的情况下)的计算公式:A=KN。 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 3.5-5.5(㎡/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6.电子信息系统辅助区面积宜为主机房1倍。 二、电子信息系统办公区面积计算 1.短期或临时用户工作室的面积可按3.5~4m2/人计算; 2.长期工作人员的办公面积可按5~7 m2/人计算。 三、环境要求

1.温度、相对湿度及空气含尘浓度 电信息系统机房A级标准 2.噪声、电磁干扰、振动及静电 (1)有人值守的主机房和辅助区,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时,在主操作员位置测量的噪声值应小于65dB(A)。 (2)当无线电干扰频率为0.15~1000MHz时,主机房和辅助区

内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不应大于126dB。 (3)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磁场干扰环境场强不应大于800A/m。 (4)在电子信息设备停机条件下,主机房地板表面垂直及水平向的振动加速度不应大于500mm/s2。 (5)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70%。 四、建筑要求 1.一般规定 (1)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灵活性,并应满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工艺要求。 (2)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3)主机房和辅助区不应布置在用水区域的垂直下方,不应与振动和电磁干扰源为邻。围护结构的材料选型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少产尘等要求。

(工程建设标准)机房建设标准

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N (2.2.2-1)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三、上机准备室、外来用户工作室、硬件及软件人员办公室等可按每人3.5m2~4m2计算。 第2.3.1条计算机设备宜采用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主机区、存贮器区、数据输入区、数据输出区、通信区和监控制调度区等。具体划分可根据系统配置及管理而定。

(工程建设标准)机房建设验收标准

信息机房建设验收标准

目录 一.机房建设标准概览 (1) 1.机房内环境要求 (1) 2.尘埃数量 (1) 3.照明 (1) 4.供配电系统 (1) 5.建筑结构 (2) 6.防雷接地 (2) 二.国家规范标准相关条款 (2) 1.国标名称 (2) 2.机房验收规范 (3) 2.1.室内装饰装修 (3) 2.1.1.吊顶 (3) 2.1.2.隔断墙 (3) 2.1.3.地面处理 (4) 2.1.4.活动地板 (4) 2.1.5.内墙、顶棚及柱面的处理 (5) 2.1.6.门窗及其他 (5) 2.1.7.施工验收 (5) 2.2.供配电系统 (6) 2.2.1.电气装置 (6) 2.2.2.配线及敷设 (7) 2.2.3.照明装置 (8) 2.2.4.施工验收 (8) 2.3.防雷与接地系统 (9) 2.3.1.防雷与接地装置 (9) 2.3.2.接地线 (10) 2.3.3.施工验收 (10) 2.4.空调系统 (10) 2.4.1.空调设备安装 (10) 2.4.2.其他空调设施的安装 (11) 2.4.3.风管、部件制作与安装 (11) 2.4.4.空气调节系统调试 (12) 2.4.5.施工验收 (13) 2.5.综合布线 (13) 2.5.1.线缆敷设 (13) 2.5.2.施工验收 (15) 2.6.监控与安全防范 (16) 2.7.消防系统 (18) 3.工程竣工验收与交接 (19) 三.附录 (20)

一. 机房建设标准概览 1.机房内环境要求 2.尘埃数量 机房内尘埃的粒径大于或等于0.5μm的个数是否小于或等于18000粒/cm3(相当地50000粒/英尺3) 3.照明 计算机机房在距地面0.8m处,照度是否不低于300lux,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不低于200 lux。 事故照明:计算机机房、终端室的照度在距地面0.8m处不是否低于5 lux。 4.供配电系统 频率:50Hz 电压:380V/220V 相数:三相五线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 电源参数依据计算机性能允许的变动范围:

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网络中心机房 建设标准 目录 1、第一章适用范围和参考依据 2、第二章中心机房场地技术指标 3、第三章中心机房装修工程 4、第四章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 5、第五章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6、第六章中心机房设备配置指标 7、第七章中心机房信息安全配置指标 8、第八章中心机房安防系统 9、第九章中心机房空调系统 10、第十章中心机房防雷系统 11、第十一章中心机房档案管理 12、第十二章其它 (1)机房装修 建筑装修是整个机房的基础。它主要起着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及保证机房环境达标的作用。对机房平面作整体规划,并进行相应的装修设计。机房装修不同于普通装修,要求防尘、防水、防静电、防鼠、保温、防结露、阻燃并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场干扰性。 (2)机房电气系统 机房的供配电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是机房高可用性的保证。电子信息设

备投入服务后如无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包括低压配电柜、在线扩容的模块化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照明系统、辅助供配电、电缆线路敷设等。 (3)机房空调新风系统 机房空调新风系统是机房运行环境的保障。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是高精密的电子设备,对机房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即是所谓的三度要求。 主机房配备行级水冷式空调系统及VRV吸顶式空调,并配备相应的新风、排烟系统。 (4)机房消防系统 机房火灾自动报警与气体灭火系统能自动捕捉监测区内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或热气,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具有“联动”功能,即通过控制线路将消防给气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动作,指挥各种消防设备在火灾时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投入工作。 气体消防区域主要为主机房、配电间。 (5)机房接地和防雷系统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是整体机房安全运行的保证。机房设施的雷击过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确保通信线路畅通、设备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 (6)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保障机房的安全可靠,实现机房控制的高度自动化,它要

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精华版)

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精华版) 一、总则 1.0.1 为了确保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施工及验收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主体工程已完成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 1.0.3 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要求应按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现行规定执行。 1.0.4 承接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签发的资质等级证书。 1.0.5 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施工,设计变更应有设计单位的变更通知或签证。 1.0.6 施工单位必须作出施工组织设计。 1.0.7 工程所用材料应检验,其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 1.0.8 工程所用设备、装备均应开箱检查,其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和技术文件齐全。

1.0.9 工程所用材料、设备、装置的储存环境和方法及装卸搬运方式必须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所有隐蔽工程必须有现场施工记录或相应资料,并由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标准规范。 二、室内装修 2.1 一般规定 2.1.1 电子计算机机房的室内装修工程施工验收主要包括吊顶、隔断墙、门、窗、壁纸、地面、活动地板的施工和验收及其它室内作业。 2.1.2 室内装修作业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面与楼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2.1.3 对有空气含尘浓度要求的房间,在施工时应保证现场、材料和设备的清洁。

计算机房建设标准

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 机房环境、电源及防雷接地应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的要求。计算机机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设备间内所有设备应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其中包括计算机主机,网络连接设备等。 ★设备间的地面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 ★设备间至少提供离地板255CM高度的空间,门的高度应大于210CM,门宽应大干90CM,地板的平均荷载应大于5kN/m2。凡是安装综合布线硬件的地方,墙壁和天棚应涂阻燃漆。 ★设备间应采用全封闭房间,防止有害气体(如SO2、H2S、NH3、N O2等)侵入,并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 ★设备间室温应保持在10℃至25℃之间,相对温度应保持60%至8 0%。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应使用防火防盗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的防火墙。

★机房内的尘埃要求低于0.5um;对于开机时机房内的噪音,在中央控制台处测量时应小于70dB。 ★机房内无线电干扰场强,在频率范围为0.15—1000MHz时不大于12 0dB。机房内磁场干扰场不大于800A/m。 ★计算机房内的照明要求在离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200lx,其它房间的照明不应低于5lx,主要通道及有关房间可根据需要设置,但其照度要求是在离地面0.8m处不低于1lx。 ★设备间应采用UPS不间断电源,防止停电造成网络通讯中断。UPS 电源应提供不低于2小时后备供电能力。UPS功率大小应根据网络设备功率进行计算,并具有20-30%的余量。设备间电源设备应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已防止对设备的不良影响和冲击。 ★防雷接地可单独接地或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接地要求每个配线柜都应单独引线至接地体,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2欧姆;采用同大楼共用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欧姆。 机房建设所涉及系统 ★机房装修系统 ★机房布线系统(网络布线、电话布线、DDN、卫星线路等布线) ★机房屏蔽、防静电系统(屏蔽网、防静电地板等)

机房建设标准

机房建设标准及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按照信息化建设“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指导原则,信息中心负责本级机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市局信息中心负责指导县区局计算机房建设、管理工作。县区局信息中心(办公室)负责其所辖基层分局(所)的机房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2条:市局机房是工商信息系统运行的核心部位,主要由服务器、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系统、电力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防雷接地、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组成。县区局机房包含市局机房大部分组成要件,但设备数量、架构层次、建设标准与市局机房存在差别。基层分局(所)机房包括网络设备、综合布线系统、电力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相对较为基础的设施。 第3条:机房管理员应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树立全员服务、全力保障的意识,做到“响应及时、保障一线”。 第4条:各级机房管理员负责本级局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机房的各类设施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确保系统、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第5条:机房建设要积极贯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一般按技术指标和配套需求进行分类,可分为A级建设标准(附表一)和B级建设标准(附表二)。各级在机房新建、改造、扩建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建设标准,市局中心机房必须达到B级建设标准。 第二章机房建设标准 市局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包含要素有:中心机房的组成、建筑装修、供电系统、接地

防雷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系统、综合布线与网络系统等。 第6条:中心机房的组成 1.中心机房由主机房和辅助房间组成。主机房:放置各类服务器、主要网络设备、网络配线架(机柜)等。辅助房间一般包括:UPS电源间、专用空调控制室、灭火钢瓶间、监控室、信息管理人员办公室和维修室。主机房必须是专用房间,辅助房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合并。 2.机房管理员办公室、维修室必须与主机房分离。 第7条:机房的建筑装修 为保障网络设备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机房建筑面积必须达标(B级主机房要求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0平方米);机房必须具备防尘、防潮、抗静电、阻燃、绝缘、隔热、降噪音的物理环境;机房功能区域分隔要清晰明了、便于识别和维护。 第8条:机房的供电系统 1.保证服务器、网络设备及辅助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计算机供电系统必须达到一类供电标准,即必须建立不间断供电系统(B 级机房市电停电时,不间断电源系统主机电源实际输出功率宜大于后端负载1.5倍,满负荷运转时间不得小于120分钟)。 2.信息系统设备供电系统必须与动力、照明系统分开。(B 级机房供电系统要求:频率,50Hz;电压,380V/220V;相数,三相五线或三相四线制/单相三线制;稳态电压偏移范围220v(-10~+10%);稳态频率偏移范围,50Hz(-0.5~+0.5%)。 3.电力布线要求:机房UPS电源要采用独立双回路供电,输入电流应符合UPS输入端电流要求;将市电不稳定性对机房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静电地板下的供电线路置于管内,分支到各

B级机房建设技术经验规范要求

B 级机房技术规范要求 一、项目概况 XXX机关信息化机房位于机关园区5号楼首层西侧,分为主机房区域、支持区域及辅助用房区域。其中主机房区域面积约为40M2支持区域约为20M2辅助用房区域约为20M2 主机房区域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运行(机柜摆放区)。 支持区域包括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技术作业的场所(UPS及电池摆放区)。辅助用房区域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监控屏幕及监控席位)XXX 机关信息化机房按照B级机房进行设计。 XXX机关信息化机房定位为XXX园区算机网络中心,为建筑群系统的弱电间和各分布区域设备机房等服务区域提供信息服务和网络支持;并为各弱电子系统前端设备信号传输提供供信息服务和网络支持。 本项目工程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分项工程(或子系统): 机房建筑装修工程 供配电及UPS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 机房空气调节系统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安防系统 环境监控系统 KVM S统 消防系统 网络设备及网管系统 光缆敷设及熔接 配线间整理及墙面装修 机房设备搬迁及系统割接

、建设原则 XXX机关信息化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应根据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长远规划,为计算机设备和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可靠、宽松、舒适的工作场地,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延长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场地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安全可靠性高可用性可管理性绿色节能、环保先进性与经济舒适性 规范化与标准化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保密性 三、建设依据 本工程建设应满足国家现行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的标准及规范,并适当参考相关国际主流标准,施工、验收时需满足下列标准及规范(包括以下标准及规范,如有更新版本,参照新版本执行)。 (一)机房装修标准和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电气系统标准和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99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B级机房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B级机房技术规范要求 一、项目概况 XXX机关信息化机房位于机关园区5号楼首层西侧,分为主机房区域、支持区域及辅助用房区域。其中主机房区域面积约为40M2,支持区域约为20M2,辅助用房区域约为20M2。 主机房区域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运行(机柜摆放区)。支持区域包括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技术作业的场所(UPS及电池摆放区)。辅助用房区域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监控屏幕及监控席位)。XXX机关信息化机房按照B级机房进行设计。 XXX机关信息化机房定位为XXX园区算机网络中心,为建筑群系统的弱电间和各分布区域设备机房等服务区域提供信息服务和网络支持;并为各弱电子系统前端设备信号传输提供供信息服务和网络支持。 本项目工程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分项工程(或子系统): 机房建筑装修工程 供配电及UPS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 机房空气调节系统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安防系统 环境监控系统 KVM系统 消防系统 网络设备及网管系统 光缆敷设及熔接 配线间整理及墙面装修 机房设备搬迁及系统割接 二、建设原则 XXX机关信息化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应根据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长远规划,为计算机设备和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可靠、宽松、舒适的工作场地,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延长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寿命,保证场地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安全可靠性 高可用性 可管理性 绿色节能、环保 先进性与经济

舒适性 规范化与标准化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保密性 三、建设依据 本工程建设应满足国家现行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建设的标准及规范,并适当参考相关国际主流标准,施工、验收时需满足下列标准及规范(包括以下标准及规范,如有更新版本,参照新版本执行)。 (一)机房装修标准和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00)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 10796-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整理)中心机房建设标准要求.

1.1.1机房建设要求 1.1.1.1 机房建设及相关标准 中心机房和设备间(以下统称机房)是放置各种硬件设备的场所,特别是中心机房存有关键设备,其内部设施和环境的安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而且维护点较多,需要给予特殊、充分的重视。 医院目前主要存在三大类机房:中心机房、设备间、其他设备间。 大型医院还有可能将中心机房分为: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和管理(运行)中心,但在建设规格上还应按照这三类机房来设计。针对不同的机房,基本要求也有高低之分:中心机房主要用于数据存储、网络运行和运维管理,要严格遵从相关标准进行设计规划;设备间主要用于存放网络设备,最好遵从相关标准,但可根据设备情况灵活掌握;其他机房要按照各自功能分别进行设计规划,但 UPS、空调、防雷、空气净化、接地等是必须的配套设施。 机房设计建设应遵循的标准有: 1.《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2887-2000)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_50462-2008) 4.《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88) 5.《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 6650-86) 6.《智能建筑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7.《供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2-95) 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1.1.1.1.1机房设计原则 机房设计的原则可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原则,结合医院的系统状况及发展规划,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 准,设计满足医院使用需求且符合标准的机房方案。 2.前瞻性原则,机房设计要结合系统运行特点和现有系统及预期发展的因 素,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编制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3.扩展性原则,机房的设计应具备扩展性,能满足医院的长远发展,最好

机房建设标准

IT机房建设标准 一、基本配置设备 门禁系统:监控及门禁; 通风制冷:新风机、、排烟机; 供配电:UPS、; 环境监测设备:探测/检测器; 核心业务:服务器、防火墙、交换机等 二、配置要求 核心设备考虑高可用,核心交换、供电、空调、通讯链路均考虑一主一备。 三、具体标准细则 1、机房选址 机房必须具备防尘、防潮、防雷、抗静电、阻燃、绝缘、隔热、降噪音等物理环境,防盗设施齐全,应避开强磁场的干扰,应选择设在建筑物的中间层,方便管理和布线。避免设在最高层、地下室和用水设备下层。 2、机房装修 吊顶:机房应采用金属天花板吊顶,梁、顶应做防尘处理。 墙体:墙面应进行隔音、防火、防水、防尘、防辐射和屏蔽处理,墙面刷高档防火乳胶漆。 地面:机房地面必须平整。并做防水处理。地板采用架空防静电可拆卸地板,高度为15cm至35cm之间。 门窗:在IT机房进出口应安装防火防盗门,机房窗户应安装防盗防护窗,同时外窗安装防水雨棚来防止雨水溅入,窗帘采用双层结构,外层应采用防光隔热窗帘材料,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照明:主机房的平均照度不低于300 lx(距地面0.3m处) 3、机房配电 供配电系统是机房整个工程的重点,采用双回路供电(照明、空调等通用设备由市电供电,服务器等专用设备经UPS后供电,所有线路分相独立走线)。机房采用独立接入的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电源。 4、UPS配置 UPS作为中心机房建设的基本设备,应采购UPS设备为机房提供稳定、持续的供电,并在断电情况下保障机房一定的供电时间。UPS容量应是总用电功率的1.5倍进行预留,在线备用时间应大于2小时 5、机房强电插座 机柜需配置相应的UPS,PDU标准插座,至少在8位以上。 6、机柜采购及安装 网络设备、服务器、配线架等设备统一安装到机柜里面。机柜应整齐排放,机柜与墙体的距离不小于0.6m(如房间面积允许,宜留1m),方便管理和维护服务器机柜标准:1000*650*2000,交换机机柜标准:600*600*2000。 7、机房空调系统 应根据实际面积或空间进行配置空调,至少满足有一主一备。空调的冷凝水排放,不得在机房内。以免溢水损坏设备。 8、综合布线系统 布线:应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布线,线

机房建设验收标准

信息机房建设验收要求

目录 一. 机房建设标准概览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机房内环境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尘埃数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照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供配电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建筑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6. 防雷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国家规范标准相关条款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国标名称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机房验收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 . 室内装饰装修错误!未定义书签。 吊顶错误!未定义书签。 隔断墙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面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活动地板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墙、顶棚及柱面的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门窗及其他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 供配电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气装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线及敷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房供电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UPS供电系统检查测试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柜配电错误!未定义书签。 照明装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 防雷与接地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雷与接地装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接地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 空调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调设备安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空调设施的安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管、部件制作与安装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气调节系统调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 综合布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线缆敷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柜内布线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验收错误!未定义书签。 . 监控与安全防范错误!未定义书签。 . 消防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工程竣工验收与交接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一、装修及承重 ?机房装饰装修 机房工程是智能建筑的一部分(机房资质-建筑智能化资质),也能建筑安装工程的一个分支。因此既有建筑安装工程的一般性,也有其特性;即执行建筑行业相关标准、规范,也有本行业独有的标准、规范。机房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涵盖了电气系统、空调及送排风系统、安防系统、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KVM切换系统、消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等。因此,机房基础装修不是简单的建筑装修,它是一个复杂的电子环境空间,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符合环保要求、在温度和湿度变化作用下不变形、具有表面静电耗散性能的材料,不得使用强吸湿性材料及未经表面改性处理的高分子绝缘材料作为面层,所以,它需要有专业技术资质、专业设计、专业施工、专业检测的机房工程公司完成。机房装饰装修环境标准规范要求见下表: 项目技术要求备注 A级B级C级 主机房温度要求(开机时)23℃±1℃18~28℃不得结露 主机房相对湿度要求(开机时)40%~55%RH35%~75%RH 主机房温度要求(停机时)5~35℃ 主机房相对湿度要求(停机时)40%~70%RH20%~80%RH 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 (开、停机时)<5℃/h<10℃/h 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开机时)18~28℃、35%~75%RH

辅助区温度、相对湿度(开机时)5~35℃、20%~80%RH 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15℃~25℃ 空气含尘浓度(静态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0.5μ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 ?机房承重加固 机房内设备密度较大,对建筑楼板承重有特殊要求,在机房选址和设计时应该核实机房位置的建筑承重。对于个别机房功能区间需考虑做楼板的承重加固,特别是UPS及电池、精密空调等大型设备,重量较大,应安装设备承重散力支架或加固处理达到功能要求。机房布局时要重点考虑大型设备的承重,尽量把重型设备放置在机房的承重梁上。机房规划时建筑承重可参照以下标准规范设计: 项目技术要求备注 A级B级C级 抗震设防分类不应低于乙类不应低于丙类不应低于丙类 主机房活荷载标准值组合值系数Ψ=0.9 8~10 KN/m2组合值系数Ψ=0.9 组合值系数Ψ=0.8根据机柜的摆放密度确定荷载值 主机房吊挂荷载1.2 KN/m2 UPS室使用荷载标准值8~10 KN/m2 电池室使用荷载标准值16 KN/m2 监控中心活荷载标准值6 KN/m2 钢瓶间使用荷载标准值8 KN/m2 电磁屏蔽室使用荷载标准值8~10 KN/m2 主机房外墙设采光墙不宜-- 防静电活动地板的高度不宜小于400mm作为空调静压箱时 备注:重力学(牛顿定律)换算的关系,1Kg=9.8N 1000N=1KN;因此, 1KN=1000÷9.8≈102.04 Kg。 ?机房基础装修内容

机房建设标准与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施行日期:2009年6月1日) 1 总则 1.0.1 为规范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节能环保,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中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设计。 1.0.3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设计应遵循近期建设规模与远期发展规划协调一致的原则。 1.0.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 电子信息系统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构成,按照一定的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0.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room 主要为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场所,可以是一幢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2.0.3 主机房computer room 主要用于电子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功能区域。 2.0.4 辅助区auxiliary area 用于电子信息设备和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场所,包括进线间、测试机房、监控中心、备件库、打印室、维修室等。 2.0.5 支持区support area 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不间断电源系统室、电池室、空调机房、动力站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 2.0.6 行政管理区administrative area 用于日常行政管理及客户对托管设备进行管理的场所,包括工作人员办公室、门厅、值班室、盥洗室、更衣间和用户工作室等。 2.0.7 场地设施infrastructure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为电子信息系统提供运行保障的设施。 2.0.8 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经辐射或传导的电磁能量对设备或信号传输造成的不良影响。 2.0.9 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的穿透。 2.0.10 电磁屏蔽室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enclosure 专门用于衰减、隔离来自内部或外部电场、磁场能量的建筑空间体。 2.0.11 截止波导通风窗cut—off waveguide vent 截止波导与通风口结合为一体的装置,该装置既允许空气流通,又能够衰减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中心机房建设标准要求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1.1.1 机房建设要求 1.1.1.1机房建设及相关标准 中心机房和设备间(以下统称机房)是放置各种硬件设备的场所,特别是中 心机房存有关键设备,其内部设施和环境的安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寿命,而且维护点较多,需要给予特殊、充分的重视。 医院目前主要存在三大类机房:中心机房、设备间、其他设备间。 大型医院还有可能将中心机房分为: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和管理(运行)中 心,但在建设规格上还应按照这三类机房来设计。针对不同的机房,基本要求也 有高低之分:中心机房主要用于数据存储、网络运行和运维管理,要严格遵从相 关标准进行设计规划;设备间主要用于存放网络设备,最好遵从相关标准,但可 根据设备情况灵活掌握;其他机房要按照各自功能分别进行设计规划,但UPS、空调、防雷、空气净化、接地等是必须的配套设施。 机房设计建设应遵循的标准有: 1.《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2887-2000)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_50462-2008) 4.《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88) 5.《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 6650-86) 6.《智能建筑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7.《供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2-95) 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 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1.1.1.1.1机房设计原则 机房设计的原则可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原则,结合医院的系统状况及发展规划,遵循国家相关规范和标 准,设计满足医院使用需求且符合标准的机房方案。 2.前瞻性原则,机房设计要结合系统运行特点和现有系统及预期发展的因 素,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编制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3.扩展性原则,机房的设计应具备扩展性,能满足医院的长远发展,最好

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网络中心机房建设标准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网络中心机房 建设标准 目录 1、第一章适用范围和参考依据 2、第二章中心机房场地技术指标 3、第三章中心机房装修工程 4、第四章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 5、第五章中心机房综合布线系统 6、第六章中心机房设备配置指标 7、第七章中心机房信息安全配置指标 8、第八章中心机房安防系统 9、第九章中心机房空调系统 10、第十章中心机房防雷系统 11、第十一章中心机房档案管理 12、第十二章其它 (1)机房装修 建筑装修是整个机房的基础。它主要起着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及保证机房环境达标的作用。对机房平面作整体规划,并进行相应的装修设计。机房装修不同于普通装修,要求防尘、防水、防静电、防鼠、保温、防结露、阻燃并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场干扰性。 (2)机房电气系统 机房的供配电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是机房高可用性的保证。电子信息设备投入服务后如无一个长期稳定可靠的供电系统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势必造成不良后果。 包括低压配电柜、在线扩容的模块化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照明系统、辅助供配电、电缆线路敷设等。 (3)机房空调新风系统 机房空调新风系统是机房运行环境的保障。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是高精密的电子设备,对机房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湿度和洁净度。即是所谓的三度要求。 主机房配备行级水冷式空调系统及VRV吸顶式空调,并配备相应的新风、排烟系统。 (4)机房消防系统 机房火灾自动报警与气体灭火系统能自动捕捉监测区内火灾发生时的烟雾或热气,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具有“联动”功能,即通过控制线路将消防给气设备,按照规定的要求动作,指挥各种消防设备在火灾时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投入工作。 气体消防区域主要为主机房、配电间。 (5)机房接地和防雷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