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历史全册教案教案

2018秋季最新编辑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学习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以及氏族生活的特点等。

2.通过探究山顶洞人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北京人基本概况。

【学习难点】

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梳理,识记1到3题的知识点。第3题注意让学生结合前面内容比较归纳。

方法指导二:

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点。教学生学会使用歌谣的方法记忆重要知识点:

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北京人在周口店,

会用工具人形显。

山顶洞人不一般,

磨制石器把空钻。

长相更像现代人,

人工取火能御寒。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歌曲《大中国》中唱到“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自主阅读课本P2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2)生活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活状况:会制作工具和知道用火。

(4)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模块二北京人的发现

自主阅读课本P3内容,完成第2题。

2.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1)生活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2)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使用天然火。

(4)靠狩猎、采集为生。

知识模块三北京人的特征

自主阅读课本P4~5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北京人的特征。

(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2)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3)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过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上的里程碑。

4.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体质形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2)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3)火的使用: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

(4)社会组织:北京人过群体生活,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及特征。

2.北京人用火有何意义?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在描述远古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迫切需要的是( D )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 D.过群体生活

2.目前已知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B )

,A) ,B) ,C) ,D)

3.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步。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B )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什么方式( C )

A.史书记载 B.神话传说

C.考古挖掘 D.科学推测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他们就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材料二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按照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一般只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居住在一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比较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很多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不同:北京人过着群体生活,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人们常说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说明理由。

同意。因为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过着氏族生活,这些都比北京人有所进步。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4、农耕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

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3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预习】

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

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的建立等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

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

(一)夏朝

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

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

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二)商朝

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

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

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

(三)西周

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

2、“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方是谁?结果是什么?

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

(四)分封制

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学生合作掌握课文内容

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

约前1600年汤灭夏,商朝建立商王汤

约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

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周武王

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四、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

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

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没有?(学生看课件讲故事)。

师: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自主预习】

学生结合课文和学习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有关知识

一、春秋争霸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