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模文化生活试题精选

一模文化生活试题精选

一模文化生活试题精选
一模文化生活试题精选

一模文化生活试题精选

22.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中国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赢得世界殊荣,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籍作家。这说明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D.大众文化始终发挥着导向和示范作用

2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总结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展望了中华民族的明天。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我们要

①全面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特色

②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0.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评价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这说明莫言的作品

A.源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B.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了创造者的灵感

C.批判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代表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0.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这表明

①民间艺术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源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人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1.《星球大战》是美国著名经典电影。芬兰Rovio公司把这部电影的精华融合到热门游戏《愤怒的小鸟》中。制作了《愤怒的小鸟:星球大战》游戏,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

①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博采众长

②博采众长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正确处理好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关系

④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9.“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这意味着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④网络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④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窗口,用国际化叙事方法,通过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材料、不同特点的中华美食,让观众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渊源远长。中央电视台开播后,该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青睐,相关书籍也持续热销。这体现了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逐步趋同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需要相应的物质载体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9.近年来,和其他戏曲一样,豫剧发展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欣赏需求运渐趋向“短平快”。另一方面,文化主体和表演形式日益多元化、快捷化。电视网络的普及,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文娱生活方式。相比之下,豫剧所特有的程式化表演、缓慢板腔体节奏、格式化的故事情节,显得其时尚性和娱乐功能不够,与当代人的审美和欣赏需求存在差距。这启示我们发展豫剧要

A.立足传统,坚持批判继承 B.与时俱进,熔入时代精神

C.锐意创新,迎合人们需求 D.博采众长,保持艺术特色

材料二:“微”字是2012年度热词,有人提出:“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从吃、穿、住、行到揭露时弊、参政问政,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本是一个加快传播、拓展文化空向的极好工具,但低俗之风随之而来.甚至成为不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有违政府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微博舆论引导需要加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知识.分析“微博——改变生活的力量”的看法。(12分)

⑵①微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空局限,汇集各方面信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对很多人的生活产生影响。(4分)

②对微博要加强管理和引导,要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使人人都能享有充满阳光的文化生活。(4分)

③有关部门要依托微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民众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民众改变生活的精神面貌。(4分)

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要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2)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加快改革开放对促进文化发展的意义。(7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动力和源泉。(2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1分)加快文化改革,有利于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2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1分)推进文化开放,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实现文化发展繁荣。(1分)

材料三: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70%。然而,没有文化谈不上城镇化。近年来,我省致力于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目前,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正在加强公共文化

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10分)

(3)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分)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2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分)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精神文明,为我省城镇化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分)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39.(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8月中旬,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五部门的要求和部署,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百姓生活,采写了大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报道。从目前看,“走转改”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一是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面对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带来信息爆炸的挑战,“走转改”能够最大限度帮助我们了解到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我们找到化解和消除这些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发现和厘清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是有力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传播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中发表了大量的来自基层、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的主角多是普通百姓。

三是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青年编辑记者队伍。参加“走转改”的编辑记者们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在艰苦、艰难和艰险的实地采访中,一方面磨练了作风,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另一方面,乡村的贫穷落后,民间的疾苦赢弱,又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净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走转改”活动对创新新闻报道的意义。(10分)材料一: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明古国,终于和诺贝尔文学奖结缘了。这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这一消息不亚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让国人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自豪。“诺贝尔经济”应运而生,与之相关的出版业、电影电视业、旅游餐饮业将会出现一时的发展。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先后提出了文他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要坚持经济效益争社会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党的十八大又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材料三:2013年1月22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提出了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的意见。公益广告具有价值导向鲜明、群众喜闻乐见覆盖范围广泛等特色,在传递文明、引领风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次“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明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道德行为、建设生态文明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交通、食品安全等四个方面主题,既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又切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心声。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经济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党在文化建设上提出的方针政策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3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月10日凌晨,万众瞩目的央视春晚圆满落下帷幕。百姓需要春晚,春晚也需要百姓。继之前提出开门办春晚之后,央视今年的“拆门办喜晚”更显亲民作风。央视适时推出《直通春晚》,不仅给了广大民间艺人展示才华的机会,也给央视春晚增加了选择优秀节目的机会。这让央视春晚更贴近普通民众,节目内容更遵循大众娱乐需求。对此,春晚导演哈文表示:这些做法丰富了剧组的工作方法和创作思路,给大家提供了新的节目素材。春晚是做给大家看的,我们特别想知道大家需要什么,想看什么。所以希望得到基层观众对于春晓最直接的建议、最真实的声音。让我们更好地为观众服务,为全国观众服务。

材料二随着社会文化的日趋多样,生活方式也日趋多样,“春晚”节目越来起众口难调、毁誉参半。其实,从30年来的“春晚”走过,每个人也许都有一份自己心中所记忆的春晚,很多人可能都说看完春晚有这里不满意那里不满意,但是春晚它本身针对的观众群是全国十几亿的人,十几亿人有十几亿个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概念,其实就像大家说是众口难调的,很难去符合每一个人的标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百姓需要春晚,春晚也需要百姓”。(10分)

文化生活高考模拟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试题 1.(2018陕西榆林二模,19)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更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国产大飞机飞天、国产航母下水、天舟翱翔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这是知识的价值,照亮了我国的发展前景。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④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8山东滩坊二模,19)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民族精神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这表明 ①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 ②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③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④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8四川成都二诊,20)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大银幕上。该电影对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加以集中展现,用影像定格属于中国的每一个辉煌瞬间,传递中国力量,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这说明,优秀文艺作品可以 ①见证时代发展脉动,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激发人们爱国情怀,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莫定民族立业根基,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 ④凝聚民族精神与力量,砥砺人们奋勇前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8山东济南二模,19)“中国正流行,经典咏流传”,《经典咏流传》将中华经典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网络平台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上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引起了广大观众的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运用大众传媒,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8湖北四月调研,19)在2017年“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中,一批以德化白瓷为材料,以德化传统烧制技艺制作的当代艺术品脱颖而出。这些作品既有德化白瓷特有的美感,又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的现代创新元素。中外艺术家们互相启发创作灵感、切磋陶艺,将历史悠久的德化陶瓷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技艺

《走进文化生活》整理的练习题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有人这样评价当今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大街来往奇装多,友人聚会名片多。”你认为该观点() A.针砭时弊,淋漓尽致,很正确 B.没有看到文化生活中有“忧”也有“喜”,是片面的 C.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与呼声 D.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解析】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题目中的观点只看到了令人忧虑的文化现象,是片面的。 【答案】B 2.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俗化倾向,主要表现为过多地渲染权力场中的尔虞我诈,宣扬“皇权”意识和“奴才”意识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多样文化载体 B.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提倡大众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传媒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俗化倾向,这种令人忧虑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导致的,故C项应选。A、B、D三项都不是文化低俗的原因。 3.(2009广东单科,22)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 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直接选出C。A错在“整齐划一”上;B错在“顺其自然”上;D错在“全面开放”上。 【答案】C 4.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就必须() A重点生产经典的、传统的、高雅的、严肃的文化产品B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C发展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D让人民群众都参与文化产品的创作 【解析】选C。无论什么类型,什么风格的文化产品,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A错误;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既有健康向上的,也有消极落后的,甚至有腐朽的,B错误。面向广大人民、 5.(2009·江苏卷,22)用现代动画技术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2008年度收视排行的年度特别奖,同名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高达8500万元的票房。这主要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当() A.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B.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作 C.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 D.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该电视动画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这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故选D。 【答案】D 6.近年来,我国生产出了一批优秀教育类电影看片,如中国教育台出品的儿童真实电影《小人国》和民族奇幻影院动画片《马兰花》等,深受观众喜爱。这些受到群众喜爱的文

[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高二文化生活期末试卷

[文化生活期末考试]高二文化生活期末试卷 绝密★启用前《文化生活》期末考卷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一、单选题 1、“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片洁净;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2、人才是立国之本,教育乃强国之路,教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世界物质、文化的传承延续中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特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A、它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定功能 B、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强大功能 C、它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它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准确的科学信息快城市,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据此回答下题。 3、快城市,主要是指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快。慢生活,主要是指成都市民有安逸的心态、休闲的生活节奏、快乐的生活质量。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这种理念,并加入到休闲的生活方式中去。这反映了①文化会影响人的生活方式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品茶是成都慢生活最具典型象征的生活方式。 四川人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包括茶俗、茶礼、茶艺和茶理等在内的茶文化。成都市民在茶舍里品茗、看报、聊天,享受休闲安逸的生活。这说明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卷 一、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意思是(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之所以说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①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中的一切事物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③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和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是要告诉我们,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 ①制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改变和控制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来自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6.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说明意识可以脱离客观实际而起作用 C.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用一种物质手段来惩罚别人,是朴素唯物主义 7.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A.人脑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系列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知识来自人脑,而不是天生就有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看法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 ①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主要说明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 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2.庐ft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ft”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ft秀美的自然风光 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 7.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高考政治 第四单元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江苏单科,21,2分)某地首创一种实名制、免费发放的文化惠民卡,市民持卡可以看电影、看演出、买书,只要在签约商户进行文化消费,就可以享受折扣、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文化惠民卡的发放能够( ) ①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④调动人们文化消费意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天津文综,5,4分)“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该( )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山东文综,21,4分)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 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江苏单科,20,2分)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指出,我国文化演出市场存在追求豪华演出效果、高票价盛行等现象,这让普通民众难以享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这说明( ) ①文化演出市场需要加强引导 ②文化演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演出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④文化演出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江苏单科,24,2分)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消费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一些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正餐。这说明( ) A.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 B.文化消费心理决定文化消费行为 C.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 D.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6.(2012江苏单科,23,2分)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 )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7.[天津文综,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完整word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 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 D .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2.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 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Z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 ?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 .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來的 5.在下列现象屮,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 D ?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 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________ 文化。 A.社区 B. 都市C ?校园 D ?民族 7.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 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 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浙江省温州市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6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末考试联考 高二联考政治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 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人们欣赏海昏侯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外来文化是先进文化,应该照搬过来的观点,犯了“守旧主义”的错误。 3.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4.对待“重男轻女”、“多子多福”思想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物是观念的集合”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反应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 7.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8.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因而不能以实体的形式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9.“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主张,符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10.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生活中,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韩国国会通过总统弹劾案 B.安徽黄山呈现精彩雾凇奇观 C.温州马拉松赛成功举办 D.国家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格 12.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7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未扣除

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课 一、选择题 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汇编练习 1.(09 江苏卷 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9 福建卷 31)2008 年 6 月 18 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 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3.(09 天津卷 9)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①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③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09 山东卷 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08 海南卷 17)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B)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08 广东卷 21)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7.(08 江苏卷20)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③ 8.(07 北京卷25)“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相结合的产物,奥运吉祥物“福娃”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据估计,它会创造数十亿元的商业价值,其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普通玩具。这说明①文化创意的融入可以提高商品的价值②非物质生产要素可以取代物质生产要素③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可以促进消费增长④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第二产业经济效益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07 广东卷 21)在长期的

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教新课标) 第走进文化生活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4重庆】“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2013重庆卷】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社会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3.【2013山东卷】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3广东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10分) ①发展经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2分)②发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分)③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2分) 【解题思路】本题以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为素材创设情境,富有人文气息。解题时抓住怎样扩大居民文化消费进行思考,文化建设为居民文化消费提供对象,提高居民素质为文化消费提供动力。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与生活试题(必修3)出题人:高三政治组审题人:高三政治组适用范围:普通班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说明:B 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分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3.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反映了(A)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文化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4.《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D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C 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这表明了:B A.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 D.要用优秀文化改变落后文化 7.2012年5月,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教授说,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作世界母亲节。法国、泰国、阿拉伯地区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中国也应确立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是因为A ①它能更好地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②有利于强化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③是抵御西方文化的有效措施④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8.2012年6月讯,继“三轮哥”、“奔跑哥”、“火车哥”、“装醒哥”之后,“托举哥”在网络上火爆登场。各地英勇救人的“托举哥”事迹通过一段段小小的视频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视频纷纷被转载,“托举哥”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的是D

2016年高二《文化生活》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高二《文化生活》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的现象 ④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可以是天生的 ⑤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⑤ 2、“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可以分开,两者互不影响 3、徐本禹怀着回报社会的信念,放弃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坚持在贵州支教,而且不要 一分钱工资。这表明()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会对人的综合素质和 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决定着人的终身发展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D、人们在实践中一定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的 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5、在中国,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礼貌行为;而在日本,尽量别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文)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建设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应当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③以“三个面向”和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为时代品 格④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的⑤以社会主义为核心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 ④⑤D、①②③④⑤ 2、2005年6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使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关系的建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表明 A、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B、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C、我们应该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传播和建设的志愿者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鼓励创新 3、20世纪初,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浪潮的冲击,中国文化界的回应是 ①全盘西化论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封闭主义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4、陆游《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C、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来源 D、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5、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 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6、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上述观点 A、否认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 B、肯定了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C、认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认为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7、2002年,日本漫画卡通相关产业在美国的市场规模约为43.59亿美元,文化娱乐业的赢利已超过汽车工业的赢利,这说明 A、先进、科学的文化对社会有促进作用 B、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8、2005年,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在北京和青岛举行。文化节期间,陆续举办奥运文化广场活动、“奥运节拍”公园音乐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和书画展览、奥运论坛、残疾人艺术表演及奥运项目体验活动等。这表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9、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材料说明了

2020年高考《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2020年高考《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1.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3.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5.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6.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4.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5.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6.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7.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文化创新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5. 守旧主义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封闭主义即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6. 民族虚无主义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即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7.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8.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5.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

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分,共54 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企业进行生产 ③观看文艺演出 ④参观历史博物 馆 ⑤网上评议政府活动 ⑥参加学雷锋精神活动 A.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③④⑤ 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这是一种 文化。( ) A.社区 B .都市 C .校园 D .网络 2012年6月13日,是我国第7个“文化遗产日”,以“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为主题。设 3.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 A. 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的程度 C.语言和文学部分 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今年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保护文化遗产①有利于树 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的必然要求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 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 据此回答3-4题。 B .人们受教育 D.人类全

5.2012年10月3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登 咼、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这说 明 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 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 火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 刻、更久远。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 支持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 推动发展的功能。”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 会的发展 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④ D.①②④ “亲,外面好冷,请随手关门”这是我校一教室门口贴出的小标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 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回答 8--9题。 7. 上述材料说明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人们的生活 C.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 D.人们对网络语言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 A.②③④ ③ B.①③④ D.①②④ C.①②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语文试题7(含答案)

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黑笔擦净。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ǎ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陷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B. 只有增强改革定力、勇气和韧劲,敢于破藩(fān)篱,勇于担当,将百姓痛点变成改革着(zháo)力点,改革才能取得突破。连日来两会代表委员就改革建言献策,与民意形成良性共震。 C. 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jiào),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ě),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D. 晴天,石板路婆娑着绿树,翩跹(qiān)着竹影片片;雨日,石板路倒映出走过的斗笠蓑衣,偶尔经过一位手擎(qínɡ)薄伞的少女,袅袅婷婷,如此宁馨安谧,令人神摇心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为什么今年冬天中国南方会出现罕见的持续阴雨天气?中国气象局官宣表示,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厄尔尼诺。【甲】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截止 ..2019年2月底,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已达到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 【乙】知识点来了,厄尔尼诺是什么?厄尔尼诺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19世纪初,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至第二年的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南美洲的太平洋东岸本来盛行的是秘鲁寒流,随着寒流移动的鱼群使秘鲁渔场成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但这股暖流一出现,性喜冷水的鱼类就会大量死亡,使渔民们遭受灭. 顶之灾 ..这种现象最严重时往往在圣诞节前后,于是遭受天灾而又无可奈何的渔民将其称为上帝之子——...。由于 圣婴。 【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说,厄尔尼诺是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是 海洋和大气协同作用 ....的产物。全球每2至7年会出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其影响波及全球。一般来说,厄尔尼诺发生后几乎全球气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截止 B.灭顶之灾 C. 由于 D.协同作用 3.文中画线句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 B. 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内容载体越来越多元后,纸质书、电子书、手机App听书已然三分天下。根据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人“纸电一体”。就连自诩“老派”的李敬泽也说:“尽管我是60年代生的人,但我早就接受了在电脑和手机上阅读。”B.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使中小学生接触手机和网络游戏的比例日益增长。《报告》显示,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父母对孩子玩游戏的监管大多以成绩作为标准。 C. 时下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各种解压方式应运而生:从断舍离、极简主义,到新安全感、北欧生活,这一“哲学大项目”在商业领域经久不衰,且越来越细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